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傅军在2010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北大教授傅军2010毕业致辞--“关于毕业、毕业袍、母校”
今天我很高兴与大家一起共享毕业的欢乐。我想借此机会与大家谈谈我对毕业、毕业袍、母校等相关词汇或概念的理解和感悟。这不是正式的演讲,我事先也没有写演讲稿,我更想做的是与在座的各位有某种互动,以问答的形式来谈谈大学毕业的意义。的确,与大学毕业相关的问题是很多学生在不同的场合和时间会提出或问及的。
大学毕业意味着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的体会是,多一点国际视野,会激发我们更多的思考、有时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启迪。在此我想借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Lugwig Wittgenstein)的智慧。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是语言哲学的奠基人。他主张哲学的本质就是语言,语言作为人类思想的表达,是整个文明的基础。在语言中我们可以寻找哲学的本质。顺着他的思路,让我们尝试着来作一道关于“毕业”的习题。
在中文的语境中,“毕”意味着结束;“业”指的是做的事。大学毕业意味着大学期间的学习结束了,显然“毕业”更多是对过去成绩或付出的肯定或确认,但是中文词汇的本身并没有涉及未来。毕业的英文翻译是什么?通常有两个词汇,而且时常是互相通用,即graduation和commencement。Graduation的词源是梯级,比如graduated taxation就是指按收入不同的第增收税。以此类推,Graduation(毕业)意味着上了一个台阶。小学毕业常常用graduation这个字,中学毕业也用graduation这个字,的确在中小学阶段的毕业仪式都意味着我们在知识的台阶上一个一个地往上迈。但是,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大学毕业英语用的往往是commencement这个字,很直观,意思是“开始”。因此在英文语境中,大学毕业意味着不仅是又上了一个知识的台阶,它更是意味着,你们将走出“象牙塔”,开始现实的生活。
同学们,今天你们毕业了,在这个具有人生里程碑意义的时刻,我在祝福你们的同时也要提醒你们,现实生活不总是美丽的,时常是丑陋的。大学毕业意味着,有了知识储备,有了独立人格,你们应在认知的更高台阶上开始新的生活,既智慧又勇敢地面对并改良不完美的现实。什么是一流大学的毕业生?他们应该是学识博雅,道德高尚,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不敢言,承载文明之精华,既是清流,也是栋梁。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是在功利主义弥漫的今天,世界一流大学依然坚持主张本科实行去功利化的、学识和人格平衡的“博雅”或叫“通识”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
今天在毕业典礼上你们都穿上了毕业袍。穿毕业袍意味着什么?让我们环顾一下世界,不知你们注意到没有,大体上世界上有三种人是穿袍子的。一种是牧师(priests)。牧师穿着袍子意味这什么?他的心中只有上帝,没有世俗的权威。另一种是法治国家的法官(judges)。法官穿着袍子意味什么?他心中只有法律,没有世俗行政的权威。还有一种是你们,年轻的学者(scholars)。你们穿着袍子意味着什么?学者在探寻真理的时候,心中只有真理而不是世俗的权威,不然伽利略就不会出现。今天你们在一个新的知识台阶上毕业了,有了独立的人格、具备了独立思辨的能力。人类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真理不是给定的,追寻真理是要付出努力的,有时甚至是要付出生命的。穿毕业袍的答案是什么?可见,穿上毕业袍子不仅仅是荣誉,更是担当,是几乎是近于圣神的荣誉和担当。
