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建议(闫惠如)(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17:04: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县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建议(闫惠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县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建议(闫惠如)》。

第一篇:关于我县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建议(闫惠如)

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思考和建议

闫惠如

今年以来,我局积极推进,认真谋划、深入落实省市关于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部署要求。为把我县明年的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工作提升到新的更高的水平,并根据我局李学安局长的重要批示,全局干部职工结合我县存在的实际问题,认真对照学习,下面是我对财政管理的一些思考和建议,敬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提高组织收入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我县长期以来,一直以煤炭经济发展为主,形成了较为典型的“二、三、一”产业发展格局。随着国家对“三农”优惠政策的逐步出台,农业税的全部减免,第一产业对财政的贡献率基本消失。第二产业是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和重要税收来源,煤炭采掘洗选业又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平均每年达到了75%以上。但是,煤炭行业受可采资源、限产规模、价格变动和安全生产等内外部因素制约较多。再加上童装、旅游、劳保等新兴产业刚刚起步,煤化工园区、林坦工业园区、童装城等一大批重点项目正在建设当中,短时间内难以大规模增加财政收入。面对我县产业结构单一,基数较大,组织收入难度大的不利形势,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调查中发现,当前在聚财中有有下列问题亟待解决:重点税源底数掌控难。

1底数核准难,决策调控难。六合、申煤、史村营煤化工园区、林坛工业园区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是我县的主要收入来源。为解决上述问题,建议:

一、我县应积极探索重点税源监控的有效机制。加强国税、地税、财政和相关涉税部门的沟通和信息共享,定时召开税收监控例会,由主抓财税的常务副县长召集,保障公平税负、均衡入库和应收尽收。

二、向重点企业、重点行业派专家进行资产评估。细化企业的投入和产出效益,做到对企业的销售量、销售价格、成本进行科学化、精细化运行分析,每月、每季度及时起草专题分析报告,上报县委、政府领导,为领导决策、我县经济平稳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提高支出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一是充分利用好国家继续实行“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加大对“三个十工程”、新农村建设和民生工程等建设的投入,促进经济发展,拉动财政增收。二是推行限时办结制。对民生资金拨付、涉农补贴一卡通发放、重点项目资金实行绿色通道,提高办事效率,对已审定的资金一律零停留,无障碍拨付。不让急需拨款耽搁,不让答复问题停留,尽最大努力提速工作工程、提高办事效率。

三、提高服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理财为公,服务为民是我们追求的财政文化,在提高提

高服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方面,建议从以下方面提升:一是为部门提供政策服务。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帮助部门利用国家的财政政策,申报立项项目,筹措专项资金。支持各项事业发展。二是为部门项目提供融资服务。财政资金毕竟有限,坚持面向市场融资,为企业、部门、单位搭建好融资的平台,真正做到没有资金给思路,资金不足服务补。三是对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和考试报名等群众密切关注的事项,全部网上公示,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和服务的效率。

四、提高财政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一是量化职责、定岗定责。职责清晰,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压力,严格岗位职责,才能规范处理财政业务。二是进一步健全内部控制机制,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加强拨款印章、票据凭证、拨款密码重点环节的相互制约,减少财政管理的风险。三是健全人员的岗位考评制度、轮岗制度,使财政人员人人都是多面手,人人都是精通财政业务的人才。对表现优良的给予一定奖励,激励先进,鞭挞后进,促进整体队伍的提高,为保障科学化、精细化成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六日

第二篇:科学化精细化财政管理与绩效评价

科学化精细化财政管理与绩效评价(提纲)

李社宁

[背景材料] 1.财政收支规模扩大。1999年10862.58亿元。2003年20017.31亿元。2006年34804.35亿元。2007年45621.97亿元。2008年54223.79亿元。2010年83030亿元,2011年103740亿元

2.财政职能强化。监督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宏观调控 3.财政影响深入。经济-社会-环境 4.财政环境复杂。经济危机

一、科学化、精细化的基本要求

财政管理的过程实质上是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的过程。财政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的效果。要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必须大力推进依法理财,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和掌握财政工作规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岗责体系,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手段,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作用,把握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精确、细致、深入地实施管理,并把公开透明体现在各项财政工作中,切实提高财政管理水平。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符合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是新形势下做好财税工作的迫切要求。

(一)科学化的基本要求 1.尊重规律 2.理性管理 3.公共理念

(二)精细化的基本要求 1.目标化 2.程序化 3.公开化 4.绩效化

二、我国财政绩效管理的开展情况

近年来,财政部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不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强预算绩效制度建设,积极开展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合理应用评价结果。通过几年实践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树立了重产出和结果的绩效理念,增强了部门和单位的责任意识,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

