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理想类型是韦伯研究中使用的重要分析工具
理想类型是韦伯研究中使用的重要分析工具,“每一个个别的理想类型都是由类概念成分和作为理想类型形成的概念成分组成的”。韦伯主张通过理解来认识现实,对于历史事实他最为关心的是他们的“文化含义”,以便能够在“混乱无序”中建构某种概念性的秩序,而不是去在事实和资料表格的帮助下重构过去。理想类型的主要任务在于假设地把具体的、混乱多样的个别现象归并为一种“理念的”,即一种观念化的事件过程。“理想类型是以发生学的概念来把握历史个体或者它们个别成分的特别尝试”,它的意义在于作为一种“启发手段”指导经验研究,它有别于历史真实。“理想类型方法的目的不是侧重揭示各种文化现象之间的家族相似性(generic similarities),而主要在于辨析它们之间的差异。”
根据沃尔夫冈·蒙森的分析,韦伯的理想类型共有两类,其一是结构类型,用以呈现某种共时性的社会结构;其二则是社会变迁类型,用以展示一定时间跨度内的历史过程。结构类型是一种暂时时态的,社会变迁类型是历史性的。韦伯对理想类型的运用比较复杂。
韦伯认为,理想类型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危险,尤其以影响极大的马克思理论为例,“所有马克思主义的特殊规律和发展结构——只要他们无理论缺陷——当然都有理想类型的特点。这些理想类型在被用来与实在作比较时的启迪意义,以及它们一旦被设想为经验地有效的或者完全现实的起作用的力量,趋势等等时的危险,都是每一个曾经使用过马克思主义概念的人所熟悉的”。把理想类型当作历史实在,把发展当作理想类型是出现混乱的一种结果。
如何建构理想类型?第一,理想类型作为一种特殊概念,它的构造依赖于问题的提出。第二,找出研究对象之间的联系,历史联系愈复杂,理想类型的特征就越多,“理想类型在本质上是有关联系的抽象概念,这些联系由我们设想为事件中的不变者”。
第二篇:关于seo中的日志分析工具和使用
我们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关于seo中的日志分析工具和使用。
既然是分享,我们就不废话,单刀直入了。既然是日志分析,那我们首先就得有日志,这日志是怎么得来的呢?答案是下载得来的。如果我们用的是window系统的操作软件是iis,而Linux系统的操作软件却是apache.一般按照网站生成,在根目录log文件。那我们要怎样来获取到日志呢。这就要用到我们经常食用的ftp工具了,用工具登录空间。
当然如果您的空间不支持您的日志,您就可以直接找您的空间商请他协助您开通日志。不然更换一个可以生成日志的空间也行,打开日志文件夹,你就会看到一些压缩包,其实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的日志。您想要获取到这些日志,只要在日志上点击右键,选择复制到本机就可以了。复制之前最好选择保存地址为桌面,这样方便查找。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您把日志下载到就可以了。
日志获取了以后,接下来 我们要使用到一款日志分析工具,这种工具有很多,但是我们推荐大家使用光年日志分析工具。因为这款软件是钱阿里巴巴的SEO人员国平老师开发的,他曾经管理过世界级的网站SEO工作,这个工具功能强大,除了常规数据抓取(即抓去量抓取时间和次数),关键是他还具备一个拆分功能.好了,接下来我们来打开百度,在输入框里输入:光年日志分析工具,然后把工具下载到桌面。解压,打开。
点击这个有红色的图标打开就出现如下界面:
点击左上角的设置设置好参数,一般用默认设置。
图上第一个图标是一般的分析,而第五个是拆分功能。我们今天和大家学习一般的分析,点击文件按钮,新建任务,设置好后,点击下一步,选好自己要分析的日志(就是您预先下载到桌面的)
选择好了以后,点击下一步(也可以添加多个日志)。点击下一步,会弹出一个界面,“报告保存目录”,选择好了以后,点击下一步,他会问你是否马上分析××××吗?您只要点击是,软件就会自动为您生成分析报告。如图:
我们自己需要的一些数据他都给我们分析出来了。好了,今天就到这儿了,谢谢!
