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持技术创新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定稿]
坚持技术创新 提升惊天液压核心竞争力的模式浅析
摘要:为了能够有效地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企业必须构建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本文从典型的中小型装备制造业企业—安徽惊天液压智控股份有限公司认识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开始,阐述了该企业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建立了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研究创新团队,并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持续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始终坚持走技术创新之路,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关键词:技术创新; 核心竞争力; 发展战略
安徽惊天液压智控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极少数拥有液压破拆属具及装备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内唯一专门从事液压振动技术及相关产品开发的技术中心——安徽省液压振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国内同行业企业中,产品结构最齐全、市场占有率最高;具有较强的精密加工、热处理和测试能力。产品可分为液压破拆属具和液压破拆装备两大类,主导产品有液压破碎锤、其他液压破拆属具、固定式液压破碎机和拆除机器人等。
公司是科技部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商务部确认的13家工程机械行业核心层重点联系企业、国家知识产权局“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安徽省首批创新型企业、中国工程机械配套件行业“属具最具影响力品牌”企业。公司是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分会和配套件分会常务理事单位,安徽省机械工程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公司专注于液压振动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创新,公司技术中心现为安徽省液压振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是国内唯一专门从事液压振动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的技术中心,公司研发团队为安徽省首批“115”产业创新团队。通过坚持不懈地推进自主创新,多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多项研发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持续增长,而且带动了全行业的技术进步。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将潜在的核心能力转化成现实的核心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发挥实质上就是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定位、商品推陈出新、发展战略定位、创新能力、驾驭市场能力等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的条件有益结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持续竞争优势是竞争优势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部分,为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在自身所拥有的独特竞争力中寻找那些难以模仿,又难以替代的部分,只有建立在这部分能力基础上的竞争
[1]优势才能得以长期持续。
结合惊天液压的产品研发及生产、营销过程,我们认识到,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研究创新团队,始终坚持走技术创新之路,有效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就是提升惊天液压核心竞争力的最好推手。
一、认识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坚定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2009年2月国家在出台的《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的基本原则中指出:要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支持企业自主开发新产品,鼓励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导企业逐步由依赖引进技术向自主创新转变,大力推进技术产业化。在产业调整和振兴报告的主要任务中指出,依托十大领域重点工程,振兴装备制造业。
惊天液压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之一积极响应《规划》纲要,以技术创新为立企之本,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的灵魂和动力,从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上牢固树立科技立企、科技兴企、科技报国的观念。在实际的工作中始终明确方向,坚持以技术创新为主导思想,坚持走以技术创新发展的道路,推进产学研合作,从总体上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从而解决生产中关键技术问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自公司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液压技术的前沿学科——液压振动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并以该技术为依托进行相关产品的研制、生产和销售,始终坚持液压破拆属具及装备在各领域的开发应用。
二、建立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开创型企业发展战略
为了能够有效地应对由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企业除了要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有效地获得包括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支持,更为重要的就是必须构建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1]。
而以“创新驱动的:新机遇、新挑战”为主题的2013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也提出要着力落实好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积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依靠科技进步、依靠管理创新改变[2]。
为切实落实好企业的创新发展战略,惊天液压逐步建立了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创新持之以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设立了三级创新机构,即研究所+研发中心+技术部。液压振动技术研究所依托学校各学科技术优势,由校企联合组建,主要从事新产品开发的前期论证,技术背景分析,提出产品开发的可行性报告以及新产品的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技术难题攻关方面的工作。研发中心是公司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核心机构,担负新产品设计、试制、工业性试验、设计改进及产品定型工作。技术部则主要完成新产品制造工艺工装设计及产业化工作。三级机构有分工、有计划,一棒接一棒,避免了创新工作虎头蛇尾,无序管理的状态,在实际创新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发展,惊天液压完善了“以液压振动技术为核心技术、以液压锤为核心产品,致力打造中国液压破拆特色产业”的企业发展方针,制定了围绕液压锤实施横向开发各种液压破拆属具和纵向开发各种液压破拆装备的产品线规划,坚持不懈地推进自主创新,多项研发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或国内领先水平,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持续增长,形成了公司的特色产业优势,而且带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有力地促进了液压破拆技术在我国各个工程施工领域的推广应用,成为国内液压破拆属具及装备行业的开拓者和领军企业,形成目前国内液压破拆领域中产品组合最宽、产品线最长、产品关联度最高的企业:液压破拆属具包含液压锤、液压破碎抓斗、松土器、液压粉碎斗等,液压破拆装备包含拆除机器人、固定式破碎机等。其中,液压锤系列产品又包含纯液压式、液气联合式、氮爆式三大系列产品、每个系列18个规格,具有静音功能、自动润滑功能、调频功能等可选特性,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工况和作业要求、与0.5吨-55吨的各款国内外挖掘机形成最佳的性能匹配,是目前国内液压锤产品线最长最深的供应商。固定式液压破碎机的关键执行部件为液压破碎锤,是后者的延伸产品,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地表、井下、厂房内等各种工况,可实现手动操作、有线控制、无线遥控、远程线控等控制方式,为国内大型矿山企业普遍采用。
三、重视产学研联合,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的宗旨是运用市场机制,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风险共担、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机制下开展合作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学研机构的研究开发能力及成果转化能力[3]。
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推进产学研合作,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解决生产关键技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最可靠科技支撑手段。当前,科技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的产学研合作正呈现模式不断创新、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机制更加灵活、环境更加多变的发展态势[4]。合作创新通常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合作创新一般集中在新兴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合作进行研究开发(R&D)为主要形式[5]。由于各种合作模式发挥的效用不同,可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以期发挥出其最大优势。
