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业生态建设工作考评办法
xx2012年林业生态建设工作考评办法
为进一步巩固我县林业生态县创建成果,结合《xx2012年林业生态建设效能监察工作方案》规定,特制定本考评办法。
一、考评内容
考评内容:各乡镇、办事处植树总面积,造林质量及重点工程完成情况,管护机制的落实及成保率的完成情况。
二、评分标准(100分)
(一)植树面积完成情况(总分50分)。按本辖区内区域面积与实际植树面积的比例计算分值。
(二)造林质量及重点工程完成情况(20分)。结合县政府下达的重点工程要求,按苗木规格,栽植标准及重点工程的完成情况计算分值。
评分标准为:
1.苗木规格5分。
按照《xx2012年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规定,达到规定苗木规格的计5分;达不到苗木标准的按比例扣除相应分数。
2.栽植标准5分。
按照栽植标准要求栽植的计5分,不按照栽植标准要求栽植的按比例扣除相应分数。
3.重点工程完成情况10分。
按照《xx2012年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规定的重点工程,全部完成重点工程的计10分,没有完成重点工程的按比例扣除相应分数。
(三)管护机制的落实及成保率的完成情况(30分)。管护机制的落实按照各单位在造林过程中制定的管护措施及管护责任的落实情况计算分值;成保率的完成情况按照各单位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实际完成情况计算分值。
1.制定管护措施5分。
按照规定制定管护措施的计5分,没有管护措施的按比例扣除相应分数。
2.管护责任制落实情况5分。
管护责任制落实的计5分,管护责任制没有落实的按比例扣除相应分数。
3.成保率完成情况20分。
达到《xx2012年林业生态建设效能监察工作方案》要求的成保率标准的计20分,达不到成保率标准的按比例扣除相应分数。
三、人员组成由县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县纪委效能监察室及县绿委相关人员组成联合督查组,组成三个检查组、利用10天时间进行考核。
四、检查时间
按照《xx2012年林业生态建设效能监察工作方案》要求,县联合督导组将于4月、6月、10月分三次对各乡镇、办事处的造林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检查。4月份检查造林绿化工作任务完成面积、造林成活率、管护机制和产权落实为主;6月份、10月份的检查全年造林绿化工作任务完成面积、经营管理成效,造林保存率为主。
第二篇:林业生态建设 文档
关于做好我区2011年春季造林和林业生态建设
工作的通知
区属各单位:
市委、市政府于去年12月8日和今年2月20日分别召开了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动员会和全市林业生态建设现场会,全面部署了我市2011年春季造林和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现根据会议精神,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就做好我区2011年春季造林和林业生态建设工作要求如下。
一、明确任务,突出重点,确保完成林业目标任务
今年的春季造林和林业生态建设任务依然繁重。从当前的实际
看,天气持续干旱,气温回升快,任务重,如果稍有疏忽就会贻误时机,影响任务的完成。全区上下要抢天夺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完成造林绿化任务。
(一)强力推进当前的植树造林工作。各单位要统筹组织协调人
力、财力、机械,凡是已整好地的地方,一旦墒情适合,要迅速组织群众进行造林。要组织林业干部和技术人员到造林一线加强技术指导,从苗木起运,到整地、栽植、浇水等各个环节,全程跟踪,严格按照作业设计组织施工,坚持不是良种不上路,不是壮苗不造林,栽植不合格一律返工,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各单位必须在3月底以前完成今年的春季造林任务。
(二)高标准实施好林业重点工程。突出抓好山区生态体系建
设工程、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环城防护林及城郊森林建设工程、村镇绿化工程、森林抚育和改造等六大工程建设,同时要因地制宜抓好以茶叶、油茶、杉木、石榴、苗木花卉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工程建设。要继续将发展茶产业作为林业产业化的重中之重来抓,在林业项目资金上对茶园建设实行以奖代补,优先支持茶产业发展;在林业用地上,适宜种茶的优先安排种茶,全力保证茶园面积的落实。各单位要结合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在城市周边、城市功能分区交界处、城市出入口等重点部位,实施高标准绿化。
(三)扎实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各单位是搞好全民义务植树的责任主体,要建立责任制,实行属地管理,明确部门绿化和每个适龄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动员全社会力量,投身林业生态建设。要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的形式,拓宽义务植树渠道,通过建立固定的义务植树基地、认建认养绿地、参与抚育管护、缴纳绿化费等方式,履行公民义务,提高适龄公民的尽责率。对各责任单位造林任务完成情况要严格检查验收、统计、通报和考核,确保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扎实有效开展。
