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粮食和农业生产经受了异常严重的自然灾害(推荐5篇)

时间:2019-05-14 19:3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的粮食和农业生产经受了异常严重的自然灾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的粮食和农业生产经受了异常严重的自然灾害》。

第一篇:2010年的粮食和农业生产经受了异常严重的自然灾害

2010年的粮食和农业生产经受了异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异常波动的农产品市场、异常复杂的外部环境等严峻考验,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0928亿斤,近50年来首次连续7年增产,首次连续4年保持在1万亿斤以上。在粮食实现连续7年增产以后,粮食形势怎么看?目标任务怎么定?工作措施怎么抓?本网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

记者:2010年我国粮食和农业生产面临了“三个异常”,却实现了粮食“七连增”、农业稳定发展,请谈一下您的看法。

危朝安:2010年农业发展取得的好成绩,是“三农”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丰硕成果,确实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彰显国力,也确实来之不易。首先,2010年取得的好成绩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强农惠农好政策,是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成果。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下,粮食和农业生产最大的优势在于精耕细作,农业工作的最大优势在于行政推动,通过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农技人员和各方面力量,合力推进粮食和农业生产,是我们能够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取得粮食“七连增”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大力开展粮棉油高产创建,通过行政与技术结合、科研与推广结合、规模化经营与专业化服务结合,使高产创建成为政府部门推动粮食和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成为农业系统“创先争优”的重要平台,成为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业建设的重要载体,为促进粮食连年增产和农业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科学推进防灾减灾是全年粮食丰收的重要保障。2010年各级农业部门充分发挥了农业抗灾救灾主力军作用,紧紧抓住监测预警、灾情调度、争取政策、落实政策、科学指导、科技救灾等关键环节,行动快、力度大、措施实,做到了防在灾害前面、救在第一时间、抗在关键时点,切实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第四,紧抓粮棉油糖高产创建,解决数量的问题;紧抓园艺作物标准化创建,解决质量和效益问题。2010年,各级农业部门大力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形成了一批适应于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标准化技术模式,有效增强了种植户发展生产、开拓市场、经营服务的能力,提升了园艺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创建了一批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推进了标准化生产,完善了质量管理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的同时,种植业各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增产增收的贡献突出,预计人均增收超过3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量的50%左右。

记者:我国农业发展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如何才能做到科学抗灾减灾?危朝安: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很强,从种到收的根茎叶穗粒、水肥土光温、病虫草鼠害等环环紧扣。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重发趋于常态化,不可预见性日益增强,粮食生产风险越来越大。近几年,我国每年因气象灾害损失粮食1000亿斤左右,因生物灾害损失粮食500亿斤左右,防灾减灾的任务艰巨。今后,一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和“减灾就是增产”的理念,坚持一手抓高产稳产,一手抓减灾减损,努力实现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不减产、非灾区多增产,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二要从应急管理向全过程风险管理转变,在科学研究灾变规律的基础上,把避灾、防灾、救灾有机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三要在防御干旱、洪涝等水旱灾害的同时,格外警惕低温冻害、阴雨寡照等光温灾害的危害。四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实用防灾增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五要实行防灾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把临时出台的技术补助政策固定下来,健全农业科学抗灾的政策支持体系。

六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大规模开展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七要进一步强化行政推动和舆论宣传,发挥我国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形成抗灾夺丰收的强大合力。记者:2010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七连增”,但未来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请您分析一下粮食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

危朝安:从长远看,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既有外部环境的制约,又有自身发展的不足;既有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又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粮食总量基本平衡,但品种结构矛盾仍然突出,目前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品种自给率达到100%,粳稻供求偏紧,大豆缺口较大。二是生产能力有所提升,但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还比较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70%,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50%,全国近2/3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社会化服务能力较弱。三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资源约束日益强化,继续依靠扩大面积的空间有限。四是自然灾害呈加重态势,粮食生产风险越来越大,防灾减灾的任务艰巨。五是投入品和劳动力价格呈上涨趋势,直接影响种粮的比较效益,这一问题越来越突出。

记者:我们如何应对粮食生产发展所面临的这些问题?

危朝安:我们要科学把握粮食生产波动特点和规律,增强促进稳定发展的信心,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要把握粮食发展的梯次性,既要巩固现有生产能力,又要尽快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生产登上新台阶,实现产量新突破。二要把握粮食发展的协同性,不断强化、聚集各种积极因素,形成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合力,实现稳定增产。三要把握粮食发展的不平衡性,通过区域和季节间的互补实现稳定发展。总之,保持粮食稳定发展的好势头,需要有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力的支撑条件。粮食“七连增”不仅取得了成功经验,还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从今后一个时期的市场、政策、技术条件来看,只要不发生流域性的特大洪灾、大范围的严重干旱,实现粮食持续稳定发展是可能的。

记者:“十二五”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是什么?

