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精神
2011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精神
2011年7月23日在河南南阳,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的河南省高校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研讨会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专家组组长,北京理工大学罗伟雄教授在会上详细谈了今年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基本要求及赛题特点。其相关精神,总结如下:
1、赛题数量减少,大概5题;难度有所降低,题型突出基础知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单片机应用)的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降低专业特性和专业特色,降低直接应用性特性(也是降低专业特色的一个方面)。
原因:今年要回归电子设计竞赛的初衷,即突出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主要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单片机应用。而不会像2009年及之前的专门为特定专业出题(如自动化控制,通信等)。所以,今年的题型更具一般性,更能兼顾各专业的基础知识的教学,即能保证任何相关专业的学生都能作的赛题。
过去的恶性循环是,赛题越来越难,原因是赛题一旦公布,许多学校就有大量的后续团队,甚至各大相关的公司都介入竞赛,帮助完成赛题,结果导致下届竞赛不得不加大赛题的难度,结果却脱离了竞赛的初衷。因此今年的题型和难度都有所变化,但为了滤除可能的作弊,将于9月13号再对得奖队搞一个全封闭型竞赛。
2、由于有飞思卡尔竞赛,及降低专业属性,故小车控制类题不会有(此偏工业控制),无线通信类题不会有(此题偏通信)。但电路匹配网络、电源设计类题可能有。
3、没有纯数字或纯模拟的题;
4、赛题更多偏向于硬件设计,与单片机相关的软件设计内容一定有,但不会多,量也不会大。因为软件设计量太大,容易导致作弊,或外部协作力量的介入,对竞赛评判不利,所以诸如DSP、嵌入式系统等太偏软件设计的赛题不会有;
5、新技术新器件仍然鼓励使用,但并不额外加分。与数字电路相关的设计可利用FPGA/CPLD及其相关小系统上完成;
6、SOPC技术的应用只突出适用性。即赛题不会提出用什么技术,只要能按要求完成,任何技术都可以。罗教授特别提到,SOPC实际上就是一个FPGA加一个内部的单片机。
7、今年的模拟电路设计肯定包含运放的不同类型的应用,强调这是基础。
8、在评审中,今年仍然可能考虑系统的性价比和功耗。所以如果直接将接口完备的系统板(如DE2板)用到竞赛中有可能扣分。
9、赛题将突出电子设计的特点,而降低其他能力的考核。如与机械加工,道路加工,转轴加工、吊瓶、木板选择等等。因为这些能力不应该在竞赛的考核范围内,否则就不叫电子设计竞赛了。
所以根据这个精神,今年的赛题,纯电子类,纯基础知识应用类题一定较多。
10、为了突出电子技术的硬件设计,今年起,将往年50分的论文分数降低到20至30分,增加电路实物设计的分数。即今年的评分更加注重硬件系统的技术指标。硬件不过关,论文再好也不会有什么分。
9月13日的全封闭电子设计赛相关情况和要求:
参加竞赛对象是已经获全国一等二等奖的参赛队。全封闭8个多小时,完成一个难度不大的数字模拟小系统设计项目。FPGA和单片机最小系统需自备(针对数字电路的设计),模拟电路由此次日本赞助公司提供一片专用芯片,提供详细的使用说明。此专用芯片最大的可能是一片多运放的器件,但也有可能是ADC或DAC。因此还要准备通用板,好焊接此器件(建议现在就上网搜索此公司的相关器件产品)。对于评审,要求此系统的焊接器件要符合规范,器件引脚和连线要尽可能短,减少干扰可能。
谈谈电子设计竞赛(罗伟雄教授演讲内容)
今年竞赛新规则
1.在各省市确定上报全国的竞赛队(10%)后,全国专家组评审之前,要对上报队进行一次综合测试,在9月13日进行。此环节进行办法:由全国专家组出题,在各省市进行。要求制作一个数-模混合小系统,时间一天。采用封闭方式。综合测试以满分30分,计入总分
2.对获全国二等奖的队进行复测。
3.题目数量有可能减少。
二.竞赛目的更好的实现教育长期规划,进行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工程素质和协作精神
1.竞赛的初衷是指导电子类的课程建设。
2。在竞赛中能发现课程中的薄弱环节。
3。将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
