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年湖北省高考作文构思、选材与立意等例说

时间:2019-05-14 18:02: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7、09年湖北省高考作文构思、选材与立意等例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7、09年湖北省高考作文构思、选材与立意等例说》。

第一篇:07、09年湖北省高考作文构思、选材与立意等例说

近三年湖北省高考作文构思、选材与立意例说

襄阳五中 贾玉荣朱新祥

笔者有幸参加了近几年的湖北省高考阅卷,对07、09、11这三年的高考作文构思、选材与立意等深有感触,至今我还可以嗅到考场上的学子馨香才气,于是写下了此文。三年的作文分别是关于母语的材料作文,关于“站在_____的门口”的半命题作文,关于“旧书”的命题作文。

一、审题紧扣材料,必要时展开想象的翅膀

材料作文应抓每个材料中关键词、反复出现的词语、叙事后的议论语句,把握材料寓意和命题意图。当然多个材料,要找多个材料间的逻辑关系,立意要体现其内在联系,挖掘角度,选择最佳。

07年的作文应抓住“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这两句话,着重写母语的重要,或对母语的感受、学习与运用。当然也可写母语汉语的现状,如何去拯救。09年的作文应抓住门口的实指义和虚指义,可选材写当下境况,回忆过去,感悟反思人生,对未来的展望。具体内容可以写实的空间定位:家、老家、考场、母校„„;也可以写虚的门口:人生的一道坎、分水岭,一个新起点、新认识。11年的作文应抓住旧书的实指义和虚指义来展开联想与想象,然后立意。“旧书”内涵有实指义和虚指义。实指义,即“旧书”的本义,其特点一是“旧”,是个时间概念,二是承载着经验、知识、文化或道理,能丰富人、教育人、启发人。有精华,也有糟粕。从本义看,这本书可以是古代文化经典,也可以是近现代哲人领袖的经典著述,更可以是随自己成长的教科书等。虚指义,即“旧书”的比喻意义,作为一种符号,一种载体,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从比喻义看,可以将旧书比喻成一个人,一件往事,从人和事中写出智慧、哲理、道理、博大精深或认识提高并走向成熟的过程。如果取其比喻义,应点破所写之物、人、事与旧书的比喻关系和相似点。

二、标题漂亮,有才气、锐气、情味、志趣

1、直抒胸臆:捍卫母语

2、诗情画意,穿越时空:朗朗中国话,悠悠中国心

3、比喻联想:国语失落症猛于虎

4、对比、对偶:全球汉语热和国人母语荒/朗朗中国话,悠悠中国心

5、仿写借鉴:执子之手,与子同生/同根同祖同文同秀于东方

6、虚实结合,以实衬虚,给人以温馨或留恋或成熟或奋进或崇高或悲壮感:站在家的门口/站在老屋的门口/站在母校的门口/站在车站的门口/站在考场的门口/站在良心的门口/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

三、构思有个性

㈠议论类散文

1、引题→正面立论→反观现实→外来冲击→正面立论,寄寓情思

引题。《方言何去何从》开头:(武汉话)“我信了你的邪,瘦得象个蕃茄。”由此武汉话流行语引出方言话题以及方言的亵渎不如原味方言亲切有意味的深刻认识。武汉话引题在《方言何去何从》中显得简明而又紧扣主题。除流行语之外,歌词、名言、故事、类比等都可引出话题。

类比引出话题如《寻根》开头:“‘春节觉得没意思,喜欢过圣诞节;中秋节不好玩,喜欢在感恩节吃火鸡,虽然不知感谁的恩。’有学者如此概括年轻一代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还有学者把这些归结为全球化对年轻一代的入侵,而作为语言,母语是否也遭到类似的‘侵略’呢?”

文中透露出了对母语遭受入侵的担忧。主体正反对比论证。

2、直接切入→感悟并列或递进或对比→寄寓情思

《话中话》开头:“我们的祖国是母亲,祖国的语言便是母语啊!”开门见山,紧扣话题。《美丽的语言》开头:“抑扬顿挫是孔子在川上由感而发的文言文;平平仄仄是李白登蜀道时情不自禁的呓语诗句;冷冷清清是李清照凭轩窗而作的词叹。哦,我们伟大的母语,在这些人的口中流传百世,积淀起中华五千年的文明。” 主体并列论证。

寄寓情思。《关注母语珍爱母语》结尾:“鲁迅先生曾在《狂人日记》中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我想用我稚嫩、微弱的声音呐喊几句:请爱惜和尊重我们的母语!”

《寻根》结尾:“让我们把英文乃至其它外来语当作生活调料,好吗?守住了根就是守住了希望,守住了根就是守住了未来。”文中透露出了对母语的珍爱。

《旧书》开头:历史是一本旧书。开门见山,比喻点题。

《旧书》结尾:“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青灯易灭,黄卷难销。愿与爱书者共勉。寄寓了“与爱书者共勉”的情思。

㈡记叙抒情性散文

1、注重修辞,以比喻的手法抒发对人生关口的昂扬赞美之情并开启下文的回忆。

《站在十八岁的门口》主体: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朝后回望,那是一段十八载精彩的人生。我收获了亲情,那儿有我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独立思考时,父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呵护与谆谆的教导。我收获了友情,从儿时打闹的玩伴到同窗学习的挚友,他们无邪的笑容与无数次和我的共勉在我的心底永远留下了温存的回忆。我收获了知识,十八年来,我像如饥似渴的鱼儿在知识的海洋里游来游去,文学名著,给我以智慧的启迪,给我以前进的动力,它们是滋润干涸心田的雨露,它们是孤苦绝望时的良师益友……

2、文尾注重照应,形成回环美。《站在十八岁的门口》结尾:

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望向人生的大海,我想:把帆留给风,把桨留给浪,把船长的位置留给我!

3、卒章显志。

《旧书》结尾:海德格尔说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所以在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时候,捧起一本旧书,听光阴的故事,领千年的情,每一本旧书的背后,都藏着一个幽深的海……

首尾照应,以引言引出结语强调了书虽旧而情理依旧的深刻主题。呼吁今人要捧着旧书“听光阴的故事,领千年的情”。

四、选材丰富,内容多样。

1、读名篇。记得俄罗斯在沙皇时期曾经有上流社会的人以学习法语为一种高贵的行为,可是当拿破仑的士兵即将攻入莫斯科时,拿破仑发现了一个事实,俄罗斯的人民还有自己永不屈服的语言。中国已经不是上流社会的人以学习英语为高贵,而是把你强加到整个国民的身上,由此,我只能作为一种二等语言存在于我的祖国。

2、看媒体报道。韩寒撰文怀疑中国人心目中,英语的位置是不是过于重要。一到早上朗诵的时候,全中国学校出来的都是英语,“闭上眼睛以为是在牛津,睁开眼睛一看是在天津。”

3、感受生活。现在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中国的任何一种进级考试都需要深刻地体会你的伟大的魅力。也就是说,只要是希望通过教育得到更好生存地位的中国人,都必须臣服于你,否则就没有机会。(《汉语给英语的投降书》)

不堪入目的外来语冲击:说外语的洋鬼子;外教热;考级者不舍昼夜;英语水平不够,应聘者被拒之门外;中文版网页一夜间变成英文。(《汉语给英语的投降书》)

4、感悟反思人生。

冯骥才曾说:“不管人在哪里,在忙什么,只要心有触动,笔有情致,就会从心中飘出一朵花来,落到纸上”。叙事之后的感悟反思既显深度又真切感人。

《站在车站的门口》的“车站”成了“我”心中上演离别与欢聚的车站,文尾“站在车站的门口,去送别,去祝福,去等待,去欢聚”,由实到虚,深化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的永恒主题。

《站在老屋门口》中的“老屋”留下了岁月的无声与沧桑,“今天与明天之间,也许也只隔着一扇门,我们都站在岁月的门口徘徊,追忆着那些过往的事与过往的人”,文尾点题,照应标题,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5、显现出时间的流逝,见证着成长的过程。

《旧书》:静静的月光洒在手里的旧书上,虽然书页早已泛黄,我却看见了童年的笑,童年的泪…… 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是隐形的。这里的《旧书》将成长的过程——时间显现出来了。

五、立意真切或高远或深刻

1、个体方面如传递亲情、友情、乡情、性情、感悟哲理、感受文学之美等,立意真切。

母语中传递乡情:回家的梦,听听乡音。

母语中描绘名人性格形象:陶渊明的闲情,徐志靡的幽雅,海子的理想。

《旧书》结尾:泪滴渲染开你的字迹,我抱着这本旧书,温柔地唤起我的孩提旧时光。我还想再叫你一声‚妈妈‛,甜蜜的尾音拖得很长很长……带不走的那些,遗憾和眷恋,就化作最后一滴泪。泪滴渲染开你的字迹,我抱着这本旧书,温柔地唤起我的孩提旧时光。

文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我与母亲心灵沟通与交融的过程,扣人心弦,引人共鸣!

《旧书》结尾:思之及此我才明悟,我们芸芸又何尝不都在去往旧书的过程?且不说多么惊艳花前的玉容芳华都终将老去,即便是那经年苍柏的翠枝上,条条纹路,又哪处不折射出岁月的无情。

文尾揭示主旨,感悟哲理:芸芸众生都是一部旧书,折射出岁月的无情。

2、民族方面如爱国情怀、延续民族、反观民族歧视、传承民族精神文化、历史兴衰,融入更迭等,立意真切、高远。

回归母语,我们的灵魂将更加充实和美丽,先秦的诗经楚辞,魏晋的乐府双璧,盛唐两宋的诗词雅韵,明清的小说散文,都源源不断地为人的精神注入营养。“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求贤者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缱绻情思;“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壮志难酬;“苍山负,明烛天南”的瑰丽风光都深深地印在我们灵魂深处。

一首名为《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古体长诗,评为“最牛满分作文”。诗中充满了悲壮的情绪,表达了作者关注历史、真挚的爱国情怀。正如作者在《后记》中写道“今日之生活,皆先辈流血而成,今中国多烈士之陵,何止黃花岗耶?”

