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漫话端午节 活动设计及案例
漫话端午节 活动设计及案例(小学)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2001年秋,我校成为综合实践活动惠山区试点学校,作为三年级(2)班主任和综合实践活动课实验老师的我心里一点数都没有。是啊,没有教材,没有指导用书,这课怎么上?好在不久就有机会去其它实验学校听课观摩,二天的旁听让我明白一点,综合实践活动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而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要确立一个研究实践活动的主题。研究什么,当然不是我们说了算,得看学生的兴趣所在。
两次主题讨论会
在课余我这样问学生,假如你是一个科学家,你想你会去研究什么?学生摸着脑袋,痴痴笑着,说不出来。我想,如果在活动课上,一本正经地提出来今天我们要来确定一下我们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的话,学生的反应大概和这个差不离。所以在期初的第一次主题讨论会上,我只是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或者说你最想搞清楚的是什么?话音刚落,学生就议论纷纷,兴致很高。站起来回答,54个同学54个答案,有想知道蚂蚁为什么这么小的,有想知道菊花为什么有这么多种颜色的,有想知道飞机什么能够在天空飞翔的,还有想知道太阳月亮为什么离我们这么远的„„我又适时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你们想知道的有这么多,那怎么才能知道呢?学生立刻有了答案:去书上找;去问老师、爸爸妈妈;到网上查;去科技馆参观等等。我说:“对,要想知道一样事情,有许多办法,只要自己能够多动脑,多动手,多听多看多问,就能够获得这方面的知识。许多科学家小时候就是这么做的。现在我们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想同学们自己努力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也就是研究,实验。不过,每人研究一个内容不容易,我们要集合大家的力量。”学生不等我说完,都抢着说研究自己的问题。一时群情激愤,我建议说:“大家都想研究自己想知道的,但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是们能够研究的,研究要考虑到研究的条件!这样吧,先小组讨论,确定一个小组的问题,然后全班讨论确定,大家说说研究自己这个问题的办法和有利条件,谁说得好,办法可行,我们就听谁的,好吗?”由于我们学校基于得天独厚的区域文化资源――全国百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的吴文化公园这个吴文化的博览园,在1998年10月就成立了吴少年科学院,自三年级起各中队成立了研究所。我们班是“吴地风情研究所”,所以所长研究员们很快就把目光转到了这上面,从而讨论确定了本学期研究的主题:吴地的各种传统节日。
很快,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搜集了一些关于节日风俗的资料,元旦、除夕、元宵、1
清明、端午、中秋„„但大都比较零碎,肤浅,方式也主要是问家人,看书。这使我意识到这个主题还是太大。因此,举行第二次选题会,经过讨论,选择已搜集较多资料的端午节进行研究。因为已经知道端午节的一些相关内容,所以还是自由组合,分小组进行小课题的研究,有四个方面: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的食俗及其它风俗;端午节和屈原;端午节和粽子。
(粗看综合实践活动,大致可分为:自主选题、探索实践、交流汇报这三个阶段,其中第一步自主选题相当重要,也是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大特征,传统的教学,是老师提出问题,给题目,而后由学生去独立思考,解答,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是由学生自主选择题目,通过团结协作,具体分工去解决问题。我们的学生并不是一上来就确立了“端午节”这个研究项目的,在自主选题时,许多学生只是从个人的兴趣出发,或者是为了追求新奇,要么题目范围很大,没有明确指向;要么不切实际,无可行性。他们很少考虑其他问题,这就给我一个体会,那就是老师在学生确立研究主题的时候首先要提醒学生注意课题确立的原则:科学性,可行性,有价值,切入口要小。所谓科学性是指主题经得起推敲,观点正确;有价值是指值得去研究,其内容是积极的,对学生的成长有利;切入口要小是指研究的课题要从小处着手,深挖掘。当时有学生提出可以研究节日风俗,我马上抓住契机请他说说为什么要研究节日风俗?并组织讨论研究节日的可行性和有利条件:学校成立吴文化科学院,而我们班是其中的吴地风情研究所,对这方面有所了解,但又不够深入,所以正好借机引导学生去研究探索。但是吴地节日风俗很多,全面铺开的话容易浮于表面,所以,同学们再次组织讨论,采纳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先从端午节入手进行研究,然后再扩展到其他节日。这一选题的过程,并不仅仅解决一个研究主题的问题,而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观察、学习分析比较、学习概括、提炼,得出自己见解的能力,它同样的重在一个过程。)
