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念-对阿Q精神胜利法普遍存在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19:41: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许念-对阿Q精神胜利法普遍存在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许念-对阿Q精神胜利法普遍存在的思考》。

第一篇:许念-对阿Q精神胜利法普遍存在的思考

对阿Q精神胜利法普遍存在的思考

提要:一直以来,“阿Q精神胜利法”都是许多人评论的对象,从鲁迅先生开始,就有很多人对他进行批判,批判它体现国民身上的奴性,批判它是一种精神病态。本文换个角度来看待阿Q精神胜利法,除了它的负面价值外,它也有其正面价值。它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具有超时代性;它不仅在中国有,在其它国家也有,具在超地域性。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同时,在调节人的心理上,它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关键词:阿Q、精神胜利法、超时代、超地域、心理调节

“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被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以。”(歌德语)读过《阿Q正传》的人都知道,鲁迅先生写这部作品是为了揭露阿Q的精神病态,以警示有识之士。阿Q懦弱,受了欺压,不敢真刀真枪的反抗;他自欺,因为他不敢向外界报复,就只有自我辟解,而辟解的唯一办法就是对现实闭上眼睛,用想像的胜利来安慰自己;最后,他还很健忘,如果不健忘,自欺的效力就不能维持,只有借着自欺迅速忘却恼恨,心境才会恢复平和,阿Q也才能重新高兴起来。这就可以看出,贯穿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全过程的,是一种奴性。阿Q把自己的恼恨变成了自我欺骗的动力,这就泯灭了反抗的可能。所以说,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被压迫者身上一种不可救药的精神病态。鲁迅借阿Q来刻画国人的灵魂,把我们国人的病态灵魂如此深刻的勾勒了出来。对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那么,阿Q精神是否真的不无益处,要被全盘否定呢?我看未必。仅仅看到阿Q精神的负面价值,是很片面的,其实阿Q精神有着不可否认的正面价值,尤其是它的“精神胜利法”,显示出它旺盛的生命力。

一、阿Q精神胜利法的实质

阿Q精神胜利法是善于自我安慰,给自己找到愉快的借口,不管在肉体上受多大折磨,精神受多大凌辱,他总是找出种种借口,求得心理平衡。阿Q被人打了,不能反抗,却说是儿子打老子。阿Q被捕后,听审讯被抓进抓出时,他想:人生大约有时候不免要抓进抓出的,他也就心安理得了。即使被杀害时,他想: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杀头的,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阿Q在现实中物质追求不能得到实现,只有从内心的幻想中得到满足,精神胜利法是阿Q抚慰灵魂的唯一出路。阿Q精神胜利法其实就是神话式的用幻想、一厢情愿的畅想去改造世界的方法。它是自尊的维护;自卑的补偿;自卫的反应;同时,它也是一种变态的反抗。

阿Q精神胜利法与“神话”和“宗教”的关系极为密切。神话的产生就意味着“精神胜利的原型”初露端倪,神话展示了远古人类向内求胜利的先天倾向性和思维模式。原始社会的人们不愿完全屈服自然,因而出现了“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的壮丽神话。如传说“精卫填海”等,就反映了原始人类征服自然的幻想。这些古代神话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积极意义,积极性是第一位的,因而,神话的“精神胜利”是真正的精神胜利。神话本身向人类提供了阿Q精神胜利的先天倾向性。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因而,世界人便都有了产生精神胜利的先天倾向性。

“精神胜利法”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同时,它也是宗教的起源。佛教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四大皆空,解脱宿命等,看破红尘,幻想来世,这不都是“精神胜利法”吗?道教更重偶像崇拜,食药求仙,长生不死,把人们由现实引入虚幻的神道境界。道教认为生产知识、科学知识或世俗生活都是求道之累,教人闭目静坐,不亲一事,进行修养超脱。一切宗

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都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应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劳动人民由于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于是就在幻想中寻找精神支柱。这不同样也是在为人类提供一种精神解脱之法吗?

