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

时间:2019-05-14 19:55: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

第一篇: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

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

经国务院批复同意,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1年7月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出席并共同为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揭牌。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主持揭牌仪式。

万钢指出,国家高新区建设是发展高科技产业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上海张江高新区已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紫竹高新区经过十年努力也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是实施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又一重要举措。他希望紫竹高新区要进一步发挥区域特色,加强能力建设,培养创新人才,聚焦特色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远布局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站在“十二五”的起点上,上海的高新区建设工作要继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深化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产学研用结合,集聚国际国内创新资源,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能力。上海要积极承担率先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为国家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韩正说,高新区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十二五”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加强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核心载体。上海一定要按照国家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发挥优势,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紫竹高新区要以这次升级为重大契机,在高新成果产业化的转化能力上实现突破,在符合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规律的管理体制机制上实现突破,在支撑园区建设的政策设计上实现突破,在营造环境、吸引集聚一流人才上实现突破。市、区两级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进一步增强推进紫竹高新区建设的合力,为上海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新贡献。

会上,闵行区委副书记、区长莫负春表示,作为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紫竹高新区将以升入国家高新区为契机,紧扣国家和上海“十二五”发展主线,加快推进完善城市功能、推动产业转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集聚高端创新人才等四个方面的建设步伐。发挥紫竹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放大紫竹品牌效应,按照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任务要求,力争把大紫竹地区打造成上海创新引领转型发展的先行区、创新成果加速转化的承载区、产城融合结构调整的示范区、智慧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和国际高端创新人才的集聚区。

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董事长、总经理沈雯也表示,国务院批准紫竹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倍感光荣的同时也深知责任重大。紫竹将以晋升国家高新区为新的起点,按照科技部对国家高新区的要求,围绕新时期国家高新区的使命和责任,结合紫竹高新区所具备的体制和机制优势,按照上海市“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进一步加快创新价值实现,提高科技创新效率,提升区域能级,为上海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和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城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2002年,是上海市唯一由政府、企业和高校联合投资组建、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新型科技园区。经过近十年发展,上海紫竹高新区重点吸引了集成电路与软件、新能源、航空航天、数字内容、新材料、生命科学等战略性新型产业入驻,目前入驻园区的企业达425家,其中包括英特尔、微软、可口可乐、中国商飞、中广核集团、东软软件等世界知名企业,以及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动物医学研究中心等14家国家级研发机构。

2010年,上海紫竹高新区实现税收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46%。今年上半年,园区实现税收收入近15亿元,同比增长18%。

国家科技部有关领导,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管委会负责人,以及紫竹高新区入驻企业代表出席了揭牌仪式。

第二篇:【探索】上海社区卫生服务升级为“五大功能平台”

【探索】上海社区卫生服务升级为“五大功能平台”

上海市政府于6月10日召开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推进会,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及8个配套文件。文件明确提出到2020年,上海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从原先单纯的服务机构定位,转变为具有五大功能的平台,即成为政府履行基本卫生职责的公共平台、政府提供全科医生执业的工作平台、市场资源引入的整合平台、居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平台、医养结合的支持平台。据了解,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上海市在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中将采取一系列新举措: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居民在自愿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的基础上,再选择一家区级医疗机构、一家市级医疗机构进行签约,形成“1+1+1”的签约医疗机构组合,优先满足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居民的签约需求,实施全面、连续、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医保费用管理试点,由医保管理部门根据上一年签约居民在各级医疗机构实际医疗费用,核定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费用管理额度,赋予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在各级医疗机构就诊所发生医保费用的监管职能。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基本项目目录(2015版)》,提出六大类141项基本项目。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项目标化工作量的指导标准》,市级层面对关键性与导向性的项目进行标化,区级层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在此基础上予以细化。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项目财政补偿核定、人员岗位管理、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意见,建立社区卫生服务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补偿、考核、激励与分配机制。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晓伟出席会议并对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上海市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在会上提出,要以建立新机制为核心,把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与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养老服务、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做好妇幼健康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第三篇: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关于争创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实施意见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关于争创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实施意见

2012-08-03

为落实《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把松山湖高新区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若干意见》,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集约集中使用土地、资金、政策、服务等资源,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在推动东莞高水平崛起进程中更好地发挥引擎带动作用,松山湖高新区(以下简称“高新区”)特提出如下意见。

