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高效笋竹林基地 促进竹业增效竹农增收 (精选)

时间:2019-05-14 18:21: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培育高效笋竹林基地 促进竹业增效竹农增收 (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培育高效笋竹林基地 促进竹业增效竹农增收 (精选)》。

第一篇:培育高效笋竹林基地 促进竹业增效竹农增收 (精选)

上坪乡素有“毛竹之乡”之称,毛竹林面积约10万亩,人均拥有竹山面积15亩,竹山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80%左右。2003年,上坪乡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两个百万亩”基地建设的要求,一手抓林改,一手抓低改,培育高效型笋竹林基地,促进竹业增效竹农增收。本次林改,应改面积为95606亩,现已完成林改发换证面积89930亩,占任务的94.1%。2004年8月被三明市委、市政府授予“十佳毛竹乡镇”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突出一个重点,抓好一个示范,组建一个协会,培育一个龙头。

一、突出一个重点,抓好林权制度改革

根据上坪乡发展实际,镇党委、政府统一认识,抓好林改就是抓住农村工作的中心,牵住了农村工作的牛鼻子;抓好林改就能使乡村干部有所作为,真正做到“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抓好林改在林区就能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按照市委、市政府“抓早、抓紧、抓好”林改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组织开展了进一步深化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一是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全乡上下积极行动起来,乡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每人挂包一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配有3-5名干部。同时调动村、组干部的积极性,形成齐抓林改的工作格局,这是搞好林改的前提。

二是广泛宣传,群众参与。广大村民是林改工作的主体,林改工作涉及每户竹农,看山场、签合同,都必须发动竹农共同参与,这是搞好林改的关键环节,我们通过进村入户,开会座谈,印发材料、张贴宣传单等,充分发动竹农参与林改工作,做到林改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三是依法办事,规范操作。我们始终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的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林改方案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这是搞好林改工作的保障措施。

四是落实到户,增效增收。这是林改的目的所在。我们把林改工作当作贯彻去年中央9号文件和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具体实践,顺从民意,发证到户。林改工作,取得了明显阶段性成效:1.确保了林区稳定,人心安定。由于我乡1997年没有进行毛竹山第二轮延包工作,2004年正好是第一轮承包到期,村民思想有所波动,“打乱按人均分山”的想法在一些村民中有一定的影响,乡里存在着一定的社会稳定工作的压力。去年10月份,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林改工作,对上坪乡来讲这好比是一场及时雨,我们抓住这次机会,一步到位,“大稳定、小调整,延包30年”发证到户,群众吃了定心丸,这样确保了林区稳定,人心安定。按群众的话讲就是“山定主,竹定根,人定心”。

2.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群众的生产经营观念的转变:由过去的被动、粗放的经营管理转变为主动的参与式高效经营管理。体现在“二个提高”:①竹农护笋养竹的积极性空前提高。过去护笋养竹政府下通告,干部巡山分兵把守,效果还很不理想,现在群众自觉留“大、好、壮”的笋种,插上标签、象选女婿一样。②竹农科学育竹的积极性空前提高。老小病竹下山,竹山实行动态管理,示范园区的竹山Ⅰ度、Ⅱ度、Ⅲ度竹的比例基本上达到1:1:1。“把山当田耕,把竹当菜种”的经营理念为越来越多的竹农所接受。二是政府职能发生转变:从过去的行政命令、计划管理转变为指导、引导、帮助、服务。三是干群关系发生转变:过去群众看到干部能躲就躲,群众把乡镇干部看作是“要钱、要粮、要命”的三要干部,现在是找干部、盼干部、要干部来帮助解决问题。

3.实现了“三个增加”:一是增加了投入。做到了三个舍得:舍得将钱掏出来,购买笋竹专用肥,搞高效经营;舍得将钱投入开设竹山便道;舍得将钱掏出来搞山地水利、竹山引水喷灌。二是增加了收入。村