惊天液压本着共同发展,平等、自愿、互利的原则,已与诸如安工大、上海大学、合肥物质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结盟,如安徽省首批115产业创新团队即由惊天公司带领的创新团队组成,具体是由公司总经理罗铭及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学、上海大学、长安大学教授等5人共同形成,对拆除机器人GTC45型研制状况、GTC140型研发状况及GTC10型的准备状况、改善产品结构、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提供了宝贵建议和意见。
产学研的联合更使公司承担了一批科技攻关项目:多年来,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参与了惊天公司许多研发项目,如液压锤的研发、岩石分裂机的研发、多功能液压破碎车的研制、液压综合试验台、各类液压系统,为企业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惊天公司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所在“拆除机器人”方面展开关于“欠驱动三指手爪系统”相关实验及基础方面达成技术开发协议,企业相关方面的研究拥有更合适的平台,产品的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高;与南京理工大学在“重复弹塑性撞击试验装置”(可使得部分产品在试制过程中准确模拟撞击过程)方面就技术内容、方法、路线等形成技术服务体系,为公司开发的共性项目提供可靠的基础技术服务;与上海工程大学就“液压破碎锤性能试验台的研制”方面提供液压破碎锤产品的出厂检验的成套技术设备及测试软件,大大提高公司主导产品液压破碎锤的出厂质量和品质;与中南大学杨襄璧教授达成多年合作意向,并同时形成亲密,深厚的友谊关系,对公司关于各方面的技术疑点和难题提供帮助和答疑,为公司解决燃眉之急,具体开发项目如“多功能钻机用液压冲击锤设计研发”、专著《液压破碎锤基础理论与设计计算》的编写参与及关于液压锤项目的专利和论文等,对公司的技术支撑和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公司与武汉杉林、安徽工业大学等机构共同开发公司用网络系统,如“惊天液压SAP系统ABAP表单及报表开发、系统维护”、“产品整体系统结构和冲击振动行为仿真分析”的技术合作等,为公司的软件运行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由于与安工大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也利用企业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这样一方面使学校成为企业员工技术培训和提高文化素质的加油站,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实现双方高效有益的美好局面。
与此同时公司成立了液压锤技术培训学校,每年定期开办4期培训班,编印培训教材,讲授液压锤基础知识,培训液压锤售后服务技能,为经销商和终端用户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受到广大经销商和终端用户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四、持续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持续加强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设促进企业快速有效的发展。强化自主创新对智力资本的评估,应该同承认货币资本、土地、设备等资源的资本价值一样,承认智力资本的价值。保护智力资本,承认其合法获取收益的地位,使知识资本和技术要素应拥有经济权力和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建立健全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形成人才公开竞争的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自主创新、创业激情和活力,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培育和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应允许和鼓励科技人员在进行自主创新、成果转化时,选择适合技术特点与发展要求的分配方式,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通过多种分配方式
取得合法收入[6]。
惊天公司构建了鼓励企业人员以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并形成知识产权为目标的激励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激励科技人员发明创造及实现产业化的积极性,尽快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制订了如《公司科学技术成果奖励政策》的条例。重视和加强企业与各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将合作机制和运营效益等作为考核、评价企业技术创新、市场竞争能力和企业领导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主要指标包括了技术研发成果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及其增长率,更重要的是技术成果实施率、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对技术信息利用、制定和实施战略的落实情况等,同时在职工中对于改进工装、改善工艺、提出合理化建议也分别制定了奖励标准,每年公司年终召开技术创新表彰大会,大力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产品技术改进和工作技能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员工中也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
同时我们积极创造全员参与技术创新的氛围:企业技术创新不是哪几个人的事,并不仅是老总的事、是技术部的事,而是全员参与的工作,我们在工作中积极引导员工增强创新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健全创新体系。现在惊天公司已在企业全员中形成这种技术创新氛围,为创新出更多更好的技术成果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李晓红.基于经济全球化视角的国有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5).朱宏任.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3, 11.李廉水.深化产学研联合的障碍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 ,1995,4: 22-25.李焱焱, 叶冰, 杜鹃, 肖引, 桑建平.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类及其选择思路[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 10, 98-99.罗炜, 唐元虎.国内外合作创新研究述评[J].科学管理研究, 2000, 18(4): 14-19.刘国新, 李兴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机制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6,(1).
第二篇:革新技术创新观念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川新华彩色印务有限公司扈晓明
跨越世纪之交,在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人类社会正在由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过渡。这种变化将给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及经济发展方式带来剧烈而深刻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印刷企业如何摆脱传统思维模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增值服务能力;如何摆脱被动加工的传统生产模式,努力寻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近日,新闻出版总署正在组织制定的印刷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强调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技术创新,引导产业转型。”本文拟就“革新企业技术创新观念”角度抒一孔之见,以求教于同行和读者。
一、全面认识企业技术创新
时下,“技术创新”一词大量充斥于各种媒体,在媒体的鼓动下,举国上下几乎无人不谈技术创新,宣传的威力之大令人咋舌。在众多的论述中,对“技术创新”概念各抒己见,由于诸多文章对于技术创新认识上的混乱,看的多了不免会令人会产生“一头雾水”的感觉,绝大多数文章对技术创新的认识具有明显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这些混乱的认识基本上可以归结为如下两种极端观点。
一种是把技术创新看作纯粹的技术行为,把技术进步作为技术创新的目标。这种观点突出地表现为将技术创新等同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而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要求,并没考虑或较少考虑创新成果的市场应用。实质上,技术创新在这里被等同于技术的开发、技术的进步。
另一种观点,将技术创新看作是纯粹的经济行为,关注技术的应用,即面向价值转化与实现的应用创新。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技术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的组合包括:①、引进新产品;②、引用新技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新市场;④、控制原材料的新来源;⑤、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组织。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并组织对技术的变革和技术创新的研究,迈尔斯和马奎斯作为主要的倡议者和参与者。在其1969年的研究报告《成功的工业创新》中将创新定义为技术变革的集合。认为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从新思想、新概念开始,通过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最终使一个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新项目得到实际的成功应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70年代的技术创新概念的限定还比较窄,但到70年代下半期,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对技术创新的界定大大发展了:“技术创新是将新的或改进的产品、过程或服务引入市场。”明确地将模仿和不需要引入新技术知识的改进作为最终层次上的两类创新而划入技术创新定义范围中。
另一位经济学家缪尔塞在80年代中期做了比较系统的整理分析,在他搜集的3008篇相关论文中,约有四分之三接近如下表述:当一件新思想和非连续性的技术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发展到实际和应用程序,就是技术创新。在此基础上,他做了如下定义: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他的这一定义表达了两方面的特殊涵义:①、活动的非常规性,包括新颖性和非连续性,②、活动必须获得最后成功实现。