危朝安:“十二五”时期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持续稳定增产为基本目标,以实施重大战略工程为抓手,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单产、优化品种结构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充分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农业部门科技兴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努力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记者:“十二五”期间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危朝安:一是稳定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必须稳定在16亿亩以上,主产区的粮食面积不能减少,平衡区和主销区的粮食面积更不能减少。稳定面积的重点是南方,尤其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省份,要发挥光温水资源优势,继续推进“单改双”,大力开发冬闲田,扩大间套种。稳定面积的难点是处理好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关系,要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改革耕作制度,积极发展间作套种,挖掘资源潜力。

二是优化结构。保障粮食的有效供给,不仅包括总量的有效供给,还包括品种和区域结构的平衡。从品种结构看,重点是确保水稻、小麦、玉米三大品种完全自给。水稻要在扩

大双季稻、稳定南方籼稻生产的同时,推进东北“旱改水”、江淮适宜区“籼改粳”,扩大粳稻生产;小麦要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提高品质和效益;玉米要充分挖掘增产潜力,稳定增加播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水平;努力扩大大豆生产,稳定东北优势产区,发展黄淮海大豆产区,扩种南方间套种大豆;积极发展马铃薯生产,加快推广脱毒种薯,提高产量水平;发挥小宗粮豆耐旱、抗逆的特点,因地制宜地扩大杂粮杂豆生产。从区域结构看,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都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主销区要努力稳定产量,产销平衡区要力争稳定增产,主产区要发挥资源优势,在全国粮食生产大局中挑重担;要抓住主产区的核心区和重点区,进行重点规划、重点建设,尤其是对13个粮食主产省、产量超100亿斤的大市和产量超20亿斤的大县,直接指导、重点支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根据资源禀赋、技术条件、生产规模、产业基础等因素,从优中选优,抓重中之重,突出重点品种,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和提升,形成一批优势突出、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优势产业带。

三是提高单产。在耕地资源约束日益强化的背景下,提高单产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性研究和科技储备,尤其要把科技创新的重点放在良种培育上,整合种业资源,加大研发投入,加快选育一批丰产性高、抗逆性强、品质优良的新品种,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和集约化的种子生产基地,提高良种的供应能力,通过品种的更新换代,挖掘增产潜力;要加快集成技术推广,通过良田、良种、良法、良制、良机的有机结合,挖掘增产潜力;要利用高产创建这个重要平台,大力推进教学科研推广大协作、大联合,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同时还要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病虫防治效果,节本增产增效。

四是提升能力。除了加强水利建设外,重点要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增强抗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争取到2015年新建高标准农田4亿亩,更新提质建设高产田1亿亩;重点开展土地平整,建设田间排灌沟渠及机井、小型集雨蓄水设施,开展积肥设施和机耕道路建设,提升农田的保灌能力和土壤肥力。同时还要全面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改善粮食核心产区和优势产区生产条件。

在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基本自给的同时,还要力争食用植物油自给率稳定在40%以上,力争棉糖基本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力争蔬菜稳定供应,促进种植业全面发展。

第二篇:做好粮食和农业生产工作通知

街道办事处,各镇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做好粮食和当前农业生产工作,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全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目标的实现。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及2012年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抓好全市粮食和当前农业生产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春季田间管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迅速掀起春季田间管理的热潮,安排农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查苗情、查墒情、查病虫,制定针对性的田间管理技术方案,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落实田管措施。针对小麦、油菜苗情,要及早组织群众清理“三沟”,及时中耕除草,看苗追肥,促进苗情升级转化,确保双夏作物丰产丰收。要突出抓好油菜菌核病和小麦锈病、蚜虫等病虫害防控,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预报,指导农民提前防范。要抓好柑桔冻后恢复和早春管理,适时进行整形修剪、除草施肥,严格清园消毒。要抓好越冬蔬菜返青期管理,及时中耕锄草,增温保墒,适时开展育苗定植,促进春季蔬菜生产。

二、统筹安排春耕备耕。要加大中央、省扶粮惠农政策宣传力度,全面落实各项补贴资金,充分调动农民抓好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农民种粮收入。要层层分解落实粮食种植面积,把粮食种植面积落实到村组、到农户、到田块。要挖掘耕地潜力,优化耕作模式,大力发展间作套种复种,提高复种指数,稳定粮食种植面积。要抓紧做好种子、种苗、鱼苗、化肥、农家肥、饲料、农膜、农药、兽药、鱼药等农资以及农机具的储备和调剂调运,以满足生产需要。要抓好生产资金调度,积极筹措资金投入粮食和当前农业生产,保证农民生产所需。要抓好蓄水保水,分类制定蓄水方案,千方百计增加库、塘、垱、堰、池蓄水。要严格水源管理,科学调度,适时启动东风渠引水,为春耕生产备足水源。

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要加快东风渠灌区片节水改造、沮漳河泵站更新改造、问安片小农水项目、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项目区建设,加快问安凤台、七星台鲜家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步伐,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要抓紧实施渠道畅通工程,组织广大群众对主要灌排渠道进行清淤整治,恢复和提高渠道灌排功能。要认真抓好农业排灌渠道管理,结合《市农业排灌渠道管理办法》,不断完善农业排灌渠道管理奖补方式,积极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实现水利工程效益最大化。