第二篇:培育高效笋竹林基地 促进竹业增效竹农增收

上坪乡素有“毛竹之乡”之称,毛竹林面积约10万亩,人均拥有竹山面积15亩,竹山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80%左右。2003年,上坪乡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两个百万亩”基地建设的要求,一手抓林改,一手抓低改,培育高效型笋竹林基地,促进竹业增效竹农增收。本次林改,应改面积为95606亩,现已完成林改发换证面积89930亩,占任务的94.1%。2004年8月被三明市委、市政府授予“十佳毛竹乡镇”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突出一个重点,抓好一个示范,组建一个协会,培育一个龙头。

一、突出一个重点,抓好林权制度改革根据上坪乡发展实际,镇党委、政府统一认识,抓好林改就是抓住农村工作的中心,牵住了农村工作的牛鼻子;抓好林改就能使乡村干部有所作为,真正做到“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抓好林改在林区就能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按照市委、市政府“抓早、抓紧、抓好”林改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组织开展了进一步深化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一是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全乡上下积极行动起来,乡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每人挂包一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配有3-5名干部。同时调动村、组干部的积极性,形成齐抓林改的工作格局,这是搞好林改的前提。二是广泛宣传,群众参与。广大村民是林改工作的主体,林改工作涉及每户竹农,看山场、签合同,都必须发动竹农共同参与,这是搞好林改的关键环节,我们通过进村入户,开会座谈,印发材料、张贴宣传单等,充分发动竹农参与林改工作,做到林改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三是依法办事,规范操作。我们始终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的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林改方案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这是搞好林改工作的保障措施。四是落实到户,增效增收。这是林改的目的所在。我们把林改工作当作贯彻去年中央9号文件和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具体实践,顺从民意,发证到户。林改工作,取得了明显阶段性成效: 1.确保了林区稳定,人心安定。由于我乡1997年没有进行毛竹山第二轮延包工作,2004年正好是第一轮承包到期,村民思想有所波动,“打乱按人均分山”的想法在一些村民中有一定的影响,乡里存在着一定的社会稳定工作的压力。去年10月份,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林改工作,对上坪乡来讲这好比是一场及时雨,我们抓住这次机会,一步到位,“大稳定、小调整,延包30年”发证到户,群众吃了定心丸,这样确保了林区稳定,人心安定。按群众的话讲就是“山定主,竹定根,人定心”。2.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群众的生产经营观念的转变:由过去的被动、粗放的经营管理转变为主动的参与式高效经营管理。体现在“二个提高”:①竹农护笋养竹的积极性空前提高。过去护笋养竹政府下通告,干部巡山分兵把守,效果还很不理想,现在群众自觉留“大、好、壮”的笋种,插上标签、象选女婿一样。②竹农科学育竹的积极性空前提高。老小病竹下山,竹山实行动态管理,示范园区的竹山Ⅰ度、Ⅱ度、Ⅲ度竹的比例基本上达到1:1:1。“把山当田耕,把竹当菜种”的经营理念为越来越多的竹农所接受。二是政府职能发生转变:从过去的行政命令、计划管理转变为指导、引导、帮助、服务。三是干群关系发生转变:过去群众看到干部能躲就躲,群众把乡镇干部看作是“要钱、要粮、要命”的三要干部,现在是找干部、盼干部、要干部来帮助解决问题。3.实现了“三个增加”:一是增加了投入。做到了三个舍得:舍得将钱掏出来,购买笋竹专用肥,搞高效经营;舍得将钱投入开设竹山便道;舍得将钱掏出来搞山地水利、竹山引水喷灌。二是增加了收入。村集体通过收取林地使用费全乡可增收40万元左右,村均收入4万元,示范园区2000多亩竹山平均亩收入1200元左右,最高亩收入3000元。三是增加了就业。男女老幼齐上山,冬闲变农忙,大部份农户在生产季节都要雇工,同时全乡有20多个竹胶板半成品加工点可增加就业200多人。明新竹业有限公司增加就业近200人。

