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新的发展观来认识和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市场化改革
用新的发展观来认识和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市场化改革
在我国全面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在新的形势下,只有用新的发展观来认识和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市场化改革,才能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发展之路。|
(一)建立新型的政府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关系,实行政策性业务市场化运作
在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条件下,政府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关系如何定位,这是改革的首要问题。
应该看到,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新时期。政府在利用操作载体调控时,不再需要象过去那样用它来垄断市场、包办经营,而是用来解决市场失效的问题。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不再是行政部门执行政策的附属机构,它的政策性工具的职能是根据政府调控市场的需要,时而发挥、时而退出,时而强、时而弱。因此,政府应该设法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主体。当政府需要矫正市场失效,利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操作载体实现政策性目标时,应明确相互的责、权、利关系,实行契约式经营。在一般情况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则和其他多元化主体一样在市场上平等竞争、正常经营,政府不再进行额外保护和干涉。在应急状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应该以执行国家政策为第一目标。从长期看,政策性业务市场化运作是在市场条件下政企分开的一个发展方向。在短时期内市场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政策性业务市场化运作的主要对象还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储备企业;当市场逐渐完善以后,政策性业务可以在有条件的多元化经营主体中招标操作,这样可以降低国家执行政策的成本,有利于企业内在机制的激活。
(二)实行多元化的产权形式和灵活多样的组织经营方式,开拓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新的发展空间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目标如何设定,这是市场化改革的关键问题。改革不是要把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垮、改掉,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把企业搞活、搞好。因此,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目标的设定要放在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大视野里进行综合考虑,通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组织、经营形式的创新,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使改革后的粮食企业有所作为。
1.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在稳定粮食市场中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在全面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特别是对主产区而言,到底需不需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这样一个直接面对农民的粮食采集系统?这个采集系统到底需要保留多大的力量?对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从粮食这个特殊商品的双重属性来看,粮食作为一般性商品,需要全面进入市场;粮食作为关系到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物资,要受到国家的行政干预和控制,特别是在粮食短缺时更是如此。粮食商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区别于一般性国有企业,其改革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
第二,从粮食收购市场的不确定性看,我国的粮食生产和流通都处于高度分散化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当粮食出现过剩时,多元化市场主体迅速退出,加剧了粮食过剩;当粮食出现短缺时,多元化市场主体迅速进入,加剧丁粮食短缺。由于收购主体的逐利行为导致了粮食收购市场的不确定性,使生产领域的矛盾在流通领域被放大,从而容易引发市场的不稳定。
第三,从国家调控市场的直接控制力看,从1993年以后,我国逐渐放开了粮食批发市场,放开了粮油加工市场和粮食零售市场;从2001年以后,又逐步放开了部分主销区和主产区的收购市场,现在国家对粮食市场的直接控制力除了储备体系之外,就剩下主产区收购市场上的一部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了。第四,从现阶段粮食供求形势看,我国已从粮食相对过剩阶段转为综合平衡阶段,特别是经过了几年粮食连续减产之后,粮食购销市场放开将面临着几大压力:面临着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不断外流、耕地继续减少、人口不断增加,粮食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的压力;面临着阶段性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和城市低收入群体食物保障的压力;面临着市场放开后,多元化主体逐利投机行为、消费者预期放大效应带来的市场风险压力;面临着粮食品种结构性矛盾和地区不平衡、交通运输瓶颈、财政能力相对不足和政府应对突发事件时直接控制力弱化的压力。因此,在这种形势下进行市场化改革承担的风险要比在粮食过剩条件下改革的风险大得多,市场化改革的难度很可能会超出人们的预想,政府需对放开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有所准备,采取常规措施和特殊措施相结合的手段应对。
