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洁生产检查主要内容
基层清洁生产检查主要内容1、2、3、4、5、清洁生产组织机构(是否成立审核小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计划及验收计划 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进度(是否按审核计划运行)清洁生产管理及审核制度 清洁生产培训计划及实施情况(培训计划,培训教案、职工笔记、考核试卷)
6、清洁生产验收情况(二级单位对基层的验收、基层的验收申请、二级单位的验收意见、基层的审核报告)
7、清洁生产基础资料台账(清洁生产合理化建议表、能源、原辅材料消耗以及新鲜水消耗台账、三废排放以及治理现状台账。)8、9、持续清洁生产开展情况(持续审核报告、验收情况)清洁生产会议记录
第二篇:清洁生产谈判内容
清洁生产审核咨询费用谈判会议安排
一、拟定清洁生产审核谈判的咨询单位
1、四川国环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2、广州市环境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3、四川众望安全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二、拟定谈判内容
1、咨询单位资质审核
专业范围是否有“医药行业”或“生态建设和环境工程”
2、是否有医药行业审核经验
生物工程类医药行业审核经验,其中成都蓉生药业行业特征跟我司类似。
3、与环保厅、环保局关系是否融洽
以上1、2公司是高新区环保局重点推荐名单,在关系的处理上较3公司好。
4、审核过程及结果是否存在较大的资金投入或风险
我司是否存在国家明令淘汰落后产能、设备(无),环保是否达标排放(是),是否有较大的资金投入及存在审核通不过的风险(由咨询单位解释)。
5、清洁生产审核流程及我司需要配合的工作。
由咨询单位介绍审核流程及我方需要配合的工作。
6、审核费用谈判
根据收集到的市场信息,经谈判后合同全包价在8—8.5万元。
7、付款方式
建议合同生效后付50﹪,评审通过后付50﹪。
三、参会人员及时间安排
人员:王强、蹇远勇、李辉、肖黄根、曾庆川、李勇威
时间:拟定在本周三(8月22日)开展
9:00—10:00四川国环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10:00—11:00四川众望安全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14:00—15:00广州市环境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15:00—15:30谈判汇总,敲定合同单位
设备管理科
2012-8-20
第三篇:清洁生产的内容
清洁生产的内容
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包括;清洁的能源
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新能源的利用; 节能技术。2 清洁的生产过程
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 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 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 少废、无废的工艺和高效的设备; 物料的再循环(厂内,厂外); 简便、可靠的操作和控制; 完善的管理。清洁的产品
节约原料和能源,少用昂贵和稀缺的原料; 利用二次资源作原料; 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易于回收,复用和再生; 合理包装; 合理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 易处置、易降解。
第四篇:清洁生产验收有关内容
申请《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企业应提交的材料
1.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申请表
2.CP审核报告
3.环境监测报告
4.CP审核评估意见(平顶山市此步骤省去)
5.CP审核验收工作报告
平顶山市环境保护局组织的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验收过程
1.现场考察
2.资料查询查验、物料使用、能源消耗)
3.对CP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验证
提出最终验收意见:通过不通过
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标准和内容:
1.查看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工作报告是否如实反映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之后的清洁生产工作。企业持续收拾了清洁生产无/低费方案,并认真、及时地组织实施了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达到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
2.是否按 源头消减、全过程控制原则 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并列表统计每个清洁生产方案的经济绩效、环境绩效根
据二者说明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达到了预期的清洁生产目标。
3.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实施后的环境监测报告。显示企业稳定污染物排放达标核定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污染物减排指标。有清洁生产标准的行业,企业要达到三级及以上标准。
4.企业生产现场不存在明显的跑冒滴漏现象。
5.报告中体现的已经实施的清洁生产方案已经纳入了企业正常的生产过程。
第五篇:清洁生产的内容和特点
清洁生产的内容及特点
班级:制药092班
学号:2009013003
姓名:高双
清洁生产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近20年来国际社会努力实施的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环境战略措施。清洁生产的发展要求各国工业界提高能效,开发更先进的清洁技术,更新、替代对环境有害的产品和原材料,实现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一、清洁生产的概念
一些国家在提出转变传统的生产发展模式和污染控制战略时,曾采用了不同 的提法,如废物最少量化、无废少废工艺、清洁工艺、污染预防等等。但是这些概念不能包容上述多重含义,尤其不能确切表达当代容环境污染防治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环境规划中心(UNEPIE/PAC)综合各种说法,采用了“清洁生产”这一术语,来表征从原料、生产工艺到产品使用全过程的广义的污染防治途径,给出了以下定义:“清洁生产是一种创新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运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提高生态效率,并减少对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而言,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少和降低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及毒性;-对产品而言,要求减少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最终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而言,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之中。”
