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许轶作客网易谈06年毕业生求职指南之异地找工作
其实刚才我们说到了异地找工作,我们知道中国现在发展得并不是很均衡,很多学生找工作的地点无外乎四五个大的城市,那么我们如何给异地学生出一些主意,让他们在比较好的地方找工作。还是您觉得中国的学生一定要到北京、上海、广州找工作吗?
许秩:坦率来讲,我个人的观点大城市的机会要比中小城市的机会多一点,尤其是你从事,比如广告、传媒、IT、电子商务这样比较热门的行业,你去大城市肯定有比较大的发展前途和机会。所以对绝大多数这个专业的学生来讲,去大城市找工作或是一个首选。
主持人:可能大城市就业机会多,薪资水平高,但是相对的竞争压力也很大,我们看到每年的招聘会都是人山人海,很多的人,这里面就有一个求职简历的问题,我们在一个招聘展台的情况下,每个招聘机会可能也就给你15秒钟就拿到一份简历,我们知道很多报道,在招聘会结束以后,在他们的摊位上会留下大量的简历,怎样让我们的简历一下就能被别人看中,又不是很豪华。
许秩:我觉得做简历其实有一个战略在里面,像孙子兵法当中说过一句话叫“以正和可以奇胜”。学生如果应聘一个IT企业,要么本科要么研究生,甚至还有人有博士学位。相当于大家的硬件都很相似,都是一个比较好的学校,相关的对口专业,这一点大家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分度,真正的区分度就是刚才所说的以奇胜,在英文当中就管它叫做“差异化”。举一个例子,比如找男女朋友,女方的要求男方一定要1.80以上,这就相当于企业当中本科或者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如果几个男的都是在1.80以上,那她的就不是身高,这时候你1.80,1.81都不是太大的问题,这时候你的长相和幽默与否都成为比较重要的考虑。所以找工作的学生我给你们的建议是,现在人力资源所讲的一个T型人才,T型当中的一竖就是你的立身之本,一定要有一个坚实的一竖,无论是学广告还是传媒,一竖都要很坚实。真正决定你是否能找到好的工作,不是这个一竖,是否能找到好的工作最重要的因素就变成上面的一横了,你有哪些大家没有的东西,比如你的专业知识更精深的研究,再比如相关实习经验、综合能力等等,这些会成为T型的一横,会更大程度地决定你是否能找到好的工作。所以无论在网上提交简历还是招聘会上提交简历,真正重要的不是一竖,而是一横,如果你的一横有很大的竞争优势,相信你的简历就会更容易脱颖而出,得到企业的青睐。
来源:网易
第二篇:许轶作客网易谈06年毕业生求职指南之网投
主持人:刚才您说到了网上投简历,我们知道在现金社会中有很多的例子,很多的就业机会都是网上投简历得到的,虽然说网上投简历并不是我们求职的惟一方法,其实它还是一个很重要的有力手段,如何让招聘部门能够在众多的简历中找到我们,找到他想要的简历,如何去美化你的简历,强化你的简历,这方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许秩:谢谢主持人的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北京地区求职的话,通常像IBM这样的大型公司招聘的时候,一个部门收到的简历会超过两万份,如何让你的简历在众多简历中脱颖而出呢?我们的思科在全国招6000个销售岗位的管理培训生,最后只有17个人得到这个工作职位,可见竞争之激烈,通常在网上筛选简历,通常90%以上的人会被筛掉,只有不到10%的人会进入下一轮面试,所以简历对大家是非常重要的。
做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方法,企业在筛选简历,第一轮其实不是用人来筛选,如果用人来筛选,筛几万份简历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所以通常在第一轮简历筛选企业会用电脑来进行筛选。
我在这儿讲一个小故事。我们HIALL有一个老师暑假去了香港一个著名的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是,他在摩根斯坦利见了一个北京很普通学校的学生在里面全职工作。通常来讲,摩根斯坦利一年在大陆投资银行部招的学生也只有两到三个,多的时候四到五个,年薪每年都能达到三四十万港币,这个学生是如何脱颖而出的呢?其实这个学生就是在简历当中的关键词做得非常好。这个学校是一个北京二流的学校,他们学校跟北大正好有一个合作办学的项目,于是他的简历当中出现了北大这个词,那就是企业当中所看中的中国名校的关键词,他跟北大的这个项目小组之后,比赛成绩优异,他获得了一次去美国的机会,于是他简历当中又出现了美国这个词,这是他的国际背景,在美国之后他们又去了纽约,于是又出现了纽约这个词。去纽约之后他们参观了华尔街,于是又出现了华尔街这个关键词。在华尔街他们去了世界最大的投资银行部高盛,于是就出现了高盛,他自己又在一个比较大的外企实习,无论是在学校教育背景还是实习都出现了很多的关键词,这样他的简历就脱颖而出,而一旦你在简历中脱颖而出,只要你在面试的时候表现非常好,给面试官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就可以进入下一轮面试,最后这个非中国一类学校的学生,成功拿到了这个一流企业的岗位。大家一定要记住,通常在网上提交简历的时候,第一轮是电脑来读的,所以你一定要想办法揣摩它的关键词是什么,大于等于这个公司要求的最低关键词的数量就可以进入下一轮。
