税收小故事三篇

时间:2019-05-14 17:4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税收小故事三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税收小故事三篇》。

第一篇:税收小故事三篇

文章标题:税收小故事三篇

我零零碎碎听到了这些故事,这些关于税收的故事,我忠实地记录它们,是因为我们很可能有一天会成为某个故事的主角。听到这些故事的时候,我一次次被感动,但愿有一天我们的故事也能感动别人。

两个山头和十块钱税款

力是鄂西山里一个地税所的所长。

所里人手少,力就爬山过

河带头去收税。他管的户里,有一个代销店,离最近的集中征收点还有两个山头,每月定税十块钱。店主是对老夫妇,主动来交税不方便,力就月月爬两个山头去收十块钱的税款。有一天,遇了山洪,山上有石头滚下来,砸断了他一条腿。

开表彰会那天,有人在会上说:“征收方式也该改改了,为十块钱税款搭进去一条腿,我们心痛啊!”

力轻描淡写地说:“你们没见过那两个老人,整整一个月,他们用一张张毛票攒足十块钱,你去了,交完钱,他们说,别忘了,下个月十号一定来……两个不识字的老人在提醒我们呐!”

会场里先前有人讲小话,那会儿,那些声音刀砍样断在空气里。

“税”字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

阳是个地税干部,阳是个哑巴。

阳是在一次医疗事故后成了哑巴的,分局里原本是要将他调到内勤岗位的,他倔得很,脸一沉,一扭头就上街收他的税去了。

成了哑巴的阳收起税来直接了当,直奔主题。他往纳税户面前一站,先是笑,拍拍税票,紧接着把税票开出来,递过去,接钱。

成了哑巴的阳年年都超额完成任务。

省局有领导下来视察,在大街上见了正在收税的阳,心头一热,上前握住了阳的手。吃力地一问一答了几句,省局领导忽然问:“‘税’字用哑语怎么说?”

阳想了一会儿,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硬币来,把有国徽的一面朝省局领导,用手指着,久久的。

人群里有人鼓掌,有人落泪。

一张税票

玫二十出头,是个泼泼辣辣的姑娘。

玫管的是饮食行业,月月在油烟里收税。

有个炸油条的女人,两年没交过一分钱的税。玫说:“我去收。”

玫去了八次,苦口婆心,却次次遭骂。第九次去,玫当着女人的面把税票开出来,说:“大姐,要是真没钱我先替您垫上,票您收好,有了钱还我。”

玫固执地在女人的谩骂里等女人接税票,不气不恼,微笑着。那女人却恼了,端起油锅往玫身上倒。

玫昏过去三天才醒过来。在医院里,玫一睁眼就喊:“给镜子我。”玫一喊一屋子人才记起来玫是个姑娘,一个二十出头的姑娘,一个还没嫁人的二十出头的姑娘。

就是这个姑娘,醒过来之前,在手术室,她已经不成形的血肉模糊的右手紧紧捏着一张税票,掰不开,扯不动。

现在,那只手躺在手术室的污物篓子里,捏着一张税票。

《税收小故事三篇》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税收小故事三篇。

第二篇:税收小故事

税收小故事

税收小故事一 公元前271年赵奢担任当时赵国的最高税务长官。赵奢在中国赋税思想史上的主要贡献是他坚持以法治税。他认为以法治税是以法治国的一项重要内容破坏税法会导致国家法制削弱而国家的法制一旦遭到破坏社会就会陷入混乱国家就会衰弱诸侯就会乘机进攻政权就会灭亡。他指出“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赵奢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思想。他认为税法不仅平民百姓必须遵守贵族官僚也必须履行其纳税义务这就是执行公平。做到了执行公平国家就会强盛政权就会巩固。赵奢掌管赵国赋税期间“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也为后世树立了一个极为难得的执法如山的税官形象。