二、阿Q精神胜利法的普遍存在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它普遍存在。为什么罗曼.罗兰能够欣赏《阿Q正传》,说它很好?别的国家也有许多人欣赏这篇小说?是欣赏《阿Q正传》描写农村的阶级斗争呢?还是欣赏<<阿Q正传>>描写辛亥革命脱离群众,因此辛亥革命不彻底呢?我想:主要恐怕是欣赏阿Q的有普遍性的精神胜利法吧!阿Q作为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几乎面临着人的一切生活困境,基本生存欲求不能满足的困恼,无家可归的惶惑,面对死亡的恐惧等。对于这些,阿Q及我们所有的人也只能是无可奈何,如恩格斯所说:“他们既然对物质上的解放感到绝望,就去追寻精神上的解放来代替,就去追寻思想上的安慰,以摆脱完全的绝望处境,以维持正常的生活。”这样看来,阿Q精神胜利法一直都伴随着我们。

1、阿Q精神的超时代性

自人类诞生以来,苦难像影子一样时刻追随着人类,就东西方历史上的种种传说和史籍上记载的灾难,无论真实与否,它们不过是苦难在人类心理上的折射。伟大的人类可以上天入地、移山填海,但永远无法完全摆脱悲剧与苦难的折磨,故而迫切需要在精神上超越这些苦难,以获得心理的平衡与慰藉。此时精神胜利法也随着人类的诞生而诞生了。

汉初名将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的老妇人的周济,屡屡遭受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佩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单影只,硬拼肯定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的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试问,如果韩信在精神上没有取得胜利的话,他能做出此举来吗?后人还能知道“跨下之辱”这个典故吗?相信韩信在钻裤裆前,心理肯定进行激烈的斗争,可能会想到“好汉不吃眼前亏”,“大丈夫能屈能伸”等,总之最后,他的心理肯定也是平衡的。

我们历代文人也一样,在现实人祸面前无可奈何,不能取得实际上的胜利,正如荀子所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①这些人也只能在精神上超越,于是便借助小说、诗词、戏剧、哲学等来安慰自己。他们总是在自己的作品中不厌其烦地诉说春恨秋悲,而恰是这些凄苦与悲凉总能打动千百万人的心灵。

即在今天的我们,怕也不敢完全肯定地说:阿Q这面镜子里没有自己的影子。(茅盾语)韩国影片《夏娃的诱惑》中,女主角最后失忆,忘记了自父母离开她之后所有一切,却清楚记得童年在父母爱抚下的幸福生活。这似乎让人难以想象。当时我也无法理解。现在,我却能深深体会到这一点。这一点在我身上也有了影子。我的生活也有一段痛苦的记忆,而我似乎对这一段生活的记忆非常模糊。阿Q不也很健忘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想:我们也是努力想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而这种努力,是无意识的。可见,阿Q的精神胜利法其实早就在我们的心中扎了根,且根深蒂固了。

2、阿Q精神的超地域性

中国俗语“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庄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好汉不吃眼前亏。”不都是阿Q精神的表现吗?阿Q精神胜利法并不是中国的“特产”,其实在外国,也普遍存在。如美国总统林肯,他的“阿Q精神”就十分典型。一次,一位议员当众羞辱了林肯,他回家后气得饭也吃不下。于是,展开信纸,给那议员写了一封长信,用非常尖刻的语言将对方骂了个狗血淋头,然后美滋滋地上床睡大觉。第二天一早,林肯的部下要

替他把信发出,他却将信撕了。部下不解,林肯笑着解释:“我在写信中已经出了气,何必把它寄出去?”

再来看看我们亚洲,日本不但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就连运用“阿Q精神”也别有新招。他们用“阿Q精神”来推动生产提高工效,很值得借鉴。日本的有识之士领悟到,在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中,上下级长期相处,难免产生矛盾。有时,下级受了上级的气,敢怒而不敢言,心理上感到压抑。如果不及时把压抑释放出来,会产生负面效应。这样不利于工作和生产,会激化上下级之间的矛盾。于是,头脑精明的企业领导便想出一高招,将自己的形象做成橡皮模具,置于一间“出气室”内,凡心中有气没处发泄的工人或职员,都可以到“出气室”对上司的模具拳打脚踢和大声怒骂,将自己怨气统统爆发出来。出了气,心理平衡了,工作效益自然提高。一家工厂作了统计,自从设立了“出气室”后,该厂的生产效率比原先提高了许多,真是受益非浅。

其实就是在艺术界也存在着阿Q精神胜利法。20世纪,美国和中国有联系的仗打过3次:对日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对日战争中,美国和中国是盟友,结果美国赢了。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中,美国和中国是对头,结果美国表面上一平一输,实际上都是输了,而且一次输得比一次惨。好莱坞的电影对这三次战争表现得也很有意思,有关对日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影片连续不断,有关朝鲜战争的则几乎空白一片。对日战争的调子基本是眉飞色舞,回味无穷;而关于越南战争的片子,调子则基本是满腹牢骚,一腔怨气,说来说去无非是打了败仗。不是将士无能,只怪内部小人捣乱,敌人太狡猾。这类片子还挺卖座,好几个还得奥斯卡奖,如《野战排》、《平安越南》等,还有《蓝波》系列,更是活灵活现。总之是战场上打输了,银屏上打赢了,以此来自欺欺人。谁说阿Q精神胜利法是中国的“特产”?美国的阿Q们发挥起来比中国同行们精彩多了,而且是绝对的现代化水平。