四、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强化监测、果断处置”的防疫原则,扎实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羊痘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切实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要加大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力度,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提高预警能力。要严格执行产地检疫和畜禽标识制,加强定点屠宰管理,强化畜禽及其产品市场和流通环节监管,严防疫情传入我市。要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严格疫情报告制度,规范应急处置措施,确保区域内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五、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扎实开展农资打假保春耕专项整治行动,对以种子、农药、渔药、兽药、肥料、饲料为重点的农资市场进行全面检查和治理。要发布主推农资品种公告,指导和引导农民选用优良农资。要严把农资经营资格和农资广告审查关,建立规范的农资经营台帐和档案,建立农资质量可追溯制度。要严肃查处农资违法案件,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生产、经营假劣农资和生产、销售、使用禁限用农业投入品等违法行为。要加强农资商品价格管理,定期发布农资价格信息,督促经营业主明码标价,依法查处恶意哄抬农资价格行为。

六、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关于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决策和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切实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农业、水利、发展和改革、国土资源、林业、畜牧兽医、水产、农机、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物价和金融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合力做好粮食和当前农业生产工作。市政府组建工作专班,定期对全市粮食和当前农业生产工作进行检查督办,随时掌握工作动态,及时研究解决粮食和当前农业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三篇: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进口粮食实情

三年困难时期粮食进口始末:

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

核心提示:当时,苏联对华态度也较为友好。据中国贸易代表团汇报:“赫鲁晓夫主动提出对我1960年的欠账和借给我50万吨粗糖都不计利息……这种不平常的谦让和客气是11年来中苏贸易往来中所未曾有过的。”出现以上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1960年,苏联与西方的冷战加剧,苏方暂时有求于中国;而“大跃进”运动的重挫,也令中国的对苏政策趋于务实。所以,1960年底的莫斯科81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后,中苏两党关系有所缓和。双方都不愿意让关系完全破裂,还试图极力维持双方的贸易关系。……为了平衡对外贸易,把有限的外汇用在进口粮食方面,中国政府不仅主动把高速行进的工业化列车停驶甚至倒退,坚决减少粮食以外的物资进口,而且绝没有为了“面子”而勒紧裤腰带还债。-----作者:尚长风原题为:三年困难时期中国粮食进口实情

长期以来,社会上广为流传一些关于三年困难时期粮食问题的说法,比如为了“面子”,中国不仅不向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求助,反而是勒紧裤腰带还债;为了工业化,漠视生命,坚持增持黄金、外汇储备。现在看来,这些说法是不准确的,有必要澄清。从新中国成立到1960年,中国一直是粮食净出口国。三年困难时期,为了缓解“大跃进”后的粮食短缺,以1961年为转折点,中国领导人作出了大规模进口粮食的决策。决心之大,突破禁区之多,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粮食进口直接抢救了人民的生命,缓和了国家和农民的关系,也对外贸产生了深远影响。

粮食由出口到进口的转变

20世纪50年代初至1960年,中国一直对外净出口粮食。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逐步实行了土地改革,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互助合作,大规模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加。不仅改变了国民党统治时期沿海城市吃进口粮的局面,实现了粮食自给。而且通过统购统销,国家掌握了必要数量的粮食,通过组织大量粮食出口,进口国外先进技术、机器设备和工业原料,加快推进了工业化进程。1950-1960年,每年净出口粮食230万吨左右。

在大多数年份这种粮食出口无疑是健康的,因为它加速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然而,从1958年起,受“浮夸风”影响,粮食产量被严重高估,1959、1960两年超越国家的承受能力,出口了过多的粮食。1960年上半年,国内粮食短缺的困难已很突出,但是,由于当时的政治高压,农村灾情的上报严重滞后,1960年,国家粮食净出口达250万吨以上,加重了灾情。

国家采取了多种紧急救荒手段,比如全国实行“低标准,瓜菜代”,进行大规模的粮食调运,搞季节性调剂。但上述办法都没有从根本上缓解粮食供应的紧张局面。1960年以后,“交通沿线的国家粮食库存越挖越空,调度也越来越困难。大中城市基本上是调入一点销售一点,随时都有脱销的危险”。更为严重的是,到1960年下半年,农村大面积饥馑暴露出来后,各级政府已不可能再从农村征到足够多的粮食来供应城市居民的口粮,饥馑由农村向城市蔓延,连一向十分有保障的城市机关干部的生存也受到威胁。

很明显,在1960年底,国内粮食潜力已挖到尽头。进口粮食,成为缓和国内粮食短缺的必然举措。

但是,受“左”的思想影响,吃进口粮在当时是个禁区,进口粮食还需要突破这个思想束缚。紧要关头,国家领导人把人民生命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毅然作出进口粮食的重大决策。

