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完善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思考 开题报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行政管理第二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完善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思考
指 导 教 师沈义祥
院(系、部)
专 业 班 级 学号 姓名 日期2009年10月
教务处印制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三、研究进度
四、主要参考文献
五、指导教师意见
第二篇:关于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完善的几点思考
关于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完善的几点思考
[摘 要] 公务员考核制度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尚待解决,本文在分析我国公务员考核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就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提出了几点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以此推进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改革。[关键词]
公务员
考核制度
完善
考核制度是公务员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核是录用的前提,是培训、奖惩、职务升降、辞退等各项管理的依据,考核的方法是否科学,考核的结果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其他的各项管理。政府曾投入大量精力积极致力于考核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有许多问题没得到解决。本文从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含义说起,探讨了现行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完善的对策和建议,以此推进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改革。
一、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含义
公务员考核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1994年3月8日人事部颁发),以及其他法规、规章、政策规定的考核内容、标准、程序和方法,按照管理权限,对所属国家公务员的德、能、勤、绩进行阶段性考察与评价制度。[1] 公务员考核,重点是考核公务员的工作实绩,考核工作是公务员管理的重要环节。
二、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公务员考核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参加考核的人员包括考核者(单位领导、考核小组成员、上级主管领导、监督人员)和被考核者。少数考核人员认为“考核年年搞,年年老一套”,考核形同虚设,考核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考核者情面观念重,怕得罪人的思想很深,是非观念淡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宁愿做“好好先生”;或者大搞远近亲疏,感情用事,以偏概全。另一方面,被考核者不重视考核,写个人总结和述职报告时,三言两语,敷衍了事。还有一些公务员认为只要有关系、有人情,一切都可以搞定,不是以职位要求为工作准则,而是努力与领导、同事搞好关系以期通过考核。
(二)考核方法简单化,缺乏科学性
按照规定,公务员考核应采取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定期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考核方法简单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领导考核,轻视群众考核,使个人考核和集体考核脱节。在公务员考核实践中,我国十分重视直接领导对下属的考核评价,往往会忽视了群众对公务员的评议和考核,使公务员自觉接受民众监督成为一句空话。二是重视定性考核,轻视定量考核。由于有关公务员考核结果等次的基本标准规定得比较原则,过于笼统,一些单位和部门不愿花费太多的精力对多种考核要素进行量化,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而是随便定几条,停留在定性的基础上。三是重视考核,忽视平时考核。目前我国仍缺乏一套系统且实用的平时考核办法,许多单位和部门也不重视平时考核,致使平时考核弱化,无法为定期考核提供参考。[2]
(三)考核的标准模糊,不确定 公务员制度论文:
关于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完善的几点思考
目前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不发达,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划分还有不完善之处,对于众多工作性质相关性极高的非领导职位没有完全划分。在这种情况下,某一特定职位所要求的职责和权利没有完全理清,这使得公务员考核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衡量,无法判定公务员是否完成了本质工作,抑或完成到什么程度,工作的质量如何。同时,由于现行的考核制度将考核内容分为“德、能、勤、绩”四个部分(即将实施的《国家公务员法》中还包括了“廉”的考核 [3]),并且注重考核工作实绩,考核标准只是定性地做了些说明,并没有明确进行细化,许多单位仅依此作为考核依据,考核内容大体相同,没有体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公务员的基本要求。即便《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对其作过较为详尽的阐释,但普遍没有针对组织及职位特征建立具体的考核指标,不同级别的公务员处于同一考核层面。由于各部门、各职位之间工作性质、工作特点差异大,部门之间、被考核者之间缺乏可比性,考核者往往无所适从。