第一条 大力扶持高端电子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一代通讯电子、集成电路设计、关键电子元器件、高端电子装备、新型通讯材料以及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生物技术(主要包括新药研发、医疗器械与设备等领域)和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金融服务业)三大产业及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二条 鼓励大型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和区域总部、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含后备企业)总部落户高新区,对其给予大力支持,有关政策实行“一事一议”。

第三条 鼓励拥有高科技知识产权的企业总部、具有源头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的新型研发机构落户高新区。

第四条 鼓励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到高新区设立研究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和人才培养基地。

第五条 鼓励具有高科技水平的中小微型企业、拥有高附加值产品和具备高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入驻,根据企业的科技含量水平、产品附加值、成长潜力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

第六条 鼓励国内外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拥有重大创新科研成果或参与过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的主要骨干人员)到高新区创新创业,实施高层次创业人才“梧桐计划”、人才安居工程,对其给予全方位扶持和配套服务。

第七条 鼓励天使基金、创投基金、股权投资基金、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入驻;鼓励银行在高新区开设“科技支行”,开发科技金融新产品。第八条 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高新区设立独立或分支机构。

第九条 鼓励高新区企业及科研机构制定行业标准,申报重大科技专项,申请各类科技奖项、名牌名标和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等,加大知识产权(特别是PCT、发明专利)的申请资助和保护力度;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建设研发中心、行业创新平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第十条 对创新型科技企业在初创期和成长期分别实施“扬帆计划”和“启航计划”,对其给予大力扶持,推动企业快速成长,早日上市。

第十一条 鼓励高新区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国际科技合作,进行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着重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吸引海内外杰出科技人才或团队来松山湖从事短期或长期工作,推动松山湖建设。

第十二条 鼓励高新区企业和科研机构为东莞企业提供科技服务,鼓励高新区企业和科研机构的重大仪器设备资源共享,鼓励高新区企业、科研机构及区外企业之间开展科技合作。

第十三条 鼓励高新区企业自建的办公楼宇交由专业团队运营和管理,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对参与高新区孵化器和加速器运营管理的高水平专业运营团队给予奖励。

第十四条 鼓励高新区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智慧松山湖”建设,提升自身信息化水平。

第十五条 鼓励社会民间资本参与高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重点鼓励其参股各类投资基金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

第十六条 鼓励国内外产业界、经济界、科技界、学术界的组织机构(如国际华人社团、行业协会、专业学会等)和个人宣传推介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帮助高新区开展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

第十七条 鼓励在高新区举办学术会议、科技或经济论坛、科技成果交流会以及高等院校研究生校友会等。第十八条 重奖为高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团队和个人。

第四篇:包头稀土高新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方案通过专家评审专题

包头稀土高新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方案通过专

家评审

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与自治区科技厅组织召开了专家评审会,对《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方案》进行专题评审论证。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杨跃承、火炬中心高新区处副处长王春阳,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额尔敦、自治区科技厅火炬中心主任于潍,包头市副市长李秉荣,稀土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任福,稀土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董必文等参加了评审会,自治区科技厅高新处处长宝伟君主持会议。科技部和自治区科技厅共同邀请了房汉廷等五位专家担任评审委员会委员。

评审会上,经专家评审一致认为,《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方案》定位准确,思路清晰,重点任务明确,政策措施可行,具有现实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符合科技部《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指南》的要求,同意通过《建设方案》论证。

会上,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杨跃承,火炬中心高新区处副处长王春阳,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额尔敦、包头市副市长李秉荣等领导做了重要讲话,表示将继续积极支持包头稀土高新区加快发展,做大做强,成为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稀土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任福做了表态发言,对《建设方案》制定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深表感谢,将根据《建设方案》确定的任务,加快推进和落实,争取提前达到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的各项目标。董必文代表稀土高新区管委会向评审专家汇报了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所做的前期工作以及《建设方案》的具体内容,回答了专家们的提问。

从去年以来,稀土高新区管委会按照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园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创新型特色园区等三类园区”的指导意见,积极申报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委托中国科学院政策所及有关专家,围绕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的定位与目标、思路与任务、原则与政策等内容要求,编制了《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方案》。综合经济发展局承担创建工作综合协调任务,做了大量工作,确保了创建工作有条不紊推进。下一步,综合经济发展局将进一步跟踪落实科技部有关批件精神和管委会的各项安排,抓紧分解落实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确保按时完成创建目标。

(包头稀土高新区网站)

第五篇:0我国都市工业园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_以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例

【摘

科学观察

2010 年第 6 期

TIANJINSCIENCE&TECHNOLOGY

戴东强(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 430070)