4。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促进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何谓创新意识
用已学知识独立的完成一系统
三、竞赛内容
以电子技术应用设计为主要内容,包含模一数混合电路、单片机、嵌入式系统、DSP、SOC,、可编程器件、EDA软件的应用。
四。出题思路:
还是要围绕电子设计竞赛为本科生教学
服务的宗旨。竞赛姓“教”。要加强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来出题。当然,竞赛搞了十几年,在出题方面有不少困难。这几年有两个倾向:一是出题越来越难,二是太接近应用方向。
五.如何进行培训
从最基本的开始,模拟电路[放大器.电源].数字电路.[FPGA.CPLD]。单片机[控制和运算]
如何将以上部分组成系统
首先,以讲座的形式给学生讲课。主要内容有如下几点:,主要给学生开拓思路;分析数学存储示波器、频率特性测试仪等。
单片机应用
放大器制作
CPLDFPGA的应用
电源及模拟电路的结构
实验报告的撰写等。
一个专题为一个单元时间。然后,给学生出一些专题,主要有:
数字电路系统、放大器制作、简单的通信系统---收发信机、精密电源制作。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相互交流。
第二篇: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促进和深化了高校的创新实践教育
冯林 吴振宇 毛德祥 刘华毅 马幼军
(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院)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已成功举办了六届。从1994年的首届三个赛区、44所高校、220个队、660名学生参赛,到2003年的第六届24个赛区、426所高校、3029个队、近万名大学生参赛。无论是参赛规模,还是竞赛质量,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力,可以说逐年提高,方兴未艾,形势喜人。作为每届都积极参与的大连理工大学,对这个全国性赛事一直非常重视。深刻的体会到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对推动我国高校的创新实践教育意义重大。我们大连理工大学的创新实践教育活动,起步较早,也取得了不少成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这些成果和经验,可以说在许多方面是同这个全国性竞赛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面就高校的创新实践教育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之间的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关系,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创新实践教育必须把电子信息技术作为主要内容,作为龙头学科。
创新实践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创新实践教育内容和方法至关重要。理论上讲,一个学校的创新实践教育内容,应该涵盖该校的主要学科,并且以高新技术为主导(这一点是必然的,否则就谈不上创新)。但在诸多高新科学技术中,电子信息学科则应列为首当其冲的龙头学科。我们大连理工大学的创新实践教育从起步阶段,直至现在全面展开、创新实践教育已成为我校本科教育的办学特色之一的今天,电子信息学科一直是创新实践教育的主导内容。以其为切入点,结合和带动其他相关学科,共同提高和发展。我校之所以选择电子信息学科作为创新实践教育的主导内容,原因有二点:
第一,电子信息技术在诸多高新技术中是发展最快、最具活力、而且对自然科学的其它领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学科。在二十世纪后期,电子信息技术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社会发
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故二十一世纪则被人们称为电子信息时代。作为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们,无论是电类的,还是非电类的,也无论是理科的还是工科的,都必须对电子信息技术(包括模拟技术及数字技术、电子视听技术、电子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近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及应用技术、光电技术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都必须掌握和具有一定的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能力。我们所说的创新能力,当然而且必须包括电子信息方面的应用能力。