(四)考核的主体责任不明确,缺乏监督机制
《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第十八条对考核主体的责任作了一般性要求,但并未明确规定各个考核主体在各个考核环节应负何种责任,如认真履行了责任有何奖励、失职失误如何追究。[4] 结果导致在考核实践中,一些考核客体(被考核者)未履行岗位职责或有严重问题的仍能在考核中轻松过关。考核主体或碍于面子,做好人,或与被考核有私交,在考核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故意放水,使得公务员管理的一个重要把关环节变得没有实际意义。政府依据这样的考核结果用人治事,后果如何可想而知。
(五)考核的程序规范性不强,民主性、权威性、严肃性、科学性不足
按照现行公务员考核制度规定,考核先由个人总结,再由主管领导人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写出评语,提出考核等次的意见,经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审核后,由部门负责人确定等次,将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考核人。然而实际的执行中,许多部门、单位对考核程序并不重视,让群众参与民主评议的意识淡薄,存在“以评代考”、“平均主义”和领导个人说了算的现象,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考核结果;另一方面,由于群众的参与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有时也得不到考核部门的足够尊重,使民主程序徒有形式。相当多的单位以写条子举手或抓阄的手段来区分公务员考核等次。或者即使搞了民主测评,又很少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往往是为了测评而测评,搞纯粹的形式主义。此外,部分单位和部门不重视考核结果的反馈,对公务员只反映考核等次或领导评语,而不说明原因及改进意见,有的单位甚至不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考者本人考核结果。在考核结束时,档案入档经常发生考核表格缺项,无本人签署意见,填写潦草等现象。
(六)考核结果等次偏少,结果使用缺少激励性、刚性和反馈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了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实际上不称职的公务员只占极小的比例,绝大多数人都集中在称职这一等次上,出现称职等次的大平台,考核评价效果不明显,而优秀人员一般只占本部门公务员总数的10%以内,最多不超过15%,在考核中出现了部门不分绩效优劣一律按比例(一般都按上限)分配评优名额,公务员中轮流坐庄当优秀的现象。这也是社会普遍反映等次偏少的原因所在。
从考核结果的使用上看,公务员考核的激励功能是通过考核确定等次,根据工作成绩进行奖惩来体现,然而,我国公务员考核的使用仍然缺乏力度,没有把考核结果与公务员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无法调动公务员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秀和称职的公务员,在职务晋升、晋级增资和奖金发放等方面实际上没有多少区别,公务员考核结果兑现环节上缺少刚性。奖励等各方面没有拉开距离,也影响了考核激励作用的发挥。[5] 公务员制度论文:
关于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完善的几点思考
此外,就我国目前的简单反馈方式而言,考核并没有起到提高绩效的作用。许多单位只是将考核结果简单的通知被考核者,而并没有进行必要的面谈,也没有将被考核者存在的问题提出来,所以被考核者也就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不足之处,也就不可能谈改进。
二、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对策和几点建议
第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确立考核理念
公务员考核制度要真正行之有效,首要的是公务员观念的转变,只有把对考核的重视提高到推动和促进人事制度改革的高度来认识,考核才能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为此,要加强考核者的教育,把考核的有关规定和措施作为考核者任职学习的主要内容;把考核工作列入考核者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范畴中,从机制和制度的高度来加强他们对考核工作的领导。同时,公务员要不断提高对考核的认识,切实确立一种考核的理念——公开、公平、公正的理念,“以德为先”的理念和全面考核、突出绩效的理念,以此保证考核目的的有效实现。
第二,建立多样化考核体系,完善考核方法,力求客观、公正、民主、公开
科学的考核方法是保证考核质量的重要环节,要实行“三结合”的方法对公务员进行全方位的考核。首先,坚持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既要做到以领导考核为主,体现行政首长负责制,提高考核效率;又要走群众路线,进行多层次、多视角、多侧面的考察,对公务员做出全面评价,要注意杜绝领导个人说了算或极端民主化的倾向,增加考核工作的透明度。其次,坚持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要认真实行公务员工作纪实手册制度和工作日报制度,详细记载公务员平时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为考核提供依据,真正做到考之有据。最后,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在进行考核时,可以参照其他国家记分考核方法,将德、能、勤、绩几个指标都进行量化,分解为若干要素,并赋予一定的分值和权数,然后确定不同类别、层次职位各要素的等级标准和分数线,加总即得出某一职位的公务员的分数,对照相应的等级标准,即可得出被考人的等次。对于公务员的思想、动机、信念、价值和态度等不能量化的要素仍采用定性的方法考评,采用先分项评分,后综合评语,这样就能保证考核的客观公正及其科学性,能够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公务员的实际工作情况。
