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语言活动评价

时间:2019-05-14 02:53: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同课异构语言活动评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同课异构语言活动评价》。

第一篇:同课异构语言活动评价

同课异构语言教案点评一:目标的制定

这个学期我们幼儿园进行了一次同课异构,主题是《地球清洁工》,以下是老师们的语言教案,老师们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各自的角度来写语言教案,我看了一下关于导入活动一般有三种情况:1.像王露老师等以环保缺失图即观看环境污染图来引发幼儿听故事的愿望。2.像我们周沈平老师以优美的公园场景图导入吸引幼儿兴趣。3.以人类清洁工引申到动物,以环保的原有知识经验导入。

准备活动中很多老师用到PPT,视频,以及各种卡片连线等准备充分。

下面主要谈谈在教案的目标制定中出现的问题值得大家探讨:

目标的制定:

1.站在教师的角度或幼儿的角度,一般站在幼儿的角度上制定目标。有时候会出现第一个目标在幼儿角度(感知、体验、了解、愿意)第二个目标在教师的角度(激发、培养);有时候一个目标两个角度。

如1.理解故事内容,能用完整的话叙述,丰富相应的知识点(各司其职)。

改成:理解故事内容,能用完整的话叙述情节,学习相应的知识(屎壳郎等各司其职的小动物特殊的清洁本领)。

或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用完整的话叙述屎壳郎等小动物特殊的清洁本领。

理解故事内容,能用完整的话叙述,了解屎壳郎等小动物特殊的清洁环境的本领。比如:窦丽菊,邵培丽,刁秋萍

2.目标的制定尽可能有针对性,针对本活动,这样会更明确。

如:.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殊本领,并为良好的环境出一份力。(各种动物的范围广啦,特殊本领的意思多了,以为是大象长颈鹿)

改成: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海鸥,屎壳郎等动物有清洁地球的特殊本领,并为良好的环境出一份力。

3.目标制定中所表达的意思不要重复,语句要规范,前后逻辑合理。

如1:.感知人类与地球共存的关系,知道爱护地球人人有责,从而培养幼儿从小爱护地球,创建绿色家园。

感知人类与地球共存的关系,愿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懂得爱护地球有创建绿色家园的意识(或有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意识)。

:如2:托班的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有初步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不乱扔垃圾的习惯,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修改:1.喜欢听故事,能有兴趣的看摆图内容,愿意与同伴共同学说短句,体验说话的乐趣。(小狗小狗听话,垃圾垃圾不扔,小猫小猫乖乖,垃圾垃圾捡捡,公园公园漂亮,大家大家开心!等等)语言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2.愿意学做小猫,帮助捡垃圾,有初步的卫生习惯。(社会性目标)对于托班不可能去提环保意识,只能是简单的卫生习惯而已。

4.目标制定中措辞要精练,目标是过程的总结和概括,语言不应该是一句具体的过程行径中的对话式。

1.喜欢听这个知识童话故事,知道故事里讲了哪些小动物,他们是怎样做地球清洁工的。(愿意倾听故事,知道主要角色,了解海鸥,屎壳郎等动物有特殊清洁地球的本领)

2.激发幼儿对自然观察探究的兴趣。

3.从实际出发,谈谈自己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来保护地球,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懂得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有保护环境,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同课异构语言教案点评二:过程的设计以及关注细节

如果说目标的制定是个方向盘,那么过程的设计就是汽车的四个轮子,他是多麽重要,下面我们用一些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案例的形式展示,从三个方面阐述,以使我们在今后的设计中有更强的意识去导向我们的行为。

过程的设计:

1.备课中每个环节都应该有重点,而重点的制定需要和关键性提问的内容匹配,不要有了上文重点没有下文重点。顾小英

2.过程中不要将老师的问话作为标题的开始。提纲挈领,概括性的过程:

1.师:今天我们来讲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有很多厉害的,有本领的小动物,仔细听听是哪些小动物?

2.教师讲诉故事开始到“一个个的说”

师:他们要做什么事?谁来当主考官?小动物是怎么报名的?(丰富相应的词语)

你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3.“好,小海鸥先说”到“你就做地下清洁工吧!”

师:你听到哪些有本领的小动物?它们有哪些本领?是哪里的清洁工?

3.标题需要规范(数字的规范与语言规范)与工整。使人一目了然,重点突出。

一、(一)1.(1)

接下来我们以案例形式分析以上所述:

过程:

(一)导入。重点:解决什么是清洁工?诱发孩子听故事的愿望。

1.出示多媒体画面。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怎么把它变得这么干净的?出示一位清洁工人教具。谁来说说什么叫清洁工?清洁工做些什么事?

