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与儒道两家人性论

时间:2019-05-14 02:38: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淮南子》与儒道两家人性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淮南子》与儒道两家人性论》。

第一篇:《淮南子》与儒道两家人性论

《淮南子》与儒道两家人性论

刘爱敏 《 光明日报 》(2014年04月08日16 版)

先秦诸子经过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至秦汉时期逐渐趋于融合。《淮南子》是先秦子学到两汉经学转折点上的巨著,上承诸子,下启经学,在各种问题上试图兼容诸子百家之长,综合而成“帝王南面之术”。其人性论是对诸子百家的继承,而主要是儒、道两家,两家人性论既有冲突,也有交融。《淮南子》试图站在道家立场上,对两家人性论进行贯通与融合。在人性本质上,儒家以善恶论人性:孟子主“性善论”,荀子主“性恶论”。道家倡人性本真说,《老子》第二十一章论道之“真”:“道之为物„„其中有精,其精甚真”,道之真落实到人心就是人性之真,第五十五章又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老子推崇赤子是因为赤子的性真。《庄子》更是提出“真人”这一道家的理想人格。《淮南子》既有道家的人性本真说,又有儒家的“民性善”论。如《淮南子》多次提及“抱素反真”(《齐俗训》)、“全性保真”(《泛论训》)、“块然保真”(《主术训》),并对“真人”作解释“所谓真人者也,性合于道也”(《精神训》),这是对老庄人性论的继承。但《本经训》又说:“神明定于天下,而心反其初,心反其初而民性善。”《泰族训》亦曰:“人之性有仁义之资。”与孟子性善说相近。《淮南子》在借用儒家“性善”概念的同时,却作了道家的解释:“所谓为善者,静而无为也。所谓为不善者,躁而多欲也。”(《泛论训》)把静而无为、循性保真称为“善”,把躁而多欲、越城逾险等大盗乱臣行为称为“不善”。儒家的形式下填充的是道家的内容,显示了《淮南子》以道融儒的痕迹。同时,《淮南子》又持“人性不等”和“人性可塑”论。如《修务训》说善如尧、舜、文王者不须教,恶如丹朱、商均者不可教,中人之性必须经过教化,才能在智慧和道德上趋于完善。此说与董仲舒的性三品说基本相同,是对孟子的“性善说”、荀子的“性恶说”、告子的“性无善无恶说”、周人世硕的“性有善有恶说”等先秦人性论的调和。

在如何养性上,《淮南子》也体现了儒道兼容的特点:

一、《淮南子》认为养性的前提是“知道”。《天文训》认为,道是天地、万物与人的本源,人是由“道”经“气”这一环节化生而成的。因为人性归根到底来自道性,所以只有了解了道性,才有利于从根本上养性。

二、《淮南子》认识到养生与养性之间的关系。《淮南子》继承了道家的养生观念,重视人的生命保养,认为人性是存在于人生命本身的,人的生命包含形、神、气三要素,正确处理好形、神、气三者之间的关系,养好生命,才能谈得上主动养性。

三、既提倡原心反性,又注重后天教化。孟子、庄子主张在“心”上做功夫,荀子则主张向外界学习。《淮南子》在综合老、庄、孟、荀等诸子的基础上,既重视内求式的“原心反性”“慎独”,也没有否定社会环境对人性的正面影响。在主张持守先天本真之性的同时,更寻求后天教化对人性的完善。

四、既重体道抱德,又重礼乐法度对人性的规范作用。礼乐法度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创立的社会规范,它们与人性的关系如何,《淮南子》有前后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礼乐法度不但无助于人保持自然纯朴的本性,而且是人性失真成伪的祸因,是对人性的钳制和戕害。如《本经训》曰:“立仁义,修礼乐,则德迁而为伪矣。”另一种观点认为礼乐法度的产生本于人的自然之性,又使人性得到完善和规范化。如《泰族训》说:“人之性有仁义之资,非圣人为之法度而教导之,则不可使向方。”《淮南子》虽然承认了礼乐法度存在的合理性,但并非站在了儒法立场上去了,它承认礼法制度的前提是以道为本,即《俶真训》所说:“法制礼义者,治人之具也,而非所以为治也。”