《旧书》主体:若非如此,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何以引得后人慷慨朗读?李白的‚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何以引得人愁绪满怀?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以引得人气概壮阔?旧书是情感的记录,它以一纸墨迹记录下旧时人、旧时情,报国无门的悲壮,友人逝去的伤感,爱国爱家的豪情,任时光荏苒,人已去,情仍在。

文章以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充满气势而且突出强调了旧书所承载的历史人物报国无门的悲壮,友人逝去的伤感,爱国爱家的豪情,感染力极强。

《旧书》:旧书是历史的使节,它于冷静理智的叙述中带给人以思考,逝去的史实在旧书中得到了永生,它以薄如蝉翼的纸张承载了千万年的历史兴衰,融入更迭,转而以清晰明了的语言给后人以告诫。

旧书是历史的使节,客观地反映了历史兴衰。突出了旧书的价值。

六、文采飞扬

1、《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运用第二人称、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活泼地表明了汉语遭受的冲击以及“我”忠于汉语的情思,并给人以亲切感:

汉语,我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直至我生命的终结。……

我问了许多有知识的老人,如史记爷爷,战国策爷爷,诗经奶奶,结果发现,他们身上也有着你的脚印,你的痕迹。……一些比你小很多的美女进入了我国本土,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遂把你搁置一边,去理会接近那些美女了。……抛弃正妻——汉语的人又怎能领会到他们的心呢?

2、《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多处化用名人诗句,抒发对历史时局的担忧,对烈士的革命精神的赞颂,对祖国的热爱。既增添了文采,又显示了作者的博学多才。

①六十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化用李鸿章《临终诗》“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②碧血横飞四塞惊,草木含情风云悲。

化用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③百兆国子怀先辈,万里江山动后人。

化用黄兴那副挽广州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著名的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碧血黄花”象征着烈士的鲜血化为碧玉,革命精神犹如不畏寒霜的秋菊迎风绽放。

还有很多以比喻、对比、排比、夸张、顶针取胜的修辞增添了文采的精彩片段。

有人说:‚圆润的人格好似一个‘鼎’,真、善、美是‘三足’,真是‘骨骼’,善是‘经络’,美是‘皮肉’,是他们共同支撑了‘鼎’中的良心。‛(《站在良心的门口》)

家是快乐的港湾,家是成功的阶梯,家是知识的摇篮。(《站在家的门口》)

失意的人生,诗意的生活,几杯残酒,数茎黄花,拈星为棋,与天对弈,我在孤独中沉沦,在沉沦中升华。(《站在诗意的门口》)

3、《旧书》语言灵动、大气,表达对“旧书”的思考和感悟。

《旧书》开头:微微泛黄的封面,是因时间流逝而显得古朴沧桑的痕迹;略显粗糙的书页,是无数人千万次翻开的证明;简单客观的文字,虽不富有生趣但真实鲜活地存在。

文章运用“泛黄”“粗糙”等一系列的形容词描述了旧书的外形,形象生动。排比句的运用增强了文势,突出强调了旧书的价值。

七、多种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

1、有细节描写,意境有意蕴,塑造丰满形象,抒发真切感情。

如《站在车站的门口》写父母要到外省去打工时一家人的不舍的细节:

一天,爸妈一大早就起床忙里忙外地收拾东西。还处在梦乡与现实的过渡地带的我,忽然依稀听到了一丝啜泣。我睁开朦胧睡眼,发现在昏暗灯光下亲爱的母亲的脸,挂着一些泪水,写着一脸忧伤。我爬到母亲怀里,问她怎么了,她没有说话。倒是一向沉默少言的父亲开口了:我们今天要到外省去打工,一年可能才回一次……我当时就哭了,因为不想爸妈离开。

“我”“听”“睁开”“发现”“爬到”“问”“哭”;母亲“啜泣”“挂着”“写着”;父亲“开口”。这些细腻的描写中营造了忧伤的意境,父母的怜子、爱子、不舍的形象跃然纸上,也将父母的两难、“我”的依依不舍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2、虚实结合,时空、叙述视角转换,表达方式富于变化。

虚实结合。如《站在车站的门口》结尾:站在车站的门口,祝愿远去的人一路平安;站在车站的门口,等待思念的人平安归来。我的心里有一个车站,一个不断上演离别与欢聚的车站。我会一直站在车站的门口,去送别,去祝福,去等待,去欢聚。

“车站”成了“我”心中上演离别与欢聚的车站,文尾“站在车站的门口,去送别,去祝福,去等待,去欢聚”,由实到虚,深化主题。

时空、叙述视角转换。《站在车站的门口》段首:戏剧的主人翁在变,有一天,我就成了这部戏里的主角。又如:叶子绿了又黄,黄了就掉,掉了之后又长。这个世界一直在变,而站台的戏却没变,它依然在上演着。变了的,依然只是主人翁。

十多年前送别的我成了如今远去的人,十多年前远去的父母成了如今送别的人。

时间从“十多年前”到“如今”,叙述视角从“我”转换到“父母”,中间过渡衔接非常自然。这样就避免了呆板,既增添了时间的流动性、叙述视角富于变换的灵活性,又使篇章结构衔接缜密。

3、多种感知如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层层深入,真实可感,又显深度。

如《站在老屋门口》主体:先前是爷爷守着老屋。他喜欢坐在门口,一口又一口优哉游哉地抽着自卷的旱烟。而当每次呛得满脸通红时,便急急地招我给他捶背。那场景重复了几年。而我印象中染红老屋门口的那一抹残阳,落了又起,起了又落。不经意中,爷爷便没了。老屋的那扇门吱呀吱呀地在风中摇曳,但摇出的只是一阵又一阵凄凉的心痛,终究,没了坐在老屋门口的人了。

老屋门口“一抹残阳”,那扇门“吱呀吱呀”“在风中摇曳”;爷爷“呛得满脸通红”“招我给他捶背”。这些所见所闻生动逼真地展现了老屋的破败和爷爷的风烛残年的景象。

如《站在老屋门口》结尾:而如今,我站在老屋的门口,不愿去推开它,因为怕触及那些尘封的往事。但有些事物,如同老屋的门,经历了太多太多,却依旧沉默无语。我不敢撩扰这一份岁月的无声与沧桑,但我想,今天与明天之间,也许也只隔着一扇门,我们都站在岁月的门口徘徊,追忆着那些过往的事与过往的人。

文尾是作者对老屋的思考,深化了“岁月的无声与沧桑”却只能“追忆着那些过往的事与过往的人”的主题。多种感知如所见所闻所思所悟,给人以富于变换的美感和厚重的感染力。

4、文尾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卒章显志或突出主旨。

《旧书》结尾:如今的时代,是一个人人都想当作者却找不到一个读者的年代,纷繁的都市脚步踏碎了细腻饿梦,旧书躲在角落里低语,低语着历史的告诫,低语着‚陌上花缓缓开‛的古老约定,低语着不灭的情,不变的理,渴望被人阅读,被人理解…… 海德格尔说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所以在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时候,捧起一本旧书,听光阴的故事,领千年的情,每一本旧书的背后,都藏着一个幽深的海……

文尾照应文首,古今形成对比,并且以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而且富有感情地突出强调了书虽旧而情理依旧的深刻主题。呼吁今人要捧着旧书“听光阴的故事,领千年的情”。

第二篇:高考作文立意与构思

高考作文立意与构思

观六路,听八方,作文的基本路子是恪守正道——训练与模仿,追求规范(文体、结构极其语言)作文,学生在教师的传道下,持之以恒,规范写作,以求达到合理应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思想之目的。鉴于此,我对以下30个栏目的立意和构思作出相关解读,以矫诸弊。

一、人物素描。立意点:通过写人叙事,抒发写作者的思想情感。诸如感恩、怀念、赞颂、喜爱、同情、惋惜、追悼、批判等。可以多种情感相互交织。

构思点:

1、感情真挚。给人以真实感和真诚感,无附加感和装饰感。杜绝矫揉造作和无病呻吟。

2、重视描写。包括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给人以立体感、生动感和画面感。反对平淡、空乏、枯燥和笼统的表达。

3、结构新奇。误会法,安排一个逻辑性错误,然后揭开谜底,最后给人以恍然大悟之感;巧合法,通过偶然事件的机缘巧合,造成出人意料的戏剧效果;逆转法,蓄势在前,逆转在后,深化主题,增强艺术感染力;抑扬法,文章波澜起伏,摇曳多姿;剪接法,即裁剪生活的几组镜头,做到前后连贯,首尾呼应,主题一致,如同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悬念法,引起读者的期待心里,扣人心弦。文似看山不喜平,高中生理应在构思上有创意,尽量不要如记流水账,平铺直叙。这些构思可以用于一切记叙文写作。

4、选材角度。写个人:同学朋友,内外亲属,写群体,如乡村教师、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打工族、春节老人、城市蚂族、啃老族。但一定要熟悉写作对象,调查了解,多阅读,有知识和第一手材料才能写出感人的作品。切忌凭空想象,胡乱编造。

二、校园采风。立意点:立足学校,关注校园生活,目的是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表达对某一现象的观点态度,可称赞肯定,可批判痛斥。最好是全面分析问题,辨证看待问题,不能走极端,不能夹杂个人情绪。因为生活是复杂的,一般没有绝对性。辨证思维是高中议论文的基本思维习惯。

选材点:学校的管理措施,学校新近发生的热门话题、事件,学校学习氛围,师生磨擦,同学交往,早恋、上网、午休、就餐、校讯通、体育课、上下课、校园文化、安全、门卫等等都可以作文,生活有美丑,关键是眼睛和视野。可写记叙文或议论文。

