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县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一、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农业农村工作方针,严格执行政策,创新工作思路,切实加强监管,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全面落实“一免征、两取消、三补贴”政策。认真贯彻执行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一免征、两取消、三补贴”政策。2005年以来,一是积极宣传中央1号文件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县免征农业税1186万元,取消了农业特产税300余万元(烤烟特产税除外),取消了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全县农民基本实现了农业税收方面的零负担;二是搞好种粮农户、粮食面积的调查摸底和登记造册,切实做好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的发放工作,确保两补资金 100%发放到位,共发放农业两补资金1021万元。三是严格实施农机补助政策,采取“农户申报、定期公示、主管部门认定、财政分级负担”的办法,为农户提供农机补贴资金33.5万余元,购置收割机24台、拖拉机31台;2006年计划提供农机补贴资金50万元,已补5.06万元,购置收割机5台,耕田机39台。
(二)严格实施减负工作制度。一是有效落实涉农收费公示制。按照“格式统一、内容统一、标准统一”的要求,各乡镇、各涉农收费单位、各村进一步完善了涉农收费公示制,及时调整更改公示牌(栏)内容和标准,促使全县涉农收费行为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二是全面实施农民负担与补贴监督卡和学生收费明白卡制度。按照“收费公开、填写规范、一户一卡”的原则免费向农户发放农民负担监督卡12万余份,把农民负担的项目和金额,农业“两补资金”发放标准及农民关心的“一事一议”、教育、计生、国土用水用电等涉农收费标准公开到户。向学生免费发放收费明白卡9万余份。三是严格执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按照手续不全的不批、用途不明的不批、超范围超标准不批的原则,去年以来,对8个乡镇32个村的“一事一议”资金共48.17万元进行了审批。全县“一事一议”规范有序,“一事一议”资金管理做到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四是严格执行村级报刊订阅限额制。各村订阅报刊杂志按照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严格控制在500元/年的限额内。五是严格执行减负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签订《减轻农民负担目标管理责任状》,构筑减负工作由单位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把减负工作列入全县年终综合督查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评。
(三)切实加大涉农收费监管力度。一是组织纪检监察、财政、物价、减负等有关职能部门,定期不定期对各乡镇、各涉农收费单位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情况、减负政策措施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今年3月,县减轻农民负担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开展涉农收费专项检查的通知》,由县减负办牵头,组织县财政局、县物价局、县纠风办等单位,对全县25个乡镇16个主要涉农收费单位的近年来的涉农收费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实施当中,7月底结束。二是认真办理涉负来信来访。对群众反映涉农收费的来信来访,推行首问责任制,热忱接待,及时处理,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三是教育、民政、供电、公安、国土等涉农收费部门严格贯彻执行减负政策,做到公开收费、亮证收费、按标准收费,农村集体土地征用补偿费及时足额发放到了农民手中。如民政局严格按标准收取结婚证工本费9元、离婚证工本费10元,全年办理结婚登记2818例、离婚登记139例,2006年1-5月办理结婚登记1414例、离婚登记126例,无一例违规违纪收费现象。
(四)认真开展农民测评涉农单位活动。2005年10月20至25日,县委、县政府组织农民对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等14个涉农单位的减负工作组织宣传情况、减负政策落实情况、涉农收费公开公示情况、执行涉农收费价格情况、服务“三农”情况进行了测评,下发了《永兴县2005年度农民测评涉农单位情况通报》,向全县通报了测评结果。对总评分在85分以上的5个涉农单位进行了通报表扬,并授予这5个涉农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涉农服务优秀单位”和“涉农服务先进个人”的称号。同时,对测评收集到的85条建议进行分类整理,责成各涉农单位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认真对照整改,不断强化服务“三农”意识,提高服务“三农”工作水平。
二、粮食生产计划落实情况
根据2006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县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主攻单产,优化结构,节本增效,提升能力,促进我县粮食生产稳定有序健康发展。据初步调查统计,全县早稻实插面积为18.4万亩,比去年增加0.5万亩,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10万亩;玉米春播面积3万亩,比去年减少1万亩;红薯3.5万亩,比去年减少0.5万亩;大豆播种面积2万亩,与去年持平。2006年全县优质稻开发计划面积36万亩,其中高档优质稻6万亩,中档优质稻30万亩。目前,粮食收购企业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5万亩,高档优质稻种植面积正在落实中。为确保粮食生产计划的落实,今年来,我县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和服务。
一是以送科技下乡发动。3月15日开始,我们分别在鲤鱼塘镇、油市镇、湘阴渡镇、柏林镇、太和乡、马田镇等乡镇陆续开展“情系三农”送科技下乡活动,发放粮油生产技术资料、永兴冰糖橙种植技术资料、农业法律法规等到各种宣传资料4万余份,并现场接待农民咨询近千次。