进口粮食的决策进行得十分迅速,显示了国家要在短期内扭转局面的决心。1960年底,陈云经过考察,提出了进口粮食的意见。根据陈云的意见,1960年11月29日,李先念给毛泽东、周恩来等写信,正式提出进口粮食的建议。李先念在信中说:“面临着明年春荒的困难,必须坚决克服这个困难。克服这个临时困难的办法,除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之外,考虑进口12亿斤粮食或者更多一些的粮食是必要的。拿到这批刀口上的粮食,对争取国内粮食局势的基本稳定,渡过灾荒大有好处。”李先念在信的末尾提出:“以上意见,如果同意,要立即着手办理进口;太迟了,运输来不及,就不能及时起到作用。”周恩来于12月5日批示:“已告先念同志照办。”毛泽东于12月12日晨批示:“退先念同志。完全同意。能进口二十亿斤,更好。”

进口粮食计划的规模迅速扩大。1960年12月底,周恩来、陈云、李先念商议,进口150万吨粮食。1961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在广州会议上正式作出了1961年进口粮食500万吨、翌年进口350万吨至400万吨的决定。

进口粮食重大决策的提出,以及进口规模之大,表明国家已完全从“浮夸风”的迷误中走出来,把抢救人民生命放在首位。同时,粮食对外贸易的政策,由过去为加快工业化而出口粮食,转变到为了救荒而进口粮食,这一急剧转变,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灵活性。

进口粮食决策的实施

对于粮食进口,中央下了很大决心,不仅向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主要粮食生产过剩的国家求购粮食,还通过第三国转口美国粮食,并主动向苏联提出购买粮食的要求。这在当时中美处于敌对关系、中苏关系恶化的背景下,实属不易。

粮食进口计划得到了高效率的执行。由于内地各专业外贸公司均缺乏从西方市场大量进口粮食的经验。国家委托与外商联系密切的中资企业香港华润公司操办粮食进口。华润公司与澳大利亚驻港商务专员孟席斯和加拿大驻港商务专员弗来泽等来往已久,因此,粮食进口谈判进展顺利。第一份合同是1960年秋交会期间由华润公司与访港的澳大利亚小麦局局长签订的。1961年2月,第一船进口粮食从澳大利亚运到天津新港,离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公开表态赞同进口粮食仅一个多月时间。

当时大多数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军火以及战略物资的禁运,并不包括粮食这类生活必需品。由于面临粮食过剩的现实问题,西方粮食出口国虽然“有时受政治的干扰,但是商业最终还是战胜了道义上的顾忌”,积极向中国出口粮食。1961年我国进口的粮食主要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国。中国紧急粮食进口计划的实施,得到这些国家粮食出口机构乃至政府的破例合作。比如,当我国初次从加拿大进口粮食时,两国尚未建立外交关系。依据加拿大法规,官方特许的银行不得向尚未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提供出口商业信用。然而,加拿大小麦委员会成功地说服了加拿大政府,破例同意加拿大有关银行为我国第一批小麦进口提供了短期出口信贷。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小麦也争取到了较为优惠的条件。

美国是世界粮食市场的最大供应国,报价也较低。早在1961年初,中国政府就考虑了从美国进口粮食的可能性。1961年1月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后,也曾表示,可以考虑基于人道主义原则,向中国出口粮食。但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中国最终没有直接从美国进口粮食。但是,1961年上半年,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放出卖粮食不能迟期付款的空气,可能还要涨价”。陈云考虑到国家宝贵的外汇应当发挥最大的作用,在1961年8月的庐山中央工作会议上,向毛泽东提出,可否通过当时同中国关系比较密切的法国转口购买美国粮食,毛泽东表示可以。不久后,美国粮食也通过转口进入中国。

1961年,中国还曾主动向苏联提出进口粮食的要求。有论者提出,当时中国出于“争气”、“面子”等因素,有意不从苏联进口粮食。这种看法是不准确的。

8月22日,周恩来会见苏联外贸部副部长米库金时询问:“苏联能不能卖给我们粮食,采取我们向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资本主义国家进口粮食的办法。因为今年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都发生旱灾,明年我们需要进口的粮食数量和今年可能差不多,但是也许不可能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进口那样多数量的粮食,如果苏联能卖给我们粮食,我们提出一个办法,请苏联政府研究。数量是200万吨,包括黑麦、小麦、大麦等,主要是黑麦。”苏方经过研究,于10月由科兹洛夫在平壤通知邓小平,由于苏联的粮食也很困难,无力向中国出口粮食。苏联的理由属实,中国驻苏使馆商参处曾向中央报告:“由于苏联国内粮食消费增长很快,粮食收支平衡困难,1961年已压缩对资出口,而东欧某些国家曾要求苏联增加进口,也被拒绝。”