第二,二十一世纪既是电子信息时代,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时代。学科间的交叉渗透,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从而带来科学技术发展的高速度。这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最鲜明特点之一。电子信息科学的发展是以近代物理学(特别是原子物理学),材料科学等基础学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而电子信息技术(理论、方法、手段)又被各相关学科采用来为本学科的发展服务(如提高测量精度、提高自动化程度等)。当前,电子信息学科已成为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的焦点,几乎找不到不采用电子信息技术为本学科服务的学科,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和规律。很多非电学科都在大量采用电子信息技术来提高本学科的自动化程度,以电测技术来提高本学科的测量速度、范围和精度,从而促进本学科的发展。很多学科已把采不采用电子信息技术作为衡量其是否先进,是否现代化的尺度。这种龙头作用在本世纪将更加明显和突出,故把二十一世纪称为电子信息时代是恰如其分的。
因此,将电子信息技术列为创新实践教育的主导内容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活动的成功举办,正说明了这种竞赛活动符合当今高校创新实践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潮流,因而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受到大学生的热烈欢迎。
我校是一所以理工为主的多学科大学,创新实践教育开展以来,由于主导内容选择正确,对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不仅电类的,而且那些学有余力的非电类专业的学生都渴望获取有关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为将创新实践教育更深入、有效地开展下去,2003年,学校设立了“大学生创新院”,全面组织和指导全校的创新实践活动。在创新院下设的各创新实践班中,大都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导内容,参加的大学生中,非电专业学生约占50%。这些非电类专业学生通过在创新实践基地的培训,紧密结合自己的主学专业,使他们的创新意识
和创新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可谓如虎添翼。在2003年的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E题第一名的3名学生中,有二名是非电专业学生,这在学生中反响很大。
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活动,为高校的创新实践教育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好平台。
近年来,全国性的高校间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很多,但其中尤以电子设计竞赛规模最大,影响最深。我们大连理工大学对这些赛事都比较重视,积极参与。尤其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我们切身感受到确实起到了促进和深化创新实践教育的作用,效果明显。笔者作为多次参与竞赛的指导老师,对下述两点感触颇深。
1. 电子设计竞赛为创新实践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二年一届的竞赛活动,不仅使我校的创新实践教育有了具体的活动内容,对大学生们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从首届设计竞赛,我们就感到竞赛的选题很适用于我们的创新实践教育,选题中既有当今电子信息学科的前沿技术,也有必备的基础知识;不仅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难点,更有对各种应用能力的考核。特别是对多种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软硬件综合应用能力以及电的、非电之间的综合应用能力等的考核。