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来源:网络 2009-08-18 09:44:26
一、说教材
一、本节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内容,包括教科书第47页的例题,做一做。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学生对身边及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及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现学习的喜悦。
教学重点: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及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关键:初步理解0的含义
二、说教法,说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多种情景来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数过程。我在学生的知识、技能、心理特点等因素基础上,营造情境氛围,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总是及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含义„„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的探索,实现教学的再创造。
学法可归纳为:
㈠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
㈡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三、说教学程序
㈠创设情景,设疑引入
(出示三个纸盒)教师说:“我给小朋友带来一个东西,想不想知道盒子里分别装的是什么?谁能打开并说说用哪个数来表示它?”
学生感到疑惑,教师及时提出课程:我们这节课就进一步学习“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㈡探索新知
1、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出示物图)教师充分利用实物图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2、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
(出示直尺)教师引导思考:0还可以表示什么?
3、寻找“0
我在情景中体会0的计算,集体交流不同想法。
学生感到疑惑,教师及时提出课程:我们这节课就进一步学习“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㈢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因为小学生的学习大多以无意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与持久性较差。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富有情趣、灵活多样,要富有挑战性。根据这些特点我将练习设计成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例如:巩固练习第2题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在游戏中尝到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㈣全结评价
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体会?这样让学生参与本节课的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更激发学生数学的热情。总之,本节课设计力求体现自主化、活动化、生活化、情感化,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5以内数的减法
目的;一了解减号和减法算式:
二索求减法的算法
三养成看图的风俗,能提出数学题目,并会解答
重难点;从连动性的三副图中提出减法题目的算理
教具准备;例一多媒体课件;送信卡片;找同伙卡片
教学进程条件测评;五分
小朋友,前面咱们学习了五之内的数,想想,还会数吗?
一,从零数到五
2.倒数呢
3.听师拍了几下
四师说数,生拍
五对口令,找五的对子数引入(二分);请看;这有几支铅笔?(五支)送给小朋友三支,还剩几支?会算吗?这节课咱们就一齐来索求五之内的减法.比1比,看谁这节棵听讲最用心,举手最踊跃,回答音最亮新课达标20分
(1)学例一
一请看大屏幕:从图中你看到了甚么?
二哪副是第一副?你是怎样晓得的?甚么记号?
三你能看着这两幅图提个数学题目吗?
四用算式示意:三-一=二
五了解减号-示意从三里面减去一个还剩二个
六读算式;领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
(2)学例二
一齐读算式五-二=
二算式示意甚么?
三4人一组拿出小棒脱手摆一摆
四交换;五-二=三
五想想除了摆小棒还可以怎样算?
六汇报用数数的法子,还可以用分成七看算式摆小棒五-一= 五-四=
八口算四-三= 三-二= 四-一=
(3)学例三
一 师指点生在田字格里誊写算式,先描在算,比1比看谁写得最规范,最标准
二评选
三听算五-三= 四-二= 三-二=
4课间放松十一分一二拍拍手
三四点点头
五六甩甩背
七八跺跺脚
九十我坐直
5达标练习八分
一填在书上书第22页
二找同伙游戏(师那得数找算式)
三送信游戏(邮筒上写得数站在前,听口令,拿着信封上写着算式的门生上前投信.其它门生说;小小邮递员
真是不简单
送信快又准
大家都称颂
四夺红旗竞赛男女生各五名
6部署功课三分
口算;五-四 = 四-三= 三-二= 二-一= 五-三= 四-二= 五-一=
七全课总结 一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甚么,有甚么劳绩?
第二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物体和图形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 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法: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
NO:1
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第32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
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五、课后作业
P36页的第2题
NO:
2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第34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6页的第1、3、4、5题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橡皮泥等工具
2、学生每5人一组,每人备有3支水彩笔、1把尺子、1块钉子板等
教学过程:
一、搭玩积木,体验形体
师:(媒体播放)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免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摸边说)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个面是圆圆的,平平的)
问: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
3、师:请你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 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在大黑板上。
4、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我们就请哪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好不好?
