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拟立法禁止主要粮食品种擅用转基因技术

时间:2019-05-14 19:34: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拟立法禁止主要粮食品种擅用转基因技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拟立法禁止主要粮食品种擅用转基因技术》。

第一篇:我国拟立法禁止主要粮食品种擅用转基因技术

我国拟立法禁止主要粮食品种擅用转基因技术

中国国务院法制办21日公布的《粮食法(征求意见稿)》规定,转基因粮食种子的科研、试验、生产、销售、进出口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近年来,围绕转基因粮食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引发广泛争论。

此前,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关于转基因的玉米和水稻,有关部门并没有批准其商业化生产,所以“不可能在市场上出现”。

为促进粮食生产,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起草了粮食法征求意见稿,这是中国首部粮食法。21日,国务院法制办对粮食法征求意见稿予以公布,听取社会公众意见。

征求意见稿对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标准和粮食质量安全管理、粮食检验等方面作了规定,增加了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抽查的规定和粮食干预性收购、处置制度,建立健全粮食质量追溯体系。

为确保各级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得到落实,征求意见稿提出国家实行粮食安全考核问责制度,由国务院制定具体办法。要求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在保护耕地和水资源、发展粮食生产、落实粮食储备制度、处置粮食应急状态、保障粮食供应和质量安全、监管粮食市场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监督,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为确保粮食有效供给和有序流通,征求意见稿对粮食流通作了以下规定:一是粮食收购、加工实行许可制度。二是对粮食储存实行备案制度。三是保护粮食流通基础设施,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置或者变更用途。四是粮食经营者必须遵守法定规则。

第二篇:浅论我国立法对人体器官买卖的禁止

【摘要】 人体器官买卖对社会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我国立法应明令禁止人体器官买卖。本文粗略分析了我国立法明文禁止人体器官买卖的必要性及其立法对策。

【关键词】 我国,禁止,人体器官买卖

【中图分类号】d922.16;r6

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9297(2004)01—0024 0

4on prohibition sale human’

body organs in chinese legislation.liu chang—qiu.institute of law,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200020

【abstract】the sale human organs have great harmfulness to public society.sale human organs should be prohibited by

legislation in china.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necesity as well a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s law on the prohibition of sale of

human’s organs.

【key words】china’s law;prohibition;sak of human’s organs

人体器官买卖是任何一个国家在面对器官移植这一问题时 法明文禁止呢?笔者拟就此浅发拙论

都需要加以正视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尽管大多数国

家和地区都禁止人体器官买卖,但依旧有一些国家或地区放任

人体器官买卖的自流,而在当前需要接受移植的人数众多而可

供移植的器官来源又相对不足的情况下,理论界对这一问题也

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那么,在我国,人体器官买卖应否被立

一、我国立法禁止人体器官买卖的必要性

从当前世界各国对人体器官买卖的态度来看,除了极少数

国家和地区外,人体器官买卖基本上都是被各国所明文禁止的。

笔者以为,我国也应当禁止人体器官的买卖。理由是:

(一)人体器官买卖有损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良好形象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4年第1l卷(第1期)

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社会向来是一个以商品化高度发达甚

至趋向极端为特征的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竞争的激

烈与残酷性,使得贫富严重分化,某些人最终会失去其主要经济

来源而难于维持生计。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一向认为不能出让的一切东西,这时都成了交换和买卖的对象,都能出让了:”① 人

体器官买卖便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一极其特殊而复杂以致畸形

和病态的社会形态下所生产出来的一个怪胎。由于人体器官买

卖是通过买卖合同来最终成就的,因此,从表面上来看,它似乎

是在充分尊重了器官出卖者意思表示的基础上进行的 而实际

上,它却是器官出卖者在丧失了其他经济来源又无法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如无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但却找不到工作)的情

况下所被迫做出的一种无奈的选择。它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社会

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那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我国是社会主义

国家,从社会的最终发展来看,它应当具有较资本主义国家更多的优越性,而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互助的、同志式的、充满温情的社会关系,便是其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之一。具体

到器官移植的来源而言,应当提倡其社会成员发扬高风亮节自

愿捐献自己的身体器官,以帮助那些器官具有功能性障碍或者

发生病变的人恢复健康或重获生命;而不是以满足双方各自需

要为目的的、体现赤裸裸金钱关系的人体器官买卖。所以,从这

一方面来说,人体器官买卖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是相背

离的,其存在必将有损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不利于体现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基于此,我国立法应明确禁止对

人体器官的买卖。

(二)人体器官买卖是犯罪的一种新类型

人体器官买卖不仅意味着人体社会概念的极大贬值,且使

人们长期以来所确立的生命无价的人生价值观念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和冲击;它不仅是器官出售者对自身生命价值的一种漠视,且是器官买受人对人的生命尊严的一种亵渎。如美国伦理学家