将技术发明所阐明的技术新思想转变成可以投入市场的产品和工艺,在此基础上,通过功能、结构、市场三方面的分析,将技术原理上的可行性转变成为具有一定能够占有市场的可行性,完成这个过程就是技术创新。
对技术创新的认识,无论是只强调技术,还是只强调经济,都是不全面的认识。对技术创新的全新理解是:技术创新是一个从产生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这样一系列活动,本质上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过程,是技术进步与应用
创新共同作用催生的产物,它包括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这两大环节。换句话说,技术开发和技术利用是要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不仅需要从技术的角度、技术发展的规律,考虑技术开发的可能性,还要以市场为导向,考虑技术开发的有效性。市场引导着技术开发的方向,技术本身的发展规律决定这种引导实现的状况和程度。循着这一认识路径,我们看到,技术开发、开发成果的转移、技术开发成果的利用,才构成一个完整的技术创新过程。
基于这一认识,对印刷企业而言,技术创新的范畴不应局限印刷机械制造和供应商的技术进步来推动的印刷加工企业技术改进。作为加工服务型的印刷企业也应有自己的技术创新,而且要在服务型企业里也能形成鼓励技术创新的有效机制。广义上的技术创新应真正作用于印刷企业的诸多环节:首先,表现为生产技术的开发和技术的进步,即生产过程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如推行数码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CTP直接制版和数字化管理系统等;其次,还应表现为企业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创新,如企业流程再造,ERP管理软件的运用,改变传统的凭经验的操作习惯,推行色彩管理和数字化管理等;再次,还应表现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如构建环保体系,促进绿色发展,向绿色印刷产业转型等;第四,还应表现为拓展新兴市场,扩大交流合作。如培育新的印刷市场,创建新的盈利模式,扩大印刷市场的现实需求,稳定和拓展出口市场,大力开拓国际新兴市场等;第五,还应表现为品牌意识的建立,特别是作为加工服务型的印刷企业,最缺乏的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第六,还应表现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强印刷行业创新人才培养,大力实施素质工程、领军人才工程和高技能人才工程,加强对领导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系统化专业培训,提升产业素质,是推进印刷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保证。
二、制约印刷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
1、技术创新观念落后、意识淡薄。比如:在现代经济发展趋势下,一个有信誉的企业品牌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企业的经营、企业的信誉、企业的服务质量等等,这是企业的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甚至比有形资产价值更高,企业必须花费大量的精力来树立、经营自己的品牌。因此企业要发展,必须从一开始就在经营企业的同时策划、培育、经营、发展自己的品牌,牢固树立长期经营企业品牌的思想。企业技术创新同样是企业管理战略中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而在很多时候,人们未能认识到创新管理的重要性,创新管理的理念、方法、工具和手段,就难以在企业内部自然地形成。这方面的观念落后、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一是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的领导人素质不高,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急功近利,忙于赚钱,缺乏对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思维方式跟不上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二是董事会过于强调职业经理人任期内的经济指标和利益回报,职业经理人为满足董事会的要求,不得不将精力放在凸显短期业绩上,而忽略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组织和制度僵化。转机建制后的印刷企业的管理者没有认识到技术创新对企业生存的重要性,对员工的创新潜力有本能的抵制,不支持员工个性的发挥,大都在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设置上下了很大功夫,为节约成本,在人员配置上“一个萝卜一个坑”,绝不会多设一个岗位多配一个人员,要求员工严格按设定的工作流程办事,把员工仅仅看作是劳动力资源,很少有人去衡量他们创新贡献的价值。僵化的等级体制,程式化的管理模式,强调按章办事,虽然能明确决策过程的责任和提高其积极性,但不适应营造创新的环境。而知识化的员工向往从烦琐的事务工作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创造性工作,注重的是“以好的方法办事”,而不再仅是“办成事”。通常,只有当人们能够自由获取资源、具有一定范围的自主决策权力,并且创造性的贡献受到赞扬时,才会激发创造力。
3、投入不足阻碍了技术创新的步伐。无论技术创新计划如何宏伟,对研究开发的投资是评价国家、企业对创新支持程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印刷行业工价下跌、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成本上升、利润率低,加剧了印刷企业的资金困难,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技术创新项目,投资不足无疑将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即使是投资,企业也希望资助处于价值链底层的、立竿见影的项目,况且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本身就是一件风险高、见效慢的项目,没有人愿做费力不讨好的事。
另一方面,印刷行业一谈到技术创新,总认为是印机制造企业和供应商的事,印刷企业的技术创新总是被动地屈服于印刷技术的改进,作为一直处于加工服务地位的印刷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4、学科体系的跨越,印刷技术的创新活动缺乏系统研究。创新能力不仅仅表现在产品和服务,也是过程、策略、组织结构和企业计划的创新。技术创新活动通常与许多学科体系和部门有关,人们如果在旧的学科体系分类和等级制度下思维,追求和维护部门利益,创新活动必然受到阻碍,无法真正发挥创新潜力。印刷技术本身又是一个复杂的学科体系,涉及到光、电、机械、化学等各学科领域,历史上推动印刷技术进步的往往不是印刷领域的专家、学者,方正电脑排版在印刷技术领域掀起革命性的变革,推动了印刷技术的飞越发展,而这一技术的发明者却不是印刷领域的专家所为。从这一点看,所有介入印刷技术创新过程的人在每一个学科领域、每一个环节上,都需要有紧密的联系和迅速的交流,否则创新知识就会流失掉。
三、印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是指创新者个人的创新思维、方法和技巧,而是激励员工参与创新的企业文化、内部环境、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是创新管理的范畴、企业的绩效指标。企业的创新能力表现在信息和知识的流动性、企业内外的联系紧密性、以及对个人和群体创造性的支持。
1、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文化氛围和环境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是自然形成的,持续和成功的技术创新,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投资和管理,才能提高每个员工的洞察力和想象力,有效地发挥全体员工的能动性,形成一种创新的企业文化。印刷行业作为加工单位,不象其他生产制造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科技研发方面有自己的大学城、孵化园、研发中心等专门从事创新活动的专职部门,因此,印刷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氛围和环境的形成取决于以下几因素:
1)、企业支持创新活动。企业领导者应该对管理中的经济、组织、技术、人的行为和观念诸因素加以综合,保持与客户的联系和交流,充分利用全体员工的知识能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通过创新将企业的管理实践不断深化,提高技术和商务的集成程度,使企业的运作产生质的飞跃。
2)、认同员工变革创新的思想。实际上,创新就是积极变革,变革意味着打破传统。因此,技术创新首先要从企业现有的产品、技术和组织结构中寻找不足之处,加以改进或彻底变革。在这方面,要允许员工敢干犯“错误”,要鼓励和肯定负责任的“冒险”行为。只有高层管理者能消除群众对技术创新的恐惧心理,才能使大家畅所欲言。员工能无拘束地自由思考,方能激发创造力和创新意愿。良好的创新环境将赋予员工一种从自我压制或强制管理体制中解脱出来的、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
3)、对创新意识的积极引导。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取决于每个人对从创意提出到商业化整个过程的理解。认识和理解创新过程,并将创新视为企业的价值系统和竞争力,是成功实施创新管理的必要条件。技术创新的依靠对象是柔性化和知识化的劳动力,他们创造力是知识和才能在一定时间内对客观环境和事物的深刻理解而形成的,正确的思维方法将帮助员工发挥创造力的本能。
4)、营造团队合作的氛围。企业的创新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更多地依赖于集体创新过程,而不仅仅是创新者个人的创造力。和谐的创新环境将使不同领域的专家或不同工种的工人融合成一个团队化的工作小组,利用高效率的信息网络,促进技术创新过程的发展。提倡团队精神和相互合作,特别是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正确和及时传输,以及被有效利用和共享,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2、创建鼓励技术创新的管理机制
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需要在企业中建立一个有效的鼓励创新的机制,广泛听取员工的合理化建议,拟订奖励和晋升制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增强企业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创建鼓励创新的管理机制有以下措施和途径:
1)、拟订企业创新的评价体系,制订评价创新的标准。为了激发创造性,增进沟通,促进创新思想的应用,应建立创新案例的档案,进行定期跟踪,提出关键指标和早期报警信号,注意哪些鼓励措施对激化创新最为有效。
2)、将合理化建议制度化,列为企业的日常工作议程。在企业内建立合理化建议制度,如在企业内联网上公布企业面临的问题,张榜求贤,发表已采纳的合理化建议实施报告,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的创新潜力。