设计制作记载表
各小组领了小课题后,方向更加明确,纷纷通过各种途径找资料,各组领题人十分负责,按要求定时检查组员的研究情况。这下,小研究员们忙开了,平时对课外书不感兴趣的,也像模像样地跑起图书馆,翻起了书角儿。条件好一些的就聚集在一起,在父母的帮助下上网浏览,有的小组还利用星期天约好了到吴文化公园吴地风情馆去参观,研究粽子的小组还到街上访问了一家咸肉粽子店,不多久就在班内形成了端午节的研究热潮。一个星期后,在研究情况交流会上,各小组都拿出了自己的研究资料。但我一看,那些资料的载体,全都是纸张,而且纸张参差不齐,各不相同,有的是日记本,有的是
语文簿,有的是材料纸,有的就是一张白纸头,这样既不利于保管(有的同学上台交流的时候材料撒了一地),又不美观。最好是统一起来,我这样想,但这得是同学们自己的愿望。我灵机一动,说:“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了不少,老师觉得你们真能干,但刚才同学们也看到了,大家用于记录的纸张五花八门,而且记录的信息也不全面,只记录了考察到的内容,什么时候找到的,在什么地方,怎么会想到的,找到了以后有什么想法,这些都没有在资料中反映出来。”同学们想想也是,那该怎么办呢,“不如都统一,记在作业本上。”有个同学说,“不好,作业本也有大大小小的啊!”“对啊,而且该记些什么还是不知道。”„„我笑着出示了我们教师用于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资料卡:“这是我们老师用的,我们同学可以参照这个样子自己设计一张活动记载表,怎么样?”就这样,同学们又成了一个个小小设计师。尽管设计出来的表格不尽如人意,但从他们一张张兴奋的小脸蛋上,我看到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的欢乐。
评选出最佳设计以后,同学推选班上的电脑高手制作到电脑里,再在学校的文印室印刷了几百份,拿到同学自己设计制作的记载表后,同学很高兴地把已搜集到的和以后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到了记载表上,并统一装订成了本次活动的活动资料集。
(综合实践活动在选题、实施和结题等阶段都要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这三个阶段的资料搜集和整理在形式和内容方面虽然都有很大的区别[选题阶段主要是尽可能地从多途径搜集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筛选、比较、分析,发现并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向;实施阶段主要是搜集与本主题有关的资料,搜集的资料要有针对性,更注重点的挖掘,并将主题研究引向深入;结题阶段属于资料的归纳和整理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搜集到的材料进行遴选和提炼,以使材料为之所用],但有效地搜集,整理和保存活动的资料对于这三个阶段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实践中,我看到不少同学对于调查,参观,访问,去图书馆看书,上网这些活动都很热衷,活动完后也能说出一些获得的知识、体会及感受,但等过了一二个星期以后再提及,就有点说不清楚了,所以必须有目的、有指导地做好资料的积累,活动的记载工作。引导学生自己设计表格,不仅比较全面准确地记录相关信息,注意到了有价值的资料的科学性,而且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提高他们进一少深入的积极性。在记载表中,我还引导学生设计了“我的想法”一栏,目的是让学生记录下活动时候的点点滴滴的感受。因为综合实践活动所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记载表作为最有价值的原始资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包粽子和画龙舟