母校的翻译是Alma mater。这是个拉丁文,翻成英文是nourishing(alma)mother(mater),词义是“滋养”我们的“母亲”。由此看来,在现代社会受过正式教育的人至少都有两个母亲。一个是我们的生身母亲,另一个是以知识滋养我们的母亲,即母校。对于母亲,中国儒家文化讲究孝。但是说实话,相对与对生身母亲的孝,目前中国学生对母校的孝似乎远不如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这部分地可以从世界一流大学全球性的、强大的校友网络中可以看出。心怀感恩之情,如何回馈母校?这方面我们的工作还刚刚起步。近来我担任北京哈佛大学校友会会长,对中外大学在这方面的差距深有感触。长话短说,作为毕业生,你们将永远是母亲的延伸,在你们离开母亲各奔东西后,就像那首流行歌所唱得一样,希望你们能“常回家看看”,关心母校的健康和发展。
北大作为你们的母校,与别的母校相比,它的特点和理念是什么?鲁迅先生说过:“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 每当我念到这些语言,我不由地要问,这是鲁迅先生对北大“应然”(normative)的激励?还是对北大“实然”(empirical)的陈述?但无论如何,无疑的是,鲁迅先生的话语是具有极强的时代气息的。那就是,当时的中国很落后,急需追赶先进的国家;相应的,北大的作用是(was),或者说应该是(should be),“改革的运动的先锋”。
到了21世纪的今天,中国已经正在迅速崛起,作为“应然”的语言,我们不妨继承并同时超越鲁迅先生的话语---北大是常为新的,“新”字应体现在为全人类不断地拓展知识的新的边疆。University(大学)的词源就是宇宙(universe)。为全人类
拓展知识的新的边疆,而不是仅仅是在人类知识的边疆内功利性地重复现存的知识,这是一流大学与二流大学的区别所在,因为世界一流大学无一例外地是全人类文明火种的接力棒。与此相比,世俗的、行政化的学府是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正如哈佛大学前校长伯克(Derek Bok)所说:“从长远来看,能给我们的文明留下最永久印记的,毕竟不是总统和将军,也不是为他们出谋划策的专家,而是社会的批评家,哲学家和伟大的科学家。”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正在迅速崛起中的大国,而北大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来承担此种正真大学的使命理应是义不容辞的!不然,大国感召世界的软实力是无从说起的。体现大国领袖的风范和远见,记得毛主席曾经说过:“中国应当为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作为大国最高学府的北大,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志趣和胸怀,依旧只看重知识的工具性和狭隘的民族性,而不认为探求知识的本身就是目的,那么我们是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相应的,已故钱学森先生的困惑,“为什么中国的大学培养不出创新的人才”也将永远是一个不解的迷。我说这些,是鞭策我们自己作为教育者,也是希望师生之间互相勉励。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星空的人,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是没有未来的。”
与你们的母校相关,“北大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常常能听到或读到的话语。感动之余,我们不妨再问问自己,这个精神家园到底是什么?说到这里,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Friedrich Hegel)对精神的相关论述也许对我们有所启示。黑格尔把精神世界分为三个方面,主体精神、客体精神和绝对精神。在黑格尔看来,绝对精神指万物最初的原因与内在的本质,先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永恒的存在,而宇宙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在表现。主体精神与客体精神不停地碰撞和交融是通向绝对精神的道路。相对于主体的人,客体精神指的是社会规范、法律等等非物质(non-physical)的因素,因为非物质,所有称为精神(spirits)。但是客体精神的源泉又是什么呢?黑格尔认为是主体精神的客体化。以他的逻辑不难得出,如果追溯源头,例如我们所说的儒家文化(客体精神)就是孔子思想(主体精神)的客体化,它反过来又深深地影响着后人的主体思想、价值、判断和行为。说到此,让我挑战你们一下,你们能超越孔子吗?环抱我们的客体精神还有创新的空间吗?难道历史结束了?
