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楼王镇2012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纲要
楼王镇2012年度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计划
2012年,全镇科普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区委、区政府和区科协的目标要求,以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为主线,以深化实施科普惠农工程为重点,全面提升农村、青少年科普工作,深入开展群众性、经常性、社会性科普活动,大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生态型集镇贡献力量。现制定2012年科普活动计划如下: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推动科普工作
以党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整合资源,拓展科普服务内容和方式,继续坚持以“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为工作方针,推动农村基层科普能力不断增强。
二、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纳入镇重要议事日程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稳步推进工作的开展,镇党委、政府坚持政府推动,采取有利措施,将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纳入到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将“公民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到我镇“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中,积极开展“协会带头人”和科技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在全镇形成了领导重视,各部门分工合作的良好工作局面,为全面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调整充实组织领导机构
为组织实施我社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对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充实。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科协,确保了工作的有序推动。
四、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着力点,大力推动实施《科学素质纲要》
1、认真履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围绕落实《科学素质纲要》会同各成员单位制定和协同推进《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各村要进一步研究加强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的具体措施,建立一批科学素质工作联系点予以重点推进,确保《科学素质纲要》在基层的落实。加强科学素质工作的联络沟通和信息上报工作,编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简报。
2、举办主题科普宣传活动。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主题,实施节能减排科普行动,组织开展“科普之春”、“科普日”等大型科普宣传活动,举办以节能环保、防灾减灾、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科普展览,增强全民节能环保和生态文明意识,促进形成生态化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服务生态文明市建设。要联合相关媒体开展科学素质纲要专题节目,宣传纲要实施工作。
五、以深化“三个一”建设为着力点,推动农村科普工作
1、做好“一站、一栏、一员”的管理使用工作。各村都要完善科普宣传栏管护和科普宣传员培训制度,定期更新科普挂图,完善“一站、一栏、一员”的长效管理和运营机制,切实发挥“三个一”的科普阵地作用。
2、继续实施“科普惠农示范工程”。按照上级要求,坚持工作标准,规范工作程序,组织开展中国科协“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省科协“科普惠农示范工程”项目的推荐工作,加强对科普惠农表彰对象的工作管理和跟踪服务,引导和帮助表彰对象利用奖补资金。各村要着力做好农村科普典型的发现培育工作,尽快建立自己的农村科普典型储备库。切实发挥村级农技协的作用,使基层农技协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增强活力,推广“支部+协会”模式,加强农技协党组织建设,努力将农技协建成科协的农村基层组织。
3、进一步推动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各村要认真落实省科协关于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工作标准,进一步延长科普惠农服务链。
楼王镇人民政府
2012年3月29日
第二篇:全民科学素质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一)主要任务
1、切实把科学教育摆在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位臵。树立科学教育观,针对幼儿园、小学、中学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全市中小学生科学素质建设实施计划,落实科学素质教育的各项任务,把未成年人科学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建立和完善科学教育的评价机制;加强青少年科技特色学校创建和评比工作,到2010年,全市将创建市级青少年科技特色学校50所,申报省级青少年科技特色学校10所。
2、着力提高未成年人的科技素养。以科技竞赛和科技活动为抓手,常年组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钥匙”竞赛、“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学家进校园、校园科技节等科普系列活动,增强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办家长学校,重视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作用;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知识,培养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
3、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普及义务教育成果,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发展针对农村校外未成年人的非正规教育,开展生活能力和生产技能培训,为农村未成
年人提供更多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
4、加强校外科技活动场所建设,完善科技教育辅导机制。结合城市公益设施布局和建设,配套完善青少年活动场所,着重抓好少年宫、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实践基地的建设,因地制宜,努力实现各县区(含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下同)都有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充分发挥我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博物馆等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建立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以校内教育为主,科普场馆教育为补充的科普教育机制;采取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相补充的方法,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技辅导员队伍。
5、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力度。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要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力度,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鼓励少儿科普文艺与少儿出版、广播电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为未成年人提供优秀、有益、生动的科普作品;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连云港电视台、广播电台以及各县(区)的新闻载体要开辟科普专栏或专题,加大科技传播普及力度。
(二)责任分工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责任单位:市科协、市文明办、市妇联、市科技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广电局、市环保局、市社科院。
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一)主要任务
1、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完善县区、乡镇、村教育培训网络,充分利用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全员农民培训,积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全市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创业能力、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转移就业能力明显提升;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制定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绿色证书、科技和创业等培训计划;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引导和信息服务,力争“十一五”期间培训农民25万人,再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加大对农业生产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农村经济组织带头人的培训,帮助广大农民树立科学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意识,提高农民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生产经营能力,力争80%以上的农村劳动者能够熟练掌握1-2项农业新技术和实用技术。
