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新闻报道初探清华体育二三事
岳谱:从新闻报道初探清华体育二三事
点评:文章下了一定功夫,有关论述也比较翔实,有自己的独到看法,如罗家伦重视体育等。可惜有点跑题——体育内容过多,而新闻内容偏少。
另外,务必重视书写规范等,莫以小事而对待。如“院长范静宜(范敬宜)”、“清华足球对(队)多人受伤”等。
99周年校庆的时候,清华大学在观畴园举办毕业50周年校友招待会,笔者作为清华电视台学生记者团的记者,有幸参与了对老校友们进行的采访。采访中,多位精神矍铄的老前辈提到了他们在清华印象最深的事情,就是每天下午4点半全校同学都在操场上锻炼的情景。一些校友表示,正式因为在清华大学体育为他们打下的良好身体素质,他们才能够在各行各业坚持为祖国健康工作了50年。
恰逢清华大学第53届马约翰杯田径运动会,在被问及对参加比赛的运动员的寄语时,一位老校友说,现在的学生都跑的太慢了!当年她代表学校参加北京市的短跑比赛,取得了冠军,还打破了记录,那记录就被贴在墙上,过了好几年才被打破。这话让我们很震惊,一方面因为钦羡这位老前辈当年的风采,更重要的是,说出这句话的竟是一位年逾古稀(我不知道她的年龄,但是这是在毕业50周年的校友招待会上)的老奶奶。这个年纪还能说出这么有激情的话,怪不得这位建筑系的老前辈能够在边疆(广西壮族自治区)健康的工作了整整50年。
本文从报纸的报道作为切入点,试图对清华大学体育的二三事进行探讨。
马约翰——为清华工作了五十二年
1961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刊登文章《清华大学庆祝马约翰八十寿辰》。早在1957年11月29日,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在全校体育工作干部会上的讲话中说道:“你们看,马老今年已经76岁了,还是面红身健。我们每个同学要争取毕业后工作50年。” 1 其实,这里蒋校长并没有明确的提出这个口号,但是2007年清华大学举办“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口号提出50周年纪念大会2,是以这个时间点作为开端。明确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口号,是在1964年,马约翰先生为清华大学工作五十年的庆祝会3上。蒋南翔校长鼓励大家“把身体锻炼好,以便向马约翰先生看齐,同马约翰先生竞赛,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从此,“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作为一个完整的口号,成为清华人的奋斗目标,几十年来,不仅对清华,对于全国的高等学校以致整个社会都有广泛的影响。
清华大学的每一位学生对于马约翰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马约翰1882年出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191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有趣的是,恰好40年之后,已故的清华新闻学院院长范静宜也走出上海圣约翰大学校门,登上了去往东北的火车。
笔者初次听到“马约翰”这个名字,很长一段时间认为他是个外国人。马约翰还有一个哥哥,据说叫做保罗,但难以考证确实。由他们两个人的名字可以看出,似乎他们最先有的都是英文名字,然后再音译为中文。据马约翰的女儿马佩纶回忆,马约翰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富有人道主义精神,在教育学生方面,也是具有西方教育方式的倾向,主要以引导为主。1原载《新清华》二三六期根据清华新闻网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16820 3 《人民日报》1964年1月5日第二版《清华大学集会祝贺马约翰任教五十年》