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很快,故每届竞赛的选题类型、深度、难点调整更新也大,可以说一届一个台阶。这些都是我们创新实践教育急需的。这样我们就将对竞赛的备战活动纳入我校的创新实践活动中来。将二者紧密、有序地结合起来。在创新实践教育活动中,我们以备战竞赛、迎接竞赛为契机,对学生开设必要的技术讲座,指导学生对有关技术加深理解和认识;根据总体安排和学生兴趣,将学员分成若干专题组,每组安排1-2个技术专题,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实践和研究;在两届大赛间隙,还举办校内电子设计竞赛,这既是演练和备战,也是为大赛做人才选拔。这些措施深受学员欢迎,广大学生争相报名参赛,从而激发了广大学员的上进心和荣誉感,使我校的创新实践教育呈现出日益活跃、日益兴旺的局面。
2. 通过电子设计竞赛来检验创新实践教育效果
由于我校的创新实践活动与全国的电子设计竞赛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因此,竞赛的成绩就是对创新实践教育效果的检验。创新实践教育与传统的课堂教育不同,不能仅凭考卷来评定其教学效果。创新实践教育的效果是一个理论与实
践结合能力,软件与硬件综合应用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等的综合效果。电子设计大赛则是检验其效果的非常好的考评方式。参赛者从拿到选题,查阅资料,设计计算,备件到实际动手实验、调试(编程),到最后完成作品并写出论文,这些环节要在短短四天来完成。当方案选择不当,还可能部分调整甚至全部重来。这既是对参赛者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也是对参赛者品质意志、团结协作精神的大检验。这些都需要实实在在的创新实践能力,来不得半点侥幸。因此,电子设计竞赛活动是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非常好的检测方式。通过竞赛活动,既可发现和选拔出拔尖人才,又可检验创新实践教育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找出该项工作中的差距。十年来,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体会愈来愈深刻。
三、全国电子设计竞赛有力的促进了高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
电子设计竞赛除促进和深化了高校的创新实践教育外,也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大有裨益。每次竞赛,都有多名教师参与指导。教师的参与不仅有利于创新实践教育,而且通过指导学生,使他们能发现自己的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而对自己所承担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作为承担实践教学环节的实验室,则通过竞赛活动,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和创新实践能力,从而找出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差距。参加指导的教师中,实验室老师比例较大,他们的体验尤其深刻。用一位指导竞赛的实验室教师的话来说,电子设计竞赛是“一次对实验教学的全面评估”,“对学校综合教学实力的检验”。笔者觉得这种看法,虽不够全面,但还是够深刻的。
综上,笔者认为,高校的创新实践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当然也包括其他的竞赛)的成功举办,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成功举办,则推动和深化了高校创新实践教育的发展。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必须继续举办下去,并不断总结竞赛的经验和不足。我们也一定会积极参与,充分利用这个平台,以促进和深化我校创新实践教学的发展。