2、广泛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普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技周、科普日等活动,建立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加强和创新“百名教授兴百村”小康工程建设,扩建和充实专家学者科技服务团和科普志愿者队伍,进一步拓展项目,不断完善科技工作站建设和项目对接工作,促进此项工作向纵发展;通过科技下乡、科技赶集、专家讲座、样板示范、田间学校、农业科技书屋、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和网络咨询等形式,重点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保护耕地、清洁生产、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及陈规陋习宣传教育,在广大农村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科技致富、文明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
3、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普示范体系。深入开展科普示范县区、乡镇、村、户等创建活动,到2010年,力争我市的全国科普示范县区达至3-4家、省级新增1-2家;市级组织科普示范乡镇、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各县区组织科普示范户的创建工作;大力发展科技、科普示范基地(园区),到2010年,培育市级农业科普示范基地100个,帮助3000个农户实现科技致富的目标;积极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培育和资助一批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不断促进农村科普示范体系建设。
4、加强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学校、村党员活动室、农村成人培训中心、文化站,发展乡村科普活动场所,努力建成“上下一条线,左右连成片”的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发展和健全全市农技推广机构,健全乡镇科普组织;建立同等院校专家教授按其专业特点对口挂职乡镇领导制度,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创造条件;在每个行政村建立科普工作站,明确一名专兼职科普员,并定期组织开展科普活动;发展新型的农业生产和流通服务组织、发展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50个,重点扶持农技协30个;积极整合省内外科研院所专家力量,利用电信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语音系统,充分发挥其覆盖面广,交互性强,信息传输快等优势,全力打造农村科技服务平台,使全市广大农民足不
出户就可以全天候、全方位接受现代农业科技教育,全心全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加强农村乡镇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农民技术队伍,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传播能力。
5、加强农村科普能力建设。深化“科普村村通”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普配套设施建设,继续完善全市农村“一站、一栏、一员”科普网络,强化科普画廊(宣传栏)在科普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制作和编写适合我市区域经济特点的农业技术科教片、科技书籍和科普读物,提供给农村基层使用。
(二)责任单位 牵头部门:市农业局、市科协。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广电局、市林业局、市电信局、市环保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
三、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一)主要任务
1、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将劳动人口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和培训教材,并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建立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形成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共同投资职业培训的机制。
2、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创
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及各类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为劳动者提高科学素质提供更多机会和途径。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十一五”期间,力争开展再就业培训10万人次,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特殊别是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现代服务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万名,着力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
3、开展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技能竞赛和发明活动,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以科普宣传、技能培训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为平台,鼓励职工进行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力争全市每年有60%从事技术岗位的职工参加各类各项技能大练兵活动;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着力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教育和弘扬,全面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4、充分发挥社区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大力开展科普示范城区、街道、社区的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市民学校、科普活动室、科普画廊等机构和设施的作用,定期举办科普讲座和科技培训,并形成长效机制;深入开展“科教进社区”教育培训和科普宣传,建立覆盖各类人群的多渠道、全方位的社区学习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科
学素质。
(二)责任分工 牵头部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经贸委、市总工会。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事局、市广电局、市环保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一)主要任务
1、实施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素质培训工程。将提高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列入《连云港市“十一五”期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认真实施“111党政干部培训工程”和“五﹢X公务员能力培训工程”,大力推进领导干部专题培训行动计划、年轻干部“双培”行动计划和“三个五”创业创新人才培训行动计划等,通过到党校(行政学院)脱产培训、高校进修、参加专题培训班学习、出国培训、实践培训等形式,提高领导干部公国员的科技素质。
2、创新载体,将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依托“连云港人才网”,开设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培训专栏,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参加网上学习;调整充实市级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自主选学培训课程菜单,开设相关课程,供干部自主选学,多渠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举办“连云港发展名家讲坛”,定期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来连举办专题讲座、科普报告会等,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发展趋势,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 神。
3、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各类科普活动,带动公务员科学素质的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要在每年的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和有关科学纪念日期间带头参与科普活动,适时推出一批注重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典型。