二 朱元璋为了严肃茶叶专卖制度增加赋税执法如山就是附马犯法也是严惩不贷。洪武末年附马都尉欧阳伦安庆公主的丈夫奉使至川、陕眼见川茶私运出境销售可赚大钱便利令智昏自恃皇亲国戚不顾茶禁之严派管家周保大做起私茶生意。对欧阳伦这种明目张胆的犯法行径边疆大吏不敢过问陕西布政使相当于省长还趁机巴结要下属为其开放绿灯并提供运茶车辆等种种方便。某次周保贩私茶至兰县渡河河桥司巡检依法前往稽查反被辱打。这位河桥小吏气愤不过便大着胆子向朱元璋告发了欧阳伦的不法行为。虽然欧阳伦是朱元璋的爱婿但朱元璋懂得有法必行无信不立的道理知道不能私废公法便将欧阳伦赐死将周保等诛杀茶货没收入官。三 唐太宗是唐王朝的主要开创者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少有的一代明君在位23年实现了为后世称道的“贞观之治”。细读史藉就可看出他的文治武功比秦皇汉武更加辉煌。唐朝的治国方略典章制度多是在他执政时制定的。唐朝享国290年之久与他所奠定的基础有着重要关系。他在治理赋税力役方面值得称道。他看到隋炀帝在赋役法之外横征暴敛以致国亡身死的悲剧非常注意坚持依法征收不准去外征敛。贞观二年他对朝集使说“根据土地生产情况确定贡赋已记载在从前的典章制度里要用本州生产的物品来献给朝廷。近来听说各州的都督、剌史追求名声本地物产有的嫌其不好越境到外地去寻求互相仿效成了风气很是扰民。应当改掉这种弊病不得再这样做。”按照当时的规定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算成丁不服兵役成丁才服兵役。

第三篇:税收小故事-中国古代篇(模版)

赵奢的赋税理念

公元前271年,赵奢担任当时赵国的最高税务长官。赵奢在中国赋税思想史上的主要贡献,是他坚持以法治税。他认为,以法治税是以法治国的一项重要内容,破坏税法会导致国家法制削弱,而国家的法制一旦遭到破坏,社会就会陷入混乱,国家就会衰弱,诸侯就会乘机进攻,政权就会灭亡。他指出:“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赵奢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思想。他认为,税法不仅平民百姓必须遵守,贵族官僚也必须履行其纳税义务,这就是执行公平。做到了执行公平,国家就会强盛,政权就会巩固。赵奢掌管赵国赋税期间,“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也为后世树立了一个极为难得的执法如山的税官形象。(出之普金网财税学堂)

太宗治理赋税

唐太宗是唐王朝的主要开创者,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少有的一代明君,在位23年,实现了为后世称道的“贞观之治”。细读史藉,就可看出他的文治武功,比秦皇汉武更加辉煌。唐朝的治国方略,典章制度,多是在他执政时制定的。唐朝享国290年之久,与他所奠定的基础有着重要关系。他在治理赋税力役方面值得称道。他看到隋炀帝在赋役法之外横征暴敛,以致国亡身死的悲剧,非常注意坚持依法征收,不准去外征敛。贞观二年,他对朝集使说:“根据土地生产情况确定贡赋,已记载在从前的典章制度里,要用本州生产的物品来献给朝廷。近来,听说各州的都督、剌史追求名声,本地物产,有的嫌其不好,越境到外地去寻求,互相仿效,成了风气,很是扰民。应当改掉这种弊病,不得再这样做。”按照当时的规定,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算成丁,不服兵役,成丁才服兵役。(出之普金网财税学堂)

朱元璋治“税”惩驸马

朱元璋为了严肃茶叶专卖制度,增加赋税,执法如山,就是附马犯法,也是严惩不贷。洪武末年,附马都尉欧阳伦(安庆公主的丈夫)奉使至川、陕,眼见川茶私运出境销售,可赚大钱,便利令智昏,自恃皇亲国戚,不顾茶禁之严,派管家周保大做起私茶生意。对欧阳伦这种明目张胆的犯法行径,边疆大吏不敢过问,陕西布政使(相当于省长),还趁机巴结,要下属为其“开放绿灯”,并提供运茶车辆等种种方便。某次周保贩私茶至兰县渡河,河桥司巡检依法前往稽查,反被辱打。这位河桥小吏气愤不过,便大着胆子向朱元璋告发了欧阳伦的不法行为。虽然欧阳伦是朱元璋的爱婿,但朱元璋懂得“有法必行,无信不立”的道理,知道不能私废公法,便将欧阳伦赐死,将周保等诛杀,茶货没收入官。(出之普金网财税学堂)

