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尔庄海蜇批发市场销售 - 中国渔业政务网
王尔庄海蜇批发市场(上半年)
销 售 情 况 说 明
作为全国唯一一家规模最大的海蜇专业批发市场——王尔庄海蜇专业批发市场,已受到全国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采购范围已覆盖世界各地。现市场内储存大量国内及东南亚等国的优质海蜇头、海蜇皮,新的客户不断增加,海蜇市场的知名度进一步加强。截止6月底,该市场累计销售量43817吨、销售额126261万元,同比去年同期分别减少2.97%、3.51%,属正常现象。造成上半年销售量、销售额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一季度南方雪灾造成南方各大水产品批发市场进货量明显减少。二是汶川大地震致使成都、重庆各大水产品市场进货量为零,西安及周边大小水产品批发市场来购货的客户也明显减少。但今年出口中亚、韩国、日本的优质海蜇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共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同比增长13%左右。现市场营销户已发展200余户,市场总的经营趋势是好的,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现象。
随着海蜇市场知名度不断提高,优质海蜇批发价的降低以及出口量的加大,再加上食用海蜇的人群越来越多,有原来的大、中城市,现已销售到小城镇及农村。随着王尔庄海蜇专业市场的不断扩大,销售量、销售额也不断增加。上半年进口的优质海蜇,东南亚各国占市场总销量的58%,而且价廉物美,极大地带动了海蜇市场各批发户的积极性。已投资1.1亿元的市场扩建工程已全部完工,即食海蜇的销售量不断加大。扩建后的海蜇市场更加红火,客流量将不断增加。
预计7-9月份受休渔期的影响销售量必将大增,现在市场上已库存了大量的高、中、低档各种海蜇,能满足于各消费群和新老客户。
沾化县海洋与渔业局 王胜利
2008年7月1日
第二篇:尔王庄乡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
尔王庄乡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
为了全面掌握我乡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情况,四川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调研组于2006年4月起,历时5个月,深入南充、广安、乐山等地开展专题调研,发放调查问卷1750余份,走访调查乡村干部1954人、农民群众9852人,同时还收到市州及有关县的专题调研报告共24篇。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一)当前农民的思想状况
1.市场意识逐渐替代小农思想。不少农民市场意识增强,已经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和生产模式中走出来,成为专业化生产的实践者。同时,还涌现出大批离开土地外出打工的“打工族”。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对农村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2.开放意识逐渐替代保守思想。先走出去的外出务工农民接受了新思想,积累了一定资金后,有25%左右的愿意带着资金、技术回乡创业,“凤还巢”现象层出不穷。
3.平等意识逐渐替代盲从思想。农民民主意识日渐加强。对村务、政务公开程度要求较高,主动参与村务管理,以雅安三合换届试点为例,自愿参加登记的选民达到87%,登记选民参选率达到90%以上。
4.科技法制意识逐渐增强。农民自身文化和法律素质有明显提高。调查显示:有80%的农民坚持看新闻、中央七套农业科技栏目,自觉相信科学,抵制迷信。勤劳致富、科技致富、遵纪守法的观念已为农民群众广泛接受。
此外,当前农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分关心,议论和看法也比较多。一是有30%的群众担心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和相应政策不能真正落实到农民身上。二是有8%的群众担心基层变换花样增加农民负担。三是有15%的农民担心违背民意搞“样板工程”、“政绩工程”。四是存在无所谓和等靠要思想。五是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铺张浪费现象有所抬头。
(二)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1.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发生变化。乡镇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被打乱,责任区自然消失,很多乡镇根本没设专职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委员,出现“断链”现象。据眉山市的调查报告显示,该市有128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配备有专职宣传委员的有25个,仅占19%,而且大多数还以其他工作为主。
2.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主体结构发生变化。随着农村人口大规模的流动,受教育对象主体的很大一部分长期缺位,留在农村的主要是老、弱、妇、幼等,即通常所说的“386199”部队。这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两大难题:一是如何与农民工所在城市、单位协调合作,共同做好在外务工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如何做好留乡务农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包括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等。
3.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及内容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带有一定强制性的、主要靠权威推动的思想工作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宜新形势下的农民群众,单纯的学习报纸文件、传达会议等方式方法已越来越单调无趣。创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式、方法,已迫在眉睫。
4.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主阵地的影响力发生变化。传统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削弱,广大农民群众对互联网、现代远程教育、农经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现代教育手段的需求呼声日益高涨。有计划地引导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主阵地的规范化发展已十分紧迫。
