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人与海鸥导学单
《老人与海鸥》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并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把重点的词语写在下边
2、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3、读完文章,你有何感受?请写在下边。
三、合作探究
1、找一找文中老人爱海鸥的句子,细细地品读,深入地讨论、交流。
2、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情义。
四、再读课文,感悟提升
1、说说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说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情感?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海鸥的心情吗?
2、朗读中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感。
3、学完课文你有何感受?动笔写一篇读后感。
五、巩固迁移
1、看拼音写汉字
sùbǐnɡpǔyìcuòxiējíyínɡ
()料()干()写()扬顿()()息()祥()养
2、下面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
①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②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③海鸥的叫声和姿态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④海鸥们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3、按课文内容填空,并说说你从所填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①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飞成一篇()。
我体会到
②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
我体会到
4、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它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1、用“”画出描写海鸥动作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三段两次用了“扑”这个词,为什么不用“飞”呢?
六、超级链接---背景介绍:
海鸥老人的名字叫吴庆恒,是一位普通的昆明市民。之所以叫他海鸥老人,是因为每年的秋天,昆明的翠湖都会迎来大批的迁徙的海鸥,这个时候,总有一个老人,几乎每一天都带一些自己买来的面包,去呵护这些美丽的海鸥。老人很苍老了,布满皱纹的脸上,有一双很善良的眼睛,肩上挎一个自制的泛白的布袋子,里面装满了喂海鸥的食物,很细心,总是微笑着看着眼前飞上飞下的海鸥们。据老人讲,这些海鸥很通人性的,当一只海鸥受到伤害的时候,他会用凄厉的叫声呼唤其他的海鸥离开,曾经有一个海鸥,因为游客的抓捕,导致骨折,老人很小心的呵护着这只受伤的海鸥,从1992年起,老人每年都能看到这只受伤的海鸥来昆明,仿佛,海鸥很惦念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飞临昆明,也是一种探望和安慰吧。
来公园游玩的人很多,但没有人知道老人的家境,只是听他自己说每一个月只有308元的退休金,而他要用其中的二分之一给海鸥们买吃的东西。有的时候,由于老人病了,每月自己的开销多了些,给海鸥们买东西的钱就少了,于是,老人就去饭馆里捡拾别人丢掉的东西,用他的话说就是穷人要有穷办法。云南电视台的记者们知道了老人的情况,请老人讲述自己和海鸥们的故事,老人很激动,也许是寂寞太久了,看着老人激动忘我的讲解,心里升起了莫名其妙的伤感。临到最后,记者和老人约好,要带记者们去看海鸥晚上栖息的地方,那时海鸥的一个临时的家。临别之时,老人一直很客气的道别,连说了几个再见和谢谢,最后竟然摘掉了帽子,和镜头和记者朋友们道别,那种客气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个人的涵养和尊贵。隔天约见的时间到了,老人并没有赴约。
又隔了几天,记者忽然见到了老人,老人低着头,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精神,他坐在滇池水边的石凳上,很沉静,只是用手无力的把面包伸向海鸥。记者问老人情况,老人的声音很低,很安详的告诉记者,这几天病倒了,几天的时间,只喝了一碗面条。过了一会,老人说他很累,想回家休息。夕阳中,留给人们的是老人蹒跚的背影。又过了一些天,年轻的记者朋友们很挂念老人,经过了很多打听,终于知道了老人的家,等走过弯弯曲曲的巷子,看到的却是老人已经去世的消息。经询问才知道。老人的名字叫吴庆恒,是早年西南联大的学生,建国后受到了政治的迫害,没有了家庭,老人一生孤独,海鸥成了他孤寂晚年的唯一的朋友。
后来昆明的人渐渐知道了海鸥老人的情况,由护林局组织自发的捐款,塑了一尊老人的像,依靠在滇池,微笑中若有所思。这算是对老人的告慰。纪念海鸥老人—吴庆恒先生。如果有来生,希望他永远有微笑。
1、雕像
2、老人喂海鸥的情景(1)
3、老人喂海鸥的情景(2)
4、“海鸥老人” 吴庆恒
第二篇:《老人与海鸥》导学案
《老人与海鸥》导学案
编制:丰瑾 使用人:————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本课的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2、练习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主要内容。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通过品读、引入资料等方法,体会句子的意思,品味文章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重点句段,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画面,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如亲人一般的深厚感情。学习重点:
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学习准备:
收集关于老人与海鸥的故事。课时安排:
两课时。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温馨提示:认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不认识的字、难以理解的词语。难读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一)、经过努力,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吧:
1、我会写
sù liào bǐng gān jiã zîu yuâ pǔ jí
xiáng()
()
()
()
()qǐ pàn jí sù yì yáng dùn cùo
xiāng yī xiāng suí()
()()
()
2、辨字组词
塑()
抑()歇()挫()望())柳()渴()措()
(二)、正确、流利读3—5遍课文,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挑战自我:
2、仔细读课文,发现文章的写法特点。
(四)、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们交流、讨论。
疑问一: 疑问二:
我有一个很好的记字方法是:
B、我能将生字写的很美观:
我觉得本课比较难写的字是,难认的字是。
(二)学习探究
阅读提示:a、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认真体会一下,把你的感受批注在书上。
1、读课文,找一找文中老人和海鸥相处的句子,细细地品读,深入地讨论、交流,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什么?