二、抓好一个示范,建好福建竹子现代科技园区以“福建竹子现代科技园区”为平台,充分发挥园区示范户的辐射作用,引导竹农高效经营。一是抓宣传,转变经营观念。2000年以前,我乡竹林经营管理粗放,竹山投入少,亩立竹量100株左右,平均竹山亩产量值仅200元左右,2003年以来,积极推广浙江林学院竹类研究所金爱武教授的“毛竹现代生产经营技术”新观念和“参与式”的管理模式,举办各类技术培训95次,发放科学育竹服务手册、竹事活动表、施肥方案等材料7700份;先后组织20余户竹业大户到浙江参观“浙江省竹子现代科技园区”和“有机笋可持续经营技术基地”,增强对科学育竹的感性认识,提高竹农参与竹业开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抓科技,提高经营水平。在实施科技兴竹过程中,与浙江林学院竹类研究所建立竹林培育技术合作关系,以福建竹子现代科技园区为载体,走产、学、研的路子,以竹林分类经营为基础,将竹林分为高效笋用林、高效笋材两用林和生态公益林三种经营类型,对笋用林进行高投入高产出的集约经营,通过合理采伐,调整竹林结构,实施稻草覆盖、平衡施肥和竹山引水喷灌等技术,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园区示范户杨国松在去年冬天旱情严重的情况下,通过采用上述科学育竹技术,3亩试验地,冬笋产量达600余斤/亩,直接收益2500元/亩。春笋产量达1000多斤/亩,收入约400元/亩,加上竹林收入,每亩收入3000多元。三是抓扶持,促进竹农

投入,为调动竹农科学育竹的积极性,市政府出台了有关竹业开发的优惠扶持政策,实行“以奖代补”的奖励办法,分竹林高效经营、低改、新植、加工、营销、竹山便道开设等项目,分别评选出辐射带动力强,成效显著的示范户,给予奖励。我乡也相应制定激励机制,如开竹山便道乡里补助1000元/公里,引导竹农自筹资金投入竹业开发,龙共村杨国松、杨家元等5户竹农利用林权证进行银行抵押贷款20万元,用于扩大竹林高效经营的面积和新开竹山便道、新建竹山引水喷灌。全乡农户采用林权信用互保贷款156万元用于竹业开发。

三、组建一个协会,建立科学育竹协会林权发换证后,发展和建立配套的林业社会化服务协会,是新阶段林业管理体制的重大创新,也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抓手,因此我乡高度重视,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分别成立“上坪乡林业社会化服务总协会”、“上坪乡笋竹营销协会”、指导、引导全乡的科学育竹和笋竹营销工作,在龙共村科学育竹协会的基础上,各村纷纷成立了“科学育竹协会”,协会成立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是制定方案。对全村毛竹资源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制定全村科学育竹推广方案。二是发布信息。加强竹农的互相沟通联系,发布信息让更多的竹农参与到竹林高效经营生产中来,共同提高科学育竹水平。三是组织培训。组织竹农听专家讲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竹农进行培训指导。四是开展活动。组织会员参与高效经营活动。如龙共村科学育竹协会,召开了百余人参加的竹林高效经营现场会,推广科学育竹新理念,使全村现有高效推广户达136户占全村总户数的75.1%,推广面积5600亩占61.5%。五是提供服务。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维护会员的经济利益和合法权益,促进竹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今年,龙共、合群、荆坪、联合等村部份竹林出现竹蝗,协会统一购买烟剂,组织竹农上山,统一进行防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培育一个龙头,创办明新竹业有限公司永安市明新竹业有限公司是我乡引进本地竹业加工大户黄建民先生创办的毛竹综合开发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00万元人民币,主要生产竹胶板、竹香芯、竹碳粉等产品。今年新上一条竹胶板生产线,年消耗毛竹100万根,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计划明年再上一条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我乡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的发展:一是加大竹林培育力度。长期以来,我乡上坪、九龙等村经营竹林以生产笋干为主,少量竹材通过中间商销往外地,价格也偏低,直接挫伤竹农经营竹林积极性。随着我市竹业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毛竹需求量剧增,毛竹价格大幅度上升,税费改革直接增加了竹农收入,提高了竹农育竹积极性。二是带动竹加工半成品迅速发展。全乡目前拥有半成品加工基地20多个,毛竹增值,竹农增收。三是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随着毛竹深加工的不断发展,竹制品及毛竹副产品的频繁流通直接带动运输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下阶段,我乡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林改,一手抓低改,培育高效型笋竹两用林基地,促进林业增效,竹农增收。要突出抓好“个、十、百、千、万”工程。即突出深化林改工作这一重点,通过林权证抵押贷款,盘活资产,抓好五十公里竹山便道的开设,新建百口山地水利喷灌池,动员组织千户竹农参与毛竹高效分类经营,受益面积达万亩以上,为我市“两个百万亩基地”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推进竹业产业化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推进竹业产业化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长宁县林业局刘大雷