(指名学生演示、操作)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延伸,加深认识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电脑播放小免的家,让学生寻找并交流)
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馈
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
6、学生作品展示
7、师: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电脑播放)来了哪些图形,请小朋友用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放轻音乐)
8、反馈:选两种不同的涂法在投影上展示
第三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本站推荐)
课时教案(讨论稿)学 科 数学 年 级: 一年级 课 题: 走进花果山信息窗2(减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设计者: 大韩 小学 代哲芳 使用者: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数的减法。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教 学 重 点 体会减法的意义
教 学 难 点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
教 具
情境图、5个小正方体、5以内的减法算式卡片。教 学 过 程 环节设计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同学们,我们在花果山看到我们喜欢的小猴子,还进行了一次快乐的野餐,今天,我们再到花果山上去看猴子摘桃子,好吗? 出示情境图。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你都从图上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1、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如: 一共有几个小猴子?
刚才山上有5只猴子,现在有4只了,有几只摘桃子去了? 山上有4只猴子,山下一只去摘桃子,一共有几只猴子?
树上原来有5个桃子,猴子从树上摘下3个撞到篮子里,树上还剩多少个桃子? „„ 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有加法的,也会有减法的,加法问题随时解决,减法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2、独立思考,探索问题
以学生提出的某一个问题为例,如:还剩几
曹王镇小学电子教案模板
三、巩固发展,应用问题
个桃子?。
你能利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好吗?
4、组间交流,解决问题(1)师: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想法说全班同学听吗? 教师适时总结:
从5里面去掉3,用减法计算。5个桃子,被小猴子摘掉3个,还剩几个?就可以列减法算式: 5– 3= 2(个)
教师边说边让学生用小正方体摆。(2)认识减号。教师演示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最后学生容易看到去掉的和剩下的部分,而原来的数不容易看到,因此写减法算式时,要着重使学生弄清是从哪个数里去掉的,就要把这个数写在减号的前面。
1、学生自己解决其他的减法问题,并把想法说给其他同学听。(1)、独立尝试解决:花上还有几只蝴蝶?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也就是从几个里去掉了几个。4-2=2(只)(2)、同桌合作解决:岸上还有几只青蛙?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原来岸上有几只?现在还有几只?也就是从几个里去掉了几个?没有了用什么表示?
2-2=0(只)想一想:2-0=?(只)教师提示: 这个算式表示从几个里去掉了几个?一个也没去掉还减少吗? 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
2、把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装进问题口袋。
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学生交流,全班汇报。
曹王镇小学电子教案模板
四、全课小结
作 业 设 计 算一算:
6-2= 5-4= 5-3= 4-1= 3-0= 7-7=
板 书 设 计
减法的初步认识
树上还剩几个桃子? 5 — 3 = 2(个)教 后 感 悟
„ „
读作:5减3等于2 减号
课时教案(讨论稿)学 科: 数学 年 级: 一年级 课 题: 走进花果山:信息窗3(加法的计算)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设计者: 大韩 小学 代哲芳 使用者: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学习有关“0”的加法,并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 学 重 点 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教 学 难 点
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 具 情境图、有关图片、每人10个小正方体和0——10的数字卡片 教 学 过 程 环节设计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
二、提出问题
三、解决问题
1、出示野餐全景图
花果山里热闹极了,小朋友也来这里野餐,和小猴们成了朋友,请同学们找一找都有哪些信息?愿意讲给大家听一听吗?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生可能回答:我看见图上左边树上有5只小猴,右边的树上有2只小猴;左边树上有6个桃子,右边树上没有桃子„„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根据我们找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一共需要几根火腿肠? 一共有几个桃子? 一共有几个同学? 一共有几朵花? 一共有几个书包? „„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要求每人一根火腿肠,需要几根?该怎样想?
