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调整相关规定以适应《劳动合同法》实施的构思
关于调整相关规定以适应《劳动合同法》实施的构思
一、关于合同期限
拟采取的措施:
1、08年后新入职的员工:
(1)、取消之前的先签试用合同,试用期满后再签正式合同的做法
理由:以前的做法会徒增一次短期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先签订三年,再签订六年半
理由:因满十年要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因而前两次合同期限之和应小于十年,故选定为九年半,也就是说在第九年零六个月时,合同到期不续签,企业可以给予补偿金而避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至于一八组合还是二七甚至三六组合,个人认为三六表面上更有利点(因三年合同的试用期可以达到六个月,但如果企业违约的话,在解除合同时补偿的标准和签一年、两年一样,均按工作年限计算)。
注:对于《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三)款的理解目前有两种意见2、08年合同到期的老员工:
(1)、十年以下工龄:
A、不符合条件的:不予以续签,公司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金(补偿金从08年
开始计算);
B、对于符合条件的:
a、工龄在六年以下者,可以签订三年,再次签订的年限建议为9.5年减连续
工龄;例如在08年工龄为一年的劳动者,第一次签三年,再次签订为9.5-4=5.5年,理由同1。
b、工龄在六年以上不满九年的,签订年限为九年减连续工龄,待合同到期时再行判断是否续签。合格的,可再续十个月的期限。
C、工龄在九年的,可以签订十个月,待合同到期时再行判断。
(2)、十年以上工龄: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二、关于试用及考核 拟采取的措施:
1、试用期定为六个月;当然,如果确定首次合同期限为三年的话;
2、将试用期不享受福利的作法改为,入职前1~3个月享受50%,4~6个月享受80%理由:因试用期限改为六个月,如无福利补贴这块,无形之中降低了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且从福利的本身来讲,在试用期间同样会产生交通和通讯费用。
3、完善试用期和在岗的考核评估跟进机制:
(1)、考核时机:
A、岗前培训后
B、入职两月后
C、试用期满半月前
(2)、考核方式:
A、岗前培训考核以试卷为主
B、在职考核以实操(针对某些带有较强操做性的岗位)、工作绩效为主、试卷考核、面谈为辅。
(3)考核参与人员:
由人力资源部门组织,会同被考核者部门负责人、主管领导共同考评
4、对在职的人员,每半年展开一次全面的评估
三、关于社保 维持目前的做法不变
风险提示:
1、对于未给予参保的人员,其可以解除合同并且要求企业支付补偿金,当然,还可以追索要求补买社保,在发生保险事故时,企业可能承担相应的费用。
2、对未按其工资标准足额参保的人员,其可以解除合同并且要求企业支付补偿金,当然,还可以追索要求补买社保,在发生保险事故时,企业可能还要按未足额部分占应缴部分的比例承担保险金。
四、制度建设与公示:
拟采取的措施:
1、制度建设
完善工会的职能,推选有一定现代经营管理意识且对企业有较高忠诚度的中基层员工代表补充工会委员会的力量,在出台相关制度时交由工会委员会讨论。(原己制订的则补充民主决议程序)
2、制度的公示和告知:
(1)、对己有制度:重新组织全员学习,保存签收学习记录
(2)、对新订制度:予以公示或学习传阅
五、关于商业秘密的保护和竞业限制:
对于本公司,其商业秘密的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然,其商业秘密主要是指类似于华尔佳公司的经营信息,而竞业限制为商业秘密保护的一种形式和手段 拟采取的措施:
和部分相关人员(尤其是***的采购、营销负责人)签订详尽的保密协议,明确保密内容、保密范围、保密期限和竞业禁止条款;对和公司签订保密协议的人员,在其离职后一段时间,按月给予补偿金,其标准待再确定。
六、关于培训与服务期的约定
拟采取的措施: 主管或以上人员入职后即签订《培训协议》或在合同中增加相应的条款,对当年累计外训达以下标准的人员,约定相应的服务期:否则,送训人员应按比例承担相应的费用。
1、支出在3000以内,约定服务期不少于一年。
2、支出达3000元~10000元的,约定服务期不少于两年;
3、支出达10000元以上或培训时间达1月以上的,服务期不低于三年。
人力资源部
2007年11月9日
第二篇:劳动合同法实施中的调整和变化
《劳动合同法》实施中的调整和变化
温文治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针对当前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的一些争议问题和劳动合同法的适用问题,作出 《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 的指导意见》苏高法审委[2009]47 号,对《劳动合同法》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予以明确,对有些问题的处理进行了调整,供全省各级人民法院及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参照执行,因此,用人单位有必要予以知悉,并参照运用。
1、下岗、内退职工的劳动关系
●与原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下岗、内退职工与新的用人单位建立用工关系的,可按劳动关系处理。
●劳动者请求在新的用人单位享受《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工作时间、休息休假、职业危害防护、福利待遇的,应予支持。但劳动者请求新的用人单位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办理社会保险的,不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特别约定的除外。
◆提示:下岗、内退职工可以与两个用人单位同时建立劳动关系,并享有相应待遇,但不能强制要求新用人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办理社会保险,除非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给予其办理。
2、退休人员的再聘用
●用人单位招用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双方形成的用工关系按雇佣关系处理。◆提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不属于劳动关系,不享有劳动法规定的待遇。
3、发包单位将项目承包给无用人单位主体资质的个人承包经营者存在风险
●没有用人单位主体资格的个人承包经营者违法招用劳动者给劳动者造成损害,劳动者请求损害赔偿的,应当将发包组织与个人承包经营者作为共同当事人。
●发包组织在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后可以依据双方签订的承包协议向个人承包经营者追偿。
◆提示:发包单位将项目承包给无用人单位主体资质的个人承包经营者将导致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因此用人单位不要随意发包项目给个人。
