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78、中南空管局河南空管分局区域管制室经验材料
持续安全—我们永远的心愿
——民航中南空管局河南空管分局管制运行部区域管制室
河南地处全国东西南北主要干线航路交汇点,随着民航事业的飞速发展,河南空域近几年来航班流量始终保持15%的快速增长率,目前日飞行流量1600多架次,日流量高峰突破1700架次,紧随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之后,位居全国空域流量第五、分局站第一,是国内航路最拥挤的空中交通区域之一。
这里,有一支平均年龄28岁的年轻人组成的管制团队—河南区域管制室,始终坚持“持续安全”的思想,立足“飞的安全、飞的顺畅”安全承诺,倡导“话筒在我手中,安全在我心中”工作信念,追求“一切为机组、服务无止境”服务理念,推行“飞越中原航线,一路春风相伴”安全文化,以优质的管制指挥服务赢得了各方赞誉。自2004年5月,被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一直保持至今。
责任重于泰山
最繁忙的航路。河南区域内共有航路、航线13条,其中京广航路、上海至西安航路、广州至太原航路为全国最繁忙的三条航路,飞行量约占整个河南区域流量的75%。空中金十字。区域内的“周口地区”,是国内著名的“空中金十字”,每天1000多架次的航班,常年保持着全国地区 1
保障航班量第一的“位子”。
重要缓冲带。河南空域周边分别与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四个大区管中心和武汉、济南、合肥、太原中低空管制区相邻,承担着大量的周边管制协调任务,成为几大区管之间协调管制的重要缓冲地带,为保障大区管的顺畅运行承担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空管局领导评价为“郑州的问题就是全国的问题,郑州区域一旦飞行不顺畅,将会影响全国的航班正常”。
最特殊的管制队伍。河南区域管制室共有人数63人,其中持照管制员48人,35岁以下30名,占60%,党员26人,占47%,全部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管制室共开设13个席位,开放5个扇区和流量管理席。2010年,在民航局夏兴华副局长的亲切关怀下,华北空管局精心挑选了6名业务好、能力强、素质高的青年管制员,对口支援河南区域管制工作,成为河南区域管制员队伍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排堵保畅 打通郑州
河南空域持续拥堵的状况得到了民航各级的高度重视,“排堵保畅,打通郑州”成为重中之重。“航线调整”、“航线分流”、“高空托管”、“高空移交”等空域大改革举措成为河南区域管制室近几年紧迫而又艰巨的重要任务。
2011年,在军航的大力支持下,郑州空域成为全国首批
军民航“小机场、大分区”集中管理空域模式试点区域。2012年,经过军民航多次协调,达成了“5.31”航线调整共识。也就是从2012年5月31日这一天,郑州空域取消守护了近30年的5条航线(段)和郑州新郑机场空中走廊,新辟7条航线(段),调整郑州新郑机场进离场航线4条,调整班机航线走向11条。这次航线调整力度之大,是建国以来首屈一指,也是河南空管近两年来排堵保畅工作的第三次重大航线调整。为顺利实施5月31日航线调整改革,在管制人员严重短缺的严峻形势下,面对人均月值勤时间将近150小时的现状,区域管制室成立了以党员和青年团员为骨干的突击队,在不影响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利用休息时间,完成了航线调整风险评估和模拟机演练两个课题。在航线调整顺利实施后,面对新辟航路带来的新冲突、新情况,再次攻关制订出了区域管制室“新冲突调配操作指引”。“5.31”航线实施以来运行顺利,不仅优化了河南空域结构,也创造了河南空域改革的最大业绩,为今后郑州机场空管二期工程的新目标、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正是河南区域管制室这一帮年轻的管制员们,克服了流量的快速增长和人员紧缺带来的困难,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用百倍的努力,厉兵秣马,实现了“安全运行与航线调整两不误”的安全目标。正是有了这个深厚的功底,当“6.28”京广航线复线河南段实施时,河
南区域管制室以精心的准备和措施,又顺利完成了京广航线复线的开通任务,为京广航路“排堵保畅”再创佳绩。目前,区域管制室连续26个月没有发生严重差错以上的不安全事件,先后顺利完成了暑运高峰、FIPS升级、新电报格式实施、G212分流等重大工作任务,保持着稳定的安全态势。2011年全年安全保障44万架次,2012年截止到10月1日,已完成41万架次,预计全年保障达到54万架次。
文明规范 永争一流
