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析中国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1
《阳光灿烂的日子》
评述 姜文电影
姜文的三部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像他本人一样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强烈的争议。姜文的三部作品均由他本人参与改编创作,在作品中注入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空间,尤其是第一部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他对题材的把握、人物的透彻、电影叙事技巧的运用等都带有了浓重的个人色彩。尤其是“独立思考”的性格,最终形成了姜文独特的风格。
一、关于叙事层面的把握
1、个人化的叙述方式
叙事者是叙事文本中所表现出来的抽象的故事讲述者,一旦文本产生,他就远离作者自己独立存在。同叙述者一样,接受者也是虚构的,是观众在文本中的个人化身,《红高粱》中,承担大部分叙事的“我”就是故事的叙述者,不能把叙述者与作者混在一起,否则就会造成故事叙事与日常话语叙述的混淆,同样如《泰坦尼克号》里开头女主人公的叙述,虽然采用了罗斯的视角,但她的个人经历又是另外一个叙述者叙述出来的,《白银帝国》中就通过三个叙述者对剧情阐释,以及冯小宁《紫日》东北老者的回忆。而《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姜文适当时机的进入戏里的角色,然后静悄悄的退出,使得本片更有深度,让观众深陷其中,可以说《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姜文独有的青春记忆。
《阳光灿烂的日子》故事的背景是“文化大革命”中的70年代。但是,在这部影片里,我们看到的是一段完全不同于以往文艺作品的“文革”历史。不像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段小楼与程蝶衣那样受尽折磨,相互批斗。但这里一反常态,没有批斗,没有漫天的大字报,看不到有任何苦难和创伤,没有冤狱和流放。有的是高亢的革命歌曲,有的只是灿烂的阳光,悠闲的大院生活,充满英雄主义的理想,兄弟般的友谊以及爱情的萌动,失控的青春躁动和游戏一般的暴力斗殴。这是姜文记忆中的“文革”,这是姜文的少年时代,姜文无意讲述令人瞠目结舌、不堪回首“文革”历史,他更感兴趣的是讲述一个少年在乱世中成长的故事。他带给观众的,是他主观中的真实。纯粹从个人观点出发,不带社会的价值尺度去处理这故事。
二、题材的选择
一部电影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是一个好的题材,“话题”的选择至关重要。中国人比较怀旧,比较喜欢聊政治、军事、战争。在众多题材中,“抗日”与“文革”一直以来是中国电影的热点题材和敏感题材,而中国大陆导演的成功作品多半集中于这两个历史题材。例如,抗日题材;冯小宁的《黄河绝恋》、《紫日》,陆川的《南京!南京》,在“文革”题材上有谢晋的《芙蓉镇》、杨延晋的《小街》等。这对于善于捕捉“敏感”的导演来说,这无疑是与观众对话的绝佳话题。姜文的三部电影无一例外涉及了这两个经典类型,“文革”背景中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和《太阳照常升起》以及“抗战”背景下的《鬼子来了》,都恰如其分的吸引了广大的观众。
三、姜文的风格