通常有这些关键词大家可以注意一下:比如“学生会”“社团”,如果英语考了四级或六级,这是关键词。再比如大型的公司,大型的国企或者五百强企业实习过,这也是关键词,如果你的教育是211工程中的前一百所名校也是关键词。如果专业跟职位比较对口,也是关键词。在这儿给大家一个小技巧,在真正提交简历的时候,如果你在学校有奖学金或者奖项是非常好的,如果你在学生会不是主席或者副主席也可以写上其他职位的成员,这样可以增加你关键词的数量。如果你四级没有通过,那你可以写成四级水平,至少在电脑读取你简历信息的时候会把四级两个字扫描进去,这样你也可以进入下一轮。如果你的专业是比较冷门的专业,你可以在你的简历上写一些你学过的辅修或者旁听的关键课程。如果你是学考古的,想去应聘市场营销,那你可以在简历上写上市场营销、财会、经济学、战略这样课程的关键词,即使不是拿学分的学习,而是旁听,但是在简历筛选的时候也不会受到任何歧视,这样你可以进入第一轮的面试。
来源:网易
第三篇:许轶作客网易谈06年毕业生求职指南之薪水[范文模版]
主持人:以刚才的问题我们还有两个问题想问一下许老师,刚才说到了求职成本,很多同学认为,我既然付出了求职成本,我就要得到一定的薪水,现在很多企业在毕业生刚刚进入的时候,有大部分的企业不能给他理想的薪水,就有很多毕业生在第一次求职成功以后很快从公司离开来到第二个公司,有可能他的薪水会长一部分,但是这是第一个向你发出邀请的企业非常痛恨和不愿意看到的。我这个企业用了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来培训你,你终于可以作为一个合格的员工来工作,但是你离开了,这已经挫伤了很多的企业的招聘的积极性,学生应该怎样看待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呢?
许秩:这个情况确实非常常见,而且有调查表明,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这种人员在企业当中的流动性要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高。我觉得作为学生来讲,应该比较认真的对待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其实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会喜欢一个“不安分的求职者”,在这个公司干几个月,在那个公司又干几个月,通常来讲,我给大家的建议是,根据国外职业规划的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第一份工作大家至少干一年以上,在一年之后大家再另谋高就,在经济学中有一个叫“马太效应”,第一份工作就相当于一个跳板或者放大镜,如果你的第一份工作特别好,可能以后随之而来的工作都特别好。举个例子,比如你第一份工作是在IBM,那么第二份工作可能是甲骨文或者思科这样的公司。如果你的第一份工作找的是新浪,那你以后可能也是在网易、搜狐、TOM这样的网站做相当职位。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技能不断提高,换工作是一个很正常的情况,通常工作在你年轻的时候,你的工作通常只会越换越好,所以即使第一份工作不是那么理想,一定要在里面踏踏实实的沉淀下来,在里面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技能包括资源和人脉,再想想寻找什么样的企业。其实跳槽在国外是很正常的情况,包括我们知道微软的李开复也刚刚跳到Google作首席代表。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我想给大家的建议是,每一次跳槽之前,或者是跳槽之中,你都要完成一个自己的飞跃,而这个飞跃绝对不仅仅是在跳槽一刹那完成,而是你在跳槽之前要对你的知识、技能、综合实力提高以后再去找一个更好的工作,经济学有一个概念“完美市场中,质量和价钱会成正比关系。”如果你的技能真的很强,力量真的很强,如果你在现在的公司不能发挥你的作用,或者薪水不是特别满意,那么你肯定会找到一个更好的公司给你更多的钱,给你做更难的事情。如果这种情况发生,我建议大家积极主动的跳槽,但是一定要认真对待第一份工作,最好做满一年以上再去想其他跳槽相关的事情。
来源:网易
第四篇:许轶作客网易谈06年毕业生求职指南之建议
