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协年会热论科学教育改革计划:“做中学”扩展孩子新天地
科协年会热论科学教育改革计划:“做中学”扩展孩子新天地
“做中学”是一项促进我国幼儿园、小学科学教育的改革计划。因事先预告今天上午由中国科协副主席、院士韦王玉主讲“做中学”专题,吉林大学逸夫教学楼的二层阶梯教室被提前到场的人们挤得满满当当,预留的《“做中学”科学教育计划》资料瞬间一空。
据中国科协1992年、1994年和1996年三次全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10年来停滞不前,与发达国家相差很大。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长期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经验传授、轻亲身体验获得的偏向,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不足。
韦珏一上台就开宗明义:“这个面对所有学生的科学教育,是让孩子从幼儿园或者说从两岁半开始,就能在观察、提问、思想、动手试验和表达中进行自然科学的参与活动,为我们国家20年后的公民打下良好的科学素养基础。”她特别强调:“‘做中学’不是精英教育,不追求科学精英的培养和选拔,而是着眼于未来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关注科学教育的平等机遇和基础性,以面向全体儿童基本素养的培养为首要原则。不追求特殊的条件,满足大众的需要,关注贫困地区的学生,是‘做中学’科学教育的强大生命所在。”
据介绍,美国的“Hands-on”(动手做)和法国的“LAMAP”(La Main a La Pate—动手和面团吧)等与“做中学”相类似的科学教育实验计划,已分别经历了14年和5年的研究摸索。提出这一设想的美国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里昂·利德曼,发现一些孩子厌学,学习成绩很差,甚至有暴力倾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提出这个项目,被国家列入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1991年,美国动员了1万多人用4年时间,设计了美国历史上第一部科学教育的提要。现在美国和法国的这两项科学教育计划的实施,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经验,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态度,也培养了他们对待生活的方式和态度。在美、法、英和加拿大等国家的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探究都被列为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的最关键和最基本的要素。“学习必须是主动性的”已成为国际上基本的教育理念,对孩子而言,“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学会”。
韦珏在国外进行了广泛的考察和交流,参与了教育部“做中学”科学教育计划的制定,她对推动中国“做中学”科学教育计划实施有一种强烈紧迫感,为了让与会者充分了解“做中学”的内涵,她对“做中学”倡导的准则进行了详细介绍。她说:首先,要鼓励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情趣、愿望和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去操作、去探究、去学习,尊重儿童间的差异。其次,要鼓励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尊重事实,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责任心,善于与人合作;有进取心,乐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儿童终身学习,更为儿童学会生活奠定基础。
三、关注和重视孩子们在生活中感兴趣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孩子们身边选择易于获得的和有教育价值的物品,作为他们操作的材料。
四、让孩子们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动手操作、记录信息、解释讨论、得出
结论、表达交流、发展孩子们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师应成为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六、评价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激励,都有成功的体验,都拥有自信心,都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发展。
七、科学家的参与将为科学教育的改革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八、动员社区和家庭的力量支持科学教育。
九、通过互联网络增进国内和国际间的合作。
一个多小时的报告意犹未尽,走下讲台的韦珏立即被众多媒体团团围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韦珏表示:我们想从科学教育的改革入手,探索出一条实现素质教育的途径。我不敢说这是条惟一的途径,却是一条很好的途径。据悉,“做中学”将很快在北京、上海等地进行局部实验。
2001-09-17 12:47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