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时间:2019-05-14 17:4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第一篇: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一、开发应用查帐软件的背景和动机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迅猛发展,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税务稽查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近几年的日常工作中,我们的检查人员常常感到会计电算化带给传统手工查帐模式的强烈冲击。就以往相关案件的实际操作过程来看,在对会计电算化企业进行检查时往往会面对以下难题:首先是稽查人员对会计核算的逻辑性与真实性难以判断。很多财务软件允许设置多个帐套,各帐套之间可以相互传递数据,可以对凭证科目和帐册再加以筛选、过滤,这就为企业设置ab账,编制虚假财务报表提供了可能。系统超级管理员还能直接进入任意环节篡改,会计信息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不可更改性。其次是财务数据存储方式灵活,易遭转移和销毁。电子帐套可以存在本机硬盘上,也可通过网络存储在其他硬盘、磁带、光盘中。再次是稽查人员获取企业财务软件的基础信息的渠道过窄,虽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纳税人使用计算机记账的,应当在使用前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核算软件、使用说明书及有关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但是税务机关往往因为没有相应的运行环境和人员配置而无法试用。这种情况下想在检查前深入了解财务软件的运用情况就受到相当程度制约。最后是信息化环境下对控管、检查企业财务数据的相关法律依据尚欠完善。《征管法》及实施细则没有明确指出税务机关有检查、封存有关电子数据作为证据的权力。国税发[XX]年47号文虽明确了税务机关有开展电算化检查的权力,但法律位阶低,且对电子取证、电子检查的具体执法程序缺少规定。

因此,我局针对税务检查手段滞后于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转变传统稽查思路,创新税务检查手段,从XX年7月起,将部署地税稽查查帐软件列为跨年度的重点工作之一。一年半来,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对稽查信息化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执法程序和管理制度。现就软件开发应用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与大家做一个交流。

二、查帐软件的功能特点

无锡奇星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多年税务查帐软件的研发经验,其产品已推广应用于全国二十个省(一百多个城市)的稽查局,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我局与该公司联合开发的查帐软件包括数据准备、分析评估、项目检查、帐务检查、成本检测、结果处理、综合管理、帐套管理、基础数据、模型管理、系统功能等11大模块,从每个模块中又散射出若干功能子模块,每个子模块又包括若干功能菜单,主要具有以下功能特点:

(一)采集范围广,可采集近百种300多个版本的财务软件中的数据;采集数据类型多,包括:帐务数据、物流数据、工资数据和固定资产数据;提供了多种采集方法。

(二)提供比较全面的分析方法,层层逼近分析技术和模型项目修正。模型分析功能十分强大

(三)提供分税种项目化检查平台,针对不同税种、不同项目提供相关的检查工作表、检查模型和稽查提示信息帮助检查人员完成项目检查。

(四)提供个人所得税和固定资产的专项检查平台

(五)提供物流数据及成本检查分析方法

(六)提供数据集中管理平台(b/s结构),以实现数据增值应用,加强稽查实施过程监控管理。

(七)可以将企业多个年度的相关数据放在一个检查平台上,并提供跨年、月分析工具,以强化工具的分析功能。

(八)各种分析模型按照行业和不同年度进行设置,加强了分析模型的适用性和软件的伸缩性。对于主要模型的运行结果,内置数据加工功能,提高了模型的准确性。

三、使用查帐软件查帐初见成效

经过一年半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深刻感受到信息高科技对税务检查的有力推动:查帐力度大大增强,案件质量得到切实提高,稽查威慑力明显提升,队伍建设再上一个台阶,内部管理更为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提高效率和准确度,查深查透案件

查帐软件所提供的查帐工具和多样化的模型提高了查帐的工作效率。传统的手工查帐只能从海量凭证中单纯凭经验来抽查,而软件通过科目的名称、凭证的摘要内容、金额等信息,运用查找、过滤等删选手段,能快速地将所需要的信息汇总列示,方便了检查人员进行数据处理;利用软件提供提供的指标分析、报表分析、帐户分析、帐户检测、分录比对和存货检测等模型分析功能,迅速发现异常信息,并通过穿透式阅帐功能帮助稽查人员任意透过总帐看明细帐,透过明细帐直接看记帐凭证,省去了稽查人员到企业大量的原始凭证中去翻找这一烦琐的工作环节。

(二)塑造稽查高科技形象,提升稽查威慑力

利用信息化查账工具,进一步强化了查账手段,可以对多种常用财务软件数据进行导出,也可以多人联合对一个案件同时进行案头分析,拓展了检查的广度和深度。在使用软件以前,按照传统的查帐方式对会计电算化企业进行查帐,面对海量的原始单据,调帐费时,费力,如要企业把凭证打印出来可能需要两、三天的时间,一旦遇到企业不配合的情况,工作就难以顺利展开。现在只需带光盘和u盘,稽查人员就可以独立将企业数据采集出来带回去检查,研究,不需要会计从旁协助,企业也不必担心凭证丢失,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查帐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减轻了企业对于税务稽查的抵触情绪,同时也为我们稽查队伍塑造了文明,亲和,高素质,高科技的形象。

据一线检查人员反映,查账软件对企业的会计分录进行全面检测往往只要用几分钟时间,而人工检查起码要两天,效率是后者的十倍以上。税务部门能快速、高效、准确地摸清对方的底牌,极大的震慑了那些企图以高科技手段蒙混过关的不法分子。

(三)规范稽查业务流程,加强队伍监控

查帐软件的使用过程体现了实施检查的业务流程,加上对各税种、各项目计税依据的归集和对查帐过程的记录与控制,使内部管理更为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

对检查人员而言,规范了各类工作底稿,检查内容和范围,统一了各类计算标准,实现定式检查。一些扣除比例、扣除限额预先设置好参数(如业务招待费、计税工资限额、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等),一旦归集好计算依据就可自动计算出结果,可以避免检查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造成的误差,在规范检查内容的同时,对稽查人员的业务水平的提高大有帮助。特别是所得税的归集设置的项目,从内容到口径全部与省局的所得税申报表基本一致。这样,对所得税申报缴纳不足的情况,可以直接找出税款差异的原因。