二、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转型带来的冲击增加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压力
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在社会转型期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表现得更强烈,对农村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造成了巨大冲击。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在队伍建设、人员素质、工作条件和方式方法等方面,都不能适应当前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压力增大。
(二)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长期有效的投入机制
长期以来,各级财政都没有专门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资金,基层党组织又无力投入,致使思想政治工作经费投入有限甚至没有。农村宣传教育经费的捉襟见肘,致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宣传工作开展困难,想干事又无钱干事,不想干事又不能不干事,成了少干事少花钱、多干事多花钱,影响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缺乏规划性
一是专职干部少。不少乡镇都是由一位党委副书记同时负责组、纪、宣、统多项工作,任务分散,工作量大,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抓好宣传思想工作。二是农村政工干部新老交替出现断层。由于乡镇机构改革,不少经验丰富的宣传干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新上任的党务、政工干部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不熟悉,工作难以开展。三是部分政工干部用老眼光观察新形势,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致使工作处于被动局面。四是教育培训不够,干部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四)重经济轻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普遍存在近年来,基层政府把招商引资、项目工作、经济发展等摆在重要位置,同时也出现忽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不少县、乡、镇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只是要求能保持稳定、不出大乱子就行,考核弹性大,思想政治工作考核成了文字游戏,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精力主要放在千方百计完成硬指标上。
(五)工作机制不健全
由于领导体制不健全、协调机制、经费保障机制等严重缺位,思想政治工作“一岗双责”制度在乡镇很难得到体现,存在靠领导重视、靠上级督促来保证落实的状况,随意性很大。
三、对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及建议
(一)创新观念,强化服务性
一是强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观念;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和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农民的观念;三是把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融入新农村建设;四是思想政治工作要与实现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紧密结合。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加快经济发展是
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关键,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支点。要带着深厚感情做思想政治工作,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创新内容,强化针对性
一是加强党的大政方针教育。要围绕实际,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让农民把握政策,吃透精神,支持并参与行动。二是加强科学技术知识教育。认真组织好科技下乡,多渠道向农民普及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帮助农民走科技致富之路。三是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充分利用宣传文化阵地,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四是加强民主法制教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重点与普遍相结合的民主法制教育,引导农民学法、懂法、守法。
(三)创新方法,强化实效性
一是构建新体系。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农村的各个层面,构建统一协调、服务群众、纵横辐射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二是赋予新活力。要紧紧依托宣传网络,以人为本,抓住热点,围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建设小康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推动增收致富、为民排忧解难的宣传和服务工作,以持续的服务来夯实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四)创新机制,强化规范性
一是健全责任制度。明确第一责任人,分别落实职责。建立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动态分析制度、工作效果反馈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检查考核奖罚制度,对农村基层干部要实行“一岗双责”制,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二是健全投入机制。首先是经费投入,确保宣传经费逐年增加。三是健全教育机制。形成以乡(镇)党校、党员活动室、宣传文化中心、社会活动场所为骨干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四是健全考核机制。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作为衡量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政绩的重要标准,纳入考核中建档立册。
(五)创新队伍,强化保障性