长宁县2009年4月被列为四川省首批林业产业重点县,给我县竹产业发展带来了十分重要的发展机遇。为了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由县林业局牵头,发改、农业、畜牧等11 个部门参与,成立了“推进竹业产业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课题组,现将该课题专题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长宁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全县辐员面积1000.2平方公里,辖8乡10 镇。全县有高等植物1345 种,脊椎动物369 种。森林覆盖率47.1%。有云豹、金雕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32 种,桫椤、红豆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0 种。长宁县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其有着竹类生态系统的典型性和多样性。全县有乡土竹种58 个,楠竹、黄竹、苦竹等竹种分布广、数量大,其中刺方竹、筇竹等竹种十分少见,是目前全国第一个以保护竹林生态系统为核心内容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底全县森林面积75.32万亩,其中:竹林面积60.1万亩(楠竹20.87万亩,苦竹6.29万亩,以黄竹、绵竹、慈竹、西凤竹、杂交竹、麻竹为主的杂竹32.94万余亩),占森林面积的79.79%。年产楠竹103万根、杂竹16万吨,出产竹笋3.5万吨、竹荪100吨。

二、竹产业现状

(一)资源培育成效显著,产业比重逐年增大。一是竹资源总量和采伐量呈现双增长的良好势头。竹林面积从1990 年的15.5 万亩增加到2009年60.1万亩,年产楠竹103万根(其中农民自用部分15万根),竹片16万吨,带壳鲜竹笋3.5万余吨。二是以竹为主的林产业快速增长,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2009年全县林业总产值15亿元,其中竹业产值13.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9亿元、第二产业7.2亿元、第三产业4.8亿元),竹生态旅游业收入4.8 亿元。农民从林业产业中获得的人均纯收入为86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5235元的16.4%。以竹为主的林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竹加工集聚发展,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一是竹食品加工上档升位,快速占领市场。全县以盛元食品为龙头的竹食品加工业,年加工清水笋、保鲜笋、即食笋、盐渍笋及竹荪等系列产品4万吨,2009 年实现产值8760万元,初步形成了以双河为中心的西南地区竹笋加工集散地,产品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正向国际市场迈进。二是龙头企业快速崛起,竹材加工集散地初具规模。长宁县丰富的竹资源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宜宾丝丽雅集团、四川升达公司、长江造林局等大企业入驻开发竹业。以楠竹、杂竹等为主要生产材料的长江长顺竹木公司10万平方米竹胶合板项目已建成投产。全县初步形成了竹浆造纸、竹建材(竹地板、竹胶合板)、竹家具、竹生活用品、竹工艺品、竹食品为主的六大系列产品。