对审理人员而言,能够以查阅人员的身份查阅最原始的帐册数据,从软件应用各模块的记录中可以看出整个查帐过程。审理时就弥补了传统的审理仅审查纸质案卷的缺陷。审理人员可以看出取证是否完整,对“事实清楚“的把握更到位更准确,有效地排除差错。

对领导层而言,事中、事后的工作过程都会在检查帐套内留下记录,可以方便局领导监督、检查稽查工作的全过程。另一方面也提醒和督促检查人员须敬业爱岗,工作精益求精。

(四)提高稽查业务水平

稽查人员要想成功地运用查帐软件开展稽查工作,必须具备基础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基本的会计电算化知识。检查干部在使用查帐软件的过程中积累和共享查帐经验,不断接触和加深这些知识的研究和学习,尤其是计算机应用能力,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稽查业务水平。

(五)降低稽查成本

电子数据比较容易复制、转储,可减少调帐检查的次数与成本,软件查帐减少了单个企业查帐时间,大大降低了税务稽查成本。

(六)实现数据增值应用

随着查帐软件的不断应用,积累的案件数据会越来越多,查帐软件应提供数据增值利用工具,可以利用这些工具进行各种统计分析,以自动生成相关行业数据,自动修正查帐软件中的相关参数。同时可以将已查案件自动或半自动生成案例库,用以指导类似企业检查或案例学习。

四、开发应用中的几点体会

我们感到上马查帐软件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人、物、财、目标、机器设备、信息等六大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要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标,人员培训,制度建设等环节必须全程伴随开发过程。这里谈一谈开发应用中的几点体会:

(一)成立强力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开发工作

领导重视,带头参与,上下一心是做好工作的有力保障。我们的做法是:成立了以稽查局长为组长,各分管副局长和市局信息中心主任为副组长,局中层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小组,由查帐能手和业务骨干组成,具体负责项目的测试、应用、二次开发的业务和技术工作。班子成员结构合理,既有综合管理人员,也有专业技术人员,既保证了团队的有效沟通交流,又便于在开发过程中高效灵活地配置人、物、财、机器等各类资源。

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尊重软件开发客观规律,科学统筹,将开发应用工作细化成实施准备、实地采集数据、测试应用、测试应用评估、项目实施等五阶段,分解责任,落实到人,有条不紊地予以实施。

一年多来,我们边开发、边测试、边修改、边完善,分行业、有重点、有针对地对查账软件进行实地测试、应用、比对,充分将稽查经验、方法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攻克了财务软件版本繁多、数据接口不统一等难关,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

(二)重视配套队伍建设,人员培训贯穿始终

查账软件应用要求稽查人员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不仅要有丰富的财会、稽查知识和技能,熟悉税收法律法规,而且还应当掌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掌握数据处理和管理技术。所以我们认为“宁可人等装备,不可装备等人“,决不能等软件出来后再培训干部。局里从开发起始之日就狠抓配套队伍建设,对人员的培训工作贯穿始终。到目前为止,已利用双休日大规模集中培训3次(包括召集市本级全体人员和各县(市)部分人员集中培训1次,市本级全体人员单独集中培训1次,检查人员集中培训1次)。在平时,通过演示性培训,小组讨论,赴企业现场实地培训和互帮互学等形式,使全体稽查人员了解了软件基本框架和主流财务软件的运作模式,逐步掌握了查账软件的基本操作,理解了检查模型设置原理、能熟练应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查账技巧。

(三)探索完善相关制度,严格规范执法程序

《征管法》第五十四条、第五十八条规定税务机关有权检查纳税人的帐簿、记帐凭证、报表和有关资料,对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和资料可以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国税发[XX]47号文明确了税务机关有开展电算化检查的权力。这是电子查帐的主要执法依据。然而以上法律条文对电子数据作为稽查证据所涉及的证据完整性、规范性、安全性以及证据使用、储存和保管等方面的具体操作都缺乏详细指导。我局在参考了兄弟单位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法律和本地实际,大胆探索,主动创新,制定了《xx市地方税务局稽查局利用查账软件实施稽查的工作程序》(见附件1)。规范了电子数据的调取、保管、归还、存档等多个环节,将利用查账软件实施稽查与tfXX设定的流程相结合,为检查人员在实际操作中规范执法、严格程序、依法行政提供了有力武器。

(四)采用二次开发模式,科学规避项目风险

现代软件工程学实践表明,近一半的项目存在开发延期,预算超支等风险因素。为把项目风险降至最低,项目小组决定大胆创新,参照快速原型法(rapid prototyping)思想进行二次开发。即首先构造一个具备主要功能的查帐软件原型,然后通过对它的不断试用,不断修改,不断扩充完善得到“本地化“的查帐软件。

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我们以奇星公司原有的综合性查帐软件为原型,将稽查问题分析转化成查帐软件业务需求,边试用、边细化、边完善,顺利实现了软件的“本地化“。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二次开发,成功开发出工业、商业、餐饮业、房地产业、建筑业、金融业等六个行业的专业查帐软件,并在各行业的检查中进行了应用,尤其是在餐饮业、所得税汇总缴纳企业的检查中发挥了重要功能。

这种开发模式前期投入小,风险低,非常适用业务需求经常变化的情形,有效跨越了业务人员不懂技术,技术人员不懂业务的鸿沟。

五、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在税务稽查工作中,取证是实施稽查的关键环节。查帐软件的电子取证功能集中在数据采集软件上。随着查帐软件的广泛使用,加大电子取证力度,规范电子证据取证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结合以往的数据采集经验,下一步我们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规范电子取证工作:

(一)强化数据接口,扩大采集范围

目前的数据采集软件已经可以采集近百种300多个版本的财务软件中的数据,涵盖了国内外主流非主流的财务软件,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从我局的实践和其他兄弟省市的案例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可采集数据的国外财务软件偏少;二是对采用新型网际网络架构,服务器不在本地的财务软件难以采集数据;三是对企业自行开发,量身定做、结构复杂的财务软件难以采集数据。