三、乡情民俗。鉴于农村学校,谁不爱自己的家乡,那里是我们的精神家园,生于斯而长于斯,我们希望同学们把自己家乡的人情世故、风俗习惯、乡土气息都能介绍给大家。

构思点:从小处入手,不要面面俱到,关键是要作社会调查,通过观察和了解父老乡亲,选材要有针对性,写最有特色的东西,不要大而化之,不要步人后尘,重视场面和细节,可写成抒情散文和记叙散文(侧重点不同罢了),也可写成一般记叙文。

选材点:故乡的人,故乡的事,故乡的景,面貌、风土人情、婚丧嫁娶。有爱才有情,有情才有文。文质兼美,方为佳作。

四、课文质疑。主要是对已经或正在学习的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可以针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技巧、语言风格等,其目的是考察学生的探究能力,它对学生的要求水平很高,绝不能写成读后感。关键是对固有的、传统的观点提出怀疑。

五、春夏秋冬。立意:季节是生命的象征,是生命生老病死的的再现,由不同季节让我们感悟到对于生命的热爱、感伤、惋惜、珍视、留念和赞美。也因为季节我们更热爱大自然的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狂风冬有雪。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美,走近自然,亲近自然,让我们去领略它给我们带来的无限情趣。推荐阅读:(玉溪九洲医院:http://)

构思:既可以写成写景抒情散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也可以写成哲理散文,表达对生命、生活的认知;还可以写成一般记叙文,重视描写,抓住季节的特点,调动联想和想象,用好修辞手法,从声音、色彩、触觉、嗅觉等方面来写景,重视细节描写,尽显自然之美。既可以写四个季节,也可以单独写某一个季节。结构可用总分式、并列式、小标题式。表达方式

可以有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这种文章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言辞优美,感情细腻。

六、焦点话题。解析:该栏目是要同学们关注国家大事、社会时事、热点新闻,它不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具有小范围影响的事,这些事的一些做法人们往往众说纷纭、津津乐道,或肯定,或否定,新闻媒体竞相报道。如选美、电视婚恋节目、慈善公益、抗震救灾、农村医改、保障性住房、营养餐、就业难、报考公务员、养老保险、外出务工、感动中国、春晚节目、韩剧等等。构思:这些话题离我们看似遥远、陌生,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高中生应该多看报纸新闻,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站在一个中学生的视觉来关注和评价这些事。高中生作文的高低水平就在于对事物的认知。高考作文也往往在这些方面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要写好这些话题就得掌握第一手资料,还要参考别人是如何看待这些事的,观点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另外,大话题要找小切口,要言之有物,内容充实。不能大而化之,泛泛而论,隔靴搔痒。

七、名胜风光。祖国幅员辽阔,北有塞外风光,南有江南水乡,东有高楼林立,西有沃野千里。名胜古迹不胜枚举,你到过什么地方吗?你从书本和其他媒体上对它们有所了解吗?在你的笔下,你会为我们介绍一个怎样的名胜风光?拿起你手中的笔,为读者绘一幅令人神往的风光图。注意介绍的顺序、角度,要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相结合,在介绍自然的同时,也应该写一点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这样,文章的内容就更丰富,更有可读性了。要重视细节描写,详略得当,不要面面俱到,笼统概括。

八、真情告白。解析:花有千姿百媚,人有七情六欲。在我们的成长中,总免不了喜怒哀乐,对有些人,有些事,我们或心存感激,或心怀愧疚,或心生疑虑,或心存悲哀,或心生痛恨。。。不吐不快,那就把它写下来,可以写成书信体,可以写成抒情散文,来抒发我们心种的种种情绪,一吐为快。

构思:要因事抒情,要因景寄情,把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要有记叙、描写,感情要真挚,至少是真实,不能空洞无物、矫揉造作,最差的文风是满纸都在抒情,给人予空洞、做作、矫情之感,要让感情在记叙和描写中自然流露。如果要出新,可以把视野放宽一些。如《祖国,我想对你说。》《一封不能发出的信》《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缅怀先烈》《写给未来》《敦煌,我为你流泪!》《当我站在高考的门前》等等。写好这种文章的关键是有感而发,不能勉强自己,要感人至深,不吐不快。

九、课堂写真。解析:在每天的课堂上总会发生一些情趣盎然的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或搞笑,或发人深思,或啼笑皆非。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要善于捕捉有价值和有情趣的地方,然后叙之入文,这种文章虽没有多少思想价值,但它反映了生动活泼的校园生活,可值一写。构思:写这种文章,看似简单,但往往要做到文笔清新、生动形象,又有几分幽默气息却是不容易的。文风不能朴素无华、有板有眼,用词要生动贴切,节奏感要快。更关键是捕捉最有价值的素材去写,才有可读性。

十、街巷见闻。解析:街巷小社会,社会的纷繁复杂,人性的善恶美丑,都可能在一件小事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你是个生活的有心人,感于外而动于内,你就能写成一篇发人深省的佳作。

构思:这种文章往往类似于新闻短评,或针砭时弊,或扬善惩恶,总之要宣传真善美,贬低假丑恶。作为高中生,我们不能就事论事,要学会把事件放在社会的层面、人性的层面加以评价,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当然也不能走极端,要全面地看待一件事,分析原因,分析危害,挖掘事件蕴含的道理。高中生对待所见所闻,不能只是停留在事件的表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发表对事物的见解。但目前的大多数学生仍然像初中生一样只是重记叙而轻评价,即便有评价也只是浅尝辄止,把这类文章写成了普通的记叙文,这是高中生不应该有的水平。

十一、读书有感。解析:平时我们总是读到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或著作,其主题思想或创作手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把这些感想和认知写成文章,就是读书感。构思:真所谓一

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莫雷特,因社会阅历和思想水平的高下,同一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角度和水平。写这样的文章,可以培养我们的阅读水平和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为什么不拿起笔来把自己的想法和感悟写下来呢?写这样的文章要知人论世,要有条理,不能杂乱,不能人云亦云。课堂上老师讲解的课文也可以写,但一般要写出点新意,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十二、影视评论。解析:主要是针对喜欢影视作品的同学,对新近的某部影视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要记得住故事情节,可以对影视作品的主题或表现手法作出优劣之评。构思:一般是先介绍作品的内容,再作出评价,最好用对比手法,拿它和同类题材的作品分析比较,拿它和同一导演在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正反两方面都作出评价,这样的评价就更有针对性和一定的深度。既然是评论,就不能只是介绍故事内容,也不能是写成观后感。再次重申,高中作文的优点在于重视思想水平和分析事理的水平,而不在于说明和记叙。

十三、奇思妙想。解析:基于现实的可能,充分发挥人的联想和想象,提出解决某一疑难问题的方案;也可以写科幻作品,但不能荒诞,要写在现有的科技基础上的一种可能,而且这些科幻内容要有价值,能够解决人类生产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反映作者对社会的责任感和良好的价值倾向。写这种内容要喜欢自然科学,具备一定的科技知识,参考一些科普文章和科幻小说,没有这些知识就不要去轻易涉及,不然写出的文章也只能是外行人说内行话,不会吸人眼球。

十四、实验报告。解析:可以是包括生物、化学、物理方面的自然科学实验报告,也可以把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构思成实验报告,只要是按照自然科学的实验报告流程去写即可。构思:写实验报告一定要按照应有的步骤写,可能要涉及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总结等等。写这些文章,关键是表达准确到位,逻辑清晰,大部分是说明性文字。有考生在高考场上将社会生活内容写成了实验报告,在文体上有了创新,因而取得了出奇制胜的成功,同学们可以去参考别人是如何写的,因为这是一种创新的文体,一旦写不好,写不规范,就会不伦不类,画虎不成反类犬。

十五、往事回眸。解析:很多成名作家都写了大量回忆性散文,可谓感人至深,一花一世界,一草一菩提,一粒沙里说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有些人,有些事,在我们的成长中起到了巨大的影响作用。当回首往事,记忆犹新,有内疚、感激、难舍、无奈、自责、留念、缅怀…..百味交织。也因为这些事,让我们明白了许多人生的道理,为人处世的哲学。人,因为回忆而美丽、丰富;也因为有过而成熟、坚强。

构思:应该按一定的线索(时间、空间、感情、人物、事物)写成不同表达方式的散文(记叙性、抒情性和议论性),如果写一般记叙文,也要有一定的构思技巧,写成较为复杂的记叙文,不要像小学或初中时写成一事一议或一事一感的作文,结构上不能平铺直叙。另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样的文章,如果没有好的素材,不会抒情,都不可能引起读者情感上的涟漪。

十六、动物世界。解析:动物乃人类的朋友,动物身上有许多有趣和神秘之处,它们有许多优点非人类所能及,我们今天提倡可持续发展战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你对它们有了解吗?我们可以把它(它们)写进我们的作文。构思:可以介绍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写成一般的说明文,要有资料,写得专业一些,不能太简单,人所共知。因而最有特点和最有趣味的地方要多写。可以写成散文中的随笔、随感,就某种动物身上的特点、性情发表见解,和人,和其他动物作比较,可抒情,可议论,可能后者更能触动人们的认可。

十七、心海浪花。解析:这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栏目,不易把握。主要是考察同学们对生活的认知和敏感度,有时候我们总会无名的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它们都会在无形之中对我们的生活质量发生影响,你是怎样认识并处理好这些情绪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是勇于面对挫折和逆境。

构思:文章可以写成各种散文,或者议论文,可写感悟,可写生活经历,可发表议论。重要的是要学会拓展,让文章内容丰富,予人启迪,发人深思。一般情况下,写好这类文章要具备一定的生活阅历,思想成熟的人更容易驾驭。所以我们主张高中生要多阅读,才能获得间接的生活认知,也才能写出有思想的作品。高中生作文最最可怕的是犯幼稚病。

十八、文学天空。解析:从广义上讲,同学们写的一切作文都可以称之为文学。这里所说的文学是就狭义而言的,它相对平时作文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达到一定的创作水平,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要好。如写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等较高水平的作品。

