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涉外交往中如何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成为一个美丽的中国人?

时间:2019-05-14 02:33: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涉外交往中如何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成为一个美丽的中国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涉外交往中如何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成为一个美丽的中国人?》。

第一篇:在涉外交往中如何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成为一个美丽的中国人?

在涉外交往中如何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成为一个美丽的中国人?

【摘要】:随着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 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与日俱增,中西方的各种交流也日益密切。然而, 由于各国各民族的习俗不同, 中西方人民在相互的接触与交往中,常常因不了解别国的民族风俗或国际通行礼仪致使不能得到充分的理解与交流。因此我们要学习涉外礼仪,这样, 才能在涉外活动及不同文化领域内的交际活动中避免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

【关键字】:涉外礼仪,涉外活动,个人形象,文化,原则

荀子有言“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足以证明礼仪的重要性。在涉外交往之中,礼仪更显其重要性,而个人形象则是涉外礼仪的第一张名片。人们普遍对交往对象的个人形象备加关注是因为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都真实地体现着他的个人教养和品位,也反映了他个人的精神风貌与生活态度,更如实地展现了他对待交往对象所重视的程度。因此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在涉外交往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如何塑造并维护自己的个人形象就成了一个值得倍加关注和注意的问题。

个人形象分为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两方面,在外在形象方面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仪容

仪容美通常要求男子不蓄须,不使鼻毛、耳毛外露,不留长发。在参加涉外活动时,女士一般应当化妆。在国际交往中,化妆不仅意味着自尊自爱,而且也是对交往对象重视有加的一种表示。在公务场合,宜化淡妆;在社交场合,化妆可以稍浓一些;在休闲场合,则没有必要化妆。此外,任何人不宜刺字、纹身。

二、表情

表情包括一个人的眼神、笑容及其面部肌肉的综合运动等。最适当的表情应当是亲切、热情、友好、自然,表情过度夸张或过于沉重,抑或无任何表情都是不应该的。

三、举止

在涉外交往中,每个人都要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举止,如不要当众擤鼻涕、挖耳孔、剔 牙齿,就座后不要高翘“二郎腿”或脚尖、鞋底直对他人抖动不止,要做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四、服饰

涉外活动中,服饰也是一种文化,因为它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经济水平、文化素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发展的程度。服饰也能反映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文化品味、审美意识以及生活态度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目标,以及不同客人的需要,选用不同的服装。国际通用的着装规范TPO原则,【TPO分别代表时间(Time)、地点(Place)和场合(Ocasion)】说的就是着装要符合时间、地点和场合,不同场合的服装有不同的着装特点,你在选择服装时要注意符合这些特点。

此外还有“三色原则”(在正式场合,涉外人员尤其是男士,应当有意识地让自己全身衣着的色彩,在总量上限制在三种之内)和“三一律”(男士在涉外场合着正装时,应当尽可能地使自己的皮鞋、腰带以及手包为同一色彩,并且以三者同为黑色最佳)。

五、谈吐

首先,谈话的表情要自然、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用手指指人。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时,不要凑前旁听或插话。第三者参与谈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谈话中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需要离开,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其次谈话要照顾在场的所有的人。交谈时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别人说话,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看法。善于聆听对方谈话,不轻易打断他人的发言。一般不提与谈话内容无关的问题。在相互交谈时,目光应得体,注视对方,以示专心。对方发言时,忌伸懒腰、看手表、玩物品、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注视别处等漫不经心的样子或动作。

良好的外在形象能给人以愉悦感,良好的内在形象则更能体现我们的涵养,内外兼修才能使交往过程变得更美好。在涉外交往过程中以下几个原则是体现个人涵养的重要方面:

一、不卑不亢原则

这是涉外礼仪的一项基本原则,每一个人都必须意识到,自己在外国人眼里是代表着国家,代表着民族,代表着所在的单位。因此,其言行应当从容得体,堂堂正正,既不应畏惧自卑,要以自尊、自重、自爱和自信为基础,表现得坦诚乐观,豁达开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也不应高傲自大、盛气凌人,孤芳自赏,目空一切。