我们将与奇星公司联合,进一步加强对国内外财务软件接口的研发力度。

(二)保护目标系统,确保取证全面客观

电子取证时,如何划定取证范围,确保取证全面客观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目前实际操作中只对财务软件中的帐套取证,绝大多数情况下已经能满足检查需要,但必要时建议扩大取证范围。稽查人员可根据《行政处罚法》第37条的规定对现场可能记录违法行为的物品、数据等证据,经批准后采取封存方式,以备进一步分析。封存前要保护好各种与系统相关的软硬件及外围设备,避免数据丢失。封存对象可以包括:现场的信息系统、各种可能涉及的磁介质、上机记录、命令记录、内部人员使用的工作记录、现场的各种打印输出结果、传真打印件、程序备份和数据备份等。

第二篇: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工作报告

一、开发应用查帐软件的背景和动机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迅猛发展,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税务稽查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近几年的日常工作中,我们的检查人员常常感到会计电算化带给传统手工查帐模式的强烈冲击。就以往相关案件的实际操作过程来看,在对会计电算化企业进行检查时往往会面对以下难题:首先是稽查人员对会计核算的逻辑性与真实性难以判断。很多财务软件允许设置多个帐套,各帐套之间可以相互传递数据,可以对凭证科目和帐册再加以筛选、过滤,这就为企业设置AB账,编制虚假财务报表提供了可能。系统超级管理员还能直接进入任意环节篡改,会计信息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不可更改性。其次是财务数据存储方式灵活,易遭转移和销毁。电子帐套可以存在本机硬盘上,也可通过网络存储在其他硬盘、磁带、光盘中。再次是稽查人员获取企业财务软件的基础信息的渠道过窄,虽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纳税人使用计算机记账的,应当在使用前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核算软件、使用说明书及有关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但是税务机关往往因为没有相应的运行环境和人员配置而无法试用。这种情况下想在检查前深入了解财务软件的运用情况就受到相当程度制约。最后是信息化环境下对控管、检查企业财务数据的相关法律依据尚欠完善。《征管法》及实施细则没有明确指出税务机关有检查、封存有关电子数据作为证据的权力。国税发[2003]年47号文虽明确了税务机关有开展电算化检查的权力,但法律位阶低,且对电子取证、电子检查的具体执法程序缺少规定。

因此,我局针对税务检查手段滞后于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转变传统稽查思路,创新税务检查手段,从2006年7月起,将部署地税稽查查帐软件列为跨的重点工作之一。一年半来,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对稽查信息化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执法程序和管理制度。现就软件开发应用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与大家做一个交流。

二、查帐软件的功能特点

无锡奇星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多年税务查帐软件的研发经验,其产品已推广应用于全国二十个省(一百多个城市)的稽查局,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我局与该公司联合开发的查帐软件包括数据准备、分析评估、项目检查、帐务检查、成本检测、结果处理、综合管理、帐套管理、基础数据、模型管理、系统功能等11大模块,从每个模块中又散射出若干功能子模块,每个子模块又包括若干功能菜单,主要具有以下功能特点:

(一)采集范围广,可采集近百种300多个版本的财务软件中的数据;采集数据类型多,包括:帐务数据、物流数据、工资数据和固定资产数据;提供了多种采集方法。

(二)提供比较全面的分析方法,层层逼近分析技术和模型项目修正。模型分析功能十分强大

(三)提供分税种项目化检查平台,针对不同税种、不同项目提供相关的检查工作表、检查模型和稽查提示信息帮助检查人员完成项目检查。

(四)提供个人所得税和固定资产的专项检查平台

(五)提供物流数据及成本检查分析方法

(六)提供数据集中管理平台(B/S结构),以实现数据增值应用,加强稽查实施过程监控管理。

(七)可以将企业多个的相关数据放在一个检查平台上,并提供跨年、月分析工具,以强化工具的分析功能。

(八)各种分析模型按照行业和不同进行设置,加强了分析模型的适用性和软件的伸缩性。对于主要模型的运行结果,内置数据加工功能,提高了模型的准确性。

三、使用查帐软件查帐初见成效

经过一年半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深刻感受到信息高科技对税务检查的有力推动:查帐力度大大增强,案件质量得到切实提高,稽查威慑力明显提升,队伍建设再上一个台阶,内部管理更为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提高效率和准确度,查深查透案件

查帐软件所提供的查帐工具和多样化的模型提高了查帐的工作效率。传统的手工查帐只能从海量凭证中单纯凭经验来抽查,而软件通过科目的名称、凭证的摘要内容、金额等信息,运用查找、过滤等删选手段,能快速地将所需要的信息汇总列示,方便了检查人员进行数据处理;利用软件提供提供的指标分析、报表分析、帐户分析、帐户检测、分录比对和存货检测等模型分析功能,迅速发现异常信息,并通过穿透式阅帐功能帮助稽查人员任意透过总帐看明细帐,透过明细帐直接看记帐凭证,省去了稽查人员到企业大量的原始凭证中去翻找这一烦琐的工作环节。

(二)塑造稽查高科技形象,提升稽查威慑力

利用信息化查账工具,进一步强化了查账手段,可以对多种常用财务软件数据进行导出,也可以多人联合对一个案件同时进行案头分析,拓展了检查的广度和深度。

在使用软件以前,按照传统的查帐方式对会计电算化企业进行查帐,面对海量的原始单据,调帐费时,费力,如要企业把凭证打印出来可能需要两、三天的时间,一旦遇到企业不配合的情况,工作就难以顺利展开。现在只需带光盘和U盘,稽查人员就可以独立将企业数据采集出来带回去检查,研究,不需要会计从旁协助,企业也不必担心凭证丢失,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查帐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减轻了企业对于税务稽查的抵触情绪,同时也为我们稽查队伍塑造了文明,亲和,高素质,高科技的形象。

据一线检查人员反映,查账软件对企业的会计分录进行全面检测往往只要用几分钟时间,而人工检查起码要两天,效率是后者的十倍以上。税务部门能快速、高效、准确地摸清对方的底牌,极大的震慑了那些企图以高科技手段蒙混过关的不法分子。

(三)规范稽查业务流程,加强队伍监控

查帐软件的使用过程体现了实施检查的业务流程,加上对各税种、各项目计税依据的归集和对查帐过程的记录与控制,使内部管理更为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