2010年,财政部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开展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专门在预算司设立了预算绩效管理处,负责组织、指导全国预算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二是稳步推进中央部门绩效评价试点工作。2010年共批复确定115个中央部门的200个绩效评价项目,比2009年增加21个部门、33个项目。确定中央部门2011年绩效评价项目242个,涉及149个部门,比2010年增加34个部门、42个项目,除部分绝密部门、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自收自支单位外,绝大多数中央一级部门已纳入绩效评价的范围。三是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绩效评价工作扎实起步。2010年将“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纳入绩效评价的范围。在此基础上,确定2011年增加“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9个转移支付项目作为绩效评价试点。四是建章立制,规范绩效评价管理。制订下发了《财政部关于开展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财预[2010]411号)和《财政部关于开展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财预[2010]424号)两个绩效评价办法,指导、规范了2010年两个转移支付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五是加大培训,扩大宣传等。组织17个中央部门、31个地方厅局从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52位同志,参加了我部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共同举办的绩效评价培训班,开拓了大家的视野。同时,利用各种方式及时宣传预算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扩大了影响,交流了经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下一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是: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绩效理念;建立健全制度,夯实管理基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管理流程;扩大试点范围,规范试点项目;拓展结果应用,增强绩效约束。逐步建立以绩效目标的实现为向导,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保障,以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的,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三、财政绩效管理的依据

(一)财政职能

(二)政府职能

(三)社会需要

(四)公共利益

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方法

(一)成本—效益分析

(二)对比分析法

(三)公共选择法

(四)最小费用法

(五)逻辑分析法

(六)指标评价法

五、指标评价法的运用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

(二)指标涵义的界定

(三)指标权重的划分

(四)指标分值的计算

(五)指标结论的确定

六、评价报告的撰写

(一)规范性。文件规定,撰写规范

(二)一致性。前后对应

(三)准确性。

评审报告填写各类数字要准确,评审报告文字表述要准确,结论意见要准确,要符合实际情况。

(四)完整性。报告格式、报告内容以及报告附件等,都要注意它的完整性。

【主讲教师简介】

李社宁,1985年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财政学专业,现为西安财经学院教授,省级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学科带头人。

【附】新中国历任财政部长 薄一波(234部长)

1949年10月19日至1953年9月1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任财政部部长 邓小平(实事求是部长)

1953年9月18日至1954年6月1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副总理兼任财政部部长 李先念(稳健部长)

1954年6月19日至1975年1月1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任财政部部长 张劲夫(拨乱反正部长)

1975年1月17日至1979年8月17日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 吴波(过渡部长)

1979年8月17日至1980年8月6日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 王丙乾(分灶部长)

1980年8月6日至1983年6月20日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

1983年6月20日至1992年9月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兼任财政部部长 刘仲藜(秘书部长)

1992年9月4日至1998年3月18日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 项怀诚(分税部长)

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财政部部长。金人庆(税务部长)

2003年3月17日至2007年8月30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 谢旭人(精细部长)

2007年8月30至2013年3月15日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 楼继伟(昔日少壮派,功能部长)2013年3月16日至今

第三篇:加快金财工程建设,促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加快金财工程建设,促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

细化

随着财政改革的逐步深入,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成为新形势下做好财政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以金财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是新形势下适应公共财政管理需要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十一”五期间,在局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与有力推动下,我局上下共同努力,着力解决金财工程推进中涉及的各项重点难点问题,从而保证了金财工程建设与应用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落实机构、人员和经费保障,建立信息化工作协调机制由于金财工程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对财政改革的支撑作用非常重要,没有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机制和专职机构是很难做好的。为此,我局成立了由一把手担任组长,党组成员担任副组长的金财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和协调相关工作。2008年市编委同意我局成立财政信息中心,并通过公开招考、择优选录了部分政治素质高、心理素质好、技术过硬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员,组成了专业技术队伍,并组织新进人员深入学习财政业务和相关专业技术,为金财工程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应用工作全面展开