二、求同存异原则

世界各国的礼仪与习俗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性,重要的是要了解这种差异,要遵守“求同存异”原则。“求同”就是要遵守礼仪的“共性”;“存异”则是不可忽略礼仪的“个性”。世界各国千姿百态的见面礼节和通行于国际的握手礼就是求同存异的最好体现。

三、入乡随俗原则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当我们前往其他国家或地区工作、学习、参观、访问、旅游的时候,要对当地所特有的风俗习惯,加以认真的了解和尊重。古人早就要求人们要“入境问禁,入乡问俗,入门问讳”,其意就是要充分了解交往对象的相关习俗。这样,才能在交往中做到胸有成竹,表现自如。

.四、信守约定原则

在一切国际交往中,必须认真遵守自己的承诺,说话要算数,许诺要兑现,约会要如期而至。一般而言,须在下列三个方面身体力行:在人际交往中,许诺必须谨慎;对于已经作出的约定,务必认真遵守;不能守约,要提前通知并主动说明原委。

五、热情适度原则

在涉外交往中,不仅要热情友好而且要把握好分寸,否则会事与愿违,过犹不及。具体而言,要掌握好以下三个“度”:“关心有度”,“距离有度”,“举止有度”。

六、谦虚适当原则

中国人大都自谦、自贬,很少自我肯定。在对外交往中,要敢于肯定自己,切勿随便否定自己,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遇到外国人赞扬自己的相貌、衣饰、手艺时,一定要落落大方道上一声“谢谢”。这样既表现了自信,也是为了接纳对方的夸奖。

2、当外国人称道自己的工作、技术或服务时,同样要大大方方予以认可。

3、在涉外交往中需作自我介绍时,或推荐自己的工作、学习、服务、产品、技术和特长时,要敢于实话实说,不敢肯定自己,往往会坐失良机。

4、当自己设宴款待外国友人时,应当有意识地说:“这是本地最有特色的菜”,“这是这家菜馆烧得最拿手的菜”等等,只有如此,才会令对方感到倍受重视。

5、当向外国人赠送礼品时,不要说什么“这件礼品不像样子”,“实在拿不出手”等等。这些过谦的说法,无疑会大大降低礼品的分量。

七、尊重隐私原则

在国际交往中,普遍讲究尊重个人隐私,以下几方面均被视为个人隐私,忌讳被问到:收入支出、年龄大小、恋爱婚姻、身体状况、家庭住址、个人经历、宗教信仰、政治党派。

八、爱护环境原则

每个人都有义务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地加以爱惜和保护,爱护环境已被视为有没有教养,讲不讲社会公德的重要标志,具体而言要对以下八个方面备加注意:不可毁损自然

环境;不可虐待动物;不可损坏公物;不可乱堆乱挂私人物品;不要乱扔乱丢废弃物品;不可随地吐痰;不可到处吸烟;不可任意制造噪声。

九、女士优先原则

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地自觉地以自己的行动去尊重妇女、照顾妇女、关心妇女、保护妇女,并要想方设法为妇女排忧解难。倘若因男士的不慎而使妇女陷于尴尬、困难的处境便意味着男士的失职。外国人强调“女士优先”,并非因为妇女被视为弱者,值得同情、怜悯,更重要的是他们将妇女视为“人类的母亲”。

以上所述只是涉外交往注意事项的一部分,要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完善自己。在涉外交往中个人形象的意义往往更丰富,我们不仅代表自己,也是单位或组织形象的代表,更是国家和民族形象的代表。因此,在涉外交往中,每个人都必须时时刻刻注意维护自身形象,尤其是在涉外交往活动中,我们要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给外国友人留下美好的中国印象!

第二篇: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

在角色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序言:

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并且提出:“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的原则。这是对儿童游戏这一普遍现象的正确总结。儿童的社会需要日益增长,交往是儿童强烈的心理需求,儿童喜欢交往,乐于交往,交往可以使幼儿协调周围人之间的关系,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本专题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角色游戏培养中班幼儿在园期间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友谊观、合作观,增强他们在积极主动的交往中获取信息、沟通情感、增进了解的能力,使幼儿在自主性交往合作中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和健康个性。

一、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1、什么是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所谓交往能力,是指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等相互联系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之一,能否顺利地进行社会交往反映了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