主持人:我们知道2006年不仅是毕业生求职了,竞争压力是非常大的,您能不能给我们学生一些建议,除了求职以外,我们还能去做什么?马上我们找工作、上班,如果我们找不到呢?或者我们没办法应付这么大的竞争压力,那么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许秩:现在的竞争压力是很大的,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肯定会有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这是一个社会的必然,无论是中国、美国、欧洲或日本,失业率肯定都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包括在香港很多学生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在总体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大家在找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心态。首先第一个建议是大家找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提早下手,通过各种渠道,包括亲戚、朋友来介绍,这一点我再多说一句,其实在国外介绍工作最多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其实是理发师,因为国外不像工作,在国外的理发师还算一个相当赚钱的行业,而且通常一个人几年不会换一个理发师,于是顾客和理发师会有一个非常亲密的关系,所以理发师会帮你传播信息,找工作。在中国我们要通过自己的社团、亲戚、朋友,让大家一起群策群力,帮自己找一份工作,这是第一点,大家要做的,集中自己所有的资源找工作。
第二点在找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对目标企业的锁定范围放宽放广,不仅仅要找特别顶级的公司,还要把这个公司的大小、好坏或者行业,都广泛地拉开区分度,这样的话广撒网,重点捕捞也是大家需要注意的情况。
第三点一定要适应时间表,因为向大型城市或者大公司招聘,你所在的学校都有一个大概的时间表,那么你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不要逆着时间表找工作,比如商业银行可能在十一二月份开始招聘,明年的时候可能有一些IT公司招聘,四五月份的时候又有一些大型国企招聘,你一定要顺应这个时间表来找到重点,不要企图在所有的时期把重点搞定,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不同时间一定要有不同重点。这三个建议大家如果听取会在找工作的时候更加方便。
许秩:是这样,中国句古话“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大家很多情况都是“知己,但是不知彼”,所以在求职的时候会翻船,我建议大家有时间的情况下登陆自己的学校的求职板块或者登陆我们的HIALL的网站,网址是www.xiexiebang.com,上面有大量的招聘信息以及这个公司历年招聘流程和面试问题,大家一定要做好准备。我想给大家讲的是,求职是一种能力,并不仅仅是一种哗众取巧的技巧,在国外很多企业的招聘都是公开信息,而在国内通常还不公开这种信息。所以大家除了提高自己的硬件水平之外还要提高自己的软技能,希望大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购买相关的书籍,或者多到网站上查看这样的信息和接受培训,真正对自己的职业负责。
来源:网易
第五篇:许轶作客网易谈06年毕业生求职指南之求职成本
主持人:刚才您的谈话里我们找到了两条我们的毕业生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一个是求职成本,一个是他必须要支出的成本,比如说购买服装,化妆,还有一些边际成本,就是我们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有用,对这一点您觉得大学生在这个成本花费上最主要包括哪些?
许秩:根据各大网站的调查,一个大学生在求职中,大致要花几千块钱,从西服到打印简历,到参加招聘会,可能会有几千块钱。其实我觉得大学生在求职的时候千万不要只做表面功夫,比如买特别好的手机和西服,打简历的时候用克数特别高的纸打印,这都是一个表面现象。其实企业真正关心的不是你的西服是不是名牌西服,手机是否好看,或者你的简历是不是比较好的纸,这些都是表面文章,最关心你的还是你的综合实力,他比较关心的是你简历上面到底写了什么东西,具备哪些企业需要的素质。所以我觉得大家如果有时间应该理智进行求职相关消费。如果你实力一般,可能穿一套非常好的西服也不会对你有太大的帮助。相反你的时间和金钱应该放到包括求职相关的调研以及对书籍和培训相关的消费,来提高你真正解答求职题目的能力和技巧,提高你的综合竞争力,这样可能是比较明智的选择。通常在国外,在求职的时候,大家会花八十到一百小时在学校参加各种各样大公司的宣展会,参加各种各样的简历面试、网络申请以及各种行业求职技巧的指南,这都是在国外比较流行的。在中国,很快也会像国外一样流行,而且现在看到很多学校比较大型的学校的BBS,有很多学生在探讨一些关于求职技巧相关的信息,这些都是非常令人欣慰的现象,所以我希望广大网民,尤其是应届大学生,除了买一些行头之外,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求职技巧和自己能力上的花费。
来源: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