由此,当我们说北大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的时候,我们不妨提醒并问一下自己,是彰显“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主体精神,重塑社会风气,还是急功近
利、随波逐流、媚俗于当下物欲横流的客体精神?作为知识精英,这是你们一辈子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作为北大人,这是你们必须要有的担当。因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必须时时刻刻伴随着这种思考和担当。思考需要智慧,担当需要勇气。
最后,我想借用英国前首相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著名的、也是最简短的演讲中用的话来结束我的讲话。据说1948年牛津大学邀请丘吉尔为毕业生作主题为“成功的秘诀”的演讲。当时会场人山人海,丘吉尔用手势止住了大家雷鸣般的掌声,他用坚毅的目光环顾听众,然后说出了成功的秘密。说完他走下讲台,会场愕然,沉默片刻,然后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丘吉尔的那次演讲简洁而永恒,仅仅用了5个字---“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永远、永远、永远不放弃)。
我们共勉,谢谢大家。
第二篇:傅军2010毕业致辞
傅军2010毕业致辞--“关于毕业、毕业袍、母校”
加入时间:2010-7-15 14:39:38 编辑: 点击:6672
今天我很高兴与大家一起共享毕业的欢乐。我想借此机会与大家谈谈我对毕业、毕业袍、母校等相关词汇或概念的理解和感悟。这不是正式的演讲,我事先也没有写演讲稿,我更想做的是与在座的各位有某种互动,以问答的形式来谈谈大学毕业的意义。的确,与大学毕业相关的问题是很多学生在不同的场合和时间会提出或问及的。
大学毕业意味着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的体会是,多一点国际视野,会激发我们更多的思考、有时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启迪。在此我想借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Lugwig Wittgenstein)的智慧。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是语言哲学的奠基人。他主张哲学的本质就是语言,语言作为人类思想的表达,是整个文明的基础。在语言中我们可以寻找哲学的本质。顺着他的思路,让我们尝试着来作一道关于“毕业”的习题。
在中文的语境中,“毕”意味着结束;“业”指的是做的事。大学毕业意味着大学期间的学习结束了,显然“毕业”更多是对过去成绩或付出的肯定或确认,但是中文词汇的本身并没有涉及未来。毕业的英文翻译是什么?通常有两个词汇,而且时常是互相通用,即graduation和commencement。Graduation的词源是梯级,比如在经济领域中graduated taxation就是指按收入不同的第增收税;政治领域中graduated deterrence是指逐步升级的威慑。以此类推,Graduation(毕业)意味着上了一个台阶。小学毕业常常用graduation这个字,中学毕业也用graduation这个字,的确在中小学阶段的毕业仪式都意味着我们在知识的台阶上一个一个地往上迈。知识的台阶隐喻着什么?是继承性的进步,是超越,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深、更远,体现了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求知理念。但是,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大学毕业英语用的往往是commencement这个字,很直观,意思是“开始”。因此在英文语境中,大学毕业意味着不仅是又上了一个知识的台阶,它更是意味着,你们将走出“象牙塔”,开始现实的生活。
同学们,今天你们毕业了,在这个具有人生里程碑意义的时刻,我在祝福你们的同时也要提醒你们,现实生活不总是美丽的,时常是丑陋的。大学毕业意味着,有了知识储备,有了独立人格,你们应在认知的更高台阶上开始新的生活,既智慧又勇敢地面对并改良不完美的现实。什么是一流大学的毕业生?他们应该是学识博雅,道德高尚,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不敢言,承载文明之精华,既是清流,也是栋梁。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是在功利主义弥漫的今天,世界一流大学依然坚持主张本科实行去功利化的、学识和人格平衡的“博雅”或叫“通识”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
今天在毕业典礼上你们都穿上了毕业袍。穿毕业袍意味着什么?让我们环顾一下世界,不知你们注意到没有,大体上世界上有三种人是穿袍子的。一种是牧师(priests)。牧师穿着袍子意味这什么?他的心中只有上帝,没有世俗的权威。另一种是法治国家的法官(judges)。法官穿着袍子意味什么?他心中只有法律,没有世俗行政的权威(其实把judges翻成法官是不恰当的,因为中文法官的官字具有行政的色彩,而judges不是行政的官员,而是审判或叫裁判者)。还有一种是你们,年轻的学者(scholars)。你们穿着袍子意味着什么?学者在探寻真理的时候,心中只有真理而不是世俗的权威,不然伽利略就不会出现。今天你们在一个新的知识台阶上毕业了,有了独立的人格、具备了独立思辨的能力。人类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真理不是给定的,追寻真理是要付出努力的,有时甚至是要付出生命的。穿毕业袍的答案是什么?可见,穿上毕业袍子不仅仅是荣誉,更是担当,是几乎是近于圣神的荣誉和担当。
母校的翻译是Alma mater。这是个拉丁文,翻成英文是nourishing(alma)mother(mater),词义是“滋养”我们的“母亲”。由此看来,在现代社会受过正式教育的人至少都有两个母亲。一个是我们的生身母亲,另一个是以知识滋养我们的母亲,即母校。对于母亲,中国儒家文化讲究孝。但是说实话,相对与对生身母亲的孝,目前中国学生对母校的孝似乎远不如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这部分地可以从世界一流大学全球性的、强大的校友网络中可以看出。心怀感恩之情,如何回馈母校?这方面我们的工作还刚刚起步。近来我担任北京哈佛大学校友会会长,对中外大学在这方面的差距深有感触。长话短说,作为毕业生,你们将永远是母亲的延伸,在你们离开母亲各奔东西后,就像那首流行歌所唱得一样,希望你们能“常回家看看”,关心母校的健康和发展。