2、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在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 事情”,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事情?哪些地方最使你受感动?
3、认真读课文,思考作者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再读课文,体会这些方 法的好处。
(三)拓展延伸
可爱的小鸟
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一阵台风袭过,一只孤单的小鸟无家可归,落在被卷到海里的木板上,乘流而下,姗姗而来,近了,近了!那银色的胡子、尖尖的嘴巴,诺,怪有意思的,像天庭下凡的神仙,独乘木帆,缓缓漂来,那个优雅劲儿,真是太妙了!
小鸟,那微小的身躯,面对着广袤无边的大海,它没有退缩,在风浪过后,来不及沮丧、抱怨,便坚毅地站在生活之舟上,在左右摇摆中寻索,开拓着生命的小溪。
忽然,小鸟张开翅膀,在人们头顶盘旋了几圈,“噗啦”一声落在船上。许是累了?还是发现了“新大陆”?水手撵它,它不走,抓它,它乖乖地落在掌心。可爱的小鸟和善良的水手结成了朋友。瞧,它多美丽,娇小的小嘴,啄理着绿色的羽毛,鸭子样的扁脚,呈现出青春的鹅黄。水手把它带到舱里,给它“搭铺”,让它在船上安家落户。每天,把分到的一塑料桶淡水匀给它喝,把从祖国带来的鲜美的鱼肉分给它吃。天长日久,小鸟和水手的感情日趋深厚。清晨,当第一束阳光射进舷窗时,它便敞开美丽的歌喉,唱啊唱,嘤嘤有韵,宛如春水淙淙。人类给它的生命,他毫不悭吝地把自己的艺术青春献给了哺育它的人。可能都是这样,艺术家的青春只会献给尊敬他的人。
小鸟给远航生活蒙上了一层浪漫的色调。返航时,人们爱不释手,恋恋不舍地想把它带到异乡。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是啊,我们有自己的祖国,小鸟也有它的归宿,人和动物都是一样啊,哪儿也不如故乡好!
慈爱的水手们决定放飞它,让它回到蓝色的故乡去。离别前,这个大自然的朋友与水手们留影纪念。他站在人的头上、肩上、胳膊上、与喂养过的人们,一起融进那蓝色画面……
(四)相关链接
“海鸥老人”简介
“海鸥老人”塑像铭刻人鸥深情 新华网昆明2006年1月18日专电“海鸥老人”吴庆恒的雕像在昆明红嘴鸥最多的翠湖公园揭开了面纱: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手上、身边蹁跹环绕……一幅人鸥和谐共处的美丽画面永久定格。
被昆明人称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每当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老人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
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惜买给海鸥,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
他与红嘴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以至于他能将水中的海鸥一只只叫上岸,其中就有“独脚”,有“老沙”。在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光,老人最牵挂的依然是红嘴鸥。
老人去世后,他被昆明人不断追忆和怀念,认为他代表了昆明人与红嘴鸥和谐共处的精神及爱鸥护鸥的优秀品质,值得每一个市民学习。
在一位热心市民的倡议下,昆明《都市时报》社、翠湖公园、昆明市园林绿化局带头为海鸥老人塑像捐款,并出资为海鸥老人塑像。
第三篇:老人与海鸥学情分析
《老人与海鸥》学情分析
(一)对学生生活的分析
很多同学养过小动物,对于动物的一些富于灵性的表现应该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对于海鸥,应该有大部分学生见过海鸥,对海鸥可以说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比较容易见到群鸽飞翔时的情景,有过给鸽子喂食时的经历,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对于没见过海鸥、对海鸥不了解的学生,也可通过资料查询来解决。
对于没有养过小动物的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由于年龄和人生阅历的限制,学生或许会被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那份浓情所感动,但对于老人对海鸥的那份超乎寻常的、常人无法做到的呵护和关爱,以及海鸥在老人去世后甚至会为老人肃立、守灵的异常举动,学生或许会因生活中不太常见而产生怀疑,对于那种震撼人心的情感达到能感同身受,有一定的难度。
(二)对于学生学习本课的情况分析
这篇课文所反映的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结下了深厚情谊的主题,这类课文,学生在五年级时曾学过反映同类主题的课文《珍珠鸟》,可以说学生对于这一类文章并不是第一次接触,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三)学生已掌握的学习方法
处于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形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对于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边读边想,提出问题;读文章,想画面;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等,在三年级时就开始渗透,大部分学生已能灵活综合运用。
第四篇:老人与海鸥
21、老人与海鸥
【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的。【课前准备】
学生: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师: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1、明确单元目标及重点:
师:我们学习了7单元的课文《跑进家来的松鼠》《最后一头战象》《金色的脚印》这3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学习要求是什么?