(四)积极推进六项重点工作。市绿化委员会年前已下发文件,对今年的示范村绿化、环城林业、精品路段绿化、义务植树基地和领导绿化示范点、林业科技示范园区、低产林改造示范点等六项重点工作进行专题安排部署,这是落实市委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和王铁书记对林业工作要求的核心,也是综合试验区建设对林业工作的新要求,是推动我市林业工作创亮点、出精品的重要举措,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必须强化工作措施,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二、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推动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区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后花园、生态示范区”新的发展定位的第一年,各单位要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机制创新,积极筹措资金,抓好质量监督,落实工作责任,推动我区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把植树造林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来抓,集中精力,集中时间,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齐心合力抓造林。要将任务分解落实到村组、林区和山头地块,严格考核验收。要加强督查力量,加大督查力度,实施造林进度通报制度。各单位领导要身先士众,深入造林一线,督导林业,办好自己的绿化示范点。
(二)搞好科技兴林。目前,我们的造林任务尽管还很重,但绝不能忽视造林质量,既要抓进度,又要抓质量,避免为赶进度而忽视质量现象的发生。要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选择造林模式,形成多树种、多林种、多模式的绿化格局。在苗木选择上,要大力推广适应本地生长的乡土树种,实行良种壮苗造林,原则使用一级苗造林,严禁使用三级苗造林。在林种树种配置上,要突出特色,多树种多林种结合,乔灌花草结合,绿化彩化结合,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绿化美化,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育苗和造林技术,努力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提高林业生态建设的科技含量。
(三)加强林木保护。三分造,七分管。要坚持造林、管护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巩固造林绿化成果。要落实管护措施和责任,创新管护机制,对管护不力、造成毁坏的个人和单位,要坚决追究责任并责令其限期补植补造。要搞好林木病虫害防治,做到治早、治小、治了,有效控制重点生态廊道、林业生态工程、旅游景区等重点部位的生物灾害。要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当前持续干旱,气温回升快,火险等级高,一定要严格野外火源管理,狠抓预防和扑救措施的落实,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要坚持依法治林,对乱砍滥伐和故意毁坏林木、乱垦滥占林地等违法犯罪行为要严厉打击,保护林业生态建设成果。
造林具有很强的季节性,错过这个季节,全年的造林任务就无法完成。当前正值植树造林的关键时期和黄金季节,各单位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加大投入,扎实推进,打好春季造林绿化攻坚战,全面完成我区今年的春季造林和林业生态建设任务。
第三篇:林业生态建设
抚仙湖径流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简介莫绍周抚仙湖径流区内天然林植被稀少,人工林树种结构单一,森林覆盖率不高。径流区内居民点多,人口密度高,开荒造地、樵采林木、放牧等,加剧了植被的破坏。林地内下木、地被植物稀疏,地表大面积裸露。每逢雨季,特别是突降暴雨,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同时夹带大量N、P、BOD、COD等污染物质入湖,导致湖泊淤积、水质变坏、危及湖区工农业生产及人民安居乐业。为保护抚仙湖,于2001年开始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一、项目建设规模及布局
(一)布局原则
1、项目建设布局于抚仙湖径流区的澄江、江川、华宁三县及二个国有林场范围。由市政府全面规划,以县为单位分期实施。项目建设本着先重点后一般、先面山后远山、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
2、因地制宜,按不同立地条件,以种植乡土树种为主,尽可能 多营造针阔叶混交林,低效林改造以多植阔叶树为主,实现林分树种结构合理、有效。
3、对现有林分加强管护,逐步实施分类经营,合理利用。
4、以生态效益为主,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相统一。以营 造公益林为主,多林种、多树种结合,乔、灌、草结合营造多层次的混交林,加大封山育林(管护)力度。使湖盆坝区近面山先绿起来、1覆盖起来。