2.老师小结。

3.告诉幼儿今天老师要讲一个故事《地球清洁工》,故事里有一些动物清洁工,猜猜会是谁,它们又是怎样当清洁工的?

(二)边看图边讲述边提问。(分段讲述并分析)

1.师讲述:“开始——一个个地说。”(教师讲述第一段:重点:了解主要角色及事件)①动物环境保护站要招收什么?

②听到消息,动物们有什么反应?(什么叫争先恐后?并学说)

③主考官是谁?

④会有哪些动物来报名?

2.教师接着边讲边出示教具。(教师讲述第二段:重点:了解各动物生活环境及特殊的清洁本领)

①看,谁第一个来报名?小海鸥生活在哪里?它有什么本领?它怎么做清洁工呢? ②小鲫鱼生活在哪里?又是怎么来做清洁工作呢?

③乌鸦、小蚯蚓、屎克螂它们又有什么本领?怎么工作的呢?

④主考官大猩猩录取了谁做清洁工?

(三)听老师完整地讲述故事一遍。(完整讲述并小结。重点:结合幼儿原有生活经验讨论保护周围环境的方法,增强环保意识。)

1.你喜欢故事里的小动物吗?为什么?

2.小动物们都会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你想不想也会为我们美丽的环境出一份力?该怎么做?

3.小结幼儿的回答。

再次分析一个案例,从中看出标题的重要性和规范性:

一、图片导入,引出主题

1.教师出示一张地球被各种垃圾堆满的照片,请幼儿观察。

2.提问:这张图片上的地球怎么了?地球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垃圾,那应该怎么办?

3.请观看以下视频,看看小动物们是怎么样清洁地球的?

二、观看视频,理解故事

1.教师播放视频

2.提问: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分别有哪些动物来报名清洁地球呢?(教师一一出现动物角色)这些动物分别能做哪些清洁呢?清洁的区域是在什么地方?(请带着这个问题,在次观看视频,并完成连线图)

3.幼儿再次观看视频

4.完成连线(出示连线图)

(请幼儿分别上来连线,若有补充,可再请幼儿修改)

小海鸥海洋清洁工水草、水虫

小鲫鱼地下清洁工剩饭、剩菜

乌鸦屎类清洁工制造肥料

小蚯蚓地面清洁工屎类肥料

屎壳郎淡水清洁工蝇蛆

5.教师公布答案并总结(巩固幼儿对故事内容中,小动物分工的理解)——这些小动物都非常地了不起,都有各自的清洁本领。

三、地球清洁、人人有责

1.我们为什么要清洁地球?(地球只有一个,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让幼儿懂得环保的重要性)

2.小动物们成立了动物保护站来清洁地球,你们愿意来清洁地球么?(激发幼儿环保的兴趣、意识)

3.清洁地球发表会

(师幼共同成立一个地球清洁工作站,讨论如何来清洁地球)

幼儿:清洁员教师:记者

幼儿自由讨论如何来清洁地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教师采访清洁员(不乱扔垃圾;学习垃圾分类;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教师一边采访,一边将幼儿的好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4.教师总结

清洁地球,人人有责,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生活中做起,并向周围的大人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做一个清洁环保的小朋友。

以上案例大标题很工整,很好,但是在中间最重要的一段却没有把握重点:

三、观看视频,理解故事

1.教师播放视频(怎么播放?重点是什么?有什么要求?)

2.提问: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分别有哪些动物来报名清洁地球呢?(教师一一出现动物角色)这些动物分别能做哪些清洁呢?清洁的区域是在什么地方?(请带着这个问题,在次观看视频,并完成连线图)(这段内容没有标题说明,有些无厘头)

3.幼儿再次观看视频(以下三个内容属于平行,应该合三为一)

4.完成连线(出示连线图)

(请幼儿分别上来连线,若有补充,可再请幼儿修改)

小海鸥海洋清洁工水草、水虫

小鲫鱼地下清洁工剩饭、剩菜

乌鸦屎类清洁工制造肥料

小蚯蚓地面清洁工屎类肥料

屎壳郎淡水清洁工蝇蛆

5.教师公布答案并总结(巩固幼儿对故事内容中,小动物分工的理解)——这些小动物都非常地了不起,都有各自的清洁本领。

修改如下:

1.完整播放视频,熟悉情节。重点:静心观看电视并能前后联系的思考。

2.分析故事情节,熟知内容。重点:了解主要角色及生活环境及清洁功能。

3.再次观看视频,完成连线。重点:进一步了解各个动物不同的清洁区域及特殊本领,用连线的形式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

(1)请幼儿连线(2)幼儿互相检查(3)教师公布答案

这样的语言表述更规范,体现我们幼儿园教师的文笔,使人一目了然,重点突出,更重要的是这样不仅有程序而且有层次,更加体现操作性原则。

现在来欣赏一下徐志敏老师过程设计中的标题:对称,工整,有层次。

活动过程:

1.猜一猜,谁来当清洁工?