构思:下面就这些文体的基本要求略作介绍:小说一般是基于生活现实的虚构,人物、情节兼可虚构,重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人物命运往往扣人心弦,它是从一个层面去反映社会生活的。在记叙的基础之上,综合了多种表达方式,高中生可以尝试写一点小小说,情节不求复杂,但要巧妙,思想主题要积极向上。中国是诗歌的王国,诗歌是所有文学艺术的精品,对创作者的要求极高。诗歌最基本的要求是抒情性,当然也有一些哲理诗除外,但抒情不是直抒胸臆,往往是即景生情、见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或者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情感较为含蓄委婉;艺术手法上要求多种多样,一般讲究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语言要求韵律美,所以讲究节奏感和押韵。语言上更讲究精致,要求高度凝炼,所以古诗有炼字、炼词、炼句之说,句式结构一般对仗、整齐,分成小节去写。即便写现代诗,也要追求诗歌的基本要求,最起码也要写成散文诗。戏剧包括人物、场景、舞台说明和矛盾冲突,它们都是缺一不可的,就表现形式而言,一般分成独幕剧和多幕剧;就感情基调而言,分悲剧、喜剧和正剧;就题材而言,分历史剧和现代剧。高中生在创作之前,要学习一些戏剧知识,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也有人在高考中因为写得好而规范获得高分。如果不是高手,往往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散文:这是最多的一种文学样式,被称为文学作品中的“轻骑兵”,多种表达方法都可用,一般分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要求涉及面广,思维跳跃性大,但要保持主题一致,此所谓形散神聚。虽然所谓文学是要求成熟的作者去写的,但高中生完全有必要和能力去尝试这方面的创作,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写作能力才可能日臻完善。

十九、时文赏析。解析:所谓“时文”,就是指当前媒体上刊载的好文章,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新”;所谓“赏析”就是对它进行评价鉴赏,看看好在那些方面,有我们那些可以学习和借鉴之处。构思:不必面面俱到,就某一两点提出自己的评价,只要言之成理就可。写这类文章,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有些同学去对课文中的文章进行赏析,而且写成了读后感,这就不当了。

二十、百科知识。解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除了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外,你对社会上的方方面面有那些兴趣和了解,你可以用一篇文章的方式介绍给读者。比如农业生产知识、烹饪知识、手工知识、购物知识、安全知识。。。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只要你是某一方面的小小行家,你都可以把它写成一篇说明文。

二十一、名人点评。体坛明星、影视明星、娱乐明星、作家、艺术家、政治家、感动中国人物、媒体焦点人物。。。都可以是名人,结合社会公众和普遍价值观对之品头论足,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思想要求积极向上,多写正面,少涉及阴暗、灰暗的东西,当然可以针砭时弊,扬善惩恶。多读书看报,多了解社会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关键。

二十二、演讲示稿。也就是写演讲稿,不过是一种假设演讲。设想你的演讲对象,要演讲的题目和主题是什么。一般在开头要有称呼和问候,并说明自己的演讲题目。然后是正文,要求要有感情,要学会用场面和细节去感染听众,有时用排比句和呼告语也能调动听众心情,但不能空洞、矫情,多用记叙和抒情这两种方式。没必要文采飞扬,一般是感情真挚、质朴无华,因为大家是在听,而不是在看文章。要学会在演讲稿中和听众沟通,比如作假设、提问题思考、呼告、长短句等等都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十三、风花雪月。解析:这只是对自然万物美好事物的概括。文学作品中经常用它们入文,风霜雨雪、梅兰竹菊、月落乌啼、花鸟虫鱼、柳暗闻莺、云霞雾霭、舟车江河。。。都成了作品中常常描写和咏叹的对象,在诗歌中更是被诗人寄寓了某种特定的感情而成为了诗歌的意象。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是这类文章常用的表达技巧。你可以用它们入文,写一篇文章,可写成散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重在写景咏物。可以搜集这方面的诗文,让你的文章更具有文化内涵。二

十四、学法指津。就是写一篇说明文,介绍自己在学习某一科上的心得体会,解释方法,介绍经验。要有理有据,谈方法,举例子,打比方,理论和案例相结合,层次分明,有条不紊。这是实用文体,将来参加工作后要经常写到这样的文章,万不可小觑它。

二十五、故事新编。这是近年来高考作文中的一种创新文体,即对古代文学作品中一些经典故事进行再加工,甚至完全颠覆,即我们常说的旧瓶装新酒,重新改编故事,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如四大名著里的故事、阿Q、孔乙己、祥林嫂、女娲补天、拔苗助长、叶公好龙、愚公移山、孔子说国王。写这类文章,内容、主题都要与时俱进,要有创新思维,不能荒诞,没有价值的胡思乱想。不然就没有写的必要性。

二十六、青春驿站。青春是阳光明媚的,又是多姿多彩的,更是困惑无助的。我们有欢乐、泪水,有朝气蓬勃、黯然伤神,有发奋图强、灰心丧气,可见,青春是五味杂陈的,把我们的这些赞美和迷茫写下来就是一篇好的文章。但不能够空洞无物,要有实际内容。里面应该有故事,有抒情,有议论。

二十七、高考试刀。即找一篇高考作文题来小试牛刀,看看自己的写作能力离高考要求有多远。最好是看看范文,看看别人是怎样去审题和立意的。

二十八、社会万象。医改、房价、体育、高考、就业、农民工、安全、慈善、暴发户、贫富差距、救助、临终关怀、堵车、环保、创业、公务员、保险、减负、网络红人、时尚达人。。。我们这个时代太信息化,新事物层出不穷,以上这些关键词恐怕是我们天天会接触到的。你是怎样看待社会万象的,就某一个问题写一篇文章吧。

二十九、本周小结。这一周,在你身边发生了那些事?你是如何度过的?你的学习和心得体会如何?给自己梳理一下心情,给未来一周作一番规划。乐观充实地过好每一天最为重要。这一栏目是要同学们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学会坚持写日记,持之以恒也能达到练笔的效果。三

十、艺海拾贝。解析:“艺海”是把文学艺术比喻为一个广阔的海洋,“拾贝”是指在文学艺术这个广阔的海洋里拾起一只贝壳。这不是要同学们去写作,而是在平时的阅读中,看到文采斐然的文章,或者是思想性极高的文章,一般是指名家作品,可以把部分内容或全文抄下来,作为今后写作的借鉴。这种文章往往是表达精致、文采很好、思想深刻、结构精巧的佳作。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要去“拾贝”,再好的东西毕竟是别人的,一定要自己亲自去写,这样才能达到练笔的目的。

最后,对同学们的写作提出10点建议:

1、重阅读。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可以增加我们的视野,拓展我们的知识,拥有广泛的素材,下笔时我们就有内容可写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另外,阅读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的思想和思维品质更好,写起文章来自然有品位,同时文章也往往文从字顺,流畅自然。

2、拟好题。题好一半文,题者,眉也。好题目往往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拟题要紧扣中心,反映文章内涵;拟题宜小不宜大,要求精致;拟题尽量用到修辞手法,给人予美感和文学色彩;拟题要短而巧,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我们现在的同学往往没有拟好题的意识,在考试中会影响你的得分。好题如:《归去何太急》《友谊是首歌》《蓝天,天蓝》《民族精神,助民崛起》《枯荣随缘,遇合尽心》《别把自己娱乐死》《内心的独舞》《面面俱“道”》《梦里花开》《让心情打个盹》《美,距离的忧伤》《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文明不拒绝愤怒》《嫁给昨天》《青山一道同风雨》《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远逝的面子》

3、咬文字。写作要有经营文字的意识,可有可无的语言不要写,表达简明扼要,文从字顺。

4、重思想。意者,文之帅也,主题思想不好的文章往往不会获得老师的认同。

5、调心态。作文就是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要排除畏难心里,锲而不舍。

6、多模仿。人天生的能力就是模仿,所以要读读别人的作文,尤其是高考优秀作文,可以培养我们的应试能力。不要闭门造车,“人非生而知之者’,学习他人的构思水平,为我所用。

7、写熟悉。写熟悉的内容,写擅长的文体,不知不要写,不透不要写。

8、抒真情。感动不了自己,就别指望感动别人。写作要有感而发,不矫情,不做作。

9、懂知识。要学习一些文体知识,写出的文章要文体明确,不能“四不像”。

10重卷面。作文要讲究形式美,标点规范,书写美观大方,卷面清秀整洁。

第三篇:2014年高考作文指要:立意与表达例说

高考作文指要:立意与表达例说

四川省遂宁市课标语文

高考作文要写好,一靠平时大量有效的读写训练,二靠考前科学简约的总结梳理,三靠考场自信理智的良好发挥;本文单说第二点。立意(写什么表现什么)和表达(怎么写)永远是作文的两个根本问题。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可谓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下面就以今年成都“二诊”命题作文“迁徙”为例来具体梳理一下高考作文立意与表达的基本方法。

一、切合题意,联系积累,灵性立意

无论哪种作文题型(命题、话题、材料或新材料等等),灵性立意不妨首先准确提炼(提取或概括)几个立意关键词(能体现题目含意范围、材料主旨或命题者意图的核心词),并且正确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包括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近义、反义、极端情况含义以及作文命题中语境义等)或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命题作文题目“迁徙”就是关键词,其基本意义是“泛指人类和动物往返移居的行为,是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引申义就是“从一种情况改变为另一种情况”;其近义词有“迁移,改变、转移、变通”等,反义词有“定居、留下、栖居、回归”等,极端情况含义有“游荡、浪荡”等,不过作文中还是以多出现“迁徙”这个关键词为宜。