北大作为你们的母校,与别的母校相比,它的特点和理念是什么?鲁迅先生说过:“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 每当我念到这些语言,我不由地要问,这是鲁迅先生对北大“应然”(normative)的激励?还是对北大“实然”(empirical)的陈述?但无论如何,无疑的是,鲁迅先生的话语是具有极强的时代气息的。那就是,当时的中国很落后,急需追赶先进的国家;相应的,北大的作用是(was),或者说应该是(should be),“改革的运动的先锋”。
到了21世纪的今天,中国已经正在迅速崛起,作为“应然”的语言,我们不妨继承并同时超越鲁迅先生的话语---北大是常为新的,“新”字应体现在为全人类不断地拓展知识的新的边疆。University(大学)的词源就是宇宙(universe)。为全人类拓展知识的新的边疆,而不是仅仅是在人类知识的边疆内功利性地重复现存的知识,这是一流大学与二流大学的区别所在,因为世界一流大学无一例外地是全人类文明火种的接力棒。教育意味着教学,教学意味着知识,新知识是通往真理的新阶梯,而真理是永恒的。因此,在那里任教不仅仅是一种现行世俗的职业(a profession)而更是一种超越现行世俗的天职(a calling)。在那里当校长不应有行政级别,但是同时又是高于任何世俗官员的。与此相比,世俗的、行政化的学府是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正如哈佛大学前校长伯克(Derek Bok)所说:“从长远来看,能给我们的文明留下最永久印记的,毕竟不是总统和将军,也不是为他们出谋划策的专家,而是社会的批评家,哲学家和伟大的科学家。”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正在迅速崛起中的大国,而北大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来承担此种正真大学的使命理应是义不容辞的!不然,大国感召世界的软实力是无从说起的。体现大国领袖的风范和远见,记得毛主席曾经说过:“中国应当为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作为大国最高学府的北大,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志趣和胸怀,依旧只看重知识的工具性和狭隘的民族性,而不认为探求知识的本身就是目的,那么我们是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相应的,已故钱学森先生的困惑,“为什么中国的大学培养不出创新的人才”也将永远是一个不解的迷。我说这些,是鞭策我们自己作为教育者,也是希望师生之间互相勉励。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星空的人,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是没有未来的。”
与你们的母校相关,“北大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常常能听到或读到的话语。感动之余,我们不妨再问问自己,这个精神家园到底是什么?说到这里,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Friedrich Hegel)对精神的相关论述也许对我们有所启示。黑格尔把精神世界分为三个方面,主体精神、客体精神和绝对精神。在黑格尔看来,绝对精神指万物最初的原因与内在的本质,先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永恒的存在,而宇宙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在表现。主体精神与客体精神不停地碰撞和交融是通向绝对精神的道路。相对于主体的人,客体精神指的是社会规范、法律等等非物质(non-physical)的因素,因为非物质,所有称为精神(spirits)。但是客体精神的源泉又是什么呢?黑格尔认为是主体精神的客体化。以他的逻辑不难得出,如果追溯源头,例如我们所说的儒家文化(客体精神)就是孔子思想(主体精神)的客体化,它反过来又深深地影响着后人的主体思想、价值、判断和行为。说到此,让我挑战你们一下,你们能超越孔子吗?环抱我们的客体精神还有创新的空间吗?难道历史结束了?
由此,当我们说北大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的时候,我们不妨提醒并问一下自己,是彰显“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主体精神,重塑社会风气,还是急功近利、随波逐流、媚俗于当下物欲横流的客体精神?作为知识精英,这是你们一辈子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作为北大人,这是你们必须要有的担当。因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必须时时刻刻伴随着这种思考和担当。思考需要智慧,担当需要勇气。最后,我想借用英国前首相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著名的、也是最简短的演讲中用的话来结束我的讲话。据说1948年牛津大学邀请丘吉尔为毕业生作主题为“成功的秘诀”的演讲。当时会场人山人海,丘吉尔用手势止住了大家雷鸣般的掌声,他用坚毅的目光环顾听众,然后说出了成功的秘密。说完他走下讲台,会场愕然,沉默片刻,然后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丘吉尔的那次演讲简洁而永恒,仅仅用了5个字---“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永远、永远、永远不放弃)。我们共勉,谢谢大家。
(根据录音整理)
第三篇: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用青春的旋律奏响幸福的华章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李元元在2012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亲爱的毕业生同学们、老师们、来宾们:
大家上午好!