(三)以竹为主的旅游景观独具特色,竹生态旅游经济蓬勃发展。长宁县竹林风景独特。蜀南竹海是世界罕见、国内唯一以竹类资源为主的国家AAAA 级风景名胜区,2001 年在我县建成的世纪竹园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竹类品种最多的竹类系统生态园,堪称竹种基因库。除蜀南竹海核心景区以外的梅硐竹石林、佛来山、育江、竹生态隧道、碧浪湖、竹海氡温泉等竹景观也倍受游人喜爱。以竹为主的文化雅俗共赏,以竹为主的娱乐多姿多彩,以竹为主的美食赞不绝口。依托竹林景观,全县竹生态旅游蓬勃发展,2009年全县接待中外游客145.5万人次,旅游总产值达18.19亿元。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一产业。一是竹类品种资源丰富,有待于进一步调整树种结构和产业结构,走出一条符合长宁竹产业发展,特别是为工业发展提供优质原材料,定向培育、分类经营的发展路子。二是竹林经营粗放,效益较差,有待于加大林地流转和低产竹林改造力度,走出一条企业、业主建基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实现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发展路子。三是劳动力缺乏,竹林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有待于组建竹农科技服务队,走出一条科学养竹、管竹、护竹,增加竹农收益的路子。

(二)二产业。一是竹加工龙头企业少,产品档次低,缺乏精深加工企业。二是科技含量低,甚至手工作坊,机械化程度不高。三是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够,企业产品品牌占有市场份额小,承担风险的能力处于劣势。二产业有待打造企业航母,进一步技术革新,提高工艺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增加附加值,增加税收贡献率。

(三)三产业。生态旅游刚刚起步,未来前景好,有待于进一步培育和打造竹景观,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延伸产业链条。

(四)中介组织。竹业合作经济组织实施“竹农+合作社+企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竹农得实惠、企业得原料,政府基金足额征收的多赢局面,但对政府依赖度较大,未按市场经济创办实体,自身业务经营单一且服务链条点小线短面窄,有待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办成经济实体,使之成为竹农拥护、企业支持、部门好做协调工作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五)科技兴林。虽然在同等区县名列前茅,但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有差距,有待于在科技投入和政策法规为保障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上下功夫。

(六)资金投入。资金投入通过项目的争取实施和地方财政的支持和倾斜逐年加大,但有待进一步加大引资、融资和财政支持力度,确保竹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竹产业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县委、县政府成立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设立竹产业发展办公室,具体负责竹产业发展的日常工作。县林业局负责竹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竹生态基地建设、竹产品加工集散基地建设和竹文化旅游基地建设;县财政局负责竹产业资金筹措和资金监管;县发改局负责对上争取林业重点发展项目和资金;县招商局负责林业重点项目的招商工作;县旅游文体局负责竹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工作;县科技局负责竹产业科技创新和新成果应用等相关工作。竹产业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纳入乡镇和县级相关职能部门工作目标,专项考核,逗硬奖惩。政府及其部门和竹产业企业,定期召开座谈会,金融机构和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银企座谈会,研究长宁县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并将该项工作制度化、经济化,形成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竹产业,全面发展县域经济的局面。

(二)进一步完善竹产业规划。竹产业发展要做实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将我县打造为全国竹生态经济强县,世界竹生态与竹文化旅游目的地。在竹种选择上,重点发展绵竹、慈竹、硬头黄、杂交竹为主的优良竹种。

(三)狠抓竹林基地建设。采用先进科技成果和技术,加速改造低产竹林,加大对一般竹林的经营力度,建立健全竹林流转机制,扩大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竹林的比重,建立一批丰产、高效、优质的竹业示范基地。鼓励以竹、笋为原料的加工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定向培育的丰产竹林基地。根据《长宁县竹产业发展规划》,到2011 年新增造林10 万亩,使全县竹林面

积达到60 万亩,改造低产竹林32 万亩,竹料产量由目前的平均每亩0.5 吨提高到1.5 吨,确保我县竹产业企业原材料供应。

(四)培植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抢抓“东企西进、市企县移”的机遇,找准长宁竹业与县外大企业、大公司、大市场的联结点,优化投资环境,坚持对外招商和对内激活并重,全力扶持成长型、科技型、外向型、环保型竹业加工企业,使竹产业横向形成产业集群,纵向形成一体化产业链。把建设龙头企业与建设竹林基地结合起来,与产品创名牌结合起来,通过招商引资和启动民间资本投资等途径,重点扶持一批竹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资本运营和强强联合组建一批企业集团,使之发展成为具有强大牵引力和渗透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