对检查人员而言,规范了各类工作底稿,检查内容和范围,统一了各类计算标准,实现定式检查。一些扣除比例、扣除限额预先设置好参数(如业务招待费、计税工资限额、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等),一旦归集好计算依据就可自动计算出结果,可以避免检查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造成的误差,在规范检查内容的同时,对稽查人员的业务水平的提高大有帮助。特别是所得税的归集设置的项目,从内容到口径全部与省局的所得税申报表基本一致。这样,对所得税申报缴纳不足的情况,可以直接找出税款差异的原因。

对审理人员而言,能够以查阅人员的身份查阅最原始的帐册数据,从软件应用各模块的记录中可以看出整个查帐过程。审理时就弥补了传统的审理仅审查纸质案卷的缺陷。审理人员可以看出取证是否完整,对“事实清楚“的把握更到位更准确,有效地排除差错。

对领导层而言,事中、事后的工作过程都会在检查帐套内留下记录,可以方便局领导监督、检查稽查工作的全过程。另一方面也提醒和督促检查人员须敬业爱岗,工作精益求精。

(四)提高稽查业务水平

稽查人员要想成功地运用查帐软件开展稽查工作,必须具备基础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基本的会计电算化知识。检查干部在使用查帐软件的过程中积累和共享查帐经验,不断接触和加深这些知识的研究和学习,尤其是计算机应用能力,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稽查业务水平。

(五)降低稽查成本

电子数据比较容易复制、转储,可减少调帐检查的次数与成本,软件查帐减少了单个企业查帐时间,大大降低了税务稽查成本。

(六)实现数据增值应用

随着查帐软件的不断应用,积累的案件数据会越来越多,查帐软件应提供数据增值利用工具,可以利用这些工具进行各种统计分析,以自动生成相关行业数据,自动修正查帐软件中的相关参数。同时可以将已查案件自动或半自动生成案例库,用以指导类似企业检查或案例学习。

四、开发应用中的几点体会

我们感到上马查帐软件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人、物、财、目标、机器设备、信息等六大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要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标,人员培训,制度建设等环节必须全程伴随开发过程。这里谈一谈开发应用中的几点体会:

(一)成立强力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开发工作

领导重视,带头参与,上下一心是做好工作的有力保障。我们的做法是:成立了以稽查局长为组长,各分管副局长和市局信息中心主任为副组长,局中层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小组,由查帐能手和业务骨干组成,具体负责项目的测试、应用、二次开发的业务和技术工作。班子成员结构合理,既有综合管理人员,也有专业技术人员,既保证了团队的有效沟通交流,又便于在开发过程中高效灵活地配置人、物、财、机器等各类资源。

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尊重软件开发客观规律,科学统筹,将开发应用工作细化成实施准备、实地采集数据、测试应用、测试应用评估、项目实施等五阶段,分解责任,落实到人,有条不紊地予以实施。

一年多来,我们边开发、边测试、边修改、边完善,分行业、有重点、有针对地对查账软件进行实地测试、应用、比对,充分将稽查经验、方法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攻克了财务软件版本繁多、数据接口不统一等难关,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

(二)重视配套队伍建设,人员培训贯穿始终

查账软件应用要求稽查人员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不仅要有丰富的财会、稽查知识和技能,熟悉税收法律法规,而且还应当掌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掌握数据处理和管理技术。所以我们认为“宁可人等装备,不可装备等人“,决不能等软件出来后再培训干部。局里从开发起始之日就狠抓配套队伍建设,对人员的培训工作贯穿始终。到目前为止,已利用双休日大规模集中培训3次(包括召集市本级全体人员和各县(市)部分人员集中培训1次,市本级全体人员单独集中培训1次,检查人员集中培训1次)。在平时,通过演示性培训,小组讨论,赴企业现场实地培训和互帮互学等形式,使全体稽查人员了解了软件基本框架和主流财务软件的运作模式,逐步掌握了查账软件的基本操作,理解了检查模型设置原理、能熟练应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查账技巧。

(三)探索完善相关制度,严格规范执法程序

《征管法》第五十四条、第五十八条规定税务机关有权检查纳税人的帐簿、记帐凭证、报表和有关资料,对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和资料可以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国税发[2003]47号文明确了税务机关有开展电算化检查的权力。这是电子查帐的主要执法依据。然而以上法律条文对电子数据作为稽查证据所涉及的证据完整性、规范性、安全性以及证据使用、储存和保管等方面的具体操作都缺乏详细指导。我局在参考了兄弟单位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法律和本地实际,大胆探索,主动创新,制定了《XX市地方税务局稽查局利用查账软件实施稽查的工作程序》(见附件1)。规范了电子数据的调取、保管、归还、存档等多个环节,将利用查账软件实施稽查与TF2006设定的流程相结合,为检查人员在实际操作中规范执法、严格程序、依法行政提供了有力武器。

(四)采用二次开发模式,科学规避项目风险

现代软件工程学实践表明,近一半的项目存在开发延期,预算超支等风险因素。为把项目风险降至最低,项目小组决定大胆创新,参照快速原型法(rapid prototyping)思想进行二次开发。即首先构造一个具备主要功能的查帐软件原型,然后通过对它的不断试用,不断修改,不断扩充完善得到“本地化“的查帐软件。

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我们以奇星公司原有的综合性查帐软件为原型,将稽查问题分析转化成查帐软件业务需求,边试用、边细化、边完善,顺利实现了软件的“本地化“。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二次开发,成功开发出工业、商业、餐饮业、房地产业、建筑业、金融业等六个行业的专业查帐软件,并在各行业的检查中进行了应用,尤其是在餐饮业、所得税汇总缴纳企业的检查中发挥了重要功能。

这种开发模式前期投入小,风险低,非常适用业务需求经常变化的情形,有效跨越了业务人员不懂技术,技术人员不懂业务的鸿沟。

五、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在税务稽查工作中,取证是实施稽查的关键环节。查帐软件的电子取证功能集中在数据采集软件上。随着查帐软件的广泛使用,加大电子取证力度,规范电子证据取证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结合以往的数据采集经验,下一步我们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规范电子取证工作:

(一)强化数据接口,扩大采集范围

目前的数据采集软件已经可以采集近百种300多个版本的财务软件中的数据,涵盖了国内外主流非主流的财务软件,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从我局的实践和其他兄弟省市的案例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可采集数据的国外财务软件偏少;二是对采用新型网际网络架构,服务器不在本地的财务软件难以采集数据;三是对企业自行开发,量身定做、结构复杂的财务软件难以采集数据。