又到了一个华园万紫千红、芒果飘香的丰收季节。今天是2012届毕业生人生中一个新的里程碑,首先,我要代表学校,代表王迎军书记和学校党政领导,向学有所成、并即将奏响新的人生乐章的同学们,送上最衷心的祝贺和最美好的祝福!
同学们,光阴似箭,在华南理工大学度过的匆匆数载中,你们经历了,成长了,收获了。你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变得更加强烈,思想政治上逐步走向成熟,学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还有,这些年从听周杰伦的《简单爱》,到欣赏陈奕迅的《浮夸》,你们变得了深沉;从“信春哥不挂科”,到“拜凤姐得自信”,你们学会了自嘲;面对“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盐王爷”,你们见识了社会的暗流;从姚明的暴扣、刘翔的跨栏,到小辉的推杆、李娜的奋勇,你们学会了执着;从四六级的纠结、挂科的苦闷,到获得奖励的喜悦、高质量论文的发表,你们学会了耕耘;从温室的花朵、受人质疑的80、90后,到成为亚运志愿者、服务西部志愿者、国防保卫者、国家建设者,你们学会了担当。
作为校长,我对你们今日的成长成才感到欣慰,为你们明日的大展宏图充满期许;作为一名老师,我对你们今天的离开而感到依依不舍,为你们即将踏上新的漫漫长路而满怀牵挂。在今天这个时候,作为一位看着同学们即将远行的师长,我想与你们分享一些源于大学工作和生活的关于幸福的心得,唠叨几句嘱咐的话儿。
“人人创造幸福,人人享受幸福”是当前社会热议和同学们关注的焦点话题,是中国人对科学发展的美好期盼,也是人们探路“幸福中国”的愿景归宿。就像人生来就需要水和空气一样,人类有一种本能的对“幸福”的不倦追求。但“幸福”究竟是什么?同学们,我想你们一定有过对这个问题的追问和思考。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说过,人之幸福,丰衣足食也,无灾无害也,不外乎现世之幸福。人不能有生而无死,现世之幸福,临死而消灭。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教育关注人的现世之幸福,更重要的是精神的陶冶。在我看来,对于我们华工人,幸福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幸福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胸怀,幸福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幸福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豁达。聆听一场大型交响乐,幸福就是指挥棒下绕梁不绝、引发心灵共鸣和震撼的和谐旋律。如果说,这几年华工的高水平大学建设好比是一场气势磅礴的大型交响乐,那么,同学们作为台上各司其职的管弦、琴键,已协力奏出了最和谐优美的华章。我感受到,我们华工人的“幸福华章”有着美妙的三重奏。
其中,第一声部是:幸福是憧憬未来。几年前,你们来到这个繁花似锦的校园,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张洋溢着自信和憧憬的幸福笑脸。一个拥有积极愿景的人,也会拥有向幸福前行的不竭动力;一群拥有积极愿景的人,必将汇聚成无限的幸福动能。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在开学典礼上,我说,你们报读华工,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因为你们踏入的是一片生生不息、蓬勃向上的热土,一方致力于科技创新、勇于探索的科学高地!今天,你们就要毕业了,你们是否可以毫不犹豫地告诉我:“校长,您说得对!在这里我与华工并肩同行,留下了一串为理想而奋斗的足迹,留下了一段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曾记否?这几年,正是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创建了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7个新的国家级科技基地;获得了数十项国家和省部级的科技奖励;新增了4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我们还见证了何镜堂院士领衔设计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在黄浦江畔大放光彩,老中青华工人在广州亚运会全部场馆的设计中独占鳌头……珍贵而匆匆的大学时光,恰逢华工奏响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时代强音,伴随着华工跨越式发展的有力脚步,我们怎能不为华工人的奋发图强激情四溢而心潮澎湃,我们怎能不为母校加快向国内一流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进军而豪情万丈!
