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如何开展城市地下管网普查工作的认识——以佳木斯城市地下管网普查工作步骤为例
对如何开展城市地下管网普查工作的认识——以佳木斯城市地下管网普查工作步骤为例
(1、佳木斯市河道管理处,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2、佳木斯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摘要: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就像人体内的“神经”和“血管”,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同时,地下管线的图纸、资料又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基础信息。因此佳木斯市高度重视城市地下管网普查工作。下面就普查工作的具体工作谈些看法。关键词:地下管线;普查任务;保障措施
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地下管线包括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信、电力、工业管道等几大类,它就像人体内的“神经”和“血管”,日夜担负着传递信息和输送能量的工作,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同时,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中,如果没有完整准确的地下管线信息,就会变成“瞎子”,到处碰壁,寸步难行,甚至造成重大损失,即地下管线的图纸、资料又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基础信息。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完善的城市功能所形成的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加快经济发展,加速现代化进程的保障。城市发展越来越快,负载也越来越重,对地下管线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其混乱无序的状况,已成为城市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城市化,城市灾害的危害日益突出,尤其是迅速膨胀发展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城市的自然灾害、环境灾害和人为灾害都十分严重。一个现代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具有安全保障、特别是面对突发事件和灾害,能够做出快速的正确决策和有效的救援响应。所以,要从城市发展战略高度来认识地下管线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掌握和摸清城市地下管线的现状,是城市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是防灾和应付突发性重大事故的需要。对维护城市“生命线”的正常运行、保证城市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正如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周总理指出的“搞好地下管网建设对现代化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七十年代万里同志指出“搞好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大事,是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必须提高认识,把城市地下管网普查工作纳入日程。为了全面掌握和摸清城市地下管网的现状,加强城市地下管网的规划、管理,建立地下管网信息化管理数据库,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根据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网规划管理的通知》精神和具体规范要求,切实做好普查工作的落实,下面就普查提出几点建议: 1 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36号《城市地下管网工程档案管理办法》为依据,以管网规划管理技术规范为标准,按照密切协作,部门联动、分工负责的方针和技术规范、数据准确、资料翔实的原则,对全市近郊区地下管网现状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全面普查,力争尽快全面掌握和摸清城市地下管网分布情况,建立地下管网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实现对地下管网的动态信息化管理。确定主要普查任务
收集整理现有给水、雨水、污水、燃气、热力、电力、通讯、工业管道等地下管网分布资料,及时进行汇总和登记,弥补资料空缺;探测完成城市主次干道地下管网分布情况,弄清城市地下管线的现状;将探测成果按照1∶500绘制管网图册,形成档案成果;建立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系统,实现全方位动态信息化管理目标。普查范围
普查范围应为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成区范围。具体措施
严格按照建设部《城市测量规范》和《城市地下管网探测技术规程》,结合不同地区实际,采用不同探测方
法、装置类型和工作参数对近郊区地下给水、雨水、污水、燃气、热力、电力、通讯、工业管道等管网进行探查,确定地下管网定位定深,确保普查成果的准确、系统和完整。普查步骤
普查工作可分四个阶段进行。
5.1准备动员阶段
成立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与相关部门、相关单位的协调配合,形成普查工作合力。开展基础调研工作,分析确定普查范围,制定普查技术标准和具体实施方案,确定普查工作量、普查方法,并合理预算普查经费,保障普查工作顺利进行。
5.2资料收集整理阶段
收集、整理各管网管理部门或产权单位现有管网资料(包括地下管网竣工图、技术说明与成果表以及地下管网报批的方案图、施工图与技术说明)。普查办负责收集相关的1:500带状地形图,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制定详细的管网数据库设计、管网调查技术要求。着手开展管网信息系统开发工作,购置用于管网建设信息系统的软硬件设备,指定工程监理机构,完成普查招标工作。
5.3管网调查及系统建设阶段
各施工单位分阶段、按计划展开管网探测工作。监理机构进行普查质量全程跟踪监督与阶段性成果检查。完成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工作,及时将验收合格的数据进行入库处理,建立地下管网动态管理信息系统。
5.4工程验收阶段
在每个调查标段完工后,由普查办组织专家对普查标段成果进行验收,并将成果资料提交下道工序使用。在全部工程完成后,由普查办组织专家对管网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验收。保障措施
此次地下管网普查工作任务重、周期长,对全市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居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决定意义。为加强领导,便于协调,市政府决定成立佳木斯市地下管网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面负责地下管网普查工作计划、进度安排及全程监理。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次普查工作,切实采取措施,及时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协调班子,全力配合普查部门对现有地下管网信息的收集、整理,为全面完成普查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和人力支持。普查和勘测部门要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组织建立我市地下管网普查骨干队伍,采取行之有效地勘察技术手段和科学设备,全力开展普查工作,确保普查成果的准确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经费的投入将直接影响到普查工作的深度、进度和精度。市财政部门要加大对普查经费的落实力度,优先满足普查经费需求,全力做到经费保障,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
第二篇:开展城市地下管网普查工作的思考
开展城市地下管网普查工作的思考
1、双鸭山是一座以工业化为主的城市,地下管线是我 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查清和掌握地下管线的现状,适应我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我市2009年把地下管线的普查工作列为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程项目,在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各管线产权单位及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下,使双鸭山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顺利完成,并取得了显著成果。本人抽调管线普查工作小组,参与并组织了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借此谈谈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粗浅认识。
2、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的重要意义