三、阿Q精神胜利法存在的价值

历史和现实的存在必然有它存在的价值,阿Q精神胜利法在空间上具有普遍性,在时间上具有永久性,就说明它的存在有它的根据,有它的价值。阿Q精神胜利法是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体现。“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②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客观事物的存在。我们要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客观事物,不能拘泥于一方面。阿Q在与别人发生口角时,他夸耀先前的阔,设想儿子的阔。阿Q能辩证地看待自己的贫困,他用发展的眼光看到自己儿子的阔。儿子没阔,还有孙子„„阿Q在被杀前无师自通地说出“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如果我们抛开这句话的唯心成份,就当真再有二十年,不又有个阿Q吗?阿Q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被杀头。不仅阿Q,其实我们也运用阿Q精神胜利法辩证地看问题。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境时,我们会辩证地看待它,从一个角度讲它给我们造成麻烦;从另一个角度讲,他也给我们提供挑战困难的机会,培养我们坚强的毅志。在困境面前,我们可能会想:“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我们便能以平常的心态来看待客观存在。因此,阿Q精神胜利法也体现着马克思唯物辩证法。

“精神胜利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一种人类生存的智慧。具体地说,就是一个人在身处逆境,不如意之时,通过把想象中的世界当作现实世界的精神幻觉,完成从“物质世界的失败”到“精神世界的胜利”这一心理转换,保持自我内心的平衡,借以协调自我与外在环境的关系,从而适应环境,更好地自我生存。如,阿Q挨了别人的打,自言自语骂一声“儿子打老子”,他怒气发泄了,心理平衡了,不再感到痛苦了。假如他不骂那一声,而是把怒气闷在心中,那迟早要“憋”出病来。我想,阿Q若不是“闹革命”抓去杀头,他肯定可以高寿。

阿Q精神胜利法这种心理调节的方法在孩子们身上表现的很明显。我是小学老师,经

常看到班上有些同学被别的同学给欺负了,但不还手,选择远离他(她)。他们为何这样做呢?从他们的日记中我看到了他们有的是集体荣誉感强,怕如果两人打闹会给班级丢脸;有的人是因为人单势弱,怕闹起来,自己不一定能占到便宜,甚至吃亏。因此,有的写“大人不计小人过”,有的写“好男不跟女斗”,有的写“君子动口不动手”等。不管他们的动机是什么,他们在被欺负时,还能处之泰然,他们的心理算是平衡了。他们虽然肉体上受到了挫折,但他们在心理上,还是胜利了。正是因为孩子们身上存在的阿Q精神胜利法,才创造了和谐的学习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它也促使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强。这些不都是我们教育的目标吗?

当然,这种心理调节法对于大学生也很适用。今年2月23日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国的杀人案件,凶手马加爵如果在别人瞧不起他时,想一想:你们有什么资格瞧不起我?你们瞧不起我,我还瞧不起你呢!当别人在他打牌没作弊的情况下非要说他作弊,他也完全可以想:“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也可以想到:我跟窦娥比起来要好多了;还可以想:人生岂有公平?正是因为这不公正的存在,大千世界才会如此缤纷!这样的话,他绝不会制造出这惨剧。如果类似马加爵的人身上都存在阿Q精神胜利法,并以此来调节自己心理的话,我们的社会,犯罪率可能都会小些,可能会安定许多。

阿Q精神胜利法不仅普遍存在于我们生活中,而且它也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俄国作家契诃夫写过一篇文章《生活是美好的》说:“生活是极不愉快的玩笑,不过要使它美好却也不难。要做到

(一)善于满足现状;

(二)很高兴地感到:“事情原本可能更糟呢。”如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燃起来了,那你应该很高兴,而且感谢上苍:多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要是你有一颗牙痛起来,那你就该高兴:幸亏不是满口牙痛。要是你挨了一顿木棍子的打,那就该蹦蹦跳跳叫道“我多运气,人家总算没有拿带刺的棒子打我!”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按契诃夫所说的去做,那我们的生活中就没有了失望、痛苦,我们的生活不是变得欢乐无穷了吗?契诃夫说的一切都是叫我们去运用阿Q精神胜利法来调节我们的心理,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