其次,灵性立意还要根据关键词的含义来搜集典型鲜活的作文素材。从内容看,作文素材包括人、物、言等三大类;具体来说有:古今中外各类名人的表现、社会历史群体现象、自己日常生活体验等人物素材,自然万物特点,相关词句积累等三类。作文构思时,要注意选取自己非常熟悉了解准确的相关素材;运用素材时必须体现关键词的含义。例如,与“迁徙”相关的素材有,大雁南飞,非洲角马迁徙,鱼儿洄游,泥沙搬迁等自然万物素材;远古人类自由的征程,殖民者强暴的远征,逃难者被迫的旅行,移民和劳工的迁徙;中国古代文人被动贬谪与天涯漂泊(陶渊明辞官归隐,苏东坡越贬越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红军长征,三峡移民,民工离乡背井南下北上打工进城,春节回家过年,多次搬家多地栖居,人的旅行,求学就业,歌手北漂,穿越剧,风俗习惯观念文化的悄然改变等人类社会历史现象以及个体的音容貌言行、习惯态度、身份地位、兴趣爱好、心理情感、性格品德、精神思想、梦想追求这些外在内在情况的改变等人物素材;树挪死人挪活(俗语),孟母三迁、安土重迁、朝令夕改,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形势包括结果)异也,“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一种对于回归的承诺。”(雅克·贝汉)“自有人类以来,人们的迁徙活动从未停止,人类文明也跟随着一次次迁徙而蔓延远播。”(赵虹)等相关词句积累。

第三,灵性立意也要选定立意方向和活用立意方法。例如,本次作文“迁徙”可选的立意方向有

1、顺向立意(肯定赞成)——需要(应该)迁徙,参考立意有

(1)迁徙,一路有爱;(2)、迁徙,成功之路;(3)、写各种各样的迁徙,展现人类艰难前行的足迹,歌颂生命的果敢和坚韧。

2、逆向立意(反对完善)——不愿(不能)迁徙,参考立意有:(1)、故乡,渐行渐远;(2)、迁徙,暗淡了你我;(3)、生命的记忆随着迁徙而模糊。

3、辩证立意(一分为二)——正视(合理)迁徙,参考立意有:(1)、生命是一种重复的迁徙,从生到死,忙碌以待;(3)、迁徙,要注意选择地点与方法。

4、超越立意(一分为三,寻求实质),参考立意有:(1)、1

关键不在迁徙,而在和谐发展;(2)、多听听被迁徙者的想法。

常见的立意方法是哲学追问法与不同视角法(这也是表达立意的展开深化方法)。前者是对立意关键词提问,即是什么(含义、范围或本质,),怎么样(现象、过程或收获),为什么(原因、背景或目的),怎样做(方法、步骤或注意事项);前三者是如何看待的问题,第四者是怎样对待的问题。例如,面对关键词“迁徙”,可以追问迁徙是什么、怎么样迁徙、为什么要迁徙或应该怎样迁徙来侧重立意。如果立意关键词是动词或形容词,还可以思考其前中后的情况,比如思考迁徙前的原因,迁徙中的体验,迁徙后的结果以增加追问的深度与广度。实际上,哲学追问法也可以转换成句子成分添加法,即(谁)怎样迁徙,为什么要迁徙,迁徙结果如何,应该怎样迁徙。不同视角法立意是对立意关键词涉及到的不同对象及其表现来作单一视角或综合视角的具体立意。例如,大雁定时迁徙,雄鹰固守守家园;老年人安土重迁,年青人勇闯天下;冒险家四处迁徙挑战自我极限,科学家坚守大漠无私奉献等等。

作文立意与素材对接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由文章立意出发去寻求具体素材,由一般(共性)到特殊(个性)。例如,首先确定立意“迁徙是生命之本”,然后寻找素材来表现:大雁南飞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孟母三迁是为了培养后代成才,陶渊明由污浊的官场毅然决然回归田园是为了坚守率真自我,歌手北漂是为了追寻心中的梦想,求学求职是为了体现人生的价值等等。第二种是从特殊中显出一般,由体现立意关键词含义的具体素材得到一些启示或侧重从哲学追问的某个角度思考再统一成文章立意。例如,大雁南飞最终达到目的地,依靠的是团结合作;南郭先生连夜从吹竽队里逃跑,是因为没有真才实学;苏轼屡遭贬谪而能成为一代文化哲人,靠的是乐观旷达积极有为;夏承焘先生四处求学而成一代词学名家,靠的是刻苦自励;从以上素材追问迁徙成败的原因,我们可以得出文章立意:成功的人生迁徙,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在确定作文立意时,可以部分借用或化用别人的观点来完善自己的立意,当然最好是自己思考得出的立意,才能很好地进行表达真正展示作文能力。作文的根本目的是经世致用的“实用”或独抒性灵的“虚用”,因此作文立意最终都要归结到人生(生命、生存、生活),社会(交际、发展、关系)或自然(生命、启示、和谐)层面,作文中要思考表现人应该怎样看待并走出各种困境,应该怎样追求更好的未来实现自我超越。

二、紧扣立意,融入自我,灵动表达

确定立意之后,作文的最大困难是如何艺术地表达立意。最好是诗意地生活化地思辨性地展开全文,给人以诗一样美感的意境,紧扣立意,唤醒积累,如实达意,思辨达意,使读者感到舒适,发生美感,成为佳作。这里需要注意文体结构的选用以及语言的锤炼等,可以模仿创新平时熟习的典型易学美文的谋篇布局或语言技巧。

作为考生来说,要选取自己擅长的文体写作。一是平时擅长讲故事的同学,就可选用记叙类文本(描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写作,以形象生动的材料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感悟或愿望从而感染人启迪人。常见的方式有(1)、以我眼写自己的生活体验或感悟,比如写新家越迁越远,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心灵却愈加渴望回归曾经自然纯朴温馨的故乡;(2)、以他眼写自己认识的社会或世界,比如写我是迁徙了一生的大雁,有美好的记忆,有残酷的面对,有欣然地接受,有最真实的生命成长;(3)、编写故事(如写童话、寓言或小小说),比如写《孟母三迁新编》来谈当代家长对优质教育的追求及反思,又如写父子言行迁徙处,人间亲情流露时的小小说。二是平时擅长讲道理的同学,就选用论述类文本(以议论为主,综合运用其他表达方式)摆事实讲道理来表达自己的体会、思考、看法或主张,达到以理服人的写作目的。常见的结构有(1)、中心论点+分论点+深化论述的模式,例如论证立意“迁徙是生命的赞歌”,可设立分论点“迁徙是为了生存,为了适应,为了挑战极限”;倒数第二段进行辩证深化“但是都要切合实际迁徙”。(2)针对一种具体现象进行正反对比论述,例如发表对农民进城打工现象利与弊的看法,提出合理设想;又如中国古代文人被贬谪迁徙,虽有艰难的人生考验,却又实现了辉煌的人生价值,体现了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以及古代诗文“穷而后工”的道理。三是选择自己熟习的实用类文本进行创新文体表达。

我们可以根据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要求,锤炼选用自己熟习的语言特点进行写作。或通俗或文雅,或庄重或诙谐,或简明或生动,或工整或变化,或含蓄或明快,或自然或推敲,一种为主,兼用其他。

高考作文的本质是“我手写我心,我心写命题”,关键在于切合题意、联系积累、灵性立意,即写什么表现什么的问题,有“线”(立意)的风筝(作文)才能自由高飞;难点在于紧扣立意、融入自我、灵动达意,即“怎么写”的问题,胸中的苍穹才是笔下的世界。

愿同学们都能为自己完善一个精要适用的作文备考模式。祝各位考生都能写出入格达标乃至亮点突出的理想的高考作文。

第四篇:高考作文“实题虚写”与“虚题实写”例说

高考作文“实题虚写”与“虚题实写”例说

美学家宗白华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中指出诗歌、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音乐、舞蹈等艺术在表现(空间)上的特点是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仅以王之涣诗《登鹳雀楼》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实景,语语如在眼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屋楼”,则由实见虚,把景物与心胸打成一片,从视野的开阔,可以想见抱负和气度的远大,诗作从实处着笔,凭虚传神。

这里的“虚”“实”我们将其通俗理解为: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以李贺诗《将发》来说明:“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秋白遥遥空,月满门前路。”前两句写收拾停当,即将登程,这是实写。那么前路如何,诗人心中又在想什么,这层意思没有直接说,诗人只是写了眼前的景。秋色空旷辽远,弥天漫地;月光如水,洒满路途,似乎没有尽头。这就是虚笔。

笔者想从“虚”“实”关系的角度探求高考作文的一点写法,以解除部分考生的困惑。

以下有两则材料,阅读后,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1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人生处处会留下脚印:路上桥下,街头巷尾„„脚印或许不会磨灭,但是,路已改了,桥已塌了,街已没了,巷已变了„„我们还能捡拾过去的脚印吗?许多事物随时间的脚步走过,也都留下了自己的脚印,你能联想到哪些?