就这样师生一边研究一边交流,在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内大家基本上了解了与端午节相关的四个方面的内容,大家知道了端午节有的说是起源于吴越民族对龙图腾的崇拜,有的说是起源于夏至日风俗,有的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楚国大诗人屈原„„知道了屈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写下了许多诗,遗留下来的只有二十多篇,其中《离骚》、《天问》、《九章》、《九歌》最为著名„„知道了端午节饮雄黄酒、吃粽子,还要挂艾蓬、菖蒲等植物,穿“五毒衣”来除瘟避毒驱邪„„也知道了粽叶是用什么做的,粽子有哪些种类,有什么形状,馅料都可以用哪些来做„„对于端午节了解得比较清楚,没什么可以做的了,是不是可以结束了呢?正当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的自发行为又打消了我这个念头。那天,几个研究粽子的小组成员簇拥着一个学生给我送来了几只粽子,说是自己家包的。我非常高兴,问:“是不是你包的呢?”“不是,我包的在这里。”他拿出一只歪歪倒倒不成样的粽子,不好意思地说,我不由笑了,说:“包得还可以,比老师包得好,!”又问,其他人会不会包,都笑着说学过,没有学会。“你们研究粽子这么久还不会包,可不行,不如我们都来学包粽子,研究一样到底怎样才能所好,有什么窍门,到时候自己包了自己吃,还可以进行包粽子比赛,看谁经过练习后包得最好花样最多!”我怂恿他们,“好啊,我可以叫我奶奶教我”、“我可以叫我外婆教我,她最会包粽子了”„„这样,研究活动继续,同学们自己想办法去学粽子,为了创造这种气氛,我还让学生邀请了学生家长来学校进行了两节课的指导,过了一个星期,进行了包粽子比赛、评出了三名包粽子大王,同学们观赏、品尝自己包的粽子,兴致盎然。而后,学生又学习包纸粽(一种用纺织带做成的手工艺品),提议请美术老师教画龙舟,我也找到了一些赛龙船的录像给同学们看,又举行了屈原诗歌故事会,图片展览„„
(在常规教学中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固定的,重点难点也是明确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要通过对内容的研究就可以确立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基本上是线性的。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研究的内容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学生的兴趣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研究的范围也不是一下子可以界定的,因而教学设计只能是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粗线条的估计。我确立主题之初,我还没有想过会有这么多活动等着我们。)
汇报“漫话端午节”
到了期末,应了领导的要求,我们把我们的研究活动情况作一个汇报。其实学生之间的交流在研究过程中就不断进行着,而这次汇报,当然也有其意义,这是对我们整个一个学期研究情况的回顾、深化,是学生在实践中所得的展示、总结。我们把汇报主题
定为了“漫话端午节”,就是想让同学们在比较宽松的氛围中勇敢地表现自己。其过程如下:
一、导语
1、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关于端午节的研究活动,在此,我们把情况向在座各位领导老师作一汇报,同学们,你们高兴吗?
2、确立主题后,我们分成四个小队进行了活动,哪一个小队愿意先来汇报?
二、分组汇报
1、阳光小队汇报端午节的来源。(学生汇报,老师辅助)
阳光小队活动得真不错啊,我们对他们表示祝贺!
其他小队对端午节的来源有什么补充吗?
2、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有许多种说法,但据胡老师所知,主要还是为了纪念屈原,哪一小队研究了屈原?
旋风小队各处汇报。(学生汇报,老师辅助)
旋风小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了这么多资料,真了不起,不愧是旋风!对于屈原,其他小队还有什么补充吗?
3、大家都过过端午节,那么,过端午节时,你们最高兴的是什么?
对,胡老师也最喜欢吃了,你们哪一小队能介绍一下端午节都吃些什么吗?(学生汇报,老师辅助)
看来,红星小队也了解了不少,你们真棒!
4、过端午节,最常见的还是吃粽子,蓝精灵小队对粽子非常感兴趣,你们谁来说说啊?(学生汇报,老师辅助)
听了你们的介绍,胡老师很想去学学包粽子,你们去学了吗?去学习的同学举手!都去学了,那谁来介绍一下你们是怎样学的?(学生介绍)
原来你们都是这样学的啊,胡老师知道了,不过,胡老师不去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学,向你们学,好吗?
三、自由展示
1、在活动中,同学们肯定还有许多收获和体会,下面就给同学们露一手的机会,你们还想怎样展示你们的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2、好的,但我们只有五分钟的时间了,等音乐响起来,不管你准备得怎么样,都要停下来了,行吗?
3、学生自己准备
4、自由展示。
四、小结延伸
通过实践,大家了解了这么多关于端午节的信息,学习了这么多的本领,那么,你们想不想过一个真正的端午节?
好,今年的端午节很快就要来了,在此,胡老师建议大家自己去讨论、设计一个新颖有意义的端午节,我们一起过,好不好?