“没有金刚钻,揽不住瓷器活”。严峻的安全形势和艰巨的保障任务,必须要有一支战斗力强、信心坚定的一流管制队伍。河南区域管制室提出了“四个一流”的建设方向,以“争一流”的标准和勇气,让党员身份“亮”出来,让干部关键时刻“站”出来,让青年先锋形象“树”起来,让职工模范作用“带”起来,激发工作积极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勇担安全重压,勇挑安全重任,努力争创一流的空管安全保障工作业绩。
一流的服务——用心沟通促服务。保障飞行安全,让机组满意,达到安全、顺畅始终是河南区域管制室不断的追求。“加强沟通、掌握需求”成为区域管制室长期坚持的“法宝”。一是加强军民航联系,开好军民航防相撞协调会,积极组织与军航的各种联谊文体活动;二是定期与航空公司的飞行员举行座谈和交流活动;三是积极走访周边管制单位,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合作。通过强化沟通,不断提高区域管制服务品质。
一流的管理——健全制度促管理。科学管理离不开细致周详的制度。区域管制室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人员搭配制度、交接班制度、思想汇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班组讲评制度、一对一带新制度、主副调协商制度、管制员工作质量评价制度等,通过各项制度的严格落实,为安全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流的人才——注重培训促提高。“打铁还得自身硬”,要拿下飞行流量大、空域结构复杂的管制指挥工作,必须要有过硬的业务知识、沉稳的心理素质、细心的观察能力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区域管制室积极倡导“培训是最大的福利、学习是最好的手段”思想,针对年轻管制员多、带新任务重的情况,一是“传帮带”,以老带新,言传身教,传承优良作风;二是“比学赶超”,营造竞赛氛围,激发热情,鼓励和支持青年管制员学业务、钻业务;“突击队、示范岗”,通过定目标,压担子,锻炼过硬的心理素质,培养技术能手和业务骨干,努力打造一支思想、作风、技能过硬的区域管制员队伍。
一流的团队——快乐工作促和谐。管制工作压力大,超负荷值班,生活圈子小,工作环境封闭等问题一直是区域管制室长期面对的难题,强化团队精神尤为重要,管制员不仅
要有协同合作、团结一心、相互体谅、相互支持的大局意识,还要有信任、激励、尊重、荣誉的团队精神。在长期的工作中,区域管制室总结出了“八心”工作法则:工作要有责任心,上岗值班要安心。指挥调配要精心,电报处理要细心,协调通报要耐心,相互配合要虚心,集体荣誉要关心,确保安全要齐心。同时,区域管制室围绕“团队是我家”主题,积极组织开展丰富的拓展训练、野外烧烤、篮球赛、滑雪等集体娱乐活动,缓解工作压力,增强团队凝聚力,培养快乐因素,营造和谐工作氛围。
“持续安全”这一思想,已经渗透到河南区域管制室每一个管制员的思想中,作为河南空管运行的重点、空管安全的焦点、空管服务的亮点,河南区域管制室将始终秉承“责任重于泰山”的警训,永争一流,在保障安全的蓝天上越飞越高。
第二篇:176、华北空管局北京女子塔台经验材料
铿锵玫瑰
绽放无悔青春
——华北空管局终端管制中心塔台管制室北京女子塔台
2009年3月8日下午三点零八分,全国首家由女管制员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的塔台——北京女子塔台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东区塔台揭牌成立。北京女子塔台的成立,开创了全国女子空管建设工作的先河,为华北空管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对激励女职工岗位建功立业、提高服务水平起着积极的作用,女管制员的倩影更为打造“国门空管”的服务品牌、树立优质服务形象增添了几抹独特的亮色。
北京女子塔台现由41位女管制员组成,平均年龄28周岁,最小的只有22周岁。其中,35周岁以下青年35人,占85%;中共党员28人,占68%;28周岁以下团员青年23人,占56%。
她们掌控着首都机场东区1条跑道,79条滑行道,165个停机位的地面资源,为日均750架次航班提供管制服务,掌控整个T3航站楼的安全命脉。随着首都机场的航班量逐年递增,飞机起降架次日高峰也由10年前的446架次增至今日的1777架次,小时高峰流量增至110架次,平均54秒,就有一架飞机起降。目前首都机场年起降架次、高峰小时均居全国第一,截止到2012年11月,飞行流量已达53万多架次。自成立以来,女子塔台共保障各类飞行110万多架次并实现了零事故、零投诉,曾创下了中国民航有史以来单日保障专机46架次、公务机136架次的最高纪录,单小时指挥出港航班90架次的记录。北京女子塔台为首都机场近50%的航班提供管制服务工作,在保
/ 5