二是以召开现场技术会促动。3月24日和4月12日分别在太和乡和金龟镇举办了优质稻、冰糖橙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旱育无盘抛秧技术现场会。
三是以办点示范带动。在粮油生产指导工作中,我们按照“以点带面、以面带动全县”的方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别在太和乡、金龟镇、洞口乡创办了三个高档优质稻种植示范样板;在油市镇儒林村创办了一个超级稻种植示范样板;在黄泥乡木梓塘进行了“旱育保姆”无盘抛秧技术示范;在太和乡乌萝村进行了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示范。通过上述多种形式的生产技术指导服务,进一步提高了我县 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促进了粮食生产能力的恢复性增长。
三、农民收入增长情况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农民减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二)粮食生产现状及问题。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有耕地面积40万亩,常年粮食种植面积72万亩,粮食总产26万吨左右。历年双季稻种植面积26万亩;单季稻种植面积7万亩。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的调整,双季稻种植面积在18万亩左右,单季稻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粮食生产计划难以落实到位,措施不得力,农民种粮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一是农村主要劳动力大部分转移,外出打工、经商、举家外迁,剩下年老病弱的在家耕种,双季变单季,甚至荒芜不耕种,造成部分土地闲置。二是农资价格上涨,粮食价格低,生产成本高、收益低。特别是杂交稻种子价格近年来大幅度提高,由原来每公斤10元左右提高到20-30元。三是城乡差别大,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种多种少一个样,产量高与低一个样,有自己吃的就可以。四是科技人户率低,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难以传递到千家万户和田间地头,农技服务体系处于经费不足,人心涣散,有其名无其实境地。五是农村土地分户经营,难以集中流转,零星种植难以实行集中连片种植,难以规模化生产,生产布局杂乱,难以实行“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生产模式。为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发放粮食直补与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出台对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作用越来越不明显,部分农民领到补贴而不种粮的现象时有发生,粮补资金的发放应与农民购买粮食种子数量(种子销售部门存有购种凭证)统一起来,这样才可确保粮补资金的到位。二是各级领导要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把农业工作放在首位,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方针、政策,加大农业政等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确保粮食生产稳步发展。三是提倡实行土地集中流转,由分户经营向大户经营集中。四是加大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投入,巩固和加强基层农技服务机构和队伍。建立健全农技推广培训制度,进行定期培训。五是加大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帮助农民掌握一门式多门生产技能,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六是对粮食生产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基地生产格局,加大对粮食加工企业扶持力度。七是加大对优质稻生产扶持力度,确保粮农增产增收。
(三)农民增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二篇:农业和农村工作汇报
当前,正值我们全面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之际,马书记一行在百忙之中来我市检查指导工作,充分体现了省上领导对我市“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下面,就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作一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市农村有3镇,17个村,112个村民小组,2.0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4%,耕地面积4.77万亩,农村有灌溉机井90眼,支斗渠179公里,各种农用机械3990台。近年来,我们围绕提前十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城乡一体化建设总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大力发展精品、珍品和旅游观光“两品一游”城郊型特色农业,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协调发展。2004年完成农村社会总产值5.73亿元,同比增长19.6%;农业总产值1.78亿元,同比增长29.9%;完成农业增加值1亿元,同比增长16.7%。农民人均纯收入4407元,同比净增608元,增幅16%,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排在了全省首位。今年计划完成农村社会总产值6.2亿元,增长8.9%,农业总产值1.9 亿元,增长7%,农业增加值1.1亿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增长13.5%。
二、近年来农业和农村工作成效
