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学科技能竞赛的教育功能及其实现
大学生学科技能竞赛的教育功能及其实现
【小巩,因为这几天全天卷入到学校的自评工作中,所以论文粗粗地看了,现提出几点意见,望抽空再做一做。1.在行文论述中一定要与我校现有的学科技能大赛结合起来,这样显得有些有肉;2.论文中的一些引言要标注出处,以参考文献的方式列于文后;3.如果单从会议交流论文的角度,可能较为简单,我意:既然花时间了,最好能够以成果的形式发表。】
当今时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就意味着新世纪高校培养人才的核心内容和最终目标就是要重实践、重创新、重能力。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时代的到来,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各高校工作的中心。因此,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也成为高校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教育部倡导的学科竞赛,正是以促进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
学科竞赛是在教学“质量工程”全面实施的背景下推出的学科教学性的竞赛活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文件中明确把加强学科竞赛工作纳入“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这一重要建设内容,并提出“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明确指出了学科竞赛在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我校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形成科学、规范和系统化的竞赛体系和竞赛运行机制,建设学科竞赛指导队伍,营造校园创新文化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广泛参与学科竞赛活动,为学生创新活动搭建平台。我校以学科竞赛为依托,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全面提高教学和学生培养质量。
一、大学生学科技能大赛的教育功能【在本部分,请注意讲每一个功能的时候,务必与我校现有的“大赛”结合起来,这样会显得较为丰满】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组委会主任李大潜说:“参加竞赛,无论成绩如何,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动手、创新、协作,积极进取,学以致用。因此,应充分发挥学科竞赛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重要作用。”
1.学科竞赛体现的人才培养功能
学科竞赛是整合课内外实践教育教学的主要环节,强化学生根据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有效构建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意识。
2.学科竞赛体现的创新能力培养功能
学科竞赛是对知识的深入理解、系统整理和实践运用的过程,集中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协作精神。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个性在此得到了锻炼和体现。
3.学科竞赛体现的知识、技能、理念整合学习功能
学科竞赛体现的是参赛者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考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所掌握的知识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综合、评价,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以前未能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研究、认真分析的能力,使学生有较宽的知识基础和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4.学科竞赛体现的团队工作能力培养功能
学科竞赛中,竞争与合作相辅相成,是创新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竞争,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积极性,努力超越他人。同时,创新也是一个团队协作、取长补短的过程。在创新活动中,团队合作、沟通与交流、群策群力、互相帮助显得尤为重要。
5.学科竞赛体现的领域工作能力培养功能
学科竞赛本身就具有严明的组织性、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周密的逻辑性。学生通过学科竞赛活动的训练强化了学习行为上的惯性,自觉的形成了良好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在学科竞赛活动过程中,学生要合理的安排课堂学习和竞赛活动,要用科学的态度去解决日常学习与竞赛活动中的各种冲突,通过矛盾的解决,也逐渐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大学生学科技能大赛的实现
学科竞赛是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内容,是整合课内外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有着常规教学不可及的特殊的教育功能,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使学科竞赛有序地进行,达到预期目标,收到应有的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
1.规章制度要健全
要组织好学科竞赛,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必须建立一套长效的管理制度,使各个环节能有效的配合,保障竞赛的顺利进行。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健全是学科竞赛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前提之一。
2.领导要高度重视
学校领导对学生学科竞赛的重视程度是顺利开展此项工作的前提条件。
3.教师的指导作用