地下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上水、下水、电力、通讯、天然气、供热及人防工程等。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管母后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地下管线建设越来越密,管线重叠、交叉的现象越来越多,地面建设对地下管线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城市地下荷载越来越重。这些管线担负着输送能量、输送信息的功能,它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的地下管线没有准确的平面、高程数据,有的管线走向、埋深、管径情况不明,给城市规划、地上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和隐患。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国家建设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国各个城市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建设部于一九九八年又下发了“关于加强 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的通知”。不论从国家的要求,还是从城市的建设实际情况出发,如果对地下管线不进行普查,对城市地下管线情况不了解,地下管线不但发挥不了作用,反而会成为城市的危险源,还会引发各种新的事故,会危及城市发展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搞好地下管线的普查工作,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3、我市地下管线基本情况和地下管线普查情况 城市地下管线,承载着城市的能源输送、物质传输和信息传递,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市地下管理不规范、档案资料不全、信息质量不高,难以达到为城市建设和管理服务的需求。归纳起来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产权分散,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档案资料不全,导致管线走向及位置不明确等因素,各类地下管线在施工中被挖断等等事故的发生,不仅给各自决权单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影响了社会的和谐进程。
为更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我市于2009年开始了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市委、市政府把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普查工作纳入了市政府的重点工程,拨付了2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该项工程建设,专门成立了双鸭山市中心区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地下管线普查探测工作小组,积极推进管线普查探测工作,组织了相关工作人员到先进城市考察,按照地下管线的新《规程》组织编制了各项技术规范,确保了管线探测工作顺利开发。这次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涉 2 及的种类多、数量大、专业性强,因此,工作范围广,难度大,相关部门多,我们本着“统一领导、积极配合、协调工作、齐抓共管”的原则,目前已完成了整个中心区管线外业探测数据的采集工作,成果整合一次性入库。建立了权威性、现势性的双鸭山地下管线综合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实现了数据采集——数据入库——系统运行——动态管理同步进行,将为双鸭山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唯
一、准确、完整、可靠的地下空间数据。
4、搞好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方法(1)精心组织,稳步实施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复杂工程,严密的组织和实施机制是保证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前提,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专门机构,牵头单位要切实抓好普查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选派优秀领导干部负责此项工作。要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稳步推进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保质保量完成普查任务。
(2)提高认识,密切配合
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任务,积极配合,指派专人负责,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各管线权属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应当列为普查办公室的成员,负责做好探测现场的技术咨询服务工作和本专业管线现状调绘图及专业管线审查工作。普查办公室负责做好对各部门各单位工作的 3 协调、督办和指导工作,对因执行不畅、配合不利、拖拉推诿、影响工程推进的,将进行问责。只有这样才能普查工作的稳步实施和数据的准确性。
3、多元投入,资源共享
加大资金投入,开展地下管线档案普查。所需经费,按照辆一些城市成功经验和做法,采取政府财政也主要资金,产权单位协同出资,多种渠道筹措汇集资金的办法解决。城市地下管线的普查、管理和维护虽然是政府行为,但要多元投入,资源共享。市政府投入的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解决普查工作基础资料、普查成果汇总、编制综合管线图、成果验收、建立数据库和城市综合管线信息系统等;各专业管线权属单位的经费主要用于管线探查测绘和分系统建立。本着谁出资、谁受益和普查成果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地下管线普查成果共享机制。有了资金的保证,才能使管网普查不是一句空话。
4、严格规划审批,依法竣工测量
新建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必须经规划部门严格审批,审批后方可建设施工。同时依据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地下管线工程竣工后及时向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移交竣工档案资料完整并提请城市档案管理机构对地下管线工程档案进行专项预验收”。以后,为使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管理和信息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必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条例,建立完善管线施工放线、专项验收、档案移交管 4 理等制度,确保对新建管线项目的有效管理。特别强调的是,凡新建各专业管线项目竣工后,覆土前必须进行竣工测量,测量的成果数据录入城市综合管线信息系统,保证管线信息数据实时更新和数据库的现势性。对未进行竣工测量的管线项目,一律不予输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不予审批新建项目。
5、建立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系统,实现动态管理 开展城市地下管线全面普查工作,及时做好地下管线的动态管理,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服务,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通过建立城市综合管线信息系统,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详实可靠的基础,通过数据交换、分发平台,并建立一个稳定、快速的数据传输、共享通道,实现管线信息交流和共享,实现管线信息实时更新和动态管理,这些都将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新的地下管线将不断增加,而原有不适应城市发展要求的地下管线将被废弃或更换。因此根据普查成果建立起来的数据库,如果不及时补充更新信息,便行动态管理,建立地下管线竣工测量制度,根据竣工测量数据对地下管线数据库进行及时更新,以保证地下管线信息的科学、准确和现实性。
第三篇:温州市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实践
温州市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实践
温州市城建档案馆 吴轶
为适应温州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程序,提高温州市地下管线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温州市政府于1999年末决定进行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旨在通过对城市现状地下管线资料的调查建档,建立合理、高效、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的管理,理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的程序,以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来建设与管理好温州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更好地推进温州城市化进程。
一、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实践
根据温州市政府安排,由温州市规划局牵头于1999年下半年开始进行城市地下管线普查的有关前期准备工作。由于该项工作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强,工作协调难度较大,为使工作能顺利开展,必须对此项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所以,市规划局抽调专门人员到有关城市去考察学习,在吸收和总结其他城市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温州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温州市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实施方案》。本着“统一领导、积极配合、协调工作、齐抓共管”的原则,温州市政府于2000年1月份批准成立了“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领导小组”,由阮晖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有关部门主管领导任小组成员,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管线办),抽调专门人员全面负责普查的具体工作。