(一)、整合资源,实现信息化设施统一管理、共享利用我局的办公网络始建于1999年,随着计算机应用的逐步展

开,局属单位先后出现了多个互不连接且不断延伸的单项业务网,不仅重复建设、浪费财力,而且信息资源难以共享、阻碍网络互联互通。对此,我局不等不靠,于2006年积极筹措资金并委托专业公司,对分散在科室的信息化设施进行大力整合,实现了局属单位信息化设施的集中统管,不仅为后续建设项目节约了设备与资金投入,而且提高了设施共享率、方便了信息互通。2008年,我们又按照省厅部署和更高标准,进一步实施完成了计算机机房达标建设。目前,我局的信息网络及其应用纵向连接省厅和区县财政,横向连接了国税、地税、人行与各商业银行,并通过党政专网、拨号网连接了市属财政预算单位,为财政改革和信息化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加强应用推广、实现核心业务应用全覆盖

随着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的推进,各项业务改革几乎都伴随着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部署与应用,“十一五”期间,我局根据省财政厅的同一安排,先后推广使用了以下业务信息管理系统:

1、预算编制审核系统

2、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系统

3、工资发放系统

4、非税收入管理系统

5、政府采购管理系统

6、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同时,我们结合我市财政管理工作需要,自行实施了一些信

息化项目。

1、提前实现财税库银横向联网。

基于及时掌握了解财政收支情况的需要,我局于2005年完成了市本级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实现了以国库收支为主线、依托各家原有业务信息系统采集相关信息的办法,实现了我市财政收支信息的及时汇总与及时反应。

2、推行局机关办公自动化。

我局通过与专业软件公司联合开发了办公无纸化系统,实现了公文处理、信息发布、综合资料查询和个人办公应用的网络化,规范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办文办事效能,增强了机关办公与业务工作的透明度,受到有关领导、兄弟单位和有关部门的好评。

3、建设门户网站、推行财政信息公开。

为了宣传财政职能、工作动态、提升财政形象,让群众理解和支持财政工作,以及接受社会舆论监督,我局先后在互联网上开设了市财政门户网站和政府采购网、淮南会计网、民生工程网,实现了招投标信息发布,会计考试报名,以及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网络方式。我局还十分重视参与“市民心声”网站互动,安排专人每天登录该网站,及时处理反馈相关的咨询、投诉和情况反映,受到了网民好评。

三、加强制度建设和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

随着改革的推进,财政工作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日益增强,信息网络设施一旦发生故障或遭到破坏,轻则造成工作停滞、重

则导致行政办公秩序紊乱,不仅有损财政形象,也会导致大家对信息技术支撑保障作用产生疑虑。因此,重视并加强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和运维保障至关工作。

(一)、建章立制,规范信息网络应用与管理行为。我局制订和执行了机房管理工作守则、网络管理员岗位职责和信息员岗位职责,明确了工作职能与相关人员的责任。先后出台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关于上国际互联网的暂行规定》等管理措施,规范职工的网络应用操作行为。并且不定期的组织开展对各科室计算机网络使用情况的检查与通报。

(二)、增强网络安全设施,严格实行内外网物理隔离。我局结合系统整合对网络进行优化,实现了网络服务器的集中管理,并通过部署网络防病毒系统、划分VLAN、增加防火墙、实行双机热备等多种措施,努力提高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同时,严格实行内、外网物理隔离,要求各科室实行专网用专机,设臵在客户端及时自动下载防病毒升级包,防止因病毒泛滥影响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三)、重视和实施重要业务数据的备份。为了防范信息系统关键数据的意外损坏或丢失对业务工作的影响,我局专门配备了数据备份服务器,定时自动备份保存重要业务数据,并将重要系统信息通过磁带机备份到磁带保管。

四、积极准备平台一体化应用实施,推进财政信息化再上新台阶

按照财政部的统一规划,我局积极推广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实施统一的财政业务数据规范和技术标准,构建业务标准统一、操作功能完善、网络安全可靠、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辐射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的公开透明、服务便捷、安全可靠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将主体业务应用纳入一体化管理,建成各级财政内部、财政与本级预算单位、上下级财政互联互通的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分配与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保障和推动财政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我局于2010年编制了《淮南市财政系统金财工程实施方案》,目前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推广实施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将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开通平台一体化系统,为实现财政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做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坚定财政“大监督”理念实现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全省财政监督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坚定财政“大监督”理念

实现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赣榆县财政局

近年来,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厅监督局和市局监督处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赣榆县财政监督检查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准确把握监督方向,实施有效监督,全力打造财政“大监督”理念,确立财政监督地位,突出财政监督职能,树立财政监督权威,保证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绩效。