障航班顺畅运行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巾帼女儿展风采,管制流畅延误少,温柔细腻重协调,保障安全运行畅,音美声甜效率高。女子塔台管制员在多家媒体报道中被称作“空中警花”,她们完美地彰显和诠释了新时代女性精神“健康自信、敬业进取、知性睿智、宽容贤淑”。自成立以来,北京女子塔台以“保障飞行安全,提供优质服务”为主题,以“展空管巾帼风采,创华北服务精品”为口号,秉承“对工作用心,对业务专心,对同事诚心,对指挥精心,对机组耐心”的“五心”原则,不断发展,锐意进取。
不但运行保障得力,女子塔台在班组建设中也同样成绩卓著,荣获了华北空管局“标杆班组”、“班组建设之星”、“优秀案例”“最佳班组名片设计”等诸多集体、个人荣誉。
在大力推进、深化班组建设的进程中,北京女子塔台积极开展“我的班组、我的家”主题建设活动,包括设计logo、征集口号、制作徽章等。女班组长走进清华课堂,接受先进的班组管理培训,真正做到“管理到班组、文化到员工”,巾帼带头促先进、促发展。结合班组建设,女子塔台共成立了五个运行小组,包括活动组织小组,对外协调联络小组,宣传、PPT制作组,文体活动组,台帐、资料管理组。五个小组以保障安全运行为主,配合宣传工作为辅,针对不同组员的能力、性格差异,将工作任务进行个体分配,并将任务不同阶段目标二次细分,通过小组传达体系把任务落实到个人,并对任务执行进程进行有效监督。这样使女子塔台人人参与建设、事事有人经营,打造
/ 5
一个良性循环、工作效率高的高素质优秀团队。
打造一支优秀团队,不仅需要过硬的技能为支撑,还需要有铁打的纪律和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后盾保障。规章制度是保障安全运行的中心环节,严谨的班前、班后讲评制度,身体情况报告制度和安全事件教育制度,牢固树立管制员安全意识,使得班组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细致规章制度的出台更实现了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认真执行规章制度能够有效减少人为差错几率,降低事故隐患,提高安全系数。班级自查、讲评会讨论分析、换季通话考核、除冰雪桌面推演、教员学员角色互换等制度的推行,有效达成管制员业务技能二次巩固和提升,加速、深化了管制通话用语标准化进程,促进了安全制度的规章化、固定化、结晶化,对威胁安全的风险源进行有效控制,稳固了安全态势。
民航行业知识更新迅速,深度国际交流、合作日趋频繁,对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要求逐渐提高,不仅仅要求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博采众家之长,还要求具备广泛、自发的主动学习能力,这些都决定了空管行业的学习属性。学习型班组建设的开展搭建了一个优秀人才聚集的平台,也为众多能手进行业务技能大比拼提供了广阔的竞技场。
学习型班组建设作为女子塔台工作的重中之重,旨在将“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基层,贯彻落实到小处、到实处。女子塔台通过建立班组案例集,开展“人人争当小老师”活动,开发创新班组“3+3讲评机制”等,完成了由直接经验学习向间接案例学习的过渡,提升了学习力、领悟力,也加速了创新力的发展,使得学习方式
/ 5
多样丰富,有效完善运行机制,保障安全局面。班组案例集汇总典型案例,分析教训、总结经验,提高风险防控意识,提升运行服务质量。“人人争当小老师”将老同志的丰富经验、良好工作习惯与新同志的求知欲、新鲜感相结合,促进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现了双向共赢。“3+3讲评机制”创新了讲评会的模板例会形式,将其转变为新颖的英语学习会,有效地带动管制员的学习积极性,防松懈的同时也激发其学习热情,消除生理疲劳,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习型班组建设的展开,将学习工作研究化、研究学习工作化,丰富了业务技能内涵,拓展了管理工作外延,真正实现实践与学习相结合、学以致用,极大地巩固了安全技能和业务水平,为其他班组的建设工作开展树立了典范和模板。
除了学习型班组建设,“走出去,带回来”也是这个青年团队的不断进步、发展的基础,不断前进的动力。自成立以来,女子塔台组织青年团员与国航、首都机场、南航等多家单位开展交流活动和各类文体活动共30余次。谦虚地汲取其他班组成熟的阅历及丰富的经验,为自身年轻团队的建设积累素材、增加能量、埋下伏笔。女子塔台还是一个团结、有爱、互助的团队,不断发扬、继承“学帮互助”的优良传统,管制教员传道、授业、解惑,利己利他,不计得失。“学帮互助”将人文关怀揉进运行管理中,创新了管制教学模式,同时提高了女子塔台整体运行水平,实现了保障航班更顺畅,管制效率大幅度提高。
女子塔台还是个充满爱心的集体,2011年为北京第一所打工子
/ 5