由于我市是首次进行地下管线普查,对有关普查的具体程序、行业信息等都不太了解,为了保证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按时、合理、高效地完成,根据温州的具体情况,按照“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实施方案”要求,管线办决定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两家探测单位共同对温州市地下管线进行普查。2000年2月21日,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招投标工程问题澄清会在温州市规划局七楼举行,到会的投标单位有:福州雷力之星探测公司、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公司、保定金迪地下管线探测公司、国家测绘局地下管线勘测工程院、建设部勘测院等六家单位,管线办向与会的各家单位发放了《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招标说明书及评标细则》;3月1日早上管线办接收并登记保管了五家单位呈交的标书(一家单位弃权),下午在规划局六楼会议室召开对商务标的开标,并进行汇总,各管线权属单位均参加了会议。3月8日,经过对商务标和技术标的评审,领导小组按照综合评定的原则,最后选择了国家测绘局地下管线勘测院(国测)和保定金迪地下管线探测有限公司(金迪)两家单位共同进行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
按照管线办的普查工作组织方案,在对两家中标单位委托正式任务之前,先在试测区内进行地下管线普查试验工作。为了便于初期工作的开展和与各方面的协调我们选择了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新城区约计10平方公里作为两家单位在温州的试测区。3月21日试测区工作全面铺开,国测共投入生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48人,4个测量台组,11个物探台组,全站仪5台,探测仪12台,共探测面积7.2平方公里,涉及1:500地形图115幅;金迪共投入4个物探台组,1个物探检查台组,2个测量台组,2个内业处理台组,设项目经理1人,物探负责人1人,测量技术负责人1人,内业技术负责人1人,共计18人,探测面积约3.3平方公里,涉及1:500地形图53幅。管线办分别对两家单位的仪器精度校准、明显点调查成果、隐蔽点探查成果、测量精度和开挖隐蔽点进行了验收。通过对两家作业单位工作的组织实施、质保体系、探测方法、成果质量等方面工
作的检查,管线办认为两家作业单位在试验区中的工作是可行的,试验成果符合国家、建设部有关标准及规程的质量要求,可以接受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任务,同意进入下阶段的普查工作。
在试测区工作开展过程中,管线办全体工作人员还进行了普查技术规程的编制、信息系统的选择与普查合同的拟定。《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是以《城市测量规范》基本原则为依据,参考《城市地下管线探测规程》,结合《温州市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实施方案》和新技术的要求而编写的。《规程》内容包括:总则、地下管线的探查、地下管线测量、管线图的编绘及数据处理、成果资料的检查和验收、管线数据库的建立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几大部分;《规程》还对地下管线代码和颜色、注记标准、探查表、开挖检查表、成果表、图例、地下管线横断面样图等做了详细规定。通过试测区的工作验证,对《规程》初稿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后,管线办于2000年5月将《规程》提交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领导小组进行审定,领导小组认为:《规程》编制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了与行业标准的关系,其实用性和操作性强,是一项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的科技成果,批准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按照本《规程》正式执行。与此同时,“温州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开发平台在管线办的共同努力下也基本确定了下来,考虑到系统平台应具有操作简单、界面友好、性能稳定、数据共享和在我国应有较多用户的要求,管线办决定采用ESRI(美国环境研究所)公司的桌面GIS-ARCVIEW系统平台,并与国家测绘局地下管线勘测工程院签定协议,互相合作共同开发“温州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信息系统&RDQUO。五月初,全市范围内的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正式铺开了。从大街到小巷,从清晨到黄昏,从和煦的春风到高温酷暑,哪里有管线哪里就有探测人员辛勤工作的身影:明显点调查、隐蔽点探测、不确定处开挖、钎探,管线点定位测量,每一道工序都进行了细致的操作、严格的把关。探测单位对工作积极主动,管线办同志更是对工程的如期保质完成尽心尽责。为了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管线办采用以局部控制整体的措施,把整个测区分成若干个区块,分别交给两家单位,对每个片区实行边探测边进行质量跟踪检查的办法进行管理,并且还从外地聘请了两位资深工程师对项目进行监督。这项措施不仅方便了监督组对作业单位外业探查质量的控制,而且加快了探查速度,保证了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工程的如期完成。由于两家作业单位经验丰富、组织健全,加上管线办协调配合工作的及时有效以及各管线权属单位的积极支持与参与,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开展顺利,外业调查探测工作于9月中旬全部完成,内业编辑整理工作也早在7月份开始,并与外业工作交叉滚动进行。考虑到各管线权属单位对其各自地下管线的情况有比较具体的了解,管线办要求两家作业单位将普查成果送交各管线权属部门进行初步错漏测检查,事实证明该项工作是地下管线普查验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从总体上提高与保证地下管线成果资料的可靠性。11月中旬,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初步成果提交到了管线办。在收到两家单位送交的1:500综合管线图与成果表后,管线办立即组织有关人员与权属单位对普查成果进行了预检查,按照《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成果质量检查验收评定细则》的规定,大家在肯定整体成果质量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修改意见,并按照10%的抽图比例对两家单位提交的成果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并返回了修改意见。12月下旬,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正式成果提交到了管线办,由管线办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全面验收与鉴定。根据《规程》要求,验收时应提交的普查成果资料包括:任务合同书、技术设计书、各种观测记录、计算资料、检查报告及精度统计表、技术总结报告书等七项内容,专家小组要对其探测技术是否满足规程规定,各种探测记录、计算资料和方法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各种专业管线图、综合管线图、断面图的绘制是否符合质量要求等十项内容做出评价。为了进一步了解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工程中测绘工作实施的质量情况,温州市管线办还委托浙江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对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工程进行测绘产品质量检验。省测绘产品质检站分别对给水、雨水、污水、雨污合流、燃气、电力、电信、信号、有线电视、军用电缆、联通电缆、工业管道、长途电缆等13类管线共2181.07公里,综合管线图1339幅,断面图1210幅进行了抽查,认为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工程测绘产品质量合格。
2001年1月5日,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成果专家鉴定会在温州市奥林匹克宾馆如期举行,国家工程院院士宁津生、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李国泮、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研究员黄久松、建设部规划司勘测处处长蔡立群、北京市测绘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洪立波、浙江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田雪强高工、温州市截污工程指挥部王学权高工等省、市有关专家出席了会议。专家委员会听取了工程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质量监督报告,观看了信息系统多媒体演示,查阅了有关成果资料,并对工程成果进行质询,经过认真讨论,专家一致认为: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工程成果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工程管理经验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至此,历时整整一年的温州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暂告一段落。据统计本次普查涉及城区范围约83.7平方公里,普查对象为城区范围内主要道路上的主要管线的主干网络,共探测地下管线总长2181.289公里,其中:给水553.514公里、污水250.373公里、雨水417.265公里、雨污合流管线168.304公里、燃气91.174公里、电力95.432公里、电信359.065公里、联通管线45.074公里,军用线路41.029公里,有线电视50.468公里,工业管线32.707公里,信号线8.053公里,长途光缆16.757公里,试验区路灯52.074公里。测区管线平均密度为26.06公里/平方公里,涉及1/500地形图共1339幅。