一、坚定理念,完善财政“大监督”机制

随着财政收入的日益增长,财政性资金支出项目逐年增加,资金规模也越来越大,为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按照省厅关于建立财政“大监督”机制的要求,我局提出了“人人都是财政资金监督员”的口号,确立了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控制、全部关联的财政“大监督”理念。以财政“大监督”理念为牵引,扩大监督检查的广度,拓展监督检查的深度,促进财政监督与财政预算、执行紧密融合,在总结机制建设推进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提升监督层次,使财政监督进一步为财政管理服务、为完善财政政策服务、为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服务。

为保证“大监督”的理念贯彻到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我局在监督机制建设上下功夫,在提升监督水平上做文章。一是建立大监督工作制度,实现监督检查统筹规划。认真学习领会省厅关于建立财政大监督机制的要求,学习借鉴兄弟市县的先进经验,结合赣榆财政监督工作实际,2010年,我们制定了《赣榆县财政局财政监督长效管理机制实施办法》、《赣榆县财政局财政检查复核工作暂行办法》、《赣榆县财政局财政监督检查档案管理暂行规定》、《赣榆县财政局财政检查聘用专业人员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又制定了《赣榆县财政局部门预算综合检查操作规程》,从制度上初步搭建起我县财政监督长效管理机制的框架,并在具体工作中逐步完善,充分发挥专职机构对监督检查工作的综合管理和指导协调作用,积极主动为局属单位和业务科室开展各项监督检查提供全方位保障。二是督促检查项目正常实施,确保监督职能有效发挥。及时了解局各业务科室、财政所及直属单位的内部监督检查情况,主动沟通,督促指导,通过查前上门培训辅导、查中派员全程参与、查后提供政策指导、检查成果共享利用等,协助局属单位和业务科室加强对检查质量风险的控制,确保监督检查的效果,财政“大监督”机制的雏形已初步形成。

二、统筹安排,围绕计划实施五项检查

我局于每年年初都认真制定全县财政检查计划,围

绕检查计划,重点做好五项检查。

(一)加强财政内部监督,促进财政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县依据《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办法》,每年都对基层财政所和局属事业单位以及局业务科室开展检查。一是每年对18个镇财政所和4个局属事业单位开展财务检查,结合年初签定的财政工作目标责任书,对各镇财政和局属事业单位上一执行预算、税收、财务、会计和国有资产基础管理等经济事项进行全面的稽核和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促进各镇财政和局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逐步走上规范运行的轨道;二是每年组织一次乡镇财政业务互审,加强各镇财政所之间业务交流,树立标杆业务镇,激励全县各镇在财政业务上帮学赶超,共同打造高效廉洁财政;三是对局国库科印鉴管理情况进行突击检查,每年最少六次。强化国库科印鉴分设管理,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运行;四是对国库科银行账户、对账单等进行检查,通过对账核查、重点抽查,进一步规范了银行账户管理,近年来共清理了43个账户,添置了保险柜,强化银行对账单、定期存单的管理。

(二)开展部门预算检查,确保部门预算科学高效。按照省市关于对预算单位三年查一轮的要求,结合我县各预算单位实际情况,拟定每年部门预算检查方案,按照《赣榆县财政局部门预算综合检查操作规程》,及时开展检查。主要检查预算执行情况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的现象;资金的安排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否存在浪费现象等。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形成检查报告,要求预算单位进行纠正和整改,规范预算单位的财务行为,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

(三)加大会计监督力度,进一步做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一是按照省厅《关于委托开展注册会计师行业日常监督工作的通知》(苏财监[2011]39号)要求,对我县两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调研,研究日常监督办法。采取自查与检查查相结合的办法,下发检查通知书,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先对照省厅文件开展自查,写出自查总结,我们再按照《会计师事务所审批和监督暂行办法》,对照省厅要求,逐项进行核实。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了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行为,提高了执业水准。二是拟定2011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方案。结合各项财政专项检查,对各镇财政所、局属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检查单位以及“小金库”重点检查单位,均同时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并对2户企业开展会计信息质量重点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单位会计内控制度不健全、会计信息失真、支出票据不规范以及无证上岗等问题,责成单位进行整改,有效地维护了《会计法》的严肃性。

(四)扎实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建立预防“小金库”长效机制。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的部署和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工作机构,制定实