马约翰1914年来到清华大学,先任化学助教,后来因为对于体育有着特殊的眷恋,又任体育课的助教,逐渐成为体育教授。马约翰在清华大学的工作并非一路顺利,1928年,罗家伦来到清华大学任校长,把马约翰的教授衔撤销,降职降薪。但是仅仅一年之后,马约翰率领清华足球队夺得了华北足球锦标赛的冠军,回来之后就被罗家伦校长恢复教授职衔,并被赠予一个银杯做纪念。
清华足球队取得这次胜利实属不易,这次比赛前在北平四中举行的一场足球赛里,某大学队员体育道德欠佳,“踢人不踢球”,清华足球对多人受伤。清华足球队原本被很多人认为此次参赛取胜无望,但是在马约翰的率领下,还是以大比分获胜。罗家伦是清华大学历史上被驱逐的校长之一,许多文章谈到这里的时候都表示罗不重视学生身体素质,因此把体育系职员减半,受到马约翰先生胜利的激励之后,又认识到了体育的重要性,一改前非。笔者则认为此种说法过于轻率。
在对清华大学学生发表的演讲《军事训练的意义与使命》中,罗家伦说道:“我们中华民族到现在不但体魄衰落,而且精神颓唐不振,习惯浪漫不羁;没有自卫的能力,以致失去自尊的勇气。这种民族堕落民族的堕落,若不赶快有大家觉醒过来,设法挽救,那我们的民族,是不久将没有生存余地的!”可见,罗家伦也是强调要警惕体魄的衰落而引起精神的不振。但是,与马约翰的自由引导,鼓励学生参加锻炼相反,为了增强同学们的体魄,“设法挽救民族的堕落”,罗家伦在清华实行的是军事化。
罗家伦入住清华大学之后不久,就提出了改造清华大学的教育计划,称为四化政策:学术化、平民化、廉洁化、纪律化。对于前三项没有什么争议,但是纪律化(也就是军事化)却闹出了不大不小的一场**。
当时规定清华学生“每周除操场教练,野外实习外,并授以军事学科。日常生活略仿军营,分全校为四个队,„„罗家伦个人与教务长在校亦长着制服以为表率。”
特别是当时每天早晨六点钟的早操,学生们在开始的时候还有一点兴趣,但是夏天过后,白天越来越短,天气越来越寒冷,学生们来上早操的就越来越少了。为此,罗家伦下了一个命令:早操无故缺席,记小过一次。学校校规规定:三次小过为一次打过,三次大过就开除学籍。这道命令之后,学生们还是抵制。后来成为中国逻辑学界开拓者的沈有鼎先生个性很强,生活随便,在这个时候经常不上早操,也不请假,积累下来,被记了八次小过,如果再有一次小过,他就要被开除学籍了。可是在这个时候,早操无形取消了,他才得以幸免。后来成为清华大学思想文化所所长的张岱年甚至因为受不了每天的早操而退学(随后又进入了北京师范大学)4。后来因为罗家伦自己也发现这个规定行不通,就不了了之了。
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军事化训练的运动强度还是够大的,如果罗家伦实行的军事化管理能够顺利进行的下去的话,学生们的每天的运动量也就足够了,确实不需要太多的体育教员。当时实际上计划取消体育系,仅留下教员一人,助理一人,管理体育馆及学生课外体育活动。
罗家伦作为国民党政府派来的校长,在全校推行“军事化”的过程中,必然有“党化”清华的成分,这也成为了后来他被驱逐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但是他在清华推行“军事化”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和清华大学所固有的传统相违背。当时的清华大学正在罗家伦的努力之下从“留美预备学校”转变为“国立清华大学”,在大多方面,当时的清华大学还是对美国大学教育模式的简单复制。在这个时候,马约翰所秉持的说服式教育当然要比罗家伦的强制式教育更能受到大家的接受。
清华大学在马约翰来校之前,就已经开始施行“强迫运动”,但是之前的“强迫运动”仅仅是一般号召,锻炼时间内仍有人躲起来读书。马约翰来校之后,一到锻炼时间,他就拿着小本子到处寻找,不是为了记名字,给处分,而是说服那些躲起来的学生锻炼身体,将来能4 根据冯友兰《三松堂自序》。冯友兰时任清华大学教授兼秘书长
更好地为祖国服务。
除了说服式教育,马约翰在清华体育教育的另一个特色是普及体育。在19世纪20年代,马约翰教授曾经每年举办一种别开生面的运动会。运动会上规定除新生以外,老同学必须是在运动会上未曾得分者方可参加,而本校著名运动员概不准登场,“恐一般同学见之而‘退避三舍’裹足不前”。