3)、定期举办创新研讨会和培训班。技术创新研讨会和培训班可使更多的员工学习最新的创新理念、工具和手段,孕育新思想,促使他们参与到技术创新过程中去。通过信息交流和学习,建立大家关心创新的气氛,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4)、建立创新奖励和晋升制度。表彰和晋升有突出创新贡献的员工可以体现企业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态度,并给创新者带来实际利益,这是调动员工创新积极性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3、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建立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有助于经营者认识本企业的创新潜力,以及需要从那些方面去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四、印刷企业创新战略的选择
技术创新战略决定和统率企业创新的具体行为。企业能否正确选择并贯彻实施良好的创新战略,是其能否顺利推进技术创新,赢得创新利益的先决条件。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创新的企业必将走向衰亡,但创新战略选择失误所导致的不良创新反过来可能会加速企业衰亡的进程。因此,如何选择正确的创新战略是目前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是涉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
企业的创新行为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互动过程,既涉及到每一产业部门中科技进步所提供的机会,又涉及到各自市场的潜在变化趋势,同时还与企业本身的知识存量、人力资本和历史传统有关,技术创新是可公开利用的知识与企业(个人)私有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科技创新机会、不同的知识存量和人力资本,又面临不同的市场环境,应该有不同的技术创新战略。
目前理论界研究提供的技术创新战略模式分为独立创新、合作创新、引进再创新三种。独立创新,即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产生技术突破,攻破技术难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合作创新,即企业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吸取率先者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进一步开发。引进再创新,即企业间或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联合开展技术创新合作。它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力量,资源优势互补,克服单个企业无法克服的难题,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从印刷企业来看,创新的基础条件和企业的技术能力也比较差,完全依赖企业自身技术能力的积累来开展创新活动短期内很难提高技术档次和效率。合作创新战略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有效性和效率的手段。可以充分利用创新资源,直接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克服印刷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劣势,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通过集中各种创新资源进行创新活动,可以降低创新成本,缩短创新周期,提高创新档次,促进企业发展。
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和获益者。印刷行业的技术创新不单指是印刷机械制造企业和供应商的技术进步,技术创新还包括产品创新、过程创新、市场创新
和管理创新等。技术创新应该成为可学习和可管理的过程。革新技术创新观念,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和环境,制定恰当的创新策略、建立鼓励创新的管理机制和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
第三篇: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如何创造并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对核心竞争力有清醒的认识
核心竞争力有三个方面的要点;企业组织独有的,这种能力只能产生在既定公司文化背景下,其他企业不可能有产生的条件;存在于企业组织内部的,这种能力是根植在既定的公司内部组织结构、经营结构、管理结构之内,离开了这种结构,核心竞争能力就会发生变化;在长期的经营与管理过程中积累的多种能力的集合,不能只靠其中的某一种能力来形成,这种能力不是在短期内形成的,而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在长期的经营与管理过程中积累的多种能力的集合,不能只靠其中的某一种能力来形成,这种能力不是在短期内形成的,而是长期积累的过程。
(2)对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进行战略规划
核心竞争力是支撑企业长久竞争优势的基础性能力,因而也是战略性能力,它必须与企业长期战略相结合。战略定位尤其重要。企业的战略定位首先要从环境角度加以分析,企业处于复杂的商业、经济、政治、技术、文化、社会环境中,由于企业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就要求对企业的环境性质进行最大限度的分析,找出处理各个不同的重要环境因素的最有用的方法;其次要对企业拥有的组织资源进行客观的认识,对优势与劣势的客观认识应该基于对相同和相关企业进行全方位对比的基础上,通过在不同层面的多维比较,才能确保认识的客观性;再次要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期望进行认真的考察,企业在运作过程中,能否得到利益相关者的一定程度的理解相当重要,只有在企业的外围部分形成较明确的共同体,企业抵抗系统风险的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3)培育核心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一个企业要在竞争市场中有立足之地,要培育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首先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即那些是自己专有的、关键的,然后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其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创造。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以市场为导向.技术创新目的是为了通过技术创新来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创新核心产品,从而占领和创新市场.二是要以“合作“为突破口.在进行技术创新时,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不可能独自建立自己的研发系统,更没有能力承受研发活动的市场风险.因此,必须向外界获取新技术和能力,通过市场手段获得企业需要的核心技术源或掌握核心技术源的人才,也可以通过与拥有互补优势的另一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或兼并收购拥有某种所需要的专长的企业,为己所用,将外来的不同知识有效地沉淀在企业内部,形成存在于企业内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4)创新管理,建立合理的治理结构
在我国,企业搞不活和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产权不明、出资不到位、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混乱等,使得企业无暇顾及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进行科学管理,在管理上转变观念,抛弃那种经验式、粗放式、家长专断式的随意管理,要建立学习型的组织结构,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制度,辅之以科学的管理手段,不仅要发挥管理制度的作用,更要发挥管理中人的作用,完善企业中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要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的战略决策、财务管理、采购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5)发挥自身优势,实施“专而精“的策略
“专而精”战略是企业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战略选择。专注于某一两个方面的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做成“强”的、有竞争力的企业。企业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又要从竞争对手和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创造“先发制人”的优势,争取成为市场的先入者。真正做到与众不同,形成特色和专业优势。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集中企业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②寻找自己的潜在能力,真正了解自己。③从竞争对手和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建立自己的比较优势,并构建支撑这种优势的潜在核心能力。
(6)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创新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人的价值观念,是员工对整个企业发展乃至制度的一种认可,属思想范畴.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创新、创造的源泉,企业文化是企业特有的,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提炼出来的,它具有独特性。一种开放的、尊重个人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中小企业发展最需要的,它是核心竞争里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的高低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中小企业必须抓住两点建设企业文化.一是要培育企业独特的企业精神.中小企业必须拥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价值观、道德观和精神风貌.独特的企业精神能使企业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充满凝聚力和活力,使得企业长盛不衰.二是要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企业和创造型企业,为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全方位服务。现代企业是一个学习型组织,企业发展的深层原因和最后决定力量来源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企业而言,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具备比对手更快更好的能力,这样企业才能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的反映,及时调整自己,适应新的环境和市场,及时熟悉、解决新问题。因此,要创建一个学习行企业,在企业内部形成自觉学习、团队学习的氛围,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能,从而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建立学习型企业文化,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非一日之功,其培育过程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市场边界的变化越来越快,目标开始变得飘忽不定,对目标市场的占领顶多只是暂时性的,要重视企业发展战略的正确的定位,重视企业管理系统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重视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重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企业文化的建设、培育高素质的企业家,充分利用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在这些策略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应从注重外部环境的变化到注重自身资源、能力的融合积累,逐步形成自身特有的核心竞争。