第四篇:名人税收故事

14、王莽:所得税的创始人

一般认为所得税创立于18世纪末的英国,实际上具有所得税性质的税种,远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西汉末期就已出现,其创始人便是王莽。

西汉哀帝死后,汉平帝继位。因平帝年龄尚幼,完全受大司马王莽的控制。公元8年,王莽自己登上皇帝宝座,把国号改为“新”,次年改元为“始建国”。始建国元年(即公元9年),王莽开始推行他的经济改革措施,设立了对工商业者的纯经营利润额征收的税种“贡”。《汉书。食货志下》中记载:“诸取众物鸟兽鱼鳖百虫于山林水泽及畜牧者,殡妇桑蚕织纺绩补缝,工匠医巫卜视及它方技商贩贾人,货肆列里区谒舍,皆多自占所为于其所在之其官,除其本、计其得,十一分之,而以其一为贡,敢不自占,自占不以实者,尽没入所采取,而作县官一岁”,其大意是凡是从事采集、狩猎、捕捞、畜牧、养蚕、纺织、缝纫、织补、医疗、卜卦算命之人及其他艺人,还有商贾经营者,都要从其经营收入扣除成本,算出纯利,按纯利额的十分之一纳税,自由申报,官吏核实,如有不报或不实者,没收全部收入,并拘捕违犯之人,罚服劳役苦工一年。

从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来说,王莽的贡已具备所得税的特征,其征税对象为纯盈利额;以从事多种经营活动取得纯收入的人为纳税人;税率为10%;纳税人自行申报,官吏核实;对违法者有处罚措施。但由于王莽的“贡”征收范围广,征收方法繁,不仅技术操作上不可行,而且引起了人民的群起反抗,到公元22年王莽不得不下旨免税,但为时已晚。两年后,王莽便国破身死。但是王莽首创的“无所得税之名,而有所得税之实”的“贡”,确比英国1799年开征所得税早1700多年。

(旁白):说明了什么?想证明什么?中国人聪明吗?

15、刘秀减税:造就“光武中兴”

光武帝,即刘秀,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在位期间(25—57年)先后多次颁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令,多次下诏免罪徒为庶民;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减轻田赋,恢复西汉三十而税一的旧制,山林池泽听任贫民开采,不收假税,兴修水利,实行屯田;废除地方兵役制,裁并400余县,精简官吏十分之九,中央机构包括财政机构也大为紧缩,如秦汉以来一直归属少府掌管的“山泽陂池之税,”亦令其改属司农,由国家统一征收一切租税,少府的职掌只是单纯管理皇室支出。这是封建税收体制上的一个重要政策。这些措施实行的结果是“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马被野”(《后汉书〃明帝纪》),全国政治稳定,巩固了亡而复立的刘氏王朝,史家誉作“光武中兴。”

(旁白):精减机构、精简人员、减少财政支出,才能减轻民众负担,“藏富于民”。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行政机构改革,正是借鉴了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16、刘备增税:横征暴敛古城怨

建安五年,刘备等人在古城县修养生息,为寻找下次机会做准备。刘备心里很清楚,北方的曹操袁绍都已经对自己恨之入骨了,想要生存,肯定要从南面想办法。他看中了荆州,荆州沃野千里,刘表又是一个面瓜,刘表统治荆州,就像一个五岁的孩子拿着块肥肉在狼群里散步。而刘备自己,要做的当然就是狼群中出爪最快的那头。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刘备很明白这个道理,想要得到荆州,一定要先投靠刘表,再寻找机会。想投靠刘表,第一步,当然是要尽可能地壮大自己--没人会重视一个毫无实力的投靠者,袁绍当初不重视刘备,那么刘表也不会。