综上所述,粮食购销市场放开,并不等于要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放掉,国家在粮食主产区一定要保持政
府在基层粮食采集系统中的一定份额和力量,这是宏观调控、掌握粮源、打击投机行为、稳定市场的需要,也是保护农民利益的需要。这部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可以采取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形式,将骨干力量保留下来,继续作为国家在粮食收购领域的采集系统单独存在;也可以结合中央和地方储备粮系统,作为储备系统的基层收购单位存在并发挥作用。
2.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立足于县域经济,在为农民服务和粮食产业化经营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县域经济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平台,是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要设施都在县乡两级,常年为农民服务,和农民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要立足于县域经济,扎根于农村,服务于农民,通过多元化的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地创新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可以成立为农民粮食收购、储藏、加工服务的经济合作组织;可以根据农民和市场需要,开展粮食去 杂、烘干、质量分级等经营服务业务;可以采取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实施“订单农业”,与农户开展合作经营;可以和加工厂、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在延长粮食产业链、搞好深加工、提高粮食附加值上下功夫,走粮食产业化经营的道路。总之,要通过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在县域经济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促进城乡经济协调统筹发展的同时为自身找到新的生存空间。
3.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在整合和推进现代粮食物流体系中做大做强。在加入WTO和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新形势下,通过整合提升现有粮食仓储运输资源,推动我国现代化散粮物流体系的发展,降低流通成本和费用,增强企业竞争力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现代散粮物流体系中处于源头地
位,政府要抓住这一源头,将骨干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市场中处于龙头地位的大型加工企业、仓储企业和重要港口设施等进行对接,根据我国粮食的合理流向,打破区域和行政界限,统筹规划,组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大型粮食龙头股份制企业。从基层的散粮运输开始,发展区域性的散粮物流体系,如以大连北良港为龙头整合东北粮食走廊,以广东虎门港为龙头整合珠江粮食走廊,以上海外高桥码头为龙头整合长江粮 食走廊,以广西防城港为龙头整合西南粮食走廊,继而不断地向全国散粮物流网络推进,使粮食企业在降低粮食流通成本和费用方面挖掘新的利润源,从整体上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和流通效率,从而增强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三)建立新型的市场管理机制,为粮食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经历过艰辛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与教训,可用于建立新型的市场管理机制之中,推进新一轮的市场化改革:
第一,改善政府对粮食的宏观决策体制。市场化和高风险是一对孪生姐妹,市场化条件下加强粮食宏观调控需要建立一个能够对市场快速反应、高效率的政府宏观决策体制。我国目前对粮食管理的事权比较分散,不利于政策统一制定和协调,有时行政措施互相牵制、互相抵消,难以适应加强宏观管理、应对市场化高风险的需要。建议进一步改善政府对粮食的宏观决策体制,统一研究制定粮食政策和宏观调控决策,促进粮食生产、流通、储备、进出口、粮食补贴、信贷投放、市场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协调发展,确 保市场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
第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呼吁粮食市场管理法尽快出台,以便使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有法可依。当前最急需的是建立市场准入制度,要明确规定进入粮食市场的不同类型的粮食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规定商品粮周转库存数量),建立市场秩序,增强市场的支撑能力。
第三,政府要充分利用金融信贷手段,加强对粮食市场的间接控制。政府除了运用政策、法规加强宏观调控外,还应利用金融信贷手段加强对粮食市场的间接控制。考虑到农发行的主要业务就是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储备企业提供政策性信贷服务,随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后经营量的大幅度下降,农发行的信贷业务也相应缩减。因此,国家应下决心调整农发行的服务对象和业务范围,建议参照美国农产品信贷公司(CCC)模式,根据我国国情和财力情况,对农发行进行改组,成立中国粮食信贷公司,使其成为一个专门为粮食购销、储备、加工和进出口服务的政策性信贷公司。政府以此为载体,实现金融对粮食市场的间接控制,必要时对粮食市场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引导扶持。该公司在国家财政有能力注入资金的情况下,还可以承担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和提供营销贷款,在粮食市场价格低于农民实现简单再生产所必须的成本时,根据农民自愿,营销贷款可直接转为农民的售粮收入。