威廉·梅(willian may)所说的:“如果我花钱买诺贝尔奖,那么我玷污了诺贝尔奖的名声。如果我从政府那儿买豁免权(国内战

争时期曾允许这样做),那么就损害了市民的人格。如果我买卖

童,我就不配为人父母。如果我出卖我自己,我就失去了做人的尊严。”② 如果放任人体器官的买卖,最终可能会危及整个人

类的存续基础。因此,从性质上来说,人体器官买卖是一种对社

会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犯罪行为。而法律作为保障社会安全

与秩序的一种行为规范,理所当然地应承担起防范这种犯罪发

生以维护人类社会

健康发展的使命。出于此,立法也应当明文

禁止人体器官的买卖。

(三)人体器官买卖会引发其他犯罪

人体器官买卖不仅是一种新型的犯罪,而且还会引发其他

犯罪。由于器官在人体这一系统中具有极其的重要作用,它直

接决定和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而当前可供移植的器官又严重

不足。因此,一些急需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为了得到可供摘取的器官,往往不惜高价购买。在这种高价的刺激和引诱下,某些

不法分子必然会以侵害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通过欺诈、强

· 25 ·

迫等各种非法手段来强制摘取或偷取他人的身体器官进行贩

卖。这样一来,人体器官买卖实际上必然会引发故意伤害罪、拐

卖妇女儿童罪以及盗窃、侮辱尸体罪等其他犯罪行为,从而使其

社会危害性远远超出人体器官买卖这一行为本身一所以,如果

这种行为不为法律所禁止,则势必不利于我国社会秩序的稳定

以及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

(四)人体器官买卖不符合我国社会成员的价值追求

“法律在一定意义上是工具性价值和目的性价值的统一体,它不可能是没有价值蕴涵的纯粹规则,其内在价值只有与一定

历史条件下社会成员的基本价值追求相吻合,才能最终获得社

会认可而取得普遍效力。”⑧ 当前,我国在力行依法治国的同时,也在大力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德治国,社会成员的价

值追求与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是基本一致的。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显然不可能会包含买卖人体器官这

样一种标征人类伦理道德水平滑坡的“文明”。换句话说,人体

器官买卖与当前我国社会成员的价值追求背道而驰。因此,只

有立法明文禁止这类行为才能够与我国社会成员的价值追求相

吻合,才能够最终获得社会认可而获得普遍的效力:

(五)禁止人体器官买卖是当前各国立法的通行做法

买卖人体器官具有非常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为此,各国普

遍对这类行为明文加以禁止,这已经成为各国一个通行做法:

如:1975年,原民主德国的器官移植法令规定,器官供给一方不

得因提供其器官而索要物质报酬,接受器官一方也不得因接受

其器官而主动提供或同意给予物质报酬;1982年智利颁布的关

于使用人体器官的法律也明确规定捐献器官应是免费的;而美

国、加拿大、法国、印度等国的法律也都规定禁止买卖人体组织

和器官。④ 立法对人体器官买卖的明文禁止体现了各国对人体

器官买卖的社会危害性的清醒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昭示了现

代法制的理性与文明。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法治化进程起

步较晚,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特别是那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立法经

验,移植各国通行的、普遍适用的一些立法例。禁止人体器官买

卖以维护社会文明与社会稳定,作为现代法制文明的一个基本

要求,显然也应当是国外立法值得我们借鉴和移植的一个重要

内容。

综上所述,在我国,人体器官买卖应当为立法所明文禁止:

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保障我国社会稳定

健康发展的理性选择,更是体现和维护我国法制文明及社会进

步的客观需要。

二、对支持人体器官买卖的两种典型理论的驳斥

当前,在理论界,尽管大多数学者都不支持人体器官的买

卖,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学者都反对人体器官的商品化。根据

笔者的研究表明,目前在我国理论界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人体

器官买卖持肯定和认可态度,一些学者甚至还提出了不少支持

人体器官买卖的理由。笔者以为,这些支持论中尽管不乏合理

独到的分析,但其中也存在一些极易使人混淆的误区,为此,笔

者在此欲专辟篇幅就其中两种理论加以反驳。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79页。

② 参见(美)安德鲁金柏利:《克隆—— 人的设计与销售》(新新闻编译中心译),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77年版,第48页。

③ 马长山:《伦理秩序、法治秩序与公民意识— — 兼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意识形态构建》,《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

④ 吴崇其、达庆东:《卫生法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492页

· 26 ·

(一)对“禁止人体器官买卖会有碍于实现社会公平”的驳斥

有人主张,对人体器官买卖应分别两种情况区别对待:对于

贩卖人体器官或者以出卖自己的身体器官为职业的行为,法律

应严格加以禁止;而对于除上述情况之外的那些人体器官的买

卖行为则不应当加以干预。否则,不加区别地禁止一切人体器

官买卖,会使那些自愿捐献自己身体器官用于救助他人的人得

不到应有的补偿,从而有失社会公平。那么,禁止人体器官买卖

是否真的会导致有失社会公平呢?笔者以为,这是人们在人体

器官买卖方面的一种错误认识,它混淆了买卖人体器官与受体

在接受供体的器官后给予供体经济补偿这两种行为之间的区

别。事实上,上述两种行为无论就实质、结果还是在其所具有的社会意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