第三,建立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考核标准体系,实行分级分类考核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对公务员的要求日趋提高,考核的内容也日益增多,考核的触角延伸到德、能、勤、绩,甚至于廉等各个方面。在实际的考核中,考核标准是考核工作的主要评价依据,标准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考核工作的成败。
为此,首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这是制定考核标准的直接依据。其次,要增强现行考核标准的针对性,就是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要求制定适于不同层级公务员的考核标准,特别要符合职位职责要求。再次,要根据公务员管理权限不同,实行分级分类考核。[6] 不同类别的公务员应当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体系,根据职务性质和业务要求,依层次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从而形成一个不同类别、层次公务员考核评估的综合指标体系,增强考核的可操作性。最后,增加公务员考核等次。前面已经讨论过,即将实施的新《公务法》还增加了一个“基本称职”的等次(现行的操作中有时也采用了这样的做法),但我国公务员考核等次仍然过少,不能反映公务员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影响了考核的客观性、准确性。借鉴外国的一些经验,可以将中国公务员考核等次设定为五档,重新确定每个档次的基本标准,使公务员考核更有意义和价值。
公务员制度论文:
关于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完善的几点思考
第四,实行公务员考核责任制,明确规定,加强考核过程监督
我国建立公务员考核责任制,就是要从制度上明确一个责任机制,以此对公务员考核的各主体在考核过程中的表现做到有功赏功,有过究过,功有人领,过有人当。[4] 所以,必须明确规定在各种公务员考核的各个环节中考核主体应负的责任以及考核结果失真失实时,考核主体必须承担责任,进而保证考核进程和考核结果客观、公平、公正。过去公务员管理上出现的诸多问题,与公务员考核制度不完备不无关系。要加强对考核人员的监督,尤其要加强对负有考核责任的领导干部的监督。为此要建立公务员考核举报、考核申诉和考核结果反馈制度。此外还要加强群众监督。只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考核工作及时地跟踪评估,才能进一步切实加强对公务员考核工作的监督。
第五,规范考核程序,健全考核的反馈制度和监督机制
公务员考核能否达到既定目的,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与考核程序的规范性密切相关。在实际的考核中,考核程序必须做到严格、严谨,且与公开、民主相结合。
首先,要强调对考核程序的重视,采取一切措施杜绝走过场的现象,在广泛开展民主评议、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考核小组、人事部门、监察部门的作用,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考核。其次,健全考核结果反馈制度。按照绩效管理要求,结果反馈应该体现互动性,主管领导与被考核者之间有一个交流的反馈的过程,如果忽略了这一环节,被考核不仅没有申辩说明或补充的机会,而且也无法了解到自己的表现和组织期望之间的差距,从而使考核失去了改善被考核者绩效和加强组织与被考核者关系的重要意义,也就丧失了它应有的作用。各单位应对考核结果的反馈工作高度重视,加强与被考核人的沟通,对考核工作及时地跟踪和评估,使考核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了保证考核的公平,还必须加强对考核工作的监督,需要有监督考核人员的法规和机制,尤其要加强对负有考核责任的领导干部的监督。第六,加大考核结果的使用力度,加强刚性,提高考核功用
考核最终是要通过对结果的使用来发挥效用,实现意义的,对公务员进行考核确立等次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评价国家公务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为公务员的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提供依据。因此应该强化考核结果的使用力度,加强刚性,以强化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和被确定为称职的公务员,在职务晋升、晋级增资和奖金发放等方面要有真正的区别。[6] 对于考核优秀的公务员,在允许的情况下,各部门各单位还可通过其他形式从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一些奖励;对考核中不称职的公务员要坚决予以处理,该降职的降职,该辞退的辞退,从而使公务员考核制度真正的发挥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激励作用。
但如果我们只是以激励公务员的积极性、实现对其工作和行为的控制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为出发点,为考核而考核,极易引起被考核者的逆反心理,使考核流于形式。考核结果不仅要具有人事效用,还应满足公务员自身需要。对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可以知道:人的需求层次是多样的,其需求实现次序却并不一定是依次递进的。因此,在考核中要充分注意到公务员作为人的社会价值追求和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要从公务员自身的需要来制定考核的政策与标准,把公务员的潜能开发、绩效提高与个性发展引入考核目的中来,充分发挥考核在公务员管理中的导向作用。[7]
公务员制度论文:
关于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完善的几点思考