第二篇:端午节活动设计
小学综合活动课方案设计
活动主题:粽叶飘香,品味端午
活动背景:端午节是中国的四大节日之一,但是同学们对端午节的认识
越来越淡薄,对传统文化也越来越陌生。本活动的设计主要
是引导学生深入的去认识端午节,弘扬传统文化。
活动对象:重庆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五年级学生及其家长
活动条件:
1.物质条件:粽叶,粽米,棕绳,剪刀,电饭煲,一次性用
具,照相机,摄像机,小奖品,有关端午节和包粽子的资料
(视频)。
2.其他条件:重师附小多媒体教室,学生家长陪同。
活动目标:
1.加强对端午节的了解认识
2.加强继承传统文化意识
3.体验端午节传统活动
4.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体会劳动最光荣。
活动地点:重师附小多媒体教室
活动过程
1.活动内容:A、讲解有关端午节的传统文化知识
B、讲解粽子的做法
C、包粽子比赛
D、吃粽子,分享今天主题活动的心得体会
2.活动形式:
文字资料(ppt呈现),视频讲解,包粽子比赛。
3.活动阶段:
A、准备阶段:星期六早上8:30分指引五年级的学生和其
家长到重师附小多媒体教室集合。在多媒体教室里,准
备好主题活动的各种工具和资料。
B、实施阶段:
a:星期六8:30分,学生与家长一同在重师附小多媒
体教室集中。
b:同学生从端午节的传统历史讲解起,再讲解包粽子的过程,利用文字,视频,图片等多种方
式直观呈现。
c:在了解包粽子的过程后,学生同家长合作进行包粽
子大赛,角逐出优胜者,奖励关于端午节的书籍。
d:大家一起围坐着吃刚才比赛包的粽子,同时分享今
天对于端午节主题活动的心得体会与收获。
e:活动结束,大家集体留影纪念。
C:总结阶段:组织者对今天活动的一个总结,感谢参与活
动的学生和家长,同时再次宣传我们应该秉承传统文
化。活动参与者根据活动中的录像视频和照片写一份活
动总结报告。
第三篇:端午节活动设计
小学综合活动课方案设计 活动主题:粽叶飘香,品味端午
活动背景:端午节是中国的四大节日之一,但是同学们对端午节的认识越来越淡薄,对传统文化也越来越陌生。本活动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的去认识端午节,弘扬传统文化。
活动对象:重庆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五年级学生及其家长 活动条件:
1.物质条件:粽叶,粽米,棕绳,剪刀,电饭煲,一次性用具,照相机,摄像机,小奖品,有关端午节和包粽子的资料(视频)。
2.其他条件:重师附小多媒体教室,学生家长陪同。
活动目标:
1.加强对端午节的了解认识
2.加强继承传统文化意识
3.体验端午节传统活动
4.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体会劳动最光荣。活动地点:重师附小多媒体教室 活动过程
1.活动内容:A、讲解有关端午节的传统文化知识
B、讲解粽子的做法
C、包粽子比赛
D、吃粽子,分享今天主题活动的心得体会 2.活动形式:
文字资料(ppt呈现),视频讲解,包粽子比赛。
3.活动阶段:
A、准备阶段:星期六早上8:30分指引五年级的学生和其家长到重师附小多媒体教室集合。在多媒体教室里,准备好主题活动的各种工具和资料。
B、实施阶段:
a:星期六8:30分,学生与家长一同在重师附小多媒体教室集中。
b:同学生从端午节的传统历史讲解起,再讲解包粽子的过程,利用文字,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直观呈现。
c:在了解包粽子的过程后,学生同家长合作进行包粽
子大赛,角逐出优胜者,奖励关于端午节的书籍。
d:大家一起围坐着吃刚才比赛包的粽子,同时分享今
天对于端午节主题活动的心得体会与收获。
e:活动结束,大家集体留影纪念。
C:总结阶段:组织者对今天活动的一个总结,感谢参与活动的学生和家长,同时再次宣传我们应该秉承传统文化。活动参与者根据活动中的录像视频和照片写一份活动总结报告。
第四篇:优美散文欣赏—— 漫话端午节
优美散文欣赏—— 漫话端午节
漫话端午节
作者:云鹏 端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节,在民间,它的风俗之重不亚于任何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人们游山玩水的大好时光,久居市井的人们纷纷走出户外,涌上郊外的山头,尽情享受怡然自得的大自然恩宠,久而久之形成了百姓苍生心理上得到放纵的寄托。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在每年的夏历五月五日,相传是纪念徇节汨罗江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中国的诗人又将这一天定为诗人节。百姓怀念屈子,倒不是从《楚辞》、《离骚》中读到了特殊的意味,而是钦佩他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风亮节,欣赏他勇于牺牲奉献的无畏品质。民众只会记住造福苍生的先驱者,并把朴素的情怀化为自己能够接受的表达方式,至于那些鱼肉乡邻的恶少,就算在生之年风光发迹,极尽无所不能的奢华,几十年短暂的尘嚣一过,便会失去在人们心中最轻浅的记忆。端午节的习俗最先在湖南省的汨罗江岸兴起,据说人们为了不让水族侵扰屈老先生的遗体,擂鼓划舟驱赶恶鱼,并用糯米做成的美味食品去饲喂鱼虾,祈求让他们心中的英灵长此安息,渐渐地,吃粽子赛龙舟的风俗随同屈子不羁的桀傲精神传遍了全国。楚国时期一段回肠荡气的故事在人们心中活了两千多年,相比之下,纵然是帝王将相,“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忘却都会是黯淡的悲悯。民间纪念端午节还由来于另一个故事,《白蛇传》中的白娘子为救丈夫许仙,不惜甘冒九死一生的危险,赶往仙山绝地去盗灵芝草,由此感动神祗,续了一段艰辛曲折的奇缘。当然神话终归是神话,表达的也只是人们赞美浓情厚义的善良愿望,不过喝雄磺酒,插艾蒿菖蒲的习俗倒值得考究,国人的许多风俗习惯都与消灾避难联系在一起,图的是过宁静和美的生活,从一个民俗甚至可以反映出国民的思想境界。一种时尚流传久了就会夹杂与之无关的内容,后来有人又将端午这一节日补充进神农尝百草的典故,于是在端午节这一天,“百草皆可入药”的讹传又蔚然成风,进山的人们无止境地索取各种不知名的药草,用来医治奇形怪状的顽疾。这是一种缺乏科学性的愚蠢,尽管始作俑者的出发点未必都是想害人,但在一个民众相对蒙昧的国度,盲从历来都是贻害苍生的罪魁祸手,更何况人间尚有祸国殃民的异端邪说,值得每一个清醒的意识去时刻警惕。