尽管中国没有能够从苏联进口到粮食,但还是以“借用”方式从苏联周转到粮食应急。1961年,苏联两次主动提出对中国的粮食援助方案。一次是1961年2月27日,赫鲁晓夫致信毛泽东,提议1961年8月底前,以借用方式,向中国提供100万吨谷物和50万吨古巴糖。中国决定把100万吨粮食作为备用,接受50万吨糖。后来由于中国顺利地进口到粮食,100万吨备用粮食最终没有使用。另一次是苏联提出借与中国30万吨粮食渡荒,中国予以接受。

当时,苏联对华态度也较为友好。据中国贸易代表团汇报:“赫鲁晓夫主动提出对我1960年的欠账和借给我50万吨粗糖都不计利息„„这种不平常的谦让和客气是11年来中苏贸易往来中所未曾有过的。”出现以上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1960年,苏联与西方的冷战加剧,苏方暂时有求于中国;而“大跃进”运动的重挫,也令中国的对苏政策趋于务实。所以,1960年底的莫斯科81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后,中苏两党关系有所缓和。双方都不愿意让关系完全破裂,还试图极力维持双方的贸易关系。

中国的灾情,逐步为国际社会所了解。于是,陆续有一些国家提出向中国提供不同形式的粮食援助。中国努力致力于按照世界市场一般规则进口粮食,但对国际援助特别是西方的援助持谨慎态度。1961年1月26日,中国外交部对驻外使馆发出指示,“如有人将贸易和长期付款,联系'救济'、'援助',可予拒绝。”

中国在1961年唯一接受的国际无偿粮食援助来自蒙古国。这也是三年困难时期,中国唯一正式接受的外国无偿援助。外贸部部长叶季壮在外贸部党组会议上透露:蒙古国主动提出要无偿援助我小麦1万吨,面粉6千吨、牛羊肉1千吨。据周恩来介绍,对于蒙古国援助的粮食,中国想以贸易支付方式偿还,蒙古国没有同意,说过去中国也无偿援助过他们。

1961年,美国肯尼迪政府曾设想以民间方式捐赠粮食,被中国拒绝。对其他来自西方国家的粮食援助,中国也持类似的立场。

中国拒绝西方国家的粮食援助,无疑存在政治方面的动机,但也不尽如此。考虑到一个曾经饱受西方列强欺凌,并且仍然处于十分落后状态的国家,必然有着超乎寻常的自尊感受。因此作出那样的决定未必是正确的,却是可以理解的。

【进口粮食所需外汇的筹措】

国家在1961年合计购买了580多万吨粮食,需4亿美元的外汇,加上购买古巴糖约需1亿美元,合计约需5亿美元,占当年国家进口总额三成多。而1960年的国家外汇储备仅1.02亿美元。在此之前,中国是出口粮食换取外汇的,一出一进,外汇紧张状况顿显。国家通过多渠道开源节流的办法筹措外汇,以支持粮食进口。

出售黄金白银和延期付款

为了筹措外汇,支持粮食进口,国家大量出售黄金和白银。1960年12月,中央计划,“除已批准出售白银8000万两值7200万美元以外,还要出售黄金40万两和白银6000万两共值6800万美元。以上收支相抵,还差5000万美元,需要以金银和物资出口相抵或者减少入口求得平衡”。1961年1月,中央进一步决定,由原计划出口“黄金41万两,再增加40万两,共出口81万两”。统计显示,中国的黄金储备由1959年的400万盎司,下降到1962年的300万盎司。1961年1月19日,陈云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时透露,为了进口粮食“人民银行把存的首饰银器等等交到冶炼厂炼成银块出口,还拿了相当大量的黄金出口”。此外,为了集中使用外汇于粮食进口,中央认为原来的地方外汇分成办法很难执行了,决定“暂时停止(地方外汇)分成”,1961年把拨付地方的外汇减少到2000万美元。

1961年,中国政府还利用延期付款的方式来进口粮食。一般是40%现款,60%延期付款一至两年,有的延期付款部分达到75%。延期付款虽然要支付利息,但为国家短期内进口大量粮食救急创造了条件。

减少工业设备进口

为了平衡对外贸易,把有限的外汇用在进口粮食方面,中国政府不仅主动把高速行进的工业化列车停驶甚至倒退,坚决减少粮食以外的物资进口,而且绝没有为了“面子”而勒紧裤腰带还债。

面对严重粮食危机,在1960年12月30日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一吃饭,二市场,三建设”的工作方针。据此,外贸部门确定了“吃饭第一”的进口规划。

为保证粮食优先进口,1961年2月,中央规定了如下进口次序:“第一,粮食;第二,化肥、农药、药品、油脂;第三,用于加工成品出口的原料和化工材料;第四,政治照顾性的物资;第五,橡胶、石油、铜、铝、钢材、尖端技术和国防所需器材、工业设备。”3月8日,外贸部进一步明确规定:当年只订购前三类进口物资,对四、五类暂停进口。

同时,国家断然决定停止原定出口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给苏联、东欧的计划,撤销从这些国家的工业设备的预订货,不惜为此承受巨大政治压力。