电影艺术是综合艺术,它融汇了电影文学剧本、场面调度、声画造型、艺术样式、录音、拍摄、后期制作等一系列艺术元素。作为电影艺术创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导演”就是电影作品的灵魂。一部影片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导演的素质与修养,一部影片的风格也往往体现了导演的艺术风格。在姜文的三部作品中,他现实生活中的性格在作品中一次次表露。《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少年马小军,在集体的权力体系中既有强烈的叛逆感,又渴望一种归属感,继而拍摄的《鬼子来了》塑造了马大三这个人物形象,这正是“思考中的姜文”状态的深刻反映。正如“文如其人”一样,每一部电影作品都深深烙上了导演的印记。电影的风格也在导演的性格中逐渐形成。《阳光灿烂的日子》用铺天盖地的毛主席标语、花团锦簇的迎宾队伍、军用书包、老电影等镜头,真实还原了七十年代的历史画面。并没有讲述文革的残酷,而只是表现了一群无论快乐和烦恼都与时代无关的少年们的青春日子。在《鬼子来了》中没有战争,没有抗日的大规模场面,只是借助镜头还原了五六十年代生人的精神状态,传达的是人性问题。马大三以及村民的愚昧,“中国人,只要做稳了奴隶,就知足了。真是万劫不复。”鲁迅先生的这段话说的正是。不是别人的凶残和强大,而是我们自己的愚昧和自残。《阳光灿烂的日子》将姜文的少年回忆留驻在胶片之上,《鬼子来了》则进一步确立了姜文在当代中国影坛的独特地位。在姜文的作品中,历史的再现并不是影片的目的所在,它们更多的被用来装点历史,而历史背景在影片中被刻意的弱化。时代与政治的命题在他的影片中被换做为背景,代替为人性的表达。更彰显了他的作品风格的表征。只有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才有深刻的人生体验,才可能创作出有深度的电影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全片以一种快速、冲击力强的节奏进行,姜文对青春的回顾不像第五代导演有那么多的沉痛和反省,例如《黄土地》《大红灯笼高高挂》,更多的是对青春的恍惚和留恋,他在片中几乎没有触及文革。整体基调是明亮的阳光,这是主人公心里的光线,洋溢着活力与激情。影片的全部基础在于心理上的真实。3青春的躁动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动力来源于本能,本能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最初的基本本能有:一生的本能,二,死亡本能或者攻击本能。作为人类最初本能性本能是特别重要的,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表现为青春的躁动。马小军等人渴望成熟,但还没有成熟,总喜欢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的勇敢,在朝鲜军乐团访华演出的时候马小军被当做流氓抓起来,在警察面前掉下了眼泪,老老实实地“交代”,但回家后又英勇地“审问“刚才的警察,充分展现了一个”男子汉“的形象。在马小军看来,男女之间只应该出现在唱的下流歌曲里、毒害很深的,对于他们来说,“性”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甚至连正常的身体反应都被冠以流氓的称号。在马小军看来,真正的女人应该像米兰一样,一出场就带着点神秘的特质,一副黑色的墨镜,纯洁而又高傲。而另外一个异性的典型——刘北蓓,只能算是一个混的伙伴。他的“聪明才智”撬锁,偷窥别人的生活,“每当锁舌当的一声撬开,我便陷入无限的欣喜之中”。窥探的欲望得到满足。当他撬开家里的锁时,除了军功章等,他发现了一个避孕套,吹成气球状,当“气球”被扎破后他像大多数做错事的孩子一样不露声色的物归原。他发现了一张彩色的穿泳衣的少女,又陷入了比较深的痛苦中,而那恰恰就是米兰。这时,马小军坚信,米兰就是最美女人,并不断高大起来。他用笨拙的手法(跳烟囱)想要吸引大家尤其是米兰的注意,可结果依旧。后来在游泳池里马小军发现,原
来米兰并不好看,并且十分的臃肿,和之前米兰轻盈的动作太不协调了,米兰是有过去的,米兰美好形象依然影响着他,他在雨中狂奔,大喊“米兰,我喜欢你”。米兰走了出来,紧紧地拥抱住了他……——幻想只是冬天里的一束阳光,虽然温暖,却永远改变不了严寒的事实。米兰彻底的离开了他。马小军跌跌撞撞的跑到米兰家里,扑上去欲强暴她,却被米兰制服了。、作品潜意识