第二声部是:幸福是自强不息。同学们,在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大乐章中,你们唱响青春蓬勃、自强不息的耕耘者之歌,收获了累累果实,我们的幸福华章得以像凤凰花一样灿烂盛开!在这里我要对你们表示最真诚的感谢!记得前年的“五四”青年节,我收到一份意外的“礼物”,那是11名基因组创新班在读本科生给我发来的请战书,向我立誓“半年至1年时间内,要发表1~3篇《nature》或《science》级别的学术论文”。“这是见证奇迹的时候!”基因组创新班本科生们,不但实现了自己的誓言,而且连续11次作为共同第一作者或署名作者登上世界级顶尖学术杂志,给世人创造了一个真正的“华工奇迹”,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这些本科生,有的是你们的学长,有的是你们的学弟,还有的就在你们中间。
我还记得,每一年的“挑战杯”,华工学子都满载而归。你们中间超过70%的同学曾参与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国内外各个创新竞技平台正是我们华工学子争金夺银、大展风采的大舞台。我还记得,你们用青春足迹丈量祖国大地,一系列社会调研报告先后得到xx总理、汪洋书记和多位部委领导的批示肯定。“华工的学子是好样的。”作为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我们怎能不为你们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勇攀科学高峰而感到无比的振奋;我们怎能不为你们敢于担当,肩负起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而感到极大的欣慰;我们怎能不为华工“三创型”人才培养结出璀璨硕果而感到深深的自豪!
第三声部是:幸福是心怀感恩。大学几年,如白驹过隙,但它又是人生中最值得铭记的一段幸福时光。在这里,你们执着求索,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我想,你们不会忘记历尽艰辛取得创新成果,为学校赢得荣誉时的欣喜;不会忘记为患病的贫困同学奔走募捐、含泪伸出援手的深情大爱;不会忘记在点燃烛光的夜晚齐呼“汶川加油!”“玉树挺住!”的悲痛和坚强;不会忘记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上担当志愿者时,洒落的无数汗水,拾起的无尽自豪……这一切,也终被记入“华园大交响”的乐谱,成为母校饱含谢意的美好记忆。还有,你们是否还记得,那些在实验室奋战攻关的日夜里,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你们是否还记得,辅导员精心准备的主题班会?你们是否还记得,年逾八十的郭心谦老师生前“欢迎聊天”的门牌?你们是否还记得,成思危、李东生、黄宏生等校友在论坛上洞达世情、不吝相授的演讲?你们是否还记得,离家求学那一天,父母笑中含泪的期盼?你们是否还记得,自己取得了好成绩回家报喜的那一刻,父母笑容的舒心绽放?
我时时在想,作为50后的校长,我对你们这些80、90后真正了解了吗?在“校长有约”中听到你们的各种建议,我知道,学校的管理还需要大力创新和完善;看到校园里风驰而过的外卖车,我知道,也许饭堂的饭菜还不够给力;看到考试前你们焦灼的目光,我知道,也许老师的课讲得还不够到位;看到你们把“非诚勿扰”搬进校园,我知道,也许华工的男女生还未达到最佳比例;看到你们为自行车被偷而生气,我知道,校园的安全还有不少漏洞;看到你们为李开复“提问门”激烈争论,我知道,你们深爱着自己的母校;看到校长信箱里关于空调问题的投诉信,我知道,你们的声音渴望被聆听。我总是在想,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我们还能为华工做些什么?我们还能为华工学子做些什么?相信在每一位华工人心里,也都总有这样一个自我追问。母校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或许你曾在bbs上对她发过牢骚,或许你曾在微博上借文字、图片对她进行过小小的“恶搞”,或许你在收拾行囊之前曾说“我并不在乎”,然而,跨出校门的那一刻,你心里明白,她的名字,早已与你血脉相连。对母校而言,你们的存在,为她成就了气势磅礴的跨越式发展的大交响;对于你们而言,母校是一首满载记忆的动人歌谣,将要用漫长的一生来回首、吟唱。
同学们,我们华南理工大学是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社会精英的摇篮。胸怀天下,志存高远,心系国家发展、心系民族命运、心系人民福祉是我们华工人的优良传统。我相信2012届毕业生同学们,也一定会非常“给力”,牢记“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华工校训,发扬“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华工精神,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在为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奋斗的伟大事业中,展现人生风采,实现自我价值,成为社会的合格公民、建设的中坚力量、创新的排头兵。再过几天,你们就要离开母校,展翅高飞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从启航的此岸到幸福的彼岸,不可能会风平浪静,一帆风顺。我想对你们说的是:困难、挫折“神马都是浮云”,经历是一种拥有。面对种种不如意,最近网络上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叫“伤不起”,然而,我要说:“华工人,伤得起!”因为伤得起,我可以颠覆自己的风格,与你们一起成长;因为伤得起,华工人才敢于创新,不怕竞争;因为伤得起,华工人自强不息,从未恨爹不成“刚”;因为伤得起,华工人不以金钱、地位衡量成功,而是以实现梦想和造福社会为标杆;因为伤得起,华工人才能在今后的旅途中,不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人生最大的“幸福”,不仅在于享受幸福,更在于为创造幸福而不懈奋斗。希望你们,无论是在顺境中成长,还是在逆境中磨砺,都能勇敢顽强地接受挑战,为自己奏一组荡气回肠的人生交响,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交响中的闪亮乐章!