总之,将考核作为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奖惩等的主要依据,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关系着能否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国家公务员的工作,能否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潜在能力,能否做到“知人善任”,使其创造更优异的成绩。在考核制度的推行中,只有努力去发现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合适有效的解决办法,才能保证考核制度的健康发展,推动整个公务员制度走向完善。
参考文献:
[1]
徐理明
国家公务员制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P60 [2
朱玉知
乐治洲
我国现行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
P41 [3]
近期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J] 工商行政管理
2005.10
P6 [4]
秦立春
关于改革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思考
[J]
中国行政管理
2002年 第5期(总第203期)
P28,P29 [5]
李晓倩
论公务员考核制度[J] 理论界 2005.6 P10 [6]
刘晓辉
王红艳
论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完善
[J] 哈尔宾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总第78期
P59,P29 [7]
杨炳君
李启康
美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分析及其启示 [J] 行政与法
2005.8 P61 5
第三篇:浅论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完善
浅论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完善
一、公务员考核制度概述
公务员考核是国家主管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公务员的工作表现和工作实绩进行考察的行政组织活动。它是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中枢”,同时又可为人事决策的科学化和改进人事制度提供指导。客观公正的考核有利于促进公平,提高效率,保证廉洁。考核制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现、选拔优秀行政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评价和激励公务员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和行政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严格的考核, 单位可以全面了解公务员的政治表现、工作能力、文化专业知识和工作实绩, 从而为公务员奖惩、培训及晋级增资等提供科学依据, 使之科学、合理、公平, 做到知人善任、适才适位, 以充分调动公务员工作积极性,建立一支稳定、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
二、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内容缺乏针对性、可比性。我国对干部的考核,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新民主主义时期,叫做“审查”,考核内容侧重考审干部对党和革命的忠诚程度、工作能力和弱点,在审查中特别注意干部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和过去历史上的问题;建国后,普遍实行干部鉴定制度;十年**时期,干部考核工作遭到破坏,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干部考核工作才逐渐恢复并得到新的发展,1979年中组部下发《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提出干部考核内容主要是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要对干部进行定期的全面的考核。我国实行公务员制度后的考核制度继承了过去干部考核制度许多优点,但也沿袭了一些不适应新时期公务员考核实际的内容,如考核内容定性成分多,定量成分少,追求全面性,重点不突出等。这些内容作为对公务员的要求是正确和必要的,但作为考核标准却过于笼统,实际执行中难以把握,可比性差,两个情况相差不大的人,很难分出优劣。操作中,成绩过多被人左右,有悖于公务员考核制度公平性,由此造成的偏差会引起更多人不满,造成人力资源损失和浪费。
(二)考核结果等次偏少。公务员考核覆盖面广,层级复杂,因此考核标准必须科学、合理。但目前我国的公务员考核结果等次缺乏针对性,分类、分层次考核的基本要求不明确。新《规定》第六条:“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和旧《规定》相比,虽然增加了“基本称职”等次,使称职和不称职之间有了一个过度,但称职与优秀两个等次之间却缺乏过度,加之优秀等次人数有比例限制,实际评定中不称职和基本称职的人又很少,这就使称职人员中相当一部分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都比较好的公务员与一部分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都比较差的公务员没有任何差别,大多数的人都集中在称职等次,不管实际工作表现如何都能享受相同待遇,使得考核的激励功能弱化。
(三)考核易流于形式。考核人员中有的认为“考核年年搞,哪有精力搞”,考核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没有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的情面观念重,你好我好大家好,怕得罪人影响自己的宝座;有的不具备考核工作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素质低下,难以胜任此项工作,导致考核结果失真。而被考核者素质不高,敷衍了事,表现为写个人总结和述职报告时三言两语。一些单位和部门对考核工作认识不深,宣传不力,许多人缺乏参与意识,把公务员考核等同于过去的年终评先进,优秀等次实行轮流坐庄,搞平衡,搞照顾或者搞论资排辈。结果使一些政绩突出而平时不太注意人际关系的人榜上无名,相反,一些政绩平平但“人缘好”的人却评为优秀。考核中流于形式和极端民主化的现象同时并存,影响着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健康发展。
