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疯子” 拥有不同世界观的一群人
2010-03-21 07:13:46 来源:长江商报 【大 中 小】历时四年 自发采访精神边缘人 结集《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出版
最近武汉大学出版社推出的一本名为《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的书,出奇畅销,众多读者给予好评,还自发写下了读后感。其实,早在出版之前,这位网名叫“塔塔的死亡周刊”、真名叫高铭的70后作者在网上的连载写作就吸引了无数网友跟读,并展开热闹的线上讨论。高铭是北京某公司项目总监,从事商业策划,从小对探索未知事物有无尽渴望,一直对精神病患、心理障碍者、边缘人的内心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于是在2004至2008年,他通过各种渠道,利用所有闲暇时间,探访精神病院等,与这些“非正常人群”进行近距离访谈,并加工整理出了本书——48个案例和2个篇外篇。
关于这本书,出版方在封面上打出的口号是“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可是在接受采访中,高铭并不认同这个宣传口号,“只是标签罢了”。自己写就的网文能广受读者热捧并且出版,对他来说是个意外,“我从未想到居然有这么多人鼓励并欣赏这些内容,长久以来,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疯子。但是,我很欣慰。”
在他看来,精神病人也有性格,跟正常人唯一的区别就是会做些后者不能理解的事,而根源就在于:世界观不同。“这个世界是有无数面的不规则体”、“接受不同于自己的存在”——高铭在书中反复表达的观点得到了大部分读者的认同。在跟随作者的笔触阅人无数之后,读者会发现,天才和疯子或许真的只有一线之隔。
有人称读这本书比读十本《科幻世界》还有趣,难得的是作者并未流于“揭秘”、“爆料”,字里行间还透出开阔的人文情怀。“我思维的鸟笼被轰炸了一遍又一遍。”不少被震撼的读者评价说,这本书给了自己内心一个^造**的机会。
本报记者 卢欢 采写
关键词1:写书不是研究,只是爱好
锐读:《天才向左 疯子向右》这个书名有什么由来?
高铭:这个出版名是意外。原来我说的是《疯子在左,天才在右,疯了的天才在中间》,还算是半真半假的玩笑,但编辑觉得还好,截取了前面,调整了顺序。天才和疯子之间有联系,从医学角度讲是有一定依据的,医学杂志或医学论坛上可以找到很多。
锐读:有不少读者在争论书中案例到底是真是假,你可否就此做些解释?
高铭:真假的问题,其实不是问题,后记已经写明了。至于所谓的修饰,肯定会存在。其实我就是拿了原始材料负责加工。我自己出产不了钻石,但我可以把原石加工出来,展现出钻石的光辉。我只想用最简洁的方式表达——采访问答格式。其余的一概没想过,出版对我来说是个意外。最初啥都没想,就想写下来。敲字对我来说有快感。假如没电脑,只是手工书写,估计我这辈子也不会写出这本书。我讨厌写字,而且我的字也不好看。
锐读:可能很多人对这些精神病人、心理障碍患者等边缘人着迷,却从未如此行动过。你费时4年亲自去接触、调查,仅仅是出于一种爱好?
高铭:实际情况就是这样。酒吧迪厅我懒得去了,K歌偶尔,饭局也不能天天有吧?洗脚按摩我也不爱,平时很宅,然后满足下自己的好奇心„„仅此而已,或说不过如此。我很惭愧,没以任何社会意义及教育意义作为出发点。
锐读:他们,是一群危险的人,至少在世人眼中是这样。但从书中看来,各位主人公都是那样纯粹而执著的人。你的所见所闻表明他们一直是被世人所误解的?这也是你想通过书表达的意思么?
高铭:首先,不是所有的精神病人都富有哲理和睿智。我写的那些,是挑选过的,写的时候也花了很多时间整理,说好听点就是精粹提纯,说通俗点就是浓缩。
至于世人对于他们误解不误解的问题,我从没想过。误解也好,理解也好,都不影响事
物的客观存在。至于我想表达的核心思想,也没有,不妨把这本书当作精神旅途札记来看,这样都会轻松些,尤其是我。
锐读:书里提到一个观点,如果一个精神病人对他人和社会没有影响和伤害的话,而且他是快乐的,那就不要去打扰他的快乐。这是否意味着我们需要学习接受与己不同的他们、去尊重他们?