从1914年来到清华大学,到1963年去世,马约翰整整为清华工作了52年。
清华摩托车队及其背景
1955年3月11日,《人民日报》刊登文章《清华大学开展摩托车体育活动》,讲到在“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锻炼中成绩优良的60名学生轮流驾驶摩托车在清华园里练习,原来现在在清华园里限制使用的摩托车在当时也是一个热门项目。
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准备劳动与卫国”制度。“准备劳动与卫国”,简称“劳卫制”,是前苏联建国初期颁布的制度,以学校为重点在社会各界广泛实施。“劳卫制”按不同的年龄,规定了不同的基本身体素质和基本实用技能的测验标准,项目类别包括短跑、中长跑、跳跃、投掷、体操等。达到规定标准者,被授予相应等级的证书。
早在1945年,毛泽东就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了“苏联所创造的新文化,应当成为我们建设人民文化的范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便正式确立了向苏联学习的方针。1949年10月,朱德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会议的讲话中正式提出:“要学习苏联体育方面的好的经验”5。其实当时我国受到帝国主义全面封锁,又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经验,学习苏联是新中国唯一的选择。1950年《新体育》杂志创刊时,就把对苏联体育介绍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在创刊号发表了《今日苏联的体育》。1950年7月,在清华园举办的首期“全国体育工作者暑期学习会”上,还专门邀请了苏联体育专家戈尔节拉则进行了演讲,介绍苏联的体育活动。1954年,时任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的贺龙率中国体育代表团访苏回国以后,做了题为《苏联的体育运动是推动共产主义建设的力量》的报告,报告中特别提到苏联的“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对于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巨大作用。又特别指出“体育运动在我们这个年轻的国家里是个尤其年轻的事业,必须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之下,以伟大苏联为榜样,6踏实地工作,顽强的学习”。1954年五四青年节这天,中央人民政府体育委员会就发布了《“准
备劳动与卫国”制度暂行条例》,对中国的“劳卫制”做出了具体地规定。“劳卫制”推行一年后,事实证明“推行劳卫制对于增强我国人民体质,是有巨大的作用的”7。
而实际上,早在1951年,清华大学体育部和学生会就制定出了《劳动国防初级标准》,“帮助同学们有目的,有计划的锻炼身体”8。在当时,摩托车是一种非常高科技的玩意儿,所以在最初挑选摩托车队队员的时候,标准也就相当高:“当时,清华摩托车队招收队员的要求是:学习成绩优异,在校表现突出,身体健康,身高1 7 5 厘米以上,会骑自行车(这一项就会淘汰大量报名者,因为自行车当时都属于‘ 奢侈品’),并且能顺利在挂一挡不启动摩托车的情况下快速推车奔跑4 0 0 米”9。也多亏了这个《劳动国防初级标准》,就在这样严格的筛选之下,最终谢寿椿、曹德彰、袁志宏、熊光楞、郝又明、甘小杰、徐亚英、郭凯、董学勤等队员抗起了清华大学摩托车队的大梁。设想,如果清华大学不注重体育锻炼,那么在当时学习强度那么大的情况下,清华大学能不能选出人员成功组建一支摩托车队还是个未知数。
清华大学摩托车队是在“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的指导与支持下建立起来的,而这个“中5