施方案,积极开展工作。2009年至2011年共对392家行政事业单位、196家社团和39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进行检查。三年来,共查出“小金库”15个,涉及资产资金总额计317.88万元,其中党政机关、事业单位150.93万元,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54.04万元,社会团体12.898万元。均已按照“小金库”治理的政策界限进行了处理处罚,其中调整规范账务处理269.76万元,收缴国库35.21万元,罚款0.3万元。通过“小金库”专项治理,有力地震慑了财务管理不规范行为,增强了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严守财经法规的观念,遏制了私设“小金库”现象。同时,我县积极探索建立预防产生“小金库”的长效机制,三年共建立18项管理制度,涉及资金、资产及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努力实现标本兼治的目标。

(五)严抓专项资金监督检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高效。通过业务培训、交叉检查、上下联动、组成联合检查组等多种检查形式和手段,有效开展专项资金监督检查。2011年我县重点对一事一议、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和企业帮扶专项资金等项目开展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作出处理,并限期要求有关部门进行整改,保证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三、常态管理,实施监督检查专项考核

2012年,我县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将以此次全省财政监督

工作会议为契机,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结合赣榆县财政工作实际,制定2012年全县财政监督工作计划,认真谋划,扎实工作,实施常态化管理。在继续抓好五项检查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我县财政监督检查目标考核办法,以客观公正、科学规范、权责统一、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对业务科室的监督检查工作进行考核,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县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确立财政“大监督”格局,保障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第五篇:09 云梦县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探索与思考

云梦县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探索与思考

云梦县财政局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立足云梦县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围绕“精细管理,提升绩效”的总体目标,确立“抓点带面、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注重细节、创新机制,全程监管、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将精益思想和治理理念贯穿于财政管理的各层面、各环节、各岗位,积极推进财政管理“七化”,力求既突出重点,又整体推进;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财政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在大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方面做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一、云梦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云梦县财政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围绕“是什么”、“干什么”与“怎么干”展开的,在明确“干什么”的目标之后,重点引导财政干部努力解决好“怎么干”的路径问题。为此,云梦县在财政系统大力开展“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年”活动,整个活动分“加强学习、查找不足、整改促进、完善制度、整理总结、理论研讨”六个阶段逐步推进,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78条,征集相关调研文章53篇,经梳理总结,突出从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国资管理、监督管理、财务管理、“两基”管理七个方面进行完善和创新,着力推进财政管理“七化”:

(一)提升“四性”,预算管理精准化

1、推行综合预算,提升预算的完整性。改变过去资金分口管、预算分块编的模式,将部门所有的收支都纳入预算管理,将政府性基金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纳入人大的报告范围,着力构建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在内的综合预算体系,改变了预算内外“两张皮”现象,提高了预算编制、预算体系的完整性。

2、建立标准定额体系,提升预算的公平性。按照零基预算的要求,合理划分单位人员支出、基本支出和专项支出,将县直预算单位根据其类别划分为五档,在分类分档的基础上,建立了公用经费标准定额体系,核定各部门支出,规范了预算分配制度,有效缓解了单位之间“苦乐不均”的现象。

3、完善编制流程,提升预算的规范性。规范编制程序,部门预算由基层编起、逐级汇总,严格实行“两上两下”编报规程。强化技术手段,大力推行“e”财部门预算编制软件,建立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编制、人员、资产、工资等数据的动态管理。严格预算审核,做到“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收支预算须经领导审签,按程序列入预算后方可支出。

4、加强预算执行监管,提升预算的约束性。实行财政性资金统一账户、统一指标管理,通过制定预算信息公开、部门预算考核、基本支出管理等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加强预算日常执行职责,建立非税局、预算股、国库股、国库收付中心的网络对接,实现预算指标从源头到支出的“流水线式”控管。严格按收入进度和单位用款计划拨款,不得随意调整和追加预算。

(二)依法征管,收入管理规范化

1、三库齐建,实现资源共享。建立收入信息数据有效应用机制,不断完善涵盖缴纳人基础资料、征收人权利义务、收入分析、执法成效与评鉴等管理指标的“税收收入信息库”、“非税收入信息库”、“资产收益信息库”,实现收入信息传输、核对、汇总电子化管理与监控。

及时编报收入快报,分呈各级领导、各乡镇、各部门,密切关注、随时解决收入征管中出现的问题。

2、三家配合,构筑护协税网络。针对中小税源面广量大的特点,国、地、财三家紧密配合,积极运用政策手段,构筑协护税网络,实行税收工作由税务主管、社会协管、部门委托代征管理模式,构成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科学严密的征管链条,真正做到“抓大不放小、共同促增收”。