我们将与奇星公司联合,进一步加强对国内外财务软件接口的研发力度。

(二)保护目标系统,确保取证全面客观

电子取证时,如何划定取证范围,确保取证全面客观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目前实际操作中只对财务软件中的帐套取证,绝大多数情况下已经能满足检查需要,但必要时建议扩大取证范围。稽查人员可根据《行政处罚法》第37条的规定对现场可能记录违法行为的物品、数据等证据,经批准后采取封存方式,以备进一步分析。封存前要保护好各种与系统相关的软硬件及外围设备,避免数据丢失。封存对象可以包括:现场的信息系统、各种可能涉及的磁介质、上机记录、命令记录、内部人员使用的工作记录、现场的各种打印输出结果、传真打印件、程序备份和数据备份等。

(三)依照法定程序、科学取证

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证据收集。我们觉得将来在取证的执行程序上有必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最好由两个人以上进行提取操作,稽查人员提取电子证据后在文书化的证据材料上签字,并由在场的当事人同时签字确认;二是提交有关取证过程的文字说明材料,注意电子文档的存贮位置、文件名、文件后缀等细节;三是提取的电子证据来源必须与原始计算机和备份硬盘、软盘的编号一致;四是要确定形成时间,注意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上机时间和实际操作时间之间的差异。

常用的固定电子证据的方式不外是打印和拷贝两种。无论采取哪种取证方式,在固定证据后,都应当现场确认,明确电子证据的收集和固定情况,包括:案由;参加检查的人员姓名及职务;检查时间、检查地点及检查顺序;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取证方式及取证份数;参与检查的人员签名;提供电子证据的人员签名。特殊情况下,如收集证据时电子文件遭意外损毁或非法篡改、删除的,应及时通知专业技术人员予以协助。

(四)积极开展电子证据检验鉴定,提高证据法定效力

理论上电子证据通过鉴定才能成为定案的直接证据,税务机关在办理涉及电子证据的案件时,应及时提请法定机构对电子证据进行检验分析。找出电子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客观联系,从而确定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和可信性。但是目前省内电子证据鉴定尚欠完善,该项工作开展有相当困难。

(五)精心存档,确保证据安全

在处理电子证据的过程中,有些案件设计金额较大,需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有些案件处理后纳税人申请行政复议,提请行政诉讼。为保证电子证据的可信度和安全性,检查人员要对各个步骤取得的电子证据进行归档,确保安全。因此取证调查时可将备份的介质打上封条,并采用安全措施进行保护。非相关人员不得对存放电子证据的计算机进行操作,相关人员调取证据时不得轻易删除或修改与证据无关的文件,以免引起有价值文件的丢失。

总之查帐软件不仅填补了稽查过程中计算机监控的空白,而且大幅度提高了税务稽查的准确度。另一方面,作为稽查人员必须认识到,查帐软件不是万能的,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即使是再科学再先进的查帐软件,要想用好用活,也要求使用人员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基本功是开展电脑查帐的根本前提。我局的实践表明,积极使用查帐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查账,综合运用其他稽查方法,不失为新形势下促稽查力度、促案件质量、促队伍建设的一条新思路。

第三篇:浅议税务信息化建设

浅议税务信息化建设

税收之于国家,如太阳之于万物。税收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对于一个政权的统治来说,税收是必然的存在。从春秋时代开始的“初税亩”制度,经历漫漫两千余年的演变,到如今形成以增值税为主的中国现代税收制度,伴随的是从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2010年,全国税收总收入达到73202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88.1%。这充分证明了税收的重要性。这其中,固然是由于国家的繁荣强盛,可与我们税务人员的辛勤努力也是分不开的。税务部门,上承国之命脉,下接每一个纳税人,“为国聚财、为民收税”,作为税务人员,这是我们光荣神圣的使命。

依稀记得这样一个画面,一个税务人员,穿着制服,骑着自行车,不顾劳累奔波,为的是收取那微薄而庄重的税款。历史的动车走到今日,映入眼帘的是窗明几净的办税服务大厅,一排排整齐的微机,不再是大量重复性的劳动,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利用信息化服务带给我们的是方便,快捷,高效,准确,这是一个趋势,也是发展的必经之路。听单位老同志讲述着以前那些关于税收的故事,真是感慨万千,让我很难想象现在如果还是以前那样办公,怎么处理那些庞杂的事情。

现代税收必须依赖信息化建设,没有一个好的信息化平台,比如现在全国推行的CTAIS应用征管软件,那么收上数万亿的税款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税收信息化,就是尽可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来提高税收工作水平。世界各国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2002年,美国用于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经费开支就占到了全部经费的17.4%,这是一个相当大比例的投入。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现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有了一支规模很大的信息化专业队伍,CTAIS、防伪税控、税收分析监控、发票稽核等一大批专业税务软件已良好运行,公文处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政务类软件也早已开通运行,税库银联网扣税,资源代码共享等对外信息交换系统也已经上马实施。整体来看,现如今的信息化建设对税收工作的覆盖面很广,基本上能够保证无纸化办公,使纳税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整个纳税流程。可以说,我们用这么短的时间做出了这样的成效,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绩。

不可避免的,在进行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存在了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在我看来,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们内部人员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够。改革开发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很多重大的成就,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第十三章明确提到,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强化和推进税务信息资源体系建设。进行税务信息化建设,推行信息管税,这是为了完成现代税收任务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现在基层分局和县局的同志没有这方面的了解,以为信息化建设只是信息中心一个科室的事情,和其他同志无关,从而很难对信息化建设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这并不利于对以后进行的金税三期工程等的顺利改造进行。

二,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条件有待提高。有了金刚钻,才能拦瓷器活。在开展信息化建设的进行当中,一个先行条件就是整体硬件配备水平的好坏,单位的计算机好些十年前就开始“服役”,现在仍然还在税收工作的一线,运行速度缓慢,故障率高,这些肯定影响工作效率,在今年市委提出的“三治三提”活动中,提到要提高工作效率,受限于客观条件,又如何能真正做到效率的提高?.在网络建设方面,金税三期已决定将基层网络直接纳入到市局管理之下,这对于进一步提高网络的通畅性有很大的帮助,运行其上的各种税收软件才能得到更好的运行和维护。