姜文是一个很有才华很有个性的演员,他的的影片虽然有着气势昂扬的形式,但主人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种恐惧心理。《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用不停的篡改记忆的方式使自己向集体中融入,(例如在生日时喝酒打刘忆苦,自己孤零零的飘在游泳池里)当他用事业有成时,再次聚拢童年伙伴的行为,这体现了他内心的彷徨和对孤独的恐惧,恐惧则来自集体对他的排挤,而这正是姜文青春时期的人生写照。周围环境的冲突,与现实世界的圈囿,展示了人物内心深处的潜在恐惧感。
“没有刻意走向世界,却成为世界围观中国精神的样本,影响着中国的气质和进程。”始终能够有自己的独立思维,能够固守自己内心,这也许是姜文电影的魅力所在。
第二篇:阳光灿烂的日子
阳光灿烂的日子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美好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充实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令人向往的。每个人都渴望阳光灿烂的日子。
我焦急地等着一路公交车,突然一位老爷爷一瘸一拐地走来,我心想都这么大岁数了,怎么还坐公交车,车上的人那么多,磕磕碰碰是避免不了的。不知道子女是怎么想的,公交车来了,看到这么大岁数的老爷爷,我小心翼翼地把他扶上了车。他冲我微笑了一下。我也回这个老爷爷一个灿烂的微笑,我扶老爷爷坐在一个空座上,我们友好的交谈了起来,我问他为什么不打出租车,老爷爷说现在退休了,花的都是子女的钱,他们挣钱也不容易,能省点就省点吧。
听完这些话,我突然感觉鼻子酸酸的,眼泪不由自主地从眼眶里流出来,像个调皮的孩子,怎么样也控制不住。也就是在这一瞬间,我突然明白了父母的苦衷,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面对初春的阳光,我心里更踏实了,因为我又向成熟迈进了一步!这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暑假开学后,我的好心情被破坏了,我的语文成绩下降了,甚至不及格。我的心情一下子就跌进了谷底。这时老师给我换了一个同桌,这个新同桌的语文成绩非常好,过了一断时间,我在同桌的帮助下,成绩有了提升。期末考试我的语文成绩居班级榜首。阳光灿烂的日子又回来了!
阳光灿烂的日子,心花怒放!但我知道,这是需要我们的付出和努力的!黑龙江省安达市任民中学六年二班六年级:陈默
第三篇:阳光灿烂的日子
阳光灿烂的日子
渐渐的生活还是保持的那份最初的安详。听着动听的歌,在期待,期待着那份久违的惬意。
不知不觉,又已经这么晚了,初春的夜晚清冷而安静,我的心里温暖而宁静。
在温柔的灯光下,演绎着宁静的夜。静谧地享受着生活。每时每刻都在留意那看似出其不意的平淡,但这正是我想要的。
平淡得不会总是想起,但是也不会忘记。
灰蒙蒙的天空零星的洒落了几点雨,走在街道上,不知不觉感受到了雨滴的侵蚀。
隐隐作痛,点点滴滴。
是的,天在下雨。
现在的我,对自己的未来有点迷茫。但是依然相信明天阳光灿烂。
总是保持着一份沉静和自然,活在别人微笑的世界里。我渐渐已经习惯这种生活。
对于自己,没有想太多。
在短暂的阴霾之后,相信会有阳光灿烂。因为,总有一份希望在阴霾之后等着我,会有幸福的那一天。当然,生活的沉淀并非只是人一时的兴趣使然,最关键的,还是一点一滴的积累和实现。
第四篇:阳光灿烂的日子
阳光灿烂的日子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这句美丽的歌词道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成功需要付出,而成功的背后,必有一个苦涩的开端。
我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芭蕾舞演员。穿上漂亮的公主裙,系上粉红色的芭蕾舞鞋,然后,站在我梦寐以求的舞台上,用脚尖轻轻地点着大地,慢慢地,旋转,旋转„„
终于这一天机会眷顾了我,凭借着我的潜质和热情,我被分到了全中心最好的一级班。