3、三台并立,建立“税式”征管模式。推行“税式”征管新模式,积极打造网络管理、票据管理、帐户管理三大非税管理平台,实行四级代码管理,建立健全了非税收入项目数据库,将票据核销由过去按本核销,改为核对非税收入项目、标准后按份核销,在银行开设五个“非税收入汇缴结算帐户”,用于归集、记录、结算非税收入款项,开通与各银行代收处、县行政服务中心等单位的网络对接与数据传输,督促各单位按收入级次划解、结算资金,及时入库,实施资金、项目、票据“三联动”立体管理,实现了非税收入管理“无缝隙覆盖”和收费、罚款收入“直达”财政专户。

(三)创新机制,支出管理绩效化

1、夯实基础,强化支出自控机制。制定了《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政局国库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加强支出审批和拨付、印鉴和票据保管、业务软件和网络安全、数据和电脑口令保密、会计核算和对账、内部控制和监督检查等基础工作。严格做到“三个分离”:即业务用章与空白凭证的保管使用分离;资金审批与拨付分离;支付岗经办人员和审核岗复核人员的印鉴保管分离。

2、归口管理,强化支出互控机制。严格支出拨付程序,明确规定预算内外支出由局长审批,预算股统一管理;支出使用计划由分管领导审签,各业务科室对口管理;资金支付执行经分 管领导监审,国库部门负责办理。将指标、计划、申请、支付、清算和核算程序流程化,不断强化对账业务,国库部门定期与各金融机构、与局内各业务股室、与预算单位及上下级财政往来对账,对账结果要有书面记录,相互签证。

3、绩效管理,强化支出监控机制。建立了财政资金运行安全检查制度,各业务股室按季度自查,对乡镇财政支出实行月送达审计,由财政监督局组织专班对财政资金运行情况进行内审,强化财政支出各个环节的跟踪管理,消除资金运行的“真空”,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

(四)规范运作,国资管理明晰化

1、严把“入口”关,加强配置管理。在对全县137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名称、入帐日期、资金来源、增减数量、使用状况、使用方向、账面原值等细致审核的基础上,印发了《县财政局关于下达2010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计划的通知》,根据资产的使用及绩效考评情况,建立资产配置分类标准体系。将单位申报购置计划列入部门预算,对没有列入部门预算的购置计划,政府采购部门不办理采购,国库支付部门不予支付资金。

2、严把“出口”关,加强处置管理。加强与纪检、监察、审计、房产、国土以及财政监督、国库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对行政事业资产的处置管理,所有资产处置一律进入招投标中心公开交易,委托中介机构拍卖,做到了资产处置公开透明。

3、提高使用效益,加强存量管理。建立资产使用管理责任制,实行考核,明确奖惩,督促各单位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帐目,按照实物的分类进行编号,按数量和型号进行登记,实行帐卡管理,经常核对,使国有资产的增减、结存、分布等都有详细记录。

4、建立信息平台,加强动态管理。全县137家行政事业单位都安装了资产管理软件,建立了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三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动态数据库,适时更新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及时反映和分析资产占有、使用情况,为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和优

化资产配置提供准确依据。

(五)全程监控,监督管理常态化

1、监管过程“全覆盖”。把监督作为财政管理的组成部分和有效手段,促进监督方式逐步向事前参与预警、事中跟踪防范与事后审核问效的多层次、全方位方向发展,建立健全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

2、内部监管“两深化”。积极研究和探索建立与财政管理相适应的内部监督制度,促进了内部监督工作由一般性财务检查向内部制度、内控程序的监督深化,从单纯检查向完善制度、建立机制、堵塞漏洞、科学管理方面深化。

3、专项检查“出重拳”。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和财政政策调整、财政改革措施的落实情况等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对问题较多、整改不力、屡查屡犯的单位和个人,加大处罚力度,并予以通报,增强了财政监督的震慑作用。

(六)科学分类,财务管理长效化

1、对招待费、差旅费实行“核定预算,总额控制,超支审批,结余留用”的管理模式。根据股室工作性质和工作量大小,按统一标准分别预算、核定股室招待费。分管领导和股室负责人严格按预算执行,从严掌控,会计室按核定的预算指标,实行按月结算,一月一公布,一季一通报,年终结总帐。

2、对办公费及业务费中的小额支出,实行“核定计划,集中购买,限量领用,支出分列”的管理模式。对办公用品及业务费中的小额支出,由股室按照开支范围,结合本股室的工作实际,按季度编制详细的购买计划,经分管领导审核后,由办公室集中购买,统一发放。会计室按股室分别设置办公用品领用登记表,由领用人登记签字,作为年终分列支出的依据。