请以“脚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讲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象、抒发感情等。

材料2 亲情是无形的,没有人能够说请楚它是什么样子;亲情是无偿的,没有人会让你为此付出钱物;亲情是无价的,没有什么事物的价格比得上它;亲情是无私的,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它更能牺牲自己„„

关于亲情,你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请以“感受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两则材料,要求均一样: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

分析“话题”。“脚印”,其可见可触,它有形,即它是实有的事物;“感受亲情”,“感受”作为动词,其意蕴处在思维当中或内心深处,无法让可视可触,“亲情”亦无形,存在于人的思想感情的载体中。学生面对如前者以具体名词为话题的作文题目,思维往往局限于这些名词本身,不善于联想、想象,或联想、想象角度单一,不善于多侧面地发散思维,因而难以把从现实生活中搜集的材料和写作话题联系起来,找不到写作的切入点,以致写作空间狭窄。为此,可运用“避实就虚法”,具体讲就是:写景可借助过去的景、将来的景和心中的景,来反映眼前实景;写人可借助杂取合成的、历史的或虚拟创造的人物来表现真实的人;记事可借助记忆中的、假设的甚至梦幻中的事来反映真情实事;写理可借助具体物象引申开去,谈历史、谈文化、谈人生、谈社会等。于是,“脚印”,可由真实的脚印(实)联想到脚下的道路(虚),由脚下的道路联想到成长的历程(虚),由成长的历程联想到人生的足迹(虚)等,“脚印”其内蕴就丰富而又深刻了,其艺术性显现出来了,其哲理性也被挖掘出来了。这样的构思或思路、写法大可实行。如《文化,踏着秋的脚印》一文:

文化,踏着秋的脚印

高唱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踏着秋的脚印,寻觅着回家的路;吐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李义山踏着秋的脚印,消失在迷茫的浓雾里;

轻吟一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林黛玉踏着秋的脚印,用一抔净土掩埋着一生的风流。

秋,多情的秋,它的脚印遍布这片神奇的土地,随着历史的车轮,在华夏九州踏过了两千多年。多少文人志士沉醉于秋的脚印里。它的脚印经过田野,辛弃疾便用“稻花香里说丰年”点染它金黄的颜色;它的脚印留在霜叶上,引领杜牧驾车到“白云深处”;它的脚印留在月宫里,惹得东坡“把酒问青天”;它的脚印留在深山中,教会陶潜“采菊东篱下”„„

何止是诗歌!当1948年秋的脚印留在余姚时,影响当代文坛的人物余秋雨诞生了。秋的脚印伴随着绵绵的秋雨,走过“文化苦旅”,经过“山居笔记”,看着“霜冷长河”,道出“千年一叹”,完结在“借我一生”。余秋雨先生用他博雅的笔尖,把秋的脚印留在大江南北,让秋在中国文化和异域文化里占足了分量!秋给了余秋雨一生,余秋雨又把他的一生交给了中华文化。踏着秋的脚印,他带着隔代的伤、废墟的泪,带着屈原的梦、李白的诗,带着昆仑的山、黄河的浪,他变成了那只涅槃的凤凰,在文化的秋天里高傲地飞翔。

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里,也可以觅到秋的影子。当秋的脚印留在八月,一曲《十五的月亮》传唱不衰,回荡在祖国天涯海角的军营里;当秋的脚印留在八月,一曲《八月桂花香》唱出了军民鱼水深情,保留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当秋的脚印留在八月,一盘盘诱人的月饼摆在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咬一口香酥可口,甜在嘴里,美在心里;当秋的脚印留在八月,月宫里的仙子也为思家的人点亮一盏明灯,这灯叫“中秋节”„„

秋花可以逝去,但秋的脚印曾真实地存在过,秋月可以改变,但秋的脚印已成为永恒。一个民族的文化,以秋为依托,一定会丰富厚重,代代传承。

文化,踏着秋的脚印,经久不息„„

作者看到“脚印”迅速把素材定位在“文化”上,这就“避实就虚”了,以标志时间的词“秋”为线索,串起了纵横古今、横贯中西的文化,匠心独运,使文章大气磅礴,这真是一个巧妙的构思。这篇作文内容丰富,习作者阅读面很广,名家名作(这在文中即为“实”有的题材)信手拈来,不会作空洞的论述和概要介绍,不会给读者言之无物、言之少物之感。倒是笔底生香,文章底蕴深厚,文化气息浓郁。当然,本文语言功底深,文采飞扬,如恰当引用(实)、富丽典雅(虚);多用排比,气势恢弘(虚)。“虚”,使“脚印”这个物象飞越千古,横贯中西,“文化”的历程在读者心中既有具体的历史、地域,又有抽象的思想认定,从而使读者获得了明晰的认识。其“文气”“语式”所产生的艺术性也不能不让读者叹之、震之:不失为一篇力作。

“感受亲情”,这个话题涵盖面很广,如果直接就这一概念抒写感受或发表见解,势必造成文章的肤浅和空泛。因此,构思上可采用化广、大为细、小,化抽象为具体的办法,即所写内容可以具体到母子、父子之情,兄弟姐妹之情,祖孙之情等。还可进行细化,如表现父爱,就可以选取关于父爱的一个侧面、一个角度,从一件典型事例入手,写出自己的独特感情,这就“避虚就实”了。总之,从具体、小角度切入是这个话题写作的关键。

如何化“实”?从生活中寻找细节,从自身的经历中搜寻典型的细节材料,但应避免千篇一律,否则就会失去个性,流于平庸。其实,千人千面,亲人不同,表达亲情的方法也不同。只有用自己的笔抒写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突破平庸,使作文绽放异彩。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一文:

我想握住你的手

你的手我的手

在我的印象中,你的手大大的,而我的手小小的。你的手总是可以轻而易

举的把我的手包起来,或者把我的整张脸蒙住。尽管我努力地挣脱,却从没有成功过。

在我的印象中,你的手好神奇,而我的手笨笨的。你的手总是可以变出我想要的东西,可以在我的小电子琴上弹奏出那么美妙的乐曲。尽管我私下尝试过好多好多遍,却总是弹不出你的旋律。

当你握住我的手

还记得你握着我的手唱歌,唱《小白杨》、唱《九月九的酒》,那一晚我唱得好响亮,我知道,那是因为你在我的身边,因为有你握着我的手。

还记得你握着我的手去放风筝,我们肆意地奔跑,肆意地欢笑,看风筝越飞越高,我却贪婪地不肯离开你的手心、你的怀抱。

当你握住我的手,我的世界再没有畏惧与寒冷;当你握住我的手,我拥有的永远是一片晴空;当你握住我的手,我真的是一只风筝,即便是飞起来了,线却还在你的手中。

我想握住你的手

无数次,我想让你握住我的手,给我温暖、给我勇气、给我爱,告诉我,你就在身边。

无数次,你握住了我的手,给我温暖、给我勇气、给我爱。可是那一次,当我应该握住你的手时,我却没有。

你躺在病床上,带着呼吸器,我看到你痛苦的表情、听到你急促的呼吸声。我在你耳边轻轻地呼唤着你,我知道你想要睁开眼睛,我知道你想要握住我的手。我很想、很想握住你的手,可不知道为什么,我竟没有„„

你在与死神做殊死的搏斗,我却没有握住你的手,给我勇气;你的体温渐渐散去,我却没有握住你的手,给你温暖;你用力的呼吸,想要去争取一个奇

迹,我却没有握住你的手,给你爱的信息„„

好想好想握住你的手,让你笑着努力把手抽回;好想好想握住你的手,让我的体温注入你的掌心;好想好想握住你的手,让我用一生的时间把你一世的恩情偿还;好想好想握住你的手,对你说:你的前半生我无法参与,你的后半生我奉陪到底„„

写父亲的“手”,宽大、神奇,握住“我”手时,传递的是父爱,无言却胜似千言万语的真挚关爱,对习作者写了生活中的几个“点”(小事),然后着力写“我”感化后想握住父亲的手,而选材时却置于父亲临终时的情景,这让“我”感恩父爱、报恩父爱的情怀真挚、更感人,主题更得到了彰显。文章以点带面,从小角度切入话题,使父女亲情显得更具体,给人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父亲的“手”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物线(实),其内涵则传递了一种亲情(虚),“虚”是在“实”所串连的细节上挖掘出来的。

可见,写作当中融汇着作者的深情奇想,冥心远思(虚境),而这又必须从实存的人、事、物中提炼出来,并且传递给读者的是美、是真,这与处理好作品中的虚实关系是分不开的。

笔者建议,平时我们学生应练一练片断小文,注入“虚实互见”的写作思路,必有好处。有一学生借鉴此法写了如下一文段:

他飞快地拉开窗帘,然后推开窗子,面对东升的旭日,大口地吸了一口气:“多好,太阳每天都从我的窗前升起。”

这么一小段文字,表面看是实写,实际是虚写,虚写出了什么呢?是作者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这一点在文中只是暗示而未直白),文章有这样的内容,定会于发展等级中获得不低的分数。

作文须“言之有物”,且“文以载道”。“物”,实也;“道”,虚也。望学生

明了虚、实的概念,深悟两者的关系,写作的泉流就永远不会枯竭。

练一练 [命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悲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墙。乐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门。

现实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是由无数隔膜的墙和无数沟通的门组成的。你怎么理解这三种看法?请你从以上看法中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看法,以“墙与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发表议论,可以编写故事,也可以直接抒发自己的深切感受。

[试题点拨] 这是一道典型的实题。话题“墙与门”,是一个并列的名词性短语,包含两个具体的物象:“墙”和“门”。从题目来看,如果实写,除非写说明文,介绍墙或门的定义、种类、构成材料及方法、作用等等;如果写另外的体裁,比方说散文、记叙文、议论文、小说,要是这样一味实对实地写,不但写不出思想、写不出深度,也必然写不出趣味,同时也失去了写作的意义。

其实材料中已给出了我们写作方向的提示,你看,“现实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是由无数隔膜的墙和无数沟通的门组成的”,这句话已经对墙和门做了虚指意义上的说明和阐述,“墙”意味着隔膜和封闭,“门”则意味着沟通和开放。所以我们只要抓住了这样一个立意的指向,运用联想和想象,由此及彼,由近及远,就可以由实而虚,表达出我们自己对于墙和门的独到的认识和感悟。

[试题点拨] 这是一道典型的“实题”。话题“墙与门”,是一个并列式名词短语,包含

两个具体的物象:“墙”和“门”。“墙”,就是人工筑成的屏障或外围,起隔离或隔断的作用;“门”就是“墙”上的或车船上的出入口。由此可见,就话题的本来意义而言,“墙”与“门”是一对相反相成的概念,世界上没有无“门”的“墙”,也没有无“墙”的“门”。以“墙与门”为话题作文,若“实”打“实”、“实”对“实”地写,除非你写说明文,具体说明“墙”的定义、种类、构筑材料、构筑方法、墙的作用、墙的历史,等等。若写散文、记叙文或议论文,若如此一味求实地写,就必然写不出深度、写不出思想,也便失去了写作的意义和作用,也不符合命题材料对话题意义的说明和指属。材料中“现实主义者”说的“这个世界由无数隔膜的墙和沟通的门组成”,已经解释和说明了“墙”和“门”的意义指属和内涵。“墙”意味着隔膜、封闭、闭关自守,“门”意味着沟通、开放、敞开胸怀。所以,你必须按照作文题的立意指向表达“墙与门”的虚指意义,由此抒发你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

[佳作例评] 例文一: 门与墙的重新组合 刘炜

门之于墙,就像精神与物质,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割裂。

世上没有离开了墙而孤立存在的门。当然,巴黎的凯旋门是要除外的。它和它下面燃烧了近百年的圣火都已经成了一种象征。

话说到此,我不由地想起了我中华民族的象征,举世

长城,它也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作为防御的屏障,它没能够阻挡住南下的胡马,却教无数的春闺梦里人暴尸沙场。

长城,它不但未能尽职,而且成了自己的最大敌人。昏庸的皇帝总想着数长高的厚壁是异族无法逾越的屏障,中央之国固若金汤。也许,他本人无论如何是爬不过长城的,但这丝毫不影响敌人的铁蹄对长城的践踏与跨越。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门”太少了。

这矛盾吗?不,这并不矛盾。假使互市的客商能够自由地往来于长城内外,带回信息,带回良马,我想,也一定能够带来胡帮的橄榄枝和友谊藤。

长城,因为你缺少门,你便成了封闭与愚昧的象征!