学科竞赛的主体是学生,但一支具有合作精神的高水平竞赛师资队伍是将竞赛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有效结合的保证。在充分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的同时,更应注重指导教师自身能力的不断发展,全面提高教师的竞赛指导能力和敬业精神,这样的教师指导的学生才会更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
4.营造良好氛围
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创新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各种兴趣,为学生个性自由
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使学生在一个创新的环境里得到潜移默化。
5.相应的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也是学科竞赛的有力保障。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教师以及二级学院参加、组织学科竞赛的积极性,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应包括对参赛学生、指导教师、承办单位三个方面的奖励,使他们对学科竞赛充满热情。
6.加大经费投入
加强经费投入是学科竞赛能够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证。学校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保证竞赛的顺利开展,使竞赛达到预期目标。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必须转变观念,建立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核心、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和构建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要把学科竞赛作为教学工作中强化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训练和培养的重要部分,要使之制度化、正常化。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第二篇:大学生学科竞赛
全国性
综合类学科竞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全国大学校院学生创意实作竞赛
“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
理工科专业竞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
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
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全国大学生过程控制仿真挑战赛
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ACM国际编程大赛
SCILAB自由软件编程竞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创新大赛
文科专业竞赛:
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大赛
全国大学生营销大赛
全国大学生ERP沙盘比赛
全国大学生广告策划比赛
国际商事仲裁模拟法庭辩论赛
课余生活竞赛:
全大学生DV影像艺术竞赛
全国大学生街舞 挑战赛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
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大赛
中国大学生数码媒体艺术大赛
中国大学生在线暑假影像大赛
全国大学生歌唱比赛
CDIO中心剩余项目 机械
1.超声波换能材料设计
2.摩擦系数测量仪设计
3.超声波流量计
4.压电晶体换能器设计
5.气敏传感器设计与应用
6.染料电池制作与测试
7.LED金属气相沉积工艺研究
8.LED散热场模型的建模分析
9.超声波换能材料设计
电子电气
10.语音识别系统设计
11.语音录音电路设计
12.便携式充电器设计
13.红外遥控器设计
14..汝铁硼无刷电机设计与研究
计算机
15.声拍频演示器
16.光学现象多媒体课件软件设计
17.力学现象多媒体课件软件设计
第三篇:安徽省2018年学科和技能竞赛
安徽省2018年学科和技能竞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安徽赛区竞赛规程
一、赛项名称
赛项名称:2018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安徽赛区)英语翻译:Contemporary Undergraduate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 2018(Anhui Division)赛项组别:本科组(一本、二本、三本、高职、高专学生均可参加)、专科组(仅限高职、高专学生参加)
二、竞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承办单位:安徽省数学会
(一)组织委员会 主任委员:
储常连 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 副主任委员: 汤仲胜
梁祥君 陈发来 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 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朱士信 委员:
杨周旺
王新茂 焦贤发 陈华友 鲍炎红 郭大伟 何道江 王凯
侯为根 杨桂元 朱家明 殷志祥 许峰
闵杰
刘家保 王传玉 乔宗敏 邱国新 伍代勇 张海
盛兴平吴正飞 黄保军 周本达 马松林 魏章志 汪宏建 张迎秋 蒋诗泉 张林松 甘犬财 许新琨 王金山 袁俊华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建筑大学 安徽建筑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合肥师范学院 安徽新华学院 安庆师范大学 安庆师范大学 阜阳师范学院 淮南师范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 皖西学院 巢湖学院 宿州学院 黄山学院 蚌埠学院 铜陵学院 合肥学院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海军士官学校
(二)专家委员会 杨周旺