《淮南子》存在着儒、道两家的人性论,各观点之间存在着矛盾,但作者试图在全书中把它们融合统一为一体,儒、道人性论贯通的途径是什么呢?寻找儒、道融合的途径,就是探寻它们之间相通一致的思想观念和理论基础。儒道两家相通的观念表现在:

第一,儒道两家在人性的来源问题上都讲天人相通。道家讲宇宙的生成,认为道生天地、万物与人,天人最终相通于道,归属于道。儒家则讲宇宙的构成,认为宇宙由天、地、人、阴阳、五行十元素构成,天、人通过阴阳、五行之气相通、感应。儒道两家都讲天人合一。

儒家讲天人合一,常常借天的权威和至高无上性来言说人事,借以更好地来倡导人事、增强人事的感召力;道家讲天人合一,则要求彻底舍弃人事来与天地合一。儒家讲人的自然性必须符合和渗透人的社会性,只有这样人才能成其为人;道家讲人的自然性必须舍弃其社会性,使其自然性不受污染,并扩而与宇宙一体才能是真正的人。如果说儒家讲的是“自然的人化”,那么道家讲的便是“人的自然化”。二者既统一又对立互补。

第二,儒家和道家在人性的落实问题上都重视心的作用。孟子和庄子都认为心是性的载体,《孟子·尽心上》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庄子》论心斋、坐忘和游心。儒道两家都认为养性由心开始,由养心到养性,再到知天或知道,理路是一致的。心,不仅是道德之端,也是精神之所。所以,《淮南子》从《精神训》追求道家体道抱德的精神自由,到《缪称训》强调儒家的道德修养,心这一媒介起了系连作用,心把儒家的道德与道家的精神挽合在一起。需要说明的是,心既是儒、道的结合部,也是二者的分离处,儒家由诚意、正心极于治国平天下,道德的无限性不是向上伸向天命,而是向外扩展于客观世界中,显示了儒家正视现实的理性精神;而道家的游心、坐忘指向的是形而上的道,而非客观现实,说明了道家学说的玄虚性。

第三,道家的性“真”与儒家的性“善”相通于“诚”,“诚”的含义既包含了“真”,又包含了“善”,“诚”这一概念体现了儒、道人性论的融合。“诚”是由孔子的“忠信”思想发展而来。《中庸》后半部是以诚为中心展开的,是儒家言诚之始。“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诚,朱熹解释为“真实无妄”,诚有天道之诚,有人道之诚,人道之诚来自天道之诚。天地为物不贰可曰诚,普通人不能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因此必须择善而固执,然后才可以诚身。《孟子·尽心上》中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反身而诚”“强恕而行”是为了“求仁”,由此可以说明孟子所说的诚,是以仁为内容,指仁心的全部呈现。这也与《荀子》关于“诚”的论述一致,《荀子·不

苟》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惟仁之为守,惟义之为行。”仁、义是荀子“诚”的内容。《大学》讲“诚意”,指对心的修养功夫,目的是力图通过“诚”的修身功夫来张扬人的本质力量,以达到人格上的完善与浩然,最终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抱负。可以看出,儒家的“诚”,是仁义之心的真实无妄的呈现,是“善”中包含着“真”。道家的人性论则是“真”中包含着“善”。老子追求人性的本真自然,又曾把具备仁慈之善心看作他的三宝之首,第六十七章曰:“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庄子·渔父》篇说过“真者,精诚之至也”,借用儒家的“诚”来解释“真”。天生物不贰,道家从中看到了“真”,儒家则从中看到了“善”,真善并存于天性,所以也并存于人性。《淮南子》中则把精、诚二字合用,如《泰族训》“精诚感于内,形气动于天”,可以看出是对儒、道人性论的兼综融合,既强调“真”又强调“善”。而《淮南子》之所以能兼容,就在于儒道两家在人性论上的相通性,相通性即体现在“诚”这一概念上。