第三篇: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与基本能力、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有助于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特点是与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密切结合,以推动其课程教学、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工作。竞赛的特色是与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建设紧密结合,竞赛内容既有理论设计,又有实际制作,以全面检验和加强参赛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创新能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每逢单数年的9月份举办,赛期四天(具体日期届时通知)。在双数的非竞赛年份,根据实际需要由全国竞赛组委会和有关赛区组织开展全国的专题性竞赛,同时积极鼓励各赛区和学校根据自身条件适时组织开展赛区和学校一级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竞赛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分赛区组织的方式,竞赛采用“半封闭、相对集中”的组织方式进行。竞赛期间学生可以查阅有关纸介或网络技术资料,队内学生可以集体商讨设计思想,确定设计方案,分工负责、团结协作,以队为基本单位独立完成竞赛任务;竞赛期间不允许任何教师或其他人员进行任何形式的指导或引导;竞赛期间参赛队员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员讨论商量。参赛学校应将参赛学生相对集中在实验室内进行竞赛,便于组织人员巡查。为保证竞赛工作,竞赛所需设备、元器件等均由各参赛学校负责提供。
为保证竞赛工作的顺利进行,应严格遵守全国竞赛组委会届时颁布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竞赛规则与赛场纪律》。竞赛期间,各赛区组织巡视人员,严格执行巡视制度。
竞赛题目是保证竞赛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应由全国专家组制定命题原则,赛前发至各赛区。全国竞赛命题应在广泛开展赛区征题的基础上由全国竞赛命题专家统一进行命题。全国竞赛命题专家组以责任专家为主体,并与部分全国专家组专家和高职高专学校专家组合而成。
全国竞赛采用两套题目,即本科生组题目和高职高专学生组题目,参赛的本科生只能选本科生组题目;高职高专学生原则上选择高职高专学生组题目,但也可选择本科生组题目,并按本科生组题目的标准进行评审。只要参赛队中有本科生,该队只能选择本科生组题目,并按本科生组题目的标准进行评审。凡不符合上述选题规定的作品均视为无效,赛区不予以评审。
时间:每逢单数年的9月份举办,赛期四天(具体日期届时通知)
http://.cn/
第四篇: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精神
2011 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精神
北京理工大学罗伟雄教授介绍说,2011年全国大学电子设计竞赛将有一些变革,在总结了前面历届竞赛产生的问题后,经全国专家组讨论后形成以下几点意见和精神:
1、所有上报国家奖项的队伍都需要进行一次考核答辩。不仅仅是考核国家一等奖,上报国家二等奖的也都要考核。
2、在所有赛区上报国家的队伍确定以后(100%确认),要对所有队伍进行一次综合基础评测,目前确定是9月13日一天内完成。
(1)、测试内容由国家组委会提供。
(2)、测试的时候是全封闭的环境,没有网络,不容许学生外出,不许指导老师进入。
(3)、在各个赛区完成测试,全国组委会安排2位专家到场督导。
(4)、测试内容以制作一个模-数混合小系统为主。
(5)、可以自带单片机最小系统板、FGPA最小系统板或相关开发工具,不限型号。
(6)、由全国组委会事先提供测试使用的基础器件及工具清单,由赛区组委会提供。
(7)、评测占总分的20分。基础部分50分+发挥部分50分+论文30分+评测20分。
3、全国大赛的题目数量会减少,目前考虑本科组5道题,专科组3道题。软硬结合,注重基础。
第五篇: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总结
电子设计竞赛总结
电子设计竞赛过去一个月了,应学校要求同时也是想对这次比赛做一个自我总结,故作此文。
先回顾一下这整个过程吧,确切的讲电子设计竞赛应该从五月份的校内选拔赛就开始算起了,记得当时准备参加比赛并交了作品的有很多队的,校内选拔之后就只剩下20多个队了。期末考试结束数学建模培训结束之后就开始电子设计竞赛的培训了,每天泡在实验室里面,一点一点不断地学习着进步着。通过一个假期的准备,基本具备了参加比赛的能力,至少觉得已经把可能会用到的工具软件模块都学会使用了。然后开始了一个四天那么长的比赛过程,选题、整体框架的构思、具体到每个模块的实现、各个模块的调试、整体的调试、撰写报告、装箱。再之后是现场测试、再之后是综合测评。这些过程我们这个队走过的,只差着最后的天津比赛了,有点遗憾有点不甘,更多的则是痛定思痛的自我反思。