1960年12月,中央决定:“对苏联的出口额,由1960年的预计31.9亿卢布,减为22.2亿卢布。粮、棉、油等主要农副产品基本不给。但是日用工业品和矿产品大体照旧。这样做可以减少政治上的被动。”对东欧的欠账,粮、油也予以缓还。

由于停止对苏联、东欧国家的主要农副产品供应,为减少对苏、东的欠账,国家大量撤销与这些国家的已订工业设备的进口合同。力度是非常大的,“成套设备和工业器材,1960年进口预计为53.8亿元,1961年减为25.8亿元”。

中国大量撤销从苏、东已订工业设备,不可避免地对这些国家的经济造成不利影响。为此,1961年3月8日,周恩来亲自接见各社会主义国家的驻华使节,介绍中国国内的情况,寻求各国谅解:“由于持续两年的自然灾害,去年对苏欠交11亿旧卢布,对东欧国家欠交4.2亿旧卢布,今年不能全部归还,要逐年归还。由于农业减产,农产品不能出口,由于使用了大量人力做救灾工作,矿产品因人力不足和运输困难,也要减少出口,今年贸易额不得不大大下降。由于出口的减少,进口也要有相应的减少。今年减少出口、减少进口、欠账推迟归还,这是我们对兄弟国家最大的要求,也就是对我们战胜灾荒最大的帮助。如果各兄弟国家能满足我们的要求,我们就非常感谢。”

总体上,苏、东多数国家对中方的要求表示理解。据1961年12月26日的《外贸通报》,“只有德、捷两国对华态度特别坏。民主德国派其政治局委员马特恩来我国板起面孔向我要债,经过周恩来严肃批驳了马特恩的无理要求,德方始有所收敛”。

“吃饭第一”的进口方针得到有效落实。据统计,生活资料在进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60年的4.6%,猛升至1961年的38.1%;生产资料的比重由1960年的95.4%,降为61.9%。

努力扩大出口

上述办法都属于应急之策,根本的办法还在于扩大出口。正如李先念所指出的“为了保粮食,一定要把一切可以挤出来的东西出口,或者用于出口工业品的生产”。

当时的出口局面是不容乐观的,为了增加出口,平衡进口粮食所带来的外汇收支逆差,国家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对出口工作的领导。1961年初,中央要求,“中央各有关部门要指定一位副部长负责组织对外贸易货源的工作,切实做到按时间、按品种、按数量、按质量地完成出口供货计划”。

其次,减少一些农副、土特产品和服装的消费,把这些产品尽可能地用于出口。我国的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打开销路不容易,农副产品则不同,销路有保证。1961年,国家硬是从牙缝里挤出3.09亿元的农副产品出口。国家还通过减少居民服装消费来支持粮食进口。通过每人再减少一尺布,国家又筹集了可进口10亿斤粮食的外汇。

第三,扩大“以进养出”(即今天的“来料加工”)的规模。这类商品在1960年约为9亿元,1961年增加到13.4亿元,增加近4.4亿元,增幅近50%。

经过艰苦的努力,外贸出口成绩显著,超额完成了任务。1961年,中国没有因大量粮食进口而出现贸易赤字,相反,当年实现贸易顺差0.4亿美元。

进口粮食的意义

据统计,1961年中国共进口粮食580多万吨,净进口440万吨以上,其中小麦进口388万吨,占当年世界小麦进口总量的12.3%。

这批进口粮食直接抢救了人民群众的生命。正如李先念所指出的:“(这批粮食)用在刀口上,避免了京、津、沪、辽和重灾区粮食脱销的危险。”而且,“完全用于弥补国内粮食收支缺口”。因此,可以认为这批进口粮食实际上全部是救命粮。按当时大致人均一年360斤的口粮标准计算,这批进口粮食,维系了超过2400万人一年的口粮。

粮食进口还缓和了国家同农民的关系。如果没有这批进口粮食,国家为了保城市,势必要增加从已经普遍出现严重饥馑的农村征粮,那样后果不堪设想。进口粮食对于减轻农民负担,调整国家同农民的关系,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1961年7月1日到1962年6月30日这一个粮食,共进口粮食117亿斤。同期,征购粮食的实际数是679亿斤(贸易粮,下同),比庐山会议确定的当年计划征购数717.5亿斤减少38.5亿斤,比上一个实际征购数837亿斤,减少158亿斤,折合原粮190亿斤,全国平均每个农民少缴售30多斤粮食,相当于每人一个月的口粮。

1961年的粮食主要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口,这有力促进了中国与部分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在与西方的粮食贸易中,中国领导人很快意识到粮食进口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有诸多好处,特别是有利于打破美国(以及后来苏联)对中国的封锁孤立。因此,中国政府决定把购买粮食与中国商品进入西方市场挂钩,以进口粮食为契机,促进与加拿大等重要西方国家的贸易关系,重返世界市场。经过努力,到1965年,中国内地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出口额在全国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已经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对于在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保持对外经济联系具有重大意义。

第四篇:企业被工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有什么影响严重吗

企业被工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有什么影响

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有什么影响:

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今后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银行信贷、合同签订、海关通关、企业外籍人员工作证件等、、将受到信用约束机制的影响。

四种情形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一)企业未在规定的期限公示报告信息;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二)企业未按照工商部门责令的期限公示有关企业信息;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三)企业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四)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不同异常原因,移出方法都不同。同时由于全国各地区移出异常名录方法都不一样,只要按照以下方法进入相应地区城市操作即可!