焦贤发 陈华友 郭大伟 杨桂元 殷志祥 刘家保 王传玉 伍代勇 甘犬财 王金山 袁俊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建筑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安庆师范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海军士官学校
(三)秘书组 王新茂 黄学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三、竞赛目的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四、竞赛内容
竞赛题目一般来源于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经过适当简化加工的实际问题,不要求参赛者预先掌握深入的专门知识,只需要学 过高等学校的数学课程。题目有较大的灵活性供参赛者发挥其创造能力。
参赛者应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一篇包括模型的假设、建立和求解、计算方法的设计和计算机实现、结果的分析和检验、模型的改进等方面的论文。
竞赛评奖以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为主要标准。
五、竞赛方式
2018年竞赛时间为9月13日20时至9月16日20时。全国统一竞赛题目,采取通讯竞赛方式,以相对集中的形式进行。
大学生以队为单位参赛,每队3人(须属于同一所学校),专业不限。竞赛分本科、专科两组进行,本科生参加本科组竞赛,专科生参加专科组竞赛(也可参加本科组竞赛),研究生不得参加。每队可设一名指导教师(或教师组),从事赛前辅导和参赛的组织工作,但在竞赛期间必须回避参赛队员,不得进行指导或参与讨论,否则按违反。
竞赛期间参赛队员可以使用各种图书资料、计算机和软件,在国际互联网上浏览,但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包括在网上)讨论。
竞赛开始后,赛题将公布在指定的网址供参赛队下载,参赛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卷,并准时交卷。
参赛院校应责成有关职能部门负责竞赛的组织和纪律监督工作,保证本校竞赛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六、竞赛流程(1)报名时间截止2018年9月10日20时。参赛学校登录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报名系统(http://cumcm.cnki.net),注册学校账户,审核参赛队账户,填写相关信息。安徽赛区组委会将根据此信息,为各参赛队产生安徽赛区评阅系统的账户。
(2)赛题将于2018年9月13日20时在相关网站上公布。所有参赛队必须按照全国组委会的要求,向全国组委会提交竞赛论文及其支撑材料的电子版。所有参赛队也必须登录安徽数学建模网站,在2018年9月16日20时前向赛区组委会上传竞赛论文及其支撑材料的电子版。
上传给全国组委会的文件与上传给赛区组委会的文件内容必须完全一致,并且不得包含任何可能泄露参赛队身份的信息。赛区组委会和全国组委会对于论文的内容、格式等均有严格的要求。
(3)竞赛结束后,安徽赛区组委会聘请专家对收到的参赛论文进行网络初评,从中评选出安徽省一、二、三等奖;并对获得安徽省一等奖的参赛队进行复评面试,挑选优秀论文送全国组委会评阅。
全国组委会聘请专家组成全国评阅委员会,从各赛区推荐的优秀论文中评选出全国一、二等奖。
七、竞赛试题
竞赛试题由全国组委会负责命制。根据竞赛章程的规定,赛题一般应来自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经过适当简化加工的实际问题。不要求参赛者预先掌握深入的专门知识,只需学过普通高等学校的数学课程,但又有较大的余地,供参赛者在三天内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并且一般要用计算机得到结果。
八、竞赛规则
详见附件《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规则》、《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赛区评阅工作规范》。
九、成绩评定
安徽赛区的成绩评定分为初评和复评。在初评中,每篇论文被计算机系统随机分配给其他学校的五位评委评阅,评委打分的均值即为参赛论文的初评成绩。赛区组委会将按照参赛论文的初评成绩评选赛区奖项。
获得赛区一等奖的论文将参加复评面试。在复评中,每组有五位评委对参赛论文打分,并回避本校参赛队,评委打分的均值即为参赛论文的复评成绩。赛区组委会将按照参赛论文的初评成绩和复评成绩的加权平均,并按照全国组委会的参赛规则,挑选论文送全国组委会。
十、奖项设定
赛区组委会按照实际参赛队数的约10%、20%、30%设立赛区一、二、三等奖,并设立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由安徽省教育厅颁发获奖证书。
优秀组织奖不超过参赛学校数的20%,有严重违规行为的参赛学校取消评奖资格。
优秀指导教师奖颁发给赛区一等奖论文的指导教师个人,指导教师必须在报名时明确,不能署名多位指导教师,也不能署名教练组等。
十一、申诉与仲裁
赛区组委会不接受任何关于重新评阅论文、调整论文分数、更改 获奖等级的申诉。
如果有参赛队、指导教师、参赛学校、赛区评委在本次竞赛活动中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任何个人和组织均可在事实证据的基础上向赛区组委会实名举报。专家委员会将依据事实证据仲裁被举报的违规行为是否成立,并依据参赛规则对相关违规行为予以处理。
对于违反竞赛规则的参赛队,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成绩无效。对所在院校要予以警告、通报,直至取消该校下一参赛资格。对违反评奖工作规定的赛区,全国组委会不承认其评奖结果。
如果有个人或组织认为赛区组委会或其成员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请向相关主管部门或国家机关实名举报。
十二、赛项安全
各参赛学校要给离开学校驻地去外地参加现场竞赛的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集体购买保险,保证教师和学生人身安全。
十三、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新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管理科研楼12-05室,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邮编230026,电话63607565,邮箱xinmao@ustc.edu.cn。
赛区组委会网址:http://mcm.ustc.edu.cn/ahmcm 全国组委会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ki.net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
