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三都镇漾月村委会下贝村与峨蔓镇灵番村林地纠纷的紧急汇报1
关于三都镇漾月村委会夏贝村与峨蔓镇
灵蕃村林地纠纷的紧急汇报
市政法委并王琼珠书记:
我镇漾月村委会夏贝村召集本村16岁以上的外出青年于今天下午三点回村,准备到与峨蔓镇灵蕃村林木纠纷地(俗称大陋地)指界,双方有可能因纠纷地指界存在异议而发生群体性事件。
一、具体纠纷情况
夏贝村原址南抵峨蔓镇灵蕃村,北靠大海,面积约有500多亩。由于需要避开海盗抢劫,寻找水源等历史原因,夏贝村祖辈将整个村搬到距离原址约1公里多地方居住。该村的原址土地——大陋地由此成为双方的争议地。
1、1947年双方曾发生宗族宗派械斗,双方死亡人员共9人;
2、2005年4月,夏贝村代表、灵蕃村代表到大陋地指界,双方代表对所指认的土地权属无异议后,双方将该地承包给三晋公司种植林木;
3、2005年9月20日,夏贝村在双方所确认的夏贝村一方土地种植树苗,遭到灵蕃村阻拦;
4、2005年10月14日,夏贝村在双方所确认的夏贝村一方土地种植树苗,再次遭到灵蕃村阻拦;
5、2010年11月13日,夏贝村与灵蕃村因搬迁祖坟发生纠纷;
6、2011年3月21日,灵蕃村将该纠纷地承包给一个外号叫老二的老板,从事养殖生产。此事再一次将双方的矛盾激化。故此,夏贝村召集本村16岁以上的外出青年于今天下午三点回村,准备到双方纠纷地指界。
二、采取措施
我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双方的矛盾纠纷问题,成立了工作组,全力化解双方的矛盾纠纷。所采取的措施如下:
1、成立工作组,由分管政法的副镇长陈帆担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张青、边防所所长陈海波、包点领导羊秀山任副组长,边防干警、漾月村委会支部书记、包点工作组成员、综治办成员共10人担任成员,开展双方化解工作。
2、我镇镇府联合峨蔓镇府、双方派出所到实地勘察,责令正在该纠纷地挖虾池的企业停工;
3、工作组多次驻村入户做群众思想工作,但效果不明显;
4、镇主要领导已邀请夏贝村外出干部、本地干部回村做群众思想工作,此工作正在开展当中;
三、下步工作
1、建议市国土局、市渔业与海洋局、市执法大队、市林业执法大队介入调解;
2、市职能部门及时组织双方镇府、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协商解决。三都镇人民政府 年5月18日 2011
第二篇:白鹤镇村情民意月汇报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在效能革命中,白鹤镇党委结合乡镇工作职能实际,围绕“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的总体思路,建立村情民意月汇报制度,促使了全体机关干部、农村工作指导员真正深入农村,沉身于农村,围绕农业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这一目标而服务于农村。实践证明:“月汇报制度”是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
一、村情民意月汇报制度的产生
近几年来,白鹤镇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了较大转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也有不同提高,但与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还有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主要是:工作作风、精神状态与面临的新形势不适应,为民服务意识与农民群众迫切致富的愿望不相适应,工作的力度与任务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少数乡镇干部忙于事务,深入农村,企业农户较少;与群众不联心,下村不干事;乡镇工作机关化,一些干部方法简单,作风漂浮;干部与农民群众沟通交流少;为群众提供技术信息,资金不够;少数办事处、办公室仍有“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等等。白鹤镇针对这一情况,为了进一步推进效能革命,促使各驻村干部农村工作指导员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推出村情民意月汇报制度,使群众不断得到实惠。
二、推行村情民意月汇报制度的主要做法
白鹤镇在推行月汇报制度过程中,不断创新汇报形式,形成了干部定时下村,民情接待室,民情联系卡,民情分析会等形式,与群众进行沟通了解。
(一)以联心、联手为手段,解民情,察民意。
1、定时下村察民意。要求办事处干部,农村工作指导员每星期必须有二天以上时间在所派驻的村,走访党员、干部、群众困难户及各类专业户,在走访过程中,认真聆听群众意见,掌握了他们的思想动态,每月还以召开民主恳谈会、座谈会等形式,正确引导群众,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积极做好结对帮扶工作,使干部和群众扭在一起,在走访过程中,要求每位干部做到三要、三忌,即要时间到位,忌流于形式;要真心为民,忌不动感情;要解决实事,忌空口承诺。自实施月汇报制度以来,全镇干部共走访农户2000余户,掌握村情民意500余条。
2、定时汇报解民情:对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和在走访中了解到的问题,按照生产生活类、发展经济类、矛盾纠纷类等进行分类梳理。每月的最后一周作为月汇报周,重大事项要即时汇报。各驻村干部、农村工作指导员必须如实填写月报告单。汇报会以办事处为单位,由联系片领导牵头,各驻村干部、农村工作指导员汇报本月村情民意的摸排情况、解决计划及上一个月的落实情况,汇报会由各村代表、所在办事处的镇效能建设监督员、农村工作指导员、全体办事处干部参加。各办事处联系领导汇总情况后向镇党委、政府汇报。