重点提问:(1)小朋友看到过清洁工吗?你们知道清洁工做些什么事?

(2)动物环境保护站要来招收清洁工了,许多动物都来报名,你们猜一猜也许谁来报名?它有什么本领?

(重点解决什么叫清洁工,根据幼儿原有经验反馈对动物的认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2.排一排,清洁工做什么事?

重点提问:(1)有许多小动物来报名了,看看它们是谁?(海鸥、小鲫鱼、乌鸦、蚯蚓和屎克螂)出示相关贴绒。

(2)它们到底做哪些清洁工作呢?请你和小组里的小朋友一起讨论讨论,排一排。(每组一盒排图,要求:左:动物; 中:场景 ;右:工作)

(幼儿小组排图,要求:动物和相应的场景,工作匹配,发挥每位幼儿的智慧,又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得到讨论和修正的机会)

3.看一看,地球清洁工到底做什么事?

(1)展示每个小组的排图,对有争议的排图教师先打个“?”。

(2)看视频进行验证,个别小组派组长修改。

(有争议是好事,给予每个人一个再次验证的机会,知识在争论中越辩越明)。

4.想一想,还有谁也能当地球清洁工?

重点提问:(1)除了今天讲到的动物,你觉得还有谁也能当地球清洁工?为什么?

(2)请你回家再去寻找相关的资料,我们下次讨论《地球清洁工》第二集。

(孩子的思维不会因一个活动而戛然而止,教师应该给予孩子再次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延续孩子的活动兴趣。)

5.学一学,我们能做什么事让环境更美好?

(1)小动物们都来保护环境,清洁环境了,我们小朋友可以做些什么事让环境变得更好、更清洁呢?(幼儿畅所欲言)

(2)在幼儿提议下,去幼儿园、小区捡垃圾。(延伸活动)

(了解了一个故事,最终目的不是仅仅知道一些知识,而是能够指导幼儿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关注细节

以下是几位老师在教案中关注的细节问题,请大家可以欣赏或注意:

有几位老师将故事讲了3编,我们想当然是可以讲3编,但是事实上不可能讲3编,首先没有必要讲三遍,再次没有时间讲三遍,(一般流程是,讲了谁,一件什么事情,各自清洁的区域与本领,联系实际谈环保。)在这里想讲的是特别不要在第三遍故事后专门找好听词,理由是:这是个知识性故事不是优美的散文式故事,好听的词不多,况且一般来说好听的词是在理解的过程中一并分析着,不用单列出来。比如小动物们是怎么样来报名的(争先恐后)哇,争先恐后是什么意思?说明小动物们怎么样的心情?(很想参加环境保护活动)我们小朋友什么时候也有过争先恐后的现象?(你看,你们现在就是在争先恐后的发言,很不错)正如孙晖老师在活动中第四个过程中

(四)出示PPT逐段进行梳理,在学习对话,丰富词汇等过程中再次感受故事艺术的魅力。重点提问1.主考官是谁?它是怎么说怎么做?

2.小动物是怎么表现的?(争先恐后,七嘴八舌)等词汇的及时丰富,并采用动作进一步理解。孙老师在分析理解的过程中自然渗透着学习词汇即好听的词等。

从故事表演的角度来分析,李芬老师的指导比较仔细到位:从回忆熟知验证故事——练习对话——分配角色——尝试表演——示范表演——评价表扬及提出建议——延伸活动流程完整,内容够丰富,但要考虑时间是否够用。请在目标及过程中能涉及到一些“绿色”“环保”字样,能更符合这次同课异构的出发点和主体性意识。

关注细节:

很多老师在讲故事之前总是不放弃原有经验的反馈,给予思考的机会,诱发幼儿听故事的愿望。比如:孙晖老师的说说你知道哪些地球清洁工?如沈岚的“地球公公为什么请来了这些小动物?你们猜猜他们会有些什么本领?还有徐志敏老师等等你们知道清洁工吗?你们知道清洁工做些什么事?给予小动物让他们先排一排猜一猜他们可能清洁的区域?建立在原有经验之上给予充分思考的机会,这样的学习是主动性学习、是提升式学习、是建构式学习。

孙晖老师在讲述故事中的重点教师绘声绘色讲述故事,注重语气及对话中音色的变化。非常注重教师语言渲染力,因为教师生动语言可以第一时间理解内容,讲的艺术很重要。邵培丽老师在启发幼儿参与环保讨论的点很多:种植树木,少开汽车,少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用水,爱护动植物,减少白色污染渗透低碳环保的意识。