生: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
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师相机板书:
体会情感
2、导入新课:
师: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怀。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他们之间那真挚的情感。
师板书:
21、老人与海鸥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以便进行指导:
汇报:出示词语:
塑料、饼干、节奏、乐谱、抑扬顿挫、停歇、吉祥、营地、企盼、急速、褪色、撮、亲昵、啧啧、驻足观看、滇池、旋涡。
指名认读,相机指导读,再齐读。5分钟。
2、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
师:请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5分钟。(课文主要写一位老人每逢冬季来临,每天都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他视海鸥为儿女,给他们起名字,喂饼干。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深厚的情意。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生:课文主要写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情厚谊。
师:概括得很简练。
⑴ 出示句子: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师:再考考同学们,看看这句话在课文的哪里出现了?
生:13自然段。
⑵ 师:你读课文很认真。如果老师把其中的一个“和”字改成“对”字意思有什么不同呢?
出示句子: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生:“对海鸥像亲人一样”是说老人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是说老人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而且海鸥对老人也像亲人一样。
师:你理解得真好,你是已经读懂了。
“对”是单方面的,“和”是相互的。你看,一字之差,意思就大不一样,也正因为这个字,这句话在课文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你发现了吗?联系上下文看看。2分钟。
⑶ 生:这句话在文中是一个过渡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谁能解释一下?(承接上文的什么?引起下文的什么?)
生:前面写的是老人很喜爱海鸥,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后面写老人去世后海鸥来为老人送行。
师:那根据这我们可以把文章分成几段?
生:两段。
⑷ 师:请再看看课文,能不能给这两段取上小标题。
生:第一段是老人关爱海鸥,第二段是海鸥送别老人。
师相机板书:
老人关爱海鸥 海鸥送别老人
三、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
1、师: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第一部分,小声读读,你认为老人是个怎样的人?
生:老人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
生:老人生活很节俭。
生:„„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老人生活简朴?
生:第2自然段:老人外貌: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师:这是有关老人的什么描写?(课件出示)
生:外貌描写。
师:从老人的外貌描写,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勤俭的老人,穿戴的和用的东西都是褪色的过时的。
师:还从哪里可以知道老人很节俭?
生:他每天步行20多里来喂海鸥,连坐车都舍不得。
师:(课件出示)
我查了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说老人当时工资只有308元,他自己只花100元,其余的钱都用来买食物给海鸥吃,自己连5角钱的车费都舍不得花,每天走3个小时来翠湖给海鸥喂食。
师:那是什么动力使他这样做?
生:因为老人很喜爱海鸥。
师:是的,老人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课文中的哪些情景可以看出老人对海鸥如亲人般的关爱?4分钟
2、分小组交流:抓住重要段落语句,进行理解:
⑴ 第3自然段:喂食
师:看到第三段,齐读。(课件出示)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老人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学生读,老师出示相应句子: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
生:老人经常来给海鸥喂食,所以海鸥不怕老人。
师:从哪可看出老人经常来给海鸥喂食?
生:从老人一连串的娴熟的动作可以看得出。
师:是呀。70来岁的老人还有这样娴熟的动作,是因为他经常这样做。
生:海鸥不但不怕老人,而且听到老人呼唤便应声而起,配合得十分默契。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这说明海鸥吃得很快而且吃得很干净。
师:除了这里,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配合很默契?3分钟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师:多美的画面呀。有声有色是什么意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海鸥成群地飞起,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
生:海鸥听见老人的呼唤起起落落。
师:你仿佛又听到了什么?