到了端午节人们就匆匆进山,有的甚至从天一见亮径直游到天黑,民间称作“游百病”,意为端阳一游,百病消顿。运动能增强人体抵御疾病的机能,这是人所共识的真理,但如果闲坐久了,仅靠一天的剧烈运动,想必会是适得其反的事。再加上不良饮食和酗酒,疾病究竟离我们又有多远?人生确实有很多时候是在花了开销引来痛苦。不过,适度地游上一游倒是件很惬意的事,平素慵懒惯了,找个理由放旷一番,实在是找不到更合适的籍口了。
我每年的端午节这一天都还是争取到郊外走走,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恩赐,并对屈原不朽的灵魂作一次潜心的瞻礼。为大众谋福利是我永生的追求,忧国忧民其实也就是一种主人公的态度,在我从小吟诵的“位卑未敢忘忧国”里,那种公德意识一样具有强劲的牵引力,教我不泯、向善、追求,并把才能和智慧回馈于社会,反哺给滋养我成长的生命之根,我想这也是屈原用惨烈来写就的精神实质了。端午节,这个道德与良知对撞而生的历史清音,永远激励着每一颗乐于忘我奉献的心灵,从虚妄走进完美和充实。
第五篇:《漫话春节》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漫话春节》教学设计 活动主题:漫话春节 活动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产生了解中国春节文化精深内涵的浓厚兴趣,乐于参与其中,发展和获得知识。
2、通过参与小组共同的活动,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培养合作、交流、分享的态度和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我发展意识。教学重点:
通过自己对“春节”的认识,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沟通谈话(略)
2、礼物导入:
今天老师在上课前就想啊,这一次上课给大家带什么礼物好呢?最后感觉还是喜庆一些的好,想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礼物吗?
礼物一:好,看第一个礼物(“福”字),这是什么?(生答:福)注意看,“福”怎么了?(倒贴“福”)真吉利!
礼物二:那么看第二个礼物(出示对联:迎新春平安如意
贺佳节富贵吉祥 贴在黑板的两侧)
现在老师有一种感觉,通常我们在什,么时候经常会看到这些?对,春节(板书)
一提到春节,我就特别高兴,尤其象你们这么大的时候,特别的盼,知道为什么吗?(生猜)
俗话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节在我们中国人的眼中始终是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它蕴含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深厚历史文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漫话春节》。
二、新课
1、老师还有第三个礼物,想看吗?好,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新春图片),边看边品味,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春节是丰富多彩的,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过春节的?发生过有趣的事吗?(学生根据自己过春节的实际情况进行回忆,然后回答问题,教师随机点拨)
3、春节是祥和的、快乐的,那么关于春节这个话题,你还想深入的了解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讨论回答,选择有价值的话题写在纸条上: 预设话题:
(1)春节的由来与习俗(2)春节与春联(3)各地春节风情(4)过春节方式的变化
4、制定方案(1)分组
我们看这四个话题,你对哪个话题比较感兴趣?如果这四个话题我们每个同学都研究,怎么样?任务是不是太重了?下面让我们分组来研究,请轻轻的走到你喜欢的话题小组。(照顾好小组人数)你们想通过什么方式来研究你们小组的话题?(2)制定
为了更好完成本次活动,请同学们看本次活动的活动方案。(幻灯片出示,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
好,请每组的组长领取计划表,现在可以根据你们小组的情况进行方案的制定。(配乐)
5、汇报初步方案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春节,并小组制定了活动方案,课后小组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与补充,下节课我们继续制定并进行方案的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