紧接着的是地下管线普查成果的维护管理和动态更新工作,这项工作更具长期性、艰巨性,地下管线普查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特点:
(一)地下管线普查组织健全、机构设置合理
(1)普查领导小组
此次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本着“统一领导、统一协调,分工管理”的精神,市政府专门批准成立了地下管线普查领导小组,由主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任组长,主管城市建设的市府副秘书长和规划局局长任副组长,各权属单位的主管领导任小组成员,组成了强有力的领导机构,为本次普查工作提供了系统的组织保证。
(2)日常办公机构
为了有利于此次普查日常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地下管线普查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简称管线办),具体负责管线普查工作的实施与协调工作。管线办以市规划局人员为主,抽调专人负责普查日常工作,与管线权属单位的人员建立固定的联系人制度,解决作业单位在普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定期向普查领导小组汇报普查工作情况。
(3)技术协调组与组织协调组
根据普查工作需要,管线办人员进行了合理的分工组织,成立了技术协调组和组
织协调组,对管线普查的日常工作实行分工管理。技术协调组负责普查工作中日常技术协调、普查监督、管线信息系统的建立、文档管理工作等;组织协调组负责组织作业单位的生产进度与各管线权属部门关系的协调和普查工作的总组织协调。实现日常工作有人管,技术工作有人抓。实践证明合理的组织管理和专门的工作机构是我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保证。
(二)普查实施方案较为完善
由于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起步时间不长,在我市更属首次,毫无经验可谈,因此,我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在开始时困难较大。管线办在学习和总结其他城市普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温州城市的具体特点,提出了“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实施方案”,确定了普查范围、内容、期限。为确保普查成果的质量,管线办本着“分片把关、层层负责,滚动进行”的原则,坚持把任务下达与片区成果质检相挂钩的原则,使组织体系整体贯穿于每个片区的普查作业中去。管线办建立了严格的周例会制度,坚持把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化解,及时沟通和了解普查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保证了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日常的工作中,管线办积极与管线权属单位进行协调,对于权属单位的有关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予以多地考虑,对于一些在目前国内技术条件下难以实现的目标,管线办也努力加以说明,使管线权属单位能充分了解和掌握地下管线普查的有关信息,共同解决与处理普查作业中的具体问题。
(三)质量保证措施到位
(1)择优选择作业队伍
本次管线普查时间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现状资料不完整,存在局部区域工作难度大等特点。管线办通过对目前国内几家地下管线探测单位的调查,邀请了6家单位来温州进行投标,我们本着“管理严,业务精,制度全,经验足”的原则,组织有关专家对几家投标单位的资料进行充分审查和研究,经综合考虑,最后报领导小组同意择优选取了两家探测单位(即国测,金迪)共同进行温州市地下管线的普查探测工作。
(2)技术措施较齐全
由于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技术性强,工程复杂,涉及专业多,现有规程对新技术没有统一技术标准。管线办在吸取和总结了我国其他城市管线普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并结合温州实际,经市管线办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编制了《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在《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的基础上,添加了管线图的编绘及由数据处理和管线数据库的建立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等技术规定,并根据本次工作要求对探测的取舍标准进行了调整。《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为整个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严格的技术保证。
(3)质量监督方法切实有效
探测工作的关键是普查成果的真实可靠、达到技术要求,更好地满足今后生产及城市建设的需要。管线办根据目前国内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监理机制尚不完善的实际情况,没有专门委托专业监理公司进行监理工作,而在管线办内部设立专职质量监督组进行普查工作全过程的质量跟踪检查监督工作。监督组从作业单位的质检体系监督入手,制定严格的监督规程,根据国家有关任务检验标准,进行普查作业过程及中间成果的质量检查,各项检查方法、数量、质量严格按技术标准执行。监督组由责任心强,思想素质高,技术过硬的人员组成,由管线办技术组负责管理,保证监督工作的及时、合理,监督数据的准确可靠,实事求是地反映普
查工作各环节的质量。确保有关技术标准措施的贯彻执行,避免随意性。监督工作实行作业现场跟踪监控,监督组成员从明显点调查到隐蔽点探测,从图根点控制到管线点测量,对整个探测过程实行现场跟踪巡视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反映到管线办,保证普查工作保质保量顺利进行。在日常工作中,质量监督组始终以服务与协助为宗旨,与作业单位一起研究解决普查工作中的问题,又起到管线办与普查作业单位之间的重要桥梁纽带作用。
(4)实行监督检查日记制
监督组成员对日常跟踪检查情况均记入监督日记,记录检查路线、作业分组、存在问题、处理办法等,做到每日一记,避免检查人员对工作的敷衍。监督组根据日记内容编辑监督简报,在每周例会中进行通报。此举促进了作业单位的质量管理,加强了作业人员的任务意识,同时在跟踪检查过程中,随时了解作业人员有对关规程的掌握情况。
(5)建立检查信息反馈制度。
管线办对检查中发现了的重要问题,以监督检查反馈表的形式反馈给作业单位。要求作业单位提出整改措施,项目经理和整改人分别在该表上对整改情况进行说明,并签字。监督组人员对整改情况进行抽查,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标准为准绳,让作业单位切实体会到监督工作的公正合理,这一做法对控制整个工程任务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四)及时发挥社会和经济效益
由于温州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普查资金到位比较及时,这为普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各管线权属单位对此次普查工作都给以积极配合,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了此项工作,及时解决普查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认真审查普查成果,为普查成果的质量保证打下基础。另外,温州市基础地形图的及时提供,是此次地下管线普查成果能按时完成的重要保证。在普查工作中,管线办及时与测绘局进行协调,根据目前温州市基础地形图测量工作正在全面进行的实际,及时调整工作重点,以普查工作用图为目标,合理地安排局部地形的修测补测,使部分没有地形图的普查成果得以完善,保证了普查成果的按时完成。在同年温州市政府组织的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工作中,由于地下管线普查资料的及时提供,给塘河截污工程调查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旧城解放南路的改造过程中,有关部门根据地下管线普查准确详实的资料,合理确定了施工方案,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了大南门交叉口交通复杂地段的施工任务。还有信河街改造工程等等,种种情况表明,地下管线普查成果已经在我市城市建设的实践中发挥着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也必将促进温州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三、今后的工作与建议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的直接目的虽然是要查清现状地下管线的情况,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在管线普查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加强地下管线建设的规划管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新的地下管线将不断增加,而原有不适应城市发展要求的地下管线将被废弃或更换。因此,普查成果数据库应及时补充更新信息,否则便不能反应现况。因此,这次我市地下管线普查始终以建立一套高效、合理、便捷、可靠的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为目标,充分考虑各种技术因素,为实行动态管理作准备,管线办与国家测绘局地下管线探测工程院联合开发了“温州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补充与完善,促使城市地下管线建设与管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1、建立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