第四篇:浅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浅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近两年,我司面对国际金融风暴的压力,公司上下一心,团结拼搏,用“敢为人先,不惧险阻,勇攀高峰”的企业精神实现了生产经营的较快增长;如今,在宏观经济环境趋紧的形势下,我司应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念,抓机遇、迎挑战,务求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加大对市场的占有力度,实现公司价值。
经我所组织所内员工学习新华社的《国家脊梁 负重致远—中央企业“十一五”时期改革发展纪实》一文,就“紧抓机遇、迎挑战,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这一命题进行了学习和讨论,并结合公司领导提出的“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促发展,以服务创品牌”的经营理念,总结了我所在未来发展中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几点体会。
一、加强品牌建设,坚持诚信经营。
首先,企业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重视企业品牌建设。要充分认识到品牌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品牌是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有了品牌才能赢得市场,有了品牌才能创造效益。要加强监理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做大做强监理业务,树立企业的品牌。通过管理提高监理工作的质量,促进提高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从而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和形象。第二,要进一步提升企业诚信文化,牢固树立诚信经营的信用意识。我所树立监理企业树品牌、监理人员讲责任的信用意识,并组织对监理从业人员进行执业教育,进一步提高监理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遵守职业道德,守法、诚信、公正、科学地开展监理工作。第三,要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自觉遵守行规行约,做到诚实守信、严谨务实。信誉是我司创立品牌的基础,对于监理行业而言,企业的信誉主要源于它为业主提供的监理服务水平和工程质量的高低以及监理工作中的诚信程度,有了良好的社会信誉才能创立企业品牌。也因此,我司在同行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工程监理行业“2010年先进工程监理企业”称号。
二、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企业的活力之源,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创新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正如《国家脊梁》一文所述,“自主创新是企业进步的灵魂。5年来中央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纵观世界500 强企业,它们保持长期持续发展、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共同点,就是这些企业都非常重视从技术、营销、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创新。因此,不断创新是企业赖以生存与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保证之一。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从知识经济的要求出发,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不断进行观念、技术、质量、管理、服务、制度等诸多方面的创新。
观念创新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没有观念创新就不可能有创新的实践。企业要牢固树立创新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源泉,坚持用创新思想指导企业实践。要研究社会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技术与市场结合的思路,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进行创新活动。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要从体制改革入手。激活现有科技资源,加强面向市场的研究开发。大力推广、应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使科技成果迅速而有效地转化为富有市场竞争力的商品。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并形成技术领先优势,就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加强品牌的自我保护。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要勇于突破,不断否定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才能取得技术进步的领先地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质量创新
质量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必须根据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需求,不断提高质量的科技含量和市场需求含量,使质量创新永远满足建设单位和业主的需要。
管理创新
在加强基础管理的同时,要根据新的情况不断引进新的管理观念、管理制度和方法,要通过企业管理实践,创造出新的管理模式,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服务创新
服务是永无止境的,企业要在为业主和施工单位提供监理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服务内容、服务项目、服务方法,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效果,让业主和施工单位感受最良好、最满意的服务。
制度创新
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制度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保证:企业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公司必须不断学习和运用现代企业制度并根据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造和改革现有和现存的企业制度,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现代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制度保证。
此外,创新还应包括经营创新、组织创新、知识创新、文化创新等等。只有全方位、全面地进行创新,监理企业才会获得无穷的生命力和永不枯竭的内在动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强大的竞争力,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江泽民同志曾讲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企业管理大师德鲁克先生也指出“每个企业都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是创新。” 我国优秀的企业海尔集团的掌门人张瑞敏也认为:“海尔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由此可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创新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创新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企业必须持续创新,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养企业核心价值观
学者们认为企业一般拥有两个核心:一个是核心竞争力,一个是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支撑一个企业长久发展的思想观念,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持久动力。因此,以企业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把企业的两个核心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企业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与持久动力。
现代监理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创新的源泉,是企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摇篮。一个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也肯定是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公路交通监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拥有自己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建立起自己的一套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公路监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于我国监理企业在参与国际化市场竞争、提高目前我国公路监理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实现与国际接轨都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自1988 年我国监理制度的试行以来,我国监理制度的实施时间还不算很长,经验还不丰富,目前我国的监理行业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而且还面临新的严峻的形势,特别是我国进入W TO 以后,面临国外监理咨询企业国际市场竞争的形势。在此条件下,如何提高我国公路监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需要监理企业要着重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建设,还需要政府政策的灵活性以及各级行业协会的普遍关注,才能为我国培养一批在国内外有公信力的名牌监理企业。