(五)扶持专合组织,提高竹产业经济效益。依法改组长宁县竹业协会联合会,充分发挥合作社联农户、联基地、对接市场的作用,支持竹业合作社实施“万千百十一”工程,即:联系1 万户竹农,帮扶1 千户种竹大户,建设1 百个竹原料示范基地,帮助10 个竹业加工企业组织工业原料,组建1 所竹业技术学校,安排一定资金扶持,让他们为广大农民在竹种选择、种苗供给、栽培技术、经营管理、产品销售等方面提供服务。着力培育竹产品流通中介组织,搞活竹制品流通。处理好基地和加工企业利益联动关系,竹产业龙头企业与竹农签订订单,带动竹农增加收入,提高竹产业经济效益。

(六)积极发展竹生态旅游业。以打造中国最美的竹生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将竹林资源的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搞好以竹景观为重点的生态旅游开发。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旅游、休闲、度假、观光等服务项目,加强竹生态旅游通道竹林景观的培育和管护。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力争建成三江湖森林公园,努力把蜀南竹海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精品。在全县逐步形成蜀南竹海为依托、竹生态旅游名城为支撑、淯江河为轴线、梅硐竹石林和开佛佛来山为两

翼、乡村特色旅游和其他景区景点为补充、旅游七大要素全面配套的旅游发展大格局。

(七)加大资金投入,壮大竹产业。一是充分利用产业化造林和低产竹林改造等项目壮大竹林基地;二是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投入,着眼于国家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和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四川的战略部署,打造川南竹产业经济带的规划,积极争取中央、省对长宁竹产业发展的项目支持和资金扶持;三是大力引进外资,千方百计争取银行贷款和企业融资,为做强做大竹产业提供资金保障。

(八)突出科研支撑,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与高等院校的科技合作,通过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为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储备。积极推进长宁县竹类研究所建设,开展竹类科研示范,有效提高竹产品开发整体水平。加强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的科技、法律、市场经济等知识的培训,增强科技意识、市场意识,提高对竹产业发展的指导能力。加强竹制品加工企业业主的培训,引导广大竹农树立商品观念、市场观念、效益观念,增强科技意识、质量意识、风险意识,自觉参与竹产业建设。

第四篇:大力培育农产品经纪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大力培育农产品经纪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XX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XX年、XX年,在市、县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XX举办了两期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培训了XX名农产品经纪人,全部获得了国家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总结两年来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的实践,主要有以下收获、体会和建议:

一、培训成效明显

1、提高了农产品经纪人的社会地位,学员反响好。相当一段时间以来,农产品经纪人不受重视,往往被贬称为“贩子”、“倒爷”、“串窜”,始终处于无序盲目、无章可循、无人管理、自我发展的状态,社会地位不高。学员普遍认为,举办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是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工作的真正重视、真情关心、真心关爱,是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又一重要举措,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为今后经纪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学员十分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学习积极,热情很高。

2、培养了一批新型农民,成立了农产品经纪人协会。通过培训,学员实现了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的两次飞跃,进一步增强了营销思路,增强了农村商品流通的主体意识,培养了一批新型农民。由于农产品经纪人长期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经营的组织化、规范化、现代化程度较低。

第一期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举办后,XX供销社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牵头组建了农产品经纪人协会,XX年初成功注册,提高了农产品经纪人经营的组织化、规范化、现代化程度。XX年4月24日,举行了农产品经纪人座谈会,大家就成立XX特色农产品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扩大XX特色农产品影响,公司如何以市场化方式进行运作、联合合作怎样进行等发表各自的见解和意见,目前该公司正在成立过程中。