第四,在如何养性上,儒道两家都重视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否定或排斥物欲功利,反对纵欲任情。儒家重义轻利,强调人应当为道义而活着,《论语·述而》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突显的是人的道德价值。为了去恶从善,孟子主张“寡欲”,《尽心下》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并不认为所有的欲都是恶,所以主张“寡”,而不是“绝”,这是与宗教不同的地方。荀子以欲为性,认为人性恶,所以主张“节欲”,《正名》篇曰:“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道家义利俱轻,主张摆脱物欲功利的纠缠和道义的束缚,追求一种“忘其肝胆,遗其耳目”的绝对自由,“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庄子·大宗师》),强调是心灵的解放和精神的快乐。庄子认为情、欲是失性害生的祸源,为了保持本真自然之性,以老子、庄子为首的道家根本不曾有任何任情纵欲的思想。儒、道一为道德,一为精神,虽然立足点不同,但却异曲同工,共同培育出中华文化鄙薄功名利禄的思想境界。《淮南子》以中乐外的养性论就是这种精神的反映。人或沉溺于物欲情欲的无止境追求,或奔命于世俗声名地位的获取,都可以说是“内不得中,禀授于外而以自饰也”(《原道训》)。

虽然耳听妙乐,目视美艳,口品甘甜,终日行乐,夜以继日,有无数人为此而心生羡慕,但当曲终人散,解车休马,内心却感到一片空虚,“怅然若有所亡也”,这是以外乐内的典型写照。所以《淮南子》要求“遗物而反己”,从外物中超脱出来,返回到自己的本性之中。“夫性,亦人之斗极也”(《齐俗训》),人性就像北斗星,会时时校正人生前行的方向。正是由于以上四个方面的原因,使《淮南子》中儒道两家在人性论上融合较深。但是,儒道毕竟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并非处处可以调和,因而融合中又有冲突,冲突中又有互补,而儒、道的互补又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儒、道并存的基本格局。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

第二篇:儒道佛三家文化的本质与区别

儒道佛三家文化的本质与区别

三教文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涉及儒、佛、道三家。三家的学术内涵构成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三教合一,即儒、佛、道三教相互包容和相互融合,儒家最高称圣,佛家最高称佛,道家最高称仙。圣、佛、仙皆由人成。成者,非天生,而是修学的成果。儒、佛、道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精神财富,是人类对主客体认识的知识结晶。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以及现代、未来的文明人类的前途,都与儒、佛、道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继承、研究、融合、发展儒、佛、道的传统文化,是对人类文明的承前启后。

所谓“三教”,指的是儒、道、佛三家。三教概念的发展,可以分几个阶段,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阶段,唐宋是一个阶段,元明清是一个阶段。最初的阶段里,虽然有三教的连称,不过彼此是独立的,当然相互间都有影响,儒、道、佛三者之所以相提并论,则是偏重于它们社会功能的互补。中间的阶段是一个过渡的阶段,主要在于彼此内在意识上的流通融合,逐步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就其主流而言,依然各树一帜。只有最后的阶段才出现真正宗教形态上的三教合一。其中,第二阶段是在继续第一阶段三教功能互补的基础上更添新内容,第三阶段亦是在前二个阶段的底子上再演化出来“三教合一”的新成份,这也反映了三教合流的趋势越来越大。

1、儒家创始人:孔子

代表人物: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主要思想: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义利观,先义后利。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①仁: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借鉴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②礼: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2、道家创始人:老子,代表人物:庄子 道家学说形成于先秦时期,与儒家文化互相激荡,相辅相成一起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脊柱,道家学说是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道是世界的最高实体,道既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道家学派以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家的关系。主要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道家之名,始见于西汉司马谈的《论六家之要指》,称为“道德家”。《汉书·艺文志》称为道家,列为九流之一。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在庄子前或同时,有杨朱的“全性葆真”说,宋钘、尹文的“情欲寡浅”说,彭蒙、田骈、慎到的“弃知去己”说,都同道家思想接近,有称之为道家别派者。道家学说以老庄自然天道观为主,强调人们在思想、行为上应效法“道”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尚贤,使民不争”。伦理上主张“绝仁弃义”,以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与儒墨之说形成明显对立。其后,道家思想与名家、法家相结合,成为黄老之学。为汉初统治者所重。到汉武帝独尊儒术,黄老渐衰。同时,道家思想流入民间,对东汉末年农民起义运动中道教思想的产生有所影响。魏晋间玄学盛行,王弼、何晏辈首以老庄解释儒家经文,促成儒、道融合。佛学传入中国后,学者用老庄诠释佛典,又有释、道合流之势。宋明理学家力倡儒家道统,佛、老并斥,但对道家思想仍有某些吸收。道家思想对中国政治、思想、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的主要著作有《老子》、《庄子》等。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张“道德”。