移出经营异常名录流程

步骤

一、百度一下 携创网 【看下图】(先以北京为例)

步骤

二、进入后选择城市“北京”【看下图】

步骤

三、进入北京工商企业年报系统【看下图】

步骤

四、进入企业移经营异常名录指南!【看下图】

步骤

五、按照提示申请移除异常即可【看下图】

步骤

六、其他城市的进入你企业所属的城市按照提示操作就可以!

提示“该企业已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不同4种原因申请移出异常名录

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事由自列入之日起3年内消失的,可以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针对四种不同情形具体移出程序如下:

1.未按规报送报告的企业,可以在补报未报年份的报告并公示后,携带资料(见表格底部说明)前往企业所属工商局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移出决定,恢复正常记载状态。

2.企业依法办理住所或者经营场所变更登记,或者提出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可以重新取得联系,申请恢复正常记载状态的,携创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自核实之日起5日内作出移出决定,恢复正常记载状态。

3.未按规定履行即时信息公示义务的企业,申请恢复正常记载状态的,应当先履行其信息公示的义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自公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移出决定,恢复正常记载状态。

4.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企业更正其公示的信息后,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查实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移出决定。

根据《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企业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有异议的,可以自公示之日起30日内向作出决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予以受理的,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核实,并将核实结果书面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的,将不予受理的理由书面告知申请人。

创业注册公司城市60强排名

超一线城市:上海、北京

一线城市:广州、深圳

1.5线城市:成都、重庆、杭州、南京、沈阳、苏州、天津、武汉、西安

二线城市:长沙、大连、济南、宁波、青岛、无锡、厦门、郑州。

三线城市:长春、常州、哈尔滨、福州、昆明、合肥、东莞、石家庄、呼和浩特、南昌、温州、佛山、贵阳、南宁

新兴型三线城市:海口、湖州、唐山、嘉兴、绍兴、南通、徐州、泉州、太原、烟台、乌鲁木齐、潍坊、珠海、洛阳、中山、兰州、金华

起步型三线城市:淮安、吉林、威海、淄博、银川、扬州、芜湖、盐城、宜昌、西宁、襄阳、绵阳。

有您所在的城市吗?

第五篇:粮食补贴工作会议讲话经审

2012年全市粮食补贴工作座谈会材料之一

在全市粮食补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财政局副局长 李建英(2012年5月25日)

同志们:

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是中央出台的为促进和稳定粮食生产、保证粮食安全、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市财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通过我市财政、农业、金融等部门紧密合作,圆满完成了每年的粮食补贴工作任务,有效保障种粮农民利益,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大家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借此机会,我代表市财政局党组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落实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总结交流经验,创新体制机制,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近年来粮食补贴工作成效显著

2004年我市开展了对种粮农民粮食补贴工作,建立了粮食直补制度。2006年为弥补柴油等农资价格上涨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中央财政开始实施对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政策。八年来,粮食补贴政策已经完整覆盖了我市下辖的7个县(市、区),82个乡镇,2239个行政村。补贴资金量、补贴力度逐

年加大,补贴办法不断完善。截至目前,我市对种粮农民粮食补贴资金已累计达到9.05亿元,补贴资金每年惠及我市42.6万农户,辐射人口多达170万人。粮食补贴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工作量更大,广大基层同志脚踏实地、不计利益、无私奉献,克服了人员经费少、工作环境差等诸多困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八年来我们始终把完善与强化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作为头等民生工程来抓。为落实好补贴政策,市、县、乡上下齐抓共管,资金专户管理制度、村级公示制度以及兑付资金“一卡通”制度在实践中得到健全与完善,各级干部对粮食补贴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农户对补贴政策有了更为深入地了解,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了妥善整改,信访反映的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我们扎实的工作也获得了省财政厅的表彰。

二、我市粮食补贴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我市粮食补贴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补贴资金兑付进度缓慢,部分县乡不能按时发放补贴。在我们逐县督察过程中发现,部分乡镇发放进度并未在规定时限内发放完毕。主要原因是农户信息不够完整准确,直接影响补贴资金兑付进度。财政部门与农业部门确实需要加强沟通与配合,狠下苦功,彻底解决补贴基础信息准确性问题。需要强