第一条 总则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下简称竞赛)是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第二条 竞赛内容
竞赛题目一般来源于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经过适当简化加工的实际问题,不要求参赛者预先掌握深入的专门知识,只需要学过高等学校的数学课程。题目有较大的灵活性供参赛者发挥其创造能力。参赛者应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一篇包括模型的假设、建立和求解、计算方法的设计和计算机实现、结果的分析和检验、模型的改进等方面的论文(即答卷)。竞赛评奖以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为主要标准。
第三条 竞赛形式、规则和纪律
1.全国统一竞赛题目,采取通讯竞赛方式,以相对集中的形式进行。2.竞赛每年举办一次,一般在某个周末前后的三天内举行。
3.大学生以队为单位参赛,每队3人(须属于同一所学校),专业不限。竞赛分本科、专科两组进行,本科生参加本科组竞赛,专科生参加专科组竞赛(也可参加本科组竞赛),研究生不得参加。每队可设一名指导教师(或教师组),从事赛前辅导和参赛的组织工作,但在竞赛期间必须回避参赛队员,不得进行指导或参与讨论,否则按违反纪律处理。
4.竞赛期间参赛队员可以使用各种图书资料、计算机和软件,在国际互联网上浏览,但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包括在网上)讨论。
5.竞赛开始后,赛题将公布在指定的网址供参赛队下载,参赛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卷,并准时交卷。
6.参赛院校应责成有关职能部门负责竞赛的组织和纪律监督工作,保证本校竞赛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第四条 组织形式
1.竞赛主办方设立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组委会),负责每年发动报名、拟定赛题、组织全国优秀答卷的复审和评奖、印制获奖证书、举办全国颁奖仪式等。
2.竞赛分赛区组织进行。原则上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一个赛区,每个赛区应至少有6所院校的20个队参加。邻近的省可以合并成立一个赛区。每个赛区建立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赛区组委会),负责本赛区的宣传发动及报名、监督竞赛纪律和组织评阅答卷等工作。未成立赛区的各省院校的参赛队可直接向全国组委会报名参赛。3.设立组织工作优秀奖,表彰在竞赛组织工作中成绩优异或进步突出的赛区组委会,以参赛校数和队数、征题的数量和质量、无违纪现象、评阅工作的质量、结合本赛区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及与全国组委会的配合等为主要标准。
第五条 评奖办法
1.各赛区组委会聘请专家组成评阅委员会,评选本赛区的一等、二等奖(也可增设三等奖),获奖比例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一,其余凡完成合格答卷者可获得成功参赛证书。
2.各赛区组委会按全国组委会规定的数量将本赛区的优秀答卷送全国组委会。全国组委会聘请专家组成全国评阅委员会,按统一标准从各赛区送交的优秀答卷中评选出全国一等、二等奖。
3.全国与各赛区的一、二等奖均颁发获奖证书。
4.对违反竞赛规则的参赛队,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成绩无效。对所在院校要予以警告、通报,直至取消该校下一参赛资格。对违反评奖工作规定的赛区,全国组委会不承认其评奖结果。
第六条 异议期制度
1.全国(或各赛区)获奖名单公布之日起的两个星期内,任何个人和单位可以提出异议,由全国组委会(或各赛区组委会)负责受理。
2.受理异议的重点是违反竞赛章程的行为,包括竞赛期间教师参与、队员与他人讨论,不公正的评阅等。对于要求将答卷复评以提高获奖等级的申诉,原则上不予受理,特殊情况可先经各赛区组委会审核后,由各赛区组委会报全国组委会核查。
3.异议须以书面形式提出。个人提出的异议,须写明本人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信地址(包括联系电话或电子邮件地址等),并有本人的亲笔签名;单位提出的异议,须写明联系人的姓名、通信地址(包括联系电话或电子邮件地址等),并加盖公章。全国组委会及各赛区组委会对提出异议的个人或单位给予保密。
4.与受理异议有关的学校管理部门,有责任协助全国组委会及各赛区组委会对异议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全国组委会或各赛区组委会应在异议期结束后两个月内向申诉人答复处理结果。
第七条 经费
1.参赛队所在学校向所在赛区组委会交纳参赛费。2.赛区组委会向全国组委会交纳一定数额的经费。3.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资助。4.社会各界的资助。
第八条 解释与修改
本章程从2014年开始执行,其解释和修改权属于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规则
(2018年3月4日修订稿)
根据《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以下简称《章程》)和竞赛活动的实践,为了促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健康发展,保障竞赛的公正公平,特制订本规则。
1、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必须严格遵守《章程》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的各项规定,认真履行所签署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承诺书》中的各项承诺。对违反承诺及不符合《章程》和《规范》要求的论文,将无条件取消评奖资格。
2、参赛学校有责任结合本校的学风建设,敦促和指导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严格遵守竞赛纪律,支持和配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以下简称全国组委会)及各赛区组委会对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理。
3、指导教师主要从事赛前辅导和参赛的组织工作,并有责任敦促和指导参赛学生严格遵守竞赛纪律。但指导教师在竞赛期间必须回避参赛队员,不得进行指导或参与讨论(包括不得向同学解释赛题或提供选题、解题建议,不得为同学提供资料,不得为同学修改论文或提供修改建议等),否则一律按违反纪律处理。对出现违纪行为的参赛队的指导教师,全国组委会两年内将不受理该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本竞赛的报名申请。