首先要充分依托党校轮训、专题讲座、互联网教育、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对干部进行政治理论、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实用技术知识等的教育培训。其次要不断充实干部队伍,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年轻干部及时补充到队伍中来,确保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后继有人。要关心帮助基层干部,做到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帮助,使他们安心工作,发挥作用。
第三篇:对尔王庄乡村务公开的调查报告
对尔王庄乡村务公开的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尔王庄乡
调查时间:2011年9月1日至21日
调查对象:部分干部及村民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总结农村改革20年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为了更好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农村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必须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并突出强调“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项和群众普通关心的问题,都应向村民公开”。但是这一精神在许多地方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究其原因,是相当一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对推行村务公开心存疑虑,有的认为村务公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公开什么、怎样公开,在什么范围公开、公开到什么程度都难以操作;有的认为村务公开后,一些问题揭了盖子,群众对干部品头论足,会影响干部的权威,工作难开展;有的担心村级财务公开后,对干部经济行为约束力太大,束缚了干部的手脚,会影响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还有的担心村务公开会使某些矛盾激化,影响农村稳定。2011年9月,我们对宝坻区尔王庄乡推行村务公开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上述种种疑虑完全是多余的。
尔王庄乡规范的村务公开工作已经在乡内所有村内得到实施,并且不断地进行总结与完善,结过我们的调查,主要有如下的内容和结论:
一、注重突出“三个特性”
(一)突出真实性。尔王庄乡党委、政府认为,村务公开的目的是通过公开村务,让村民及时了解村务情况,以便征求广大村民对各项村务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使广大村民能真正参与村务、管理村务、监督村务、从而取得村民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调动全体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因此,他们要求村务公开的内容必须真实,必须经得起村民们的推敲,不准“做手脚”、“掺水份”,不能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对村民最为敏感的村级财务,在实际操作中,既公开总帐、母项,又公开明细、子项。
(二)突出广泛性。尔王庄乡村务公开的重点是财务公开,但不仅仅局限于财
务公开,凡是与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村民普遍关心的问题,都予以公开。
概括起来讲,村务公开的内容主要有如下15个方面:
1、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
2、乡、村二级党政组织的重大决策;
3、计划生育指标、对象,宅基地审批程序;
4、征兵、入党、选拔村干部的条件和对象;
5、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情况;
6、农业承包合同签订、结算、兑现情况;
7、财务收支情况;
8、村组干部报酬、奖金;
9、村干部招待费、会议费、旅差费、电话费、办公费等包干指标和实际支
出情况;
10、户照明电费、电价;
11、村组债权债务、盈亏情况;
12、资产处理、集体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情况;
13、公益性建设项目的预算、结算情况;
14、农户“两工”的定工、投工、结算情况;
15、其它应该公开的情况。
(三)突出时效性。尔王庄乡村务公开在时效上总的来说是“及时”,公开的时间分为定期公开和即时公开两种。让村民参与决策的,做到事前公开;让村民
参与管理的,做到事中公开;让村民参与审核的,做到事后公开。具体来说,发
展规划、计划生育指标、农民负担方案、村级财经预算方案等在年初公开,财务
实际收支、杂工等一月一公开,农经合同结算、农户“两工”结算等在年底公开;
征兵、建设项目等随时公开。关系村民利益的大事、要事、难事,对为什幺要做
这件事、打算怎样做这件事以及实施结果,都及时向村民公开,做到了事前征求
广大村民意见,事中争取广大村民参与,事后接受广大村民检查。
二、力求做到“三个规范”
(一)规范村务公开的形式。尔王庄乡村务公开的形式,做到了实用、方便、节俭。村务公开的形式大体分为公开墙和议事会两种。全镇村民公开墙实行了“五个统一”:一是统一建立的位置。公开墙选址在村头路边、学校等群众习惯聚集的地方,便于群众观看。全镇除在各村人口最集中的地方建立公开墙外,还在33个偏僻的自然墩台建起了简易的公布栏。二是统一质量标准。不求好看,但求好用。公开墙都依墙而建,以水泥为底板,面上刷黑漆,制成黑板状,经济、实用、耐久。三是统一规格。每块公开墙面积在15—20平方米之间。四是统一名称。一律称“××村村务公开墙”。五是统一格式。由镇制定表格式样下发到村,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固定格式。村务公开议事会分为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和村民议事会。规定党员议事会每月召开一次,村民代表议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村民代表大会每半年召开一次。
(二)规范村务公开的程序。营城子镇村务公开的程序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体制原则。村务公开程序至少分为四步:第一步是由各项工作的经办人按村务公开的要求,提供准确数据和情况;第二步是召开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会议审定;第三步是召开党员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评审通过;第四步是张榜公布。