1、学生独立思考,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有必要,教师引导学生把算有多少根火腿肠转化成算有多少个同学就知道需要几根火腿肠。
3、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板书: 2+4=6 4+2=6
曹王镇小学电子教案模板
四、走进生活
4、观察,比较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教师不必要求学生准确叙述,只要说清楚意思就行)
(设计意图:渗透加法交换律的知识,让学生在比较异同的过程中感知和体会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规律,同时也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加法计算打下基础。)
5、解决:两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桃子? 让学生找一找,数一数,左边的树上有几个桃子?右边的树上有几个桃子?一个也没有用哪个数表示?
讨论:怎样列式?你认为6+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讨论,教师板书:6+0=6,0+6=6(设计意图:这是0的意义的进一步认识,利用0表示一个也没有的意义进行一个数加0的计算。)
6、巩固练习
4+0= 5+4= 6+2= 7+3= 0+4= 4+5= 2+6= 3+7=
6、你还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刚才提出的问题,独立解决。
你能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1、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集体交流,教师补充。作 业 设 计 巩固练习
4+0= 5+4= 6+2= 7+3= 0+4= 4+5= 2+6= 3+7= 板 书 设 计 走进花果山
2+4=6 6+0=6 4+2=6 0+6=6 教 后 感 悟
课时教案(讨论稿)学 科: 数学 年 级: 一 课 题: 游水帘洞(第五信息窗第一课时)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李明 小学: 赵冯 使用者: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能正确口算和是8、9的加法及被减数是8、9的减法;
2、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 学 重 点
1、能正确口算和是8、9的加法及被减数是8、9的减法;
2、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 学 难 点
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 具
教 学 过 程 环节设计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
水帘洞太美了,今天又有一群小朋友到水帘洞去游览,我们一起去看看!板书:游水帘洞
1、出事主题图:仔细观察这两幅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醒学生注意图中发生的变化。
2、你能从图中找出一些数学信息吗?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加以引导。板书有价值的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3、解决问题。
(1)一共有几只小猴子?
可以怎样列算式?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3等于多少呢?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曹王镇小学电子教案模板
三、课堂练习。
学生活动,教师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全班交流:你计算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A:一个一个的数。B:想3和5组成8。
教师对学生的想法予以肯定或补充。
说一说: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含义?整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
先让学生独立说一说,教师做补充。
想一想,求一共有几只小猴子,还可以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5=8(个)比一比:3+5=8和5+3=8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同桌相互说一说。
师生共同小结:这两个算式里的数和符号都相同,不同的是3和5的位置交换了。你还可以说出一组像这样的算式吗?
【设计意图】这两个算式渗透了加法交换律的知识,让学生在比较异同的过程中感知和体会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规律,同时也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加法计算打下基础。(2)还剩几只小猴子?
说说图2中关于小猴子的信息:原来有8只小猴子,跳进洞里5只,还剩几只小猴子? 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学生独立列算式,全班交流。教师板书:8-5=。
8-5等于多少呢?你认为可以怎样计算,把你的想法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全班交流算法,教师适时补充和归纳。
A:一个一个的减 B:可以想8的组成
C:可以想5+3=8,所以8-5=3,即想加法。讨论:这几种办法中,你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设计意图】而学生因基础和思维的差异,因而在计算方发生也呈现出多样性,教师应尊重这种差异,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但在了解存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也要提炼出最优的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思维能力。
(3)一共有几朵花?
学生先独立思考,列出算式,试着算出结果,然后汇报交流。
1、“自主练习”第1题是一图二式的练习。先观察图,用语言表达图意,然后列式计算结果。
曹王镇小学电子教案模板
四、全课小结。
2、“自主练习”第2题是学习了8、9的加法后的口算练习,可以让学生以竞赛的形式完成。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觉得自己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 学生交流收获,及时提出疑问,教师释疑。作 业 设 计
看图写算式。
板 书 设 计 游水帘洞
教 后 感 悟 = = = =
(1)一共有几只小猴子? 3+5=8(只)5+3=8(只)
(2)还剩几只小猴子? 8-5=3
(3)一共有几朵花? 5+4=9(朵)
课时教案(讨论稿)学 科: 数学 年 级: 一 课 题: 小猴分桃(第六信息窗第一课时)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李明 小学:赵冯 使用者: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熟练的结合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准确口算出有关10的加减法;
2、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理解一图四式的意义
教 学 重 点
1、准确口算出有关10的加减法;
2、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理解一图四式的意义 教 学 难 点
1、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理解一图四式的意义 教 具
教 学 过 程
环节设计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旧知。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复习6、7、8、9的加减法。
2、复习10的组成。
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来到花果山,热情的小猴子要分桃子给同学们吃,请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能了解到那些信息”?