3、对业务费中的大额支出,实行“部门报告,一事一议,政府采购,统一支付,据实报销”的管理模式。各股室要列出详细清单、写出专题报告,报分管领导审核,签署意见,再由办公室集中汇总报局长办公会实行一事一议,办公室根据局长办公会研究的意见,实行统一采购或维修,统一办理付款和报账手续。

(七)夯实基础,“两基”管理完善化

1、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对现有财政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对不适用的制度予以废止,对缺乏针对性、有效性的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对缺位的制度,及时研究制定。共修定、完善了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资金管理、监督管理、财务管理、机关管理六大方面管理制度,并整理汇编成册。依据这些制度,科学设置岗位,明确职责分工,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不断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一是建立健全动态监管制度。对财政所实行月度工作计划和重点工作报告制,定于每月5日前上报《工作计划》,县局组织专班督办检查计划落实情况。二是合理界定乡镇财政职能。明确将乡镇财政职能归纳为加快财源建设,促地方经济发展;制定乡镇财政预算并组织实施;开展民生公益服务,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乡镇财政财务管理;自身建设五大类,依职能定岗,依岗位定人定责,依考核评绩效,充分发挥乡镇财政“一线服务”、“一线管理”、“一线监督”的职能作用。三是健全内部审核制度。局机关各股室按归口业务对乡镇专项资金、财政票据使用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监控、审核;对各乡镇财政所调动人员实行离任审计与限时交接制;对财政所经费实行定时送审制。四是建立健全工作考核制度。制定统一的《乡镇财政改革与管理量化考核办法》,明确考评的内容、方法和程序,推行考核过程、考核结果全公开,注重考评结果的运用,激励财政所加强基层建设。

3、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创新了机关考评、最佳标兵评选、全员绩效考评三大办法,引入竞争机制,改变过去统一按百分制考核的传统模式,设置六大奖项,评选六大标兵,紧紧抓住

“评什么?怎么评?如何管?怎么用?”这四个关键问题强化考评,在考核内容、考核方法、考核结果运用等方面都进行了全新设计,形成了内容涵盖比较全面、前后衔接比较有序、考评机制比较健全的人事管理新体系。

二、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紧迫感不足。不少干部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紧迫感认识不足,干劲不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认为科学精细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存在畏难情绪;二是认为与我无关、得过且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存在漠视情绪。三是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长期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不能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四是重抓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管理,忽视一般岗位、一般环节的管理。

(二)预算体系不够完善,执行中缺乏刚性。一年一度的财政预算,一般都是在每年的年初进行,由于年初只按照可以预计的收支编制预算,导致有些收入未能及时编入预算,政府难以统筹安排使用,引起预算执行中追加较多,预算均衡性、约束力不高,显得刚性不够。同时,乡镇预算还普遍存在弱化现象。

(三)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不够。如,非税收入管理在法制建设方面明显不如税收,导致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在认识方面还残存着“以费挤税”、“重税轻费”的思想,导致部分非税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国资管理仍然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现象,对资产维护、保养及处置有待进一步规范完善;资金使用问效机制不严,财政管理中仍然存在着重收入轻支出,重分配轻管理的不良现象,特别是对那些重点项目的实施及专项财政资金的使用,缺乏及时的跟踪问效,致使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四)挖潜增收、控支增效力度不够。在收入征管上,由于税源监控体系、征管技术手段有待完善提高,导致小税征管、个税查补及打击逃税、清理欠税力度不够,漏征漏管现象依然存在。在支出管理上,由于公务消费管理制度尚不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仍需规范,对各项支出尤其是公务支出的质量缺乏定量与定性标准,财政开支难于严格控制,支出结构不够完善,支出绩效及透明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导致公务消费日益庞大,行政成本居高不下,浪费现象依然存在。

(五)财政监督体系不全,源头控管不够。各项监督体系仍不够健全完善,尤其是财政监管的信息沟通机制和监管互动机制控管不力,导致执法相对偏软,违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监督效率不高,成效不大,权威不够。

(六)基层财政建设不尽完善。由于受师资力量、培训基地和财力等客观条件限制,我县财政在人员、机构方面突出存在着人员结构老化(全县财政系统226人中35岁以上180人,占总人数的80%,其中40岁以上132人,占总人数的58%)、技能弱化、上进心淡化、办公设备陈旧化等问题;基层财政财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预算约束不力、内控不严及专项资金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基层财政建设亟待加强。