古城县户口共有两万多人,刘备通过种种手段,居然征兵两千有余。汉朝末年,官府征说一般是九抽其一,但刘备制订了新的税收政策,古城县的居民缴说额达到了三分之一。刘备的横征暴敛在古城搞得怨声载道,没有人会忍受把自己三分之一的收入白白上缴。关于古城当时的生活情况,汉末道士左慈笔记小说《诡异录》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余(即作者左慈--王小山注)行四方,至古城。一妪路乞,余问:缘何民生如是之艰?妪曰:刘备簠簋不饬。惊问曰:备乃皇叔,领豫州牧,何不能治一县?汝诈也。妪顿足泣曰:吾安敢诈,其非无治县之能,无治县之心也。这意思是说刘备把古城县搞得一团糟,并不是因为他没有治理古城的才能,而是心思压根没在这上面,只想捞一把就走。

但奇怪的是,据《古城县志》记载,古城人虽然一肚皮的抱怨,但没有人偷税漏税,相反大家还争先恐后地多缴税款。刘备自己也很奇怪,难道古城县人都是天生的贱种?刘备派孙乾到民间暗访,想了解一下这里奇怪的民风。

几天后,孙乾回到府里,刘备赶紧让座,问:搞清楚了吗?到底怎么回事?我化了妆到了城里最富的几家去打听,才知道了真相。孙乾叹口气接着道:古城人知道我们的心思不在这里,他们多缴税原来是想早点打发我们走啊,当然是越早越好。第二天,刘备带领他的人马离开了古城,由此我们知道,刘备这个人多少还是有点羞耻心的。

(旁白):二人同姓刘,做事却不同,刘秀减税得民心,造就“光武中兴,巩固刘氏王朝;刘备增税古城怨,形成“三足鼎立”,痛哭江山不保。鲜明的对比,深刻的教训。

17、海瑞与“天下钱粮减三分”

明朝嘉靖年间,税收繁重,民不聊生。一天,海瑞与嘉靖皇帝对弈。乘“将军”之际,叫到:“将军,天下钱粮减三分。”嘉靖皇帝不明其意。海瑞又再次寻找机会“将军”,并

一字一板的说:“将军,天下钱粮减三分。”这次,嘉靖皇帝听清楚了,但仍不明白海瑞为什么在反复的说这句话。后来,轮到嘉靖皇帝“将”海瑞的“军”了,也说:“将军,天下钱粮减三分。”这时海瑞连忙弃棋下跪,嘉靖皇帝莫名其妙,问其缘故,海瑞说:“皇上下棋时说‘天下钱粮减三分’吗?臣下一定照办。”从那时起,嘉靖皇帝便下令减轻了全国的赋税。

(旁白):海瑞心想老百姓,“天下钱粮减三分”;

下棋“将军”施巧计,引诱嘉靖下了令;

海瑞下跪忙谢恩,遵照皇命去执行。

18、林则徐扬州堵逃税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早已家喻户晓,但林公扬州治税的伟业却鲜为人知。满清时期,税收大多沿袭旧制,钞关改为户关后,主要课征正税、商税和船科。扬州地处要塞,自古扼淮盐咽喉,是商旅必经的水路要冲,早已是苏中重镇。当时,这一带商品交易发展迅速,商民因船运方便、价廉而多走水路,官府为征收税课,于是在扬州关的白塔河、中闸两口设卡对南北货物、船只征税。

泰州与扬州相距百里,当时系扬州其所辖,地处鲁汀河、通杨运河等几条河流的交汇处,称之为扬泰地区通江达海的门户和捷径,也是出入运河的必经之路。一些商船为逃避扬州关税,大多绕道泰州。为制止商船的逃税行为,扬州关则在泰州设臵分支机构,在泰州的滕坝、鲍坝和北门外西滋河口(即三坝)增设关卡,对运进运出扬泰地区的货物征收落地税和运销泰兴土产税,其余南北来往货运仍需在扬州关的白塔河、中闸两口(即两口)通行纳税。然而,此举未能奏效,南北货运绕道泰州逃税依然严重。后来,官府下令堵死滕坝口。于是,商民则又采取越坝偷运的形式逃税,即南北航运行船至坝口后,将货物卸船翻坝,运至另一边等候的其他船只上,并且出现了专包越坝逃税的专业户。这种情况在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前100多年一直存在,扬州税务管理在“两口三坝”区域征纳矛盾十分突出,内河营运逃税现象越来越严重,不仅导致朝廷税收大量流失,而且还激发了一些社会矛盾。