(四)考核监督机制不健全。从考核工作的监督检查上看,各级人事行政部门注重收集汇总考核结果,缺少强有力的监督检查措施,考核工作认真与否,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如何,完全取决于单位、部门领导的重视程度和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的工作水平,缺乏客观的调控措施与检查力度,影响了考核工作的权威性。
三、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意见建议
(一)科学设计考核指标,促进考核规范化制度化 首先,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职位说明书,使每个公务员都有明确的职务、责任、权力和应有的利益,为公务员考核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对定性的指标尽量进行量化。将德、能、勤、绩、廉五个大指标根据工作和任务的实际给予细化,达到可操作化的程度,同时确定考核指标的权重,以体现以实绩考核为主的考核思想。例如:“能”这个指标可细分为专业知识、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谈判技巧、上进心以及其他专业技能等,再对各小指标进行相应的行为描述,通过与实际情况相比较给定合适的分值。考核标准量化后,在考核中既容易掌握,又便于分出高低,避免了单凭主观意愿给被考核者评定等级。(二)实行分类考核制度,提升考核针对性实效性 全面科学的考核内容是国家公务员考核的基础和保证,要依据不同职位特点制定科学、有效、具体、量化的分类考核标准和内容,按照职位分类所建立的岗位职责规范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核。分类考核一般包含两个方面,第一,对领导成员和非领导成员应分别考核,这一点新《规定》第二条有明确规定;第二,按照职位特点,对从事专业技术、行政执法及司法工作的公务员,除运用基本的考核方法外,还要采取相应的补充办法。由于我国公务员范围较大,涵盖面广,采取通用的考核方法,很难做到准确和科学,因此,在强调采用对所有公务员普遍适用的基本考核方法基础上,还应针对职位的工作情况和特点,对不同类别的公务员采取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补充性的考核方法。
(三)强化考核结果使用,促进考核激励作用发挥
目前我国公务员的考核是与其升、降、奖、惩紧密挂钩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激励竞争的功用。但如果我们只是出于激励公务员的积极性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需要,出于对公务员的工作及其行为控制的需要,把考核的功用仅用于这些方面,为考核而考核,极易引起被考核者的逆反心理,使考核流于形式。在考核中要充分注意到公务员作为人的社会价值追求和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要从公务员自身的需要来制定考核的政策与标准,把公务中的潜能开发,绩效提高与个性发展引入考核目的中来,即把考核结果公开用于满足公务员个人需要的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竞争机制在考核中的功用。
(四)鼓励群众参与,提高考核公信力和权威性 当前我国公务员考核主要在政府内部开展, 这使公务员没有把满足公众的公共需求、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放到首位, 造成了“政府本位”“、服务异化”等问题, 因此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关键在于引入社会大众的参与。应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 每年组织关于民众对政府上一年各方面施政情况满意程度调查, 并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政府组成人员考核和本级党委书记党内考核的一半分值;再根据主管领导的评分和辖下民众的评分之和, 合理、明确地规定不称职、基本不称职、称职、基本优秀、优秀的标准, 厉行赏罚升降, 励精图治。因此, 在考核制度的推行中, 我们应该及时找出客观需要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距, 总结经验, 制定针对性的措施, 保证考核制度的健康发展, 以推动整个公务员制度走向完善。
(五)加强考核过程监督,促进考核结果公平公正 公务员考核工作是一项法定性、政治性、原则性很强的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对考核工作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首先,联合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共同组成公务员考核工作监督委员会,其次,建立严格的考核监控体系,抓好事前监控、事中监控和事后监控三个环节。最后,实行国家公务员考核问责制,加强对国家公务员考核工作中违法违纪主体的责任追究。从而达到考核的真正目的,取得良好的考核效果。
通过公务员考核制度的不断完善,可以不断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建设,从而不断提高我们每一个公务员的素质水平,因为公务员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政务水平,纵观中外历史发展的轨迹,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政府是没有希望的政府,而一个仅有文化而不能使之化为力量的政府同样是没有前途的政府。对致力于公务员制度建设且有良好开端的中国政府来说,努力使公务员考核制度化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必要举措。
[1] 刘维佳,王翌.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技术与市场.2007年第3. [2] 何丽娟,毛家琼,胡蓓.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技术与市场.2006年第10.