清洁生产不包括末端治理技术,如空气污染控制、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焚烧或填埋,清洁生产通过应用专门技术,改进工艺技术和改变管理态度来实现。
二、清洁生产的内容和特点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的问题,即在污染前采取防止对策,而不是在污染后采取措施治理,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实行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这是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创造性的保护环境的战略措施。美国首先提出其初期思想,这一思想一经出现,便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和实施。70年代末期以来,不少发达国家的政府和各大企业集团(公司)都纷纷研究开发和采用清洁工艺(少废无废技术),开辟污染预防的新途径,把推行清洁生产作为经济和环
境协调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全球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战略,中国政府积极响应,于1994年提出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清洁生产列为“重点项目”之一。
一些国家在提出转变传统的生产发展模式和污染控制战略时,曾采用了不同的提法,如废物最少量化、无废少废工艺、清洁工艺、污染预防等等。但是这些概念不能包容上述多重含义,尤其不能确切表达当代融环境污染防治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为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环境规划中心(UNEPIE/PAC)综合各种说法,采用了“清洁生产”这一术语,来表征从原料、生产工艺到产品使用全过程的广义的污染防治途径,给出了以下定义: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清洁生产的定义包含了两个全过程控制:生产全过程和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
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尽最大可能减少它们的排放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旨在减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从原料的提取到产品的最终处置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清洁生产思考方法与前不同之处在于:过去考虑对环境的影响时,把注意力集中在污染物产生之后如何处理,以减小对环境的危害,而清洁生产则是要求把污染物消除在它产生之前。
根据经济可持续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要求,清洁生产谋求达到两个目标:(1)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节能、降耗、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2)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消耗过程与环境相融,降低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三、清洁生产推行的意义
发达国家在60年代和70年代初,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忽视对工业污染的防治,致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公害事件不断发生,如日本的水俣病事件,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社会反映非常强烈。环境问题逐渐引起各国政府的极大关注,并采取了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对策。例如增大环保投资、建设污染控制和处理设施、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行环境立法等,以控制和改善环境污染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通过十多年的实践发现:这种仅着眼于控制排污口(末端),使排放的污染物通过治理达标排放的办法,虽在一定时期内或在局部地区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其原因在于:
第一,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产品品种的不断增加,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对工业生产所排污染物的种类检测越来越多,规定控制的污染物(特别是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也越来越严格,从而对污染治理与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达到排放的要求,企业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大大提高了治理费用,既使如此,一些要求还难以达到。
第二,由于污染治理技术有限,治理污染实质上很难达到彻底消除污染的目的。因为一般末端治理污染的办法是先通过必要的预处理,再进行生化处理后排放。而有些污染物是不能生物降解的污染物,只是稀释排放,不仅污染环境,甚至有的治理不当还会造成二次污染;有的治理只是将污染物转移,废气变废水,废水变废渣,废渣堆放填埋,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形成恶性循环,破坏生态环境。
第三,只着眼于末端处理的办法,不仅需要投资,而且使一些可以回收的资源(包含未反应的原料)得不到有效的回收利用而流失,致使企业原材料消耗增高,产品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下降,从而影响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实践证明:预防优于治理。根据日本环境厅1991年的报告,“从经济上计算,在污染前采取防治对策比在污染后采取措施治理更为节省。例如就整个日本的硫氧化物造成的大气污染而言,排放后不采取对策所产生的受害金额是现在预防这种危害所需费用的10倍。以水俣病而言,其推算结果则为100倍。可见两者之差极其悬殊。
据美国EPA统计,美国用于空气、水和土壤等环境介质污染控制总费用(包括投资和运行费),1972年为260亿美元(占GNP的1%),1987年猛增至850亿美元,80年代末达到1200亿美元(占GNP的2.8%)。如杜邦公司每磅废物的处理费用以每年20~30%的速率增加,焚烧一桶危险废物可能要花费300~1500美元。即使如此之高的经济代价仍未能达到预期的污染控制目标,末端处理在经济上已不堪重负。
因此,发达国家通过治理污染的实践,逐步认识到防治工业污染不能只依靠治理排污口(末端)的污染,要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必须“预防为主”,将污
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实行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70年代末期以来,不少发达国家的政府和各大企业集团(公司)都纷纷研究开发和采用清洁工艺(少废无废技术),开辟污染预防的新途径,把推行清洁生产作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