4、用人单位专项培训费用的审查和计算
●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为由请求劳动者支付违约金的,人民法院、仲裁机构应对用人单位是否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进行审查。●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的上岗前培训和日常业务培训,不应认定为专业技术培训。劳动者接受专项培训期间的基本工资,不应认定为专项培训费用。
◆提示: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应签订《培训协议》,约定服务期;专业培训主要为单位外专项培训;用人单位应保留好支付培训费的正规票据。
5、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达成降薪约定后不得反悔
●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等原因而采取降薪保职、降薪休假等变更劳动合同措施,且与劳动者以相关文字记载或实际履行行为达成变更合意后,劳动者又以用人单位变更劳动合同未采用书面形式为由请求确认劳动合同变更无效的,不予支持。◆提示: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等原因可以与劳动者协商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包括降低工资水平。
6、劳动者无法定理由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应予赔偿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除有《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主张劳动者赔偿违约金的,不予支持。但劳动者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实际损失,用人单位主张劳动者赔偿直接经济损失的,应予支持。
◆提示:《劳动合同法》规定除劳动者违反服务期和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和保密事项的约定两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约定违约金之外,劳动者无须承担其他违约责任。但由于劳动者无法定理由提前解除劳动合同而给用人单位造成实际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赔偿,这实际是对《劳动合同法》的调整,对用人单位有利。
7、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未提供约定劳动条件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告知义务
●劳动者以《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应当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并说明理由,劳动者未履行告知程序,事后又以《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一)项规定为由请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不予支持。
◆提示: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如工资标准低于约定标准),劳动者解除合同时应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并说明理由。如果劳动者不辞而别后又以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作为离职的理由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用人单位可以拒付。
8、劳动者自身不愿参加或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责任承担
●因劳动者自身不愿缴纳等不可归责于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用人单位未为其缴纳或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或者未参加某项社会保险险种,劳动者请求解除劳动合同并主张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不予支持。
◆提示:用人单位已经告知并通知劳动者,但因劳动者自身不愿参加或缴纳社会保险费,或者未参加某项社会保险险种,劳动者要求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补偿金的,不予支持。
9、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关系的程序性义务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未履行《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四十三条规定的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职工的意见等程序性义务的,应认定其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违法,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支付赔偿金的,应予支持。
◆提示:即使劳动者行为符合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但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前,须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职工的意见。用人单位有工会组织的,应有工会对处理意见的书面纪录;用人单位没有工会组织的,应向用人单位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公示的形式,但应对公示内容拍照作为证据留存。
10、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制定的程序性的要求
●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制定的规章制度,虽未经过《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的民主程序,但其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且不存在明显不合理的情形,并已向劳动者公示或者告知的,可以作为处理劳动争议的依据。
● 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制定、修改规章制度,经法定民主程序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但未达成一致意见,若该规章制度的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存在明显不合理的情形,且已向劳动者公示或者告知的,可以作为处理劳动争议的依据。