[3]靳亮.论我国《公务员法》激励保健机制的创新与完善[J ].理论界.2007年第3期. [4] 金太军主编.公务员制度创新与实施[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64页. 林金奕,徐晓丹.中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现存问题分析[J ].海峡科学.2007年.(10).
第四篇: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思考
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思考
摘要:本文就我国现阶段公务员考核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考核制度中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形成的原因,以及防止公务员考核制度中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应采取的措施及方法,通过全文三大方面的阐述,同时结合自己的观念对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加以深入的理解。
关键字:国家公务员考核管理制度
国务员考核是指公务员主管部门和各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所管理的公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目标的情况,进行的了解、核实和评价。考核制度是我国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人才评价的重要手段,是人事行政的重要环节,是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自从公务员考核建立实施以来,考核制度的作用愈加明显。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考核,为公务员的使用、培训、晋升、奖励等管理活动提供了依据,并为人事决策科学化合改进人事制度提供了指导,激发了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和效率的提高,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也有一定的弊端,由于考核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及操作过程中的不科学性,从而导致考核工作中存在着很多不如人意之处,应当给予探索并加以改进。
一、目前我国公务员考核中作中存在的问题
1、公务员考核存在一定的形式化,导致工作效率低。
2、公务员考核的奖惩制度不够健全及考核结果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3、公务员考核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4、公务员考核体系不够科学、健全。
根据《公务员考核规定》的要求,公务员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优秀等次人数控制在参加考核人员总数的15%以内,85%左右的公务员考核被评为称职等次,极个别的公务员被定为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等次。事实上,在大约85%左右的称职等次人员当中,有部分德才表现较好、工作实绩比较突出的人员,这些人的表现超出了称职的标准而离优秀的标准差距较小,也有部分是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一般的人员。然而,这部分公务员都被评为称职,享受同样的待遇, 没有任何差别,致使他们干好干坏一个样,从而产生了考核的大锅饭现象,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大大削弱。
二、公务员考核制度中存在不公平现象的原因
1、公务员考核制度中“领导主义”观念较强。
2、考核者个人的素质高低对考核结果及结果的影响。
3、个别领导干部不负责任,甚至在考核过程中带有私心杂念。
4、考核的标准过于笼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把握。
我国的公务员考核的考核指标比较概念化、笼统化,影响了考核效果。对公务员进行考核的主要标准有“德、能、勤、绩、廉”这五个方面,工作实绩是考核的重点,对于以上所说的五个方面的标准致使原则性的做出了规定,在《公务员考核规定》当中,对于这些标准都有一个简单而笼统的含义,比如说 “德,是指政治、思想、道德
品质的表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方面的解释都是不明确,比如说某一个方面的内容具体是什么,某一项内容的具体行为是什么,都没有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或文件做进一步的解释,由于没有这些具体解释与规定,考核标准也就无法做到量化,从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考核机制的科学运用,量化考核方法等先进的考核方法也就无法得到有效的运用。我国的公务员考核,最终将公务员划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级,如何合理的区分这四个等级也缺乏相应的规范。比如优秀与称职之间如何进行有效的评定,评定依据有哪些具体指标,都没有具体的规定,这就使考核结果得不到良好的区分,这种笼统的考核内容和标准,使我国的公务员考核在实际运作中变成了一种模糊的定性考核,因此对公务员的考核如法做到应有的体现和实施,所以这就有可能造成公务员考核结果不准确,从而变成一种形式上的流程。