我国都市工业园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以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例

要】以“产业集群”作为都市工业园发展模式研究的切入点,从产业集群模式的背景及意义出发,通过研究都市工业园产业集群模式的框架内容及运行机制,深入剖析我国都市园的发展模式,同时针 对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进行实证分析。

0 引言

【关键词】都市工业园 产业集群 上海张江

络形式的有机整体。[1]

产业集群模式在当今世界范围内运用非常广泛,为世界各 国区域经济发展、行业部门规划、企业之间协作提供了一种全 新的思维方式。在我国也有许多都市工业园采用该模式进行园 区建设及产业发展,如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连云港市工业园、滨海沿海工业园等。不同于传统都市工业园以政府为主导建设 而成,这些园区采取的是以政府引导、企业自身聚集的方式发 展而来的,企业的自主创新性、园区根植性更强,也更利于产业 集聚资源优势形成规模发展。以下集中探讨在我国都市工业园 中逐步形成并有效运行的产业集群模式的内涵。

“产业集群”概念是 1990 年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 中首次提出的,是指特定区域中相互竞争又相互依赖的企业、专业化和服务化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相关机 构共同组成的群体,同时还可延伸至销售渠道、顾客、辅助产品 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供应商、政府等社会团体与机构。而产 业集群发展模式则是通过产业成群集中发展的方式,将某一具 有优势的主导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并进行产业链的延伸,以达到

降低成本、提高规模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的目的,从而形成网

图 1 产业集群导向的都市工业园区发展框架结构图

收稿日期:2010-11-05

2010 年第 6 期

TIANJINSCIENCE&TECHNOLOGY

科学观察

产业集群模式内涵

1.1

产业集群模式框架

产业集群模式是在政府引导、企业自发的推动下,达到整 合产业生产网络和优势资源的目的。园区企业通过内外 因 驱 使,形成一种资源集聚、分工与协作、区域集聚和资源共享的长 效、稳定的利益共同体,以推进产业规模发展。同时依托于产业 链上下游的链接及相关配套产业形成多产业集聚,继而通过多 产业集聚的内部协同效应和自强化机制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 工业园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强化的多产业集聚促进多条产业 链的共同发展和产业联盟的增加,形成区域规模化发展,提升 园区品牌效应,框架图如图 1 所示。该产业集群导向模式适合 有一定企业、产业集聚基础,并且彼此间具有高度分工协作关 系的区域产业发展。1.2 产业集群方式 1.2.1

资金集群

园内主要通过政府政策导向、园外投资进

驻、园内企业合作、金融机构调配等方式实现资金的高度调动 和集中,并通过合理的二次分配促进园区资金得以有效利用,促进产业的集群式发展。1.2.2

技术集聚

园区技术集聚主要通过技术渗透形成。在园区资源集聚的基础上,通过新技术向传统产业和相关产业的 渗透,实现技术和创新技术在园区的共享,使园区逐步从要素 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1.2.3

人才集群

园区内人才的聚集主要是以地区丰富的高

学历人才数量为依托,园区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吸引更多科 技人才进入企业,并经由企业间有效的交流合作促进园中人才 的紧密协作。再通过科研机构与高校的进驻实现产学研的有效 整合,达到园区内外人才资源的高度集聚。1.2.4

物流集群

园区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等方面的集聚并不是园区发展的最终目的,只有实现园区产品的价值 和使用价值才能实现园区的经济、社会价值。因此园区在原材 料供应、货物运输、销售站点等物流中间环节实现专业化分工 和规模化调运,实现园区物流集聚。1.3 产业集群路径 1.3.1

依托市场需求

该路径强调园区企业进驻并逐渐集聚的市场主导性。根据地区内消费者市场的新要求,园区设定相 应的政策扶持产业以鼓励相关企业进驻,而企业也由当地市场 及政策的吸引主动进入园区开展生产营运。逐渐增多的企业在 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受自身限制无法填补整个市场空缺,因而企业之间逐步形成相互协作的统一整体,促进企业间资源 的有效整合,实现产业集聚。1.3.2

依托产业链发展

在企业进驻数量不断增加的过程

中,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获得高效的资源利用率和飞速的发展。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上下游产业的关系日益紧密,于是 相关产业受到吸引陆续进驻,促使产业资源优势向产业链的上 下游延伸,从而形成规模化产业链条,巩固产业竞争力,实现产 业集群发展。1.3.3