钱根琴老师教案简明却扼要,重点突出,有一气呵成之势。从观看清洁工的工作导入,从人引申到动物,自然萌发对承担清洁工这份工作的人及动物的尊爱,这是情感的自然流入,这种尊爱钱老师用反证法来阐述如:假如没有他们,地球会怎么样?想象一下没有屎壳郎的牧场将是怎么样的场景?从而让人们感受有了他们的好处。比如总是在教育奶奶爷爷对你们怎么怎么好?我们往往会很麻木,但是反过来,假如没有了他们你讲会怎么样了?有时候就是需要用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第二篇:如何评价同课异构

如何评价“同课异构”课 2015.4.22 校本培训内容

“同课异构”是指由两个以上的老师在不同的教学班讲授同一教学内容,这样更便于比较和相互学习。

“同课异构”教学法便于打破教学的思维定式,用新的思维方法去思考和解决教改中的问题。牛顿当年看见苹果落在地上,打破思维定式,去思考、去研究、去实验,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课堂教学改革,也必须打破思维定式,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同课异构”教学法的价值在于“异构”,“异构”就须创新,而创新首先就要有新思路。因而,“同课异构”教学的研究与实验有益于拓宽教师的创新思路。

随着“异构”教学方法的增多,教师之间就可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因为任何具有个体特色的教学艺术,都是有遗憾的艺术,都有其不足的一面。苏东坡有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琴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苏学士的这首诗揭示了天下事的完成都有赖于各方面的配合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仅就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个体行为,但如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具有“指”和“琴”的功能,就可能奏出优美而和谐的教改乐章。显然,“同课异构”教学法的研究与实验可以起到其他研究方法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课异构”的目的有其比赛的一方面,但更多的是为了相互交流,既然是同唱一首歌,人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自然会有所比较、有所评价。“同课异构”是一种新型的校本教研活动,那么如何评价“同课异构”的课也摆在了我们面前。

首先,要看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解读是否准确到位。

如果讲不同的教学内容,似乎难以看出谁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为准确,但同一教学内容这一比较却很鲜明。我们发现,同一教学内容,三位老师对教材的解读并不完全一样,甚至差异较大:教学目标不同,教学重点不同,对课文的解释也不完全一样。这里边有对教材理解深浅程度的不同,有切入点的不同,也有正误的不同。虽然说对同一篇文章,人们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课文的基本解读应该有大致统一的标准,如果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出现偏差,就会对学生误导。正如长治六中郭文校长所说:“同课异构”的“同”不应只指同一教材的同一文本,也应是指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应是一致的,应忠实于文本;“异”不应简单指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方法,应是指教师在“同”的前提下,结合学生认知规律,选取一定的角度构建教学过程。但无论选取哪个角度,采用何种方法,教学目的都应是殊途同归的,就是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去正确解读文本,最终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老师对课文的理解不仅有正误之分,另外也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能力。老师是否领悟了编者的意图,是否把本节教材放在整本书整个单元中来理解和把握。所以我们在评价“异构”课的时候首先要“求同”,不是要求所有的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完全一样,但至少要回归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上来。其次,要看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常言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如果单看一节课,好像还很难判断这节课的设计是否合理巧妙,但几个人同上一个教学内容,这种比较就非常明显。通过比较,就可以看出有的老师整堂课环环相扣,设计巧妙,没有多余的环节和活动;有的老师教学随意性大,教学环节零碎而效率低。有的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始终在适度紧张的状态下学习;有的老师则课堂沉闷,很难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差。有的老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恰到好处;有的则为使用而使用,目的性不够明确。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一提出问题就让学生讨论,没有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有的老师则首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不能解决时再通过相互讨论来解决。实际上,教师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即使同一教学设计,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同,教学的效果也大相径庭。第三,要看一堂课的效果是否扎实有效。

对于同一教学内容,教师的课堂设计,可以各显神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但最终我们看的还是教学效果。实际上,课堂教学效果本身就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能力和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课堂教学的效果一是要看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大部分学生甚至全体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这堂课的基本内容,落实了三维的课程目标;二是看课堂的容量和密度是否适度。三是看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互助合作能力等。一般说来,评价一堂课要看教师的达标率,即教师在上课开始呈现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标了。但也有个问题,如果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不够适当,也不必单看教师的达标情况。特别是同课异构,同一教学内容,每个老师达到的效果如何,听课者会有明显的感受。

总之,“同课异构”的好处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照和比较,让我们在对比中更容易学习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也更容易区别和判断出怎样才是一节好课,所以说这是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形式。