弟学校—蒲公英中学设立了学习进步奖学金,2012年与东航运控中心合作在“三八”节对“太阳村”的孤儿进行了慰问,并开展过生日送礼物、慰问管制员子女的温馨活动。为促进家庭和谐、建设和睦后勤,女子塔台召开了“如何与公婆相处”的主题座谈会,邀请家属参观塔台,广泛了社会普及程度。女子塔台一直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把爱心善举做实做透,塑造了深入人心的“回报社会、反馈社会”亲民形象,切实提高了其社会认可度。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女子塔台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空管保障任务,受到上级的多项嘉奖和肯定。荣获了共青团中央授予的 “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民航局、民航空管系统“女职工建功立业示范岗”,空管系统“安康杯”竞赛先进集体、创先争优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称号。优秀的集体是孕育着优秀个人的摇篮,女子塔台这个集体中涌现出了全国民航空管系统优秀管制员,全国民航空管系统优秀团员、优秀共产党员等许多先进个人。
荣誉不仅仅是对女子塔台过去所作努力的认可,更是对其未来发展的鞭策。保证安全,提供优质服务,是女子塔台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女子塔台所有成员将用实际行动兑现她们的庄严承诺,“无愧于火热的青春、无愧于光荣的职责、无愧于腾飞的时代”。
铿锵玫瑰们,在空管战线上,将绽放着她们的无悔青春,展露出娇艳风姿!
/ 5
第三篇:179、民航云南空管分局梁王山雷达站经验材料
平凡只属于我们的工作,不属于我们的灵魂
——民航云南空管分局梁王山雷达站
梁王山雷达站隶属民航云南空管分局技术保障部,位于昆明市东南,屹立于滇中第一高峰梁王山之巅,海拔2820.6米,距长水国际机场直线距离40公里。台站始建于1999年,目前台站有6名值班人员,担负着12信道地空通信系统、雷神二次雷达等十余种设备的保障重任。自运行以来,台站以优异的雷达覆盖和通话质量,成为云南管制区域内最重要的雷达站。
梁王山雷达站是较早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日常生产生活管理中,率先利用“6S现场管理”等工具,完善和规范台站各项管理工作,提高了设备保障能力。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梁王山雷达站于2010年4月先后被民航局空管局、全国民航团委和民航局空管局团委、西南空管局授予“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荣誉称号。同年6月民航空管局组织全国各地区空管局及民航相关单位在昆明召开“设备运行现场管理”经验交流研讨会,梁王山雷达站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先后各地区同行共计500多人次到台站进行现场交流。2011年6月梁王山雷达站作为全国边远台站唯一代表,在首届 “民航边远台站万里行”启动仪式上对台站精细化现场管理经验进行汇报。台站在运行管理中,通过创建“管理型”、“创新型”、“和谐型”、“规范型”和“安全型”等“五型班组”,进一步完善了班组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综合管理水平,形成了安全文化管理理念。
一、“管理型班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班组管理
完善规章和落实制度是制度化管理的保障,梁王山雷达站以《规范化管理手册》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台站管理制度,针对设备制定《梁王山雷达站设备巡视操作规范》,明确巡视时间、设备、内容、巡检人等要素,并通过点检系统如实记录信息;制定《梁王山雷达站交接班表》、从设备运行保障到仪器仪表管理、卫生清洁等面面俱全,有效防止了工作中的“错、忘、漏”。
“处处知制度,时时学制度,人人定制度”,每一项工作都有据可依,每个人都提出合理化建议,保证制度的合理、有效、持续改进。
健全台站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原《技术保障部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基础之上,台站按照班组管理分工,进一步对台站人员进行细化,建立了《梁王山雷达站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包括:班组长、副班组长、技术员、安全员(兼职)等,并结合各自分工签订责任书。