依托产业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都市工业园大多设立在具有产业优势的区域,因此园区在产业发展上既具有基础性,也呈现一定侧重性。基于传统优势产业的良好积淀,企业自主 进驻园区的积极性和技术研发的创新性也高于其他毫无产业 基础的园区,因此以园区产业现有状况进行深入发展也是形成 产业集群的有效路径之一。1.3.4

依托适应性技术企业集聚[2]

该路径主要针对技术优势

明显或无传统产业基础的园区。技术企业具有投入成本低,但 收益高、产品附加值高、环保节能等特点,一旦形成规模将对整 个地区乃至全国有深远的影响力,且不易被轻易超越。但由于 该路径技术要求相当高,采取该路径的园区一般数量较少但影 响深远。1.4

产业集群模式运行机制

在外部经济、社会环境的共同影响下,园区新成立企业或 原有企业通过产业链分解,促使一些创业者创建新的公司并依 据产业链上的分工进行协作,产生协同效应,从而形成园区企 业的集聚。在协作和竞争的作用下,园区围绕主导产业的产业 链,形成上下游生产、产品采购、转包、研发、咨询、中间服务等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最终形成产业集聚。[3]

随着集聚效应的不断扩大,工业园的产业集聚吸引专业化 供应商和专业人才,聚集专业化信息,形成资源集聚效应,继而 推动专业化的市场和产业关联度,促进在产业链条上下的衔 接,强化园区支柱产业实力。[4]产业集群的竞争自强机制会引 起在区域的集聚,形成产业联盟。依托园区产业联盟形成以产 业价值链分工合作为主的产业关联、以企业间竞争合作为主的 企业关联以及生产要素、优势资源的共享和互补。依靠产业链 上下游的支持,配套相关产业在区域内集聚,形成多产业集群,增强产业关联性,从而较好地在企业间形成专业化分工与协 作,实现整个区域的聚集效应。

通过产业链横向、纵向的延伸和企业间分工协作的产业联 盟,能够减少园区企业的盲目竞争,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提高产 品竞争力,提升园区品牌影响力,推动园区的不断发展。产业集群模式实证分析—以上海张江高科技园 区为例

2.1 上海张江资源集群方式 2.1.1

技术创新深入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一直将技术创新作

为园区发展的核心。园区通过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结合 园区内各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协作进行技术吸收与创新,形成上 海张江独有的科学技术实力,并逐步铸就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 力。

①集成电路技术:自展讯通信有限公司自出研发中国第一 个 GSM/GPRS(2 G/2.5 G)起,上海张江便逐步成为集成电路 技术的积极创新者和行业领航者。2009 年园区给予集成电路 产业的科技研发经费达 30.5 亿元,较上年增长了 12.2%,而 集成电路专利申请达到 2 075 件,占专利申请数的 90% 以上,充分体现了园区对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的高度重视和产业 强大的研发实力。

②生物医药技术:张江作为“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

基地”,随着近年来的迅速发展,现已为我国生物医药研发数量 最多、国家新药临床研究最多的生物医药基地。2009 年张江生

物医药产业共申请专利 466 项,其中发明专利达 413 项,占 88.6%。同时,园内制成医药新产品 229 个,获新药证书 50 多 个;在研药物 261 种,其中创新类药物品种 127 个,占比达到 48.7%。

③软件技术:上海张江专为软件企业建有浦东软件园,供 各类软件企业入驻。现在的上海张江浦东软件园已成为我国著 名的软件基地,园内涌现了一批具有自主研发力和行业影响力 的企业,并参与了国际国内软件标准 SOA 的制定,为我国的 软件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2009 年,软件产业科研活动经费 支出达到 19.25 亿元,较去年增长了 39.0%。2.1.2

人才引入广泛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的发展离不开高科

技人才的大规模引入。通过上海市政府大量的优惠政策和园区 良好的发展前景的鼓励和吸引,张江的人才数量不断增加。截 止到 2009 年底,张江从业人员已超过 14 万人,同比增加 13.4%,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比 72%,同时园内已有国 家级专家 204 位,其中两院院士人数达到 26 人。此外,累计园 区内留学生人数达 6 000 余人,并创办创新型企业 600 余家,占全区总企业数约 1/3。人才的广泛引入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 有效的保证,通过人才资源的集聚能够有效推动产业向规模 化、专业化迈进。2.1.3