第三篇:如何评价同课异构

如何评价“同课异构”的课

天津教科院 王敏勤

由山西省长治六中和天津市静海一中联合组织的“同课异构”活动取得了超出预料的效果,高一年级九门学科的27位老师同台献艺,同一教学内容分别由两校的三位老师上了公开课,一课三讲,异彩纷呈,令观摩者大饱眼福,参与者人人受益。“同课异构”的目的不是为了比赛,是为了相互交流,但既然是同唱一首歌,人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自然会有所比较、有所评价。“同课异构”是一种新型的校本教研活动,那么如何评价“同课异构”的课也摆在了我们面前。

首先,要看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解读是否准确到位

如果讲不同的教学内容,似乎难以看出谁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为准确,但同一教学内容这一比较却很鲜明。我们发现,同一教学内容,三位老师对教材的解读并不完全一样,甚至差异较大:教学目标不同,教学重点不同,对课文的解释也不完全一样。这里边有对教材理解深浅程度的不同,有切入点的不同,也有正误的不同。虽然说对同一篇文章,人们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课文的基本解读应该有大致统一的标准,如果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出现偏差,就会对学生误导。正如长治六中郭文校长所说:“同课异构”的“同”不应只指同一教材的同一文本,也应是指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应是一致的,应忠实于文本;“异”不应简单指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方法,应是指教师在“同”的前提下,结合学生认知规律,选取一定的角度构建教学过程。但无论选取哪个角度,采用何种方法,教学目的都应是殊途同归的,就是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去正确解读文本,最终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老师对课文的理解不仅有正误之分,另外也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能力。老师是否领悟了编者的意图,是否把本节教材放在整本书整个单元中来理解和把握。所以我们在评价“异构”课的时候首先要“求同”,不是要求所有的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完全一样,但至少要回归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上来。

其次,要看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常言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如果单看一节课,好像还很难判断这节课的设计是否合理巧妙,但几个人同上一个教学内容,这种比较就非常明显。通过比较,就可以看出有的老师整堂课环环相扣,设计巧妙,没有多余的环节和活动;有的老师教学随意性大,教学环节零碎而效率低。有的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始终在适度紧张的状态下学习;有的老师则课堂沉闷,很难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差。有的老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恰到好处;有的则为使用而使用,目的性不够明确。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一提出问题就让学生讨论,没有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有的老师则首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不能解决时再通过相互讨论来解决。实际上,教师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即使同一教学设计,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同,教学的效果也大相径庭。

第三,要看一课堂的效果是否扎实有效

对于同一教学内容,教师的课堂设计,可以各显神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但最终我们看的还是教学效果。实际上,课堂教学效果本身就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能力和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课堂教学的效果一是要看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大部分学生甚至全体学生都能很好的掌握了这堂课的基本内容,落实了三维的课程目标;二是看课堂的容量和密度是否适度。三是看教师是否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互助合作能力等。一般说来,评价一堂课要看教师的达标率,即教师在上课开始呈现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标了。但也有个问题,如果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不够适当,也不必单看教师的达标情况。特别是同课异构,同一教学内容,每个老师达到的效果如何,听课者会有明显的感受。

总之,“同课异构”的好处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照和比较,让我们在对比中更容易学习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也更容易区别和判断出怎样才是一节好课,所以说这是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形式。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例谈

天津教科院 王敏勤

2007年12月9日,天津市静海一中的9位老师被邀请到山西省长治六中参加“同课异构”活动。所谓“同课异构”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来上课,比较其对教材的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的不同,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其中静海一中的付宝兰老师和长治六中的刘江明老师、韩花琴老师分别用不同的班讲了高中语文的同一内容: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的第二课时(分析课文)。一课三讲,同课异构,异彩纷呈,赢得了与会者的一致赞赏。课后三位老师根据我的建议进行了教学反思,写出了课例分析。下边以付宝兰老师和刘江明老师写的课例分析为例说明同课异构的课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一、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一般的认为,教学反思主要是反思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会有什么问题。通过这次同课异构活动大家才看到,对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理解不同,这里有深浅程度的不同、有认识角度的不同。在课文的理解上首先要“求同”,即对文本的正确解读;然后才是“求异”,阐述个人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尽管老师们在备课时参考了许多资料,对课文进行了认真的学习,但限于每个人的认识水平和教学经验,对课文的理解也很难做到一步到位,正所谓教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学一遍有一遍的心得。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共同分析,会对课文有新的思考。特别是观摩别人同内容的课和听了同行与专家的评议之后,会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把这种感受和理解记录下来,对别人对自己都会有所启发。

首先,反思对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意图的理解。新课程提倡一标多本,即同一课程标准指导下有多种版本的教材,但都必须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同版本的教材编写意图不同、编写体例不同,教师只有领悟了编者的意图,才能清楚所教课文在整本书、整个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还如上文《侍坐》,是一篇文言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学习是怎样要求的?编者为什么要把这篇文章放在这个单元,编者的意图是什么?两位老师在课例分析中都不同程度的作了反思。