2、学生说出图中的信息,再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选择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板书。
3、分给两个同学,可以怎么分?
用小棒代替桃子实际动手分一分,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分法。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一方面让学生感受摆学具算得数的过程,并从中发现计算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从摆学具中发现计算方法并写出4个算式。
4、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并全班交流分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在充分交流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以下4个算式: 9+1=10 10-1=9 1+9=10 10-9=1
曹王镇小学电子教案模板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四、全课小结。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根据一幅图 可以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1、“自主练习”第1题是图文结合的解决问题的题目。在此练习中,可以让学生根据图表达出图意,明确题目中已经知道了什么,求的是什么,从而确定解决方法,然后填出算式。这样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加减法的意义,而且帮助学生理清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2、“自主练习”第2题是一图四式的题目。先让学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试做,交流时说说这四式之间的关系。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觉得自己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 学生交流收获,及时提出疑问,教师释疑。作 业 设 计
看图写算式
板 书 设 计 小猴分桃
9+1=10 10-1=9 1+9=10 10-9=1
教 后 感 悟 = = = =
课时教案(讨论稿)学 科: 数学 年 级: 一 课 题: 小猴跳水(第七信息窗第一课时)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李明 小学: 赵冯 使用者: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
2、明确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根据现实情境解释计算顺序的合理性;
3、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 学 重 点
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
2、明确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教 学 难 点
能根据现实情境解释计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 具
教 学 过 程 环节设计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2、夏天来了,花果山上更热闹了。调皮的小猴子在跳水嬉戏,引来了许多小朋友观看,大家想去看看吗? 板书课题:小猴跳水
【设计意图】再一次以新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1、出示主题图,仔细看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从图中找出一些数学信息吗?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加以引导。板书有价值的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3、解决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怎样列式?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曹王镇小学电子教案模板
三、自主练习。
可以先算大树下有多少个小朋友,怎样列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不写得数)4+3 课件再出示:又跑来2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该怎么办?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可以把她们和前面的小朋友合起来,你认为可以怎样列算式? 板书:4+3+2.请同学们说说算式里每个数代表的意思。这个加法和以前的加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像这样几个数相加的算式我们叫它“连加”(板书),可以怎样读呢?教师教算式的读法。怎样计算?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强调:是前两个数的和与最后一个数相加)学生说计算的过程:先算4加3等于7,再算7加2等于9。求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还可以怎样列算式? 引导学生明白: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2)树上还剩几只小猴子? 出示小猴的动画:先跳下1只,怎样列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5-1。
动画:再跳下2只小猴,这时树上还剩下几只小猴?怎样列式? 学生尝试,教师板书5-1-2。
请同学们说说算式里每个数代表的意思。这个减法和以前的减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像这样几个数相减的算式我们叫它“连减”(板书),可以怎样读呢?教师教算式的读法。怎样计算?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在第一环节中认识“连加”的知识中,学习了连加的读法和计算方法。这里让孩子先独立尝试连减的读法和计算,目的在于培养孩子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感知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想一想:根据图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自主练习”第1题和第3题是连加连减的操作练习题。练习时,让学生借助学具进行操作,把连加、连减的过程摆出来,并让学生边摆边说。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及运算顺序。
2、“自主练习”第2题是看图列式题。通过3种同类物品的呈现图,学生直观地感受连加的意
曹王镇小学电子教案模板
四、全课小结。
义。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觉得自己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 学生交流收获,及时提出疑问,教师释疑。作 业 设 计 看图写算式
板 书 设 计 小猴跳水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树上还剩几只小猴子? 4+3+2 = 9(个)5-1-2 = 2(只)教 后 感 悟 = =
曹王镇小学电子教案模板 课时教案(讨论稿)学 科: 数学 年 级: 一年级 课 题: 《走进花果山》第8信息窗 回顾整理 课型: 复习设计者:宋芳芳 小学 王海小学 使用者: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提高孩子们10以内加减法以及混合运算的能力。
2.引导孩子们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让孩子们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的过程,并在整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只是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教 学 重 点 使孩子们参与观察,学会以不同类别将算式进行分类。
教 学 难 点 将知识转化并运用到实际,让孩子们体验数学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教 具 并不完整的加法口诀挂图、加法算式卡片、双面胶 教 学 过 程 环节设计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二. 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同学们,我们再前几节的学习中已经把花果
山偶了一遍,在花果山里我们看到了好多好看的和好玩的事情,那我问一下小朋友们,在花果山有趣吗?这节课再让我们彻彻底底的游玩一次花果山,看看这一次的到来和一开始进入花果山时我们都收获了写什么?