首先,就实质而言。前者实质上是一种契约行为,它遵循的是等价有偿原则。出卖自己身体器官的人因此得到的是金钱,而购买器官的人则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器官。就双方利益的获

取来说,彼此并不存在太大差别,他们之间基本上是一种等价关

系。而后者则不然,它实质上是受体基于供体捐献自身器官的高尚道德行为而给予供体的一种回报或感激,这种回报或感激

尽管是以金钱为载体而进行的,但其终极目的主要还是侧重于

精神方面,金钱在客观上只是起到了表达受体感激之情的媒介

作用,而供体看重的一般也绝不是受体所给予的金钱,而是受体

对自己捐献器官这种高尚行为的肯定 而且,该行为遵循的是

自愿和互助原则。就是说,受体给予供体补偿的行为完全是出

于自愿的,而不是出于某种法律或者契约上的义务。此外,在该

行为所体现的受体与供体之间的关系上,也不是一种等价关系。

一般来说,受体所给予供体的补偿总是高于或者低于器官本身的实际价格(假如我们承认器官有价并可以被买卖的话):

其次,从结果方面来看,前者作为一种契约行为,其一经结

束(即买卖一旦成交),便会使双方当事人各自获得自己的所需。

从道义上来说,双方今后彼此不再相欠。而后者由于主要是对

供体捐献器官的这种道德行为的一种回报,因而,即使在受体自

愿给予供体一定的报偿之后,二者之间的关系也不会随着补偿的给予而从此结束。一旦供体因此而出现异常情况,则受体依

旧有责任对供体负责— — 至少从道义上来说是这样的。

再次,就上述两种行为的社会意义来说。前者反映的是一

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它具有较强的功利性,是对人的整体性社

会价值的一种损抑,它极易使人物欲化和庸俗化。而后者则体

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充满人情昧的互助和理解关系,它有

利于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可以使人更加高尚。

此外,在行为的主体方面,二者实际上也不尽一致。表现

在:由于器官买卖是一种契约行为,只要是在法律上具有平等地

位的民事主体都可以成为这一买卖契约的当事人。因此,在某

一具体的买卖行为当中,并不要求买卖双方相互认识,也不要求

购买器官的人必须是器官移植手术中的受体,以及出卖器官的一方必须是供体。这样一来,在具体实践中,购买器官的人不一

定就是接受器官移植手术的受体本人,而出卖器官的人也不一

定就是供体本人。而供体自愿捐献自己的器官并接受受体给予的经济补偿时,情况则大不一样。一般而言,器官捐献往往是在亲属之问进行的,当事人相互之问都认识。而且,在这种情况下

所进行的器官移植,受体就是事后支付金钱的一方,而接受金钱的一方也就是捐献自己身体器官的人 由此可见,买卖人体器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4年第ll卷(第l期)

官与受体基于感激而支付金钱给自愿捐献身体器官的供体的行

为在性质上是截然不同的。立法禁止人体器官买卖并不意味着

立法也同时禁止受体基于感激而自愿给予供体一定的物质补

偿。因此,立法禁止人体器官买卖并不会必然影响到受体对供

体的补偿问题,也不会必然导致所谓的不公平现象的产生,那些

以立法明文禁止人体器官买卖会导致有失社会公平为由而支持

人体器官买卖的做法在理论上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二)对“禁止人体器官买卖会阻碍人造器官技术进步”的驳

另有人提出,禁止人体器官的买卖会限制人类再造器官技

术的进步,从而不利于器官移植的长远发展。他们认为,人造器

官也属于人体器官,一旦立法禁止人体器官买卖,则势必会将人

造器官的买卖也同时禁止,这会使人造器官技术的进步失去其

作为技术所本应有的商业推动力,从而限制该技术的进一步发

展,并进而影响到我国整体器官移植手术水平的提高。这种观

点是否恰当呢?

笔者以为,这种观点人为扩大了人体器官的外延,也是不恰

当的。理由是:人造器官是根据生物学基本原理,利用克隆技术

在其他动物身上复制出的、具有人体器官的形状和相似功能的一种特殊器官。而人体器官则是指自然生长于人的身体之上并

具有特定功能的人体的主要构成“元件”。相比较而言,人体器

官没有人造器官的“模仿性”,而人造器官则不具备人体器官的“自生性”,二者是截然不同的。因此,从狭义上来说,人体器官

中并不包括人造器官这一特殊的器官形式,立法对人体器官买

卖的禁止也不会妨碍人造器官买卖的正常进行。立法完全可以

通过对人体器官这一概念做出界定的方式将人造器官排除于被

禁止买卖的器官之列。所以,以禁止人体器官买卖会阻碍或限

制人造器官技术的进步为由而认为人体器官买卖具有合理性的观点,在理论上也是没有充分依据的。

三、我国立法应如何禁止人体器官的买卖

理论上,我国立法应明文禁止人体器官的买卖。然而,由于

我国在器官移植方面立法步伐的滞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迄今

为止,我国立法还没有对人体器官买卖明文加以禁止。这在实

践中已引发了不少问题,使得时常见诸报刊的大量买卖人体器

官的现象在我国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规制,直接诱发了社会生命

伦理的丧失和人们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信仰的危机。在这种情

势下,加快我国在器官移植方面的立法步伐,明文禁止人体器官的买卖,显然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那么,我国立法应如何禁止人体器官的买卖呢?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对