4、参赛论文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或其他任何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否则视为学术不端行为和违反竞赛纪律,相应的参赛队将被无条件取消评奖资格。
5、抄袭是严重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有抄袭行为的参赛队在全国和赛区评阅时视为严重违反竞赛纪律;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及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否则也视为严重违反竞赛纪律。严重违纪的参赛队将被无条件取消评奖资格。
6、各赛区评阅专家组和全国评阅专家组要严格按照《章程》和《规范》要求对违纪行为把关,并将发现的违纪行为分别书面报告各赛区组委会和全国组委会,由各赛区组委会和全国组委会对专家组的报告和其他渠道反映的违纪情况作出最终决定。对于查处违纪行为高度负责的赛区,全国组委会将予以表彰,在评选优秀组织工作奖时优先考虑;对于查处违纪行为严重不负责任的赛区,将按一定比例缩减下一该赛区送全国评阅论文的数量。
7、对严重、典型的违纪行为,全国组委会(或赛区组委会)将以适当的方式给予公开通报批评。所属学校须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或给予相关处分,并提出整改方案。
8、全国组委会将与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组织机构在规范赛风赛纪方面加强合作,相互通报参赛队、指导教师及有关学校的违纪情况。
9、本规则的最终解释权属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本规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赛区评阅工作规范
(2017年修订稿)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更好地促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赛区评阅工作的质量和公正、公平性,根据《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和竞赛活动的现状,针对赛区的评阅工作实际制订本规范。
一、评阅组的组成
第一条,赛区评阅组(以下简称评阅组)的评委由赛区组委会聘请,所有评委都是受聘于赛区组委会,不代表所属学校参加评阅工作。
第二条,评委应该是数学建模方面业务水平高、作风正派的专家,必须具有数学建模教学或相关研究方面的经历。条件允许时应鼓励有经验的竞赛指导教师参加评阅工作。评委可以来自本赛区,也可以来自本赛区以外。
第三条,评阅组的总人数应根据评阅论文的总份数由赛区组委会确定。第四条,根据需要,评阅组可以按竞赛题目分为若干个评阅小组。除全国组委会、赛区组委会及其专家组成员和当年的赛题命题人外,每个评阅小组中来自同一学校的评委数量原则上不得超过1人。
第五条,评阅组(或小组)设组长1名,可根据需要设副组长1-2名。组长、副组长一般应由不直接参与竞赛指导工作的评委担任。
第六条,两个和两个以上的赛区可联合组织评阅。联合评阅工作的具体流程由参加联合评阅的赛区组委会参照本规范的各条款经过充分协商后确定。
二、评阅前的准备
第七条,赛区评阅工作由评阅组(或小组)在赛区组委会的领导下进行,由组长和副组长负责组织实施。
第八条,在竞赛结束以后,赛区组委会应组织人员对所有的参赛论文进行随机编号处理,并由专人负责保管。编号后的论文不能有显示参赛学校和参赛者身份的任何信息。
第九条,评阅严格实行回避制度,按照一定程序将论文随机分配给评委评阅,使每位评委不能评阅所属学校的参赛论文。
第十条,评阅组(或小组)在正式评阅前,组长负责组织所有评委对赛题、评阅要点和可能的解题思路进行充分的讨论,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确定可操作的评阅细则。为了保证评阅质量,可以先组织评委试评阅若干篇论文,对评阅细则进行必要的修改,然后再开始正式评阅。所有评委应按统一的评阅细则进行评阅。
三、评阅的过程
第十一条,评阅过程应保证有充分的实际评阅时间。实际评阅时间原则上不能少于2天。
第十二条,在保证公平、公正和评阅质量的前提下,评阅形式可以采用纸质版论文评阅或采用电子版论文评阅,也可以采用二者结合的方式评阅。
第十三条,每篇论文应由至少3位评委独立评阅。评委不得随意翻阅不属于 自己评阅的论文,不得干扰其他评委的评阅工作。
第十四条,当评委对同一篇论文的评阅结果分歧较大时,评阅组(或小组)应以适当的形式组织复议,尽量消除误判以及因个人评分习惯不同所引起的误差。
第十五条,评阅组(或小组)应注意发现有突出创新点、但从全面衡量达不到申报全国奖水平的论文,提交由评阅组长签名的报告,交赛区组委会处理(参见附件1)。
第十六条,评阅组(或小组)在评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对有抄袭或剽窃及雷同嫌疑的论文进行查证和认定,并做好记录上报赛区组委会。
四、评阅结果的确定
第十七条,评阅组(或小组)将评阅的初步结果提交给赛区组委会,由赛区组委会最终确定本赛区的获奖结果(包括送全国评阅的论文)。
第十八条,赛区组委会在确定最终获奖结果前,应组织本赛区的面试(答辩)工作,其范围和方式由赛区组委会决定。
第十九条,赛区组委会在确定报送全国评阅论文时,每个组别(本科组、专科组)同一所学校报送全国评阅论文的数量不能超过10篇,其中申报一等奖的论文不能超过5篇。
第二十条,赛区报送全国评阅的论文数量不能超过全国组委会分配给所属赛区的数量(参见附件2)。
第二十一条,对于报送全国评阅的论文,赛区组委会要按照全国组委会的统一要求进行编号并将编号信息表完整准确地录入网上系统,同时打印盖章后连同纸质版论文一起报送全国组委会。
五、论文相似度的查证
第二十二条,赛区组委会应认真组织对本赛区参赛论文的相似度查证工作。第二十三条,经相关系统查验相似度超过一定标准的论文,原则上不能报送全国评阅(参见附件3)。
六、本规范的实施与解释
第二十四条,本规范由赛区组委会负责组织实施,全国组委会监督指导。第二十五条,不能全面执行本规范的赛区组委会,须在评阅开始两周前书面向全国组委会说明原因,并得到全国组委会的认可。否则,该赛区组委会将不能参加当年优秀组织工作奖的评选,并且下一年报送全国评阅论文的数量将减少10%~20%。
第二十六条,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属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
附件1:关于突出创新点论文的发现和认定
为了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全国组委会允许赛区组委会在按照比例(参见附件2)报送全国评阅的论文之外,对确有突出创新点的论文,由评阅组长签署意 见,说明该论文的突出创新点所在,及从全面衡量达不到申报全国奖水平的原因,由赛区组委会与按照比例申报的论文一起送交全国评阅,每个赛区每年每题最多报送一篇。