1.帮蚕宝宝回家 小朋友们,你们在课本上找到蚕宝宝了吗?看,它们身上还背着一串算式,他们肯定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你们先自己试试,看你们会不会算能不能帮蚕宝宝找到自己喜欢的桑
叶。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同学真聪明,都正确的帮蚕宝宝找到了回家的路并找到了它们喜欢的叶子,这个任务我们完成了,我们助人为乐帮蚕宝宝回家了。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要做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噢!2.(1).说一说 下面我们还有一个艰巨的任务,同学们打开 课本62页,在课本这整整的一页里,我么看到的 除了有蚕宝宝和桑叶,看到最多的是什么?那在
小朋友的手里都拿着些什么呢?(2)排一排 同学们,看他们手中的卡片乱七八糟的,我们 看着就心烦,你们能帮他们排一排吗?自己先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你们愿意怎么排?怎样
曹王镇小学电子教案模板 三 统计归纳,总觉新知
排看上去才很顺眼?同桌两人互相交流一下。(3)全班交流
谁愿意起来说给我们大家听一听你的想法? 谁还有不同的排法?(4)读一读
同学们如果一时没有什么思路,那老师提示一下,你们可以把算式大声的读出来,听听有什么相同之处?
你还可以把卡片上算式的结果算出来,看看有什么规律?好,现在开始,再找找规律。(5)选一选
我们现在分工,一组的同学们把得数是3的算式找出来;二组的同学把得数是4的算式找出来;二组的同学把得数是5的算式找出来;二组的同学把得数是6的算式找出来;二组的同学把得数是7的算式找出来;二组的同学把得数是8的算式找出来;二组的同学把得数是9的算式找出来; 二组的同学把得数是10的算式找出来。小组之间合作交流,小组长分工,尽最快速度我该找的算式找出来,看哪个组找的又对又快,现在开始。(6)贴一帖
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将上面的卡片进行了分类,现在我们就把他们各就各位吧。先有请一组的代表带着自己的卡片在黑板这张挂图上给自己的卡片找到合适的家。
一组的同学给我们带了个好头,做了个好榜样,下面就有请其他的组也上来帮自己的卡片找找何时的家。(7)看一看
在我们全班同学的努力合作下,我们终于完成了先前残缺不全的挂图。看,是不是很棒。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 观察这个挂图,看看有什么规律?
谁来说一说?引导孩子们说出:横着看,每一行的结果都相同;数着看,每个算式都是加相同的数?第一列都是加1,第二行都是加2„„ 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总结出了这么多的规律,真棒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加法口诀,那你们试着完成一下右边的剪发口诀,看看是不是也有什么规律。
将本届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5、相对左右。
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和你的同位握握手。请指一指你同位的左耳朵。师:刚才在握手、指耳朵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尝试解答)
师:这是因为你和同位是面对面,方向是相对的。所以伸出手的方向也是相对的。这也说明了,在不同方向,左右手的方向是不同的。这就是左右的相对性。
6、做游戏。师:咱们再来一起做个游戏好吗?