而母校,无论同学们走到哪里,都将与你们相伴。有一句关于离别的歌词很悲伤:“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可是在我的心里,你们的笑容永不会“泛黄”。“云山苍苍,珠水泱泱”,美丽的华园,是你们心中永远的精神家园。让我们一起为毕业欢呼吧!请接受母校的祝福:在今后的岁月里,搏击长空、飞得平稳、飞得矫健、飞得高远!
好样的华工学子,加油!给力!
最后,我想送你们一首由老师们和我共同创作的散文诗,诗的名字叫做——
《向幸福前行》。
向幸福前行
——为2012届毕业生而作
(一)前行的路上,我可以送给你什么?
在这个凤凰花开的六月,往事如一幕幕动情的皮影戏,恍如昨天。
曾经笑容青涩的你,从校道那头 向我走来;
今天,却已是背上行囊的出征者,向幸福前行。
也许我可以送你一幅画卷,为你的行囊添上,一座挺拔的钟楼,一泓秀气的西湖,一群执着的师长,一群年少的同学,太多太多……
五十九米轴卷的重量,载不下 我想让你带走的牵挂。
也许我可以送你一壶佳酿,融进,百步梯顶的旭日,金银岛上的红叶,湖滨路面的树影,东湖波光的粼粼。
微醺的芬芳,不如,你自己细细酿就的人生,用希望发酵,用生活沉淀,用美德封存,用岁月品尝。
(二)前行的路上,我可以送给你什么?
疼爱是针,不舍是线,临行,我想把所有的祝福,一一缝进你的衣襟。
关于这方热土 生生不息,关于这些书生 青春激扬。
当你彷徨徘徊,这里是始终坚守的执著;
当你拥抱成功,这里有欣然绽放的微笑;
第四篇:在大学毕业典礼上致辞
在大学毕业典礼上致辞
文章标题:在大学毕业典礼上致辞 尊敬的学校领导、老师、各位同学:
2006年7月2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今天,**大学1014名同学在经历了三个或四个寒暑的艰苦学习之后,在经历了从天真无忧逐渐走向成熟之后,将庄严地接过毕业证书,从**安静而详和的校园走向世俗而喧闹的社会,从**大学这个温暖的集体走向充满
挑战的个人奋斗。
尽管,在人生的旅途中,海大的日子只是短暂的瞬间;也许,在海大的日子我们过得单调而平凡。但是,“勤奋、多思、求实、进取”这八个大字已在我们的心底刻下了深深的烙印,让我们把海大精神带入我们未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让我们把海大的豪情与壮志带给我们周围的每一个朋友,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创造持久而辉煌的人生。
在这令人激动的时刻,我却不敢激动,因为我看到了学校领导的殷殷期盼,老师们的无限信任,学弟学妹们充满渴望的眼神。面对所有的期待,我和所有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一样,感到的是沉甸甸的责任。虽然**大学在全国范围内来说,还算不上是一个响亮的名字,她没有悠久的历史,也没有辉煌的过去,但海大有着催人奋进的现在,更有让人憧憬的未来。19岁的海大犹如一位跃跃欲试的少年,正张开双臂拥抱着阳光;19岁的海大又如一颗奋力向上的树苗,正经受着激烈竞争的考验,“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雨过天晴后,海大的树根一定会更坚定地抓住母亲大地的胸怀。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努力下,**大学没有理由不长成参天大树。在这里,让我们最诚挚地祝愿,祝愿每一位海大人和**大学在风雨之中共同奋斗,在蓝天之下共同成长。如果在明天的社会上,所有曾从海大走出去的人,都能用自己杰出的才能服务社会,创造财富,福泽他人,以自己富有魅力的人格和高雅的品味成为社会修身之范,那将是海大最大的成功、老师们最大的自豪和幸福,更是我们应以必生精力为之奋斗的目标!