清道光十二年,林则徐由东河总督授江苏巡抚。鉴于历史上扬州的特殊地位,历任巡抚都不敢马虎,林则徐也不例外,他上任不久就两次到扬州、泰州巡查。第一次到扬、泰巡查,刚抵泰州,鞍马未定,一中年妇女牵着少儿跪倒在他面前喊冤,只见她两眼红肿,声音沙哑,泣不成声。林则徐上前问妇人有何冤枉,妇人自称杜汪氏,东台人,其夫杜仲从事船运,常年往返于扬州、泰州、东台、海安之间,全家老小就靠这条船维持生计。杜仲因为人实在,服务周到,人缘好,生意倒还红火。前两天接运一批货物到泰州,船刚靠岸,就遇上官府来人查货,说是要课税,货主与官府来人发生了争吵,官府来人要货主立即交税,否则将没收货物。情激之下,双方竞斗打起来了,势单力薄的货主哪是官府来人的对手,就在官府查封货物时,货主乘人不备一把火点燃货物后逃之夭夭。船上起火,货烧了事小,可这船却是杜家的命根子!杜仲一马当先,奋力扑救,虽然“近水楼台”,但“近水还是没有救下烈火”,杜仲烧了个半死,船上的货物烧了个精光,船只亦完全烧毁。这可怎么办?货主不知去向,官府视之不管,船夫实属冤枉,哭天无门,还请林大人为民作主!

林则徐急忙召来泰州知县,问这为税争吵,为税打架,为税烧货,为税毁船是怎么回事。知县对杜家船只被烧一事了如指掌,但苦于没有抓住货主(纵火者),对如何处理也束手无策。至于为税争吵、打架、烧货、毁船之事,知县把他在这里执政三年多的所见所闻和盘托出:这为税争吵打架的事经常有,莫说烧货毁船,就是杀人之事也并不鲜见,我当知县三年多,年年都有类似事件发生。扬州这地方航运船只大多要经过泰州,据说自扬、泰地区设臵堵税的“三坝两口”以来,征税与逃税的争斗就没有停止过,民间有个顺口溜:“一到三坝两口,商人为税发抖,白天盘算翻坝,夜里巧妙偷渡。”前任巡抚为解决翻坝偷税问题想了不少办法,伤了不少脑筋,但偷税者有增无减,时常为税的事情引发争端。林则徐问道:“难道就找不出个办法?”知县答道:“难啊,据说百把年就是如此。”

林则徐实地考察后,提出了治理越坝逃税的主张:制发安民告示,如在扬州关卡张贴明令禁止逃税,违者严惩重罚的告示,开展大规模的税收宣传活动,使船运货物经营者懂得运销货物应该交税;责令泰州地方官员照章征税,并派税司赴泰州滕坝、西滋河口等地设伏稽查;严肃政令,严惩借对货物征脱而巧立名目,强征暴敛的官史及行为。此举推出一年后,情况大为改观,扬州关税有了较

大幅度的增长。1835年,林则徐再度来扬、泰巡查,见积弊已除,甚为高兴,特在滕坝等处树立了《扬关奉宪禁滕鲍各坝越漏南北货税告示碑》,同时再次在泰州口岸及三坝告示商民:贩运货物须至扬关缴税,不得避重就轻,私自绕越,否则一经查出,从重治罪。这样,不仅威慑了商贾,而且警示了世人。

(旁白):林则徐采取教育在先,严格征管,惩治职务犯罪相结合的治税方略,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19、李闯王,“不纳粮”

明末农民大起义的著名领袖李自成带领千百万农民揭竿而起,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他襄阳建都、西安建国、北京称帝,但由于非税思想的影响,导致了他最后的失败,为国家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提供了借鉴。