产学研联系紧密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一直致力于创新

技术的研发。除了依靠企业自身的研发中心进行设计与革新,园区还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机构、高校,以产学研结合 的方式促进技术创新的加速增长。2009 年,张江已经拥有 127 家研发机构,并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6 家,占我国 54 所高 新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总数的 7.89%。此外,园内已有 30 多 家知名企业与 12 所高校共同培养 300 名研究生,且数量还在 增加。可见,上海张江在产学研合作上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企业 研发中心、研究机构、高校的三力整合能有效促使园区内产业 集聚效应的深化和提升,为产业及园区规模化发展提供良好的 技术创新的基础。2.1.4

投融资形式多样

上海市政府出台了多类政策也吸引

民间资本投资、激活园内企业融资。如适时施行减税免税政策 及行政服务“零收费”政策以吸引企业进驻并引入资金;设立风 险基金,采用投资贴息、贷款贴息、补助资金等方式吸引企业或 组织机构投资融资;建立担保融资基金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的现状,为中小型企业发展提供担保等。2009 年上海张江高科 技园共吸引外资项目 90 个,合同金额达 9.4 亿 8 美元;引进内资企业 538 家,内资注册资本达到 18.43 亿元人民币,创历史 最高。同时,2009 年也已经为 30 家企业完成了总额达 2.353 亿元的融资担保。可见,上海在促进张江园区投融资问题上政 策类型多样,成效显著,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链支 持。2.2

上海张江产业集聚路径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是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导的国 家级高技术产业示范区。园区产业的发展主要根据自身现状和 市场需求,逐步经历了初期主要发展传统产业、中期重点开发 高新产业、后期积极拓展主导产业链 3 个阶段: 2.2.1

传统优势产业强化期(2000 年以前)生物医药与软

科学观察

2010 年第 6 期

TIANJINSCIENCE&TECHNOLOGY

3件产业一直以来都是上海的重点支柱产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 景,两大产业以其持续的增长力和突出的经济效益受到上海张 江高科技园的重点培养和扶持。2.2.2

高 新 产 业 市 场 机 遇期(2000—2004 年)2000—2004

年是上海张江的重要战略发展期。园区敏锐察觉到世界范围内 正不断兴起并壮大的一系列新兴产业,结合自身传统技术优势 和企业发展意向,提出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软件业统称为 上海张江的三大主导产业,积极鼓励国内外优秀企业进驻,同 时大力建设孵化基地,吸引大批中小企业入驻,有效促进三大 产业资源的高度集聚。此外,园区还积极发展一批新兴产业,如 文化科技创意、信息安全、光电子及金融信息服务业等,大大推 动园区经济繁荣。2.2.3

主 导 产 业 链 条 扩 展 期(2005 年至今)自 2005 年以

来,园内在市场需求和产业自身发展的双重推动下,主导产业 链不断向上下游延伸和拓展,有效推动了光电子、医疗器械、新 能源与环保、数字出版等多个相关联产业的发展,促使产业规 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产业链之间也形成了交汇,从而大大提 高主导产业的竞争力,推动园区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

张江一直紧跟时代脉搏和市场需要,逐步形成主导产业的 集群效应,达到产业的大规模生产和高效率发展,促进产业竞 争力的提升和园区品牌效应的推广。2.3

上海张江规模运行机制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依托于优越的地区经济社会条件、优惠 的政府政策扶持、企业的经济效益驱动,大批企业入驻园内,在 园内形成企业集群,并通过规模效应逐步形成集成电路、软件 与生物医药大三产业,在园内实现集群发展。

强大的企业集聚优势和完善的园区服务体系促使园内充 足的产业资源得以迅速集中并形成群体优势和规模优势,推动 三大主导产业与其相关行业的关联性提高,拉动产业上下游企 业的迅速发展和互补,从而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而各产业链的 延伸领域不断扩大利于形成各产业链横向、纵向的交叉关联,并结合产业联盟加深产业链的相关性,实现园区整体经济竞争 实力的提升。

产业集群与区域集群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上海高科 技园区实现园区整体的规模发展。在规模化园区内,园内各企 业得到更为有效的配套设施和机构的辅助,获取更充足的资源 配备并在更完善的技术研发平台上进行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技 术的自主创新速率;园内主导产业通过产业联盟进行有效的沟 通与合作,实现产业链不断延伸发展,提升产业的竞争优势;园 区自身在企业不断发展和产业不断优化升级之下将赢得更高 的品牌影响力,为进一步提高园区综合实力提供了有力条件。目前,上海张江已获得“张江药谷”的称号,形成了独树一帜的 品牌效应。总结与建议