(1)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是地下管线普查成果的组成部分
利用此次普查成果,实现动态更新,为城市建设管理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现势性的地下管线信息,这样将大大提高地下管线普查的社会经济效益。
(2)建立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是地下管线普查成果广泛应用的重要保证 系统的建立将对加强地下管线的管理起着重大作用,有利于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的管理水平,利用查询检索功能,提高了地下管线建设和使用的效率;通过不断对管线资料进行补充和更新,实行动态管理,使系统保持较好的现势性,达到有效地为城市建设服务的目的。
(3)面向城市规划与管理的管线信息系统
通过这次地下管线普查,要在规划部门建立全市范围的综合性地下管线信息系统,这一系统存储全市范围的各类管线的主要内容,采用1/500比例尺成图为基本成图方式,其管线、管线点的平面位置与竖向位置必须满足“管线工程综合”的规划设计要求;目的是加强对全市各种地下管线的规划管理以及为设计和施工服务。在以上基础上,对经济、技术与管理条件成熟的专业部门再建立专业管线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2、城市地下管线动态管理
过去由于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的无序性,带来的城市基础设施缺乏整体性,给城市的发展留下了较大的隐患。面对眼前的地下管线普查成果,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为维护地下管线普查成果的真实可靠,必须及时对普查成果进行动态更新。由于目前我市在城市地下管线建设方面的程序尚不规范,制约着地下管线普查成果的维护和更新。所以,要尽快建立专门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机构,统一协调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严格按照城市各项基础设施规划的要求,努力建设温州的现代化基础设施。
3、加强制度法规建设,建立完善的地下管线规划及建设管理体系
(1)制定相应的地下管线规划管理办法,健全地下管线规划审批制度。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意义重大,为维护和提高普查成果的现势性,同时为了对地下管线信息系统进行动态管理,必须制定一套可操作的实施办法,建立起一种有法可依的制度,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管理地下管线系统。
(2)由于城市地下管线系统牵涉面广,随着城市的发展,该系统必将越来越复杂,管理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各专业管线主管单位及权属单位应严格执行城市地下管线有关管理规定,服从统一管理,积极配合,不断完善温州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体系。
(3)随着未来形势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地下空间化趋势不断加强,这更决定了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持之以恒的艰巨任务,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待这项工作,做到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第四篇: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指导手册
附件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指导手册 2014年12月
目录 前期准备 1 1.1组织机构 1 1.2工作方案 1 1.3普查依据 2 1.4普查内容 3 1.5相关要求 3 2普查实施 6 2.1召开会议 6 2.2组织培训 6 2.3资料调绘 6 2.4现场踏勘 6 2.5探测实施 6 3验收与归档移交 8 3.1成果验收 8 3.2内容检查 8 3.3编制报告 8 3.4组卷归档 8 3.5成果移交 8 4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9 4.1系统目标 9 4.2软硬件环境 9 4.3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内容 10 4.4功能要求 11 4.5系统安全 12 4.6信息动态管理 16 1 前期准备 1.1组织机构
1.1.1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与职责
城市人民政府发文成立地下管线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市领导任正、副组长,发改、财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安监以及市政公用、通信、广电、电力等管线行业主管部门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
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级相关文件精神,做好统一领导,推动地下管线普查工作;负责普查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负责重点、突出问题的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完成相关工作。
1.1.2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与职责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牵头部门主要领导兼任,成员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领导。主要职责是做好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包括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地方普查标准规范,组织好普查成果验收和归档移交等工作。1.1.3管线权属单位职责
按照普查领导小组部署的工作任务,组织和完成各项具体工作。包括: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对所属地下管线及附属设施、场站设施电子和纸质数据及相关属性数据等资料进行整理,向办公室汇交;对普查成果中的所属管线信息进行审核确认;负责所属管线事故隐患排查,提出整改意见。1.2工作方案 1.2.1一般要求
制定普查工作方案,包括基本情况、总体目标、工作内容、基本要求、技术路线、技术方法、工作流程、组织方式、实施计划、质量监控、时间安排、经费预算、主要成果、数据管理和应用模式及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等。1.2.2质量保障制度
建立普查工作检查验收质量保障制度,实行全过程监管。制定统一的技术方案和标准,开展技术培训。明确责任目标,建立考核奖惩制度。1.2.3更新维护机制
建立地下管线信息动态更新维护机制。及时采集、入库竣工数据,定期开展数据修(补)测绘,即时交换数据。1.3普查依据(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号)(2)《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3)《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4)《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5)《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6号)(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7)《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2006)(8)《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0-2004)(9)《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隐患排查治理数据规范》(安监总厅规划(2014)97号)(10)相关行业和地方技术标准、规范 1.4普查内容
1.4.1地下管线基础信息普查
主要内容:种类、数量、功能属性、材质、管径、平面位置、埋设方式、埋深、高程、走向、连接方式、权属单位、建设时间、运行时间、管线特征、沿线地形以及相关场站等信息。管线种类主要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不包括油气管线)等。
1.4.2事故隐患排查
事故隐患排查应全面摸清存在的结构性隐患和危险源,特别是要查清重大事故隐患。由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制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管线权属单位排查具体情况。包括:隐患地点、隐患类别、隐患部位、隐患描述、责任单位、责任人、是否有安全标识、是否采取整改措施等。
1.5相关要求
1.5.1资料调绘要求(1)资料调绘定义
资料调绘是指将现有管线资料(示意图、设计图、施工图、竣工图等)进行搜集、分类、整理,并转绘到基本比例尺底图(交通图、地形图、正射影像、道路规划红线等)上,作为地下管线探测作业参考的依据。资料调绘工作应在开展管线实测工作前完成。(2)数据来源 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管线权属单位;二是城乡规划建设管理部门;三是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四是其他管线信息管理部门。(3)一般要求
统一调绘资料要求,规范调绘资料成果,形成调绘资料、图。其中:
调绘数据范围:普查范围内的地下管线、管线附属设施、场站设施点、危险场站点,以及综合管廊等。
调绘数据要求:搜集、整理已有资料,绘制调绘图。调绘图应标明管线的敷设方式、类别、管径、埋深、高程、长度、起止点、压力、流向、材质、附属物、权属、建设年代、使用状况、完好程度(有无破坏、损坏、腐蚀点)等基本信息。废弃管线应单独列出。
调绘数据格式:调绘图应为dwg、shp、mdb等格式的电子数据,并配以管线资料调绘属性表。
1.5.2探测成果要求(1)基本规定