李自成出生在明代末期,其非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复杂的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明代田赋,自嘉靖以来逐渐加重,万历年间,借其名曰抵御辽东清兵、镇压农民起义、训练新兵等,按田亩先后加征“辽饷”、“剿饷”和“练饷”,即历史上有名的“三饷加派”,总计增赋1670多万两,超过了常赋一倍多,加上地方官吏的私加暗派,提前预征,繁多的劳役,农民不堪重负,叫苦不迭。在此重压之下,贫苦农民只得逃亡他乡。由于明延采取严酷的“摊逃”办法,实行“十家连保”,“一家逃则令九家分赔,九户逃则逼一家独承”,“有赤子无立维之地而包赔数十亩空粮者,有一乡屯而包赔数十项空粮者”。残酷的苛税盘剥,在李自成头脑里埋下了深刻的基根。

同时,李自成深受重赋苛税之害的亲身经历,也促使他非税思想的形成。李自成是陕西米脂人,其家十世务农,父祖辈曾作过为官府催收田赋的“里役”,在其父守忠时期,天灾连年,农民衣食无着,被迫大批逃亡。而官府“催督之令急于星火,参罚之例严于震霆”。里役守忠收不足官府规定的田赋额数,弄得破产赔贴。幼年李自成迫于生活,因向地主艾同知借贷,后艾逼债甚急,自成受辱不堪,及愤而起义。李自成不仅目睹重赋带给劳动人民的种种苦难,他本人也深受其害,对向农民课征田赋深恶痛绝。

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后,其非税思想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明确提出了“均田免粮”,“三年不征”的起义纲领,并始终信守到底。“迎闯王,不纳粮”成为

吸引千百万农民参加起义的巨大磁力。崇祯十四年(1641年),新受挫折的李自成兵进河南时,兵力不到一千人,但他所到之处,不征粮,不杀掠,深得人心。攻下洛阳后,士气大震,可谓“饥民荷锄而往应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其势燎原不可扑”。次年,攻下湖广重镇襄阳,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改襄阳为襄京,建立了农民革命政权;不久,又攻克西安,建国大顺;十七年(1644年),义军攻入北京短短三年时间,农民军以推枯拉朽之势,席卷大半个中国,宣告明王朝的覆亡。“三年不征”与此前明王朝的强摊粮饷、无端掳掠形成鲜明的对比,李自成“不纳粮”政策取得了近期巨大的成功。至此,非税思想在李自成头脑里已是根深蒂固。

农民政权建立后,起义军已从几千人发展到近百万人,李自成不向农民征税,又靠什么来维持军需和政权的开支呢?李自成主张“杀富济贫”,满足军需和政权的开支主要靠“打粮”,即抄没官府、豪富的粮食和资财维持。如兵进河南攻克洛阳后,及时对官府、皇亲、勋戚、富豪等“籍其家以赏军”,仅在洛阳城中抄没福王藩邸和富室米粮达数十万石,资财、布帛无数,除约10%账济饥民外,其余均入充军饷。西安建国后,又籍没明秦王朱存枢资产数百万,并开始实行著名的“追赃助饷”政策,即强令官僚豪绅退出贪剥之赃以助军饷。占领北京后,满足国家政权运转开销一是籍没府库、皇宫、宗室、勋戚、大监等的财产;二是在北京及大顺辖区推行“追赃助饷”。为确保“追赃助饷”顺利进行,李自成在“户政府”下设立“摧饷司”,专管其事;又在“刑政府”下设立“此饷镇抚司”,配合刑追。北京的追饷,虽然缴得钱财无数,但过火的追饷行动引起了强烈反响,京城为之轰动。军师宋献策借“天变”名义,谏止其事,李自成发现追饷过火,下令停止京城追饷,对明室官史,无论是否交足派额,一律释放回家。过火的追赃助饷,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家财政的需要,而且斗争矛头指向全部官绅,打击面过大,波及到普通商民,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动荡不安。当李自成撤离北京回西安后,下令全面停止“追赃助饷”,以期稳定后方。尽管后来又逐步实行按亩征税,但为时已晚,在满、汉地主武装夹击下,义军由盛而衰,最后惨遭失败。

