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日志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日志
电商11301李黎
日期:2012年6月25日地点: 深圳市宝安区汇和永鑫商贸有限公司天气:晴
这是来到深圳的第一天,当我怀着激动而欢快的心情我踏上了到往深圳的旅途,在去的途中14个小时的车程我一会都没睡 也许是不想错过途中的风景,也许想着到深圳后各种各样的经历睡不着,这是我在酷暑中迎来的第一个暑假,当然,也是我第一次经历社会实践。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虽天气炎热,我毅然踏上了社会实践的道路。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能力,想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在实践的这段时间内,我们穿街走户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要知道做什么,要自己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
来深圳了几天,我感觉深圳比我想象中还要繁华一些,在这之前我爸爸坚决不准我去深圳,他觉得那个地方消费水平太高,一个人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怕我不习惯,怕我去了受不了苦,可我还是坚持了我的决定毅然决然的来到了深圳这个大都市,我没有后悔,来到深圳我就像一个井底之蛙突然跳到了井外面,深圳的发展让我看到中国这几年的发展的确很惊人,所有的高楼大厦盖的看不到尽头,环境很好,在这边步行一个星期鞋上一点灰尘也没有,路上的行人熙熙攘攘,每个人都似乎挺忙的,我在深圳第一次坐了地铁,在地铁上,看到很多的人不是拿着报纸就是听着英语,看的出来这个城市的生活节奏很快,压力也很大,晚上的霓虹灯格外的醒目,这里超市酒店是最多的,让我知道这是一个发达的城市,但是心里却还是觉得很陌生,一个人在这个陌生的城市的一个陌生地方看到全是陌生的人,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日期:2012年7月27日,天气:雨
今天是我工作一个月零两天的日子,在这之前的一个月里,我熟悉了很多超市的促销渠道和促销流程,我的生活似乎也开始像正式员工那样上班下班,朝九晚五是我的作息时间,我也尝试着接受这样短暂的新鲜生活,我很努力的去尽好我的职责,在顾客面前保持微笑,以最真诚的服务态度去赢得顾客的满意,深圳那边的人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很讲礼貌,无论男女你介绍完产品后别人都会说声谢谢,我也懂得了如何去讨得顾客的信任,有几个顾客后来和我成为了好朋友,她们说我的笑很真诚很能打动别人,原来微笑是最好的服务,我的上司也夸我工作做的好我很高兴,原来在挣钱的同时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是另一种快乐。日期:2012年8月5日,天气:晴
我在8月1号开始换了理货员的工作,可在5号的今天我犯了一个错,被我上头直接劈头盖脑的骂了一顿,怎么回事呢,就是超市的牌面货架上已标明缺货断货,我打了个电话给上头反应了这事,他让我去找仓库管理员把货补上,可就这么点事我找那个主管找了一个多小时,我反应说货没了,他又让我找谁谁谁,又找了半天终于是找到了,可把他引到牌面一看居然说不用补货,好吧,我是没辙了,自己找仓库却不是堆那产品的,那好吧,只有第二天再说了,很明显,第二天我头儿就直接骂了我,我也不想反驳,事实是缺货断货我没及时补货这块归我负责,我应该负责,所以那天我是硬拉着那人把我带到仓库一个人把所有的货全补完了,整个一下来人就像从水里爬出来一样,原来累也累的这样刻骨铭心,经过这事我还算是明白了人总是要有点死皮赖脸的精神,从挨骂中成长这样也算是成长。
日期:2012年8月24日,天气:晴
今天是我在深圳的最后一天,25号我买的票回家,其实来这么久了,突然间想到要走还真的很不舍,想到这两个月的时间里真的过的很快,仿佛真的就像是昨天才来今天就要回去,很不舍,想一下这两个月的收获,确实很多,我学会了如何更好的和别人打交道,学会了不论遇到什么不满的或者受不了的要学会
先冷静,有时候需要自己低头的还是得低头,既然外面的社会就是怎么残忍,那我们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来争得一席之地,哥哥说的挺对,没能力的人在这样的大都市混永远只会落得越来越可悲,可是即便是最悲催但还是没人同情,这个可怕的社会在于穷人只会越来越穷,而富人却越来越富,深圳,有钱的是深圳,没钱的是深坑,我想大多数大城市都是这样,所以我更懂得了大学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我会用尽一切办法抓住一切机会充实自己,我不想成为那个被压迫最厉害的那种人。将来是个什么样没有谁会知道,但我知道要把握现在,才能憧憬未来。