“百年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在人生的旅途上,并非都是铺满鲜花的坦途,反而要常常与不如意的事情结伴而行。诸如考试落榜、工作解聘、官职被免、疾病缠身、情场失意等,常常会使人愤愤不平,叹息不止,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有的人甚至一蹶不振,情绪低沉,心情抑郁,精神反常,心理上长期处于沮丧、懊悔、消沉、苦闷、忧伤的状态,不但影响工作情绪和生活质量,而且有害于身心健康。可能有些挫折对人是一种重大的打击,这时暂时的逃避现实就可以缓解这种打击,保护精神免受折磨与崩溃。有多少过于清醒的人自杀,他们的自杀可能也有价值。若是他们暂时回避现实,不是可以再创造更多的价值吗?我的偶像张国荣,如果他能很好的运用阿Q精神胜利法的话,可能就不会出现那个令所有他的歌迷、影迷不愿接受的一幕,可能还会创造出更多的作品来供大家欣赏。回避现实是可以避开绝望的,也可以重新燃起新的希望。有时对可怕的事情的忧虑是比可怕的事情更可怕的,何不用“精神胜利法”滤掉那更可怕的忧虑呢?实际上许多不如意的事,并非由于自己有什么过错,有时是自己力量所不及,有时是客观条件不允许,有时是“运气不佳”,有时甚至纯属天灾人祸。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之事,是一种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与其固执己见,“钻牛角尖”,不如放松一下绷得过紧的神经,来点精神胜利法。譬如,恋人与你分了手,破镜已无法重圆,与其在那里苦苦相思,自己折磨自己,莫如调整一下心态:强扭的瓜不甜,捆绑不成夫妻,天涯何处无芳草,何苦在一棵树上吊死?再如机关精减、人员分流,从工作岗位上下岗,这也不必烦恼,你恰好可以此为契机,重新设计自己,说不定能找到更能发挥特长的最佳位置,重新荡起生活之舟,如鱼得水地驶向理想的彼岸。精神胜利法是人们心理防卫的一种方式,是生活的艺术,是一种自我安慰和自我帮助,也是对人生挫折和逆境的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在你的事业、爱情、婚姻不尽人意时,在你因经济上得不到合理对待而伤

感时,在你无端遭到人身攻击或不公正的评价而气恼时,在你因生理缺陷遭到嘲笑而郁郁寡欢时,你不妨用阿Q的精神调节一下你失衡的心理,营造一个祥和、豁达、坦然的心理氛围。一位哲学家说过:“不善于驾驭自己情绪的人总会有所失”。良好的情绪可以成为事业和生活的动力,而恶劣的情绪危机则会对身心健康产生破坏作用。因而是把自己的情绪升华到有利于个人社会的高度,乃是明智的良策。在情绪易于剧烈波动的时刻,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告诫自己严防偏激情绪的爆发。人的情绪和其它一切心理过程一样,是受大脑皮层的调节和控制的,这就决定了人是能够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故可以用理智驾驭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伊索寓言说,一只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只能得到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于是便不感到苦恼。心理学便借用来,把以某种“合理化”的理由来解释事实,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以求心理自我安慰的现象,称为“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不错,在自慰时所谓的理由不过是“自圆其说”,但确有维护心理平衡,实现心理自救之效。两百块丢了,就当年终奖没发,何况“去财免灾”,全家平安还不是大福? 学生在学校没被评上班干部,没评上的同学就安慰自己“当干部有什么好,苦死了!”

“精神胜利法”并非倡导妄自尊大、自欺欺人之风,也不是要你一味地安于现状、逆来顺受、不求进取;而是让我们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现实,进而设法去改变现实。有些不如意的事情摆在那里,如若能改变,当然该向好处努力;如若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就该宽慰自己、接纳自己,承认现实。这比垂头丧气、痛不欲生不知要好上多少。试想,若你在困境中意志消沉而不能自拔,或总以己之短比他人之长,又怎会具备战胜困难的信心?又如何正视现实、摆脱困境,以至更好地生存下去呢?而学会精神胜利法,将会使你增长生存智慧、增强生存能力,你会生存得更好。“精神胜利法”是帮你闯过难关的一剂良方,这能使你在困境中振作精神,满怀信心地在人生的旅途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阿Q精神胜利法会把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点缀得更加美好,因此,我们要学会运用它。但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于它。因为它容易使人有了虚幻的“精神胜利法”的补偿而心理满足,屈服于现实,失去生活的斗志,成为现存环境的奴隶。这样,为摆脱绝望的生存困境所作的“精神胜利”的选择,只会使人坠入更加绝望的深渊!