◆提示: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制定的规章制度可以继续使用,前提是内容不存在明显不合理情形并向劳动者公示或告知(即每个劳动者签字);对于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制定、修改规章制度,要求履行经民主程序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的法定程序,但不要求必须经工会或职工代表同意,只要不违法劳动法并告知劳动者的,仍然有效。
11、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制定的合法性的要求
●用人单位以劳动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人民法院、仲裁机构应当审查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是否合法、劳动者的违纪行为在规章制度中是否有明确规定、规章制度对劳动者严重违纪行为的规定是否公平合理等,以判断劳动者是否属于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
◆提示:用人单位以劳动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引发诉讼的,人民法院、仲裁机构会对规章制度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审查,这就要求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时应注意条款设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12、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的期限跨越2008年的分段计算
●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应以该法实施之日即2008 年1 月1 日为界,对经济补偿的适用条件和计发年限予以分段审查计算。
●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请求将用人单位加付给劳动者的赔偿金计入经济补偿的计发基数的,不予支持。
◆提示:经济补偿金以2008 年1 月1 日为界,按当时的法律法规分段处理;赔偿金不得作为经济补偿计算基数。
13、特殊岗位工作时间的确定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加班工资发生争议,用人单位主张由于劳动者工作性质、工作岗位的特点无法对其实行标准工时制度而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但用人单位未依法履行审批手续的,仍然应当认定其实行标准工时工作制。但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具有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特点、依据标准工时计算加班工资明显不合理,或者工作时间无法根据标准工时进行计算,或者其上级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已办理了相应岗位、工种的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审批手续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计算劳动者加班工资。
◆提示:对于不实行标准工时制度而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用人单位一定要履行审批手续。对于本用人单位其他劳动者就相同岗位已办理审批手续的,法院或仲裁机构可酌情考虑。
14、奖金、津贴、补贴可约定为不属于正常工作时间工资
●劳动者加班工资计算基数为正常工作时间工资。正常工作时间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用人单位依法应当支付的劳动报酬。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在劳动合同中依法约定正常工作时间工资,但约定的正常工作时间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或在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中规定奖金、津贴、补贴等项目不属于正常工资时间,按约定或规定执行。
◆提示:劳动者加班工资计算基数为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或在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中规定奖金、津贴、补贴等项目不属于正常工资时间工资。
15、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结算协议的有效性问题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工资、加班工资等劳动报酬的计算、支付达成结算协议,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应认定有效,但有证据证明在协议签订时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或乘人之危等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形除外。●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在结算协议中约定结清的费用列有工资或劳动报酬,但未列明是否包含加班工资,如果确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未支付加班工资,劳动者请求支付的,应予支持。
◆提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达成结算协议,如果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情形,劳动者可以反悔即协议无效或部分无效。这就要求用人单位告知其权利并在协议中予以列明,此时劳动者再提出反悔,则不予支持。
16、用人单位提供的电子考勤记录、手工考勤记录、工资发放表须劳动者确认
●用人单位提供的电子考勤记录、手工考勤记录、工资发放表等证据未经劳动者签字确认,但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根据规章制度规定或劳动合同约定,考勤记录、工资发放表已通过一定方式向劳动者公示而劳动者在合理期限内没有提出异议的,应予采信。●劳动者提供电子考勤记录主张加班工资,但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劳动者未加班的,对劳动者的主张不予支持。
●用人单位有明确的加班审批制度,劳动者仅以电子考勤记录主张存在加班事实的,不予支持。
◆提示:电子考勤记录、手工考勤记录、工资发放表应由劳动者确认或进行制度公示(由劳动者签字);加班纪录由用人单位举证,电子考勤纪录是加班依据,但经劳动者确认的加班审批制度可以对抗劳动者持有的电子考勤纪录。