策建议:

首先,需要制定我国专门的器官移植法并在该法中确立禁

止买卖人体器官的原则。在条文的具体设计上,既要严厉禁止

人体器官买卖,又要不回避并体现社会公平的问题。为此,笔者

以为,应当在将来的器官移植法中作如下规定:“供体捐献器官

是免费的,国家禁止买卖人体器官的行为”。与1975年原民主

德国的器官移植法令规定的“器官供给一方不得因提供其器官

而索要物质报酬,接受器官一方也不得因接受其器官而主动提

供或同意给予物质报酬”相比,这一规定显然具有以下方面的优

点,即:禁止人体器官买卖但同时又允许接受器官移植的受体基

于感激而给予供体一定形式的物质补偿;既达到了禁止人体器

官买卖的目的,又体现了社会公平;既坚持了原则性,又不乏灵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4年第11卷(第1期)

活性。

其次,还要在我国专门的器官移植法中设立器官来源审查

制度,将买卖器官作为审查的一个重要内容。原则性规定只能

体现立法对人体器官买卖的基本态度,但要在实践中真正防范

这类行为的发生显然还需要一些具体制度的支持,器官来源审

查制度显然就体现了这样的制度支持。在进行器官移植时,通

过强化对器官来源的审查将那些通过买卖而获得的人体器官纳

入禁止移植的范围之内,无疑是避免某些人为了金钱而出卖或

贩卖的器官的安全阀,是从立法上间接禁止人体器官买卖,防范

人体器官买卖泛滥的重要保障。

再次,需要在刑法中增设非法买卖人体器官罪和走私人体

器官罪这两种罪名。如上文所述,买卖人体器官是一种犯罪行

为,对于这种犯罪行为,除应由器官移植法明文加以禁止之外,更需要由以“打击犯罪,保护人民”为目的的刑法来加以惩治和

防范。然而,由于在立法当时没有充分认识到买卖人体器官的社会危害性,我国现行刑法没有将买卖人体器官的行为界定为

犯罪,这对于我国防范和杜绝人体器官买卖行为来说极为不利。

为此,需要修改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或者在作为全国人大及其

常务委员会立法文件中,增设非法买卖人体器官罪这一罪名,将

· 27 ·

那些买卖人体器官的行为明文界定为犯罪,以此来严惩那些买

卖人体器官的行为。同样,走私人体器官的社会危害性也是不

言自明的,也是一种显然的犯罪行为,也应当由刑法来加以规

制。为此,也需要在现行刑法中增设走私人体器官罪,将其作为

我国刑法禁止人体器官买卖的另一个防线。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79

[2]安德鲁金柏利(美).克隆一人的设计与销售(新新闻编译中心译).呼

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7 48

[3]马长山.伦理秩序、法治秩序与公民意识一兼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

件下的意识形态构建江苏社会科学,1998,(4)

[4]吴崇其,达庆东卫生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492~493

[5]张力论 体器官捐赠自愿性原则法律与医学杂志,2003,10(4):

225——227

[6]张力.评人体器官和组织捐赠无偿性原则法律与医学杂志,2002,9

(1):21~24

[7]朱应平遗体捐赠立法中的几个问题法律与医学杂志,2001,8(2):

66~ 68

(收稿:2003—08—13修回:2003一l2—15)

第三篇:二十一世纪来我国粮食储藏技术新进展

二十一世纪来我国粮食储藏技术新进展

庞映彪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仓储管理部 100044)摘要:综述了十来年国内粮食储藏技术研究进展和推广应用情况,分析了当前粮食储藏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展望了储藏技术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更好地促进我国粮食储藏技术的健康发展,既实现粮食绿色安全储藏又保持粮食新鲜度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粮食;储藏;进展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国粮食储藏大约在一万年前即已开始[1],解放以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储备问题,粮食储藏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中央、省级、市(地)县三级储备体系逐步完善,国家不断加大粮食安全投入,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大型粮食仓储之间的合作明显加强,携手攻关解决了影响粮食安全储存和保鲜方面的诸多难题,一些关键性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粮食储藏技术的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油食品的质量安全与营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既实现粮食安全储藏又保持粮食新鲜度是广大仓储科技人员面临的一项新挑战。为了更好地应对新挑战,本文通过综述二十一世纪来我国粮食储藏技术研究进展和推广应用情况,分析当前粮食储藏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展望了我国粮食储藏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国粮食储藏技术新进展