幼儿的社会交往是幼儿与周围人相互交流信息、交流情感的过程。幼儿的社会交往包括幼儿与成人(父母、老师等)的交往,以及幼儿与同伴的交往两种基本形式。幼儿的社会交往培养内容包括:(1)交往态度:包括主动交往、被动交往、相互交往等方面;(2)交往能力:包括合作、轮流与等待、遵守规则、解决冲突、交往策略等方面 ;(3)友好行为:包括分享、助人、谦让等方面;(4)交往行为习惯的培养:包括礼貌、诚实、爱护公物、维护环境整洁等方面。以上四个方面具体表现为:性格开朗活泼,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养成积极的交往态度,在交往中有较强的主动性,掌握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初步具备合作、分享、轮流、等待、遵守规则和解决冲突等方面的能力;与同伴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在交往活动中是受欢迎的,常被同伴接受,很少发生纠纷;与同伴友好相处,能主动、自觉地帮助他人解决困难,能把自己的心爱之物拿出来与同伴分享,在利益面前能谦让;初步养成讲礼貌、诚实、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等文明行为习惯,能按照社会行为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发展责任感和独立性。

2、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幼儿实现社会化的必要途径。

(1)社会交往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幼儿的社会交往是生长发育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完成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幼儿期是人的交往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启蒙期。通过社会交往可以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正常关系,帮助幼儿克服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利于社会交往的行为。发展行为调节的能力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充分发展个性,以形成适应社会要求的社会性行为。中班幼儿随着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及语言能力的发展逐渐脱离小班阶段的独自倾向,形成与周围人交往的需要,具备了形成一定交往技能的条件。

(2)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通过交往,人们能够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能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皮亚杰认为产生于同伴关系中的合作与感情共鸣使儿童获得了关于社会的更广阔的认知,儿童在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并促进社会交流所需技能的获得,和同伴的交往使儿童意识到积极的,富有成效的社会交往是通过与伙伴的合作而获得的。

二、角色游戏对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独特意义

1、什么是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将他们积累的各种生活经验再现出来,并通过操作及与他人的对话接触加深关于这些生活经验的印象,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的一种游戏形式。它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情绪情感,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意愿,模仿成人劳动和交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游戏中角色可以包括社会各行各业,涉及周围各种环境。

2、角色游戏对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独特意义

(1)角色游戏是促进幼儿交往的有效形式。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幼儿按照自己愿意进行的一种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游戏,并不断巩固他们的角色意识,使幼儿尽可能以角色身份进行相互交往,给幼儿自由结伴的权力,让他们自选角色。例如:幼儿进行喜欢的娃娃家、开商店、开医院、公共汽车上等角色游戏都要放手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兴趣去发展游戏的情节内容。游戏中要让所有的幼儿都动起来、要人人有角色,并将游戏中的主配角让幼儿轮流担当。游戏中以强带弱相互影响,这样不但能弥补幼儿自由交往活动频率低的不足也能促进幼儿口语、动作和思维能力的提高。由独立变合作,群体意识增强的同时也完成了社会性的学习。马卡连柯指出:“幼儿在游戏中如同在劳动中一样,既要努力工作,又要努力思维。”角色游戏基本上是由群体来完成的,因此,角色游戏能很好地发展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也能体现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同时将那些胆小懦弱的幼儿带动起来参与活动,克服了胆小不爱活动的弱点。可以说,角色游戏对幼儿交往意识的形成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也可以说是幼儿交往能力培养最有效的方法。

(2)角色扮演的意义还在于使儿童体验成年社会,逐渐掌握社会行为规范的准则,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幼儿时期,由于不能摆脱自我中心,所以不能以他人的立场、角度去考虑问题。而角色游戏是以扮演某种社会角色为基础特征的,扮演角色就必须从思想上尽量摆脱自我,以所扮演角色的身份要求自己,体验角色的情感需要。例如:在活动室里设立医院角、商店角,体验“医生”与“病人”的交往、“营业员”与“顾客”的交往。孩子们你来我往,情绪愉快,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不但能掌握社会行为规范、逐渐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而且能学习不同角色间的交往方式,更增添了幼儿交往的兴趣。同时,也使幼儿逐步认识和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感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