6《新体育》1950年第1期,第7-8页(《新体育》1954年11月号,第5页《人民日报》1954年4月5日,《积极推行“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 8 《人民日报》1951年3月28日,第3版《体育活动在清华大学》 9 《断代的追寻—记中国第一只摩托车队》原载于《摩托车趋势》2008年第9期。
央国防体育俱乐部”则是我国学习苏联,又结合了中国的国情而建立的一个组织。“苏联支援陆海空军志愿协会”(简称“苏支协”)是前苏联国防部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军事教育、训练组织,其主要任务时根据国防需要训练会员掌握一定的军事技术。当时,苏联从中央机关到工厂、学校、农村都有“苏支协”的组织,“苏支协”培养的会员充实了苏联的国防力量。1950年,周恩来批示:国家初建,暂不建立全国自上而下的各级协会,同意试办“中央国防俱乐部”。中国青年访苏代表团1951年初考察回国后,也建议在我国着手建立类似的机构。于是,1952年2月,团中央组建了“中央国防俱乐部”,又因为俱乐部隶属于“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所以改名叫做“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
“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成立以后,相继举办了“周末野营”10“跳伞运动”11以及“摩托车运动”12等多种形式的项目。报道中还特别提到,“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汽车专业的学生参加摩托车运动后,还巩固了正课的学习”13。
北京的国防体育活动时由贺龙元帅亲自抓的,主要开展了包括射击、摩托、航海、航模、跳伞、无线电六个项目在内的国防体育活动。贺龙亲自指示在北京开展摩托车运动的具体做法是“可在清华、北大、人大三个大学中先搞试点”,时任北京摩托车俱乐部主任的刑宪增首先来到了清华大学,得到了清华大学领导和负责体育工作的马约翰教授的热情接待与积极相应。因此,清华大学的摩托车运动在全国时开展的比较早的,清华大学摩托车队建立以后,相继取得了一系列优异的成绩14。
可能是因为作者身份和兴趣的原因,文章中不自觉的对于军事和国防有着比较着重的描写。不过笔者窃以为这也确实是清华体育史上这两个阶段的特色。10《人民日报》1954年5月2日,《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举办周末野营》《人民日报》1954年7月7日,《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在重庆试办跳伞运动》 12 《人民日报》1954年6月28日,《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在京试办摩托车运动有成绩》 13 同上
第二篇:《二三事》读后感
也许我会记得
“良生,若是有可能,有些事情一定要用所能有的,竭尽全力的能力,来记得它。因很多事情我们慢慢地,慢慢地,就会变得不记得。相信我。”《二三事》是 一个关于遗忘或者记得的故事。书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做出选择,这些选择里没有对错,因为时间终究走向静默。
有时候我们将拥有当作一种习惯,却从未想过失去后的怅然。
她离开得很决绝,甚至受伤之后也是不跟他回去,直到在太平间看到他苍白而僵硬的面孔,指尖碰到他的骨灰,良生明白父亲去了。一个人的旅途中,无意间看到的一些场景总让良生想到曾经枕边的苹果,那些深深埋在记忆里的画面竟是如此清晰,淡漠的她却在车上掩面哭泣。让我想起奶奶去世时,我没有流泪,直到又一年习惯性地回到那个小院落,没有了那个慈祥的面孔,没有那只粗糙的手抚摸我的脸颊,没有那个柔和的声音喊我的名字,只看到渐渐坍塌的小屋,我才明白她真的去了,带走了很多我曾经不懂的东西。在恍惚和朦胧中,我知道那份亲切早就消散在我的怀念里,而我的眼泪只是留给自己。也许是从未想过失去,那份痛楚迟迟才从心底蔓延到心头。