如刘江明老师写道:“《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山西省还没有进行高中课程改革)和《2007年高考说明》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提出以下要求:能具体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和用法(180个),理解常用虚词在文中的用法(12~20个),理解并把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内容并能评价鉴赏作者的基本态度和写作技巧。鉴于在学《侍坐》前已学一个单元的文言文(先秦历史散文),学生已具有具体感知文言的基本能力,在词语积累、句式特征掌握、直译课文方面已具备一定能力,因此在学本文时注意比较与上单元作品的比较与区别(诸如先秦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的异与同:历史散文偏重于叙述事件,诸子散文偏重观点的阐述;历史散文偏于记叙,诸子散文偏于议论。使学生在比较中区分异同),并在学生巩固上单元已基本掌握的字词句的基础上继续巩固词义、词法、句式。”

付宝兰老师谈到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时说:“《侍坐》是人教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修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第一篇自主赏析课文。该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鉴赏散文放开手脚自由自主的写法。课文安排在单元自主赏析的首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鉴赏散文写法,指导以后的写作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其次,反思对文本的解读。对于语文教材的思想内涵,师生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充分发表个人的见解。但对于课文的基本结构和内容,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解读,还原文本的本意,领会作者的意图。而不是还没搞清楚文章说的什么意思就随意发挥,偏离课文的主题。两位老师在课例分析中首先分析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对比原来的教案,对课文的理解都有了新的认识。

如付宝兰老师写道:“《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是《论语》中篇幅相对较长的一篇。文章通过孔子探问学生的志向,四弟子各述其志,寥寥数语,性格特点、神情态度宛在目前。文章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间有简练而传神的人物神态举止的刻画。这次谈话的主题是言志。主要表达了儒家的治国理想。所以在第一课时本课的字词句已经疏通的前提下,在第二课时,要深入理解文本。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由“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三部分组成。”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主要包括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环节的设计。

首先,反思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一篇课文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重点学习什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点是什么,是如何突破的,都要进行反思。由于对课文的理解不完全相同,所以两位老师对课文重点的确立也不尽相同。如刘江明老师认为:“《侍坐》一文表现孔子‘仁’的思想和教育思想,其政治主张‘礼治’在第一课时介绍孔子时已作重点介绍。在第二课时其弟子‘述志’中亦要分析。但人教社教参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出孔子思想不宜涉及过多,本着‘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突出重点’的原则,故而把在感知孔子‘礼治’的政治主张的基础上,把握文章思路,体会孔子的教育思想作为本课时的重点。”

而付宝兰老师则认为:“从文本的思想内涵的阅读理解看,‘述志’部分是重点,在处理这一重点内容时,引导学生鉴赏本文思路清晰、文意明晰的特点,学习本文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并且指导学生依据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在深入理解人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评志’部分是难点,即孔子为何‘哂由’,又为何‘与点’,这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从文本的结构形式看,四弟子所述之‘志’的内在关联也是个难点。教师在指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时候,应该采用互文阅读的原则,适当引进一些名家对此文的解读、阐释供学生参考,以加深学生对这一文本思想内涵的准确的把握。”

其次,反思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天津市静海一中已进行一年半的高中课程改革,所以付宝兰老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而山西省长治六中的老师们还没有进入高中新课改,所以在他们的课例分析中新课程的理念还不明显。如静海一中的付宝兰老师说:“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方面,提倡目标的多元性、方法的灵活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强调课堂应该是开放的、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有方,但是教无定法,我们应该因地制宜,灵活机动地使用方法,建构适合于特定教学内容的模式,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创造过程,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不能采用一种绝对固定的方法和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方法是水,内容是山。我们应以内容为主导,选择方法。所以在处理《侍坐》这篇课文时我没有从现成的教学模式入手,而是本着优化内容,学以致用的理念对课文进行处理。”

付老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经典、质疑圣人、质疑名人,引入于丹的《〈论语〉心得》,鼓励学生俯视地解读文本,读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要迷信,不要盲从。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让没有进入高中新课改的长治六中的老师们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再次,反思教学环节的设计。由于对教学重点的确立不同、教学理念不同、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不同,每个老师对教学环节的设计也不相同。付宝兰老师和刘江明老师在这一课时都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但思路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付宝兰老师的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是:

1.导入新课,检查上节课重点内容。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设计意图:鉴赏本文思路清晰、文意明晰的特点。

3.重点问题探究。让学生用原文说说四个弟子的“志”,即政治理想有何不同?概括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设计意图:学习本文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神态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4.难点问题探究。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这是一个很难让学生理解的问题,因为曾点的“志”从字面上看,不过是和人出去游玩而已(教参就这样翻译的),其他三人都是从如何治理国家的角度来回答,而孔子也正希望弟子们回答他们的政治理想,所以“与点”是令人费解的。弄清这个问题,对全文的理解会有一定帮助的。