也许,**大学的毕业证书,在某种意义上,她不如名牌高校的毕业证那般闪亮,但从另外一种意义上,她却是开拓者的证明,是勇敢者的金牌。开拓者和勇敢者是不需要一纸文凭来承认的,因为他们有勇往直前的勇气。让我们凭着我们的知识、才能和智慧,走进社会,走进人群,走进风雨之中,让人才交流市场上的“不要海大人”统统见鬼去吧,让整个社会都说一声:海大的毕业生好样的!让我们以优秀的工作业绩成为海大的骄傲,让我们的毕业证书成为我们生命中最贵重的收藏。
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回首几年前走进**,我们行囊简单,精神贫乏。是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犹如一盏盏明灯,亮在岔道的前方,牵引我们躇踌欲前的脚步。几年来,在老师的谆谆教诲下,我们的学识逐渐广博,我们的思想日愈丰腴。但我们还年轻,我们有时会犯错,是领导给予我们鼓励,是老师帮助我们纠正,使我们在跌倒时有勇气爬起,爬起时有信心继续前行。今天,请允许我代表所有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们对几年来关心和爱护我们的学校领导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诲人不倦的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这“火红的七月”,我们终于要说再见了。再回首,心绪难平。在寒暑易节里,我们渡过了三个或四个冬夏。多少欢笑,多少痛苦,多少汗水,多少泪水,都将在这个典礼上成为一个终结,而我们,也将踏上一个全新的起点。“十年寒窗苦,今朝凌云志”,我们就要怀着成熟的人生理念、丰富的专业技能踏上工作的岗位了。在你们的默默无语中,我读到了师恩浩荡!在我们的依依惜别里,我看到了我们的同窗情深!几年来,我们共同拥有过追求,也有过失落;有过欢乐,也有过忧愁;有过友爱,也有过矛盾。泰戈尔曾说过:“天空不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是的,我们无怨无悔地活过、爱过,并留下了真挚的友谊。而今,我们要在这个多姿多彩、多情多意的夏天作最后的握别。几年的朝夕相处,使得我们情同手足。但不管怎样,我们都手挽手地走过了生命中最亮丽的季节。
相聚时难别易难!此该,从我们澎湃的内心来讲,我们对学校、对老师、对同学充满恋恋之情,然而学生终究要走出校门,毕业是结束,也是开端。当我们共同有过的一切都成为美好的记忆,我们便将开始续写自己的故事。甜美的果实需要汗水的浇灌,美丽的青春需要奋斗为其着色。我们的路还长,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们只有继续努力,继续拼搏,我们的梦想才能实现,我们的人生才会辉煌!
在此,我向大家道一声:一路走好!不仅为了这次分别,更为了来年更好的相聚。让我们带上老师的教诲,带上我们的友谊,放心去飞,勇敢地去追!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次祝福我们母校:人才辈出!桃李芬芳!让我们一起再次祝福我们的师长: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让我们一起互相共勉: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一路顺风!万事如意!
《12全文查看
第五篇: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小伙伴们: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我即将离开忠州镇幼儿园,开始崭新的明天。
四年前,三岁的我走进幼儿园,在哭泣中开始了幼儿园的生活。是您,我敬爱的老师,用您温暖的怀抱,慈爱的眼睛,温柔的话语,让我变成了一个能干的孩子。
今天的我,爱看书,会学习,讲卫生;爱父母,爱老师,爱伙伴;面对困难,更坚强,更勇敢。老师,谢谢您,有了您的爱,我的生活很快乐!
明天的我,一定会长大,长大的我,一定还会记得在幼儿园的美好日子!
再见了,忠州镇幼儿园!再见了,敬爱的老师们!你们永远在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