听老师发口令,同学们做动作,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①伸出左手、右手、左脚、右脚、摸右耳、指左眼、指右眼。
②向上看、向下看、往前走一步、往后退一步、向上跳两跳、向下蹲两下、再往后走退一步、再往前走两步。(再让几个学生发发指令)
(二)自主探究,上下前后。师:我们刚刚学习了左右这两个方位,那么从刚才的游戏中,你又发现了哪几个方位呢?(让学生说,师板书。)反馈练习。
师:那你能说说教室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分别是什么吗?(多让几个学生说说)谁还能结合教室里的一些物品说说他们的前、后、上、下的位置关系?(给予鼓励)师:谁想介绍一下你的前、后、左、右的同学? 谁想介绍一下你好朋友的位置,让大家猜一猜他是谁?
三、课间休息: 听音乐,做动作。
“拍拍左肩膀,拍拍右肩膀,左脚跺一跺,右脚跺一跺,向前跳一跳,向后蹦一蹦,左手摆一摆,右手摆一摆,左腿踢一踢,右腿踢一踢。” 师可先演示,然后和学生一起做。
四、巩固练习。
1、游戏,比拍手。
教科书第69页的第1题。教师可请一位学生帮助演示活动过程。(1)学生自由练习。给学生2——3分钟的时间练习。(2)师生比赛。(3)生生比赛。
2、找朋友。(可小组合作)
师:同学们,老师刚刚收到一个电子邮件,内容是大树爷爷让我们帮它找朋友。(课件展示)它的朋友就在每个小组同学的其中一个桌洞里,用信封装着,请大家赶快帮它找一找,并把它们贴上,让他们重新回到大树的身边,好吗?
要求是:大树左边有4只小燕子;右边有3只小鸡;上面有2只蝴蝶;下面有5朵小花。
每个小组发一张大树图画。
(1)小组合作找,教师巡视指导。
(2)展评作品。先请学生说说喜欢哪幅?为什么?教师再给予评价。(以鼓励为主)(3)课件展示。
四、谈体会: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有趣的游戏 左、右、上、下、前、后
六、教学随笔: 第二课时 图形与位置 信息窗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信息窗2及71页的练习题。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在现实、有趣的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积累有关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直观经验,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积累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直观经验,逐步建立方位感和空间感。教具准备:
信息窗2挂图,学生准备:小汽车、积本、小兔子、小狗等玩具和各种各样的图片及照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你们都是天真、活泼、可爱的好孩子,为了留下这个美好的回忆,你的爸爸妈妈是不是领你照过好多像呢?
(学生回答)
2、其实啊,照相也很有学问的,为了日常生活的需要,如:学生证、身份证、毕业证上的像要从正面拍,有的想为了美观,具有艺术性就要从侧面拍,你没想到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吧?现在谁想当一名小小摄影家呀?(学生回答)
3、师:那么老师首先要考考你的辨别能力,你可一定要先过老师这一关呀!
二、探索新知
(一)提出问题
1、出示挂图:
师:你从图上都看到了些什么?(学生回答)
师: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包括照片的位置)
师:仔细观察,谁能从图上发现点什么?(有的学生可能回答:“我发现小男孩左手和右手举起的两张照片不一样)
师:为什么两张照片不一样呢?其实啊!那是因为拍摄的方向不同。(这个问题先让学生回答,若答不出教师再说明)。师:你能辨别出它们各是从哪个方向拍的吗?(二)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
分小组讨论上面的问题,方法是通过从不同方向辨认课前准备好的小汽车、积木、小兔子、小狗、等玩具形状,不断积累经验,相互交流、合作探究,最后统一意见,得出结论。(这个过程既是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方面知识的交流,又是学生经验的交流,使学生能互相取长补短)。
2、小组汇报
小组代表汇报结果,教师有效点评,重点是小汽车挂图。
3、操作练习
分小组合作,把每人准备好的各种各样的图片和照片和起来一起分类。(从前面拍的一类,从上面拍的一类,从侧面拍的一类)教师参加各小组活动,及时指导。同学们再看这两幅画,你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在已有的基础上学生能解决得让学生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在问题的口袋)。
三、自主练习
谁看到的?