三,对现有的信息化条件利用程度不高。税务信息化建设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虽然提高了税收效率,方便了管理,但客观上也增加了一些税收成本,现在每一项业务的开展都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每个税务人员人均一台计算机,有些还要配备相应的设备,还有各种耗材,各种软件的上马,这都需要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开发,还需要国税内好些技术人才对软件进行维护,例如根据税收政策、业务的发展和变化,对CTAIS、防伪税控系统等打“补丁”,技术人员成了必备的人才,这也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而在平时工作学习中,我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同志都能充分利用这些条件进行有关税收分析,政策学习,公文处理,经常有分局同志打电话问自己的CTAIS登录账号和密码忘记了,让帮忙查一下,这对于分析税负情况之类的肯定不利,要是每个人都加强学习,整体效率还能有很大的提高。

四,亟需加强全体人员的信息化水平。认识够了,配备齐了,利

用好了,可是由于自身信息化水平不高,也是很难胜任现代税收要求。这首先有着客观原因,因为现在国税局内部年龄分层并不合理,我局在职120多人,其中80多人年龄在40岁以上,30岁以下只有寥寥数人,多数人在信息化建设还没有全面提出时就已在税务局工作,中间虽经历多次计算机专业培训等,整体信息化水平还是保持在一个较低的层次,我在信息中心工作的两年间,80%处理的是一些很基础的问题,多次解答并告知方式方法,效果并不明显,这也是我以后在工作中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

在税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我感觉更应该灵活运用现有技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加强纳税服务,可以用比较新颖的形式赖和纳税人进行沟通,市局和省局有12366电话咨询平台,县局暂时没有,不过也可以开通县局咨询服务QQ的方式和纳税人在网络上进行沟通,同样的道理,还可以开通微薄等,使政务做到更好公开透明,用轻松愉快的方式也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税务办公内网,我一直渴望能够以无线上网的方式接通,这样,即便是不在单位也可以随时处理工作,当然,如果手机能够登录内网,那将会使移动办公更加方便快捷。

税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在新形势下的税收工作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税务信息化建设就需要适应这种变化,在这种情形下,金税三期工程应运而生。在其总体建设目标“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完成后,将会有一个覆盖全国国税、地税的行业网络,一个国家级和70个省级税务处理中心,80玩个工作站。这

是一项宏大的工程。而我们即将是这个工程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这是一种福利,更是一种挑战,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综合素质,才能更加适应税收信息化的各方面要求。

虞城县局信息中心 张振涛2011年8月4日

第四篇:浅谈税务信息化系统建设

浅谈税务信息化系统建设

内容提要:

我国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以来,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为此,必须从系统整合、系统人性化设计、系统配套人才和培训着手,全力加快税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关键词:税务信息化建设 数据应用 设计 整合 培训CDL

一、中国税务系统信息化总体情况

近年来,随着金税工程一、二期的推广,以及税务征收管理信息系统V2.0的成功运行,标志着我国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纳税人的整个经营过程,都已经被税收系统所覆盖,不难看出税收工作已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信息。

信息化使税务工作摆脱了图表、数字和文字处理等大量简单性劳动,实现了工作的自动化、数字化、无纸化和智能化,使税务工作中的人员流、资金流、表票流等统统变成了信息流。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迫切要求将纵向垂直、条块分割的内部结构转向横向沟通、部门融合的开放性扁平结构。信息共享已经成为部门融合、领导决策、税务综合治理的必然要求。如今在信息技术已成为实现税收业务的主要

手段的情况下,对当前税务信息化发展态势进行总结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税务系统的信息化工作还有很多问题和不足,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二、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整合是趋势

现在的税务系统,应用软件过多。仅就笔者所在的国税系统来说,各类系统就有20余种,比如征管类、所得税类、监控类、人教类、办公类、外单位信息共享类、车购系统、加油站系统,还有各级私自开发的固定资产管理、发票监控、考试类、网站宣传类软件„„。这些信息软件的重复上线,不仅使得数据重复录入,加大了基层的工作量、也影响了基层的工作效率和热情。更为关键的是,有许多信息数据彼此之间逻辑关系不一致,录入口径不一致,一旦进行汇总或比对,就容易产生垃圾数据或造成系统出错。

因此,税务系统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中,应努力于数据系统的整合。可以将所有业务类软件和政务类软件整合到一个系统平台,这个系统的数据库应能够充分的共享,比如企业的基本信息,不仅能在流转税软件中反映,也能在所得税系统、和其他系统中带出,而非录入产生数据。这就要求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出完整的税务系统数据规划、包涵软件的招标、数据库的接口标准、软件的发布和废止、系统开发后续的售后服务。这些应该形成规范行的制度,对于基层的软件需求,也必须在省一级或者国家一级的集中管理下进行。保障税务信息工作最主体应用系统的权威性。开发软件的同时,也应标明出软件的预计

使用年限,在这个年限内,后续的软件辅导、培训要定期举行。软件升级也应做到完整、参数连续。

另外应建立数据分析指标体系。对日常征管中进行数据分析利用的指标进行整理、分类,逐步建立一个包括税负分析、税收管理质量分析、发票管理分析、税收执法责任考核、关联企业监控分析、数据质量监控分析等方面的数据分析指标体系,解决目前数据分析中常见的“分析报告成果不共享”、“分析指标口径不统一”、“已解决问题死灰复燃”等问题。数据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规范了分析行为,统一了分析标准,提高了分析效率,深化了分析应用,全面促进了数据处理分析工作水平的提高。

最后可以构建数据处理分析模型。充分利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多功能的数据展现软件、数据挖掘工具创新分析方法。引入经济学、统计学的有关数学模型,参考国内外在数据分析方面的做法,提高对数据的挖掘和综合分析能力。对各个应用系统后台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抽取、过滤、关联、整理和比对,构建符合征管业务特点的标准化数据处理分析模型。这些模型综合运用了关联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定量和定性分析法、归纳推断法等分析方法,为数据处理分析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抓手。

三、人性化信息系统设计是重点

税务信息化系统复杂且繁琐,并且涉及到很严格的流程。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易操作性,就必须完善数据系统的人性化操作。比