第三篇:《在画图软件中使用文字工具》教案分析
《在画图软中使用文字工具》教案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三章画图软中文字工具的使用。本是图形处理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学会绘图工具和图形制作后,通过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文字工具,在图片中添加文字,并能对所添加的文字进行修饰,是使图画做到图文并茂,图片内容更趋丰富多彩的重要环节。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堂还没有学习汉字输入,虽然多数学生都会输入汉字,但在文字输入上以简单文字的输入和复制为主,在学习上,需要加强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和生活化,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把文字加到图画中,增强图画的艺术性和表现力,提升学生对电脑画画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文字工具。
2.掌握文字的变化技巧,创作出图文并茂的图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优秀作品,以任务为驱动,小组协作学用文字工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在创作图画中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输入文字,为字母选择字体、字号颜色和不同的效果;
2.透明选项的使用;
3.虚线框的使用;
教学难点:
1.文字工具栏的显现;
2.文字的变化。
【教学策略】
通过创设情境、范例学习和任务驱动,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并在展示评价中获得发展。
【教学媒体选择】
多媒体网络教室、、优秀作品等素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教学大楼上的题字呢?能够为学校题字,是一多么光荣的事情啊。
学生回想学校教学大楼的题字。
教师出示图片,展示学校全貌。
学生观察校园全貌图片的题字地方。
„„
[师]同学们,我们新的校园正在建设之中,大家想不想为母校题词?
[师]好,今天,我们就在画图上,先进行一个设计。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准备为学校题什么词?
学生讨论为学校题词,并进行汇报。
(设计目的:以为学校题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情感和积极参与的意识。)
二、学习新知
1.初识文字工具
[师]在图画中加上文字,能使我们的图画有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出示学校新貌的图片素材。
学生打开学校新貌图画,讨论加入文字能使图画发生什么变化。
(设计目的:在交流中让学生了解到学习文字工具的作用。)
提出任务
◆任务一:选择文字工具
请同学们在工具箱中找出文字工具。
学生自主学习,寻找文字工具。
汇报:知道文字工具的方法,交流与汇报:
◆鼠标的指针提示,鼠标指针停留在工具图标上1~2秒钟,就会出现相应的工具名称;
◆书本了解;
◆同伴告知;
◆画图帮助等。
(设计目的:对学习方法的引导,促使学生能够善于通过相应的帮忙,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使用文字工具
学生自主尝试使用文字工具,并上台演示。
教师小结使用步骤:单击工具箱上的“文字”工具图标,在画纸上单击鼠标左键或者按住左键不放拖动鼠标,画出文字框,框内闪烁的是光标,等待输入文字,当输入文字后,点击虚线框外侧,完成输入文字。
◆任务二:练习使用文字工具输入文字
学生在画图区中练习输入字母和汉字。
字母:Lvseeibanhengzhang
汉字:绿色科技,伴我成长!
(可以自由输入字母或文字。)
[师]设问1:在输入文字时,发现虚线框不够大的时候,会出现什么现象,应该怎么解决?
[师]设问2:在输入文字时,不小心点击虚线框的外侧,将出现什么后果?
学生在练习中了解虚线框的作用。
师生小结:虚线框上有八个控制点,可以调节框的大小。点击虚线框外侧后,输入的文字不能再编辑!
3.设置文字工具栏
◆任务三:在使用文字工具时,会出现“文字工具栏”,工具栏上的选项都是一些什么命令,如果工具栏不小心关闭了,怎么找回来?
学生尝试使用文字工具栏。
(1)认识各个按钮的格式:字体、字号、粗体、斜体、下画线、竖排等。
(2)显示或隐藏文字工具栏。
4.文字透明的设置
任务四:打开“学校新貌”图片,输入文字
学生打开“学校新貌”图片,在原有的作品上加入题词。
[师]设疑:文字输入后,发现文字遮挡了后面的图画,这该怎么办呢?有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师生小结:利用文字工具的“透明”和“不透明”两种样式,设置输入的文字是否带背景色。
三、巩固提高
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对所添加的文字进行修饰,让他们进行特色效果字的练习,比如“阴影字”、“斜影字”等,制作有阴影效果的立体字。
(设计目的:分层学习,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供拓展空间。)
四、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欣赏并相互评价。
(设计目的:欣赏、交流,在评价中共同提高。)
五、总结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们使用文字工具,为学校题词。很多同学还通过颜色、形状和叠加等变化,美化了文字。相信同学们只要经常练习,多动脑筋,作品将会更有创意。
(设计目的:通过总结,激发学生在画图中不断提升创新的思维。)
【教学反思】
本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画图软在图片中添加文字,并能对所添加的文字进行修饰。我以为学校题词,创设情境,注重学生“学”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操作,发现问题,讨论问题,互助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去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色彩协调、想象能力。并让学生互相评价,使学生会学、乐学,充分体现学校主人翁的意识。