学生自己读图,照图讲一个小故事,教师做简单充实,从而引出要解决的问题。(师要引导学生把图中小鸟、小猫和两个小屋子的位置关系说清楚,比如小猫在屋子的里面,小鸟在屋子的上面。从而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四、板书设计 图形与位置 上面 侧面 前面 后面
五、教学随笔:
第三课时
图形位置——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1页我学会了吗?及丰收园。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回顾,使学生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认识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及从不同方向辨认物体形状的过程。
2、加深与同伴的相互交流体验,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感受数学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想一想,在第六单元尤其是在游戏中,我们都学会了些什么?
二、展示“我学会了吗?”
1、可以借助挂图或事物投影展示“我学会了吗?”
2、学生自己观察图,说说图中有什么?可以编一个小故事(如:龟兔赛跑),并用学过的知识说说图意。教师要及时点评,说明个别答案不唯一。
3、完成“我学会了吗?”下面的3道题目。
(1)第1小题,用彩笔涂色,独立完成后,小组相互检查。(2)第2小题,把小蚂蚁前面第2只涂上红色,小蚂蚁后面的第3只涂上黄色。第二小题做完后可增加一些相关练习,如把从左边起第4只蚂蚁圈起来,把右边的4只蚂蚁圈起来等等。
(3)第3小题,乌龟是谁看到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可能是小鸟,也有学生回答是太阳,都合理。
三、丰收园 丰收园里谈收获。
现在学完了,你想跟老师说点什么?(1)长本领了吗?你长哪些本领了?
(2)习了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四、课堂小结
第四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海版)第一学期P30
认知目标:
1、通过补充,会求缺少的加数。
2、会根据提供的情景,叙述有关“补充”情节,并解答。
能力目标:
1、还缺几个可以继续往前数,也可以对和进行分拆。
2、培养学生看图表述的能力和探究的精神。
情感目标: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通过补充求缺少的加数。教学难点:根据提供的情景,叙述有关“补充”的情节,并解答。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等 教学设计思想: 新教材十分注重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过程,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认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数学课程给学生越来越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时间操作的机会。现实的、有趣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将成为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此在本课设计中,我尽量遵循二期课改理念,体
现我校小班化教育的特点,从一下几方面考虑:
1、基于学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数学教学。学生学习新知,首先必须具备接纳新知的原有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在学习新知前,要帮助学生整理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已有经验,为学新知作准备。因此课伊始,我设计了“上超市”的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的购物活动中做好学习的准备,并一次来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2、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进行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教室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关键,在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展现生活情景等,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本课中,我分别设计了“小亚和乐乐在干什么”和“小猫过生日”的问题情境,从而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探求新知的过程中。
3、在多样化的活动中进行教学。新课标特别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强调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计算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获得自己探索数学,体验和利用数学去解决实际为体的能力。在本课中我设计了“鱼缸里还缺几条鱼”、“乘车游戏”等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增强学生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潜能,使学生感受和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中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本课中,我尽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索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感受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以此促进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
第五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位置—上下、前后、左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页。
教具、学具准备
各种水果图片(梨、萍果、香蕉、草毒、葡萄),楼梯图,交通情景图。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感知位置
师:现在交通便捷,非常有序,司机和小朋友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请看画面。(1.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2.汽车停止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
仔细观察,理解位置
1.上、下。
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红绿灯。)
师:对,是红绿灯,它的作用可真大。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学生交流。(红灯在黄、绿灯上面,绿灯在红黄等下面,黄灯上面是红灯,黄灯下面是绿灯,红灯下面是黄灯,绿灯的上面是黄灯。)
联系实际提问:刚才,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完整,(板书:上下)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上、下的位置关系吗?身体呢?
2.前、后。
下面,请小朋友继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一说它们又是怎么排的呢?