曾经所坚持不放手的东西,最后还是离开了。
良生爱护莲安就像爱护自己,她们在旅途中第一次相遇时,灵魂便融在了一起。即使莲安不告而别,只要她需要良生,良生便会放下所有陪在她身边。她们不是朋友,却没有一丝疏离,她们不是亲人,彼此却有超过亲人的信任。当良生抱起血泊中的莲安时,她的灵魂似是被抽掉一部分,而莲安彻底离开,这次她没有要带着良生走。很多个夜晚,良生仿佛能感觉到莲安在自己身边,虽然良生有时会点燃一支烟,但我想她应该是不愿让灰烬掉落的吧,也许她害怕那灰烬一不小心便会烫伤自己的灵魂。我记忆中的那个她有点像莲安,充满激情,有点桀骜,讨厌眼泪。我知道,她一直很有个性。我们要一直这样好不好,我这样问过她。她说好。那毕业以后我们还会在一起吧,我迷惑地问她。她说,只要愿意,我们就能做到,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和她们不一样,你要相信我。是的,我似乎找不出一个不相信她的理由,我相信那份不被人理解的友谊会持续很久,很久,只要愿意,我们都会在彼此身边,我曾这样认为,也许在某个学校认识的第一个人在自己的心里总有着特殊的分量吧。我终究不愿意回首那一日她的别离,坚强如你,却在那一刻泪如雨下。她说,如果我们不在一起了,也要像在一起一样。我亦相信,我曾那样坚持过,但依旧无法弥补那份时间留下的苍白。而许多事情了解过后才知道,不过如此而已。我终是明白,现实从来没有如果,所有的眼泪和脆弱在现实面前,永远都显得苍白无力。
有时候,我们无法原谅那些放弃和背离,却不知,很多事情都不是表面看起来那样。
多年后的某一天,良生在医院阴冷空旷的走廊椅子上,想起母亲的脸,并且终于原谅了她。有些时候,理由总是无法触及谅解的衣角,因为它们之间的距离太过遥远,直到你步入同样的轨道,它们才无声地融合。别无选择的选择,是一种无奈。
我曾这样对自己说,如果有一天只剩下你一个人,即使感到孤单也不要难过。有些人注定离去,但留在了心里,也许我会记得。
第三篇:校园生活二三事
校园生活二三事
转眼间我的小学生活就结束了,我由一个懵懂幼童成长成了一个翩翩少年。回味六年来的经历,可谓酸、甜、苦、辣味味俱全,其间有许多许多最值得我珍惜和回味。
记得我刚入学时大多数同学都不认识,起初连名字都记混了。在这陌生的环境里,我还闹出过不少笑话。记得有一次上学眼看就要迟到了,急急忙忙往教学楼里跑,也没顾得看清门上的牌子推门就往里闯。等进了教室门一看可就傻眼了,老师,同学都是些陌生的面孔,无数的异样目光看着我。糟,我走错教室啦!我狼狈地拉开门往外逃……那尴尬就别提了。
我曾经在语文的天地里聆听关老师那诗情画意的讲解,感悟文学所特有的优美意境;我也曾在数学课上迷上了谢老师循序渐进的思辩,渐渐地我喜欢上了这种讲道解惑的学习生活。在不断的背、写、算中我们经受了多次的测试与训练,终于迎来了最后学年的期终考试。面对这次统考我一点也不紧张,相反却有一种兴奋的感觉,因为我已做了充分的准备。当我拿到试卷时,心理很踏实,一串串数字,一行行文字,不断从我的笔下流淌到试卷上。我也真正体会到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深刻的含义。
有学也有乐,在宽敞的操场上我们跑步、做操、尽情地挥洒着我们的童真。而记忆最深刻的是一次拔河比赛,最后一场决赛,我们一班和二班成为最终的竞争对手。长长的绳子中间栓着鲜红的绸带,两道白线两边的小选手们个个神采奕奕,憋足了劲。有
幸的是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只听“嘟”的一声,比赛开始了,我双手紧紧拽住绳子和伙伴们喊着号使出吃奶的劲往自己这边拉,旁边的啦啦队更是热闹,摇着手几乎喊破了嗓子。经过紧张争夺,红绸带终于移到了我们这边,我们激动地跳着喊着:“我们赢啦!我们赢啦……”
不知不觉中我的小学生活就在愉快的节奏中结束了。我告别了朝夕相处的老师和熟悉的校园,去开始另一种新的学习生活了,心里有说不出的依恋与不舍。无论走到哪里,五彩缤纷的小学生活都永远是我心底最美好的记忆。我爱你,我的母校!我的小学生活!