如在每个子系统或模块中都附带详细的流程说明、软件涉及思路以及配套的法律文件解读,遇到升级问题,也应当给予详细的说明和解释。对各种文书、页面要有相应的模板。对各种校验错误,要进行通俗的提示,并且提供截图功能或者错误代码。软件内部要整合咨询、服务平台,保障软件开发人员能和用户进行实时的交流和沟通。总之,只有完善了软件的人性化、易用性,税务系统的数据应用才能够走的更加健康、快速。

四、人才配套、培训配套是保障

随着税务系统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和征管流程的严谨,整个税务系统数据应用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日渐成熟的信息系统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税务干部。提升税务干部的素质一是考输入人才,二是靠对人才的动态、长期培训。

另外税务系统也应建立相应的数据管理机构,各科没有配备相应的数据管理人员。没有数据管理人员审核录入质量,各科室又需要计算机部门的技术人员帮助查询,而计算机部门的技术人员因为有自己的日常工作也不可能经常性地帮助其进行数据查询。同时计算机管理部门作为一个技术部门,因为不熟悉各科室业务又不能单独管理数据,像这样数据由多个部门管又都管不好的状况在其他业务部门同样存在;

因此,建立与应用系统配套的人才机制和培训机制就是保障税务系统数据应用的必要条件。

在金税工程三期到来之前,加强税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是税务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必然发展方向之一。在信息数据应用的管理机制日渐完善、业务需求日趋成熟的条件下,突破传统的思维去开发新的信息系统的建设,一定会事半功倍,相信在总局的正确领导下全系统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更加成熟和富有生命力的税务信息系统一定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参考文献:

李建新 《税务系统数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0-06-30 戴文忠《系统整合后税务数据如何应用》 200701-24

高晓元《北京地税信息系统数据整合与利用探析》2008-08-02

吉林市国税稽查局:CDL

第五篇:会计信息化下的税务稽查研究(范文模版)

会计信息化下的税务稽查研究

税务稽查是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重要步骤和环节,是税务机关代表国家依法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一种形式。随着信息化手段的广泛应用,税务稽查管理及查账软件应运而生,这标志着税务稽查工作走上了信息化管理时代。

一、会计信息化对税务稽查的影响

(一)稽查地点更加灵活,税务稽查效果更加显著。在手工会计中,稽查人员一般采取现场查询方式进行税务审计。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稽查人员可以在企业现场通过电脑查询的方式进行税务审计,这样不仅可以现场答疑,也不易泄密,而且查询的效率和准确性较高;稽查人员也可将相关数据资料通过打印机输出到纸上,以便于税务稽查人员存档;稽查人员还可将数据输出到磁盘上或通过互联网方式取得资料,这样既能方便税务稽查人员快捷地取得数据,又不影响企业日常工作。

(二)会计信息化核算程序和方法对税务稽查的影响

1、会计电算化账务程序的电子化。税务稽查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有效利用信息资源,通过建立信息应用平台,广泛采集和积累信息,迅速流通和加工信息,有效利用信息。税务稽查信息化同时也是强化管理的过程,通过税务稽查与信息技术运用的结合和相互促进,规范税务稽查业务流程,减少稽查执法的随意性,增强稽查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降低税务稽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促进稽查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税收执法整体水平的提高。但会计信息化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财务数据增加、修改、删除都是在计算机上操作,操作可以不留痕迹,给税务稽查带来诸多不便。

2、计算机做账可以使企业设置更多账套。手工会计操作过程中,都是纸介质上的会计内容,企业如果使用电算化管理软件可以建立999套账套,企业财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账套,可以有内部管理使用,也可以有对外报送使用,账套与账套之间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填写不同的数据。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对以前的账簿或修改、删除、添加财务数据后的账簿进行备份保存。

3、多台计算机建立账套,多人员操作不同账套。会计电算化软件强调的是人、财、物、产、供、销全面结合,会有相应的模板全面综合操作,也会有相应的权限人员进入不同的模块操作。比如,系统管理员对电算化管理软件进行系统操作,财务主管对总账模块操作,仓库主管对存货模块操作等,因为计算机操作,会导致一人身兼数职,人员分工不明确,违反财务规定,影响税务人员稽查工作。企业可能为财务账套设置密码、隐藏服务器或异地设置服务器等,逃避税务监管。

4、会计信息化对税务稽查技术的影响。当前是信息化社会,我国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了电算化,相当数量的小型企业也使用了财务软件,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由于经济和财务的信息量和业务量相当大,传统的稽查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或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税务部门的税务检查要适应高科技发展的要求,将传统的税务稽查方法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结合,开发出先进的税务稽查账务系统,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税务稽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5、会计信息化对税务稽查人员的影响。电算化税务稽查是对会计、税务、稽查、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的综合,为了应对信息化下管理企业的税务稽查,税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需求必须做适当调整,税务稽查人员不但要具有丰富的会计、财务、税务稽查知识和技能,熟悉财务、税务法律、法规,而且应该熟练掌握财务会计软件的核算程序、核算方法和操作要点。

二、会计信息化在税务稽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软件易做假账,稽查环境更加复杂。与手工会计相比,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中,安全问题是造成税务稽查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两个环节面临安全威胁:一是纳税人会计信息提取数据的操作环节;二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会计信息的保管环节。在操作环节中,操作失误或病毒破坏很有可能造成纳税人会计信息系统崩溃,导致纳税人会计信息的丢失或泄露;在保管环节中,稽查人员是否能够对其取得的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的保密。纳税人处于安全问题的考虑很可能产生不信任和不配合的心理,使税务稽查的环境十分不利。

(二)会计核算软件版本繁多,稽查人员难掌握、难鉴别。会计软件种类繁多且软件开发的语言、开发工具不尽相同,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税务稽查人员,很难掌握软件的操作。电算化软件可以灵活地进行备份、恢复,再利用恢复后的账务数据进行数据的调整,很多软件都提供了业务处理过程的反结账、反审核功能,使得会计数据的删除、修改不留痕迹,使稽查人员难以应对。