17、用人单位恶意规避《劳动合同法》的下列行为无效
●用人单位恶意规避《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的下列行为,应认定为无效行为,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仍应连续计算:
(一)为使劳动者“工龄归零”,迫使劳动者辞职后重新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
(二)通过设立关联企业,在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时交替变换用人单位名称的;
(三)通过非法劳务派遣的;
(四)其他明显违反诚信和公平原则的规避行为。
◆提示:用人单位恶意规避《劳动合同法》的上述行为,属于“擦边球”,法院或仲裁机构如认定属于明显违反诚信和公平原则的规避行为,该行为无效。
第三篇:劳动合同法实施情况
准格尔旗关于《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
情况的汇报
《劳动合同法》于2007年6月29日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通过,并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的立法宗旨在于调整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近年来,准旗经济发展迅猛,采矿业和生产制造业成为我旗经济格局的重心,劳动者的数量快速增长,为切实贯彻《劳动合同法》,尽快达到劳动合同签订率百分百的目标,准旗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结合我旗实际情况,立足部门职能,全力做好对《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工作。
一、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主要工作情况
(一)学习、宣传、贯彻《劳动合同法》的具体措施。
1、强化宣传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准旗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培训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培训活动。积极与新闻媒体合作,加强对《劳动合同法》法律知识的的宣传。旗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举办各类《劳动合同法》专题学习培训班共XX次,培训劳动者XX人,发放《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手册XX本,《劳动合同法》宣传单XX份,督促各苏木乡镇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定期悬挂宣传《劳动合同法》的条(横)幅。
2、加强业务指导,增强意识,规范行为。为促使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公平、公正签订劳动合同,实现劳动关系和
双方利益平衡,准旗劳动保障职能部门组织人员深入企业,为企业提供相关政策法规的咨询指导服务,帮助企业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同时积极配合企业开展集体合同签订的宣传发动和培训工作,促进企业内部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的建立。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已逐步成为自觉行为,而劳动者依靠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也明显增强,并逐渐把用人单位是否执行《劳动合同法》作为择业的重要条件。
3、加强劳动用工的动态监控,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准旗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加强了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的监控力度,密切关注用人单位的用工情况。如遇突发事件,劳动保障等部门将随时随地协调跟进,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及时发布信息,把握舆论主导权。同时,《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群众举报投诉渠道均保持畅通。劳动保障部门加大了监督检查工作力度,每年都开展了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情况专项检查。
(二)《劳动合同法》实施基本情况。
1、《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促进了劳动合同签订率的提高。《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和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参加社会保险,否则将支付较高的违法成本。这些规定对用人单位起到了明显的约束作用。《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经过广泛的宣传培训工作,全旗各类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主动性积极性较高。据统计,至今年止,我旗企业在岗职工约XX万人,签订劳动合同的XX万余人,劳动合同签订率约XX%,合同签订率虽然低,但比《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呈逐年增长态势。
2、《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促进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期限向长期化方向发展。《劳动合同法》强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鼓励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是从法律层面促使用人单位改变用工短期行为。《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全旗各类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从以前的一年期限为主,逐渐转变为三至五年期限为主,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均依法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促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劳动关系更为稳固。