3、佛教代表人物 梵文

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其创始人为悉达多.乔达摩(约前566-前486年),释迦摩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思是“释迦族的贤人”。佛,梵文为Buddha,意为“觉悟”,汉译音为“佛陀”。梵语 Sakyamuni 的音译。佛教创始人。释迦是部落的名称,意思是“能”;“牟尼”可译作“文”,是一种尊称,含有“仁、儒、寂默、忍”等义,意译也可合成“能仁”、“能忍”、“能儒”、“能寂”等,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俗名悉达多,生于公元前五六六年,原是释迦国的太子,二十九岁出家修道,从当时著名的沙门阿罗逻迦罗摩和乌陀迦罗摩子修习禅定。不久就达到他们所教导的一切,但这并不能满足他的希求,经过六年的苦修,在一次夜晚的修禅中,他顺次经历禅那的四种境界,然后继续集中精神,做最大的努力,就在那晚证悟了生命的真相,成就正觉。从此以后,他被称为佛陀。并到处说法,组织僧团,直至公元前四八六年圆寂。简称为“释迦”。他创建的佛教,和基督教,伊斯兰教一道成为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相传佛陀入灭后,弟子们焚化佛祖遗体,于灰烬中得4颗牙齿以及指骨、头盖骨、毛发等物。弟子们将佛祖真身舍利起塔供养,顶礼膜拜。后来,阿育王取出全部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分别盛入宝函,在世界各地建塔供养,其中有许多传入中国。

1987年法门寺地宫发掘即出土了佛教世界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系佛祖的一节中指骨。

一、文化主旨

儒家文化——进取文化。道家文化——规律文化。佛家文化——奉献文化。

二、做人标准

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

道家文化——领悟道、修养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

佛家文化——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遵守十戒、心灵安定、运用智慧。

三、人生观

儒家文化——积极进取、建功立业。道家文化——顺其自然、自我完善。佛家文化——慈爱众生、无私奉献。

四、世界观

儒家文化——世界是展现才华的舞台。

道家文化——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境界。佛家文化——相由心生,世界就在自己心中;一念之差,便可创造地狱、极乐。

五、价值观 儒家文化——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道家文化——以完善的自我带动和谐的社会。

佛家文化——在为他人献爱心、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六、哲学倾向

儒家文化——入世哲学。道家文化——出世哲学。

佛家文化——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

七、物质食粮对精神食粮的比喻 儒家文化——主食(如米饭、馒头等),不吃就会饿。道家文化——副食(如各种炒菜、汤羹等),不吃没滋味。佛家文化——水果(如:苹果、香蕉等),不吃不甜蜜。

学习佛法、传统文化,讲学培养人才,慈悲利益社会,以真诚增进交流,以专修求生净土,做个有道德的人。

第三篇:关于“X”与“Y”两家公司合并的可行性报告

关于机械公司与机电公司

合并的可行性研究

时间:

关于机械公司与机电公司

合并的可行性报告

序言

为了进一步做好总公司(辰州矿业)服务工作,根据调整组织机构、优化资源配置、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和总公司公司战略整合的总体安排,坚持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在尊重公司历史和考虑现有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对两家子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整合。通过整合,使两家子公司成为基于市场导向、适应辰州矿业发展需求、具有高度柔性和反应敏捷的经济实体;成为具备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责权利激励约束机制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有效的经济核算与内部控制的实体;成为以服务好辰州矿业为基础,以系统有序的施工组织、协调与管理为支撑,以高效、完善的机制与组织为保障的现代化矿山服务类企业;最终实现向管理技术集约化的效益型组织转变的战略目标。为辰州矿业乃至集团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企业整合是市场发展的必然