附件2:赛区报送全国评阅论文的数量确定方式
(1)首先计算每个赛区送全国评阅论文的数量基数,该基数与该赛区报名参赛队数(简称报名队数)的关系如下:报名队数不超过200个队的部分,送全国评阅论文的数量基数占报名队数的12%;报名队数超过200但不超过500个队的部分,送全国评阅论文的数量基数占报名队数的10%;报名队数超过500但不超过800个队的部分,送全国评阅论文的数量基数占报名队数的8%;报名队数超过800个队的部分,送全国评阅论文的数量基数占报名队数的5%。
(2)每个赛区送全国评阅论文的数量 = 该赛区送全国评阅论文的数量基数 * 2300 / 所有赛区送全国评阅论文的数量基数之和(如果据此计算的该赛区送全国评阅论文的数量小于6,则该赛区送全国评阅论文的数量按6处理)。
(3)每篇送全国评阅论文应明确是申报一等奖或是二等奖;每个赛区送全国评阅论文中,申报一等奖的数量不超过40%。说明:
(1)上述报名参赛队数和送全国评阅论文的数量是指本科组和专科组的总数。(2)在全国评阅论文时,赛区申报全国二等奖的论文原则上不推荐获全国一等奖(特殊情况由全国评阅专家组讨论决定)。附件3:关于参赛论文相似度查证的原则
针对目前使用的超星(大雅)查重系统和同方(知网)查重系统的文献库相似度,以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自建库相似度的查验情况,对相似度较高的参赛论文的处理原则如下:(1)三个相似度中任何一个大于等于25%的参赛论文,原则上不能报送全国评阅;如果要报送全国评阅,赛区组委会应该在报送时给出说明意见。(2)赛区组委会可以根据本赛区论文相似度查验的结果,确定不报送全国评阅、不进行赛区评阅和需要进行违纪处理的参赛论文的具体标准。
第四篇:全国大学生主要学科竞赛
全国大学生主要学科竞赛
搜集制作:vanven威威
一、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与基本能力、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有助于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1.竞赛组织
每支参赛队由三名学生组成,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均有资格报名参赛。(以学校为基本单位)
2.竞赛时间和方式
竞赛时间定于竞赛举办的9月份,赛期四天。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每逢单数年的9月份举办,赛期四天三夜(具体日期届时通知)。竞赛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分赛区组织的方式,竞赛采用“半封闭、相对集中”的组织方式进行。竞赛期间学生可以查阅有关纸介或网络技术资料,队内学生可以集体商讨设计思想,确定设计方案,分工负责、团结协作,以队为基本单位独立完成竞赛任务;竞赛期间不允许任何教师或其他人员进行任何形式的指导或引导;竞赛期间参赛队员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员讨论商量。参赛学校应将参赛学生相对集中在实验室内进行竞赛,便于组织人员巡查。为保证竞赛工作,竞赛所需设备、元器件等均由各参赛学校负责提供。
3.竞赛报名
每个报名的参赛队必须在报名时按照规则确定本队参赛选题的组别(本科生组或高职高专学生组),开始竞赛时不得更改。各赛区负责本赛区的报名工作,填写全国统一格式的赛区报名汇总表,并在规定的截止时间内上报全国竞赛组委会秘书处备案。(收取报名费)
该竞赛对学电子类专业必要有用!
二、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下简称竞赛)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1.竞赛组织
同上
2.竞赛时间和方式
该竞赛每年9月(一般在上旬某个周末的星期五至下周星期一共3天,72小时)举行,竞赛面向全国大专院校的学生,不分专业(但竞赛分本科、专科两组,本科组竞赛所有大学生均可参加,专科组竞赛只有专科生(包括高职、高专生)可以参加)。该竞赛对考研比较有用!
三、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是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机械原理教学研究会、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联合著名高校共同承办,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引导高等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与协作精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需求进行机械创新、设计、制作的实践工作能力、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一、大赛特点:
1)大赛设计的作品以机械为主、机电结合2)全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3)大赛设计作品与实际应用紧密相结合。
4)国内影响很大。
中央电视台、省市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和省市报社对大赛活动进行了报道,使大赛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在“搜狐”、搜索引擎上键入“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就会显示44万多个网页信息;在Google引擎上搜索,也会显示17.8万多个网页信息(数据统计截止2006年底),说明了大赛在国内影响很大。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性和自信心。
二、参赛条件:
全国在校本、专科大学生(本年暑期毕业的学生可参赛)均可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通过学校推荐报名参加,每个参赛队学生人数不得多于5人,指导教师不多于2人。参赛队由所在学校统一向本赛区组委会报名。
三、参赛时间:
一般从发布大赛通知到完成决赛要有一年多时间,学生从市场调研、方案构思到设计完成制作、参加预赛要有7~9个月时间
该竞赛对机械类专业比较有用!毕竟是全国认可的!
四、英语类竞赛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笔试,每年5月左右)
21世纪杯大学生口语大赛(口语,每年9--11月左右)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口语,每年8--12月)
谁的大学不迷茫啊!但是在这段迷茫、混沌的时期!我们应该拿到一些硬气的证书!这仅仅是本人认为有用的东西。大家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都可以@我!呵呵呵!