4、在选拔录用,综合评价工作中体现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要求。在领导干革命部公开选拔和公务员录用考试中,进一步丰富与领导干部的岗位特点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强化对其科学素质的测评。
(二)责任分工 牵头部门:市人事局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社科院、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五、基础工程
(一)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建设行动
1、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中小学和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科普教育教师培训工作,鼓励师范院校设臵科学教育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科学教育教师;发展青 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壮大科普讲师团队伍;实施城乡科学教育教师互派,促进城乡科学教育均衡发展;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胜任各类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师队伍,提高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2、建立教育界和科技界合作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促进教育界和科技界双方互动,动员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专家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科学教师培训工作。
3、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科学课程的完善与发展。根据科学课程的需要,建立实验室、图书室,充实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等教学器材,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各中小学图书馆要确保科普书籍占有相当比例;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富有特色的科普活动场所;加强各类培训中科学教育的教材建设,根据各类人员的特点和需求,编写、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4、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培训。充分发挥现有科普场馆的科技普及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增强党校(行政学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函授学校等机构的科学教育和培训功能;鼓励和支持各类社区科普(市民)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开展科技教育与培训;构建不同职业、不同工种、布局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市人事局。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社科院、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二)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建设行动
1、加大科普资源开发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资源开发;围绕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创作一批紧扣时代发展脉搏、适应市场需求、公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并推向市场;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调动科技工作者科普创作的积极性,把科普作品纳入业绩考核范围;鼓励和支持科普创作、科技传播专业团体发挥作用;将科普作品纳入科技进步评审范围;建立将政府重大科技项目成果及转化为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资源的机制;推动科普、科技、教育、传媒界的有效合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充分保护知识产权,创造公共科普信息资源公平使用的法制环境。
2、促进科普资源共享。建立全市科普信息资源交流平台,集成国内外现有科普图书、期刊、挂图、音像制品、展教品、文艺作品以及图片、科普志愿者等各类科普信息,建立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流平台,通过互联网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开展优秀科普作品的推介、展演、展播和展示活动,不断扩大科普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针对公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组织编制简明生动的科普资料,以公众易于获得的方式送达基层。牵头部门:市科协、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信息产业局、市广电局
(三)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行动
1、加大各类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连云港电视台、广
播电台、各县电视台、广播电台要开辟科普专题节目,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各县报纸要开辟科普专栏(版);各县区要建立科普网站,向公众传传播科技知识和科技动态以及提供科技资询服务;所有媒体的科普栏目(专题)要进一步提高质量,使其成为有广泛影响的媒体品牌;各类科普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各类报纸的科技专栏(版)数量、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科技专栏内容和版面要大幅度增加。
2、积极培育科普文化市场。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鼓励和吸引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与创办广播电视栏目、科普传播机构、科普网站等,开发与经营科普类广播影视节目、书刊、音像制品、教育和游戏软件等,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普文化产业格局,推动我市科普文化产业的发展。
3、建立科普应急机制。提高各类媒体对于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及时以各种方式向公众进行科普宣传,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
4、发挥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研究开发网络科普的新技术,开辟具有实时、动态、交互等特点的网络科普新途径,努力开发一批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科普教育、游戏软件;充分利用网站(页)、手机短信等方式开展科学教育与宣传。牵头部门:市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文化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电信局、市社科院、市总工会、团
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四)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行动
1、统筹规划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宏观指导,将科普画廊建设纳入居民不区建设规划的审批内容;制定科普设施的发展规划、建设标准、认定办法和管理条例,规范科普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各县(区)要把科普设施建设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加大对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
2、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居)四级科普设施建设步伐,经过5-10年的努力,建成一座市级综合性、多功能性的科技馆,力争使每个县都有1所科技馆;在城乡社区继续建设和改造科普学校、科普画廊、科普活动室、运用网络进行远程科普宣传教育的终端设备等设施;增强青少年宫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增强社区科普设施的为老年人服务功能;落实科普场馆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优惠措施。
3、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提供捐赠、资助;吸引境内外资本投资兴建和参与经营科普场馆;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专业科普场馆;培育科普展览、展品市场,推动设计制作社会化;制定技术规范和设计制作机构的资质认定办法,择优扶持一批设计制作机
构,提高设计制作水平。
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协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
六、保障措施
(一)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政府和社会投入,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各级财政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纲要》的有关规定,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台具体政策,将全民 科学素质建设所需经费列为战略性投资,逐步增加教育、科普经费,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资助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保障《纲要》的顺利实施。各有关单位要根据各自承担的实施任务,按财政预算管理规定和现行资金管理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