(3)角色游戏的不断丰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角色游戏使幼儿初步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幼儿社会性及个性形成的基础,也是实际教育与研究的难点。如:小班“娃娃家”中的“妈妈”,刚开始常常是给宝宝喂饭、拍宝宝睡觉等摆弄玩具的游戏情节,到后来,“妈妈”增添了在家做饭、请客人到家做客和“为娃娃过生日”等游戏过程,幼儿根据游戏情节发展的需要逐渐了解了自己的行为,增强了自我意识和角色意识。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会最基本的与同伴交往的技能。在理论上,真实的同伴关系和想象的角色关系被认为是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两种社会性关系对幼儿的社会互动和观点的采择能力、人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同伴友谊等有着影响。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同伴间的交往机会,幼儿在与同伴互动过程中认识到他人会与自己有不同的看法与态度,能够学会协调不同的观点,解决一些人际间的问题与冲突,改善同伴关系等。因此,通过开放的角色游戏的开展,幼儿懂得了互动、轮流、合作、分享解决冲突等基本的交往技能。

(4)角色游戏还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习惯。品德在幼儿的社会发展中占有核心的内容,也是社会性发展的至高水平,在幼儿阶段尚无成型品德,但对幼儿进行社会性培养与教育有助于品德的形成。因此,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对人有礼貌、珍惜工作人员的劳动和尊重老人等,都有助于幼儿懂得分享互惠,利他助人、相互谦让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由此可见,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在体验成人的生活经验中认识社会,而且可以促进相互交往。可见,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功能。到了中班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开始具体形象,有意性已经发展。特别喜欢模仿一些他人的行动和语言,扮演一些他人的角色。角色游戏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符合了孩子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很受欢迎。角色游戏是幼儿以游戏的形式再现周围人生活的过程,较其他游戏更需要相互的联系和协调配合,幼儿角色游戏水平能体现幼儿的交往能力,并能通过游戏有效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

三、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现状表现

中班幼儿随着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及语言能力的发展逐渐脱离小班阶段的独自倾向,形成与周围人交往的需要,具备了形成一定交往技能的条件。为了全面了解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社会交往能力,以便进一步为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更好适应社会发展。对我园中班100名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在通过创设环境开展游戏,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经过细心观察、测试,发现孩子在游戏中存在着以下障碍:

1、游戏的持久性差,需要成人一定的提示才能坚持游戏主题。

中班幼儿往往因为准备道具、材料而忘了游戏的最终目的。幼儿角色意识并不明确,更换角色相当频繁;对社会化的反映极少极少,多的只是周围生活中的琐事;他们游戏的目的性不强或者说根本没有,很多时候还存在着小班的特点,需要老师不断地捕捉角色语言、角色动作、角色情感。需要老师根据年龄不同来“对症下药”。另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幼儿以愉悦为游戏目的,任务意识不强的特点。

2、角色扮演意识不强。

在观察中发现,再现故事的目的性角色行为中,由于中班幼儿的角色扮演意识不强(所占比例87%),还不能很好地区分日常行为与扮演行为;另一方面中班幼儿的语言、移情能力等也限制他们的角色扮演能力。幼儿在再现故事内容、扮演角色时所运用的表现手段,包括语言、动作、表情的综合运用等方式。中班幼儿主要以动作为表现手段(所占比例为57%)。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一方面可能是受其言语表达能力的限制;另一方面,他们对动作更有兴趣。

3、在游戏中发生矛盾时,不能独立解决。

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结果表明,只有 30.1%的幼儿能经常与小朋友合作,而69.9%的幼儿合作行为较为缺乏;当同伴遇到困难时,只有24.2%的幼儿能表现出合作行为;当活动材料缺少时,只有10%的幼儿选择与同伴合作。这种现状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原因分析

1、社会大环境因素

现代居住环境不断变化,人们居住的场所逐渐具有高层封闭的特点,邻里之间咫尺天涯,互不往来,城市中开始出现“高楼综合症”,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电视机、游戏机等现代化家用电器逐渐侵占了他们的游戏时间,这无疑是孩子们自私、孤僻、攻击性行为、与同伴之间不能相互谦让等问题滋生的“温暖环境”。孩子进入幼儿园,“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便显现出来,外在的交往环境与幼儿的内心世界产生了种种矛盾,从而影响人格的健全。这些问题都将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绊脚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