1.1 仓储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水平的新进展 二十世纪末,我国利用国债资金兴建了大批以高大平房仓、浅圆仓和立筒仓为主要仓型的国家储备粮库,广泛推广应用了粮情测控、环流熏蒸、机械通风和谷物冷却技术“四项储粮新技术”,配备了环流熏蒸系统、粮情测控系统、谷物冷却机、粮食烘干系统以及“四散”作业设施等一批先进的粮食储藏新技术设备[2]。同时,根据新时期储藏技术需求特点,相继研发推广了智能控制储粮机械通风技术,低剂量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智能粮情检测分析技术和高效谷物冷却技术,并将四项技术进行了集成创新和标准化设计,制定发布了《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粮食仓库安全操作规程》等一批技术性规范和操作规程,大大提高了粮食储藏装备水平,提升了技术和设备的整体效能,有效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1.2 储藏技术应用基础性研究的新进展

研究分析粮食与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构筑了我国储粮生态学理论的初步框架,并以积温作为主要指标,将我国储粮地域化分为7 个储粮生态区,提出了适应我国不同储粮生态区域的安全储粮新技术工艺、经济运行模式,以及经济学评价内容[3]。

研究粮食的平衡水分、水活度、粮食的热物性等部分基础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粮堆温度变化模型;分析稻谷在储存过程中蛋白质、淀粉、脂类、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变化对食用品质的影响,对粮食劣变机理做了有益的探索[4]。

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储粮虫害调查以及主要储粮害虫抗药性调查[5~7],并研究了几种主要储粮害虫对磷化氢抗性机理及其对杀虫剂的交互抗性[8],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快速检测储粮害虫抗性的方法[9]。同时,针对耐药性储粮害虫,研究开发了硅藻土等惰性粉杀虫剂,并提出了它们的杀虫机理[10]。研究不同水活度、温度条件下小麦、玉米和稻谷储藏期间微生物活动的临界水分[11]和实仓微生物变化规律[12],初步阐述了粮堆霉菌的演替变化和产毒规律[4,13]。

研究干燥对粮食物理、生理、及化学品质影响[14],以及谷物平衡水分的变化规律[15],建立了粮食干燥技术评价指标体系[16],探索了真空、微波、热泵干燥等技术工艺,初步阐明了干燥技术对粮食的作用机理。

这些基础性研究工作为粮食储藏技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我国粮食储藏技术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1.3 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新进展

在害虫防治技术方面,研究常用化学熏蒸剂磷化铝的使用技术,包括磷化氢抗性治理、改进熏蒸方式、降低使用剂量、延长有效浓度维持时间以及粮堆磷化氢气体分布规律等等,制定了相应技术规程,进一步提高了磷化氢熏蒸效果,延长了磷化氢使用时间。2004年,“膜下环流熏蒸技术”和“磷化氢与二氧化碳混合熏蒸技术”被正式确认为淘汰甲基溴的替代技术,已在100多个中央储备粮直属库推广使用。新型熏蒸剂、植物源杀虫剂和谷物防护剂的研究也非常活跃。硫酰氟熏蒸剂已有产品问世,并进行实仓使用研究,具有一定效果。甲酸乙酯在实验室研究已经开展。多杀菌素、苦皮藤等植物源杀虫剂[17~19]等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防虫磷(高纯度马拉硫磷)、杀虫松(高纯度杀螟硫磷)、保粮磷(杀螟硫磷与溴氰菊酯合剂)和惰性粉等新型谷物防护剂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食物引诱剂、昆虫信息素[20]与诱捕器进行储粮害虫监测和预报也开展实仓应用。

在微生物防治技术方面,研究报道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一种方法是在传统真菌孢子计数法的基础上,通过对样品检测浓度设限消除样品自身携带真菌孢子的干扰,建立了一种储粮真菌危害早期检测方法—危害真菌孢子计数法[21]。另一种方法是以主导微生物细胞代谢的关键酶为基础,分析其代谢活动中的酶活力变化为依据,开发了微生物快速检测仪[22]。

1.4 气调储粮技术的新进展

气调储粮技术根据介质成分通常分为二氧化碳气调和氮气气调。由于二氧化碳气调技术成本高、投资大等缺陷,“十一五”以来,成本低、投资小、易于操作的氮气气调储粮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2004年,中央储备粮南京直属库和广西防城港国家粮食储备库开始规模化试点应用[23],尝试采用变压吸附制氮机组自制氮气和气囊密闭粮面的方法进行气调储粮,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随后中央储备粮桂林、湖州等9个直属库进一步扩大应用,并与温控技术相结合,系统研究了氮气气调和温控储粮工艺参数,确定了最佳运行模式。截止目前,气调储粮规模已超过100多亿斤,个别地区中央储备直属企业全面实现了气调储粮。气调储藏品种已发展到全部中央储备粮品种,地域由南方高温高湿地区逐渐向中部及北方扩展。气调储粮技术不断优化升