(七)流程设计不够完善,透明度不高。部分股所依据职能工作,自行制定了工作流程,但没有制定统一的《财政工作运行流程图》,没有形成环环相扣、互为牵制的业务操作体系,流程设计精密度不高,公开透明不够。

(八)信息技术手段落后,技术支持不尽人意。我县财政部门现代化办公条件仍较落后,尤其是乡镇财政所只有一、二台电脑,不能充分发挥“金财工程”数据平台作用,有时遇到县局几项工作同时布置,急需上报任务,就根本无法按时完成。由于信息技术手段仍较落后,县乡财政管理的效能无法充分体现。

三、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提认识,增强紧迫感。财政作为政府重要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其工作涉及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各界的关注度明显提高,迫切需要我们不断适应新形势,进一步统一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在当前条件下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使各项管理工作更加科学、精细和高效。

(二)强预算,增强执行力。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程度直接影响到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关系到能否有效控制政府行政成本,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做到编制财政预算时,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着力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把预算执行作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关键环节,在预算下达、资金支付、结余控制上突出精细规范,在预算执行、预算控管上突出约束有力,在预算监督、预算公开突出绩效预先,坚持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保民生、促发展,确保重点,压缩一般,致力收支平衡,坚持预算执行刚性管理,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着力降低政府行政成本。

(三)深改革,创新管理机制。加快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步伐,将所有非税收入实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建立和完善统一的非税收入征缴信息系统,依托省财政厅开发的非税征管信息系统,实现项目、标准源头控制,确保非税收入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切实加强部门资产管理工作,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健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部门单位资产购置的审核审批和预算管理。着力加强效能建设,规范内部管理,推进财政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着力加强绩效考核。制定统一的责任目标管理考评办法,明确考评的内容、方法和程序,加大对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考评力度,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努力构建制度完善、考评科学、约束有力的绩效考评机制。

(四)调结构,狠抓增收节支。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搭建招商引资平台,以大招商、大项目力促云梦大发展,筑牢财源基础。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之间的互动机制,开展联动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实施税收定项、定量、定质、定时征管,规范业务链接,细化征管环节,努力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坚持“有保有控”原则,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落实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同时,努力确保“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重点支出需要,充分发挥财政保障民生的功能。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切实做到公用经费“零”增长,大力提倡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确保将有限的财政资源用在刀刃上。

(五)重监管,建长效机制。把财政监督作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有力保障,切实加快完善财政监督制度,充分利用“金财工程”,促进监督手段“科技化”,建立健全实时监控、综合检查、整改反馈、跟踪问效相结合的财政监督长效机制。要严控预算、执行、核算、监督四个环节,加强资金绩效管理,拉紧资金运行链条,重点加强对惠农支农、抗灾救灾、社会保

障、教育投入、扶贫开发等各类专项资金的分配程序管理和跟踪问效,确保资金安全、规范与使用效益。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社会监督,着力提高财政监督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六)夯基础,强化基层建设。牢固树立兴财人为本的观念,多形式、多途径全力抓好财政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培训,着力提高财政干部队伍的业务能力,建议县委、县政府适时优选一批年轻有为的工作人员充实财政干部队伍,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扎实、业务精良的财政干部队伍。明晰岗位职责。建立健全岗位职责体系,严格实行职责界定,从机制上保证岗责明晰,权责对等,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各司其职,真正做到责任落实到人、任务分解到人、绩效考核到人。注重发挥乡镇财政就地服务和就近监管的优势,以“管好人”为切入点,以“管好事”为着力点,理顺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强乡镇财政统一管理和业务指导,有序推进乡镇财政组织机构、队伍建设、业务工作、基础设施和内部管理,逐步建立以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核心的乡镇财政服务工作机制,促进惠农惠民政策落实。

(七)讲规范,完善流程设计。严格遵循“规范、明晰、有序、高效”的原则,健全和优化财政管理工作流程,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监督、绩效评价等各项工作均依流程运行,做到公开透明,形成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环环相扣的管理机制,努力实现各岗位、各环节间的“无缝衔接”,增进严密性。

(八)重投入,强化信息管理。要千方百计加大资金投入,创造条件加快财政信息管理软硬件设施建设,做到纵向上接财政部、省、市财政网络中心,下联各个乡(镇)财政所,横向与预算单位、银行、国库连接、与孝感市各县市财政局连接,实现网络互联互通。加快实施系统办公自动化建设步伐,为实现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夯实基础和提供技术支持。

下载关于我县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建议(闫惠如)(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县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建议(闫惠如)(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