随着国家文化教育和新闻出版发行业对外放开脚步的加快,最终到2008年完全兑现对世贸组织的承诺全面开放,近段时间社科与教辅业都深深地感受到了市场的竞争压力。

行业洗牌早已开始,竞争将更惨烈。

四川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四川省YY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都是成都市民营图书批发型企业,公司规模、人员组成都较为接近,并分属不同的两大图书类别,两公司的合并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和市场化发展的必然性。

因此,选择整合共同发展是两公司理性的共识。

企业整合的前提是: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四川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川内社科图书资源丰富、信誉好、企业沉淀较重,但经营管理面临突破;

四川省YY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川内一流的教辅图书发行渠道、信誉好、企业

沉淀较轻、有一定的人才储备和较职业的管理团队,但进入图书业较晚、资源不够丰富、经营管理面临突破。

四川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四川省YY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合并,是更大意义上的资源互补性合并,是投资人共同价值观念一致的取向,是最真诚的合作意愿。因此,为两家公司的合并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一、企业合并的意义与发展前景

四川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四川省YY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合并,是继“盛盟”与“求索”合并组建为“索盟”后的又一次民营图书企业的大整合、大重组,将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一次较大的冲击,将再次改变国人、川人无合作意识和现代企业发展理念的观点,为川企的发展做一次大胆的尝试。

四川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四川省YY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并后,将是民营图书发行企业第一次在社科、教辅两大产品系列的大融合,将是继国有“文轩”之后的第一家民营同时经营社科、教辅两大产品系列批发的企业。

四川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四川省YY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合并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双方在渠道、物流配送、管理体系与资源,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与降低成本,因此,也将更大程度的提升新公司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

两家企业合并后,新公司将全面整合双方的优质资源,将以职业管理团队为核心的企业发展与管理核心,并建立以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为企业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大平台的优势,吸引更多的人才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

合并后的新公司将给现有图书发行市场带来一次全新的经营变革和发展新模式。

二、公司合并的目标

创建规范的现代文化产业集团。

两公司的合并将扩大原有市场的占有率和市场影响力。

两公司的合并将会首先整合双方的物流资源,规范和优化物流平台,将物流做成专业的图书物流公司,成为集团公司的又一利润增长点;将社科、教辅、少儿、经管、等集于一家的全品系的图书批发业务的大中盘商;开发连锁批发业务以覆盖更大的县市、乡镇;积极拓展图书进超市和品牌图书专卖店的业务发展。

两公司的合并后,力争两年将销售量做到2.5亿元人民币。

三、公司合并的风险与防范机制及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合并的最大风险是信任危机与文化排异。

四川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四川省YY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合并在很大程度上都能够克服信任危机与文化排异,因为,双方的合并不是建立在对对方眼前利益的依赖和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共同远景、价值观念、诚信的经营理念之上。并且,双方经过多次友好和真诚的协商,就共同致力于创建规范化的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企业集团达成了最广泛的一致。

新公司将在企业文化认同与溶合上建立一套包容性更强、人性化更高、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共同努力、相互影响和相互激励的新企业文化体系以保证合并后企业的正常与健康发展。新公司的治理结构完全按照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彻底改变企业初期家族血缘系统管理,而以,公司董事会为最高产权管理机构,以董事会授权下的总经理组建的职业管理团队为经营管理核心,从而为合并后的新公司提供制度和体制的保证。

文化包容、制度规范是解决信任危机与文化排异的有力保证。具体:

1.充分尊重“XX”与“YY”原有公司发展历史中的优良品质,但必须认真负责的理清两公司原有文化中不利于新公司发展的文化元素;

2.新公司的文化是建立在双方一致认同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如:诚信——建立在公司从上到下的每一位员工、管理人、老板,从做人到做事都以诚信为原则,从而使诚信深深浸透进企业的骨髓,成为企业之本,是公司的基本素质定位;和谐——是新公司共同认知世界、社会归属的高度意识,和谐是公司追求的一种内心和内部组织的一种境界和外部环境与内在需求的高度统一;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企业追求目标的动力源泉,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基本方式与方法;卓越——是企业发展追求的永恒目标;