第四,加强市场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政府要强化粮食市场信息的监测预警、统计分析、质量检验、标准规范等方面的工作,搭建政府监控网络和为市场、农民、粮食企业服务的平台,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采取特殊政策解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历史包袱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存在的“三老”包袱问题,是粮食流通体制所有历史矛盾的集中体现和症结所在。这个问题不解决,改革就难以推进。因此,必须下决心采取特殊政策解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历史包袱问题,使改革能够顺利进行。
(一)对企业的政策性亏损实行新老划断、停息挂账,并从企业中剥离出来,由各省粮食主管部门集中管理,由财政逐年核销。
(二)按保护价收购的老粮食库存,划归各省粮食主管部门管理,按计划分步销售,粮食由企业代管,价差损失由财政负担。
(三)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职工要全部纳入社保统筹,所需资金由风险基金支付。对于转制和下岗分流人员的补偿金,要采取各种办法补偿到位。或比照煤炭等行业采取的办法,通过安排专项资金,解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下岗职工安置所需资金。
(四)企业的经营性亏损也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其成因非常复杂,国家政策如果不管,改制后的新企业也不可能接收,即使强制要求接收,那么新企业也将因为信用差难以获得信贷支持,无法开展经营。因此,对这部分经营性亏损应采取特殊办法单独处理。建议以县为单位成立粮食资产经营公司,集中解决经营性亏损包袱和盘活现有资产,具体方法如下:1.将所有企业的经营性亏损债务都集中划 入资产经营公司,同时将这些企业的现有设施和人员也划入资产经营公司统一管理。2.将优良资产剥离出来,组建各种新的股份制公司,灵活进行业务经营活动,公司经营利润一部分用于逐年偿还企业经营性亏损挂账。
3.企业对职工的欠款,在职工自愿的基础上,可以采取“补偿金转股”的形式处理。计算出企业欠职工补偿金、工资、医疗费、社保资金和集资款等总额,作为职工的股份进入改制后的股份制公司。转股的资产要经过评估。4.考虑到一部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因所欠债务,已被法院冻结账号、准备拍卖资产的实际情况,建议对外单位欠款在双方协商的基础上,采取“债转股”的形式处理。计算出企业所欠的债务
(不包括农发行),作为债权人的股份进入改制后的股份制公司。
(五)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应实行渐进式的改革,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在粮食供求形势相对宽松的情况下,改革的步子可以大一点;在粮食供求形势相对偏紧的情况下,改革的步子要小一点。在当前形势下进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要有几年的过渡期,避免形成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该课题由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聂振邦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任正晓副局长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主任张汉麟同志担任课题组组长,副主任邓亦武、傅新民,总经济师何松森同志担任副组长,课题组成员包括宫明程、申恩威、李静、王晓明、孙鉴奇、肖春阳、郭成、胡丈国、李众敏,报告主要执笔人包括张汉麟、何松森、李众敏。)
第二篇:国有粮食购销企业
附件1:
增值税报批类优惠项目管理
纳税人符合增值税报批类优惠项目条件的,应当在政策规定优惠期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税务机关按照受理、审批、送达执行各环节规定进行确认。
纳税人办理减免税,应提交书面减免税申请报告,列明减免税理由、依据、范围、期限、数量、金额等,并填报《纳税人减免税申请审批表》,根据不同的减免税项目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纳税人报送的资料原件,税务机关核对后交还纳税人,报送的复印件,应加盖公章并注明“经核对与原件一致”。
符合条件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采用简易征收办法的,只提交《一般纳税人简易办法征收申请审批表》,主管税务机关审批后执行。
一、免征增值税项目
(一)符合以下条件的企业销售粮食和植物油免征增值税 1.承担粮食收储任务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按顺价原则销售粮食。
2.其他粮食企业经营粮食
①军队用粮:凭军用粮票和军粮供应证按军供价供应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粮食。
和无害化处理处置的业务;污泥处理处置是指对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进行稳定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处置的业务。
需补充报送的资料:
(1)《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有效期两年,下同)原件及复印件;
(2)省经信委认定文件复印件;
(3)上述第1至4项产品另需报送的资料:
具有资质的省级质检机构出具的综合利用产品质量、综合利用资源品质及掺量的抽检报告原件及复印件。
(4)上述第5至6项产品另需报送的资料:
①县以上环保部门出具的项目环评验收报告或环境监测报告原件及复印件;
②自2010年1月1日以来,纳税人未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县级以上环保部门相应的行政处罚的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③生产过程中如果排放污水的,提供生产排放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④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出具的符合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及相关文件规定的生产工艺要求的检测报告原件及复印件。
政策依据: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56号)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及劳务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15号)
二、即征即退增值税项目