级,颁布了企业技术标准,拥有了世界领先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实践证明,氮气气调结合温控技术在粮食害虫防治和粮食品质保持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和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1.5 控温储粮技术的新进展

控温储粮技术[24]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隔热密闭、机械通风、机械制冷等方面,尝试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来控制粮堆温度,达到粮食保鲜的目的。在隔热密闭方面,主要研究改善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如粮面压盖PET 隔热膜、PEF 板、聚苯乙烯泡沫板,内墙粘贴材料PEF 板、泡沫板,仓顶外喷涂反光涂料、安装遮阳网或喷淋设备,仓顶内喷涂聚氨酯,仓内吊顶隔热等。在机械通风方面,主要研究风道设置、风机选用、通风参数的优化以及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注重于节能降耗、降低劳动强度,如立体风网的设计,仓内冷心的利用,低功率风机在冬季降低整仓粮温的研究,粮库智能通风系统的开发等等。在机械制冷方面,主要研究谷冷机经济运行模式、空气调节器控温技术,探索了太阳能、地冷制冷技术,特别是空气调节器控温技术已在南方粮库广泛推广应用。与此同时形成了《谷冷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仓房和粮堆隔热技术规程》、《机械通风降温储粮技术规程》、《稻谷控温储粮技术规程》、《平房仓膜下环流通风技术规程》等一系列控温技术规范,控温储粮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6 粮食整理技术的新进展

粮食整理技术是将新收获的毛粮整理成符合干、饱、净质量要求的一项日趋重要的综合储粮技术,主要包括除杂技术和干燥技术。粮食除杂技术的研究主要在除杂设备的改进上,着重于提高除杂效率,改善除杂环境等方面。干燥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传统烘干机干燥法的节能减排技术和新技术、新能源的开发,包括改进烘干机结构,研究在线水分检测系统,优化干燥工艺,实现智能化作业;研究低温真空干燥技术,开发相应设备;研究太阳能辅助热泵就仓干燥系统[25~27],基于立体通风系统、臭氧发生器、空气加热器等组成的移动式就仓干燥设备[28]以及分阶段通风就仓干燥安全度夏技术[29]等。

1.7 粮情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粮情检测技术自诞生以来,主要用于温度、湿度检测,近年来主要研究如何提高温湿度检测的精度和稳定性,包括用数字式温度传感器替代模拟式温度传感器,研发应用无线粮情检测系统和粮情远程监控系统等。对粮情其它内容诸如水分、害虫等检测也开展了积极研究,水分方面重点研究根据粮食电阻或电容式传感器介电系数变化间接测出粮食水分,以及通过检测微波信号推算出粮食水分含量[30]等;害虫方面主要通过害虫活动声信号判断粮堆有无害虫,以及根据害虫的[31]颜色和形态学等特征借助机器视觉技术识别粮粒外部害虫。此外,模拟人的嗅觉器官对气味进行感知、分析和判断的电子鼻技术在粮食储藏粮情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正在逐渐深入。电子鼻是由多个性能彼此重叠的气敏传感器和适当的模式分类方法组成的具有识别单一和复杂气味能力的装置[32],该技术已用于粮食霉变检测、害虫检测以及储藏年限判断等方面[33]。当前粮食储藏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十年来,虽然我国粮食储藏技术研究取得显著成就,但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营养、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作为粮食流通重要环节之一的储存环节,目前与这种发展形势还有些不相适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基础性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任何事物发展都是必须具备坚实的基础。但在当今众多研究领域,轻基础重应用的情况比较普遍。对粮食储藏技术的研究也不例外,经费投入少,研究不够系统、透彻,诸如粮食品质陈化机理,储粮有害生物种类、分布、演替规律及发生危害生态机理,粮堆的热量、水分、气体传递特性,粮堆生态系统中各生态因子变化模型,以及分子、基因层面研究等等均有待进一步深入。

2.2 毛粮处理能力亟待提高

随着粮食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日趋激烈,以及农民销售粮食方式的转变,今后田间收粮将会成为一种趋势,毛粮的收购比重将会越来越大。这急需要仓储企业提高毛粮处理能力,一方面要进一步研究提高除杂清理效果和效率、促进水分干燥技术更加便捷、高效、安全、节能,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探索毛粮处理过程中的劳动保护,确保职业健康的途径。此外,还应加快研究半安全粮食和危险粮食安全储藏技术,将半安全粮食和危险粮食标准进一步降低。

2.3 粮食储藏与检验关键技术尚需突破

有害生物绿色防治技术,粮食损失关键控制点及技术装备、“四散”技术,粮情测控系统,专家决策系统,物联网应用技术,不同储粮生态地域的最佳储运方式和方法,粮食质量安全和新陈快速检测技术,以及有关节能减排、智能储粮、绿色储粮、生态储粮技术方面的难题还有待集众家之长全力攻关解决,以满足人们对粮油食品安全日益增强的需求。