(二)做好定期监测和评估。从2008年开始,以《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为指导,结合连云港实际,建立我市公民基本科学素质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并纳入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公民科学素质评估、监测和分析机制,定期对全市公民科学素质状况进行评估,为提高我市公民科学素质提供参考依据。
(三)完善督促、考核和奖励机制。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政绩考核内容。领导小组要对各有关单位的工作任务进行量化,并对各成员单位贯彻实施《纲要》的情况
进行测评,测评结果要作为对单位领导任期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每两年对全市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进行总结,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以推动《纲要》在全市广泛深入实施。牵头部门:市科协、市科技局 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农业局、市劳动保障局、市卫生局、市信息产业局、市广电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
第三篇:全民科学素质纲要
主要行动
根据指导方针和目标,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以下主要行动:
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宣传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人均占有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基本国情,使未成年人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为农村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培养改善生存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措施:
――通过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推进新科学课程的全面实施。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注重课程的综合性与连贯性;开展学龄前科学启蒙教育,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广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性科学课程,逐步推进高中科学课程改革;深化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改革科学教育评价制度,定期监测科学教育质量。
――提高农村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水平和质量。结合农村实际,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发展针对农村校外未成年人的非正规教育,开展生活能力和生产技能培训等科普活动。
――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发挥未成年人在家庭和社区科普宣传中对成年人的独特影响作用。
――通过“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科普基地)、中学生进科研院所(实验室)等活动,组织科技工作者与未成年人开展面对面的科普活动。
――提高母亲的科学素质,重视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重要作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力度,用优秀、有益、生动的科普作品吸引未成年人,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利用科技类博物馆、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教育资源,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服务;加强现有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综合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专门的科普活动场所。发挥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
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防灾减灾,倡导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内容的宣传教育,促进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围绕科学生产和增效增收,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增强科技意识,提高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并将推广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能力。
――提高农村妇女及西部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措施:
――逐步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应需求的农村科学教育、宣传和培训体系。制定《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规划》和《中国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指导面向农民的各类科学教育活动。
――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结合实施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计划、绿色证书工程、星火科技培训专项行动、双学双比、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多渠道加大培训力度。使参加绿色证书培训达1000万人;重点培育100万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000万个农户。发挥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业科教与网络联盟、有关大中专院校和其他农村成人教育机构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和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科技入户、科技
110、科普之冬(春)、科普大集、专家大院、科技咨询服务站、科技大王下乡、科教兴村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
――开展农村科技、科普示范活动,建立和完善示范体系。深入开展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县、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乡(镇)、村、户等建设活动,大力发展科技、科普示范基地,发挥好它们的示范作用。――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科技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按照《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要求,积极开展农民工的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
――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扶持1万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专家咨询服务和志愿者队伍,形成动员科技人员为“三农”服务的有效机制;培养农民技术员队伍,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传播能力。
――加强农村基层科普能力建设。依托农村中小学、村党员活动室、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文化站和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乡村科普活动场所。推动乡村科普橱窗、宣传栏等建设,开发和充实适应需求、富有特色的展示教育内容。加强民族地区科普工作队建设,提高西部地区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基层的科普能力。
第四篇:全民科学素质纲要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1.主要任务
(1)切实把科学教育摆在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树立科学教育观,针对幼儿园、小学、中学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全市中小学生科学素质建设实施计划,落实科学素质教育的各项任务,把未成年人科学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建立和完善科学教育的评价机制;加强青少年科技特色学校创建和评比工作,到2010年,全市将创建市级青少年科技特色学校50所,申报省级青少年科技特色学校10所。
(2)着力提高未成年人的科技素养。以科技竞赛和科技活动为抓手,常年组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钥匙”竞赛、“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学家进校园、校园科技节等科普系列活动,增强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办家长学校,重视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作用;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知识,培养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