应明确坐标系统、成图比例、管线类别、测绘范围及内容、精度要求等。(2)图面要求
应符合规范要求,对地下管线进行分类后,进行图层划分,图层命名应包含管线大类代码、亚类代码,并规定图层颜色。(3)数据库结构
应建立管点表、管线表、设施面表、工程信息库文件结构表等数据表。其中:
管点表用以记录管线点的物探点号、XY坐标、地面高程、特征、附属物、井底高程、井底埋深、点标准代码、图幅号、勘测单位、权属单位、建设日期、数据类型、精度级别、偏心井位等。
管线表用以记录管线段的管线材质、敷设方式、管径、电缆条数、光缆条数、压力值、总孔数、已用孔数、管线亚级类别、管线使用状况、线标准代码、流向、是否有防腐保护措施、是否有安全保护提示、是否定期检测等。
设施面表用以记录管线附属设施的设施点号、设施名称、专业编号、亚级类别、底面高程、顶面高程、数据类型、精度级别、测绘单位、权属单位、建设日期、所属类型、管理单位、服务范围、服务性质、运行参数、参数单位、运行时间等。
工程信息库文件结构表用以记录测量工程的工程编号、项目总编号、项目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测绘单位、测绘时间、测绘内容、工程种类、竣工长度、竣工埋深、竣工时间、操作员、检查员、高程系统等。(4)成果资料
主要包括:工作依据文件、工作凭证资料、探测原始记录、作业单位质量检查报告及精度统计表、质量评价表、成果图纸及必要的文字说明等。2普查实施 2.1召开会议
普查前应召开动员会,参会人员包括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管线权属等单位负责人。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向相关部门及广大市民通告。2.2组织培训
包括基本培训和专题培训。基本培训主要是对普查工作基本情况、资料调绘相关要求、测绘数据标准等内容进行讲解;专题培训主要是根据不同对象的特殊需要,对管线管理、权属、测绘等单位开展培训。2.3资料调绘
办公室应根据普查工作安排,提出调绘要求,明确调绘范围、内容、时间和绘制要求。相关单位应及时整理已有管线资料,并汇交至办公室。办公室汇总后编绘管线普查资料调绘图,作为探测作业的参考。2.4现场踏勘
根据调绘成果对测区进行现场踏勘,拟定探测方法与技术方案。现场踏勘应核实调绘图中明显点与实地的一致性,测区内测量控制点的位置和保存情况,测区地物、地貌、交通、地球物理条件及各种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2.5探测实施 2.5.1测区划分
根据探测任务划分测区。不同测区间应做到无缝接边。2.5.2工作程序 接受任务(委托)、搜集资料、现场踏勘、仪器校验和方法试验、制定探测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制定安全施工管理措施、实地调查、仪器探查、建立测量控制、管线点测量与数据处理、内外业衔接、管线图编绘、技术总结报告编写、成果提交和成果验收。2.5.3全过程监管
办公室可委托有关单位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作业安全、成果归档等进行全过程监管。监管内容包括:合同履行、工程准备、工程进度、探查、测量、数据整理、归档、作业安全和资料保密等及质量评价。2.5.4涉密资料管理
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资料要严格按照有关保密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管理。3验收与归档移交 3.1成果验收
验收主要包括过程验收和成果验收。过程验收是指探测单位自验、监管单位查验、权属单位核验;成果验收是指办公室组织专家验收。3.2内容检查
成果验收检查包括内业检查和外业检查。内业检查包括属性完整性,图库一致性,数据库格式,数据入库接边,管线类别、图层、编码正确性,图面元素等;外业检查包括探查精度,测绘精度,漏测、错测及连接关系等。3.3编制报告
验收报告包括普查概述、普查成果、效益评价等。3.4组卷归档 3.4.1项目归档
包括前期准备、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计划批文、招投标文件、合同、会议纪要、大事记、通知、组织实施文件及专家评审验收文件等。3.4.2成果归档
包括成果报告、成果图及对应的数据库文件等。3.4.3归档要求
纸质与电子两种形式一并归档。3.5成果移交
移交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4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4.1系统目标 4.1.1总体目标
实现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和共建共享,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及应急抢险提供服务。4.1.2具体目标
(1)实现管线信息的采集、检查与入库、查询统计等功能;
(2)实现断面分析、网络分析等功能,支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决策;(3)提供地下管线综合信息服务。4.2软硬件环境
4.2.1硬件与网络环境 应满足以下要求:
(1)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安全性;(2)符合国家现行标准;(3)涉密计算机必须与互联网物理隔离;(4)建立完善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制度;(5)网络带宽应满足系统数据传输、交换、分发与服务的需要;(6)符合地下管线信息三维可视化显示的需要。4.2.2软件环境 应满足以下要求:
(1)可实现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及三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2)具有海量数据处理能力;(3)具有开放式结构;
(4)具有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5)具有支持数据共享的功能;(6)支持常用的多种数据格式。4.3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内容
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地下管线数据、元数据,还可包括规划建设管理及运行维护管理等数据。
4.3.1基础地理数据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应描述城市自然地理要素和人工结构物、设施空间及属性特征,包括地形要素数据及各类相关数据等。其中地形要素数据由数字线划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或数字栅格图等形式来表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还应包括行政区划、道路、铁路、水系、居民地、工矿建筑等数据。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质量通过数据的基本要求、几何精度、图形或影像质量、属性精度、逻辑一致性、完整性和现势性等质量元素来描述。4.3.2地下管线数据
地下管线数据应包括各类管线及附属设施的空间位置和几何形状等,按管线段、管线点及附属设施相应图例表示,其内容应充分反映普查成果。4.3.3元数据
元数据包括标识、范围、数据描述、数据质量、数据编辑状态等信息。元数据建立、更新、维护过程中,应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4.4功能要求 4.4.1基本功能 包括放大、缩小、全屏、漫游、图层控制、数据加载等功能。4.4.2查询、统计
(1)包括空间定位查询、管线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双向查询;
(2)具备多种查询手段,可以按图幅号、管径等管线要素属性进行多重分级查询;(3)能够迅速准确地查询定位指定管线要素,获取有关信息;(4)具有对查询结果进行统计和输出的功能;(5)具有日常工作使用报表的统计功能。4.4.3编辑入库
(1)应具有管线点和管线属性结构的修改功能;(2)应具有管线点和管线属性编辑功能;(3)应具有图形与属性的联动修改功能;
(4)宜具有批量管线点和管线数据入库的功能;(5)宜具有储存历史数据的功能;(6)应具有数据检查功能。4.4.4分析
(1)应具有碰撞分析功能;
(2)应具有纵、横剖面分析功能;(3)宜具有三维立体分析功能;(4)宜具有连通分析功能;(5)宜具有流向分析功能;(6)宜具有最短路经分析功能;(7)宜具有事故处理分析功能;(8)宜具有开挖分析功能。4.4.5输出
(1)应具有符合制图标准的各种规格专题图输出功能;(2)应具有矢量图和影像图叠加输出的功能;
(3)宜具有数据格式转换功能,能输出通用GIS格式数据;(4)应具有数据加密和记录的功能。4.4.6管理
(1)具有用户管理功能;
(2)具有图例、符号库、代码等参数设置功能;(3)具有日志管理功能;
(4)具备数据备份、修改更新与恢复功能。4.4.7 三维
(1)应具有三维管线浏览功能;(2)应具有三维场景显示功能;(3)宜具有三维管线材质调整功能;(4)宜具有三维管线垂距调整功能;(5)宜具有三维剖面分析功能。4.5系统安全
系统应具备完善的安全保密管理措施。技术方面可采用专用网络、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确保系统安全;管理方面应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4.5.1系统主要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 如下表所示: 表1 系统主要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 安全类型
问题
后果
解决对策
物理安全
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的发生
整个系统毁灭
对重要的设备、系统、数据进行备份
电源故障如设备断电
操作系统引导失败或数据库信息丢失
UPS、备用电源
设备被盗、被毁
数据丢失或信息泄漏
对重要的设备、系统、数据进行备份;同时严格管理及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安全意识
电磁辐射
数据信息被窃取或偷阅
对存放机密信息的机房进行必要的设计,如构建屏蔽室。采用辐射干扰机,防止电磁辐射泄漏机密信息。订购低辐射终端机。
网络安全
拒绝服务攻击
拒绝服务访问,破坏组织的正常运行,最终它会使部分Internet连接和网络系统失效
利用网络安全设备(加固网络的安全性,配置好这些设备的安全规则,过滤掉所有可能的伪造数据包)
缓冲区溢出攻击
导致程序运行失败、系统当机、重新启动等
编写正确的代码
网络欺骗攻击
被信任的主机丧失工作能力
路由器、加密方法
利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错误攻击
破坏系统,数据丢失,信息窃取
打最新的补丁
网络监听