然而,在今天,长城,你又面临着新的挑战。金戈铁马的时代早已过去,信息的时代已经来临,你必须忍住剧痛,洞开无数的门,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脚步,你必须打破自己对自己的禁锢,你才能完成完善自己、超越自己和战胜自己,也战胜一切的伟大壮举。

我祝福你,长城。已经经历了两千多年风雨、兴衰和沧桑变化的你,你一定会再次取得挑战自我的胜利,你一定能够在烈火中完成一次伟大的涅槃。在这个伟大的涅槃中实现“门”与“墙”的重新组合!

[简评]这篇考场作文写得大气,气势宏大,放得开,收得拢。开篇以“墙”与“门”的关系开笔,指出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再以巴黎的凯旋门作特例,既对文章观点作了补充说明,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长城。然后,以“实”写“虚”,虚实结合,既“实”写长城将中国围成了一座城,又“虚”写了长城的封闭意识和愚昧观念;既“实”写了长城上“雄伟的门”,又虚写了“门”太少,即我们与异族沟通和交流太少的危害。文章最后变

国挑战自我,迎接未来的热切希望和期盼。赋分52分。

例文二: 选 择 一位曾经声名显赫的贪官溘然长逝了。

翌日,他便被人带到了上帝跟前,等待接受真主对他后半生的安排。他一见着尊贵的上帝,便虔诚地跪倒在上帝面前,双手伏地,口中念念有词道:“我尊贵的主啊,您真如我想象中那么威武英俊。今天,我终于有幸一睹您的尊容,实在是我修来的造化啊!”

上帝听后一笑了之,似乎沉默不语。但他的耳旁却传来阵阵宏亮的声音:“说吧,你有什么请求,我都会尽量地满足你的。”他听后一阵窃喜。但是却装出一副一本正经的样子:“其实我也没有什么要求,只要下半辈子能活得有意义就够了,别无什么奢望。”“那好,就随我来吧。”说完,他便感到一阵头晕目眩,之后就不醒人事了。

等他醒来后,发现自己置身于茫茫云雾之中,仿佛蓬莱仙境一般。只见面前竖立着一扇黑漆漆的大门。这时,上帝突然出现在他身边,用手指着大门对他说:“这是通往地狱的大门。您想要下地狱吗?”他说道:“让我先看看再决定吧。”便打开了那扇门,顿时,他被里面的场景吓坏了:只见门内天昏地暗,电闪雷鸣,不时有青面獠牙的怪兽在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火龙喷着股股火焰,身长数仗的巨莽吐着信子。他便急忙关上门,向上帝婉言拒绝了。随后,他又被上帝带到一扇朱红色的大门前,不等上帝向他介绍,他迫不及待的打开大门,顿时他又被里面迷人的景色惊呆了:只见门内天空晴朗,万里无云,草木茂盛,繁华似锦,清流湍湍,嫣然一副世外桃源的景象。“这一定是天堂了,我就选定这里了”他喜洋洋道。“好吧,既然这样,你就不能后悔了”。说完,上帝化作一道青光,消失的无影无踪。

他急忙跨进门内,准备享受这世外桃源的生活。熟不知,却突然间天昏地暗,电闪雷鸣,无数怪兽张牙舞爪,火龙喷着股股火焰,巨莽吐着长长的信子,都向他扑来。他赶紧推来时那扇门,却怎么也推不开,只见那门却变成了一堵墙,墙上刻着这样几行字:“假作真时真亦假,有变无处有也无。”

[简评]这又是一篇特例作文。聪明的考生以大胆的想象,化“实”为“虚”,以“虚”写“虚”,即将具体的“墙”和“门”化为虚幻的“墙”和虚幻的“门”,但展开行文的过程中,却能够把“虚”当“实”,细腻逼真地,具体而不抽象地描写出文章主人公在地狱中碰到的对于“门”与“墙”的选择故事,其意义指属仍然是“虚”指的。这种以虚幻的故事情节揭示抽象的意旨的写法,就是“以虚写虚”的手法。这里,“实题虚写”的

不管风来不来,他都不起波澜。路人走过,都不会多看他一眼。可是,有一天,你渴了,你站在那儿掏水来喝,这才惊奇的发现,那口古井,竟是那么深,深不可测;掏上来的水,竟是那么清,清澈见底;那井水的味道,甜美得让你魂儿出窍。这类人才美不外露,又大智若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知。你掏了又掏,依然掏之不尽。每次掏出来的话,都闪烁着智慧的亮光。文章最后说:“古井,可遇而不可求,一旦遇上,是你的造化。”由今的这篇《古井》,以物象“古井”为载体,附情于物,渲染“古井”与某种人的相似点,让“古井”的“物性”与某种人的“人性”相统一,相融合,虽然使表达的意旨“超然物外”,却又使笔下的人性切合物性特征。所以,“实题虚写”,一定要注意在“附‘虚’于‘实’”,以“实”写“虚”的时候,做到“虚实融合”,“虚实同一”。

第五篇:高考作文“实体虚写”与“虚题实写”例说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高考作文“实题虚写”与“虚题实写”例说

美学家宗白华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中指出诗歌、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音乐、舞蹈等艺术在表现(空间)上的特点是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仅以王之涣诗《登鹳雀楼》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实景,语语如在眼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屋楼”,则由实见虚,把景物与心胸打成一片,从视野的开阔,可以想见抱负和气度的远大,诗作从实处着笔,凭虚传神。

这里的“虚”“实”我们将其通俗理解为: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以李贺诗《将发》来说明:“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秋白遥遥空,月满门前路。”前两句写收拾停当,即将登程,这是实写。那么前路如何,诗人心中又在想什么,这层意思没有直接说,诗人只是写了眼前的景。秋色空旷辽远,弥天漫地;月光如水,洒满路途,似乎没有尽头。这就是虚笔。笔者想从“虚”“实”关系的角度探求高考作文的一点写法,以解除部分考生的困惑。

以下有两则材料,阅读后,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1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人生处处会留下脚印:路上桥下,街头巷尾……脚印或许不会磨灭,但是,路已改了,桥已塌了,街已没了,巷已变了……我们还能捡拾过去的脚印吗?许多事物随时间的脚步走过,也都留下了自己的脚印,你能联想到哪些?

请以“脚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讲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象、抒发感情等。

材料2 亲情是无形的,没有人能够说请楚它是什么样子;亲情是无偿的,没有人会让你为此付出钱物;亲情是无价的,没有什么事物的价格比得上它,亲情是无私的,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它更能牺牲自己……

关于亲情,你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请以“感受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两则材料,要求均一样: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

分析“话题”。“脚印”,其可见可触,它有形,即它是实有的事物;“感受亲情”,“感受”作为动词,其意蕴处在思维当中或内心深处,无法让可视可触,“亲情”亦无形,存在于人的思想感情的载体中。学生面对如前者以具体名词为话题的作文题目,思维往往局限于这些名词本身,不善于联想、想象,或联想、想象角度单一,不善于多侧面地发散思维,因而难以把从现实生活中搜集的材料和写作话题联系起来,找不到写作的切入点,以致写作空间狭窄。为此,可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运用“避实就虚法”,具体讲就是:写景可借助过去的景、将来的景和心中的景,来反映眼前实景;写人可借助杂取合成的、历史的或虚拟创造的人物来表现真实的人;记事可借助记忆中的、假设的甚至梦幻中的事来反映真情实事;写理可借助具体物象引申开去,谈历史、谈文化、谈人生、谈社会等。于是,“脚印”,可由真实的脚印(实)联想到脚下的道路(虚),由脚下的道路联想到成长的历史(虚),由成长的历程联想到人生的足迹(虚)等,“脚印”其内蕴就丰富而又深刻了,其艺术性显现出来了,其哲理性也被挖掘出来了。这样的构思或思路、写法大可实行。如《文化,踏着秋的脚印》一文:

文化,踏着秋的脚印

高唱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踏着秋的脚印,寻觅着回家的路;吐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李义山踏着秋的脚印,消失在迷茫的浓雾里;轻吟一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林黛玉踏着秋的脚印,用一抔净土掩埋着一生的风流。

秋,多情的秋,它的脚印遍布这片神奇的土地,随着历史的车轮,在华夏九州踏过了两千多年。多少文人志士沉醉于秋的脚印里。它的脚印经过田野,辛弃疾便用“稻花香里说丰年”点染它金黄的颜色;它的脚印留在霜叶上,引领杜牧驾车到“白云深处”;它的脚印留在月宫里,惹得东坡“把酒问青天”;它的脚印留在深山中,教会陶潜“采菊东篱下”……