监理企业要充分把握当前国家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有利时机,为迎接交通建设的第二个春天,适应交通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指导思想。积极响应“监理企业树品牌、监理人员讲责任”行业新风建设活动,促进我国公路交通监理企业可持续发展,把监理企业做强、做大。
第五篇:技术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论文摘要
技术创新是培育与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源泉和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促进与引导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然而技术创新,并不单单就是研究开发出那些技术密集的高新技术、高科技产品才是技术创新。必须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产品的市场情况等因素,以观念创新促进管理制度创新,带动技术产品不断创新,走持续发展、持续改进的路, 才能永葆企业有旺盛的生命力、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嘉善豪能新材料公司的技术创新为例,来说明技术的创新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关键词: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持续发展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目 录
论文摘要....................................................................................................................................1 引言............................................................................................................................................1
一、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动力和源泉..............................................................1(一)核心竞争力与创新的含义...........................................................................................1(三)创新是形成竞争力优势的最重要动力和源泉...........................................................1(四)影响能力创新的因素...................................................................................................2 1.R&D投入水平........................................................................................................2 2.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2 3.国家创新政策............................................................................................................2
二、企业技术创新有的缺陷..................................................................................................2(一)国际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2(二)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3 1.技术对外依赖度大 科技进步贡献率低..................................................................3 2.科技与经济相脱节,高新技术研究成果难以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3 3.软环境的建设不够....................................................................................................3 4.自主企业、品牌渐多,但仍显不足........................................................................4 5.评审门槛过高............................................................................................................4 6.法制、政策不够完善................................................................................................4(三)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5 1.技术创新战略的比较................................................................................................5 2.两种典型技术创新模式............................................................................................5 3.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的博弈分析............................................................................5
三、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途径..................................................................................5(一)如何强化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5(二)非核心技术创新........................................................................................................6 1.引进核心技术,与核心技术持有者建立战略合作关系........................................6 2.非核心技术创新与企业基本竞争战略的结合........................................................6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3.非核心技术创新→非技术创新................................................................................7(三)诱发危机意识,鼓励创新思维................................................................................7
四、结论..................................................................................................................................8
五、参考文献..........................................................................................................................8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技术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引言
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哈默尔(G.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论文《企业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中,正式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认定企业核心能力就是一种学识,就是一种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学识。随着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的深入,战略、技术、资本、质量、渠道、客户、品牌、速度、创新、组织方式、管理制度、知识产权、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学习能力等等,都曾被人定义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有人综合起来进行定义的。以上列举的各项都一定程度的符合这一特点。本文主要就技术创新这一方面进行研究。
一、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动力和源泉
(一)核心竞争力与创新的含义 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实质是对客户的争夺,谁能让消费者从口袋里掏出钱来,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消费者买谁的账归根结底就是谁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换一种说法就是谁为消费者创造了更多的价值。而使企业持续地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的根源则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笔者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为企业为顾客创造别人所不能创造的价值的能力。从核心竞争力产生的逻辑出发,可以看出核心竞争力需具有价值性、稀缺性、独特性、难以模仿性和延展性。
(二)不断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经济模式带来了新的格局。大企业反应迟钝,风光不再,掌握高新技术并能对市场做出灵敏反应的中小高科技企业快速成长,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虽然高科技企业的迅速发展壮大是九十年代最为壮观的景象,但是每一个成功的高科技企业背后就有十个失败企业的故事,这说明新经济中企业竞争更为激烈,旧有理论难以找到并解释成功和失败企业之间的差别。