(一)符合以下条件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100% 1.以工业废气为原料生产的高纯度二氧化碳产品。2.以垃圾为燃料生产的电力或者热力:所称垃圾,是指城市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树皮废渣、污泥、医疗垃圾,包括利用垃圾发酵产生的沼气。垃圾用量占发电燃料的比重不低于80%。
3.以煤炭开采过程中伴生的舍弃物油母页岩为原料生产的页岩油。
4.以废旧沥青混凝土为原料生产的再生沥青混凝土。废旧沥青混凝土用量占生产原料的比重不低于30%。
5.采用旋窑法工艺生产的水泥(包括水泥熟料)或者外购水泥熟料采用研磨工艺生产的水泥,水泥生产原料中掺兑废渣比例不低于30%。
6.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压生产的电力或热力,发电(热)原料中100%利用上述资源。
7.以餐厨垃圾、畜禽粪便、稻壳、花生壳、玉米芯、油茶壳、棉籽壳、三剩物、次小薪材、含油污水、有机废水、污水处理后
纸。
需补充报送的资料:
(1)《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2)省经信委认定文件复印件;
(3)县以上环保部门出具的项目环评验收报告或环境监测报告原件及复印件;
(4)自2010年1月1日以来,纳税人未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县级以上环保部门相应的行政处罚的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5)生产过程中如果排放污水的,提供生产排放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6)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出具的符合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及相关文件规定的生产工艺要求的检测报告原件及复印件。
政策依据: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及劳务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15号)
(三)符合以下条件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50%
1.以退役军用发射药为原料生产的涂料硝化棉粉。退役军用发射药在生产原料中的比重不低于90%。
2.燃煤发电厂及各类工业企业产生的烟气、高硫天然气进行脱硫生产的石膏、硫酸、硫酸铵和硫磺。
3.以废弃酒糟和酿酒底锅水为原料生产的蒸汽、活性炭、白碳黑、乳酸、乳酸钙、沼气。废弃酒糟和酿酒底锅水在生产原料中所占的比重不低于80%。
4.以煤矸石、煤泥、石煤、油母页岩为燃料生产的电力和热力。煤矸石、煤泥、石煤、油母页岩用量占发电燃料的比重不低于60%。
5.利用风力生产的电力。6.部分新型墙体材料。
7.以蔗渣为原料生产的蔗渣浆、蔗渣刨花板及各类纸制品。生产原料中蔗渣所占比重不低于70%。
8.以粉煤灰、煤矸石为原料生产的氧化铝、活性硅酸钙。生产原料中上述资源的比重不低于25%。
9.利用污泥生产的污泥微生物蛋白。生产原料中上述资源的比重不低于90%。
10.以煤矸石为原料生产的瓷绝缘子、煅烧高岭土。其中瓷绝缘子生产原料中煤矸石所占比重不低于30%,煅烧高岭土生产原料中煤矸石所占比重不低于90%
11.以废旧电池、废感光材料、废彩色显影液、废催化剂、废灯泡(管)、电解废弃物、电镀废弃物、废线路板、树脂废弃物、烟尘灰、湿法泥、熔炼渣、河底淤泥、废旧电机、报废汽车为原
软件,按17%的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
需补充报送的资料:
(1)贵州省软件评测中心出具的软件测试报告原件及复印件或其他软件监测机构出具的检测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其他软件监测机构出具的检测证明需提供省经信委的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2)省经信委颁发的在有效期内的《软件产品登记证书》(5年)或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3)文化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认定动漫企业的文件复印件,省级认定机构颁发的《动漫企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以及自主开发生产的动漫产品列表原件及复印件。
政策依据: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00号)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扶持动漫产业发展增值税 营业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19号)
(五)安置残疾人就业符合下列条件的限额即征即退增值税 对安置残疾人的单位,按单位实际安置残疾人的人数限额即征即退增值税,最高不得超过每人每年3.5万元。安置残疾人超过25%(含25%),且残疾职工人数不少于10人。
需补充报送的资料:
经民政部门或残疾人联合会认定的单位报送的资料: ①民政部门或残疾人联合会的书面审核认定意见复印件; ②纳税人与残疾人签订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复印件; ③纳税人为残疾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缴费记录复印件; ④纳税人向残疾人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实际支付工资凭证复印件。
不需要民政部门或残疾人联合会认定的单位,以及因认定部门向其收取费用直接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减免税申请的单位报送的资料:
①纳税人与残疾人签订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原件及复印件;
②纳税人为残疾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缴费记录原件及复印件; ③纳税人向残疾人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实际支付工资凭证原件及复印件。
政策依据: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92号)
《国家税务总局 民政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征管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7〕67号)
(六)国内铂金生产企业自产自销的铂金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依据: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铂金及其制品税收政策的通
314