2、家庭因素

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缺乏同伴,遇到问题都是大人包办代替,久而久之,幼儿解决问题能力得不到发展,同伴间互相不理解、不尊重、自以为是。因而,在游戏中常常出现各种矛盾和纠纷。具体表现在:角色的分配,材料的使用,角色之间的冲突等矛盾,这时,我们主要引导幼儿丰富社会知识经验,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游戏就不能顺利开展,更谈不上交往合作。

3、教师的因素

(1)在角色游戏中,大多数教师把指导重点放在幼儿智力、品德等方面的教育上,如教育幼儿不争抢玩具不大声说话,对别人要有礼貌等,并习惯于用成人的做法来要求幼儿。没有按幼儿意愿,教师凭主观想象分清好角色。(所以幼儿积极性不高)

(2)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意义,但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

四、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策略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幼儿借助与丰富的想象模仿成人世界的真实情景,在虚拟或想象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主动交往、充分表现。在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中、在教育者对游戏的有效组织下,伴随幼儿游戏兴趣和愿望的产生,幼儿游戏就成为教育实践中现实的活动行为。因此,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在体验成人的生活经验中认识社会,而且可以促进相互交往。可见,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功能,经过实践研究对幼儿的角色与交往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幼儿的交往能力在角色游戏活动中能得到体现和提高。

(一)从教师角度出发

1、善于捕捉孩子的热点,丰富孩子的知识。

幼儿在观察周围世界地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形成社会角色,而角色游戏能使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世界。如:在一次参观七宝老街的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家乡诸多的小吃产生浓厚的兴趣,一路上总在津津有味的谈着、议着。针对这种发现,我决定请家长星期天带幼儿去各种小吃店进行实地观察并品尝,从中幼儿不仅知道了许多小吃的名称,还了解到这些小吃都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怎么做的?并学习与服务员阿姨交往。星期一,个个嚷着要做各式各样的点心:馒头、馄饨、饺子、方糕、地瓜条、竹筒饭等等,孩子们真是越做越起劲。还说天热了,需要点饮料解解渴,于是又忙着搜集废旧的饮料罐,自制果茶、冷饮,大大丰富了小吃内容。根据幼儿自己动手做出的这些点心,孩子们共同商量,决定开个“好吃来美食街”。幼儿做的点心分类分层的出现在“七宝小吃”、“老街茶馆”、“娃娃冰屋”和“喷喷香蛋糕房”上,有了先前这些观察和制作经验的积累,幼儿分散到各自选择的角色区中活动后,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怎么玩?玩什么?他们都会相互协商好玩法,分配好角色,各司其职的真正快乐的游戏着。

2、尊重幼儿,让幼儿自由选择。

我们都承认“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那么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纵观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不难发现老师在角色游戏的指导过程中要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真正实现五个自由,即:尊重幼儿选择主题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情节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自由、同时还要尊重幼儿自由地讲评自己的游戏、我认为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儿这五个“自由”,游戏才能变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情绪是积极的、高涨的,他们对主题、情节、玩具、角色以及讲评上都有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和主张。当你问起他们为什么没这样而不是那样时,他们常常会头头是道地向你诉说一大堆理由。然而在游戏中孩子们也需要老师,他们需要老师成为他们共同游戏的朋友、伙伴,或者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些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老师,如果在这方面顺应了孩子的需求,整个角色游戏就会变得相当活跃,孩子们会在游戏中大胆地反映出很多很多内容。我在餐厅这个主题中小朋友就先后玩出了:小吃店、中餐店、西餐店、卡拉OK等六个情节。久而久之,游戏变成了幼儿表达情感、反映思想、认识社会的一种手段.是他们一日生活中最开心的时刻了。