2.4 绿色储粮尚未得到广泛认可

尽管各科研院所、粮食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研究储粮保鲜技术,大范围推广应用以现代温控气调为代表的无公害储粮新技术,积极倡导绿色储粮,但绿色储粮具有哪些特点,具体评价标准是什么,如何开展评价等等,目前尚未有统一定论。绿色储粮认证体系急需建立,只有绿色储粮结果得到广泛认可,才能真正彰显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才能使现代粮食储藏技术具有更强的有生命力,才能使得粮食行业取得更大进步和持久发展。展望

我国粮食储藏技术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创建中国特色的绿色储粮工程,努力维护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更好地服务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满足广大消费者对粮油食品质量安全和营养具有更高要求的需要,这就要求广大粮食储藏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营养、安全、绿色、经济的主题,努力开展工作。一是充分利用现代生态学、生物学、物理学、数学等自然学科知识,系统推进储藏技术基础理论研究。二是着力攻关经济、高效、环保的清杂除尘设备与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粮食烘干设施设备,大力研发适合基层企业的简便粮食质量快速检测技术,努力维护农民利益。三是积极借鉴现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深入开展粮食储藏应用技术研发,加强先进成熟技术的转化、推广与集成,形成装备现代化、监测信息化、储存生态化、作业智能化的现代化粮食储藏技术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四是加快以“四散”为重点的物流技术和装备研发,逐渐构建覆盖全国范围内的快捷储运网络体系,进一步解放劳动力,降低粮食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更好地服务国家宏观经济调控。

参考文献 靳祖训.中国古代粮食贮藏的设施与技术.北京: 农业出版社,1984: 1~1 2 中国粮油学会储藏分会.粮食储藏科学技术发展报告.粮食储藏,2009(5): 3~7 3 宋伟,靳祖训,汪海鹏.中国储粮生态系统研究进展.粮食储藏,2009(1): 16~21 4 吴子丹,林家永,李光涛等.粮食储藏技术应用基础研究的进展.第二届粮食储藏技术与管理论坛论文集: 1~11 5 严晓平,周浩,沈兆鹏.中国储粮昆虫历次调查总结与分析.粮食储藏,2008(6): 3~11 6 马晓辉,王殿轩,李克强.中央储备粮中主要害虫种类及抗性状况调查.粮食储藏,2008(1): 7~10 7 严晓平,黎万武,刘作伟等.我国主要储粮害虫抗性调查研究.粮食储藏,2004(4): 17~20 8 吴芳,严晓平.储粮害虫PH3 抗性机理及分子监测研究进展.粮食储藏,2011(3): 8~13 9 鲁玉杰,王雄,王争艳等.储粮害虫磷化氢抗性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安徽农业科学,2010(13): 6752~6754 10 刘小青,曹阳,李燕羽.硅藻土杀虫剂的研究和应用进展.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06(1): 32~35 11 张惠娜.储粮微生物活动的临界水分研究.河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2 王旭峰.高大平房仓储粮微生物及粮食品质变化初探.粮食工程,2011(4): 119~121 13 严睿,王远亮,李宗军.稻谷中霉菌及其毒素危害研究进展.湖南农业科学,2009(11): 85~87 14 成军虎,周显青,张玉荣.粮食干燥品质变化及评价方法研究进展.粮食加工,2011(2): 47~50 15 李兴军,王双林,王金水.谷物平衡水分研究概况.中国粮油学报,2009(11): 137~145 16 赵祥涛,张正华,辛烁军等.粮食干燥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粮油储藏,2010(2): 10~13 17 李能威,张晓琳,郭伟群等.多杀菌素防治储粮害虫的研究进展.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1,27(3): 400~403 18 黄文,梁燕理.植物源杀虫剂在粮食储藏中的发展前景.大众科技,2010(10): 126~129 19 赵英杰,李建锋,宋君杰等.苦皮藤素乳油对3 种储粮害虫的触杀作用.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 64~67 20 李兴奎,鲁玉杰,仲建锋.用食物引诱剂和昆虫信息素联合作用监控储粮害虫的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 2080~2081,2144 21 程树峰唐芳伍松陵.储粮真菌危害早期检测方法的研究.中国粮油学报,2011(4): 85~88 22 蔡静平.储粮微生物活性及其应用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4(4): 76~79 23 高素芬.氮气气调储粮技术应用进展.粮食储藏,2009(4): 25~ 28 24 严忠军,赫治安,陆耕林.控温储粮现状及发展趋势.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08(1): 29~32 25 代建国.太阳能辅助热泵就仓干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6 李海峰.太阳能辅助热泵就仓干燥研究与应用.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7 卢献礼,周智华,李宗良.辅助热泵就仓干燥系统集成示范应用研究.粮食储藏,2009(6): 21~30 28 方茜,陶诚.当前我国高水分粮处理的现状与对策.粮食储藏,2010(2): 14~20 29 李兰芳,凌建.高大平房仓高水分玉米就仓干燥及安全度夏综合技术研究.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07(6): 20~22 30 孙健,周展明,唐怀建.国内外粮食水分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粮食储藏,2007(3): 46~49 31 张红涛,胡玉霞,邱道尹.储粮害虫检测现状.河南农业科学,2006(3): 66~68 32 J. W. Gardner,P.N.Bartlett.A brief history of electronic nose [J].Sensors and Actuators B,1994,(I8-19): 211~220 33 周显青,崔丽静等.电子鼻用于粮食储藏的研究进展.粮油食品科技,2010(5): 63~66