(三)规范村务公开的管理。为了通过村务公开,改进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工作,营城子镇不仅十分重视村务公开,而且十分重视及时搜集群众的反映、意见和建议。村务公开后,对群众有疑虑的,有关经办人或主要干部给予答复;对公开的内容不确实的,重新审核再次公开;对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迅速整改;对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严肃查处;对村民的参政议政意见择优采纳。为了加强对村务公开的监督、管理,乡委、乡政府组建了以乡长为组长,有组织、纪检、经管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村务公开监督管理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每个村的公开墙进行检查督办,对公开不及时、公开内容不全、不实的,现场整改。为避免和克服村务公开内容不实、程序不严,全乡还设立了24个检举箱,加大群众监督的力度。今年元至5月,全乡共收到举报电话109个,检举信31封。今年4月,有一个村在公开农经合同时,漏掉了3个农户。接到群众的举报后,乡监督管理小组立即责令该村党支部、村委会补了上来。
三、始终坚持“三个结合”
(一)村务公开与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结合。首先是对广大村干部进行宗旨观念、群众观念、法纪观念的教育,让村干部认识实行村务公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村务活动中加强自我约束,并且始终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村务公开。其次是针对村干部在村务公开中的态度、表现,或通过村务公开所显露出来的业绩、问题和广大村民们的反映、呼声,对村干部进行表扬、提拔,或批评、降免。去年底今年初,营城子镇党委抓住全面推行村务公开这一契机,对问题较大、群众反映较强烈的景家庄等村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而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都直选产生,受到广大党员村民的拥护。
(二)村务公开与加强制度建设结合。一是建立健全村务管理制度,具体规范村务活动。农村财务一直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村民对农村财务一直反映强烈。营城子镇为此建立了民主理财、村帐站管、定额包干等一整套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在具体经费开支上定项限额,做到“五包”,即生活招待费、办公费、会议费、电话费、旅差费等包干使用,并将具体包干指标和实际支出情况张榜公开,接受监督。金鸡村对杂工进行“工票”管理,书记派工,村委会主任在工票上签字,农户凭票结算,堵死了杂工管理中的“黑洞”。二是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规范村民的行为。三是制定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村务公开活动。
(三)村务公开与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结合。凡是村里的大事、要事、难事都一一公开,顺乎民意,体现民心,争取广大村民的理解、认同、支持和参与,化阻力为动力,变难事为易事,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尔王庄乡推行村务公开尽管时间不长,但收效明显:一是增强了村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二是促进了民主监督和廉政建设。三是激发了村民参政议政热情,推进了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四是减轻了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难度,有利于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四篇:王尔敏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的读后感
王尔敏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的读后感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一个有着灿烂文化,一个处处充满美感的国家。然而,在近代战争的枪炮声中,这个古老的国家犹如一座古屋,被暴徒残忍的炸毁,剩下了满堆的瓦砾;它犹如一头睡熟在笼子的雄狮,任人拿着鞭子抽打,滴着淋漓的鲜血。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写满不平等条约的屈辱史,是中国人民最没有骨气、最没有人格尊严和最不愿意提起的一段痛史。
近代中国的遭遇是伴随着不断运动的而展开的,通商、鸦片、条约、利益均沾、侵略、推翻„„这样一种复杂前进的过程,伴随着深刻的自卑与自豪相纠缠的情结。就不得不说近代中国思想的变化和演变。在十九世纪以前中国士大夫的眼中。中国是 “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天地为之乎内外,所以限也。”由于长时间的闭关锁国的政策,他们认为中国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世界以中国为中心。称西方为“夷”。是一种无知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有三种弊端:政治上的为我独尊,经济上的自给自足,文化上的自圆其说。其突出表现为英国1793年派遣马嘎尔尼与1816年派遣的阿美士德来华时中国士大夫的表现。
1793年,当时乾隆皇上还在位,英国马嘎尔尼率众多的科学家、医生、作家等90人组成的使团来大清拜会乾隆。9月,在热河行宫,马嘎尔尼使团两次谒见乾隆皇帝,带来了蒸汽机、棉纺机、织布机,送上了天体运行仪、望远镜、地球仪、毛瑟枪、榴弹炮、装备110门大炮的军舰模型、钟表、洋布等,他们骄傲地展示着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科技成果,满以为大清国会感到震惊,但乾隆却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这些都不过是奇技淫巧罢了!英国人的所有要求被乾隆皇帝一概驳回,并在回复英王乔治三世的信件中留下了那句传世名言:“天朝
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第二阶段是西力冲击下衍生之新观念(1860~1880),这期间,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有所觉醒。鸦片战争的爆发以后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刺激了中国士大夫,他们开始转变了对西方的态度。这时出现了三个比较重要的思想:用民制夷,用商制夷,以夷制夷。虽然这些思想与先前自我优越感比较起来,是有所进步的,但是,微小的进步在强大的敌人前仍然是不堪一击的。其突出表现为洋务运动的兴起和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