第二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日志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日志: 7月17日
经过一夜的休息,恢复了体力的我们正式开始了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早晨我们先是对延安大学进行了参观,以便能熟悉我们这几天的生活环境。泽东干部学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典型的陕北砖石窑洞建筑,简朴的装修,错落的排列,令我们不断拍照留念。每一幢教学楼、行政办公楼都是以历届校长的名字命名的,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能忘了为延安大学做出巨大贡献的前辈们,这可能就是延大特色吧,其实真的挺有现实意义的。一座钢制天桥横错在马路上,将路边的两个校园连接了起来,由于男女生公寓分布在天桥两边,所以这又被戏称为“银河”,构成了这座校园的又一道独特的风景。
接着我们去了王家坪革命纪念馆去接受红色教育,这是我们今天活动的“重头戏”。一尊伟岸的毛泽东塑像矗立在纪念馆前的广场上,吸引着游客们拍照留念。整个展馆以革命历史为发展主线,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成立,陈列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资料。七七事变、八七会议、西安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百团大战、七大召开、长征、三大战役、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以图片展览为主要形式,并伴有战时的枪支、生活用品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条情景再现街道,将当年的延安街道复原了,人物、商铺显得特别逼真。
之后我们对纪念馆的导游进行了访谈,了解了一些关于场馆运营、游客状况的有关信息,以此作为我们日后做调查的资料依据。7月18日:
经过昨天的摸底调查,今天我们分为两个活动组,分别赶赴枣园和王家岭进行问卷调查。
早饭之后,我们二组一行七人乘公交奔赴枣园,正式开始了我们的工作。第一次做问卷心里真的有点忐忑,虽说昨晚做了培训,但还是有点紧张,一边回忆着昨晚上组长所讲的要点,一边搜寻着目标。进了门,看见好几个导游都无所事事坐在桌子边闲聊呢,好吧,就把那个男导游作为我的第一个目标,希望能成功!疾走两步,上前对他讲明了我们做问卷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希望他能做一份问卷。可刚开始,他是百般的不愿意,并且一再的推脱。经过我的软磨硬泡,他终于同意做一份问卷。可是在做的过程中,麻烦仍是不断,回忆着组长讲的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不断地为他讲解着。最终一份问卷终于完成了!带着些许激动,继续开始了寻找目标。
哇!无数国防生涌了进来,整齐的步伐、统一的矮凳令很多人侧目。在他们歇息的空隙中,我“逮住了”三位国防生,他们很是配合的做完了问卷,令我激动异常。
下午,我们仍然守候在枣园内继续做着访谈,可是客流量特别少,我们也只好在大树下乘凉,后来一个人沿着当年的“幸福渠”行走于园内,追寻着当年的革命足迹…… 7月19日:
今天我们两个小组互换了调查地点后,继续开展着我们的调查问卷活动。
昨天我的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外地游客这个方面,所以根据要求,今天我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当地人和工作人员。进入场馆后,四处搜寻着工作人员的身影,可是却接连碰壁,他们的回答惊人的一致:“我们都做过了”,弄得我都不敢再去和工作人员做交谈了。在展馆里漫无目的的搜寻之后,我不甘的离开了展厅,在广场上继续着调查,好在外边的阴凉下有好多人在休息,并且都很是“可爱”,好多人都还主动来给我做问卷。
在一个台阶下我碰到了来自宁夏的旅游团,他们都是同一个村子的农民,在村委会的组织下出来集体旅游。我对其中的一个老爷爷做了一份访谈,老爷爷特别健谈,他给我讲了来延安旅游的原因、感受,并且提出了对当前旅游状况的建议,言辞恳切,令我很是感动!
