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走向海洋后感
向海洋进发
——读《走向海洋》后感
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凤鸣小学402班 陈君皓 指导老师 张伟东
寒假里,一本好看的书带我走向海洋,领略海洋的神奇魅力。
首先,我走进了海洋的神话。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中,海神波塞冬掌管了环绕大陆的所有水域,他手持三叉戟,乘坐用金色战马拉成的战车,在大海上奔驰。在中国有四大龙王,可以翻江倒海,还有女海神妈祖,救助渔民……传说真多呀!我幻想自己成了海洋精灵,向波塞冬借了马车,我要向海洋深处出发了……
我先要去寻找海洋的宝藏。波塞冬的马车速度真快呀!一下子冲到南极,一下子冲到北极。南北极是海兽的天堂,蓝鲸、虎鲸、抹香鲸先后被我超过,他们还在那里吐着水柱,云蒸霞蔚,像是在欢迎我。突然一只海豚从我头上跳过,吓了我一大跳。一路上我还遇到了16万种的海洋动物,透明的水母发着光,灯笼鱼提着灯笼帮我照明,美丽的贝壳吐着圆圆的珍珠……我在南极登了陆,在当地的“土著居民”企鹅那里住了一晚。第二天,我要去寻找植物,我找到了2.5万多种植物,他们颜色丰富,形状各异,把海底装扮得五彩斑斓。其中还有我最喜欢吃的海带和紫菜呢。海底的矿产资源是人类最重要的宝藏,海洋油气在海洋矿产资源中独占鳌头,我去了我国东海、南海的油气田玩了一下,真壮观呀!无数机器在海上架起了平台,工人们忙忙碌碌,我就不打扰他们了。
我回到了海里,心想,海洋资源真丰富呀,难怪大家都要开发它。不知道以前的人是怎么对待海洋的。我决定利用波塞冬马车可以穿越时空的能力去看一看。我对马车下了命令:公元前20年!我一下子出现在一队希腊船只的后面,跟着他们利用印度洋的季风到印度淘宝,原来人类这么早就会航海了呀!可是他们的速度有点慢,于是我又来到了1405年,跟在郑和的船队后面浩浩荡荡地下西洋,和他一起去探险。跟完郑和我又跟了哥伦布、达·迦玛和麦哲伦,他们都是有名的海洋探险家。人类对海洋的探险真的从没中断过。
以前的人探索海洋的资源,现在的人就无限制的开发海洋资源,我一回到现代,就看到好多渔船在捕鱼,鱼儿们都吓得东躲西藏,我赶紧去阻止他们;我又看到一艘油轮不小心触礁,把油都撒在了海面,把蔚蓝的大海染成了黑色;人们还把各种污水汇进海中,可怜的鱼儿们都没了生存的地方,大家都来向我哭诉:救救我们吧!怎么办呢?我想到了!我来到了学校里,告诉所有的小朋友,要爱护海洋生态环境,还带他们走进了海洋。
然后我命令波塞冬的马车再次穿越时空来到了未来。小朋友们都长大了,他们有的开着航母在大洋上航行,保卫国家,有的开着极地科学考察船,考察南北极,还有的研究生态,保护环境……大海变得越来越美了。
最后我回来了。开学了,我要努力学习,在未来开一家海洋旅行社,带大家一起走向海洋!
第二篇:读《走向海洋》
读《走向海洋》后感
读了《走向海洋》这篇文章,我知道了许多有关海洋的知识,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进入21世纪,人类迎来了海洋意识大发展的时代,随着科学的进步,国际社会对海洋的认识和利用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航运捕捞等活动,而是把海洋作为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最后空间,中国党和政府一再号召:“我们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增强全民族的海洋观念。”中华民族传统的海洋意识和海洋价值观在经历了一次次嬗变后,产生出质的飞跃,蓝色家园也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曾经有许多人出海,出海才能了解到海洋,但是海洋也是有危险的,说到这里,又要说到一个残酷的现实,“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上。”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近140艘船只中,近60%是中国船只,对于中国来说,马六甲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咽喉要道。一旦切断了咽喉,将中断中国大部分海运,而作为马六甲海峡的前端,印度洋对中国的海洋安全也有着同等的制约作用,亚丁湾,地处印度洋出入红海,地中海的必经之地,每年有1000多艘中国船舶的经过这里。2008年12月7日,中国6万吨级的“振华4号”。货轮在亚丁湾被索马里海盗劫持,双方在海上激烈交战,一方手持自动化武器,一方持高压水龙头和啤酒瓶,经过4小时对抗。“振华4号“终于等来了多国海军部队的船舷,一场灭顶之灾消解于无形之中。所以说,海洋虽然对我们有很大的用处,但是海洋也是有危险的。
全球的海洋是相通的,人类的利益是共同的,当海洋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高歌,与海洋同行······
第三篇:观《走向海洋》后感
观《走向海洋》后感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文明的起源,是蓝色的宝藏,也是人类最终的归宿。——崔京生
这一句话是作者崔京生详细描述了海洋与人类之间是密不可分的联系。“我有点金,有点银,有几条海船在海里,有一个漂亮的老婆,我还能再要什么呢”这是一首西班牙民歌,在西方人的概念里,幸福来自大海、来自贸易和征服。而表达同样的希望,对于生活在青藏高原东麓的中国人用的确是,“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幸福就在脚下,就在心血和汗水的耕耘中。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中西方文化这样的差异呢?在《走向海洋》这部记录片中,始终提出了中国需要走向海洋,走向世界。