生:海鸥的鸣叫。
生:老人在亲昵地叫着海鸥的名字,像唱歌一样。
生:海鸥扇动翅膀的声音。
师:你所听到的,所看到的就成了有声有色的乐谱。来把你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一起来读一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3分钟。
师:还从哪里可以看出老人把海鸥当人、当亲人一样来对待?1分钟。
⑵ 第4自然段:呼唤名字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生:这里老人给海鸥都取了名字,这一般的只有人才有名字,老人把海鸥看成自己的儿女,给它们取名字。
师:在叫海鸥名字的时候,老人是怎么叫的?
生:抑扬顿挫地唱。
师:抑扬顿挫是什么意思?
生: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师: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
师:谁来学学老人抑扬顿挫的呼喊?
我们也一起来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齐读
师:还从哪里可以感受到老人对海鸥就像对亲人一样?3分钟。
⑶ 第10、11自然段师:老人是那样地关爱海鸥,只要一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就──
生:生动起来了。
师: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老人这生动的眼睛里可以折射出老人怎样的心灵?
齐读10、11自然段。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老人喜爱海鸥。
生:„„
师:当讲述这段往事的时候,老人的心情怎样?
生:思念。
师:我们该怎么读?生自由读:海鸥最重情义,„„今年也没有来。6分钟
⑷ 企盼:
师: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当海鸥飞走的时候,老人的心情怎样?从课文的哪里可以看出?
生:老人心里充满着企盼。
出示句子,指名读 “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听说它们歇在滇池里,可惜我去不了。”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师:从老人的话中,在老人企盼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什么?
生:老人希望自己也能去滇池。
生:老人希望自己也能变成一只海鸥,飞在海鸥群中,永远与海鸥不分离。
师:谁再来读出老人的企盼。齐读句子。3分钟
四、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什么?
生:老人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师:是的,十年来,老人那无私爱着海鸥,他换来的又是什么呢?1分钟。〖板书〗
老人关爱海鸥 海鸥眷恋老人
第五篇:《老人与海鸥》
《老人与海鸥》听课心得体会
这次,我有幸视屏观摩到厦门三元区实小邓秀娣老师的语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观看了《老人与海鸥》教学过程,邓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给我们以深深地启发。下面,就邓秀娣老师执教的《老人与海鸥》,简单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邓老师执教的《老人与海鸥》我认为有三大亮点值得我学习:
第一是以幽默方式切入,“急”问“慢”引。
如何利用二三分钟时间,设计精彩的开场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上好一节课是至关重要的。邓老师上课伊始,就和学生似朋友间的聊天,一句“听到刚才才主持人的介绍,有什么感觉?”学生听到老师此言一出便笑声不断,也对老师赞扬一番,邓老师针对学生话语说道:“有时介绍也仅仅是虚名而已,如果上的不好,大家要给予我宽容,可以吗?” 无拘无束地聊,快快乐乐地聊,坦坦荡荡地聊,聊得踏实,聊得有趣。毫无雕琢之感,让人不经意间想起“大雪无痕”。又巧妙地把话题引入新课“下面,我们来感受一种独特的感动。一起走进(老师指板书学生读)《老人与海鸥》。”幽默的语言能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平淡无奇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抽象深奥的说理变得具体形象,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通过师生互动方式,学生便轻松愉快地、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新知识的学习。
人们常说,成功的教育应当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教学幽默就是教师通过和学生情感的共鸣对其施加影响的。当学生享受到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时,从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苦学的烦恼。幽默这种教学艺术是教学审美化的较高表现,是理智感和道德感的自然流露,也是教师人格美的示范。它集中体现了智慧美,给学生以美的启迪,美的熏陶,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塑造自己美的心灵和美的情操
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进行的,教师授课语言如幽默诙谐、生动亲切,则可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在给学生一段补充材料的阅读后,邓老师连抛几个问题,在学生欲说却又苦于言不达意之时,慢慢引导学生细读前面的相关段落,于细想中,自然而然的理解:老人与海鸥,早已成为亲人,老人的爱,已经成为海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学生,更是在这样的细读与感悟中心灵得到了一次爱的洗礼,明白了动物亦有情,爱到深处无声,教到深处则无语了!