3、《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促进了用人单位用工管理行为的不断规范。《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要把规章制度作为劳动合同内容,要求劳动合同制度化、法律化,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从根本上促使用人单位规范内部管理行为和外部经营行为,从而有利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全旗各类企业对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及时进行了清理修改,日常管理更趋向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企业在遵守执行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方面有了明显好转。企业用工逐步规范,劳动关系日渐稳定。
(三)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情况
1、积极开展日常巡查。准旗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根据法定权限,对用人单位进行劳动保障审查,深入企业、矿山,对企业执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情况进行检查,纠正用人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指导用人单位规范执行《劳动合同法》等有关劳动法律法规。
2、积极开展专项监察,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制度。针对劳动者流动性比较大的行业如建筑业、制造业、采矿业和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中职工劳动合同的订立、流动就业人员的使用等企业劳动用工存在的问题,劳动保障部门每年都开展了用人单位工资支付及民工流动情况、社会保险费征缴情况、禁止使用童工、妇女权益保护、就业准入制度实施情况、劳动力市场整治等一系列的专项监察。
3、认真受理劳动者的举报投诉。劳动保障部门建立了对劳动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处理制度,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设置举报信箱。劳动保障部门工作人员不分节假日,不分早中晚,废寝忘食,不厌其烦地调处劳动纠纷。劳动保障监察员始终坚持“有诉必接,有险必救,有难必帮,有求必应”的服务宗旨,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使全旗没有发生一起劳资纠纷突发事件,维护了我旗和谐的劳动关系和社会稳定。
从《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至今,准旗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共检查用人单位XX户,涉及劳动者XX人,指导依法签订劳动合同XX人,清理拖欠劳动者工资XX万元,退还员工押金、保证金、风险金XX余万元,检查督促用人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XX万余元。
二《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部分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的认识存在片面性。目前还存在部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部分企业对《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持观望态度,维持原有的用工方式,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还有部分企业对《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持消极态度,不但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而且不遵守法律规定,严重违规用工。有的企业与劳动者订立口头劳动合同,随意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
(二)劳动者不愿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依然存在。
《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据部分企业反映,企业要求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但部分员工不愿签订。这部分员工有的是因为误解签订劳动合同后限制其自由流动,有的是因为不愿缴纳社会保险费。
(三)部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意愿不强。有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不愿参加社会保险,主要原因有: 个别私营企业误导劳动者,使劳动者误认为参加社会保险会减少收入,造成劳动者参保意愿不强;一些企业认为参加社会保险大大地增加了成本,企业承担不起;一些员工对参加社会保险认识不足,认为参不参保无所谓。
(四)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我旗劳动监察执法力量不足,人员少、经费紧、装备差,难以适应当前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需要。有些企业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极不配合,劳动监察部门在具体工作中,受到各
方因素制约,执法阻力较大,执行困难随时随地存在,劳动保障监察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三、今后工作打算
根据检查发现的问题,我们今后在推动《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中,还要继续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深入宣传贯彻《劳动合同法》。一方面,要认真做好对企业经营者的宣传和引导工作,使他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劳动合同法》,消除误解和疑虑,自觉树立责任意识,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要面向职工宣传,让职工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使其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是强化执法监督检查。要切实加大对用人单位执行《劳动合同法》的监察力度,发现问题要敢于和善于与企业协商、沟通,及时纠正和处理违规行为。
第四篇:宾馆人力资源如何适应劳动合同法
宾馆的人力资源管理如何适应