(3)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普及义务教育成果,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发展针对农村校外未成年人的非正规教育,开展生活能力和生产技能培训,为农村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
(4)加强校外科技活动场所建设,完善科技教育辅导机制。结合城市公益设施布局和建设,配套完善青少年活动场所,着重抓好少年宫、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实践基地的建设,因地制宜,努力实现各县区(含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下同)都有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充分发挥我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博物馆等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建立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以校内教育为主,科普场馆教育为补充的科普教育机制;采取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相补充的方法,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技辅导员队伍。
(5)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力度。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要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力度,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鼓励少儿科普文艺与少儿出版、广播电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为未成年人提供优秀、有益、生动的科普作品;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连云港电视台、广播电台以及各县(区)的新闻载体要开辟科普专栏或专题,加大科技传播普及力度。
2.责任分工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责任单位:市科协、市文明办、市妇联、市科技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广电局、市环保局、市社科院。
(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1.主要任务
(1)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完善县区、乡镇、村教育培训网络,充分利用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全员农民培训,积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全市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创业能力、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转移就业能力明显提升;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制定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绿色证书、科技和创业等培训计划;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引导和信息服务,力争“十一五”期间培训农民25万人,再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加大对农业生产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农村经济组织带头人的培训,帮助广大农民树立科学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意识,提高农民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生产经营能力,力争80%以上的农村劳动者能够熟练掌握1-2项农业新技术和实用技术。
(2)广泛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普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
技周、科普日等活动,建立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加强和创新“百名教授兴百村”小康工程建设,扩建和充实专家学者科技服务团和科普志愿者队伍,进一步拓展项目,不断完善科技工作站建设和项目对接工作,促进此项工作向纵发展;通过科技下乡、科技赶集、专家讲座、样板示范、田间学校、农业科技书屋、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和网络咨询等形式,重点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保护耕地、清洁生产、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及陈规陋习宣传教育,在广大农村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科技致富、文明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
(3)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普示范体系。深入开展科普示范县区、乡镇、村、户等创建活动,到2010年,力争我市的全国科普示范县区达至3-4家、省级新增1-2家;市级组织科普示范乡镇、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各县区组织科普示范户的创建工作;大力发展科技、科普示范基地(园区),到2010年,培育市级农业科普示范基地100个,帮助3000个农户实现科技致富的目标;积极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培育和资助一批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不断促进农村科普示范体系建设。
(4)加强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学校、村党员活动室、农村成人培训中心、文化站,发展乡村科普活动场所,努力建成“上下一条线,左右连成片”的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发展和健全全市农技推广机构,健全乡镇科普组织;建立同等院校专家教授按其专业特点对口挂职乡镇领导制度,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创造条件;在每个行政村建立科普工作站,明确一名专兼职科普员,并定期组织开展科普活动;发展新型的农业生产和流通服务组织、发展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50个,重点扶持农技协30个;积极整合省内外科研院所专家力量,利用电信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语音系统,充分发挥其覆盖面广,交互性强,信息传输快等优势,全力打造农村科技服务平台,使全市广大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全天候、全方位接受现代农业科技教育,全心全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加强农村乡镇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农民技术队伍,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传播能力。
(5)加强农村科普能力建设。深化“科普村村通”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普配套设施建设,继续完善全市农村“一站、一栏、一员”科普网络,强化科普画廊(宣传栏)在科普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制作和编写适合我市区域经济特点的农业技术科教片、科技书籍和科普读物,提供给农村基层使用。
2.责任单位
牵头部门:市农业局、市科协。
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广电局、市林业局、市电信局、市环保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
(三)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1.主要任务
(1)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将劳动人口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和培训教材,并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建立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形成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共同投资职业培训的机制。
(2)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及各类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为劳动者提高科学素质提供更多机会和途径。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十一五”期间,力争开展再就业培训10万人次,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特殊别是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现代服务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万名,着力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