学生交流。(摩托车的前面是小轿车,小轿车的后面是摩托车;摩托车后面是公交车,公交车前面摩托车。)学生交流中出示板书:“前”“后”。
师: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联系实际问:汽车有前、后位置关系,(板书:前后)你的座位也有前、后这样位置关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也可以说,你在这个同学的______,在这个同学的______(被念到的同学请站起来)从前往后数,他在第几个,从后往前数呢?他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
3.左、右。
师:刚才小朋友介绍得很完整,老师很满意,建议小朋友鼓鼓掌为自己鼓励鼓励。
师: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用什么鼓掌的?(手。)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自己的小手,想一想,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呢?
师:请举起你的右手。
师:左手、右手是对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特别大。其实在我们身上也有这样的好朋友,同桌同学互相看看,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找找看。
要求学生摸着说,其他小朋友也跟着摸一摸。
师:认识这些好朋友,现在我们就用左、右手来活动活动,好吗?
先请同学看屏幕上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再让学生学着做。
师:除了身体有左、右之分,你们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你的左、右都有哪些同学呢?
4.相向左、右。
师:现在请同学举起右手。(教师面对学生也举右手)老师举的是哪一只手呢?(留一定时间让学生争执)有说左手的,有说右手的,到底是哪只手呢?没关系,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老师举起的是哪只手?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交流,感受左、右的相对性。
师:请同学看屏幕(楼梯图),这是什么?学校要求同学上、下楼梯要靠哪一边?(右边)。这里有两个小朋友,一个要上楼梯,一个要下楼梯,上楼梯要靠右行,应是靠哪边?你能帮他找找吗?(出示箭头)这个小朋友要下楼梯,他靠右行了吗?你怎么知道他不是靠右行呢?又应靠哪边呢?两个同学要同时上、下楼梯,你们看他们都靠右行了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避免相撞。)平时,上、下楼梯要靠右行,做个讲文明的好孩子。
运用知识,巩固练习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出示课题)
师:老师带来一些水果,想利用今天所学知识来摆一摆(苹果、梨、香蕉、草莓、葡萄)。
按要求摆在桌上。先放苹果,在苹果右边摆上葡萄,在苹果左边摆上香蕉,在香蕉左边摆上梨子,在葡萄右边摆上草莓。
师:一共摆上几种水果?从左往右数,香蕉排在第几个?从右往左呢?
师小结:同一种水果,从不同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要说清楚是从左数,还是从右数。
师:葡萄摆在苹果的上面,香蕉摆在苹果的下面,草莓摆在梨子的右边。
师:小朋友看看桌面上有哪些学具?(让1名学生说)。你能利用今天所学上、下、前、后、左、右来整理吗?怎么摆就怎么说。
展示摆的结果。(请3位同学介绍。)
师:文具摆放有一定位置,有助于学习,平时,小朋友整理过房间吗?你能帮助图上这位小朋友整理吗?整理之前我们来认识这些生活用具,它是……请你运用今天所学的上、下、前、后、左、右把它摆在合适的位置,同桌商量,看哪一小组摆放最妙。(交流。)
小结:老师认为各个小组都有特色,你们回家后能不能也把自己的小房间整理整理呢?
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师指着板书)上、下、前、后、左、右在生活中经常碰到,例如,坐在汽车上,汽车是向左拐,还是向右拐呢,你要懂得判断,你能向老师这样举个例子说说吗?学会了上、下、前、后、左、右我们就要懂得在生活中进行应用。
教学设计说明
1.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课教学目标的确立如下:
a.注重从学生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引入,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比较准确的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b.让学生亲自经历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的习惯,培养学生基本的空间观念。
c.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数学来自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了解生活,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
d.利用课堂的学习资源,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及讲文明、懂礼貌的教育。
2.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老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究与合作的过程中感悟数学、学习数学,并在感悟和学习的基础上真正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利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教学过程设计的总体思路
对于“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学时老师对这两组位置关系的处理只要求学生会认、会说、会用,不再过多的进行强化性训练。而“左右”位置的空间观念是学生最为薄弱的,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老师以此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形成的全过程。教学时老师把让学生认识自己肢体的“左右”位置关系做为知识的引发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口、动手、动脑、交流、讨论、应用等几个环节,让学生初步掌握并建立起“左右”位置的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