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在加大对劳动者保护的同时,也加重了企业的经营成本,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宾馆企业受到的影响和冲击更大。本文谈谈宾馆人力资源管理如何适应和贯彻《劳动合同法》。
一、《新劳动合同法》带给宾馆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宾馆服务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在宾馆经营中,企业所提供的是人与人、面对面的服务。服务过程是员工与顾客之间的互动过程——因为生产与消费是同一的。对于顾客来讲,非常关注服务价值,服务价值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服务质量基础之上,而服务质量的好坏是顾客对一项服务期望水平和在服务过程中实际接受的服务水平进行比较的结果。一般地,宾馆管理大都用顾客表述他(她)们对产品和服务高度或低度满意的原因来测量服务价值的高低,其中有一些原因,例如服务的可靠性、速度、能力、可及性、礼貌、可交流性、可信度、安全性、对顾客的理解程度以及有形性等,实质上是可感知服务质量的一些决定因素,而影响服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内部条件按影响程度高低排列依次为:①工作本身,②培训,③报酬,④提升的公平性,⑤在尊重和个人尊严方面所受到的待遇,⑥团队工作,⑦公司对员工生活福利的关心程度。
优秀的宾馆企业都是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对内部员工的选择、培训、认同和关心上,在认真的倾听外部顾客和内部员工的意见的同时,投身于服务工作、场地、过程的设计和改进,更重要是他们能根据具体情况在激进与保守、民主与集权、教导与监督、以使命进行激励与以福利进行激励、重个人绩效与重团队绩效之间做出正确的选取和平衡,建立了独特的企业文化。所以,企业经营者除了对宾馆企业的战略进行规划设计外,所能掌握的是服务人员的选择、培训、认同以及关心;对服务工作、场地、过程的设计和改进;对组织结构的重建以更有效的对外部顾客的意见做出及时地反馈,使企业各个层次的管理人员都可以及时把握市场脉搏,贴近消费者。
随着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实施,很多企业从企业人工成本控制的视角思考问题,认为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对服务型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和冲击,主要体现在:
第一,宾馆用工成本将增加。新法规定企业必须保障员工福利,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一周双休制,为员工购买社会保险,规定试用期期限等,同时还对规定不签订合同的企业支付双倍工资。这些规定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对宾馆的管理带来一定挑战。第二,用工的灵活性将受限。传统的宾馆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多倾向于采用临时工、计件工,而新法规定企业必须跟劳动者签订书面合同,将劳动关系固定化、合法化,因此传统的临时工、计件工等用工形式将不复存在,这对企业用工的灵活性将带来极大影响,尤其是对宾馆业等具有明显季节性的行业影响更加深远。
第三,员工的流失率将加大。宾馆服务行业的员工流失率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新法赋予了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绝对权利,员工如果遭遇宾馆的不公平待遇可以自由离职,这将使员工的流失率进一步加大。
我认为,我们更应该从服务利润链的视角,着眼于价值创造,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提高顾客的忠诚度,最后带来企业收入的提高和利润的增长。从这个角度看,新的《劳动合同法》为服务型企业经营带来了机遇和提升管理的契机。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企业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在传统的劳资关系中,劳动者很多方面的权益都得不到有效地保障,劳资双方的关系非常敏感、脆弱。新法的最大特点就是调整劳动关系中不合理的环节,对劳动者保护权益保护出现倾斜。因此,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将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第二,有利于行业人才素质的整体提升。传统的宾馆企业管理中对员工培训这一环节往往是提倡的多而落实的少,导致员工专业素质普遍不高。新法明确规定企业必须对其新进人员进行职业培训。用法律的形式加以强行规定,必然促进企业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从而提高整个服务行业人才的专业素质。
第三,有利于改变经营管理理念,提高行业竞争力。新法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宾馆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从成本控制转为价值创造,迫使企业不能再通过强制的方式去约束员工,去无限地降低成本,而需要以更富人文关怀、更具社会责任的方式去对待员工,激励员工的责任感和创造精神;同时,宾馆的违法经营行为都将面临较高的法律成本和经济损失,这些方面都有利于改变理念,提升饭店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以贯彻新劳动合同法为契机,提升管理水平
在此建议我们宾馆行业的经营管理者,应该组织公司管理人员系统地学习法律的相关条文,按照:“严格遵守法律,规范用工管理,提升服务价值,收入利润双增”的指导思想,通过管理的提升,价值的创造,来规避成本的增加。
1.按照法规要求,规范人力资源管理运作,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调整和规范自身的管理行为。
随着新法的实施,企业将面临一批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的员工,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宾馆企业在经营中同样要有合同意识与法律意识,要遵照法律与合同的约束,受法律的保护。
(1)清理宾馆所有在用人员的劳动关系,核心的事情有两件,一件是劳动关系的整理,本公司一共有多少员工,都是什么样的合同形式,企业财务部门要详细计算由于新法实施所带来的成本增加以及对企业效益的影响,同时计算企业违法的成本;另外一件是,企业规章制度要符合劳动合同法,不符合的制度与规范要及时修改,保证规章制度合法合规,企业运行规范。(2)严把员工招聘录用入门关,把握招聘质量,严格选聘流程,避免以往企业大量招人不满意再解雇的情况。对于应聘者即使自带现成的打印简历,企业仍然要求应聘者亲笔书写员工应聘履历表并对其真实性签名进行承诺,同时对应聘人员提供的各类有关证明自身能力的资质材料进行严格审查,并要求应聘人员提供在原单位的离职证明材料,这样会有效地避免聘用与原单位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人员所带来的损失和责任。对属于应聘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应进行适当的外部情况调查,包括其在原单位工作业绩情况、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状况、离职原因等等,避免出现名不副实的情形,待签订劳动合同后发现不适合或情况不真实再去处理就会产生系列的纠纷和麻烦。