第三篇: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方案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方案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面向市场,转换机制,加快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推进兼并重组,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提高
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更好地发挥粮食购销主渠道作用,确保全县粮食安全。
到2006年1月底,基本完成全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布局调整和产权制度改革,分流并妥善安置富余人员,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完成全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任务。
二、工作原则和工作重点
(一)工作原则。
1、坚持因企制宜的原则。根据省、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要求,结合本县实际,因企制宜,确定改革形式。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妥善做好职工身份置换和安置分流工作,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3、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根据清理财务挂帐和清产核资情况,统筹兼顾,合理制定补偿标准,确保改革公开、公平、公正。
(二)工作重点。
1、搞好职工身份置换,精减粮食购销企业富余人员,理顺企业劳动关系。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搞好职工再就业。
2、搞好资产重组界定,建立起能充分发挥调控作用的国有独资粮食储备体系、军粮供应体系。
3、用足用好相关政策,消化历史包袱,减轻企业负担,使企业顺利走向市场。
4、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新的用人、用工、分配制度,促进购销企业面向市场,主动服务。
三、时间安排和方法步骤
(一)时间安排。
全县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于今年7月份开始,2006年1月底前完成。
(二)方法步骤。
1、改革形式。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规定,在对全县粮食购销企业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逐一确定符合企业实际的改革形式。县保留1-2个国有独资企业承担储备粮和军粮供应。对粮所实行股份制改革,根据清产核资情况确定重组规模。好范文版权所有
2、职工分流安置方案。粮食购销企业要结合实际,依法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职工分流安置方案,并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广泛征求职工意见,于2006年1月底前全部完成职工身份置换。
3、清产核资。从今年7月份开始对全县粮食购销企业进行全面清产核资,10月底完成。
4、经济补偿金。企业补偿金按照企业自筹为主、财政适当补助的办法,多渠道筹集。
5、妥善安置分流富余人员。坚持以人为本,多措并举,妥善做好安置分流富余人员工作,确保平稳安置、顺利分流。用足用好社保、退休、内退、病退等政策,保持职工社保关系的连续性和再就业政策的衔接,鼓励职工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对安置的职工要依法规范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6、新公司注册登记。重组后的粮食购销企业要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手续和社会保险变更手续,建立新的企业经营机制,深化内部改革。县粮食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国有独资企业国有资本的管理和监督,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相关政策
(一)国土资源部门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涉及到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在办理评估备案、土地资产处置审批手续后,土地主管部门为其办理土地有关手续。处置企业使用的划拨土地的收入,按有关规定缴纳和使用,可优先留给企业用于缴纳社会保险和安置职工。对破产企业原使用的划拨土地,其土地资产变现资金首先用于安置破产企业职工。
(二)对粮食企业依法出售自有产权公房、建筑物收入,优先留给企业用于缴纳社会保险费和安置职工。
(三)粮食企业在正常经营期间,自筹资金安排的经济补偿金及社会保险费,可纳入企业当期损益。
(四)劳动保障部门要把粮食购销企业分流职工统一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企业职工欠缴社会保险费的,改制时要清偿补缴。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办理失业登记和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手续。
(五)金融部门要积极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工作。农业发展银行对重组后的粮食购销企业,要按信贷管理原则,积极予以贷款。对企业已经剥离政策性挂账相应占用的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已办理资产抵押的,应当及时解除抵押关系。
(六)企业改革中需要支付的审核、评估、验资、咨询、登记、签证等费用,除国家规费外,属政府部门收取的,按最低标准收取。
五、组织领导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改革顺利进行。为加强
第四篇: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方案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根据盛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面向市场,转换机制,加快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推进兼并重组,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更好地发挥粮食购销主渠道作用,确保全县粮食安全。