第五篇:安徽2018年学科和技能竞赛-安徽高教网
安徽省2018年学科和技能竞赛 2018年安徽省大学生力学竞赛赛项规程
一、赛项名称
赛项名称:2018年安徽省大学生力学竞赛
英语翻译:Anhui Province Mechanics Competi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2018 赛项组别:本科综合组、本科单科组和专科组
二、竞赛组织机构 1.组织委员会 主任:
储常连
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 副主任:
梁
樑
合肥工业大学校长 刘建中
合肥学院副院长 杨基明
安徽省力学学会理事长 委员:
汤仲胜
安徽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 梁祥君
安徽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副处长 王建国
安徽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
黄景荣
合肥工业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兼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主任 刘沛平
合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主任 陈海波
安徽省力学学会秘书长
任伟新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院长 吴德义
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经来旺
安徽理工大学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院长 陆
峰
安徽工程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
刘一华
安徽省力学学会副秘书长兼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 2.专家委员会 主任:
杨基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副主任:
宫能平
安徽理工大学教授
黄景荣
合肥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主任 委员:
陈海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刘一华
合肥工业大学教授 刘安中
安徽建筑大学教授 谢能刚
安徽工业大学教授 何芝仙
安徽工程大学教授 3.监察委员会 主任:
陈文恩
合肥工业大学监察处处长 副主任:
吴文涛
合肥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副主任 委员:
李
伟
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 张
旸
安徽理工大学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 李
烨
安徽工程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 4.仲裁委员会 主任:
王建国
合肥工业大学教授 副主任:
陈海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委员:
刘安中
安徽建筑大学教授 经来旺
安徽理工大学教授 5.秘书处 秘书长:
刘一华
合肥工业大学教授 副秘书长:
吴枝根
合肥工业大学教授
三、竞赛目的
通过竞赛,促进我省力学基础课程的建设,提高力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学习力学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力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我省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力学素质,为力学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
四、竞赛内容
(一)竞赛内容 1.本科综合组
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门课程的理论和材料力学课程的实验原理。2.本科单科组 理论力学课程的理论。3.专科组
工程力学课程的理论。
各组的竞赛范围可在竞赛网站下载。
(二)竞赛方案
采用个人赛形式。竞赛着重考查参赛者灵活运用力学基础理论和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竞赛方式 采用闭卷笔试方式。
六、竞赛流程
1.2018年4月25日前,各参赛学校向秘书处报名。2.2018年5月20日前,发准考证。
3.2018年5月26日前,发布赛场安排及有关竞赛注意事项。4.2018年5月27日,8:30-9:00,参赛学生进入赛场;
9:00-12:00,举行竞赛。
5.2018年6月20日前,完成竞赛答卷评阅。
七、竞赛试题
1.组委会聘请具有丰富基础力学教学经验的教授或副教授按照竞赛范围出题。出题者和接触试题者须对竞赛试题保密。
2.秘书处将竞赛试题交送印刷单位印刷,并按各赛点赛场人数进行分包密封。3.开赛前,秘书处工作人员将竞赛试题发给各赛场监考人员。4.监考人员须向本赛场全体参赛学生展示竞赛试题密封情况,并随机请两名参赛学生当场亲自检查试题密封情况,签名确认后,监考人员才能启封、发放试题。
八、竞赛规则
(一)报名资格
我省在校的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均可报名参赛。理工科专业和力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只能参加本科综合组竞赛,物理类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可参加本科单科组竞赛,也可参加本科综合组竞赛,专科生可自愿选择组别参赛。
(二)报名要求
参赛学生通过所在学校向秘书处报名,报名时,需选择参赛组别,参赛学校需选择参赛赛场。
(三)赛前准备
参赛学生和参赛学校按照参赛组别的竞赛范围认真做好赛前准备。
(四)比赛期间
1.参赛学生必须按照竞赛规定的时间,于竞赛前15分钟进入赛场,迟到30分钟以上者不得入场,竞赛开始60分钟后方可交卷退场。
2.参赛学生进入赛场,要服从监考人员的安排,按准考证上的座位号就座,将准考证和身份证放在桌面,否则不得参加竞赛。
3.竞赛时可带必要的文具,但手机及其他电子通讯器材、电子辞典等物品原则上不能带入赛场,已带入的,要关闭电源统一由监考人员管理。所有书籍、笔记等不得带入赛场座位,必须放在监考人员指定的地方。如在竞赛中违反上述规定或发现使用上述电子器材者,按违反纪律 甚至作弊处理。可使用普通计算器,但不许使用有记忆储存功能的计算器。