由此可见,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以成功企业为例进行归纳和总结,找出对我国高科技企业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观点和方法,极具现实意义。
(三)创新是形成竞争力优势的最重要动力和源泉 企业核心竞争力可表现在企业的技术优势、战略决策、反应能力、产品制造、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等方面。而这几方面除了通过经验积累之外,创新是形成竞争优势的最重要动力和源泉。
首先创新本身可以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企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业不断创新的过程。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杜拉克宣称:企业组织需要一个核心专长——创新。“海尔”如何由小变大,由弱到强?张瑞敏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不断的创新。其次,创新能使企业保持良好的竞争态势。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能否快速发展已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而不断创新则能保证企业不断适应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发现新的利润增长点。
(四)影响能力创新的因素 1.R&D投入水平
R&D是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许多统计分析表明,R&D投入量与技术创新强度、规模和水平间有很强的相关性。作为技术创新前期阶段的R&D活动,其投入量有较强的独立性,这为规范化统计分析提供了可能,而且具有较好的纵向和横向可比性。因此,R&D投入量目前被作为技术创新评价最有代表性的基础参数之一,是决定技术创新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2.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是从宏观上看某个产业技术的高低,它涉及到产业的多个方面,并且各个方面相互影响。优良的生产设备能使企业以较小的新增投入,有效吸收和转化R&D成果或引进技术,迅速达到创新条件下的规模生产。广泛灵活的销售网络和优良的售后服务,能为创新产出奠定市场实现的坚实基础,成为扩大企业创新社会影响的窗口,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的市场营销能力。而市场营销能力又会影响到整个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3.国家创新政策
技术创新直接或间接受到国家技术创新政策的影响,技术创新政策是维系和促进技术创新的保障因素。在很多情况下,技术创新特别是基础科研项目,社会效益大大高于私人收益,私人付出的技术创新成本在很多情况下很难得到充分的补偿,导致缺乏参与此类活动的动力,这就需要政府通过直接参与或变革相应的制度加以解决。
我认为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资本市场尚不健全,难以对需要大量资本投入的新技术产业提供足够的支持,这就需要政府在资金、政策上的刺激和扶植,使之尽快形成规模经济、降低边际成本、积极创新出本国新兴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的竞争优势。
二、企业技术创新有的缺陷(一)国际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全球正处于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和新一轮技术革命孕育阶段,技术创新渐趋活跃,面临新的经济增长机遇。
根据全球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每五六十年为一周期的规律,过去二百多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年,全球经历了机器工业、蒸汽机、电气及重型机械、内燃机及其应用、信息技术等5次技术革命。目前,仍处于以信息及通讯技术为标志的第五次技术革命时期,它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信息技术革命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进入到广泛和深度应用阶段,将催生大量新技术、新产业,同时,也正孕育新一轮技术革命。
(二)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1.技术对外依赖度大 科技进步贡献率低
目前我国技术对外依赖度已超过50%,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技术必须从国外引进。现在科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只有30%左右,一半以上的技术要靠引进,只有万分之三的国内企业真正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我国要达到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必须跨过“科技进步贡献率要超过60%、对外技术的依赖度降到30%以下”两个硬指标。由于没有核心技术,国内企业不得不将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到4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
2.科技与经济相脱节,高新技术研究成果难以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的科技成果大概有3万项,但转化成产品的不到20%,而真正形成产业的恐怕不到5%。李岚清曾说过:“我过去到过许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机构与实验室,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他们普遍重视科研成果论文的发表或获奖,而忽视将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成为商品,占有市场,实现其使用价值,变成财富。
有这样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1997年10月,我到内蒙古大学考察,了解到他们发明了一种药,专治牛皮蝇,应该说这是一项重大发明。可巧,我随后又到当地的一家皮革制品厂考察。我问厂领导,你们生产用的是国内的牛皮还是进口的牛皮,他们说不用国内的牛皮,全部用的是进口牛皮。我问为什么,他们说国产的牛皮大多被牛皮蝇咬过,有的牛皮被咬得像一张网,利用率很低。我说,专治这种牛皮蝇的药不就是你们内蒙古大学的教授发明的吗?为什么不用呢?他们却回答说,不知道。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或者国家急需的东西,虽然有了科技成果,却没有一种机制使它能够进入市场。这样的例子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3.软环境的建设不够
体制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保证。企业的科技自主创新与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是密不可分的。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昭如是说:“回顾“两弹一星”的研究,那时候团队精神和学术民主的氛围都很好。拿今天的话来说,是软环境很好。当时,我们完全是针对问题本身展开各种讨论甚至争论,根本没有等级和身份方面的顾虑和限制。
由于国内没有适宜科技创新的环境与氛围,原本许多应在国内大有作为的科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学家纷纷前往国外。由此也派生出一些奇怪的现象:有着中国国籍的科学家没有一个获得诺贝尔奖,却有一些华裔科学家获诺贝尔奖。许多人引以为豪,但我认为这是一种耻辱。如果这些科学家在国内搞研究是无法取得如此高的成绩的。2008年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得奖后接受访问时表示,自己从小在美国成长,算不上是中国科学家。他说:“我不是中国科学家。我在美国长大,并一直在这里生活。但我希望奖项能鼓舞中国的学生和科学家。”
4.自主企业、品牌渐多,但仍显不足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转变进一步国家意志化。可喜的是,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已经呈现出良好势头。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四个拥有该制造技术和生产该类高技术产品的国家。
但危机,就是危险与机遇同在。义乌市袜业行业协会会长、浪莎袜业集团董事长翁荣金说,“袜业的同质化程度很高。能否生存,区别在于有无品牌。在同以袜业著称的诸暨大唐镇和义乌,死掉的,基本就是没品牌的作坊式小企业。“有品牌、有销售渠道的,就有议价权,将会整合行业。”翁举例说,浪莎集团拥有自主品牌、自主技术,并在八十多个国家注册商标,因此“当危机来临时,我们靠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新产品、新价格,即使生产商提价,销售商仍有利润空间”。他举例说,浪莎今年(2008)1至7月,外贸出口达3000万美元,同比增长40%。“
目前浙江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制造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附加价值有限的单纯加工制造业将逐步失去竞争力,利润空间正不断萎缩。在此情况下,“要把二产的三产化作为现实的选择,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工业与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实现‘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的转变”。这一次,机遇和挑战,终于轮到中国了。
5.评审门槛过高
众所周知,一项新科学成果产生到时间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与财力。有时确实会出现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但由于国情,政府往往只能选择少数课题,也由此产生了评审门槛过高的现象。中国的科学体制是计划经济最后的堡垒。”蔡文,一位边缘科学家说,“现在大多数的科研计划都是跟踪式的研究,没有给原创性研究提供足够的氧气。
6.法制、政策不够完善
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通过的《科技进步法》于2008年7月1日起施行。至此,中国已经有一部分法律保护科技创新,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但是,体制的不健全仍是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瓶颈。最近开始流行山寨机。它们或由生产者自己取个品牌名字,或模仿别人的功能和样式;由于逃避管理,他们中很多不纳税,不送管理部门检测,再加上极快的创新与模仿,高效的成本控制和灵活的分销手段,导致其零售价格往往仅是品牌产品的1/2到1/3。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由此看来,中国企业还是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动力,但过于垄断而且高昂的检测费用令本来一些有创新欲望的企业望而却步,就出现了“山寨机”这种畸形产品。
(三)自主创新是一个需要长期稳定积累的过程,自然需要一个稳定合理的外在法治与政策的保障。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 1.技术创新战略的比较