到~年1月底,基本完成全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布局调整和产权制度改革,分流并妥善安置富余人员,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完成全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任务。
二、工作原则和工作重点
(一)工作原则。
1、坚持因企制宜的原则。根据盛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要求,结合本县实际,因企制宜,确定改革形式。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妥善做好职工身份置换和安置分流工作,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3、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根据清理财务挂帐和清产核资情况,统筹兼顾,合理制定补偿标准,确保改革公开、公平、公正。
(二)工作重点。
1、搞好职工身份置换,精减粮食购销企业富余人员,理顺企业劳动关系。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搞好职工再就业。
2、搞好资产重组界定,建立起能充分发挥调控作用的国有独资粮食储备体系、军粮供应体系。
3、用足用好相关政策,消化历史包袱,减轻企业负担,使企业顺利走向市常
4、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新的用人、用工、分配制度,促进购销企业面向市场,主动服务。
三、时间安排和方法步骤
(一)时间安排。
全县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于今年7月份开始,~年1月底前完成。
(二)方法步骤。
1、改革形式。根据盛市有关文件规定,在对全县粮食购销企业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逐一确定符合企业实际的改革形式。县保留1-2个国有独资企业承担储备粮和军粮供应。对粮所实行股份制改革,根据清产核资情况确定重组规模。
2、职工分流安置方案。粮食购销企业要结合实际,依法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职工分流安置方案,并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广泛征求职工意见,于~年1月底前全部完成职工身份置换。
3、清产核资。从今年7月份开始对全县粮食购销企业进行全面清产核资,10月底完成。
4、经济补偿金。企业补偿金按照企业自筹为主、财政适当补助的办法,多渠道筹集。
5、妥善安置分流富余人员。坚持以人为本,多措并举,妥善做好安置分流富余人员工作,确保平稳安置、顺利分流。用足用好社保、退休、内退、病退等政策,保持职工社保关系的连续性和再就业政策的衔接,鼓励职工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对安置的职工要依法规范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6、新公司注册登记。重组后的粮食购销企业要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手续和社会保险变更手续,建立新的企业经营机制,深化内部改革。县粮食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国有独资企业国有资本的管理和监督,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相关政策
(一)国土资源部门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涉及到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在办理评估备案、土地资产处置审批手续后,土地主管部门为其办理土地有关手续。处置企业使用的划拨土地的收入,按有关规定缴纳和使用,可优先留给企业用于缴纳社会保险和安置职工。对破产企业原使用的划拨土地,其土地资产变现资金首先用于安置破产企业职工。
(二)对粮食企业依法出售自有产权公房、建筑物收入,优先留给企业用于缴纳社会保险费和安置职工。
(三)粮食企业在正常经营期间,自筹资金安排的经济补偿金及社会保险费,可纳入企业当期损益。
(四)劳动保障部门要把粮食购销企业分流职工统一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企业职工欠缴社会保险费的,改制时要清偿补缴。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国家和盛市有关规定,办理失业登记和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手续。
(五)金融部门要积极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工作。农业发展银行对重组后的粮食购销企业,要按信贷管理原则,积极予以贷款。对企业已经剥离政策性挂账相应占用的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已办理资产抵押的,应当及时解除抵押关系。
(六)企业改革中需要支付的审核、评估、验资、咨询、登记、签证等费用,除国家规费外,属政府部门收取的,按最低标准收龋
五、组织领导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改革顺利进行。为加强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领导,县政府成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对全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协调。发展计划、财政、国有资产管理、审计、劳动和社会保障、国土资源、体改、工商、税务、农发行、粮食等部门要从大局出发,统一思想,密切配合,各负其责,确保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五篇:浅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浅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浅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今年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是粮食流通领域内一场深刻的、全新的革命。它的重要意义在于:粮食的商品属性得到较全面的恢复,粮食将不再成为附着于政府、政治的“特殊”物质;粮食流通形式将按照正常商品渠道与方式进行;粮食购销价格将以市场需求为
主要形成手段与形式;允许和鼓励多种经济成份的单位与个人合法地参与粮食流通市场经营活动;市场成为配置粮食资源与优化供求关系的主要形式、手段和机制。显而易见,粮食购销市场化对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那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要面临那些挑战呢?