3.新公司的文化建设是关系到新公司能否很快走上健康发展之关键,因此,必须是建立在,以“正直、诚实”为基础的组织观念、以“公平、公正”为基础的组织管理原则、以“创新、进取”为基础的团队精神之上的具有新时代气息的企业文化。

四、新公司的组织机构与管理原则及具体步骤

1、新公司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建立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公司的董事会为公司最高权力机构,以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以董事长任命的总经理为公司经营管理目标责任人,以总经理组建的以各专业人才为核心的职业管理团队为公司的组织架

构,形成产权清晰、责任明确的较规范的现代企业组织架构形态;

2、管理严格遵循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建立一套适合两公司整合现状的管理制度体系,以制度为标准、以目标为导向,强化目标责任制和目标责任激励的经营目标管理。

3.构建条理清晰、层级扁平、责任明确的组织架构;

4.梳理工作流程,明确控制节点的责任归属;

5.强化团队意识,增强每一位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员工的归属感;

6.明确各部、各中心的工作责任界限和权利范围以及责任划分;

7.重新整编《公司员工手册》,界定员工行为规范和正常人力资源、行政管理、财务体系工作流程和准则;

8.加快信息流标准及规划的建设,让信息化正确表示产品销售状况从而有效分析指导业务形态的调整与提升;

9.完善两个产品系列的采购流程、销售业务流程、物流流程的整合,最大限度的节约各项成本开支;

10.完成内外财务管理体系的合并,实现整个财务管理体系的有效监控和有效配置。

五、新公司的经营原则与目标及具体方法

1、公司以诚信经营、创新发展为经营原则,坚持做强、做大图书批发业务,积极探索网络营销新思路;

2、公司在积极拓展各条业务途径的同时,以中盘批发特有的业务形态努力做到为产业链的上、下游即供、需双方提供优质服务和共同发展的良好商业氛围,为净化图书市场进一份责任。

3、充分利用好“XX” 多年积累的社科资源和良好的信誉口碑,将“YY”较广泛的客户渠道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新兴的较科学的“客户评估体系”与“客户信誉等级服务体系”,对现有渠道销售进行深入的挖潜,扩大“教辅”与“社科”两大产品体系的市场占有率和客户心中的利润预期期望值;

4、充分利用好“XX”和“YY”两家公司原有的较优质的客户与市场资信,将能够共享的信息与资源尽最大限度的共享与互补;

5、充分发挥整合后的新兴的较全品系的中盘供应商的优势,更大范围内的扩大对下游客户的引导力和凝聚力;

6、尽快建立起适合公司营销发展的“市场规划中心”,完全摆脱凭个人推断决策市场战略的企业发展初级阶段,让新公司的市场发展靠真实的市场客户需求来决定,让客户的需求来指导我们营销,让公司创新需求来引导市场销售;

7、定位好现有门店销售目标,运用准确的财务数据进行考核与激励,尽快推进财务对各业务单元的成本核算与利润考核和激励,形成较为完整的营销激励机制,为销售工作增大动力;

8、加快营销创新意识的贯彻与落实,积极鼓励各销售中心尝试业务创新;

9、理清销售基本工作定性与定位,正确树立客户服务思想,让真正的客户服务思想——一切为客户着想,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咨询和产品销售之外的附加值工作,深入到销售工作的每个角落,让服务真正成为新公司的竞争优势;

10、大力拓展超市、门店直营,加大管配图书直销,从而加强现金流溢动,扩大赢利空间;

11、加快探索多功能性书店的发展模式,创建独特的文化书吧;

12、探索电子商务及网上购、借、会员制书业等时代发展方向。

六、公司合并的具体操作

1、首先,理清双方的资产状况,剥离不良资产,在经过双方共同确认后,将两公司的优质资产注入新公司;

2、根据公司的组织机构设置配置各中心主要领导干部,由各中心负责人提出各中心的岗位责任制和管理原则汇总审核,将公司最基本的管理原则确定下来,并不断完善公司的各项制度建设;

3、确定各中心的经营与管理目标,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和执行细则。

二零零七年五月三十日

下载《淮南子》与儒道两家人性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淮南子》与儒道两家人性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