5.探究讨论。学生任选一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1)读《侍坐》这一章,你觉得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2)你同意孔子对四位弟子的评价吗?说说你的看法。

设计意图:学生口头表达活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用现代的眼光评价古代贤人的行为举止,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6.研究性作业:选取一个你感兴趣的角度,课下搜集有关孔子的材料,深入开展一次“走近孔子,传承文化”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近孔子,走近古典文化。

而刘江明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是:

第一步,导入以初中所学《论语十则》为依据,通过背诵唤醒学生记忆,具体感知孔子教育思想,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究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以诵读(背诵)的形式整体感知作品。并借助多媒体把思考题“把握文章思路和孔门四弟子的‘志向’”展示出来,以方便学生诵读时明确目的。

第三步,以学生思考讨论的形式进行。要求学生能在原文中找出能够体现孔子弟子志向的关键词。如:“(由)有勇、知方;(求)足民、礼乐俟君子,(赤)为小相,(点)浴、风、咏”,简要展示其理想与孔子“礼治”主张的关系。第四步,讨论分析孔子对其四弟子在其过程中的不同态度或反映,在明确四人的“志向”与孔子的政治主张“礼治”的关系后,重点体会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开头孔子提出问题的诱导,在于创设谈话氛围,体现民主意识,中间对曾皙的鼓励,最后对子路、冉有、公西华的不同评价则体现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第五步,拓展训练。借助《论语·先进·闻斯行诸》篇,具体做法是先在大屏幕展示原文,教师释疑学生讨论,体会孔子针对不同性格、不同类型学生进行教育的教学思想。

第六步,布置作业。一是根据课后练习1在不同论述中“知”的含义强化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回应第一课时的内容;二是布置背诵全文继续强化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培养学生对文言的感知能力。

三、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一节课结束后主要是反思教学的效果,这种效果一方面是与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相比照,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完成了三维的课程目标;二是从现场效果来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是否被激发出来,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如果是同课异构的话,还要与别人比,看在教学效果方面有什么差距。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反馈、同行和专家的评议,反思一节课的“得”与“失”,提出今后修改和完善的设想。

如刘江明老师在课例分析中写道:“从教二十多年,这是第一次易班教学,在完全没有同学生交流的情况下教学,课堂气氛较活泼,学生积极参与整个过程,估计源于导语贴近学生,问题设计易促动学生,拓展训练能触动学生有密切关系。因此,备课中备学生这一环节至关重要。要说‘得失’此为最大的‘得’。此外,在课堂交流过程中,语言表达的多变也是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拓展训练时,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下经过短时间交流,就能感知短文蕴含的教育思想,这与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密不可分。当然,在教材重点处理上,力图‘求新’,引起专家的质疑;打印教案过于简略,引起许多不必要的误会;怕时间来不及把原来设计的文言字词删去,未能明显突出文言文的文体,容易使人产生轻视文言基础知识的误解,这是本次‘同课异构’中最大的缺憾,也就是明显的‘失’了。”

而付宝兰老师认为这次上课的“教学亮点”是:“1.课前与学生的沟通工作做的比较好,为课上和老师的配合打下了基础。2.学生口头表达活动的设计比较好。学习古代文学的目的,一方面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提高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还应该强调古代与当今文化价值观的对话、交流,帮助学生培养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和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态度。所以在最后的学生口头表达活动阶段,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在引导学生用现代的眼光评价古代贤人的行为举止,并得出自己的结论。”付老师认为自己“教学的遗憾”是:“1.由于授课班级的大屏幕占据了教室黑板的一半面积,所以最后展示的板书设计不完全,感觉比较遗憾。2.有一次打断学生的发言。我请学生概括一下子路的性格,学生概括完子路的性格以后,又接下去说冉有的性格。我在他正要说之时打断了他,令学生很不好意思。当然后来我又请他接着回答,他回答的挺好,但是我觉得这件事应该引起注意,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避免。”

与一般的课相比,同课异构的课讲的是同一教学内容,所以更有可比性。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大家有着共同的话题,对问题的探讨也更加深入。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可以具体探讨某一类教材的教学方法,相互学习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研讨后写成课例分析,可以把这一反思活动延续下去,使课例分析成为教学反思的主要载体。

第四篇:同课异构

《拉萨的天空》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2016年9月27日,我校全体语文老师前往五小听课教研,有幸请了两位老师分别对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进行了同课异构,两位老师分别是王康民老师还有五小的老师邝继红老师。两位老师各有千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另我受益匪浅。