非法入侵
使用反监听工具如antisniffer等进行监测
木马攻击
通过后门对目标主机进行控制
杀毒软件进行升级
系统安全
黑客对网络主机的攻击和非法访问
服务器瘫痪,数据丢失
防火墙(屏蔽不安全或者有问题的访问)
感染病毒或者木马程序
破坏系统,数据丢失,信息窃取
反病毒(检查用户操作,定时扫描系统)
黑客通过网络扫描系统的弱点并利用这些弱点非法获取高级权限
系统失控、信息窃取、网络瘫痪
漏洞扫描和入侵监测(主动发现和修补系统弱点,监视和发现恶意访问)
数据安全
黑客通过非法手段得到文件,从中提取关键数据或者篡改数据
重要信息被窃取或被篡改
商用密码(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
无法判断来自其他系统的数据是否安全可信 系统间通讯有困难,重要信息被窃取
CA系统(建立分级信任机制,解决信息的交流问题)
4.5.2安全管理机制
对信息系统所涉及的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安全手段、人员行为等实行集中、全方位、动态的安全管理。制定安全防护策略,保障对安全问题的隔离和限制。(1)人员行为管理
设置系统安全人员岗位,负责系统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对安全问题进行书面跟踪等;在网络管理中实行责权利的界定,对网络管理人员做级别限制,实现专人专管。(2)安全评估与监督 建立安全评估与监督组,定期对系统安全进行检查。基本组成应当包括安全管理人员及网络安全专家。主要工作有:对骨干网络关键设备的重要管理日志信息的分析;利用网络审计工具对网络常见安全点的评估;发现关键应用服务系统新的安全漏洞;对主要网络设备安全配置功能检测;对网络安全软、硬件设备的安全功能进行检测;针对以上各种安全信息进行汇总,编写网络安全审计报告,制定最新的防范措施。(3)应急响应
对事故进行检测,确定事件来源;检查威胁的结果;采取信息恢复、网络隔离等相应措施。4.6信息动态管理 4.6.1建立机构
建立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的专门机构(以下简称“综合信息管理机构”),从事地下管线和地下空间的信息管理工作;整合专业管线单位信息。4.6.2信息更新
综合信息管理机构应建立地下管线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利用管线竣工测量、定期修(补)测等方式,及时更新和维护数据库。4.6.3信息共建共享
综合信息管理机构应与专业管线单位建立地下管线信息共建共享机制。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采取签署协议的方式确定信息共享办法,可以用网络的形式将共同需要的信息,按照统一数据标准进行即时交换,亦可在每个季度末由专业管线单位将管线数据汇交至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的专门机构,由后者结合自身管线数据库情况将数据进行汇总整合,整合后的数据可供专业管线单位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使用和提取。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应提供相应的功能接口,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同应用。4.6.4标准规范
各城市应制定适合本市情况的地下管线信息标准,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技术规程》、《地下管线数据建库标准》、《地下管线工程现状及竣工数据汇交标准》等。
第五篇:以燃气管网为例——城市典型灾害的综合风险评估技术
城市灾害风险评估—以城市燃气管网为例
摘要:以城市燃气管网的风险为研究对象,从定性角度研究对燃气管网进行风险评估的方法。根据燃气管网事故的历史数据和燃气管网周边设施、环境数据,建立城市燃气管网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通过指标体系评估城市燃气管网的风险。风险指标体系由管网脆弱性指标、事故诱导性指标、事故后果指标以及权重共同组成,综合描述燃气管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风险评估方法可以对城市燃气管网进行综合风险评估,为城市燃气管网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为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和防灾减灾机制提供依据。关键词:风险分析 燃气管网 风险评估 安全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对生活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城市燃气作为清洁、可高效利用的新型能源在民用、工商业、采暖、交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利用。是否能够合理的利用天然气将成为衡量能源利用率、大气污染程度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
我国城市燃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大气环境、节约能源为目的,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积极发展城市燃气,配合西气东输工程,积极利用天然气,改善沿线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加快燃气管网的改造,提高燃气供应系统的安全性,大力开拓天然气市场[1]。我国城市燃气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一切发展都以输配系统为桥梁[2]。管网既是燃气进行输送和分配的载体,也是解决输配矛盾的关键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许多中、小型城市和地区纷纷加大市政建设投资力度,敷设燃气输配管网,城市燃气事业步入蓬勃发展阶段,但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城市燃气管网的安全问题包括两类:一类是供气源头的规划、设计问题,如供气不足和供气设施的不完备使安全供气得不到保障;另一类则是由于燃气是易燃、易爆和高压气体,在供气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为保证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必要对燃气管网事故进行定性或定量的风险评估。城市燃气管网风险评估体系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既需要所涉及领域的专业知识,也需要依赖于所掌握的基础数据和资料,风险评估的指标能够同时描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并充分考虑不同致灾因子相互耦合的影响;各指标的权重则能够综合评估、对比各种事故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得出最终的风险评估结果。
2.1 城市燃气管网评估的特点 EGIG(European Gas pipeline Incident data Group)对来自各个国家的的燃气管道事故历史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3]。事故管道基础数据包括管段的直径、压力、使用年限、涂层种类、管线埋深、材料等级和管壁厚度等;燃气事故的原因包括外部破坏、腐蚀、建造错误与材料失效、地质活动、误燃、维护与运行错误以及其他未知原因。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可以发现,燃气管网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随管道直径、最小埋深、管道管壁厚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流量、运行压力、使用年限(建造时间长短)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建成后的燃气管网存在一定的固有风险,固有风险的大小与燃气管网的运行、施工建设情况有关,包括管输流量、压力、管道直径、最小埋深、管壁厚度和使用年限等。
燃气管网事故发生后,其事故影响范围和事故所造成的后果与燃气管网周 边设施分布有关,其影响因素包括人口密度分布、财产密度分布、大型公共设 施分布、其他城市生命线系统分布等;同时,事故影响范围也与燃气危害属性(毒性、易燃、易爆等)和环境因素(风力、风向、水源分布等)有关。
2.2城市燃气管网风险评估指标的选取
本文使用的指标体系由管网脆弱性指标、事故诱导性指标、事故后果指标组成[4]。其中,管网脆弱性指标和事故诱导性指标为可能性指标,事故后果指标为后果指标。
2.2.1 燃气管网脆弱性指标
管网脆弱性指标主要用于描述燃气管网应对燃气事故的脆弱性和突发性,即燃气管网系统的固有风险。可分为线路运行指标和铺设建造指标两类,见图1。2.2.2燃气管网事故诱导性指标
事故诱因指标主要用于分析事故受外界条件诱发的可能性,即燃气事故发生的外部原因。可以分为外界干扰指标、腐蚀指标、设计缺陷指标、误操作指标、地质活动指标五大类,见图2。2.2.3 燃气管网事故后果指标
事故后果指标主要用于分析事故发生的后果,即事故发生后对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所造成的损失。可以分为泄漏危害指标和事故影响指标两大类。如图3所示。
2.3 城市燃气管网风险评估权重计算
指标的权重应当反映该因素所导致的危险因素演变为事故的可能性概率;后果指标的权重应当反映该因素所导致的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对于可能性指标中的管网脆弱性指标,其权重的确定应当根据实际燃气管网的管线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度法计算权重,即权重与进行风险评估的燃气管网的实际属性有关,需首先进行管道运行基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再进行权重计算,评估燃气管网的固有风险值。[5-7]
图1 管网脆弱性指标
图2 管网事故诱导性指标
图3 管网事故后果指标
对于可能性指标中的事故诱导性指标,应当根据实际的燃气管网事故历史数据,通过可靠性工程数学概率统计的方法计算燃气管网失效率和可靠度函数,并通过可靠度函数确定权重。在计算过程中,首先计算二级指标的权重,再按二级指标类别依次计算三级指标的权重。
对于事故后果指标,其权重的确定可以参照肯特法指标体系中对于事故后果指标的设定思路进行确定,综合考虑燃气管网事故可能造成燃气管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城市生命线系统次生衍生灾害等不同事故后果,评估燃气管网失效可能造成危害的大小。对于处于相同城区的燃气管网,燃气管道周边设施和环境情况基本相同,可以采用相同的权重进行风险评估[8]。(1)评价指标的确定