(二)建设规模
①工程造林10.36万亩。其中:澄江县6.40万亩,江川县1.22万亩,华宁县2.74万亩。
②低效林改造20.92万亩。其中:澄江县15.08万亩,江川县2.74万亩,华宁县3.10万亩。
③封山育林(管护)32.45万亩。其中:澄江县21.60万亩,江川县3.75万亩,华宁县7.10万亩。
④退耕还林2.70万亩。其中:澄江县1.53万亩,江川县0.67万亩,华宁县0.50万亩。
⑤绿色旅游通道81公里。其中:澄江县45公里,江川县25公里,华宁县11公里。
⑥环湖湖岸绿化77公里。其中:澄江县35公里,江川县30公里,华宁县12公里。
⑦建中心苗圃45亩。
(三)建设时间
1、前期2001年至2005年完成:
①工程造林62624亩。其中:澄江县38380亩,江川县7700亩,华宁县16544亩。
②低效林改造125580亩。其中:澄江县90480亩,江川县16500亩,华宁县18600亩。
③封山育林(管护)192215亩。其中:澄江县129615亩,江川
县20000亩,华宁县42600亩。
④退耕还林16165亩。其中:澄江县9165亩,江川县4000亩,华宁县3000亩。
⑤绿色旅游通道81公里。其中:澄江县45公里,江川县25公里,华宁县11公里。
⑥环湖湖岸绿化77公里。其中:澄江县35公里,江川县30公里,华宁县12公里。
⑦中心苗圃45亩。
2、后期2006年至2010年完成:
①工程造林40976亩。其中:澄江县25620亩,江川县4500亩,华宁县10856亩。
②低效林改造83620亩。其中:澄江县60320亩,江川县10900亩,华宁县12400亩。
③封山育林(管护)132285亩。其中:澄江县86385亩,江川县17500亩,华宁县28400亩。
④退耕还林10835亩。其中:澄江县6135亩,江川县2700亩,华宁县2000亩。
(四)造林树种选择
1、荒山造林树种:华山松、云南松、云南樟、黑荆树、木荷、圆柏、栎类、刺槐、车桑子等。
2、经济林树种:板栗、李、梨、花红等。
3、湖岸道路绿化树种:雪松、银杏、榕树、云南樟、缅桂、黄葛树、清香木、水杉、喜树、龙爪柳、迎春花等观赏树种。
4、四旁美化绿化树种:雪松、银杏、紫薇、缅桂、柏类、榕树、黄连木、清香木、滇扑、龙柏、龙爪柳等。
5、绿色旅游通道绿化树种:雪松、龙柏、银杏、迎春花、黄葛树、云南樟、喜树等。
6、石灰岩裸露地区绿化树种:圆柏、车桑子、黄连木、苦刺、清香木等。
7、低效林改造树种:樱桃、木荷、圆柏、刺槐、苦刺等。
二、项目组织实施
工程造林是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为此,必须高标准、严要求,集中人力、财力,一片一片的开展,反对撒胡椒面。应按照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治理的原则开展工程造林。
林业局成立了抚仙湖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办公室,负责编制计划任务、资金使用、施工设计,进行监督检查,筹措和调配项目建设资金,对竣工项目组织检查验收并作好工程项目分报表和验收的申报工作。
工程项目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与实施单位签订责任书,任务落实到人,定期检查,列入当年任期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工程项目施工采取招投标制,严格按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组织施工,进行质量检查和监理。
三、项目效益分析
抚仙湖径流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以培育、保护、优化公益性森林
植被为主要目的,通过造林、封山育林、幼林抚育、低效林改造等,不断增加森林覆盖面积和地被物的覆盖度,提高林分质量,实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减少空气中粉尘,改善生态环境。在森林培育过程中,也将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包括活立木储备,适当间伐被压木可获得一定薪材、木材等林产品。
1、生态效益。一是增加森林覆盖率和地被植物的覆盖度。抚仙湖径流区目前有林地面积193469亩,有林地覆盖率仅29.5%,通过林业生态建设,有林地面积可增加177563亩,新增森林覆盖率19.8%,地被物的覆盖率将提高0.3左右。工程完成后,径流区森林覆盖率可达到49.3%,林分内树种结构合理,郁闭度增大,林冠下草本植物、灌木共同组成多层结构,保水、保土、净化水质功能将显著提高。二是基本控制径流区的水土流失,显著地提高湖区生态环境质量,增强了可持续发展后劲。三是极大地改善湖区自然景观,还湖区山青水秀的本来面貌,促进抚仙湖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
2、直接经济效益。在林业生态建设中能有效利用社会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此外有林地在第11年开始第一次间伐抚育,第21年进行第二次间伐抚育,可有相当的间伐木材收入。在营造生态林的同时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经济林,有一定经济收入。
四、工程实施进度
到2002年12月止,已完成工程造林6.7万亩,低效林改造3.55万亩,封山育林28亩,澄江路绿化50公里,投入资金2854.45万元。