(三)税务稽查软件的研发相对滞后。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利用计算机辅助税务稽查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电算化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审计电算化即直接采用计算机程序对企业财务软件的数据进行合法性审查,在税务稽查这个专业领域中的运用还远远不够,可以说税务稽查应用软件的研发只是刚刚起步,还不能满足税收稽查工作的要求。

(四)税务稽查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税务干部队伍素质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之间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税收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税收业务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遭遇断层。税务稽查信息化是税务机关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稽查相关数据的采集、处理、应用,提高执法水平,强化管理的过程。税务稽查信息化的同时也是强化管理的过程,通过税务稽查与信息技术运用的相互结合和相互促进,规范稽查业务流程,减少稽查执法的随意性,增强稽查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降低稽查成本,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也可以促进稽查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税收执法整体水平的提高。

(五)稽查审理缺乏统一标准。现行综合征管软件审理环节中,由于没有对具体违法行为进行分类归集,因此无法将法律法规与具体行为进行分类归集并自动结合形成定性处罚监控,造成了审理人员审理定性的随意性,无法对审理行为进行有效监控。

目前,税务综合征管软件及许多地方自行开发的税务应用软件中稽查文书未按照总局统一样式设计,致使各地区稽查文书样式不统一,内容也不能满足总局对稽查工作的要求。各地区自行开发的税务应用软件中,存在着大量自行设计的内部传递文书,用于满足内部业务流转,其作用相似、样式各异、项目参差不齐,并且相关文书没有相互校验功能。软件只提供word模板,必须依靠过去的手工劳动,依赖稽查人员将稽查结果、审理结论录入。

三、应对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管理机制,加强对会计核算软件的管理。要对会计软件的基本功能、数据输入输出和处理程序、整体运行环境等方面制定规范性要求,如规定会计电算化软件具有自动记录功能,严禁纳税人擅自修改或删除会计数据,必须保留会计数据的修改痕迹,以便于税务稽查人员根据上机日志开展稽查工作;制定统一的通用数据接口,主要是要求各种商品化会计软件之间能实现相互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保证税务稽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税务稽查人员应参与会计软件的开发,尽早发现会计软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二)对电算化税务稽查在法律上予以规范。整合现有税收政策和法规,并形成完善税务稽查政策法规信息库,明确法律依据。利用税务稽查政策信息库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对检查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统一把握尺度,避免出现对不同企业提出的相同问题适用不同税收政策的情况。

税务机关应与财政部门配合,成立专门的会计电算化推广普及部门,完善会计电算化软件选择的管理办法,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使用流程,并积极推广税控装置的使用,以规范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行为和纳税行为。同时,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对实施会计电算化企业进行税务稽查是征纳双发的权利和义务。

(三)开发稽查专用软件,提高税务稽查信息化的应用深度。国家税务总局应统一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积极研发稽查软件,使该软件既科学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之在税务稽查实践中逐步得到发展和完善。对目前已存在的税务稽查软件,必须加强税务稽查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但要将手工税务稽查的内容、程序和方法等编入计算机中,还要利用网络技术逐步建立一个多渠道、多层次的纵横交错、上下贯通的税务稽查信息港,实现对稽查信息的及时共享和有效利用。

开发税务稽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稽查工作全流程监控,提高税务稽查的管理水平。税务稽查管理信息系统以《税务稽查工作规程》为基础,覆盖税务稽查工作的下达检查计划、实施税务检查、审理和执

行四个环节,实现对税务稽查工作从开始到结束全流程的监控。通过税务稽查管理信息系统可也及时准确地掌握检查计划下达和分配情况、每个检查户的检查进度、各个检察环节的阶段性报告、检查处理结果和执行情况,以及每个稽查部门的补查收入和每个检查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成绩,以实现对税务稽查工作的有效监督和管理,提高税务稽查查补收入预测的准确度,保证税务稽查工作高效运转。

(四)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提高税务稽查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大力组织计算机系统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税控设备以及应用系统的培训。同时,学习西方国家税收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充分了解自己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所需,以及怎样选用相适应的信息及网络技术,发挥信息及网络技术的应用。

强化信息管理制度,加强稽查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和保护被稽查单位信息安全方面的教育,确保采集来的信息不被泄露,从而免除被稽查单位对其信息安全的担忧。要求税务机关要合理配置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人员结构,即税务机关不但要有会计和税收专家,也要有信息技术专家、计算机辅助稽查技术的研究开发人员等。

加强单位间的协作,增进稽查软件的实用性。加强国税与地税部门在稽查方面的信息共享,及时掌握相关稽查部门的检查情况,以便于互通信息,提高稽查的工作效率。

总之,会计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给传统的税务稽查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是给新时期税务管理工作带来变革的机遇。税务稽查应尽快适应这种变化,主动出击,强化制度建设,加强自身学习,掌握先进电子技术,建立现代化的税务稽查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新环境下税务稽查的系列问题,进一步强化税务稽查管理。(作者:王婷华)

下载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礼泉县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2014年,在县政府及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我院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按照“统一规划,自上而下,公卫优先,分步实施”原则,突出重点。以计算机、数......

    2011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XXX区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2011年8月1日随着XXX区开展全区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工作以来,区XXX局结合相关责任单位积极推进全区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在区委的统一指导下,依照区信息化部门要求部署,我街道积极开展信息化工作,获得了一定的成效,对提高街道的办公效率,以及电子政务收集建立起到了积极的效果。依......

    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县交通局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在市交通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县交通局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建成了规费征收局域网、政府办公网、稽查专用网,现将有关情况......

    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xxxxxx信息系统于2011年10月12日正式上线进入试运行阶段。自筹建xxxx信息系统以来,我中心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力度,升级经办中心专线网络,改善信息......

    税务稽查工作总结

    紧张而又繁忙的2006年即将过去了,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感慨颇多,我稽查三科的同志们在“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引下,在分局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下,胜利......

    浅谈如何应对税务稽查[精选]

    浅谈如何应对税务稽查1.应对日常基础工作 规范经营,税收筹划 资料存档,规范管理 单独办公,资料分档 这是事前做好基本功,对公司现有业务运用扎实的财务知识,做好税务方面的筹划,资......

    税务稽查工作计划(大全)

    在新的一年里,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为使2006年的工作有更大的提高,特制订工作计划如下:一、提高思想认识,利用多种形式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