细细的来讲一下每一个过程吧。校内的选拔赛,没有很高的要求,只要是一心想好好参加比赛的队伍稍微用心一点都可以通过,毕竟学生想参加比赛学院那边是不会阻挠的。因此这个选拔赛不需要你之前就具备很高的电子设计水平,更多的是需要你下定决心好好参加比赛,一个队伍花那么一两天的时间认真做一个作品就能够获得参加比赛的资格了。就这次选拔赛,我们小组做的是一个简易的电子琴,使用51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由于电路简单并且那个时候我们还不具备制作印制电路板能力,因此就用万用板直接搭建了。功能不算复杂,但是已经算是一个完整的电子琴系统了,内置歌曲、弹奏、录音等功能都有了。
暑假的培训十分重要,大部分的队伍都是之前没有参加过电子设计大赛甚至是没怎么接触过电子设计的,仅有点一点电路的知识也仅限于理论,很多东西都没有实际应用过。同时暑假的培训也是培养一个队伍团队默契的好时机。队伍和个人都可以在这个假期得到很好的锻炼,整个假期下来会突然发觉之前不知道的东西都学会了,从电路设计、画电路板、制板、焊接、调试都有很大的提高。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培训过程,队伍中各个成员的分工也渐渐的明确了,队伍的侧重方向也渐渐明显了,这点也十分重要。就我们小组来讲,前半段的培训我因为另一个比赛而缺席了,后半段也因为回家而缺席了部分,其实现在想来都会不禁联想这次没能进国赛是否和自己缺席太多有关,只是现在一切都晚了。经过一个假期的培训,我们的分工基本明确了。张娜同学主要负责电路原理的设计,已经后面的调试;魏静文则主要是负责制板过程,包括PCB的绘制、打孔、焊接等等;而我则主要负责软件方面。这样大致的分工下来之后每个人的任务也相对轻了一些。当然,分工不是绝对的,并不是和自己不相关的东西就不去学不去掌握,分工只是让每个人都有一个侧重而已,这样的话就不用去把每中东西都学习的很透彻,团队的作用也就在于此,每个人在自己所负责的领域把水平发挥到极致,这个任务也就能够完成的很好了。另外,整个小组侧重的题目类型也慢慢的确定下来了,主攻信号类,其他的仪表类控制类也稍微的学习着一点,关于题目的侧重是三个人共同讨论的结果,考虑到我们是学通信的对这方面进行研究的话可能容易些对以后的学习也相对有利些,因此就选了这个方向。
正式比赛,每年的题型基本上都是定的,电源类、信号源类、高频无线电类、放大器类、仪表类、控制类,大致的分析各个题目,根据队伍的侧重方向和能力选一道能够尽量完成的(能全部完成最好)题目,开始深入的分析题目,构思大体的框架。考虑到我们之前的侧重方向,也权衡了一下题目的难度,我们选择了信号类的那个题(E题)。有了大体的框架,开始一个模块一个模块的进行解决。张娜开始画电路图了,各种类型的滤波器,先在Multisim进行仿真调试。而魏静文和我开始讨论这数字信号的产生,通过不停的查找资料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了,通过Multisim把想法实现了,可以,那就这么定了吧。差不多张娜也把电路确定下来了,魏静文开始制板,我则开始设计软件部分了。PIC的程序倒是没什么难度,DSP
因为刚学不久,很多东西都不知道着,勉强实现功能了,但是不能脱机运行,后来研究生那边给了方法,也算松了口气。再想想数字信号产生的那部分,需要10片移位寄存器芯片,向实验室老师借了芯片,在面包板上搭了部分试了一下,能够实现功能的,只是全部一块的话电路就太复杂了,于是后来又改用CPLD来实现了。熬夜成了必须的,因为时间有限,能够多做就多做一下吧,只是每天都需要休息那么一段时间,不然的话效率会越来越低。开始比赛两天后报告也应该慢慢的撰写着了,因为如果留到最后再去一次性撰写的话会把一些东西落下,报告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这样的话,差不多最后全部东西都基本完了的时候报告也基本差不多了。遗憾的是这次我们没有时间来进行一次整体的调试,只是做了各个小模块的调试,这也算是一个失误吧,没把握好时间,有一些联调的时候才会有的问题没能够及时额发现。作品装箱贴上封条之后,也算暂时告一段落了,可以先松一口气了。于是便看到有的队伍在实验室睡了一整天的现象。总的来说整个比赛的过程都是很愉快的。
接下来是现场测试,因为之前没能整体联调一下,因此还是有一些紧张。领了作品,在恢复室把各个模块连上,又大致的调试了一下。到我们组做现场测试的时候还有些东西没能调好,没办法得先上去了。还好,专家不是很苛刻,他给了我们时间把各个功能都弄出来之后他再进行测量。各个数据都測的不错,只是500K的低通滤波器那天突然的不能正常工作了,而之前单独测试的时候都是可以的。最后的成绩还算不错,成绩我忘记了,但听老师讲的名次是全省第四。