高铭:这个观点是欧洲的,不是我的,我只是转述了一下。关于尊重,我认为那是必须的。我在书里反复强调了一句话——接受不同于自己的存在。
锐读:如果说精神病人群体同样分三六九等的话,能引起你关注并有沟通欲望的主要是哪种?
高铭:没有特定的标准,但能清晰表达是必须的(哪怕偶尔)。我承认有很多接触失败的——累积十几个小时的接触总共也没说啥。而且我写出来的这些情况都算是轻微的,严重的那些根本没办法沟通。
锐读:但与之比较,你依然觉得跟正常人很难沟通。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理想的沟通状态到底受到了什么阻碍?
高铭:人与人最大的沟通障碍就是私欲,这导致了一个严重问题:真实诚恳的态度。跟精神病人沟通的障碍在于一些客观情况。如说他现在发病了,别说我了,他爹妈来都不搭理,但神志清醒时会跟我说点儿,因为他们很珍惜这段清醒的时间。而非精神病人正相反——只有喝多了神志不清醒才会跟你说点儿啥。
人类,不是心灵交流,是语言交流。语言交流的最大问题——谎言一定是伴随着语言同生的。谁都知道敞开心扉只是在形容罢了。
锐读:从你掌握的情况看,他们之所以成为“精神病人”主要都有哪些原因?
高铭:我不是在研究,绝对不是,也没那个资格、资质。至于病的成因,五花八门,遗传啊,性格缺陷啊,心理问题啊,太多了。这个问题我没法回答,我只能引用医学报告或学术杂志发表过的一些文章。
关于本书:
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堪称是具有人文情怀的精神病患访谈录。
关键词2:疯子
“他们的领悟,让我惊讶”
锐读:“长久以来,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疯子。”你的这句话怎么理解?
高铭:那是一句调侃。我和精神病人最大的共性——真核域,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灵长目,人科,人属,人种。这是目前生物界主流的达尔文划分。
锐读:“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每当遇上他们说出这样的话,你会怎么想?在你看来,突破常规的思维或病态的思维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高铭:这些话其实翻翻哲学书籍或宗教书籍也能找到,只是换成大白话说出来罢了——他们的领悟,才是让我惊讶的,而不是道理本身。还有,我不同意你那个用词:病态思维。锐读:你把精神病人关于终极问题的想法作为知识吸收了,会不会对自己产生什么“副作用”?
高铭:假如说你看《水浒》了,讲义气的事儿全忘了,就记着^造**了,这怎么办?假如说你看《红楼梦》了,里面对封建门阀士族鞭挞以及封建丑恶的批判都忘了,就记得贾宝玉有一堆丫鬟伺候了,这怎么办?
锐读:每个人都会有一些与大众世界观相悖的想法或感觉,所以会认同这些精神病人谈的很多观点和话题,也会就此发出疑问:我身上是不是也潜伏着一个精神病人的灵魂?你如何看待这样的疑问?
高铭:是不是潜伏的精神病人我不好乱说,没这个判定资质。这种问题很多读者也问过我,我都是小心翼翼地说明:我不是医师,没法回答,否则太不负责任了。对自身产生疑问很好,很正常。假如一个人不会对自己产生疑问,反而是有问题的。
锐读:你对“精神可以强大到改变肉体”这个命题怎么看?
高铭:举个实例吧。我国某安全部门针对一种特殊人才有这么一道简单的测试,让参加测试的人从直立状态,用15分钟的时间匀速蹲下,再用15分钟的时间匀速站直。这个测试的淘汰率接近100%,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坚持下来。我记得一个参加过测试并且过关的人告诉我,那种痛苦是没法形容的,好几组人就他一个留下了,双腿颤抖着瘫在地上,领导进来告诉他:这个测试本身是超出人体机能的,地球上没有人能凭借体力完成,能完成的只有一种情况:用精神意志支持。
锐读:最后一个问题,你怎么理解有恋物癖的人?