下午我的任务只是做两份调查问卷,看似轻巧,可组长要求必须是女同志,这可有点难为我了。就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四处乱转着,寻找着那些看似并不匆忙的女同志们,红着脸不断打扰着她们,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完成了三篇,还超额完成了,自己一个人偷着乐着
下午五点左右,在即将结束一天行程准备离开纪念馆的时候,我们碰到了一批“同行”——一批来自不同省份的大学生队伍,他们也在进行红色旅游的调查,看着他们做着与我们相同的工作,大家都相互勉励着!7月20日:
今天对于我们这个团队来说,我们又要开展一项新的任务,我们要去八一敬老远与那些老红军们做小组活动,面对着八十好几的老红 军们,这个活动对我们可是有着极大的挑战。
进过简单的布置,我们的小组活动正式开始了。先是主持人的自我介绍,接着我们做了一个表情游戏,两位老红军爷爷与我们做了配合,这个游戏还做得比较成功,只是有的老爷爷听力不够好,需要我们在他们的耳边不断大声重复。最后我们要叫他们做一些保健操,可是这些老红军们不干了,他们说我们的心意他们领了,可是这些操就不用教了。在他们的一再坚持下,我们只好送他们回房间里。我们都散开在各个房间里与老人们做着访谈,陈宏生老爷爷为我讲述了他当年战斗的故事,令我获益匪浅。
下午,我们参加了由延安大学为我们组织的一场关于延安精神的报告会,我们参加三下乡的各院校学生们齐聚一堂共同聆听着报告。作报告的教授讲话很是风趣,不断夹杂着延安方言的报告不时引发着笑声。他从三个方面为我们讲述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革命历程,句句令人记忆犹新,使我们更好的认识了历史。
晚饭后,踏着夕阳,我们在延大广场上继续开展着调查,好多延大的的老师都在广场乘凉,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通过他们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延安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他们的讲话很容易引起人的共鸣,能引发人的思考。7月21日:
延安的象征——宝塔山,我们来了!清晨我们一行人踏上了去宝塔山的路途,同学们都很是兴奋,终于能够亲眼看看诗里写的“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的意境了。站在山底,望着山顶的塔,一行人不由得急切起来,互相拉扯着像山顶进发着。登上山顶,凉风阵阵,豪爽的陕北信天游传入耳畔,包着白羊肚子手巾的陕北汉子卖力地唱着,吸引了好多游客前来围观。站在山顶,整个延安城尽收眼底,远处凤凰山上一片片绿意盎然,几尾凉亭点缀其中。攀登着古老的寺塔,心中不断地骇然。之后我们来到了烽火台,以前每逢战事,这里都会点起狼烟通报着敌情。再往上,便是摘星阁了,一个巨鼓横与屋内,尽显霸气,举目远眺别有滋味。
下午我们继续来到了养老院,与老人们聊着革命故事。我们组听一位老奶奶讲述着当年保卫延安的故事。老奶奶曾亲身参加过保卫延安的很多战役,当时胡宗南来时,她们满山沟的躲着,经常吃不饱,老百姓很多时候都主动掩护着他们,为他们提供着粮食,很多根据地的老百姓都惨遭杀害。老奶奶还为我们讲了保卫延安时的许多英雄故事,他们都是好样的。之后我又到了另外一位老爷爷的房间,他曾参加过解放定边的战斗,当我说我是定边人时,老人激动的抓住了我的手,久久不愿放开,并且拿出了好多好吃的,令我很是感动。
告别了老爷爷、老奶奶们,我们返回了延大,由于前几天工作进展太快,所以我们决定临时增加一个小孩子的小组活动,所以傍晚我们在延大附小旁边开始了我们的招生工作,最终在天黑的时候,有19位小朋友报名参加了我们的活动。7月22日:
经过一晚上的紧急策划,我们终于做好了小朋友的小组活动计 划。今天早晨我们早早的来到了教室进行布置,我们将气球穿成门形,挂在黑板上,同时将准备好的画报也贴在了黑板上,无数的彩带被布置在了教室的墙上,宣传海报被贴在了门上,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等着孩子们来了。八点的时候,在接孩子的学长带领下孩子们都到了教室,原本安静的教室立刻沸腾了起来,我怀疑房顶都可以掀掉。在主持人的全力强调下,小家伙们终于静了下来。
接着,我们的小组活动正式开始了。首先开始的是一个热身游戏,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紧接着重头戏开场了——建塔游戏,要求小朋友在大哥哥和大姐姐的协助下,建一座高塔,并且要起一个名字讲一个有关塔的故事。游戏开始后,小朋友们都干劲十足,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发挥着想象力,半个小时后,三座各异的塔就诞生了,各组的小朋友都讲了各自塔的故事,最后我们还进行了点评,这个游戏主要锻炼了小朋友们的团结协作、动手能力。
下午我们以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开头,许多上午不是很活跃的小朋友都得到了表现,一个小男孩还秀了一把陕北民歌,唱的那叫个有味儿啊。后来我们组织小朋友们画亲情树,培养孩子们的感恩意识。大部分小朋友都是特别认真,可是一位小男孩特难缠,调皮、好动,把大家折磨的累的很,可看着孩子们离开的时候那满脸的笑容,我们觉得这都值了!7月23日:
今天是我们暑期活动的最后一天,天也阴的很厉害,厚厚的黑云就像压在人胸口一样,弄得人很是不舒服。今天我们开展户外活动,在接来小孩子们后,我们先是做了一个盲人走路的游戏,所有的人都参与了进来,小朋友、大朋友们都互相配合着、提醒着,共同努力的完成着游戏,洒下了一片欢声笑语,孩子们都是特别开心。紧接着我们又做了一个“千千结”的游戏,一群人围在一起,互相“解锁”着,也是别有一番乐趣。
可是天不遂人愿,小雨点开始落了下来,我们只能草草的收场了,估计下午的天也是阴雨,所以我们决定所有的活动就此结束。在教室我们与小朋友们合影留念,并且互留了通信方式,孩子们特别不舍得离开了,走的时候还说下午雨停了大家再玩的话,说的大家都很是不忍,都舍不得他们走。
伴随着雨幕,我的第一次三下乡经历也随之落幕了!