调的是,今年第二批补贴资金已经下达,如不能保证农户信息的准确性,需再次对信息进行完善和修改才能将补贴资金逐户打入农民账户,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二是虚报种植面积骗取国家补贴。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了湖北省麻城市野鸡岗村骗取财政粮食补贴资金的问题,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我市在自查过程中也出现过此类现象。近年来,群众对于粮食补贴问题的上访每年都有,主要涉及虚报面积冒领补贴、面积核实程序不规范、强行抵扣补贴资金、补贴发放进度不平衡等方面。出现这些问题,说明我们有些干部对补贴工作认识不到位,政策意识淡薄,政治敏感性不强。我们要与市审计局、监察局联合进一步加强审计、监察力度,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和纠正。三是中国农民补贴网管理滞后。中国农民补贴网是财政部建立的对农民补贴信息进行统计和管理的平台,直接向财政部反映各省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进展和动态情况,财政部经常从补贴网提取数据作为资金分配的依据。我市在数据填报过程中,主要存在数据不完整、不准确和报送不及时等问题,以致不能准确反映工作完成情况,并且影响与金融机构的数据衔接。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在乡镇普遍存在人员不固定、操作水平低、责任意识淡薄的问题。各县需进一步增强县乡财政操作人员的责任感,并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建好农民补贴网有利于科学决策、有利于节约管理成本、有利于监督管理、也

有利于乡镇财政管理。大家要统一思想,从落实党的惠农政策、从完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制度、从加强惠农补贴管理、从提高管理绩效等方面,充分认识建设好农民补贴网的重要意义,决不能仅将其孤立的作为一个网络建设的问题,这是关系到党的惠农政策落实的政治任务,更是影响补贴数据能否与银行对接、关系补贴资金能否迅速兑付的关键一环。

综上所述,我市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基础不够扎实、补贴运行体系不够健全,补贴发放的速度和质量不高,与其他先进市县相比还有差距,改革完善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三、做好2012年粮食补贴工作的几点要求

(一)明确我市当前粮食补贴政策

首先,我市将继续坚持补贴包干政策不动摇。请各县(市、区)认真核实种粮面积,防范骗取国家补贴,县级财政不得以补贴资金不足为由减少或拖延补贴发放。其次,自2012年起,我市提高对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标准,同时扩大了补贴范围,从今年起将薯类纳入我市粮食补贴范围,并享受与玉米及杂粮同等水平的补贴标准。至此,我市享受补贴的粮食品种包括:小麦、玉米、杂粮及薯类。根据上述政策变化,自2012年起我市对种粮农民粮食补贴的标准为:小麦85元/亩(其中:直补10元/亩、综补75元/亩);玉米及杂粮(含薯类)60元/亩(其中:直补5元/亩、综补55元/亩)。

(二)把握做好粮食补贴工作的两个关键

首要问题是农委方面的同志要认真核实补贴面积。我市粮食补贴是以上年农民实际种植粮食面积为依据,补贴面积的核实是粮食补贴工作的关键,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粮食补贴面积核实的准确,就能够做好粮食补贴工作;反之,如果核实不准,出现较大虚报问题,既会加大县级财政负担,又会引起群众不满。要做到既不让种粮农户吃亏,又不让国家利益受损。

其次是确保农民补贴网农户信息完整准确。粮食补贴发放过程中,农户信息不够完整准确始终是制约我市补贴发放进度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各县(市、区)必须充分认识扎实做好补贴数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确保将补贴数据准确无误的录入中国农民补贴网,并能够在资金下达前导出数据与金融机构对接,将有误信息及时修正,从而加快兑付进度。从2013年起,各县(市、区)必须实现农民补贴网与金融机构的数据对接,并由县级金融机构直接兑付到户,切实解决补贴资金兑付缓慢和补贴环节繁多量大的问题,财政对此将安排专项补助资金。

今年是我市对种粮农民补贴规模最大、增幅最多、拨付最早的一年,我们要继续迎难而上,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三)学习先进经验,加强交流学习

从全省的粮食直补工作情况来看,省里推荐襄汾模式,我们今天特意把人行、农委的各位领导请过来就是要共同研究这项工作:襄汾财政与人行合作,借助科技手段,探索设计了《惠

民直补“一卡通”信息管理系统》,为地方财政和各职能部门搭建了较为先进的支付结算平台,大大方便了财政、农业等部门为农户发放各种补贴资金,提高了补贴资金的发放效率。我们要求各县都去参观学习并且实施,希望市县人行的领导和同志们克服困难,共同做好这项工作。同时可结合咱们自身情况探索新方法,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核实种粮面积、选择最佳发放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兑付进度。同时要对参与直接补贴工作的有关人员就测算依据、操作办法、补贴方式、兑现形式、工作程序以及农民补贴网操作等相关业务知识进行培训,使每一名工作人员吃透政策、掌握要领,确保粮食补贴工作顺利进行。

同志们,做好对种粮农民补贴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创新服务,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将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粮食补贴政策高标准高质量地落实到位,确保补贴不折不扣地落实到种粮农民。努力开拓全市粮食补贴工作新局面,推动全市粮食补贴工作再上新台阶。谢谢大家!

下载2010年的粮食和农业生产经受了异常严重的自然灾害(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的粮食和农业生产经受了异常严重的自然灾害(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