李自成的非税思想虽然是明末苛税重赋逼出来的,但却是农民褊狭意识的反映。基于这种思想,李自成不是通过合理的赋税制度,而主要是采用过火的“追赃助饷”取得财政收入。这就犯了打击过宽、树敌过多的致命错误,是导致他最后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旁白):可见,“非税思想”是没有远见的,因而是不可取的。

20、洪秀全——“不要钱粮”的得与失

清末道光年间,封建制度已经发展到了十分没落的阶段,当时的吏治可用流传的一句话来概括:“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就是说,官员的所得,主要来源于贿赂;王者犯法,只要有钱,可以不与庶民同罪。朝廷的腐朽堕落,致使民不聊生;连年严重的自然灾害,老百姓不仅得不到朝廷的扶持与宽容,相反,还要以各种名义摊丁加税,老百姓不堪重负。

为了推翻没落的封建制度,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揭竿而起,发动了历时14年的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农民武装起义。1853年,起义军攻克南京,号称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并改称天京,先后颁布了太平天国的施政大纲——《天朝田亩制》和《百姓条例》,在这些施政纲领中,一个倍让人们关注并且心跳的口号便是“不要钱粮”。在太平军起义初期,真的做到了“不要钱粮”,老百姓一片欢腾,纷纷投入到太平天国起义的队伍之中。

随着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国家机构从无到有,数量从少到多;农民起义军队伍日益壮大,官兵将士日众,维持政权运转的财政问题日益显现出来:武器无钱铸造,训练无法保障,就连太平军吃饭、穿衣就难以补给。严峻的财政危机,已在一定程度上动摇着军心,危及着太平天国的政权。

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1854年,太平军三大将领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联名向洪秀全写了一个《奏请准良民照旧交粮纳税本章》,里面说:“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策军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晚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对此,洪秀全非常重视,先后深入实际考证,自感交粮纳税问题非解决不可,并当即写下批示:“御昭:胞等建议是也,即遣左将施行。”

洪秀全批准在统治区恢复纳税问题时,思想上进行过激烈的斗争。太平军起义之初,洪秀全曾许下愿,并以“不要钱粮”作为金田起义的口号之一。太平军

所到之处,老百姓无不欢欣鼓舞,高呼万岁。现在话音刚落,又须邮购“御昭”,要老百姓“照旧交粮纳税”,岂不违背天朝施政士纲,自食其言吗?

随着太平天国的建立,洪秀全对交粮纳税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要巩固太平天国的政权,必须不断扩充军队;要为百姓办事,使之安居乐业,必须建立必要的地方政权。而这些,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来源作保障,而靠打天下缴下的钱粮,没多长时间就消耗掉了,长期靠太平军开荒种地供给钱粮,也只是权宜之计。至此,洪秀全认识到,打天下要钱粮,巩固天下更要钱粮,没有足够的钱粮,政权难以巩固,军队、中央及地方政权难以行使职能,必须要向老百姓征税纳粮。

那么,怎样才能让老百姓心悦诚服地交粮纳税呢?洪秀全用一条妙计赢得了老百姓的许可。

1855年春节刚过,洪秀全急召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要他们三人分赵安徽、湖广、江西等地,赶在“三月三”办庙会之前,每个地方先择两、三个有影响的庙宇,买通算卦先生,教算卦先生给人看相算命时,一定要把交粮纳税的事加进去,如在说某某要“添财加寿”时,要加上一个前提条件:如果不如实交粮纳税,不仅不能如愿以偿,反而还要“短寿失财”!再如在说某某可能会遇上灾乱时,要给人们“出谋导向”:“你是不是没有交粮纳税?要是没有就赶快交纳一下,这个不能拖欠,不然的话,很可能有灭顶之灾!”从庙会这天起凡在这些地方庙宇的算命看相的人都被告之要交粮纳税,在当时情况下,老百姓十分迷信,对这些影响大的庙宇算卦先生讲的话深信不疑,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几天时间,这三个地方的老百姓都知道要交粮纳税了。加上太平军纷纷派人下到各地组织征粮纳税,老百姓没有追究洪秀全的食言,向天朝交税一事也就默认了。