技术创新战略一般分为自主创新战略、模仿创新战略和合作创新战略,其特点各不相同。相比较而言,自主创新对企业的资金、研发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模仿创新则对这些方面的要求较弱一些,但它要求企业能很好的吸收所引进的技术,从而从工艺上更好的创新,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合作创新则要求合作主体之间细节的划分清晰,权责明确,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这种创新战略越来越多的被企业所采用。
2.两种典型技术创新模式
现在一般存在着两种基本的创新战略观点:一种是十分普遍的观点即模仿创新——自主创新;另一种是现在从两弹一星、吉利等这些案例所引发出来的直接自主创新的战略。那么相对我国的家电行业的企业到底应该采取何种创新战略途径?下面引用彭纪生、刘春林建立的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的博弈分析模型,以期对我国家电行业的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提供借鉴。
3.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的博弈分析
为表述的方便,考虑两个企业(企业1 和企业2)均可独立进行一项创新研究的博弈问题。由于企业自主开发需要研究成本并需承担失败风险,故假设该项研究需要投入的直接成本为c ,对每个企业来说,成功的概率均为p。并设在不计成本的情况下,任何一个企业的研究成功将给企业1 和企业2分别带来v1 和v2的效用(或收益)。但是如果只有一个企业研究成功,另一个企业为共享研究成果,必须付给成功者一定使用费d(一般假定d)。
于是对两个企业而言, 有4 种不同的策略组合, 即企业1创新、企业2 模仿;企业1 模仿、企业2 创新;企业1 和企业2 都创新;企业1和企业2都模仿。
三、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途径(一)如何强化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要素包括:企业经济实力;国际化水平;政府干预度;投融资能力;基础设施;企业管理;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源。所以任何片面强调某要素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认识都是不全面的。
以嘉善的豪新材料公司为例,在其研发中心,工作人员将两个贴有不同材质标签的啤酒瓶放入85摄氏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第一种标签遇溶液后卷缩,15秒内完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全脱离瓶体;另一种标签经过60秒浸泡仍维持原状。前一种标签就是该公司的新产品――可洗水晶标签,身价是普通纸标签的10倍。
豪能新材料公司副总经理张士栋说,贴有传统纸标签的啤酒瓶需手工剥除标签后再回收利用,许多啤酒生产商因嫌麻烦,宁愿选择将瓶子报废。如今,一些啤酒生产商用上他们的可洗标签,瓶子的回收利用方便了,生产成本也随之降低了。
市场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风向标。今年,豪能新材料公司把发展触角延伸到了海外,在比利时收购了商标行业巨头――伊洛克罗马(欧洲)有限公司,准备依靠其设备技术、销售网络和客户群,在海外打响自己的品牌。
同样,技术创新让恒丰包装公司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恒丰公司有一个7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是其与浙江大学的联合研发主中心,用于环保转移新材料的研究;公司研发副中心则位于浙江大学的紫金港校区,面积200多平方米,用于新材料性能测试。
一个企业,要想真正营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惟一的办法就是综合分析、正确判断企业的各方条件,寻找自己的长处,从生产管理、质量、规模、销售模式、渠道、售后服务、品牌认知、价格、人才等各方面入手,做好其中一项或多项工作,并扬优成势,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二)、非核心技术创新
1.引进核心技术,与核心技术持有者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核心技术是十分重要的,不能获得核心技术,企业的产品就没有持久的竞争力。但是,对于那些不能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的企业,又该采取何种策略呢?实际上,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技术创新速度的加快,企业越来越专注于产业链条上的一个环节,然后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同实现从最初始的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转换。
例如掌握电脑核心技术的英特尔公司,并不具备组装全部电脑的能力,它只是在电脑核心CPU上有核心技术专长。这样就给其他没有或不具备电脑核心技术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2.非核心技术创新与企业基本竞争战略的结合
核心技术的取得往往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而且风险较大,成功的几率低,除了少数大企业和跨国公司之外,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是无法承受的。因此,企业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在其他方面下功夫,在非核心技术层面采取成本领先或差异化战略。一般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采用这种战略。
我国企业拥有低廉的劳动力,可以通过成本领先战略来实现非核心技术创新,利用劳动力的价格优势与庞大的市场容量,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使企业获得低成本,在竞争中靠成本优势取得领先地位。但是,在同处于产业链下游的情况下,由于进入障碍低,多数企业很容易就取得成本优势,而且面对的竞争对手具有相同的竞争手段——成本,这也就是为何我国彩电行业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价格战的重要原因。
例如,在洗衣机的核心技术方面,海尔的小小神童洗衣机并没有多少创新,而只是领先向市场推出容量更小的洗衣机,针对的是家庭对第二台洗衣机的需要,实现小件衣物随时洗。实际上,尽管海尔在核心技术方面并没有多少突破,但是它推出的产品却接连不断,这些新品体现了非核心技术的创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形成了差异化,创造了企业的核心能力。应当看到,非核心技术创新虽然能够产生差异化,但是技术含量低,很容易被模仿而丧失其独特性优势。因此,企业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使产品独特性得以延续,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或者直接将非核心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3.非核心技术创新→非技术创新
创新不是“创造新东西”的简单缩写,而是具有特定的经济学内涵。创新是创造或执行一种新方式,目的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要获得利润。我国大多数企业既然无法掌握核心技术,非核心技术创新又容易被模仿,而且短时间内将一直保持这种情况,就可以考虑走非技术创新的道路。
与技术类的创新相比,非技术类的创新往往只需较少的投资,甚至有时只是一个观念的转变,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来说,更应该强调非技术方面的创新。非技术方面的创新类型很多,如营销手段创新、管理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等。
(三)诱发危机意识,鼓励创新思维 多数情况下,企业会感到成功的模式不会永远支配企业的运行,但在什么情况下和什么时候变革企业,这是许多优秀的企业家都感到困惑的问题。当企业在获得“满意”的利润时,企业高层管理者往往容易忽视那些表明组织的竞争力正在下降的信号。只有当组织的竞争力开始衰退,当然这个衰退可能是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过程,才会引起公司的警觉。但这时的创新或变革,很可能是为时已晚。
企业应能具有识别、评价自己所处发展阶段的能力,以保证企业在不同时期都能采取恰当的变革模式使企业处于一个又一个不断上升的阶段。马柯德认为优良企业具有两个特征,即健全的财务和健全的战略。健全的财务是建立在健全的战略基础上的。而健全战略的确定是企业建立在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的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的。所以在今天,创新已成为培育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有危机意识,鼓励创新,首先从企业高层做起。
当然,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只是一种有效手段,而要使组织成为真正的创新组织,还需要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使创新行为成为每一个员工的自觉行动,还需要在组织内部建立持续创新的公司文化,创造一种自我完善的机制和持续创新的态度,勇于变革,乐于变革,创造变革。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四、结论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市场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当然离不开企业创新的支撑,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创新手段或者途径都适合企业。所以,选择可行的创新才是重要的。希望企业更好地发展,为国民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参考文献
[1]曾令秋,杜伟,张伦方;推进成都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04期
[2]李小飞,萧延高;试析产业集聚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1期
[3]杜伟;关于技术创新主体问题的理论分析与实证考察[J];经济评论;2004年03期
[4]尹忠萍;论技术创新主体[J];经济师;2002年10期 [5]杜伟;企业技术创新激励制度论[D];四川大学;2002年
[6]权利冰;我国大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尚存五大障碍[N];中国财经报;2000年 [7]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系统分析及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8]张雷;国内实力企业促进技术创新的初步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李品媛;[9]论企业核心竞争力[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10]黄耿;民营中小企业企业家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9 [11]张曙;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1999 [12]缪沾;关于技术创新概念的研究
[13]纪玉山;现代技术创新经济学[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1版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