(3)开展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技能竞赛和发明活动,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以科普宣传、技能培训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为平台,鼓励职工进行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力争全市每年有60%从事技术岗位的职工参加各类各项技能大练兵活动;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着力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教育和弘扬,全面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4)充分发挥社区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大力开展科普示范城区、街道、社区的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市民学校、科普活动室、科普画廊等机构和设施的作用,定期举办科普讲座和科技培训,并形成长效机制;深入开展“科教进社区”教育培训和科普宣传,建立覆盖各类人群的多渠道、全方位的社区学习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
2.责任分工
牵头部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经贸委、市总工会。
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事局、市广电局、市环保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1.主要任务
(1)实施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素质培训工程。将提高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列入《连云港市“十一五”期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认真实施“111党政干部培训工程”和“五﹢X公务员能力培训工程”,大力推进领导干部专题培训行动计划、年轻干部“双培”行动计划和“三个五”创业创新人才培训行动计划等,通过到党校(行政学院)脱产培训、高校进修、参加专题培训班学习、出国培训、实践培训等形式,提高领导干部公国员的科技素质。
(2)创新载体,将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依托“连云港人才网”,开设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培训专栏,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参加网上学习;调整充实市级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自主选学培训课程菜单,开设相关课程,供干部自主选学,多渠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举办“连云港发展名家讲坛”,定期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来连举办专题讲座、科普报告会等,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发展趋势,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
(3)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各类科普活动,带动公务员科学素质的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要在每年的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和有关科学纪念日期间带头参与科普活动,适时推出一批注重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典型。
(4)在选拔录用,综合评价工作中体现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要求。在领导干革命部公开选拔和公务员录用考试中,进一步丰富与领导干部的岗位特点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强化对其科学素质的测评。
2.责任分工
牵头部门:市人事局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社科院、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五、基础工程
(一)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建设行动
1.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中小学和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科普教育教师培训工作,鼓励师范院校设置科学教育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科学教育教师;发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壮大科普讲师团队伍;实施城乡科学教育教师互派,促进城乡科学教育均衡发展;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胜任各类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师队伍,提高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2.建立教育界和科技界合作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促进教育界和科技界双方互动,动员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专家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科学教师培训工作。
3.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科学课程的完善与发展。根据科学课程的需要,建立实验室、图书室,充实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等教学器材,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各中小学图书馆要确保科普书籍占有相当比例;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富有特色的科普活动场所;加强各类培训中科学教育的教材建设,根据各类人员的特点和需求,编写、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4.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培训。充分发挥现有科普场馆的科技普及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增强党校(行政学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函授学校等机构的科学教育和培训功能;鼓励和支持各类社区科普(市民)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开展科技教育与培训;构建不同职业、不同工种、布局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市人事局。
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社科院、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二)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建设行动
1.加大科普资源开发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资源开发;围绕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创作一批紧扣时代发展脉搏、适应市场需求、公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并推向市场;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调动科技工作者科普创作的积极性,把科普作品纳入业绩考核范围;鼓励和支持科普创作、科技传播专业团体发挥作用;将科普作品纳入科技进步评审范围;建立将政府重大科技项目成果及转化为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资源的机制;推动科普、科技、教育、传媒界的有效合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充分保护知识产权,创造公共科普信息资源公平使用的法制环境。
2.促进科普资源共享。建立全市科普信息资源交流平台,集成国内外现有科普图书、期刊、挂图、音像制品、展教品、文艺作品以及图片、科普志愿者等各类科普信息,建立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流平台,通过互联网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开展优秀科普作品的推介、展演、展播和展示活动,不断扩大科普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针对公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组织编制简明生动的科普资料,以公众易于获得的方式送达基层。
牵头部门:市科协、市科技局。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信息产业局、市广电局
(三)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行动
1.加大各类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连云港电视台、广播电台、各县电视台、广播电台要开辟科普专题节目,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各县报纸要开辟科普专栏(版);各县区要建立科普网站,向公众传传播科技知识和科技动态以及提供科技资询服务;所有媒体的科普栏目(专题)要进一步提高质量,使其成为有广泛影响的媒体品牌;各类科普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各类报纸的科技专栏(版)数量、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科技专栏内容和版面要大幅度增加。