在本,需要注意的是,一是要培养学生背景颜色与文字颜色和谐搭配的能力,如果文字的颜色与背景颜色不协调,或者是色彩变化不大,色调反差太大等等,都要进行引导。二是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文字工具的使用比较简单,如何在简单中表现新颖,是我们在学习和应用中需要注重的地方。在使用中,学生能够从格式、颜色、立体和艺术化等文字处理,让图画中的文字变得更美。文字还有没有其他的艺术处理呢?答案是肯定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会探索变化。
第四篇:博物馆学研究中藏品研究重要地位分析论文
摘要:
中国博物馆学研究已经有将近上百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对博物馆学研究对象、研究学科范围、研究内容等问题的不同认识,其发展现状很不乐观。而本文认为,在博物馆研究中藏品研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博物馆研究中加强藏品研究的倾向,对于构建和完善我国博物馆学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博物馆学 藏品研究 藏品
一、藏品是构成博物馆的基础与核心。
一个博物馆的基础与核心便是藏品,如果没有藏品的话也就无所谓什么博物馆了,更无所谓什么博物馆研究了。因此博物馆学研究中藏品研究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对于博物馆学研究中藏品研究的地位问题,在学术界也有了充分的认识。
如果追溯起博物馆学的发展源头的话,很多学者都会提到早期的收藏活动,但是收藏活动却并不代表博物馆也不代表博物馆研究。而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博物馆的早期发展存在于两宋时期,那时已经具备了收藏和研究两种职能的分工,即使相比同时代的欧洲,也更为成熟。
近些年,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理论也越来越深化,而其中对藏品研究的特别重视是最为突出的特色。中国的“三性二务”论是对博物馆学研究的重大贡献之一,而不论是在新“三性二务”论还是旧“三性二务”论中,藏品研究都有着一个特别的位置。如果抛开一切不必要的因素,这一理论中有关科学研究的合理性是无疑的,对于博物馆藏品研究的重视也就无疑是肯定的。
虽然有时表述方法不尽相同,但是对藏品研究的特别重视却是博物馆学界现阶段的共同认识。姜文喜和宋玉娥曾表示,博物馆的重要工作内容便是加强藏品上的研究,藏品研究是博物馆研究中所有研究的基础,同时也是能够推动博物馆学研究进行下去的中心环节。而熊建华也表述了博物馆学的独特性表现在既围绕博物馆及其藏品进行研究又跳出博物馆及其藏品的研究,因此同样也指出了博物馆藏品研究在博物馆学中的重要地位。
二、加强藏品研究是博物馆学研究发展的重要基础。
加强藏品研究不但是博物馆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博物馆事业和博物馆学研究发展的特别重要的基础,因此加强藏品研究也就具有很重要的很特别的现实意义。
藏品研究受到重视不仅为后人留下一大笔学术财富,还为我国的博物馆研究孕育了很多出色的博物馆学家。而这些有所成就的博物馆家们也都大多对藏品研究很专注很重视,比如武伯纶、耿宝昌、史树青等,他们都对藏品研究特别重视,也在此基础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武伯纶先生在陕西主持博物馆事业将近30余年,是非常重视藏品研究的博物馆学家,他主张博物馆就应该进行研究工作,还写了很多研究文章。
马承源先生回忆当初自己在上海博物馆钻研学习的经历时,他说他的老师除了上海博物馆的专家前辈及其一些著作之外,博物馆内丰富的藏品更是其研究观摩的重要对象。这些博物馆学家成功的事实可以明确的告诉我们,博物馆事业的研究与发展始终都不能离开对于藏品的重视与研究。这也就要求当前博物馆中的研究人员要把藏品研究作为博物馆学研究中的主体,深入研究馆内藏品的同时也要充分结合博物馆实际情况,将博物馆学研究不断推向辉煌。
虽然很多研究者都很重视藏品研究,但是在当前的博物馆学研究中存在着很多特别奇怪的现象,很多博物馆学家都不研究藏品,写出的东西也往往是很空洞没有实际内涵,甚至一些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只是满足于搬运与保管的工作,将一个博物馆研究人员本该进行的研究工作给忘记了。如此下去的结果就是,我们有一批博物馆学专家学者,有很多的博物馆职工,却缺乏有成就的博物馆研究人员、博物馆学者,与老一代的博物馆学者比较起来,是一件令人汗颜的事情。
藏品研究曾经造就了一批成就卓著的博物馆学者,也促进了我国博物馆学研究事业的发展,但是同样也反衬出了当前博物馆学研究中藏品研究的缺乏与不够重视。
三、充分利用藏品研究才能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学体系。
有学者曾经总结近三十年来中国博物馆学研究说,“博物馆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明显提高,建立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学体系的目标成为不少大家的追求”,但同时还存在“有没有中国博物馆学”的争论。这种概括大体上是符合中国博物馆学研究现状的。
对于中国博物馆学的研究现状,毫无疑问,博物馆学者们是非常不满意的。
2008年南开大学梁吉生教授组织的《笔谈博物馆学》就是博物馆学界一次集中的反思,参加笔谈的学者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对博物馆学研究表达了某种程度的隐忧,“以时下发表的本领域不少所谓专业论文为例,一大欠缺是:多表象、皮毛,多感想,多经验之谈,缺学理,缺学术规范。这严重制约了博物馆学作为一种学术和一门学科的成长。
构建中国学派的博物馆学体系,是多年以来几代博物馆学者的宏愿。但是,近几十年来的中国博物馆学,一方面固守着在20世纪的特殊时代建立的博物馆学研究理论,不思进取,表现在论著中满篇毫无新意的重复论调;另一方面却不停地在追模西方,各种形态的博物馆和各种光亮新鲜词语荟萃的理论充斥于学界,即使专家学者也疲于应付,让国内博物馆从业人员根本无从置嚎。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无意否认所谓博物馆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我们同样赞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在文中重提藏品研究的重要地位问题,主要是立足于中国博物馆的历史和现状有感而发。中国博物馆不同于大多数国外博物馆的情况,其藏品异常丰富,我们要充分利用博物馆藏品的优势,开展以藏品研究为核心的博物馆学研究工作,发展和构建我们自己的博物馆学体系,这才是走出困境的最佳办法。