第四篇: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三源浦镇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三源浦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本镇实际,认真总结2010年停耕还林工作的经验教训,全面、细致的安排了2011的林业生态建设工作。
一、明确责任,奖惩分明,全面落实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镇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镇领导包片,镇干部包村,村屯干部包地块的管理体系。将全镇的还林设计落实到每个地块,并绘制成图,出了问题有据可查、有人负责。
2.建立停耕还林督查小组,对全镇还林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做到了每村必查、每地必查,对造林不力,质量不高的提出整改处罚意见,推进全镇还林工作。若全镇在全县检查中不合格,名次靠后,则停发督察组全部奖金,并建议相关部门调整其工作。
3.建立管护队伍,每村一至三人,工资由镇村共同负责,具体工作由林业站统一调度,重新完善护林员巡山制度,根据其工作成绩给予管护人员适当奖惩。
二、明确目标,加强措施,全力推进
1.做好造林设计工作,坚持“林上山、粮下川”和“应停必停”的原则,做好还林和补植补造设计,2010年我镇停耕总面积达12516亩,其中造林面积11393亩,停耕面积1123亩。2011年我镇计划停耕还林126亩,通过实际踏查,将部分“林边地”、“拱地头”、“挂画地”等被侵占林地全部纳入还林设计范围,因此,2011年实际可完成停耕还林地块280亩;2010年经过县级验收后,下达我镇的补植补造任务为1200亩,但我镇为了高标准的完成补植补造工作,自加压力,以成活率达到90%以上为标准重新设计,设计后全镇的补植补造面积为5868亩。通过实地踏查、测绘,已将全部还林地块登记造册,以作为复查、考核依据。
2.落实苗木
一是按照补植补造面积预收造林抵押金,待雨季补植验收合格后再予以返还。二是加强苗木管理,采取“就近择优”的原则,由林业站技术人员实地查验树苗,确保苗木成活率。目前补植所需53万余株各类苗木已全部落实到位。
3.抓好栽植环节
我镇从4月10日起,已从适合地块开始陆续上山补植,镇林业站指派专门技术人员进村上山进行栽植指导,强化技术要求,保证造林质量。对集中连片地块,出动政府干部进行义务植树,推进造林进度。对已造林地块进行抽检,不合格的责令重造或由村集体收回重新发包。
截止到4月20日,我镇已全面完成补植补栽工作,正在进行全镇范围内的检查工作。
三、检查中发现情况
从4月27开始,黄书记带领班子全体成员、林业站相关人员、包点干部深入全镇各村,检查停耕还林情况,在检查工作中深入到每一个地块,并听取林业站人员、包点干部、村干部的三方面汇报,从而得出最准确、详实的情况,经过多日的实地踏查,发现了很多新的情况,截止到今日全镇共发现复耕地块204亩,复耕农户除要接受处罚外,还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停耕还林工作,对于个别不配合、有严重抵触情绪的农户,由林业站相关人员灭苗铲地,所涉及地块由村集体收回重新发包,截止到目前,所有复耕地块已全部铲除,农户补种树苗150亩,其余未补种农户所涉及的地块已全部收回,重新发包,此举极大的震慑了周边有复耕思想的农户。
四、存在问题
1. 由于今年粮食价格高涨,最高时达到每公斤2.2元,部分农户受利益驱使,有复耕心态,我镇对此情况继续保持高压态势,积极宣传,督促各村对有复耕心态农户做好思想工作,同时加大对已复耕农户的打击力度,只要够亩数的坚决移交,绝不留情,坚决将复耕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2. 今年补植补栽工作结束后,遭遇连续的阴雨天气,虽有利于春耕生产,但也延迟了各村纵深部位的检查工作,如在继续的深入检查工作中发现复耕现象,则采取大面积喷洒农药的方式处理,坚决打击复耕农户的侥幸心理。
第五篇:林业生态建设现场会
2014年春季林业生态建设第二次现场会召开 4月14日,我县召开2014年春季林业生态建设第二次现场会,检查2014年春季生态建设提升工程建设成果、学习交流经验,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市政协副主席、县委书记张生伟、县政协副主席郭轩子、副县长张春全出席会议,各乡镇主抓林业副职、各相关委局参加了会议。
张生伟一行先后到城关、铁门、石寺、曹村、北冶以及石井等乡镇,观摩了省道246线、省道314线等沿线重点路段绿化情况,现场参观了铁门镇中心苗圃、省道246线石寺坡段绿化情况、省道314线曹村段绿化情况、石井镇潭上村经济林改造现场。
张生伟对各乡镇在春季生态建设提升工程上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要求各乡镇要抢抓春季生态建设的有利时机,推进生态建设工作的进展。在部署下一步工作时,张生伟强调,要围绕企业,做好“围村”、“围城”、“围厂”、”“围矿”的绿化工作;相关乡镇要做好新峪、新青、新、旧310国道等重点路段的廊道绿化工作;要积极探索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均衡发展的模式,推进经济林、成材林的建设,为百姓打造“绿色银行”、“生态银行”、“旅游银行”。
据悉,2014年我县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总任务12万余亩,其中包括造林5.52万亩,森林抚育改造6.2万亩,新峪景观大道、新宜、新青公路、运煤专线四条廊道的绿化工作9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