何止是诗歌!当1948年秋的脚印留在余姚时,影响当代文坛的人物余秋雨诞生了。秋的脚印伴随着绵绵的秋雨,走过“文化苦旅”,经过“山居笔记”,看着“霜冷长河”,道出“千年一叹”,完结在“借我一生”。余秋雨先生用他博雅的笔尖,把秋的脚印留在大江南北,让秋在中国文化和异域文化里占足了分量!秋给了余秋雨一生,余秋雨又把他的一生交给了中华文化。踏着秋的脚印,他带着隔代的伤、废墟的泪,带着屈原的梦、李白的诗,带着昆仑的山、黄河的浪,他变成了那只涅盘的凤凰,在文化的秋天里高傲地飞翔。

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里,也可以觅到秋的影子。当秋的脚印留在八月,一曲《十五的月亮》传唱不衰,回荡在祖国天涯海角的军营里;当秋的脚印留在八月,一曲《八月桂花香》唱出了军民鱼水深情,保留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当秋的脚印留在八月,一盘盘诱人的月饼摆在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咬一口香酥可口,甜在嘴里,美在心里;当秋的脚印留在八月,月宫里的仙子也为思家的人点亮一盏明灯,这灯叫“中秋节”……

秋花可以逝去,但秋的脚印曾真实地存在过,秋月可以改变,但秋的脚印已成为永恒。一个民族的文化,以秋为依托,一定会丰富厚重,代代传承。

文化,踏着秋的脚印,经久不息……

作者看到“脚印”迅速把素材定位在“文化”上,这就“避实就虚”了,以标志时间的词“秋”为线索,串起了纵横古今、横贯中西的文化,匠心独运,使文章大气磅礴,这真是一个巧妙的构思。这篇作文内容丰富,习作者阅读面很广,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名家名作(这在文中即为“实”有的题材)信手拈来,不会作空洞的论述和概要介绍,不会给读者言之无物、言之少物之感。倒是笔底生香,文章底蕴深厚,文化气息浓郁。当然,本文语言功底深,文采飞扬,如恰当引用(实)、富丽典雅(虚);多用排比,气势恢弘(虚)。“虚”,使“脚印”这个物象飞越千古,横贯中西,“文化”的历程在读者心中既有具体的历史、地域,又有抽象的思想认定,从而使读者获得了明晰的认识。其“文气”“语式”所产生的艺术性也不能不让读者叹之、震之:不失为一篇力作。

“感受亲情”,这个话题涵盖面很广,如果直接就这一概念抒写感受或发表见解,势必造成文章的肤浅和空泛。因此,构思上可采用化广、大为细、小,化抽象为具体的办法,即所写内容可以具体到母子、父子之情,兄弟姐妹之情,祖孙之情等。还可进行细化,如表现父爱,就可以选取关于父爱的一个侧面、一个角度,从一件典型事例入手,写出自己的独特感情,这就“避虚就实”了。总之,从具体、小角度切入是这个话题写作的关键。

如何化“实”?从生活中寻找细节,从自身的经历中搜寻典型的细节材料,但应避免千篇一律,否则就会失去个性,流于平庸。其实,千人千面,亲人不同,表达亲情的方法也不同。只有用自己的笔抒写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突破平庸,使作文绽放异彩。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一文:

我想握住你的手 你的手我的手

在我的印象中,你的手大大的,而我的手小小的。你的手总是可以轻而易举的把我的手包起来,或者把我的整张脸蒙住。尽管我努力地挣脱,却从没有成功过。

在我的印象中,你的手好神奇,而我的手笨笨的。你的手总是可以变出我想要的东西,可以在我的小电子琴上弹奏出那么美妙的乐曲。尽管我私下尝试过好多好多遍,却总是弹不出你的旋律。

当你握住我的手

还记得你握着我的手唱歌,唱《小白杨》、唱《九月九的酒》,那一晚我唱得好响亮,我知道,那是因为你在我的身边,因为有你握着我的手。

还记得你握着我的手去放风筝,我们肆意地奔跑,肆意地欢笑,看风筝越飞越高,我却贪婪地不肯离开你的手心、你的怀抱。

当你握住我的手,我的世界再没有畏惧与寒冷;当你握住我的手,我拥有的永远是一片晴空;当你握住我的手,我真的是一只风筝,即便是飞起来了,线却还在你的手中。

我想握住你的手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无数次,我想让你握住我的手,给我温暖、给我勇气、给我爱,告诉我,你就在身边。

无数次,你握住了我的手,给我温暖、给我勇气、给我爱。可是那一次,当我应该握住你的手时,我却没有。

你躺在病床上,带着呼吸器,我看到你痛苦的表情、听到你急促的呼吸声。我在你耳边轻轻地呼唤着你,我知道你想要睁开眼睛,我知道你想要握住我的手。我很想、很想握住你的手,可不知道为什么,我竟没有……

你在与死神做殊死的搏斗,我却没有握住你的手,给我勇气;你的体温渐渐散去,我却没有握住你的手,给你温暖;你用力的呼吸,想要去争取一个奇迹,我却没有握住你的手,给你爱的信息……

好想好想握住你的手,让你笑着努力把手抽回;好想好想握住你的手,让我的体温注入你的掌心;好想好想握住你的手,让我用一生的时间把你一世的恩情偿还;好想好想握住你的手,对你说:你的前半生我无法参与,你的后半生我奉陪到底……

写父亲的“手”,宽大、神奇,握住“我”手时,传递的是父爱,无言却胜似千言万语的真挚关爱,对习作者写了生活中的几个“点”(小事),然后着力写“我”感化后想握住父亲的手,而选材时却置于父亲临终时的情景,这让“我”感恩父爱、报恩父爱的情怀真挚、更感人,主题更得到了彰显。文章以点带面,从小角度切入话题,使父女亲情显得更具体,给人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父亲的“手”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物线(实),其内涵则传递了一种亲情(虚),“虚”是在“实”所串连的细节上挖掘出来的。

可见,写作当中融汇着作者的深情奇想,冥心远思(虚境),而这又必须从实存的人、事、物中提炼出来,并且传递给读者的是美、是真,这与处理好作品中的虚实关系是分不开的。

笔者建议,平时我们学生应练一练片断小文,注入“虚实互见”的写作思路,必有好处。有一学生借鉴此法写了如下一文段:

他飞快地拉开窗帘,然后推开窗子,面对东升的旭日,大口地吸了一口气:“多好,太阳每天都从我的窗前升起。”

这么一小段文字,表面看是实写,实际是虚写,虚写出了什么呢?是作者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这一点在文中只是暗示而未直白),文章有这样的内容,定会于发展等级中获得不低的分数。

作文须“言之有物”,且“文以载道”。“物”,实也;“道”,虚也。望学生明了虚、实的概念,深悟两者的关系,写作的泉流就永远不会枯竭。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练一练

[命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悲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墙。

乐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门。

现实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是由无数隔膜的墙和无数沟通的门组成的。

你怎么理解这三种看法?请你从以上看法中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看法,以“墙与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发表议论,可以编写故事,也可以直接抒发自己的深切感受。[试题点拨] 这是一道典型的实题。话题“墙与门”,是一个并列的名词性短语,包含两个具体的物象:“墙”和“门”,从题目来看,如果实写,除非写说明文,介绍墙或门的定义、种类、构成材料及方法、作用等等,如果写另外的体裁,比方说散文、记叙文、议论文、小说,要是这样一味实对实地写,不但写不出思想、写不出深度,也必然写不出趣味,同时也失去了写作的意义。

其实材料中已给出了我们写作方向的提示,你看,“现实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是由无数隔膜的墙和无数沟通的门组成的”,这句话已经对墙和门做了虚指意义上的说明和阐述,“墙”意味着隔膜和封闭,“门”则意味着沟通和开放。所以我们只要抓住了这样一个立意的指向,运用联想和想象,由此及彼,由近及远,就可以由实而虚,表达出我们自己对于墙和门的独到的认识和感悟。[佳作] [试题点拨]

这是一道典型的“实题”。话题“墙与门”,是一个并列式名词短语,包含两个具体的物象:“墙”和“门”。“墙”,就是人工筑成的屏障或外围,起隔离或隔断的作用;“门”就是“墙”上的或车船上的出入口。由此可见,就话题的本来意义而言,“墙”与“门”是一对相反相成的概念,世界上没有无“门”的“墙”,也没有无“墙”的“门”。以“墙与门”为话题作文,若“实”打“实”、“实”对“实”地写,除非你写说明文,具体说明“墙”的定义、种类、构筑材料、构筑方法、墙的作用、墙的历史,等等。若写散文、记叙文或议论文,若如此一味求实地写,就必然写不出深度、写不出思想,也便失去了写作的意义和作用,也不符合命题材料对话题意义的说明和指属。材料中“现实主义者”说的“这个世界由无数隔膜的墙和沟通的门组成”,已经解释和说明了“墙”和“门”的意义指属和内涵。“墙”意味着隔膜、封闭、闭关自守,“门”意味着沟通、开放、敞开胸怀。所以,你必须按照作文题的立意指向表达“墙与门”的虚指意义,由此抒发你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佳作例评]

例文一:门与墙的重新组合

刘炜

门之于墙,就像精神与物质,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割裂。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世上没有离开了墙而孤立存在的门。当然,巴黎的凯旋门是要除外的。它和它下面燃烧了近百年的圣火都已经成了一种象征。

话说到此,我不由地想起了我中华民族的象征,举世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井”的“物性”与某种人的“人性”相统一,相融合,虽然使表达的意旨“超然物外”,却又使笔下的人性切合物性特征。所以,“实题虚写”,一定要注意在“附‘虚’于‘实’”,以“实”写“虚”的时候,做到“虚实融合”,“虚实同一”。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

下载07、09年湖北省高考作文构思、选材与立意等例说word格式文档
下载07、09年湖北省高考作文构思、选材与立意等例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