四、结语。
总之,藏品研究在博物馆学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当然并非只有历史类博物馆可以回归藏品研究,任何类别的博物馆都不能脱离最基本的藏品研究。假如不再纠缠于没有结果的博物馆学的争辩,踏踏实实多做一点博物馆藏品研究,我国在博物馆学研究方面的国际学术地位将会得到最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梁吉生:《博物馆学本土化发展及其今后路向》,《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6(02)。
[2]苏东海:《国际博物馆理论研究的分化与整合——博物馆研究的两条思想路线札记》,《东南文化》,2009(05)。
第五篇:分析数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使用策略
分析数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使用策略
数学工具是知识的载体,它最根本的价值目标是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数学学具就是通过“做”数学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内涵。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观察、切实深刻的操作、试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体味数学,从而转化数学思维。
小学生的智慧大部分来自他们的手指,所以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有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的手在课堂上动起来,获得体验和感悟。但在实际教学中,数学工具的使用真的能如此完美地发挥“灵丹妙药”的功效,达到我们美好的初衷吗?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运用不当,反而会成为课堂学习中的“绊脚石”,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觉得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灵活使用教具学具,新课标数学教材不仅包含了大量的信息窗、图画,而且为充分使用学具操作提供了依据。所以,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给每位同学提供了用学具展示自我的机会。比如学习加减法时,我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用喜欢的学具摆出相对应数量,然后再把两堆东西合起来(加),从一堆中拿走一部分(减)体验加减法的含义。这样,不仅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养成爱动手,勤探索的好习惯。再比如学习“认识立体图形”时,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各种形状的物体,如牙膏盒子、魔方、茶叶罐、积木、乒乓球等。学生在操作这些物体的过程中,对立体图形有了清晰的认识,感受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觉性。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为学生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得轻松自然,而且来源于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知识,更能让他们牢固的掌握,形成表象。
二、注重学具教学的时机,归纳总结操作方法,学具操作最重要的是过程,它能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化解难点,在这一过程中,能体现出数量间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学会计算方法,掌握运算法则,实现质的飞跃。课堂教学中,我注意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提前预设操作的时机与策略,确定操作的步骤与规则,设计操作时学生要观察思考的问题;适时地引入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处理遇到的问题。
三、教具在使用时要适时取出和收回,教具的适时呈现和收回是往往容易被教师所忽视的小细节,如果注意不到就会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比如上课老师带上教具,有部分同学就去看老师的教具然后开始议论,这部分学生的“小动作”又吸引了更多学生的注意力。这些演示过的实物继续摆在讲桌的显眼位置,严重影响了其他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削弱了教学效果。同样,教具在使用时过早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也是不妥当的,所以我们不应忽视这些小细节,以便直观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具带到课堂后,应搁置在学生看不见的地方,到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并展现在学生都能看得到的位置,用完之后,应立即收起,以避免干扰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削弱教学效果。
总之,数学工具的选择与使用都应注意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上来,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适当适时选用,讲究使用的艺术性、示范性及启示作用,这样才能将愉快教学法在使用教具这种形式和手段的教学中得以渗透和体现,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