当前,我国都市工业园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

量,其发展模式与机制的探讨一直是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选 取我国都市工业园当前广泛应用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进行深 入研究,从产业集群模式的主要框架内容及运行机制进行系统

2010 年第 6 期

TIANJINSCIENCE&TECHNOLOGY

科学观察

信松胜(天津市静海县中旺镇水利站 天津 301615)

节水灌溉技术在静海县的引进与推广

【摘 要】介绍了静海县节水技术的发展,该县节水技术先后经历了缸瓦管输水、低压塑料管、大明 槽输水、喷灌、滴灌、微灌、大型移动式灌溉、双水源大口径管灌等。这些技术的使用为农业发展做 出巨大贡献,同时为农业领域的节水工作做出表率。

【关键词】节水 灌溉 静海县

水源大口径管灌。

水资源紧缺这一全球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 注。对于我国来说,如何面对人口、耕地、水资源等条件较之世 界更加严峻的态势,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众所周知,由于农田灌溉用水占用水量总量的 80%,提高 水的利用效率,节约灌溉用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的一项不 可替代的重大措施。但由于多种原因,尤其是传统的观念上的 原因,加之面广量大,又涉及到水资源调配、输水、灌水环境、作 物品种、耕作栽培等一系列工程的、生物的、技术的制约,虽然 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尚有很大的提升 空间。

我县节水技术应用情况为:静海县地处华北,行政区划面 积 1 414.9 km2,人口 54 万,耕地面积 6.93 万公顷,人均耕地 0.13 公顷。静海春季多风少雨,夏季雨量集中,年平均降雨量 495 mm,6~9 月份降雨量 464 mm,占降水量的 80%,多年平均蒸发量 1 850 mm,为降水量的 3 倍。我县多年平均水资 源总量 1.7 亿 m3,人均 340 m3,公顷均 10.7 m3,夏季雨量集中,也使境内水大量流失,这样的情况注定我县必须走节水之路。

我县节水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至今约 20 年时间,技 术几经翻新,目前节水技术已达国内先进水平,其中有成功也 有失败,有经验也有教训。节水技术先后经历了缸瓦管输水、低 压塑料管、大明槽输水、喷灌、滴灌、微灌、大型移动式灌溉、双缸瓦管

鉴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条件,我县采用的是缸瓦管,当时节水效果是比较明显的。我县农业 灌溉的主要输水手段是土渠输水,而土渠的输水利用率相当 低,经局部测试,由于土渠的渗漏和局部漏水、蒸发,利用率仅 为 40%~50%。缸瓦管的出现避免了土渠严重漏水的通病,使 水的利用率大大提高,水的利用率达到 70%,并且缩短了灌溉 周期,相应节省了电和人工费用。但缸瓦管的不足也是显而易 见的,建设需要投入很大的劳动量,要求开沟平整、笔直;接口 多易漏水,需要高强度的水泥粘合;易破损,维修不太方便,承 受压力小。低压管道输水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低压塑料管道大量生产,在我县运 西地区及津浦铁路两侧被广泛推广。低压管道输水简称“管 灌”,是利用低压塑料管代替土渠的一种输水方式。管灌的特点 是投资少、重量轻、搬运方便、不怕撞击、施工简单明了、易于掌 握、埋于地下节省土地等,在地下长达几十年不损坏,维修也方 便。比土渠省水 40%,水的利用率达到 90%以上。省水、省电、省时、省工、省地,增产效果显著,深受群众欢迎。到目前为止,我县推广管灌达 2 407 km,控制面积 3 万公顷。

收稿日期:2010-11-09

探究,并以上海张江高技术园区为例进行分析。目前上海张江

高科技园区的产业集群模式发展的较为合理、富有成效,其成 功的产业集群模式对各都市工业园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 今后的发展中,上海张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产业链的交互程 度、园区文化的培养能力、企业自主研发地位等问题的重视,实 现园区更具科学化、规模化的发展。■

[J].中国科技论坛,2003(6):13-18.

[2]朱静芬,史占中.我国高科技园区企业集群发展模式的探析

[3]洪文生.产业集群成因研究管窥[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

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23-25.

[4]雷朋.产业集聚与工业园区发展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

版社,2009:81-93.

[5]庄谦汉,纪龙.产业集群助推张江新发展[J].中国创业投资

参考文献

[1]宁钟.企业集群理论的演进及其评述[J].武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2(11):687-696.

与高科技,2005(7):28-30.

[6]陈海婴.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张江高科技园区竞争力研究

[D].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2006.

下载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