高铭:恋物癖?这大多是社交障碍才会有的现象,基本跟性挂钩,并且多发于男性。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跟青春期的某些经历有关,具体就复杂了。如果你问是否歧视的话,那我能明确地告诉你:不会歧视。
第二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不一样的世界观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不一样的世界观
有时天才和疯子真的只是只差一步,精神病人之所以被判为患有精神疾病,只不过是他们的世界观与我们正常人的世界观不一样,与主流的世界观不一样。“有一天你认为我疯了,其实是你疯了。”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关于精神病人的世界的书。它并不是一本介绍精神病人生活或者治疗的书,而是一本关于精神病人异于常人的世界观。这是一本极具有人文情怀的精神病患访谈录,作者通过多次接触二十多个精神病人,了解他们的世界观,根据笔录和录音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的独特深刻的所思所想。
当大家听到精神病人时,就会想起那些行为怪异,冷血残酷,疯疯癫癫的人。这就是精神病人吗?先前我以为是,后来读这本书时我才发现,有时天才和疯子真的只是只差一步,精神病人之所以被判为患有精神疾病,只不过是他们的世界观与我们正常人(在我们看来我们是正常人,在精神病患看来我们才是不正常)的世界观不一样,与主流的世界观不一样,而我们正常人难以接受他们的世界观,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把与我们正常世界观不一样的人界定一个圈,把他们围起来。
在这本书里,很多都是一些精神病人对于世界的本质的一种看法。里面有一个精神病人使我印象非常深刻,他称自己是另外一个宇宙的地球人。他支持多宇宙论,多宇宙论就是宇宙不是一个,而是很多个,举一个例子,假设让你回到五十年前杀死你的祖父,那么就不会有你的存在,但是没有你的存在,怎么杀死你的祖父呢?于是会有你存在的宇宙,也会有你杀不死你祖父的宇宙,也有你不存在的宇宙。更令人难以相信的是他来到我们目前存在的这个宇宙是通过精神传输。精神传输,听起来让人觉得不可能,但其实如果量子力学达到一定的高度,是可行的。此时此刻我们还能认为他真是一个疯子吗?可是他的真实性无法得到证明,因为我们的技术没有达到这样一个程度,也不能接受他的说法,因为多宇宙论在物理届里还存在着争议。
关于精神病人,我还觉得他们很可悲。这本书记载了一个可怜的人,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做一个可怕的梦,他梦见自己睡了很久很久,当他醒来的时候却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包裹着他的是一种类似于鸡蛋薄膜的物质,他凭着生存本能撑破物质,走出来时发现是一个陌生的房间,他逃到房外,看到都是十间一模一样的房间,里面同样有鸡蛋膜一样的物质,可是里面包裹着的确实已经干瘪的死尸,再走出这一层,才发现他正在一只大船上,周边都是一望无际的海,没有任何生物,他哭了,哭得嘶声裂解,因为他知道,这个世界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他很绝望。这一篇目就叫《孤独的守望者》。那种无所不在的孤独,不是寂寞,吞噬着仅有的一丝灵魂,无法解脱,只能承受,直到崩溃。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觉得有一种难过的感觉,甚至觉得可怕的。它颠覆了我对精神病人的看法。其实精神病人的思维是如此的开阔,想象力如此的丰富,并且比正常人更优秀的是他们能够不断思考世界的本质,他们的知识如此的深厚,甚至能提出量子力学,相对论等深厚的学术研讨。他们表达他们的世界观时,绝大部分不是疯言疯语完全听不懂,而是非常具有逻辑性。正是如此我才觉得可怕,从逻辑上讲,虽然他们很主观,但是并没有明显的漏洞来让我们推翻,我们会在潜意识中认可这些东西,会不自觉的改变我们的世界观和社会观。此时让我迷惑的是,他们是真天才还是莫名其妙的疯子?
最后我觉得书中以为精神病人说的话很有意思,于是摘抄了下来:“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有一天你认为我疯了,其实是你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