3、如何解决问题。

人的一生总会碰到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处理,在学前教育期我们有意识地为幼儿设置一些小小的问题鼓励他们解决、处理,使他们从小就看见问题不足为怪、看见问题不害怕、看见问题肯动脑筋解决。这对将来踏上社会会是个很有效的准备。在角色游戏中,我们通过游戏情节的不断发展引导幼儿在探索中学会合作。来培养幼儿乐于与人合作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如:在游戏结束时,烧烤店的物品很多,一个人收拾忙不过来,需要与其他小朋友一块完成。第一次,小朋友们很快把物品收拾到了整理箱,可在第二次游戏时,幼儿发现材料很乱,需要很长时间拿出来摆放,于是,幼儿商量“如果我们将物品分类放好,下次游戏时一样一样的拿出来,不是就节省时间了吗?” 幼儿在合作中发现、探索、尝试,得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游戏活动,使孩子们既有成功的体验,更有合作的愉悦,同时,通过坚持一贯的游戏活动,培养了幼儿活泼开朗的健康个性。

4、对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表现出的合作行为及时进行引导和鼓励。

在幼儿游戏时,教师应以大朋友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积极做好示范,潜移默化地教给孩子交往时应有的语言,态度,表情,动作等,帮助孩子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障碍和问题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要跟他商量着玩呢。” “一本书,如果是三个人一起看,会怎么样?”“你跟他说,咱俩一起搭,试试。”“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

(二)家园一致,共同促进幼儿社交能力的发展

我们围绕亲社会性发展目标,在家长的帮助下,开展一些小主题活动,如:小班的“我爱爸爸妈妈”,中班的‘“妈妈生病的时候”、“今天我当家”,大班的“我是中国人”、“我们去旅游”等内容,我们制定调查反馈表,请家长协助记录幼儿活动表现及效果,这样,家园互动不仅使教育活动落到了实处,更增进了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了解,取得了家长的支持。家长的参与能较好地推动幼儿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幼儿的角色游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五、进一步的反思

1、幼儿的交往能力在角色游戏活动中能得到体现和提高。中班幼儿因刚步入联合游戏,其游戏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进行指导。

2、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应渗透到幼儿园、家庭、社区、社会,并应逐步获得社会的肯定、支持。

3、开展交往能力的培养需要有着新型教育观、勇于探索创新的教师队伍。

4、加强对幼儿的移情训练,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使之产生合作性行为。

5、要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开展合作教学,切实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合作性行为。

6、好的游戏环境应当是材料丰富的、能够激发幼儿探索、思考、想象和创造的环境。

第三篇:在民办学校中如何成为一个优秀、有智慧的班主任

在民办学校中如何成为一个优秀、有智慧的班主任 作为一所老牌的民办学校,作为一所日益得到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民办学校。班主任日渐成为学校发展的骨干力量。从学校担任班主任的年龄分布来看,由于绩效工资的原因,经验丰富的老年老师来我校当班主任的几乎没有。因此只能让更多的年轻老师担当起班主任的重任。这就造成:年轻教师比例过大,班级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

班主任老师一直以来都是学校工作的重要角色,是学生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积极久远的,在师生的相互接触中,学生从班主任身上得到一种快乐向上良好的情绪,汲取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克服学习生活中的艰难险阻,使学生最终成为一名向善、趋美、求真的人。

现在,家长、社会的期望值大,加上我校的民办性质,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相应的就形成了班主任的压力。但不可否认,这同时也形成了班主任老师在学生心中的较高价值。因此,相信我们每一位国小的班主任都会用自己的执着和真诚去感化学生;用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技艺来吸引学生;用饱满的激情和热情去感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成长在和谐的氛围中。

那么,什么样的班主任才算得上是一位优秀的有智慧的班主任,优秀、有智慧的班主任的标准是什么,根据国小的实际情况与要求,什么样的班主任才是能够胜任以及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讨与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我结合读《做一个有智慧的班主任》后,对如何做一个优秀、有智慧的班主任的几点思考:

一、班主任要有一种服务的意识。

在我校的老师,一定要记得:正是对于国小的这份信任,家长选择了国小,而我们为他们提供的就是一种教育服务,因此,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一定要记住,对于家长而言,你对学生的教育是为

他们的服务,你务必要把自己的这个服务做好。所以,相对于公办学校而言,民办学校处理人际关系就多了一条:家校关系。因此,班主任如何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也要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树立这种教育服务的意识对民办学校的班主任尤为重要。

二、从爱出发,严字当头,勤字为先。

要爱学生,关心学生。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还关心他们的生活。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关心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也永远不能教育好学生。”