今年和往年稍有点不同,在现场测试之后还有一个综合测评。综合测评的时间是数学建模结束后的那天,于是小组三人在建模完了之后又得匆匆忙忙的准备着综合测评。综合测评的题目是现场给的,是到了测评地点之后现场才拆的题目。记得是用一块uPC324(功能和LM324一样)完成三角波发生器、加法器、低通滤波器、比较器,而且只能用5V和12V的单电源,题目要求苛刻倒没什么,问题的关键是不能够使用电脑,不能使用网络,甚至用到的示波器也得换成老式的显像管的那种。于是我们只能翻开模电课本,希望能够从中找到点解决方案。根据着书上的知识,三角波可以用方波通过积分电路实现,方波需要一个运放,积分需要一个运放,显然,运放不够了,后来想到了无源积分,也就是在方波上加上电阻电容,试了一下,效果并不理想,老式的示波器也让我们调试很不容易。关于电源的使用,按照正常的思路来讲,这次应该是需要双电源了,但是这次题目没让我们使用双电源,于是我们一开始是这么想的:用12V做为运放的电源,而5V的电源的话用来把信号的电平垫高,最后把输出信号在通过隔直电容去掉直流成分变成交流的。于是也就这么做了,开始焊接,焊接用的板子是类似万用板的那种,上面已经焊接了uPC324,外面留着一些自由焊接的孔而已。焊到一半的时候张娜突然想起可以使用5V和12V构成不对称双电源的,也对啊,只是现在修改的话很多电路都得拆了,想想焊上去也不容易,也就没考虑改了。其实主要还是我的缘故,我说不改了,继续按原来的思路,他们也就没说什么了。最后的结果很不好,波形失真太严重了。三角波部分也没能实现。最后专家测试后表示很失望。背负着遗憾回了学校,感觉都好对不起学院对不起学校的,尤其是王老师,对我们期望那么大。其实王老师很有远见的,之前假期培训的时候他就给我们提过,应该好好掌握LM324运放,典型应用什么的都应该熟练,只是大家都没怎么在心,现在懂了也晚了。
我们焦急地等待着进入全国赛的名单,只到9月21号的电子设计竞赛的官网上终于发布名单了,遗憾的是名单里没有我们。整个云南省去了三个队,昆明理工大学的两个队、云南师范大学的一个队,很遗憾,这次咱们云大落空了。
自我反思过,也和他们两讨论过我们到底是哪个地方出了错的。应该是模拟电路那地方吧,从500K低通滤波器出问题那就可以看出来,再看看综合测评考验对运放的掌握情况就更加的证实了这一结论。电子设计竞赛对我们考验更多的也就是对模电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我们欠缺的也就是这方面的知识,放大器滤波器都掌握的不是很好,有些电路即便是通过电
脑仿真的方式调试通了也不知道其中具体的原理,因此出了问题也不知道该怎么去解决。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对网络、对电脑的依赖太强了,这或许是我们这代人的通病吧。有电脑、有网络的时候我们总能够百度谷歌到一些有用的信息,也能够通过Multisim或者Protues把电路仿真调试一下,而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的时候,我们设计电路只能够在纸上通过仅有的一点点电路知识来进行设计,当我们在纸上设计出一个电路的时候连我们自己都在质疑它是否能够正常工作,而验证它是否能够工作唯一的方法就是把它实现了,接上电源,这些过程在平时是没什么,顶多就花费点时间而已,但是在综合测评的现场我们没那么多时间了,所有的那些知识都应该是平时准备好的而比赛的时候我们直接从脑海里面拿出来用的。只能承认这方面我们的确做的很不好。
当然,通过这次电子设计竞赛也要能够看到我们优点。还记得假期做第一块板的时候我们花费了很长时间设计电路,很长时间画PCB,很长时间焊接,很长时间调试,忘了最后是否能够正常工作了。但是通过一个假期的培训,张娜设计电路的时间也缩短了,魏静文做板的时间也缩短了,每个人都能够很熟练的掌握自己所负责的部分了,这点也很重要,不会因为某个人的原因而延长了整体的时间。还有呢,整个比赛下来团队的默契程度也得到很大的提高,不像一开始那样会有很多分歧有很多摩擦。为了这个比赛当每个人都很用心在做,每个人都想着把作品做好的时候,整个合作的过程也就愉快多了。我们都因为为了赶作品而熬过夜,而忘记了吃饭,甚至上厕所也觉得浪费时间。
每个人都很卖力了,至于最后的结果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现在多说也没有多大意义了。请大家别放在心思,人生不单单是为了电子设计竞赛,用心去走好以后的没一步才是最为重要的。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此生最后一次参加电子设计竞赛了,希望是也希望不是,如果还有下次,我会好好吸取这次的经验教训争取有个更好的成绩;如果不是,我也会吸取这次的经验教训,希望用它影响着我之后的每一步,争取人生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
最后,谢谢所有的老师,尤其是谢谢王老师,整个比赛从培训到比赛到比赛完都让您操劳了很多很多;谢谢我的两个队友,所有的成绩都是我们在一块共同努力的结果;当然,得感谢的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借我们电源、示波器或者元器件的同学,谢谢父母的支持,谢谢……
Robin 201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