第四篇:少年二三事
少年二三事
六(3)班
少年,像一杯浓茶,需要你慢慢品味;少年,像一滴滴汗水,让你得到了成功的不易;少年,像一片落叶,叶子上的纹理是经历过的点点滴滴。
少年蠢事——吃芥末
从小好奇心极强的我就喜欢干许多蠢事,一天中午,我过生日,我们全家在家里围在一起吃火锅,爸爸挤了一点芥末在小碟子里,用来吃虾,爸爸叫我不准吃芥末,如果吃了的话会有不好的事发生,我不信。他们午睡时,我吃了一点,当场辣哭了,喝了几瓶矿泉水,下午才好的。
少年苦事——自己当家
妈妈说小孩子要自立,要让我当一星期的家,给了我六百元。我就开始煮饭,炒菜,洗碗,洗衣服,照顾妹妹。我炒菜放多了盐,洗衣服没有洗干净,奶粉放的太多。说真的,那个星期我可真累,我也意识到,原来我有这么多事不会做,可真要学着做了。
少年甜事——出去旅游
妈妈说我最近表现得很好,会煮饭、洗衣服、照顾妹妹了。十一要带我去玩,还要给我一个礼物。我们去到了江西井冈山,毛主席去过的地方,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郁郁葱葱的大树,爱国的诗歌和毛主席的画像,妈妈还给我买了一本毛主席的诗歌总集和一套新衣服,我更是去看了毛主席住过的房间!这个十一,真快乐!
少年的事情,如同大树的年轮一样数都数不清楚,同样,这些事情 也会印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永恒的记忆!
第五篇:我家二三事
我家二三事
我家虽不如人家富裕,但在这里我每天都收获着温馨和快乐,不信请你来看看我家的二三事。
游戏老爸
什么,找我爸?他在抗日呢,你待会再打来吧。每晚准七点,你要是打电话找我爸总会听到这让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答复。不知是否是网络游戏太火,连我爸这种千年老古董也开始奋勇杀敌了。他一下不落地钻研,经常一会儿忙着消灭日寇,一会儿忙着打倒美帝,一会儿命令飞机上天,一会儿指挥炮舰潜低。。。看他踌躇满志的样子,这是现代版的“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苏轼。老爸对这项正义无比的事业更有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般的境界。你瞧!老爸又在打美军呢。他躬着背眼睛直直地盯着屏幕,两只手也是一刻不闲飞快灵活地在键盘上敲打着。只见美军向我方冲来,我军躲在沙堆后无力还击,老爸伸长了脖子,恨不得钻进去和他们拼个你死我活。这时,老爸急中生智,立刻向美军投了一颗手榴弹,顿时,沙尘四起,美军倒下一片,老爸这下乐了,禁不住喊了声:“中国人民是打不倒的!”老爸这生活有滋有味,乐在其中,你瞧,这就是我的游戏老爸。
勤奋老妈
自从世博会召开后,老妈再也按奈不住想学英语的冲动。捧起自学英语的书,一刻不停的学着发音,虽然听起来古怪,但老妈一点儿也不羞愧,仍就不停地复读查词毫不怠慢。让我很是感动。每天,老妈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还不忘勤奋苦读呢!你瞧,这就是我的勤奋老妈。
臭美姨夫
在我家的洗手间里摆着许多发胶洗面奶水等保养品。客人来了都说我妈妈有这么多的保养品,其实他们不知道那些都是姨夫的。一向走起路来如风大步流星的姨夫,在打扮方面一直是慢功出细活。每天都要花上十多分钟帖面膜,他十分严肃的强调,这是一种素质,对别人的礼貌。每当他走过我身边,人影呼地一下闪过,可浓浓的香气像驻足了似的定格在我的鼻子前挥之不去。你瞧,这就是我的臭美姨夫。
我家即使没有别人家富裕,但我在这里,每天都很快乐,很充实,很幸福,很温馨。你可别忘了,这些可都是金钱也换不来的宝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