第三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日志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日志
日期:地点:天气:活动内容及心得体会:
(写作说明:日志由参与实践的学生个人撰写,主要记录实践期间个人的工作内容、实践感受、思考总结等。要求不少于5篇,每篇不少于200字)
第四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日志
一
7月20日一早,在安排好分工之后,我们就开始第二天调研之行的准备活动了,整理资料、问卷,……一天下来,我们对第二天的活动充满了期待。查找资料、确立实践单位、设计我们的实践活动、准备好宣传资料与调查问卷、通过与村民的答辩,活动伊始的两天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庆幸得到家乡村干对我们的帮助,有所有队员们的相互支持,多方斟酌,多少次团队讨论,多少次查找资料,多少次山穷水尽时的柳暗花明,才换来了所有准备活动的日臻完善。
二
今天是实践考察的第一天,我心情十分高兴,几乎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一大早我就和我的组员来到我们考察的第一站----仙洪实验区洪湖市峰口镇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我们为什么选择这里作为第一站呢?这是因为洪湖市是仙洪实验区的主场,而峰口镇又是试验区洪湖段的(北)大门,这里地理优势明显,首当其冲。
在听了我们的来意后,办公室工作人员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一位叔叔很快就带领我们来到展示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峰口段的建设全景,我们一下子就被这美妙规划惊住了,想不到过去我们的旧村庄在这里是如此的美丽。马上我们就迫不及待的向叔叔问这问那,慢慢的心中的一样小疑惑就解开了。我们得知这些规划都是根据实地情况实行,这样不仅节约资金,而且对生态环境也是很大保持,极大可能的尊重当地文化。
三
在回家后的这几天,我们整理了在办公室的一些资料,决定今天再赴一趟仙洪实验区洪湖市峰口镇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因为由于数字模型的植入,我们有了机会进行立体模式的全方位的观看整个实验区的建设前景。
很快我们走进了大厅的电视播放区,很快我们被震撼了,这更是一个绿色的,清洁的新天地,到处通路,绿地满村,弄作区、生活区、休闲区分明。住宅区附近整洁有序,交通方便,河道修整十分合理。很快解说员给我们讲述了整个规划。让我们对这份伟大的工程有了一个很大的了解。
四
今天我们来到了在洪湖市曹市镇向红村锦绣梅园项目区,据说这里就是仙洪试验区项目的灵感源。今天我们主要详细了解了当地新农村建设规划、村庄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情况。这里村庄整齐划一,房屋改造协调一致,房后“一池三改”设施齐全,房前新修的水泥路坦荡如砥,笔直的小河在村旁延伸。这里新农村建设画面让大家赞叹不已。大家一路看、一路学、一路想,这些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做法更让大家感受很多、触动很大。
五
今天我们来到了仙桃市张沟镇联潭村委会观摩,日益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给试验区带来一系列喜人的变化。走进张沟镇联潭村村部,大会议室、办公室、图书室、卫生室、富迪日用品超市、丰联农资超市、篮球场、健身场等一应俱全。便民服务中心内,计生、劳动、民政、公安、农技、合作医疗等服务窗口一溜儿排开,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服务。“不是说我们政府要多为农民做实事吗,这就是在实践中对人民所做的实事”,村书记高兴的说。
六
考察峰白河段修理,水利民生 水惠民生,水是立民之本。在河段修理现场,一座座新的便民桥耸立两岸,两面的护坡整齐美观。两岸边工作人员有的在测量,有的在记录,有的在挖掘……一片忙碌的景象。我们于是来到一位工作者身边向他询问起来。他告诉我们,治水必须从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理念,把解决民生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创造优良生态和优美环境当作水利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实现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突破。
七
考察农村兴农工厂,工厂抢抓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机遇,科学谋划,统筹兼顾,积极打造粮食加工现代化,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兴农工厂承建设春风,创新机制,化解难题,对口农民生产,成功实现了厂农双赢。这样农民收入也得到了保障,工厂在也不愁收不到粮食了。加上地区的一些农产品保护政策给了农民高收入,也给了工厂高利润。