孩子们一天中绝大多数时间是与我们一起渡过的,把他们都视为自己的孩子才能付出所有的爱,书中写到“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那么,如何才是爱学生呢?赏识学生是爱,不要吝惜溢美之辞,多一些欣赏,多一些激励,抓住点滴的成功真诚地赞美。

记得有一位优秀的班主任曾说:“优秀是鼓励出来的,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他就变成了差生;所以让差生变好其实很简单,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即让学生反复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差生就变成了优等生。”

另外,爱还在于理解学生,宽容学生,体谅学生,尊重学生„„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是爱,生病时陪伴他们去诊所也是爱,看到学生因为双休日不注意休息而疲惫不堪时,课前让他们小睡五分钟是爱,想训斥时将语言放得温婉些也是爱,考试失利后的一次安慰也是爱„„

当我们心中有爱,当我们眼中有爱,当我们为迷失方向的学生点起一盏心灯,多去赏识、理解、宽容他们,哪怕是你认为微不足道的点滴,他们便能够爬出心灵的沼泽,重拾勇气和信心,扬起理想的风帆。爱是能够创造奇迹的。

当然,爱并不等于无原则,漫无目的的迁就,对于一个班级的管理,严格的要求对于良好的班风班貌的形成、对于学生的正义感的培养,都是尤为重要的。

现在的学生难教,老师压力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这些压

力催生了老师们急功近利的倾向。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的责骂,尤其是盛怒呵斥,可以一时威慑他们,但是时间一长这种威慑的力量很快就会烟消云散。学生们很快就会看不起这种缺乏理智、虚张声势的威吓,那么师生关系的紧张就可想而知了,教育的效果也不言而喻。

我认为,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能达到良好的效果,首先,要树立老师的威信,处事坚持原则,公正严明,话语严肃、和蔼方能让学生信服;其次,培养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责任的观念的灌输让学生能够在犯错误后有正确的认识;最后,班风班貌的影响,利用班级内部班级正确的舆论导向,督促学生求上进。

有了爱与严,班主任更需要的是“勤”。

“天道酬勤”是人们一直恪守的信条。我始终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班级管理中你付出了多少勤劳,多少时间,你也将收获多少。

我们的很多班主任,能利用课间甚至平时的课深入班级,才能不使班级处于无序、无管理的状态。有时间就进入班级与学生一起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让学生知道老师是一位非常负责的老师,自己也要增强责任感。由于勤到班级,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动态,及早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对班级工作就会心中有数。

三、作为一个班主任,不仅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还得知道哪些是不该做的。

比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不是着眼于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而是只顾抓学生的学习,不注意学生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不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为自己所教的学科抢时间,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容易影响与其他任课老师之间的关系。即使在短时间内成绩有明显的起色,长此以往效果是不会理想的。所以应该为工作设定长远的目标,着重在习惯上培养学生。

再比如:班级学生犯了错误,出了问题,班主任不作认真的调查分析,只凭主观臆断,简单粗暴地批评一顿,甚至体罚一顿草草

了事。如此不尊重学生,不尊重事实,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特别到了中高年级以后。而且体罚和变相体罚是学校明令禁止的,轻则使教师颜面扫地,重则影响学校的声誉。

另外,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思想状况、学生水平、学习成绩,身体素质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每个班级的学生也总有优良中差之分。但是,班主任老师往往喜“优”恶“劣”,对“优生”偏爱,有了缺点错误也不批评,甚至袒护;对“差生”嫌弃,不注意后进生转化,只盯住他们缺点的一面,动辄批评,且常常罚字当头,有了进步也不及时表扬。这样,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其它的方面,如:要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谁不会发脾气?谁没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是作为班主任要切记,学生不是我们的出气筒,即使是学生惹的气,我们也要学会冷静处理。发脾气会使人失去理智,既解决不了问题,又会损害他人的情感。一时冲动,可能意味着事后将付出高昂的代价来弥补。要想有好的工作成效,就必须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冲动导致智昏,冷静才会产生机智。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就是超越自己。

班主任虽是一个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他的工作却是繁琐而复杂而又任重道远,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让你真正做一个优秀、有智慧的班主任。

下载在涉外交往中如何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成为一个美丽的中国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涉外交往中如何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成为一个美丽的中国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