三、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措施的思考
1、建立健全的科学规范的考核指标体系及完善考核的监督机制。
2、提高公务员的思想认识,加强领导能力。
3、提高公务员自身的素质,加强公务员考核制度体系。
4、明确考核制度中的惩戒方式。
5、加大平时考核的工作力度。
目前在很多部门,由于工作量的日益增加等各种原因,平时考核根本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些部门从不进行平时考核,即使进行也仅仅是走走过场。然而,对于平时考核,一般公务员即可以从中及时
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也可以作为总结工作经验和做法;部门领导可以从中随时掌握本单位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而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及时调整工作部署;通过平时考核,还有助于加强平时的沟通、反馈,将问题和矛盾在平时消化掉,做到有针对性可持续性。同时,平时考核在整个考核制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良好的平时考核能为年终考核提供翔实、准确的资料,然而平时考核的缺失只会造成年终考核时凭印象打分的情况出现,从而影响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整个公务员工作的监督机制与效率评价都得不到理想化的标准。
6、特别强调领导成员之间交流的重要性,全面锻炼领导成员机能。
完善我国公务员考核的核心标准之一就是以群众满意为导向。对公务员的考核,在健全内部考核机制的同时,加强社会监督与重视交流的重要性,将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纳入公务员考核范畴。尽管群众的评判可能存在种种缺陷与不足,但是群众的参与会产生一定的“金鱼缸效应”,国家机关领导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就像鱼缸中的金鱼一样无时无刻不在群众的监督和评判之下,加大了国家机关与群众之间的透明度,从而有利于促使广大公务员树立群众观点,强化服务,改进作风。有利于公务员在平时工作中的效率大大提高。要不断探索和拓宽群众参与的渠道,强调机关领导和工作人员与公众之间的沟通,锻炼与提高领导成员与群众的就交流,促进群众参与形式的多元化,如可以在机关的服务窗口大力推广银行等单位普遍使用的电子评价器等。
第五篇:浅析公务员考核制度开题报告
焦作大学人文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
开题
开题是学生选题后,在初步占有与分析相关材料的基础上,院部对学生完成该选题研究的条件与能力进行考查。认真做好开题工作,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工作的中期检查,对于保证学生顺利地完成毕业论文具有重要意义。院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的开题工作。
开题应主要考查:
(1)学生对选题意义的分析;
(2)学生对完成选题研究相关材料的占有情况;(3)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基本构思。
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应根据学生开题的实际情况,就是否同意学生的开题报告签署明确的意见,如不同意学生的开题报告,应明确签署相应的指导性意见。开题审核通过的学生,不得擅自更换选题;开题未获通过的学生,应及时根据毕业论文领导小组的意见更换选题,并于开题后的两周内做好准备,向毕业论文领导小组第二次提出开题申请。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交指导教师最后一并存入学生档案。
(摘自《焦作大学人文学院毕业论文工作规定》)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选题的意义
简要分析自己选择确定的研究课题的重要意义,也就是简要分析研究课题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
二、搜集到的相关研究资料情况
简要叙述自己搜集到的跟研究课题密切相关的如下资料情况: 1.作者,著作名称,出版社,出版年月;
2.作者,论文名称,刊载的刊物名称、年月,或者网站名称、年月。
三、对毕业论文的基本构思
指出论文包括哪几部分内容,即论文的一级标题。也可以说指出课题的主要研究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正反两面打印。可以填写完电子表格后打印,也可以先打印后用钢笔书写。
指导老师同意开题报告以后,学生应当深入地对课题进行研究,然后撰写论文提纲。论文提纲应当列出论文的一级标题、二级标题……。
指导老师同意论文提纲以后,学生应当撰写论文初稿,然后根据指导意见反复修改,直到论文定稿,最后抄写、打印出正式文本,交给指导老师,准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