2.积极培育科普文化市场。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鼓励和吸引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与创办广播电视栏目、科普传播机构、科普网站等,开发与经营科普类广播影视节目、书刊、音像制品、教育和游戏软件等,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普文化产业格局,推动我市科普文化产业的发展。
3.建立科普应急机制。提高各类媒体对于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及时以各种方式向公众进行科普宣传,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
4.发挥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研究开发网络科普的新技术,开辟具有实时、动态、交互等特点的网络科普新途径,努力开发一批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科普教育、游戏软件;充分利用网站(页)、手机短信等方式开展科学教育与宣传。
牵头部门:市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文化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电信局、市社科院、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八)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行动
1.统筹规划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宏观指导,将科普画廊建设纳入居民不区建设规划的审批内容;制定科普设施的发展规划、建设标准、认定办法和管理条例,规范科普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各县(区)要把科普设施建设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加大对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
2.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居)四级科普设施建设步伐,经过5-10年的努力,建成一座市级综合性、多功能性的科技馆,力争使每个县都有1所科技馆;在城乡社区继续建设和改造科普学校、科普画廊、科普活动室、运用网络进行远程科普宣传教育的终端设备等设施;增强青少年宫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增强社区科普设施的为老年人服务功能;落实科普场馆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优惠措施。
3.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提供捐赠、资助;吸引境内外资本投资兴建和参与经营科普场馆;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专业科普场馆;培育科普展览、展品市场,推动设计制作社会化;制定技术规范和设计制作机构的资质认定办法,择优扶持一批设计制作机构,提高设计制作水平。
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协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
六、保障措施
(一)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政府和社会投入,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各级财政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纲要》的有关规定,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台具体政策,将全民 科学素质建设所需经费列为战略性投资,逐步增加教育、科普经费,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资助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保障《纲要》的顺利实施。各有关单位要根据各自承担的实施任务,按财政预算管理规定和现行资金管理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
(二)做好定期监测和评估。从2008年开始,以《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为指导,结合连云港实际,建立我市公民基本科学素质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并纳入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公民科学素质评估、监测和分析机制,定期对全市公民科学素质状况进行评估,为提高我市公民科学素质提供参考依据。
(三)完善督促、考核和奖励机制。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政绩考核内容。领导小组要对各有关单位的工作任务进行量化,并对各成员单位贯彻实施《纲要》的情况进行测评,测评结果要作为对单位领导任期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每两年对全市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进行总结,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以推动《纲要》在全市广泛深入实施。
牵头部门:市科协、市科技局
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农业局、市劳动保障局、市卫生局、市信息产业局、市广电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
妇联
第五篇:王庄寨镇2010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总结
王庄寨镇2010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
工 作 总 结
2010年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颁布实施的第5年,在县科协指导下,全民科技素质工作以“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为方针,统一思想认识,团结协作,围绕全镇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实施创建活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将2010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为基础,确保《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扎实推进
为切实贯彻“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抓好科学技术普及和示范,促进城乡文明发展,为社会事业,科技做贡献。我镇根据《关于认真做好乡镇领导班子和村科普小组成员调整的通知》(王科协发[2009]4号)和《关于加强科学技术协会及行政村科普小组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在2010年4月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党政办负责人、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事业管理中心主任、各村包村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22个村调整了科普小组名单,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镇领导小组把推动纲要实施工作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政府议事日程。
二、以建立特色科普示范基地为载体,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
今年我镇结合土地流转和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王庄寨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发展现代农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必由之路,我镇以协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组织带动全镇农业产业化发展。今年新建1个农村专合组织;依托专业协会(合作社)的带动,降低了群众生产的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全镇目前生猪养殖年出栏达到13万头,水果种植面积达500万亩,蔬菜种植1.2万亩,水产养殖面积达到5000亩;土地流转面积达500余亩。
三、以“讲科学生活,建文明社区”活动为重点,全面提升群众科学素质
今年以来,全镇利用各种会议、科普画廊、悬挂标语、下发4000余份宣传资料等形式,以“讲科学生活,建文明村组”为主题由村民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进村组宣传,进行广泛宣传。郝庄村配备了专门管理员,健全了各种制度,广泛组织村民进行了计算机培训,信息大棚车、开展了读书、学习活动,提高了村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村的文明,促进了文明村建设。
四、以强化农村专合组织为依托,积极发挥其在带动群众增收上的作用 王庄寨镇郝庄村蔬菜种植合作社于去年成立,到目前为止已发展会员共600名,发展蔬菜销售经纪人50余人,联系蔬菜种植大户400余户,新建标准蔬菜大棚200亩。截止目前,全镇已建立专合组织或协会共3个。
镇上组建了15人的专来技术服务队,大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举办生猪、果树技改、蔬菜种植、小家禽养殖等各类培训100余期,邀请协会技术顾问、专家、农村种养殖专家,讲解生猪饲养新技术、生猪蓝耳病的防治,果树、蔬菜栽培技术,各类病虫害的防治,为种、养殖户提供了最新的市场信息,培训会员1000人次以上,印发宣传资料6500余份,组织到外地学习了近3次,建立科技宣传栏5个。
明年的工作中我镇将立足自身的优势,明确责任,以古镇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科技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全民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