从太平天国初期的“不要钱粮”作为号召人民起义的口号,到巩固政权时的“照旧义粮纳税”,这实际上反映了任何一个国家政权在建立以后都离不开税收,税收是国家机器运转的保障;洪秀全从反对捐税始,到重建税收终,实际上是反映了税收与政府之间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一个政权是需要也离不开税收这个“奶娘”的。同时,洪秀全借用老百姓迷信,运用传奇方式扫清他们交粮纳税人思想障碍,说明老百姓其实还是懂得有国必有税这一基本道理的,这也说明早在太平天国时期,老百姓就懂得了税收与国家的本质联系。

(旁白):“不要钱粮”诱人心,百姓拥护太平军;

齐心协力建“天国”,不缴钱粮也不行。

第五篇:税收小故事-古代税事诗

古代税事诗

皇粮国税,古已有之,中国老百姓对其早有认同。这在古人诗歌中多有反映:

《诗经》中《小雅·大田》篇云:“有龠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里说的公田私田,是指商代时实行的井田赋税制度,即借助民力助耕公田,以劳役地租代替交税。该诗以平常自然的口吻,赞美老天爷及时下雨,从而保证了公田、私田的丰收,间接反映出一种先公后私的古朴民风,这是最早对井田制予以褒扬的诗篇。

“昔年逢太平,山村二十年。泉溪在庭户,洞壑当门前。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唐时的元结在《贼退示官吏》一诗中,以眷恋不已的心情回忆起在以往的太平日子里,人们按规定的数额和期限交清了赋税后,便心安理得,可在家享受舒适的生活,就是日上高竿,也能安然酣睡的情景。这是对依率定额征税的一种肯定和赞美。

下载税收小故事三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税收小故事三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税收小知识

    我国税收产生的历史进程 早在夏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国家凭借其政权力量进行强制课征的形式——贡。一般认为,贡是夏代王室对其所属部落或平民根据若干年土地收获的平均数按一......

    争做税收小宣传员

    争做税收小宣传员税收,这一词在我脑海是那么清晰又那么模糊。爸爸妈妈说:“你看到同往我们家乡的高速公路了吗?还有在上海我们乘坐的地铁,国防建设,你们的义务教育等等。这些所需......

    我身边的税收故事

    税收,就在身边 现在是一个美好的时代,自己成为了国家的主人,无论从经济,还是到政治文化方面,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最小的一个分子。税收就如同一场雨,洒在中国的每个地方,每......

    我身边的税收故事

    我身边的税收故事 吴中实验小学五(1)班王颖婷 近几年,压岁钱多了,这些钱原由我自己保管,但今年春节妈妈说:“从今天开始,你的压岁钱,我会帮你存到银行去。以后,你买服饰和小东西都用......

    我身边的税收故事

    我身边的税收故事 官塘镇中心小学 六三班 余珂玥 在回家的路上,在街道的墙上,有许多关于税收知识的宣传标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 “纳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什么是纳税呢?......

    小故事

    鲁班发明锯子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鲁班的木匠。一次,他上山用斧子砍树的时候,偶尔拉了一把长在山上的一种野草,手被划破了。鲁班很奇怪,小小的一根草为什么这样锋得?他把草折下来细......

    小故事

    (1)纳尔逊中学是美国最古老的一所中学,它是第一批登上美洲大陆的73名教徒集资创办的。在这所中学的大门口,有两尊用苏格兰黑色大理石雕成的雕塑,左边是一只苍鹰,右边的是一匹奔......

    小故事

    习惯】乞丐到小王家乞讨,他给十块,第二天乞丐又去,又给十块,持续两年。一天只给五块,乞丐:以前给十块,怎么现在给五块?小王:我结婚了。乞丐一巴掌打过去:妈的,你竟拿我的钱去养你老婆?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