(3)企业内部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员工的绩效管理。在企业内部对绩效考核制度的改进上,改变过去企业相对比较粗放的状况,新法的出台也要求企业对绩效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特别是在企业与员工的合同管理和考核制度上重新进行梳理,比如在人员解雇方面,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将取证等环节固化下来,这对企业来说,要求其更加关注绩效考核。管理企业内部应建立全面的、有效的、规范的系列规章制度,包括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的公共管理制度、专业部门管理制度、岗位说明书、绩效考核制度以及员工手册和业务操作手册,形成文本化规章制度,其应涵盖所有工作事项涉及到的标准和规范,使员工自觉遵照执行以维护企业利益,利用制度量化员工工作中的各种行为,达到定岗、定职、定薪、定责,充分体现各类奖励、处罚,并与劳动合同的履行、终止、解除有机结合。这既是企业规范性管理权力的体现,又利于很好地管理员工,达到减少各类纠纷,保护企业与员工双方的权益。
2.加快技术进步,配置先进的技术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特别是所有人员需签订劳动合同缴纳各类保险费用,对比原劳动法中就社会保险中户籍性质不同人员相关险种可以协商缴纳而言,人工费用无形中增加相当大部分,加大了的企业经营成本,这是基本事实。因此,宾馆企业必须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改进劳动工具和智能设备来提高技术化水平,所作的各类先进技术装备投入会减少低技术含量工作所用人员,从而达到节约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减少劳动纠纷,减轻企业人力成本所带来的具大压力。例如,安防监控红外智能化、停车场智能收费系统、自动洗地机打腊机抛光机、文件快速传输系统等智能化机械化设备设施的使用大量地减少了人力。
3.探索非核心作业业务的外包
对于宾馆经营中的非核心基础作业业务实行外包,实现管理层面与作业层面分离。这是宾馆企业降低成本的一个好办法,又可以在用工方面避免许多不利因素。现在市场上,保安服务、保洁服务、绿化服务、电梯服务、工程管理等都有专业化公司,将这些作业层业务外包后,双方共同科学制定合理的标准、完善的制度,强化监管与执行的力度,从而确保服务的品质,公司派遣专门管理人员即可,一方面专业公司的介入有利于工作的提升,另一方面,专业公司的用人更符合国家的法规要求,更规范,合法,这些作业人员企业无需花费大的精力去管理,也牵扯不到劳动方面的各类纠纷,大大缩减了精力,而且成本也相应降低。
4.以人为本,营造宽松和谐的企业文化
宾馆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多处在社会底层,其服务工作性质又要求其经常面带微笑、向顾客鞠躬等,致使其显得卑微,由此更加渴望别人尊重和对别人的态度更为敏感。但他们在企业外部尤其是在顾客中又很难获得赞赏和尊重。为此,宾馆企业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显得尤为重要。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企业领导着力塑造民主作风和培养尊重下属的习惯,领导者应使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感受到自己受到的尊重;倡导人人都是服务人员的意识,并通过高层领导的行为来实现。我们要求宾馆高层管理人员必须深入服务现场,为一线员工解决现场问题,开展每月评比“服务之星”活动,在授予奖金的同时悬挂服务之星的照片和事迹。(2)构建以正激励(多激励少惩罚)为主的激励机制,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体制,使员工的劳动支出与所得工资相对等,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注重员工培训和提拔,宾馆企业员工尤其是一线服务人员是典型的吃青春饭型,很多人对未来生活存在后顾之忧,企业要保留员工,必须对员工的未来给予规划和关心,加大培训力度,促使每一个员工在知识、技能、素养等方面均有提高,以适应社会需要;帮助员工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每一位员工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未来成长道路;选拔优秀员工外出进修和培训;适时提拔优秀员工进入管理岗位。
(3)强化员工归属意识和淡化雇用意识,使员工真正感受到自己融入了企业并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改善员工工作和生活条件。适当提高和按时发放基本工资,确保员工基本生活;改善硬件设施和工作环境,确保员工在安全和健康环境下工作;对优秀员工给予奖励,包括发放奖金和提供旅游机会等。
由于员工满意度的提升,如果能够带来宾馆入住率稳步提升,企业效益不但不会下降,反而会稳步提升。
三、结论与启示
对于一部已经获准颁布实施的法律来讲,不管企业是否喜欢或认可,企业都要去适应它,都要去执行,企业能作的就是从自身来改变,改变现在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管理理念、绩效考核、业务模式等,我认为,宾馆企业更多地应该从服务利润链的视角思考问题,提升内部服务质量,创造满意和忠诚员工。员工满意和忠诚度高,就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和创造性地工作,从而提升顾客感知服务质量和增加顾客满意度,进而保留顾客,最终实现企业收入与利润的双增长。借新《劳动合同法》实施的契机,企业应该以人为本,提升不断员工满意度,企业竞争能力就能不断提升,企业的整体经营和管理水平就能提升。
第五篇: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
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若干规定
(送审稿,截止到3月2日)
第一条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条规定的程序,确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并将其内容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第三条 用人单位设立的未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机构,未经用人单位委托招用劳动者的,该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
第四条劳动合同应当用中文书写。同时用中、外文书写的劳动合同文本,内容不一致的,以中文劳动合同文本为准。