DEVELOPMENT OF CHINA GRAIN STORAGE TECHNOLOGY

IN 2000'S Pang Yingbiao(Grain Storage Management Department,China Grain Reserves

Co. 100044)Since 2000,China grain storage technologies have made rapid progresses,and provided great technical supports vast people forconsuming satisfied grain and oils. In order to promote persistent development of China grain storage technologies,it makes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n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ational grain storage technologies for the latest ten years,analyses thoroughly the bottlenecks in the development of grain storage technologies,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and prospects the future of grain storage technologies. It provides some references to some extent for green grain storage and keeping cereals fre

s

h

n

e

s

s

Keywords: grain,storage,development

第四篇:从湖北转基因大米事件看我国粮食收购质量标准的修订问题

从湖北转基因大米事件看我国粮食收购质量标准的修订问

央视新闻频道新闻调查栏目报道:今年4月,记者在湖北武汉一家大型超市随机购买了5种大米。经检测,有三种大米

含有Bt63转基因水稻成分。

迄今为止,中国政府从没有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大米的商业化种植,也没有批准转基因大米的进口。这也就意味着,市

场上出现的转基因大米和米制品都是非法的。

在此之前,早在2012年6月6日,欧盟就发出《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通报》(下称“预警通报”),称在输欧大米制品中检出“非法转基因”。而自2012年开始,欧盟已经19次通过预警通报指出从中国进口的食品中检出非法转基因。2013年中国出口欧盟的大米制品25次被查出含有转基因成分。因为屡次从中国出口的米制品中检测出含有非法转基因,从2012年开始,欧盟开始针对中国出口的米制品实施

更为严苛的入境检查。

既然我国没有批准转基因稻谷的商业化种植,而市场上和出口的大米中为何含有转基因成分呢?除去其他原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我国粮食收购的源头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

标准。

细读我国的粮食质量标准,在主要粮食品种的收购标准中,无论是稻谷、小麦等,主要控制指标中,只有水分、杂质、不完善粒、矿物质、出品率、色泽、气味等标准,但没有转

基因成分检测的要求。

在我国粮食生产自主化的格局下,控制转基因粮食的非法生产,应从源头上抓起。但是,由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导致种子市场混乱。从根本上控制转基因粮食的非法种植,不

仅要在生产环节发力,也要在流通环节下功夫。

粮食收购环节是粮食从生产进入流通的至关重要的环节,把不住收购这个关键环节,就如同打开泄洪的闸门,泥沙俱下

无法保证粮食的安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粮食生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前几年湖南省出现的“隔”污染的毒大米事件,使人们谈“隔”色变,重金属污染对粮食生产已经构成严重威胁。土壤中的重金属能够在农产品中富集,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危害人体健康。据估算,全国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就达1000多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1.6%。对食品中的含“隔”量,欧盟有严格的要求。今年6月,欧盟委员会发布相关规定,对部分动植物食品中镉的最大残留做限量要求,比之前严格许多。欧盟该修订法规自今年6月份开始生效,此次修订涉及蔬菜、肉类、水产品等食品中镉的最大限量调整。

转基因粮食作物尽管是一种高科技产品,在目前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对其种植国家有严格的规定。我国至今没有批准任

何一种转基因粮食作物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种植。迄今为止,我国批准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仅有棉花和番木瓜,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甜菜

5种作物。

这次央视报道的Bt63转基因水稻虽然已发放安全证书,但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除了要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外,还需要依法 办理与生产应用相关的其他手续。如转基因农作物还要按照《种子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品种审定和取

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后,才能生产种植。

在粮食生产的自然环境、人为因素改变的情况下,保证国人食用粮食的安全,有必要对国家粮食收购标准进行修订。在其中特别要增加对粮食的“转基因”成分的检测,除此之外,还要增加对粮食中“毒性”的检测。在粮食收购中,一旦发现超过国家规定的粮食质量标准的粮食,要毫不犹豫拒绝收购。对国家不允许种植的转基因粮食,不但要拒绝收购,还

要通知有关部门予以从重处罚。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农业委员会

下载我国拟立法禁止主要粮食品种擅用转基因技术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拟立法禁止主要粮食品种擅用转基因技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