第二期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举办后,XX年11月19日,为了促进全县土鸡业健康发展,XX供销社与XX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专题召开了土鸡营销研讨会,讨论了土鸡营销问题,形成了共识,同意联合起来,实行统一品种,统一对外销售,打造具有XX特色的土鸡品牌,做大做强土鸡产业。

3、农产品经纪人已经成为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两年来,XX新发展4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8个都是由农产品经纪人领办、创办的。如:XX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是XX第二期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学员,曾是一名外出打工者,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回乡创业,XX年 7 月,牵头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筹资金110多万元,引进种苗5.6万株,开荒1400亩种植核桃,已有43户农户加入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在核桃已全部种植完备,长势良好。

4、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如:第一期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学员余力川领办的XX土鸡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XX 户,带动农户XX 户,2009年出

栏土鸡XX 只,社员人平增收 XX 元;第二期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学员杨昔龙创办的XX黄金梨专业合作社发展黄金梨5000亩,发展社员30余户,带动农户700户,2009年社员人平增收XX 元。

5、促进了农产品“品牌”创立和农超对接工作。第一期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学员XX依托“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模式建立XX食品厂,其特色产品XX品牌黑花生享誉全国,深受广大用户喜爱,XX年11月在上海举办的全国农博会上成功签订了610万元的供货合同;农产品经纪人XX领办的XX专业合作社的“老寨土鸡”品牌市场信誉好,产品供不应求;第二期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学员XX创办的XX粮油专业合作社的商标已注册;农产品经纪人XX创办的XX黄金梨专业合作社的“XX”牌商标局已受理。第一期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学员XX领办的XX专业合作社加工的腊肉制品已成功进入XX超市。

二、工作体会

1、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安排专项经费保证培训工作的开展是培训工作取得成功的前提。两期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市县两级党委政府专门发文安排部署,市政府拨出专项经费,县政府安排专项补助,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第一期培训班开学典礼上,市供销社领导、县委县政府领导亲自参加并讲话,给我们以极大鞭策,给学员以极大鼓励。

2、培训前调查摸底,因材施教是培训取得成功的基础。

农产品经纪人活跃于城乡之间,联结了产销两地,促进了货畅其流。弄清全县农产品经纪人的基本情况,才能有针对性的确定培训对象。为此,我们争取到县政府的支持,专门发文到各乡镇调查摸底,并搜集各乡镇政府的意见建议。培训中,教师根据学员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农产品经纪人相关知识,并举出案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深受学员欢迎。我们根据学员的文化层次、年龄特征、从业经历等有针对性安排互帮互学、沟通交流等形式,促进学员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获得学员好评。

3、部门配合,形成合力,是培训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市供销社牵头,市级农口部门大力支持,组织了全市这两次农产品经纪人训班。根据县政府安排,由XX供销社牵头,同县级各其他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使两次培训班成功举办。如:第一期农产品经纪人训班,同县妇联取得联系,由县妇联推荐了10名农产品经纪人中的女能人参加培训,效果显著。

4、供销社精心组织是搞好培训工作的关键。供销社在牵头开展培训工作中,建立了服务“三农”工作的平台,找到了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抓手,学员们普遍反映,供销社的精心安排,尽职尽责是搞好培训工作的关键。

三、工作建议

1、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应经常化,制度化。农产品经纪人培训是培养农村新型农民的一项重要工作,应经常化,制

度化,每年应有专项经费预算投入,把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2、加强培训工作的分类指导。根据学员的文化层次、年龄特征、从业经历因材施教,强化针对性,培强实用性,使培训更好贴近实际。

3、跟踪实践调查,丰富培训形式和内容。对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后还应跟踪实践调查,收集经验反馈,必要时把组织培训后的学员经验交流作为跟踪培训内容之一,丰富培训形式和内容。

下载培育高效笋竹林基地 促进竹业增效竹农增收 (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培育高效笋竹林基地 促进竹业增效竹农增收 (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