面对鸦片战争的失败,以林则徐、魏源、徐继畬等有识之士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他们大声呼吁:“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可见,在他们看来,“悉夷”、“师夷”是“剿夷”的前提。也就是说,只有“悉夷”,才能知“夷”之长于我之处,才能“师夷”,用“夷”之长处补我之短处;只有“师夷”才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才能“剿夷”,取得反对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伟大胜利。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等人把“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付诸实践。史称“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清王朝统治阶级为了谋求封建国家的“富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倾向。洋务运动不仅使中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力,而且间接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大规模引进了西方的物质文明与科学技术,但是对西方的社会经济制度讳莫如深,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则坚决抵制和反对。然而甲午战争打碎了洋务运动“自强求富”的梦想。并迫使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加剧了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895年,中日甲午之役,洋务救国的美梦彻底破碎了。近代思想发展进入了
第三阶段。其主要思想有:在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号召,以“变法”、“改制”为旗帜,期望通过自上而下的社会改良,改革封建专制政体,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在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他们从洋务活动中体会到,洋务派单纯照搬某些外国的制造技艺是不够的。他们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更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
康有为认为“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他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道出了革命的残暴;“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并在1898发动了公车上书,进而引发维新变法。缺乏群众基础和没有实权的维新派在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的政变中,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等逃往国外,持续了百余日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第四阶段是以“三民主义”为代表的思想。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民主平等”、“自由共和”、“实业救国”、等主要思想。以辛亥革命为以及为维护共和的斗争主要事件。
辛亥革命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
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但是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建国是行不通的。从主观上来说,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虽然赶跑了皇帝,去不免对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雨妥协。虽然当时先进的真诚的希望建立独立的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绝不让革命成功。
第四阶段主要为新文化运动,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为代表。认为以往少数先觉者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是因为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中国国民的性质与行为的堕落,乃是“亡国灭种之病根”。因此,“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国民性。他们决心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以期廓清蒙昧、启发理智,使中国大众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即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齐主要思想前期有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以科学的民主为口号。
1916年3月,“护国运动”粉碎了袁世凯的皇帝梦,新文化运动的直接产生因素,就这样被消除了。从此新文化运动开始逐渐淡去强烈的政治色彩,成为一般性的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左翼人士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怀疑,推动着推动着他们去探索挽救危亡的新的途径,为他们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合宜的土壤此时,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分成了两个潮流。一部分人(如李大钊、陈独秀等)继承了它的科学和民主精神,并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另一部分人(如胡适等)则沿着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他们接受了马列主义,转变为“具
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认为共产主义才是能够令中国独立富强的方式,开始极力宣传十月革命,成为共产主义在中国被广泛了解的契机。社会主义开始在中国形成为一股有相当影响力的思想潮流。资产阶级的道路也继续走下去了。最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的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取得了反帝反封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变革。开始了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并在共产党领导完成了反帝反封的任务。建立了新中国。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