一、购销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
粮食购销市场将允许和鼓励多种经济成份的单位和个人,参与粮食经营活动,从事粮食购销业务。毫无疑问,这将使粮食购销市场的经营主体不断增加,竞争将更加激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苦练内功,不断针对变化了的新形势、新情况,打造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与实力,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首先要抓好收购,掌握足量的粮食。目前推行的“订单粮油”、建立购销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是求得主动的有效办法与途径。其次在粮食销售上,要不断调整经营策略,既注重对传统老市场的巩固与发展,又要开发新市场,尤其是要注重开发国际市场。通过努力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购销业务,在市场化竞争中得到巩固、发展和提高。
二、信贷方式将会发生根本性转变。
过去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信贷资金上备受国家特殊政策的关照与支持,收购资金基本可以满足需要,即使实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期间,其资金仍是有条件的保障使用。实行购销市场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粮油所需要的资金,将不可能再有国家给予保障,其信贷难度将会加大,限制性因素会增加,甚至会成为障碍。面对这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应当心中有数,并尽量做好应对准备。首先要建立广泛的、让人信赖的融资渠道,不能“一棵树上吊死”,尤其应当与粮食生产者建立互信互利的合作关系,采取股份制形式,扩大业务所需资金的来源渠道。其次要通过企业改制,逐步将粮企改造成为股份制企业,扩大企业融资面,减轻对外界的依赖程度。再次要讲究信誉,与金融部门建立互信互利的合作关系,确保资金使用足额到位。
三、粮食购销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
坐等收购等传统的购销形式会逐步被个性化的、新的购销方式所取代,购销形式将成为影响业务实绩的主要因素。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不可避免地会在挑战中受到冲击。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必须全面认识购销方式与企业兴衰的直接联系,不然就有可能犯“头疼医头”的错误,最后导致企业衰败:因此,要不断调整购销方式,确保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竞争中不落后,并能够战胜对手。具体地讲:—是按照市场需求合理布局网点,为购销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网点分布,收购站点较为合理,而销售网点尤其是城市销售网点远不能适应需要,甚至制约了正常业务的开展。因此,应当根据市场化后的实际,调整、充实购销网点,保证其既能将粮源收上来,又能适时将粮食销出去。二是不断强化对职工地教育、培训、管理,使其能够适应市场化竞争的需要。说到底,粮食购销活动要依靠职工来实现,而职工的思想、业务等素质,能否适应市场要求,则成为关键一环。因而,对职工的培训、教育,是企业发展长久大计,而且迫在眉睫,应当从现在起就抓紧抓好。三是加强横向联合,不断拓展业务空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应当做好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联合起来发展的文章,构筑新的经济联合体。
四、粮食购销市场化对干部职工的影响。
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观念的障碍,远比其它方面的适应要复杂得多、艰难得多。应当说,粮食购销市场化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生的影响是“脱胎换骨”的,比以往任何一次改革都要彻底。因此,必须进一步做好思想工作转变观念。“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首先,要学习、了解购销市场化改革给粮食流通、粮食企业、粮食经济及粮食职工可能带来的影响,尤其是负面影响,以便心中有数,早作准备。其次,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更新观念,适应市场化的形势。再次,早作准备,及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职工掌握市场竞争的规律、技巧,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
总之,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对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挑战与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巨大的、长期的、广泛的,甚至是“生死攸关”的,稍有不慎,可能招致严重后果。当然,市场化也是机遇,关键是要抓得住,才能在激烈地竞争中赢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