第五条劳动合同期满时因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四项规定情形而续延劳动合同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第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且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七条因下列情形之一,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该情形存续期间不计算在应当订立劳动合同的一个月期限内:
(一)出现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或者劳动者出现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等事由,客观上无法订立劳动合同的;
(二)劳动者被有关机关限制人身自由的;
(三)因确认劳动关系争议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或者诉讼,尚未结案的。
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合理原则,安排劳动者从事劳动合同约定以外的工作: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的;
(二)工伤职工被鉴定为五级至十级残疾,不适合从事原工作的;
(三)劳动者不能胜任原工作的;
(四)发生事故或者自然灾害,需要紧急处理的;
(五)生产、经营需要临时调整工作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依照前款第四项、第五项规定调整工作期间,劳动者的工资标准按照调整后的工作确定,但不得低于原工资水平。依照前款第五项规定临时调整工作的,一个自然内累计不得超过两个月。
用人单位调整劳动者工作,应当遵守职业病防治、安全生产、职业教育培训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九条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可以与劳动者协商一致,适当变更劳动报酬等劳动合同内容;协商不一致的,用人单位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第十条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因任务完成而终止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
第十一条用人单位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及约定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的,劳动者自用人单位违反竞业限制约定之日起30日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一次性支付尚未支付的经济补偿,并继续履行竞业限制约定;劳动者未在30日内要求一次性支付的,可以通知用人单位解除竞业限制约定。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不再计算用工之日起满一年后的两倍工资。
第十三条用人单位计发劳动者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时,月工资标准为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且不得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地级以上市上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
劳动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所得二倍工资中加付的一倍工资,以及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所得的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均不计入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月工资标准。
第十四条用人单位对工资支付台帐、考勤记录至少保存两年,对劳动者的录用登记材料、劳动合同文本至少保存至其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两年。
第十五条用人单位应当为集体协商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所需的信息资料。参加集体协商的代表应当保守在协商过程中知悉的用人单位商业秘密。
前款所称的必要条件是指安排集体协商的场所、不占用参加集体协商劳动者的休息时间、保障参加集体协商劳动者的工资待遇不受影响等。前款所称的信息资料包括工资总额、经营状况、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计划、社会保险费用缴纳情况、职工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等。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地方总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
乡镇(街道)、社区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第十七条 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协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做好协调劳动关系、监督用人单位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等工作,受委托承担部分劳动关系协调和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立劳动关系协调公益性岗位,协助劳动行政部门开展劳动关系管理工作。
劳动关系协调公益性岗位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的原则,并按照规定比例优先安臵就业困难人员。
第十九条 劳动者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未按照规定时间提前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无法证明损失数额的,赔偿金额以劳动者上一个月的工资为基数,按照其未提前通知的天数计算。
第二十条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影响劳动行政部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办案,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工作调整等发生争议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二条本规定自年月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