八
这一次我们深入农家乐。整体谋划好旅游发展蓝图,以旅游业为重要抓手和建设标准,开发形成一村一品休闲景区和各具特色的农家乐。这里发挥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农村面貌和美丽的田园风光的优势,做好农业观光和家庭旅游接待的文章,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尽快打造出旅游产业链条体系,形成规模和市场影响力。在改善民生的同时,更增加了农村的收入。
九
考察农机卖点,据老板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我的农机卖出量比以往多出一倍。”农民生活宽裕,农机起着保障作用。随着惠农政策的投入,买车的人多了,做生意的人多了。这是在加快现化农业建设进程中的农业机械化,农业生产要素中农业机械增多、农业劳动力减少的过程,也是农民收入提高,工农差距、城乡差距缩小,农工贸协调发展的过程。
十考察村级沼气池建设情况,基本每家每户都沼气化,村建设既要保障数量,又要跳出为而建沼气池的单纯观念,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自然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的高度来提高认识,调整发展思路。将推广沼气与养殖、种植相结合,打造“养殖—沼气—种植”的模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十一
考察农家环境改善情况,较以前比较村容得到很大改善,主要表现在农村住房变化、村村通公路、村容美化等方面;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水、村庄整治,实行“一建三改”,这是对旧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一场革命。通过整治,过去“脏乱差”的“旧貌”换了“新颜”,有效地推动了村容整洁和乡村文明建设。
十二
考察农家生活情况,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均年收入较以前以及翻了一番,通过在村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寻求各种生产,提高劳动力的效率,科学的提升了农民的收入,例如养鳝大村仙桃市张沟镇先锋村通过养鳝鱼,使人均年收入达到8000元,农民富裕了,村子自然也跟着富裕了,一连串的改善民生的投资也不愁钱了。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十三
考察农家活动情况,今天恰逢是村里的文化队正式成立的日子。以前这个时候老是刮起了打牌风,而今天这股风被一股更大的改革新风吹走了,留下的是处处芬芳。老少爷们更是一扫往日的羞涩敲起了鼓,奏起了乐。姑娘婆婆更是放下矜持,扭起来了,好不热闹。据调查,这支锣鼓队将实行小型商业化模式经营,这样能够不仅丰富了农村的文化活动,提高精神文化水平,而且还可以增加村民的手入。
十四
深入农家调查;今天我们主要对家乡村名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交流、聊天,并让他们谈了会对于试验区的看法,每当我们谈到这个时,无论是小孩还是老人都饶有兴趣,老人甚至还拉着我的手说“这是件大好事,不经改善民生,而且造福子孙。真的是功在现代,利在千秋,看着政府如此大的工程来造福我们,我们现在也渐渐的加入进来。
第五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日志 -1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日志
日期: 2012年7月1日 地点: 潜江市园林区 天气: 多云 活动内容及心得体会:
为了能有足够的时间赶到车站,清晨6点时我们全队就已经在北大门门口等公交了。9点钟时我们坐上了去潜江的汉宜高铁。因为今天是汉宜高铁开通的第一天,所以一路上很多人观看拍照。10点钟我们下了火车后,在潜江车站又看到很多当地人特意赶来拍照留念。甚至有一位老伯在收集火车票留念。这让我感受到潜江的发展以及当地人对潜江的深切关注。我也希望通过这次的暑期实践能够为潜江小龙虾产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随后我们来到园林区租了两间房安顿下来。午休后,全队在一起重新整理资料,商议明天去水产局要访谈的内容。对工作内容进行了分工后大家就各自去学习了。
虽然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的活动,心中对于未知的情况有担忧,但比较充分的准备和当地人对潜江的热情让我对接下来做好工作有信心。
(写作说明:日志由参与实践的学生个人撰写,主要记录实践期间个人的工作内容、实践感受、思考总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