二、“创新型班组”—弘扬新风,技术创新 梁王山雷达站将精细的数学概念引入到台站管理工作,创新提出了“极限安全生产”的概念,时刻警醒我们,距离百分百的安全,我们还依然可有所为,先后制作了市电监控报警器,UPS异常报警器,雷达数据中断报警器,就连电缆沟里也放置了浸水报警装置,真正做到安全关口前移,我们自己搭建维修平台,开创了国内自行修复雷达编码器的先河。
我们实行纸质管理和电子管理结合备件管理方式,为每个备件贴上条形码,和电子管理系统配合使用,记录每块备件的历程、使用、测试情况等相关信息,定点定位存储,以便于快速查找,实现了对备件的动态管理。
通过研发和创新,锻炼了台站队伍,丰富了管理手段,提高了设备运行管理水平,实现了现场管理的螺旋式阶梯上升。
三、“和谐型班组”—构建和谐台站,创建和谐班组 多年的台站工作使我们懂得,人是安全工作的核心,只有做好人的工作才能真正保证安全万无一失。于是,台站树立人文管理的理念,努力营造“以站为家”氛围,用工作的成就感,用家的认同感、归属感拴心留人,凝心聚力。
我们懂得,必须快乐地生活才能快乐地工作。于是,在枯燥艰苦的环境中,我们“不等、不靠、不要”,在台站开辟了“开心农场”,在高山种出了瓜果蔬菜;自己动手在房 间装上取暖器,使寂寞的冬夜不再寒冷……还开辟了宣传学习墙报,大家定期发表业务学习、生活感悟的文章,并评选公布安全生产明星。就是这样,我们的梁王山形成特有的“以站为家”的台站文化。
四、“规范型班组”—规范运行工作流程,打造标准化运行模式
台站以规范操作流程为突破口,采用“6S”等现场管理工具,对值班现场定点、定制、定量等各种手段规范现场环境,努力建设标准化运行班组。
台站人员编制了《梁王山雷达站设备操作指南》和《梁王山雷达站线路手册》等图文并貌、详细具体的参考图册,将设备管理的对象细化到板件、单元、每个接口和参数。台站每个人都可以规范、准确、便捷的完成设备操作、定检、维修、更换部件等各项设备维护工作,将人为因素对安全的影响降到最低。
大家都风趣地形容:梁王山雷达站成了人人可以维护的“傻瓜台站”。最令我们激动的是我们的工作经验受到了民航空管系统的高度重视、肯定及推广。
“人改变环境、环境塑造人”,对台站所属员工的生活、工作进行严格管理,通过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促进工作习惯和工作作风的不断转变。为此我们将现场运行管理的很多做法引入到一线的生活管理中,在床头、厨房、卫生间等生活 场所都贴上规范化图示,职工每天严格按照图示整理内务、摆放生活用具;职工在洗碗、擦地时也要遵守规定……这些看似“苛刻”的 要求,却为台站创造了整洁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也使职工在生活的细节中时刻培养着规范化和标准化意识,对现场运行管理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安全型班组”—安全示范,演绎精彩
台站时刻牢记“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持续改进”的工作方针,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认真落实风险隐患排查,时刻把安全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切入点。
“这一天终于来了”,2012年8月1日17:30,值班人员在对天线机房进行巡视时,发现天线马达温度突变,达到140℃,值班人员立即申请设备故障停机,组织技术骨干连夜冒雨上山抢修设备。此时台站每个人的心理清楚的认识到我们持续跟踪6年的安全隐患终究发生了。
为了对马达运行状态进行监视,一年365天,我们就365次往返于32米高的塔顶与地面之间,为天线监听噪音、测量体温。当值班人员发现马达温度突变时,大家反而轻松了许多,如悬于头顶的“达摩克里兹之剑”终于落下,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按照演练多次的马达更换流程再演练一次。
此次故障由于台站严格执行设备巡视检查制度,对设备隐患多年的精心准备,台站自行更换了天线马达。而同行业自行排除此类故障尚属首例,且在其他地区更换天线马达部 件均由专业的装配公司完成,需耗费十万余元的经费和长达一周左右的时间,我们仅用了十个小时便排除了故障,为飞行安全保障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西南空管局全局通报表彰。
通过以上“管理型”、“创新型”、“和谐型”、“规范型”和“安全型”“五型班组”的创建,不仅改变了台站的工作环境,也改变了职工的生活方式、工作习惯和个人素养,改变了人员对安全的理解,形成了台站固有的安全文化理念,实现了“要我安全、我要安全”到“我会安全”的升华与飞跃。
也许有人会问我们,为什么能够长年坚守高山而无怨无悔?为什么能够把平凡、艰苦的台站生活演绎得如此精彩?我们引用中国民航报对民航云南空管分局技术保障一线的连续报道来诠释,那就是:“责任的力量”、“制度的力量”、“创新的力量”、“爱心的力量”、“员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