注释:①见《荀子.天论》

②见《哲学原理》,肖明,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年8月版,第75页

第二篇:试论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现实意义

试论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现实意义

我不知道鲁迅先生对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否是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但我认为至少有很多对弱者悲天悯人的同情成份。我想虽然中国人提起精神胜利法都会嘲弄一番,其实精神胜利法不仅在鲁迅先生发现前就存在而且在阿Q死后也从来就没有消失过,甚至在全世界每一个角落都一直存在着,每一个人在生命中都会有过精神胜利法的体验。

阿Q是一个悲剧性人物,是中国农民处在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以及帝国主义这三座大山重压之下的典型,阿Q式的农民不仅经济被剥削,政治权被剥夺,甚至于连自己的姓氏权都没有这是一种多么巨大的悲哀,然而鲁迅先生却用诙谐、戏谑的笔法来表现这一沉重的悲剧性,让我们在近乎喜剧式的表现手法中被巨大的悲剧所笼罩。

鲁迅先生通过阿Q将精神胜利法揭示出来,对人类来说是一个重大发现,对旧中国的农民起到当头棒喝的作用,让旧中国的农民清醒地认识到旧中国农民身上所存在的劣根性,从而激发他们追求光明的决心,推翻三座大山的勇气。

但仔细地想一想,处在三座大山的重压之下的旧中国农民,没有先进的思想引导、没有先进政党的领导,根本无力抗争,你要他们怎么办?无奈之下只有选择精神胜利法来回避可怕的现实,达到自我安慰之目的,只有这样才能苟且生活下去(否则活着还有什么意思?)。那么为什么精神胜利法现在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我们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为数可观的弱势群体,还存在弱肉强食的不争现实,可以说精神胜利法是弱势群体的无奈选择,否则他们的生活中将没有一丝光明,那样他们就没有生活下去的勇气,没有生活下去的决心,你总不希望这个世界上的弱势群体都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吧!我想弱者不希望这样,所谓强者同样也不希望出现这样的结果。当“有车族”的车子我们身边狂飙而过将路过的积水溅得我们“步行族”或“自行车族”一身泥污时,我们不学阿Q又能如何?当我们步行在都市街头望着满街的高楼大厦而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蜗牛的家”时,对那些房地产商我们不学阿Q又能怎样?当老百姓正当的权益得不到保护而不得不过着长年上访的悲惨生活,我们却又无能为力之时,我们不学阿Q又能怎样?

所以,阿Q的子孙不会消失,而且永远不会消失,因为众多的弱势群体还要乐观地生活下去!

第三篇: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什么好处和结果

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什么好处和结果?

二选一,要么是直面残酷的现实奋勇抗争最终依然很可能痛苦地倒下,要么就是阿Q般的精神胜利法在幻觉中没有痛苦的死去。

首先,我来阐明三个概念。逆境、才和成才。

逆境,不顺利的境遇。也就是说,人总还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当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无论是维持生存还是成就事业,总感到困难重重时,我们说,这样的环境是逆境。很显然,逆境和险境、绝境不同。

才指为社会做出贡献有所作为的人。

成才,估名思义,就是掌握才干,形成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逆境顺境都是外因,而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在此我们强调今天论题的适用对象是具有成才意识的独立个体。并且,逆境与顺境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对方辩友肯定会问了。难道顺境就不利用成才了吗?

我们不否认顺境有时候也能成才,但顺境与逆境相比,在同等条件下,逆境有利于成才。它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第一,人们可在逆境中积累大量经验。当人身处逆境时要比在顺境中操劳得多。逆境促使人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寻求摆脱逆境走上成才的路径。于是逆境之中的思考与总结、探索与创造的过程,就是人们增长才智积累经验的过程。

第二,人的一生是不会一帆风顺的,难免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困难。身处逆境可激发人的进取精神。郭沫若同志曾说过,艰难环境一般是会使人沉沦下去的。但是在具有坚强毅力积极进取的人面前,却可以发挥相反的作用。环境越是困难,越能抖擞精神,发奋努力,这就是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第三,身处逆境还能磨砺人的意志。逆境能造就人才,就像高温下才能产生坚硬的金刚石一样。它使懦弱变为勇敢,使摇摆变为坚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在中外历史上,一帆风顺而有大成就的人实属少见。真正出类拔萃的,大都是那些历尽艰辛,在逆境中磨炼出坚强意志的人们。

孟子有言,“天将降大用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是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所以我方坚信,逆境有利于成才。

下载许念-对阿Q精神胜利法普遍存在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许念-对阿Q精神胜利法普遍存在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