第二是识字
本次教研活动,为第一课时教学观摩活动,如果把握不好,导入是第一课时,上的是第二课时,越位和错位严重。请看邓老师设计的的识字教学:
(请看大屏幕:)
撮嘴呼唤 翻飞盘旋 抑扬顿挫 扇动翅膀
亲昵说话 肃立不动 啧啧称赞 白色漩涡 师:谁来读读左边这些词?生读。师:特别是红色的字你发现有一个什么特点?(都读平舌音)师:请你再读 撮嘴呼唤最难读,再读。
师:谁来读右边这些词?正音:白色漩涡 漩是多音字 指名读 正音 把这些词齐读两遍
师:读了这两组词你仿佛看到了两幅画面。生:老人喂海鸥的画面。师;这幅画面的背后饱含着这位老人对海鸥的“什么”?板书:爱
师:由另外一组词你又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生:海鸥为老人送别。
师:这幅画面又体现了海鸥对老人的什么呢?(海鸥对每人的爱)为了区别老师写一个词:依恋(板书:恋)
众所周知,今天的语文教学,读的地位不容置疑,大家都对它情有独钟,因此像“读”占鳌头、“读”树一帜等类似的口号也屡见不鲜。识字教学似乎已在阅读教学中淡出,踪迹难觅。而第一课时对学生进行字词的
训练,这是提高语文素质的起始点。词语教学却不是空洞、孤立的,词语因为课文的内涵,有了形象根基;反过来,因为课文内涵的发掘,词语之间才会有关联,词语教学才会有生命!在教学中邓老师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语文环境中识字、学词,从词语到字的认读,最后由词语到对文章的初步了解,层层落实。邓老师舍得花时间,把识字学词抓细、抓实。先确定生字词,让学生充分读,自己发现这些词的特点,老师引导学生由词到文的学习。在组织字词教学时,力争将“无味”的字词教学上得“有味”。邓老师采用多种方法,请学生领读,齐读,强化读,纠错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让学生觉得枯燥,反而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更有兴致地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使字词教学学得更扎实。
第三是朗读
第一课时的一个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因此,我们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并力求使读的形式多样化。邓老师努力创设情境,从用多种方法练读或故事简述或激情叙说或资料呈现,让学生在老师激情的话语中,在生动的画面中,在动人的音乐中,在恰当的材料中走入文本,在一次次走进课文的那一刻,给学生吹来一股清新的风,带来一片迷人的景。在形式上吸引学生,在情感上震撼学生,在心灵上呼唤学生,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课文的1-13节,字里行间洋溢着老人对海鸥那份浓浓的爱,深深的牵挂。邓老师把这些内容分成四大块,也就是课件上出现的四段话,这四段的教学基本以学生感悟、朗读为主。个人觉得处理得较有特色的第3小节的教学,引导
学生找出描写老人与海鸥动作的字词。并采用师生对读,另女生对读的方式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和谐。此外,第10节中“生动”一词的教学也较有特色,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在什么时候,你的眼睛会立刻生动起来。学生讨论得出在谈及自已心头最受的时候会有如此表现。如此一来,老人对海鸥的爱护自然不言而喻了。在教学第四段文字的时候,第4小节是通过老人那抑扬顿挫和亲昵的呼唤声感受到人鸥之间的那份默契、和谐。教师先让学生明确“抑扬顿挫”是指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然后再请学生亲昵地、抑扬顿挫地喊一喊部长海鸥的名字,这样学生念出“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的名儿时,会有那么份亲切,又有声音高低、长短、停顿的感觉。另外,在教学10—13节的时候,教师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在几个学生谈到点的时候,再让学生深入品读下去。拓展资料的补充以及抓住“褪色”一词更体现出老人对海鸥的深情图片、音乐、感性的介绍,抓“褪色”这个关键词,都能把学生引入情境中,似乎亲眼目睹那位可敬的老人。教师又适时出现说话练习,请学生想象十多年来,无论发生什么样的情况,老人每天都怎么样,这么一来,老人的形象就非常鲜明了。本色语文,就是让孩子会读书,用心去读书,在读书中进行心与心的交融、精神与精神的交汇,灵魂与灵魂的沟通。要让学生进入读书之境,融入作者的心境,才能激起共鸣的火花,才能领悟文本的内涵,感悟生命的真谛。
有人说阅读教学犹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明白,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是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点。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就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就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更能为学生深入感悟文本铺平道路,为形成第二、第三课时的精彩蓄积力量。因此,第一课时,必须强化初读效果的落实,必须紧抓字词的教学,更应该在引导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为精读感悟充分做准备。
一堂深刻的课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对生活,对人生的深入思考,沁入心脾,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一堂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