所谓评价指标就是评价对象的各种属性或性能,它们是对被评价对象进行评价的依据。管道系统的评价指标按其属性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趋上优指标,即指标值越大,评估结果越大;第二类是趋下优指标,即指标值越小,评估结果越大。
(2)最优指标集的确定
最优指标集是从各评价对象的同一指标中选出最优的一个组成的数集,它是各评价对象比较的基准。最优指标集和各评价对象的指标值共同组成指标集矩阵。
式中,Xi(k)表示第i个评价对象的第k个经模糊处理的指标值,即i为所评的对象,k为指标值。(3)
数据的规格化处理
在选取风险评估指标的过程中,为全面考虑影响风险评估体系的指标,会同时存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因此,需利用等级值划分将定性指标量化为定量值,从而便于综合风险值的计算。
其次,在选取的指标体系中可能同时存在正相关和负相关的指标。因此需将与综合风险值为负相关的评估指标转化为正相关。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可以运用灰色关联倒数[9]化像定理,求指标的倒数,将负相关转化为正相关。
最后,由于参评指标通常具有不同的量纲,因而必须对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文采用均值化变换,即每列的值均除以各列的平均值:
(4)计算关联系数
比较绝对差数列得到Δmin 和Δmax,根据关联系数公式计算:
式中ρ为分辨系数,取值[0,1],其值的大小只影响关联系数的大小,不影响关联序,一般取中间值0.5。(5)计算关联度
根据关联度公式,可得比较数列Xj对参考数列X1的关联度,即对各列求平均,得到每列的平均值:
(6)计算关联系数平均值
同样按上述步骤,依次改变参考数列,求出所有两两数列的关联度值,得到关联矩阵 R(n×n),其中R的对角元素均为1。求出关联矩阵 R中各行平均值ri
(7)计算指标权重
根据实际的燃气管网事故的运行数据和环境数据,即可计算得出各级指标的权重。
3.风险评估及实例
管道的风险评价由于管道各段工作条件的多样性,整条管道各段的风险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对燃气管网进行风险评估,必须对整个燃气管网进行适当的区域划分,根据管段属性将燃气管网划分为不同的管段。划分管段的状态特征包括:周围人口密度、环境土壤条件、防腐层状况、管道使用年限、管道设计与运行参数等[10]。
3.1 风险评估的步骤
(1)收集、整理燃气管网的基本数据,包括管网运行参数和管道数据、周边环境和设施的数据、燃气管网泄漏事故原因等历史数据;
(2)根据数据信息,根据数据信息的种类和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燃气管网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权重;
(3)根据燃气管网数据信息,对燃气管网的风险进行评分。[11-12]包括:根据燃气管网运行参数和管道数据信息,对燃气管网脆弱性指标进行评分;根据燃气管网周边环境和管网运行情况,对燃气管网事故诱因指标进行评分;根据管输介质危险性及影响范围内周边环境和设施的数据信息,对泄漏事故后果指标进行评分;(4)根据评分结果,将管网脆弱性指标、事故诱因指标、泄漏危害指标和事故后果指标相乘,计算燃气管网的综合风险评估值[13-14],并根据风险评估值评定燃气管网的风险等级,进行风险管理,制定改进措施。
3.2 风险评估实例
本文选取一个小型城市燃气管网进行风险评估。共有95个管段和92个节点,其基础数据包括管线材料、埋设方式、管径、管长、管壁厚度、防腐层种类、防腐层电阻、土壤腐蚀性、漏点线密度、是否有阳极保护、运行年数、管地电位、设计压降、设计流量、上点埋深、本点埋深、权属单位、埋设时间、设计压力级和所在地点等。燃气管网的拓扑结构见图4。
图4 燃气管网的拓扑结构图
图5 燃气管网的定性风险评估结果
根据该小型城市燃气管网运行数据和环境数据,运用上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见图5所示。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的大小,利用统计学的分位数法将所有管段分为四类,并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进行标识。根据这一分类方法,每一类别中均包含相同个数的元素。因此,在风险评估结果示意图中,标识为红色的管段,代表风险评估结果从大到小排序位于前四分之一的管段,即为风险最大的部分管段;而标识为蓝色的管段,代表风险评估结果从大到小排序位于后四分之一的管段,即为风险最小的部分管段。4.结论
本文以城市燃气管网的风险为研究对象,根据燃气管网事故的历史数据和燃气管网周边设施、环境数据,建立城市燃气管网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城市燃气管网的风险。为城市燃气管网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为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和防灾减灾机制提供依据。所提出的风险评估方法具有普遍性,可以广泛应用于城市燃气管网的风险评估,并可根据评估目的的不同和基础数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15]
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风险控制,为决策者提供制定措施的依据。因此,风险评估的结果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如果能够将前面的工作系统地集成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通过简便的操作对大的燃气管网进行风险评估,并通过可视化的方式进行直观的显示,就可以更好地为风险控制的决策服务。参考文献
[1] Montiel H, Vilchez JA, Amaldos J.Historical analysis ofaccidents in the transportation of natural gas.J.Hazardous Materials.1996, 51:77~92 [2] 于京春,解东来,马冬莲等.城镇燃气管网风险评估研究进展及建议.煤气与热力,2007,27(12):38-42
[3] European Gas Pipeline Incident Data Group.7th Report of the European Gas Pipeline Incident Data Group.2008 [4]杨印臣,陈秋雄.城市燃气管道风险评估现状及改进.天然气与石油,2006,24(4):32-35
[5] Jonkman S N, van Gelder P H A J M, Vrijling J K.An overview of quantitative risk measures for loss of life and economic damage.J.Hazardous Materials, 2003, 99:1-30 [6] Vrouwenvelder ACW M, Lovegrove R, Holicky M.Risk assessment and risk communica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Safety, Risk and Reliability—Trends in Engineering, Malta, 2001:1-6 [7] Cagno E, Caron F, Mancini M, et al.Using AHP in determining the prior distributions on gas pipeline failures ina robust Bayesian approach.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2000, 67:275-284 [8] Bonvicini S, Leonelli P, Spadoni G.Risk analysis of hazardous materials transportation::evaluating uncertainty by means of fuzzy logic.J.HazardousMaterials.1998, 62:59-74.[9] H.S.Gau, C.Y.Hsieh, C.W.Liu, Application of grey correlation method to evaluate potential groundwater recharge sites.Stoch Environ Res Risk Assess.2006, 20:407-421 [10] 唐子烨,马宪国.城市天然气供应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模型研究.广西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3,28(3):241-245
[11] Jo Y D, Crowl D A.Individual risk analysis of high-pressure natural gas pipelines.J.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2008, 21:589-595
[12] Metropolo P L, Brown A E P.Natural Gas Pipeline Accident Consequence Analysis.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imulation in Risk Analysis & Hazard Mitigation.Sintra, Portugal, 2004:307~310
[13] Jo Y D, Ahn B J.A method of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for transmission pipeline carrying natural gas.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5, 123:1-12
[14] Sklavounos Spyros, Rigas Fotis.Estimation of safety distances in the vicinity of fuel gas pipelines.J.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2006,19:24-31 [15] 刘斐,刘茂.城市燃气管线的定量风险分析.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9(6):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