这是我第一天来到这个硕大无比的练功房,四周全是镜子,好美!半开着的玻璃窗,阳光从外面洒进来,金灿灿的,仿佛是我的梦想在灿烂地闪耀。我换好我心爱的舞鞋,进入了这个“梦想开始的地方。”
“下腰!下腰!你怎么总是比别从高出一截?”老师的又一声呵斥使我明白: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要经过无数次的努力,才会有灿烂的明天。
“往下压,坚持住!”为了让我压好腿,老师干脆坐在我的脚上,把我的脚使劲往下压,她又扳正了我的身体,使我面向前腿,我与撕裂般的疼痛抗衡着。我忍住泪不哭,因为我明白:万事皆有开端,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经过我不懈的努力,终于在一个晴朗的上午,老师欣慰地告诉我:“你可以立脚尖了。”我终于换上了那粉粉的脚尖鞋,顿时,心里一阵激动,但这激动很快又被失落替代,一条布满荆棘的路,铺在我面前。
我镇定地握住把杆,挺胸,提气,我慢慢地拱出脚背,立起脚尖,好痛!我明白这只是一个开始。
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一直重复着这个枯燥的动作;两个小时过去了,我依旧在练。终于,我忍不住了,“疼!”我叫了出来。此时,我早已汗流浃背了,我感到全身毛孔都在胀大,额头上的汗珠更是不停地往外溢,脸上早已分不清哪是汗水,哪是泪水了,只觉得它们都在争先恐后地往外溢。我知道,一切的努力,一定会换来一片灿烂的天空。
经过我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被我的“伯乐”发现,我成为芭蕾独舞表演者最佳人选。
表演的那天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舞台上,美丽的七彩灯光会聚在我一个人身上,我快乐的舞着,我是一个用脚尖舞不停的小公主。最后一个漂亮的谢幕,博得了在场观众最热烈的掌声,我成功了!我经过努力,终于换来一片灿烂的天空!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这句美妙的歌的词在我脑海中飘起,这段美好的回忆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我想象未来还充满着无比灿烂的日子。
第五篇:阳光灿烂的日子
阳光灿烂的日子
五月初的阳光已有几分夏天的味道,坐在巴士上,我有些无奈,大热天的,老师却带我们来干这“捐书”的苦差事。戴上耳机,闭了眼睛,让音乐来充实一下这枯燥的行程吧。
随着领队老师的一声“到了”,我睁开了眼,拔下耳机,下了车。
这是一个小山村,山林翠绿,庄稼茁壮,蜂蝶翩翩,花草摇曳。稀稀疏疏的青瓦村舍,悠闲吃草的牛羊,都沐浴在灿烂的阳光里。
或许,这一行,还有点意义……
“来啦!来啦!”一个小男孩看见我们,边喊边雀跃着跑向村里。或许不大的衣服在他瘦小黝黑的身架上略显宽松。小脚丫子飞快交替奔走——那一刻,我分明看见他小却有神的眼里闪烁着与头顶太阳一般的灿烂光芒。
希望小学的红旗在阳光下高高飘扬。捐赠仪式上,一双双虔诚的小手,郑重地接过一本本书。然后就迫不及待地翻开,聚精会神地阅读。清澈的眼睛瞪得圆圆的,黑瘦的小手,小心翼翼地摩挲着崭新的纸张,凑到书跟前嗅嗅那平整的纸页上仿佛未干的墨香。周围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偶尔发出的“哗哗”的翻书声,在阳光的映照下,画面更显唯美。
那一刻,责任感油然而生。我忽然明白了此行的意义。我们不仅是“捐书”来的,更是奉献爱和希望来的。
要走了,孩子们送来新采的野花。大巴车走出很远了,还能看到他们小小的身影,挥动的手臂„„
归途上,我没有再戴耳机,我把脸紧紧贴在车窗上,和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依依惜别。
忽然明白,我此行的收获远远多于付出。清新的山野,淳朴的山里孩子,还有在城里绝对没有的无边无际的灿烂的阳光,净化了我,温暖了我,照亮了我。
这个被灿烂阳光注满心田的日子,我将终生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