3、限时办结得民心:各驻村干部农村指导员在所了解的村情民意中充分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及时办理的及时办理,不能办理的书面材料向镇里汇报,镇里帮助解决,确保了群众反映的问题落到实处,如群众反映病虫情报到村不够及时的问题,镇农办落实专门人员,直接从网上下载病虫情报并复印,再专人负责送到各村及种粮大户手中,群众对此十分满意。
(二)以民情联系卡为纽带,把心贴近农民群众。
为了农民群众方便联系镇干部和村干部,由镇统一制作了印有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姓名、联系电话等内容的联系卡,发放到村干部、专业户、贫困户、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手中,使干部能与农民群众保持着长久联系,及时了解群众在生活中的困难,及时整理出来,根据民情的轻重缓急做到:“简单事务迅速办,重大事务承诺办,疑难事务联系办”,如皇都村种粮大户曹善平因稻田放水等问题,通过联系卡与镇农办取得联系,镇农办第二天就组织上田头踏勘,并现场解决,当了解到曹善平在种子购买过程中碰到困难时,镇农办帮助从县种子公司购得84斤优质稻种冒雨送到曹善平家。
(三)以设立民情接待室为窗口,把情融入到农民群众中。
为了进一步使民情民意月汇报制度完善,提高办事效率,白鹤镇在镇党政办设立“民情接待室”,安排专职人员展开全天候、无休日的服务,为群众办理一些事务性工作。并对所有办理事务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在符合办事条件的情况下,随到随办;一时不能办理的,及时帮助解决或转办。各村相应设立民情接待室,驻村干部每周二与值班村干部一起接待群众,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办事。
(四)通过民情分析会,真心为民干事。各农村指导员、驻村干部针对走访中所掌握了解的村情民意每月底召开村两委会,与村干部一起讨论,分析明确解决目标,落实解决措施。牢固树立起“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观念,实说实干,负责任地把群众反映的事办好。全镇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问题在一线解决,业绩在一线创造”。
三、成效
月汇报制度的推行,促进了干部作风的真正转变,工作的真正落实,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1、干部受到了教育,作风得到了转变。广大驻村干部深入到农村中听民心、察民情、解民忧,努力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他们深深感触到了“不是群众不拥护干部,而是干部冷淡了群众;不是群众不需要干部,而是干部疏远了群众;不是群众不尊重干部,而是干部不关心群众”。思想认识上的变化带来干部工作作风之变,呈现了三多三少和三个转变,三多三少即下村办事的多了,呆在办公室的少了;到普通群众家的多了,光进干部不进群众的门少了;与群众拉家常,为群众办实事多了,摆架子说大话的少了。三转变从面上走访慰问向扎扎实实办实事转变;从被动服务转向主动上门服务,从服务部分人转向为全社会服务的转变。
2、民意得到了充分落实。月汇报制度推行以来,干部真心为群众办实事,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使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基本做到了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组,信访不越级。实施此项制度以来,解决各类纠纷55 起,其中积案7起。针对农民反映比较多危险水库,做好了10座水库除险加固和6条抗旱渠道工程,对三茅溪、秀溪两岸5公里实施治溪打坝,并完成了河床清障。在重点粮食生产基地安装杀虫灯,针对义宅办事处群众反映的安装电话、电话付费较麻烦的情况,办事处会同村干部多次同电信部门协商,建立电话营业厅,目前,机房已建好,设备正在安装中,预计10月份投入使用。
3、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针对月汇报制度中群众反映的农业、重点工程、社会治安等方面问题都得到了较好解决,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如农业方面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一步扩大,至目前已完成天台山蜜梨、高山蔬菜、东魁杨梅、大棚西瓜、笋竹、早茶、花木等各类基地8个共4130 亩,在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上,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和110科技咨询服务,做好技术培训,共举办培训班8期,各类技术咨询服务350次,同时农网信息有了新的体现,促成了白水村花木基地三笔大交易,金额达6万元。
乡村康庄工程,总投资达800多万元路基24条全部投入建设,目前已完成39公里,完成总工程量的71%,路面动工8条,目前已建成12公里,完成总工程量25.2%。鹤楼标准农田建设,总投资2000万元,建设标准农田8000亩,目前第一期3000亩已顺利开工。社会治安得到了较好转变,继续深化和推广民间纠纷“分级负责,归口管理,限期办结”的试点经验,开通了民间纠纷“1890”调解专线3778890,夯实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