在中国古代的时候主要接触海的地方是北方和南方,在《山海经》中有一个“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这个故事与“愚公移山”一样,都是激励着人们要有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但是填海与移山,都带着中华民族对土地永难割舍的眷恋与对海洋的敬畏。从纪录片中,我们知道在殷商时期,有“风夷”一族,他们的足迹从中国的东南沿海逐岛漂航一直到了拉丁美洲西岸。之后又有秦始皇中的兵马俑都是面朝东方——面临大海的方向,等等。
在古代有许多战役是发生在陆地,也有许多战役是发生在海上,有时在海战中,往往有时会有出其不意的战果。在清朝末年,随着海外列强的一声炮响,中国封闭了几千年的大门被炸开了。虽然在百年之前有“郑和下西洋”、“玄奘东渡日本”等等,已说明中国对海洋早有了最初认知,但是中国并没有要将之占有的心态。可西方,伴随着新大陆的发现,他们便开始了对海洋侵略和占有。
在观看了《走向海洋》这部纪录片中,虽然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未曾放弃过对海洋的探索,但是却缺少了对海洋的占有欲。中国早于西方人就开始海洋贸易和海外殖民,但并没有贪婪地想把海洋据为己有。而当西方人开始想海外殖民时,战争、奴役、血腥和占领也随之而来!海洋在他们的眼里就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也就是成了他们称霸世界的私有物品。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走向海洋称霸权。
也许浩瀚无垠的海洋隔离了你我他,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生命本就起源于海洋,所以我们更需要去认识她、走向她,发现她的美,找寻她的价值。
第四篇:读走向海洋有感
读《走向海洋》有感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而海洋则是我们家园中最重要、最神秘的组成部分。生命起源于海洋,受惠于海洋,从海洋中诞生的原始生命让荒凉寂寞的地球生机勃勃。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海洋充满了幻想,无数航海家用生命探索着海洋中留下了迪亚士,哥伦布,郑和与麦哲伦等人的足迹。拥有海洋就是拥有财富,历史用鲜血和金钱记录了海洋在交通商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海洋绝不仅仅只有这些,她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先辈们遗落的财富。我们伟大的祖国在战火和硝烟中认识了海洋的重要性,并逐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海洋。作为新时代的花朵,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要对海洋始终怀着一颗好奇和探索之心,用知识武装自己,更好的保护海洋,开发海洋,让海洋成为我们的朋友,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一(2)班张昊冉
第五篇:读《走向海洋》有感
海洋的魅力
作者:北港小学503班 钱朵朵
——读《走向海洋》有感
蓝蓝的大海里面有什么呢?每个见过大海的小孩都会这么问。是啊,有什么呢?许多人都会这样回答:“海里有鱼,有水草,有石头,有各种各样的鱼。”小时候,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这个学期的寒假,我有幸拜读了《走向海洋》这本书,了解了更多更完整的海洋。
海洋是许多国家神话的“家”。在古希腊神话、古罗马神话中,有一位海神,那就是波塞冬。它管理着海洋。在中国,也有一位海神,他就是观世音菩萨。还有许多神话也都是和海洋有关的。
海洋是一个神奇的蓝色宝藏盒。在它的怀抱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分布着富饶的汽油田,埋藏了形形色色的“发财许愿盒”。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一次海南之旅。
那天刚到海边,我就发现沙滩上有许许多多的贝壳。我想,连岸上都有这么多东西,海洋深处一定是一番鱼儿成群游,海底贝壳珊瑚多的繁华景象。突然,海面上横着开来一艘“鱼船”。船上的鱼 堆得比山还高,一条叠着一条,不少鱼儿都在跳。看到这个,我心想:连这么一艘小小的船上都有那么多条鱼,那大海深处一定有成千上万数也数不清的鱼儿生活在那里。
海洋辽阔无边,历史久远,海上的丝绸路让我难忘。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在船停的地方很受欢迎,而那边的珍珠宝石等也在中国收到了欢迎。就在那个时候,中国打开了对外经济贸易的那扇大门,中国变得更加富裕了!
海洋,就像是一位母亲,细心呵护着怀里的生命,海洋仿佛是一位富有而大方的国王,他慷慨的把自己的珍宝给了我们,却不求一点回报;海洋,好像是一条成功的路,让中国走向了繁华,让世界走向了繁华。但这并不是所有的海洋,他的魅力,还等着大家来探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