4.参赛学生的试题、答题纸和草稿纸等考试用纸由监考人员统一发放,严禁参赛学生自带纸张。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的规定位置,写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
5.参赛学生遇到试题字迹模糊,试题分发错误等问题,应举手请监考人员处理,不得询问或试探与解题有关的问题。
6.参赛学生要自觉遵守赛场秩序,赛场内不得说话、吸烟,不得抄袭,不得以任何方式夹带和传递纸条,不得互借计算器,不得请人代考和代他人参考。
7.参赛学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答卷,答完的答卷应将卷面朝下放置。竞赛终了时间一到,参赛学生应立即停笔,在座位上等待监考人员收卷清点后,方可离场,试题、答卷和草稿纸一律不准带出赛场。
8.在竞赛过程中,参赛学生不得中途离开赛场,否则按交卷处理。(特殊情况经监考人员同意,在监考人员陪同下中途短时间离开赛场)。
9.参赛学生必须严格遵守赛场纪律,凡不服从监考人员安排,违反上述纪律和作弊的,应以监考人员或巡考人员的当场判定为准,按违纪或作弊认定。
(五)答卷评阅
1.组委会聘请具有丰富基础力学教学经验的教授或副教授成立各组别阅卷小组。
2.阅卷前,秘书处工作人员对竞赛答卷进行分册密封装订。3.各组别按照评分标准进行阅卷。
(六)成绩公布 竞赛结束后,获奖名单将在竞赛网站上进行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安徽省教育厅发文公布。
九、竞赛环境
竞赛在安徽建筑大学南校区、安徽理工大学和安徽工程大学设立三个赛点,赛场安排在这三所学校的教室内。
竞赛期间,非参赛学生、监考人员和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比赛教室。
十、成绩评定
(一)评分标准
出题教师在出题时给出评分标准。竞赛结束后,在评阅答卷前,评阅教师对评分标准进行审阅,最终确定评分标准。
(二)评分方法
为了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各组别的竞赛试题和参赛人数,将试题内容进行分解,每部分由1或2-3名阅卷教师评阅,每位阅卷教师只评阅一部分内容,以尽可能保证评阅尺度的一致性。
十一、奖项设定
竞赛设个人奖、团体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和优秀组织奖。三个组别分别设奖,各组具体设奖如下:
1.个人奖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获奖比例及评奖办法: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数分别为全省各组参赛人数的2%、5%和10%,按全省各组竞赛成绩排名确定;三等奖数不超过各参赛学校参赛人数的20%,同时三等奖获奖者的竞赛成绩不低于二等奖最低成绩的40%,按各学校竞赛成绩排名确定,若有学生获二等及以上奖项,空出名额由所在学校按竞赛成绩排名增补。2.团体奖设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获奖比例及评奖办法: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数分别为全省各组参赛学校数的5%、15%和30%,本科综合组按各学校的前20名竞赛成绩之和排名依次确定,本科单科组和专科组按各学校的前10名竞赛成绩之和排名依次确定。
3.优秀指导教师奖颁发给获得团体奖学校的指导教师,获奖人数不少于1人、不超过4-k+[m/60]-[(n-m)/20]-[3(n-m)/n]人(其中k的取值为团体特等奖k=0、团体一等奖k=
1、团体二等奖k=2,m为参赛人数,n为报名人数,[ ]表示取整),获奖教师从报名表中依次确定。
4.优秀组织奖颁发给报名人数和参赛率(参赛人数占报名人数的百分比)综合排名前20%的学校。
十二、赛项安全
(一)比赛环境
比赛在安徽建筑大学南校区、安徽理工大学和安徽工程大学的教室内举行,三所学校的校园环境优美,教室设备齐全,比赛环境清静、安全。
(二)生活条件
各赛点附近有宾馆供参赛队入住,赛点学校食堂可安排参赛队比赛当日的午餐用餐,食宿费用自理。
(三)组队责任
各参赛学生应按照竞赛要求报名,按照竞赛规程参赛,保障竞赛顺利进行。参赛学生之间应相互关心照顾。
(四)应急处理
竞赛期间发生意外事故,发现者应第一时间报告赛点执委会,同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态扩大。赛点执委会应立即启动预案予以解决并上报竞 赛执委会。事后,赛点执委会应向竞赛执委会书面报告详细情况。
(五)处罚措施
针对竞赛期间发生的意外事故,组委会将向当地政府部门(如公安、纪委等)报告,由政府部分对责任当事人进行处罚。
十三、竞赛须知
(一)参赛学生须知
参赛学生应了解竞赛目的、内容及各项要求,做好赛前准备,完成竞赛答题。
(二)指导教师须知
指导教师应了解竞赛目的、内容及各项要求,切实履行指导责任,指导参赛学生做好比赛的各个环节。
(三)工作人员须知
竞赛工作人员(包括监考人员)应积极按照组委会要求,为竞赛各环节顺利进行履行自己的职责。
十四、申诉与仲裁
1.竞赛采取两级仲裁机制,竞赛设仲裁委员会,赛点设仲裁工作组。比赛期间,仲裁委员会选派人员参加仲裁工作组工作。
2.比赛过程中,若出现有失公正或有关人员违规等现象,参赛学校领队可在比赛结束后一小时之内向仲裁工作组提出书面申诉。仲裁工作组在接到申诉后立即组织复议,并及时反馈复议结果。申诉方对复议结果仍有异议,可在两日内向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结果为最终结果。
3.竞赛成绩公示期间,参赛学生或学校可在公示结束后一日之内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仲裁委员会在接到申诉后将在两日内组织复 议,并及时反馈复议结果。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结果为最终结果。
十五、竞赛观摩
竞赛设置观摩区域和参观路线,向媒体、学校师生及家长等社会公众开放,不允许有大声喧哗等影响参赛学生竞赛的行为发生。指导教师不能进入赛场内指导,可以观摩。赛场外设专人接待讲解。
为保证竞赛顺利进行,在观摩期间应遵循以下规则:
1.除与竞赛直接有关的工作人员、监考人员、参赛学生外,其余人员均为观摩观众。
2.请勿在参赛学生比赛中交谈或呼叫;请勿对参赛学生打手势,包括哑语沟通等明示、暗示行为,禁止发出声音的行为。
3.请勿在观摩竞赛时使用手机、相机、摄影机等一切对竞赛正常进行造成干扰的带有闪光灯及快门音的设备。
4.不得违反竞赛规定的各项纪律。请站在教室门口观看比赛,并遵循工作人员和监考人员的指挥,不得有围攻工作人员、监考人员或参赛学生的行为。
5.请务必保持赛场清洁请勿随手乱扔垃圾等杂物。
十六、竞赛录像
各赛场内部有无盲点录像设备,能全程实时录制赛场情况,为宣传、仲裁等提供全面的信息资料。
十七、竞赛宣传
(一)赛事报道
秘书处将通过竞赛网站对竞赛进行报道,让相关政府部门及高校了解竞赛情况。
(二)竞赛网站 1.http://civil.hfut.edu.cn/5358/list.htm。2.http://astam.ust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