《拉萨的天空》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华美的语言描写了拉萨天空的“蓝””,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课文语言精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对拉萨的天空描写细致而且形象,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好文章。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景、细细品读语言,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很自然地感受拉萨天空的“蓝”和“美”。

一、创设情境,发现天空的“蓝”

天空对学生来说是很普通的,但是像拉萨那样的天空对学生来说却是陌生和遥远的。因此,在上课伊始,通过展示拉萨天空的图片,为学生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创造了情境。然后让学生打开课本欣赏课文插图,再次走进文本。通过两次视觉感受,学生就能很自然地说出拉萨的天空“蓝”这一最大特点,为学习文本内容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字词入手,品读天空的“蓝” 通过画面整体感受拉萨蓝天的基础上,请学生通读课文,找出作者直接描写拉萨天空的词语,补充完整作者眼中的是“()的天空”。学生通过自己的品读和伙伴的补充,很快就找到了“湛蓝、透亮、纯净、明洁、蓝晶晶”等描写天空蓝的关键词,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这些词语分布在文本的各个段落,就能理解全文都是在描写拉萨天空的“蓝”。结合课文插图,读一读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段落,在朗读中品味天空的“蓝”。

三、赏析句子,感受文字的“美”

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请学生找找自己喜欢的句子,学生的回答集中在“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和“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学生在朗读中想到了“一碧如洗”,蓝天、白云、高山、河流、草地所组成的画面美得像一幅画,学生在朗读中渐渐对拉萨的天空也神往起来了。作者在描绘这一幅画面时,用到了“映衬”和“对照”,“越发”和“更加”,在赏读这些句子时,也发现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灵活,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美。

第五篇: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 结对交流

——六校结对活动记

10月26日,庐江六中一行8人在校长李康龙的带领下,来到合肥市永和学校,参加由合肥市永和学校、庐江县第六中学、庐江县晨光小学、长丰县杜集中学、长丰县戴集中学、巢湖市高林初级中学六所学校组成的“六校结对交流”活动。活动分成同课异构和六校交流活动会两部分。

上午9是10分,同课异构活动正式开始。由合肥市永和学校、庐江县第六中学、庐江县晨光小学选派的八位老师就《小稻秧脱险记》、《Let’stry&Let’stalk》、《Thisismysister》、《光的反射定律》4个课题展开异构教学活动,各结对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来到现场观摩教学。我校的张大明老师和高小凡老师分别执教了《光的反射定律》、《Let’stry&Let’stalk》两课。两位老师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技术,深入浅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知识的构建过程当中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当天下午,参加活动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在永和学校阮永久校长的陪同下,参观了合肥市永和学校的新校区。崭新宽敞的教室,现代化的实验室,耳目一新的操场,充满激情的永和师生带给大家是一种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随后,在会议室召开了六校结对交流会。首先,永和学校阮校长代表合肥市永和学校对来宾表示欢迎,回顾结对两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对今后的结对工作充满信心。我校李康龙校长接着发言,李校长对永和学校在结对中给予庐江六中的帮助表示感谢,表示要向永和学校学习,办有特色的学校,和其他兄弟学校一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其他学校的校长和相关领导也先后发言,对结对活动发表意见和建议。合肥市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丁科作了总结发言,他高度评价了此次六校交流结对活动,并预祝活动会越办越好。交流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下载同课异构语言活动评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同课异构语言活动评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同课异构

    校本培训:语文科组专题学习资料(一) 主题:同课异构 学习时间:2012年2月28日 学习要求:认真阅读下列资料,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反思文章。 同课异构基本理论 同课异构。意思是同一节......

    同课异构

    首先群文阅读的主体是学生。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明确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内涵,能让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摒弃无为的教学引导、讲授,选择更好的......

    同课异构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5.6《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学设计 刘寨中学 李彦虎 设计思路:通过创造条件构建全等三角形,把不能直接测量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转化为能直接测量的距离。体......

    同课异构范文

    “同课异构”研修活动 一、研修目标 提升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鼓励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勇于在先进教学理念下创新课堂教学的新面貌。 二、研修过程 第一步:教研组长召开同......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隆德县联财中心小学:苏敏学2014年3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沙塘学区、神林学区和联财学区组织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通过这次的“同课异构”教研......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生成教学 为了给全校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促进教师们业务水平的提高,提高有效课堂的实效性。3月,xxx中学开展了各学科组“同课异构、生成教学”四个一推进有效课......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打造高效课堂 2012年11月16日,我校召开了“同课异构”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研讨会。在研讨会上,首先由二年级戴银凤和玉鑫两位老师分别讲了同一节语文课《贺年片》......

    同课异构111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就是同一节课不同的构思,不同的设计思路。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