(一)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围绕培育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通过信息引导、技术服务、联系订单、宣传促销等措施,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一是大力发展精品、珍品农业。现已形成优质洋葱、精细蔬菜、特色制种、优质西甜瓜、优良畜禽等精品产业和特色产品。2005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4.7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9974亩,经济作物面积37722亩,“双千元田”达到3.2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7%。培育万元院1990户,万元田、万元园、万元室377亩。二是发展壮大洋葱支柱产业。2003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10800亩,产量8.1万吨,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1500元。2004年完成播种面积2.1万亩,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2030元,今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2.3万亩,比去年增加2100亩。三是积极推进精细蔬菜产业。全市现有日光温室2163座,每年生产反季节蔬菜730万公斤,同时大田蔬菜的面积和质量逐年提高,花卉、蔬菜等特色制种的效益稳步提升。四是着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建成了种畜繁育基地、蓝孔雀养殖场、友谊特禽养殖场等一批特色养殖企业,大力实施牛羊品种改良工程,目前,规模养殖户达到1338户,建成养殖小区8个,全市畜禽存栏总量达到14.17万头(只),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新的亮点。五是依托酒钢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建成了高科技种植园、养殖园和葡萄园,有力地提升了我市农业发展的水平。六是积极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市上成立了农产品促销协调领导小组,各镇分别成立了经济工作办公室和农产品运销公司,同时成立了由镇经委、村干部、农技部门和个体运销大户牵头的专业协会,全市共有洋葱、土豆、精细蔬菜、林木种苗等专业协会40多个。同时在洋葱和玉米种子销售、发运季节,成立协调调运办公室,积极与铁路部门协调车皮,确保了洋葱等农产品的及时发运。七是切实加强科技服务。三年来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100名,培训农民2.6万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推行了干部“双下乡”服务体制改革,抽调122名行政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抓点服务,并开通了农技服务热线,加强对农业和农村服务。积极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三年来共引进新品种62个,推广经济效益显著的33个,面积9.4万亩。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建起了文殊高科技示范园、蓝孔雀养殖园、种畜繁育基地、长城葡萄基地等科技示范园区。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成立了嘉峪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同时制定了食用菌、蔬菜、畜禽等无公害农产品标准14项,并在生产和管理中推行,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了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大力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将非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着力突破。一是大力发展旅游餐饮业。依托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发展以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主的观光旅游业,先后建成了峪泉餐饮一条街、河口度假村、横沟度假村、石桥桥苑、石关峡文化旅游景区、新城草湖生态旅游景区等一大批项目,有力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二是做大做强乡镇企业。深化企业改革,加强技术改造,炭黑、水泥、采沙等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04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3.95亿元,实现利税1.12亿元。三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落实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三年来农村落实招商引资项目20个,招商引资8200 万元,启动民间资金763.6万元,金汇果蔬基地、万吨棉籽油、万吨豆制品、万头肉牛养殖场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纷纷落户我市,有力地推进了我市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四是着力推进劳动力转移。围绕酒钢葡萄基地、工业园区、新旧国道以及南市区开发,引导农民积极投身建筑建材、交通运输、商贸服务、劳务输出等产业。市兴业建筑公司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200人。五是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采取市上有关部门培训和用工单位自主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狠抓产业化基地培训、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共培训农民1000多人,使农民的就业技能得到一定提高。截止6月底,全市长期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达到3100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3%,现金收入1674万元,农民人均获得纯收入837元。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变农村面貌,实现城乡一体,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来抓。重点实施了六大工程。一是小康住宅工程。市财政先后投资250万元,农民自筹9100多万元,建成标准居民点120个,农村小康住宅改造率达到93%。二是村组道路工程。累计投资660万元,完成了村组道路改造,实现了村村组组通柏油路的目标。三是水电建设工程。先后投资7100万元,建成了拱北梁水库、双泉水库、双泉截引工程、安远沟水库等工程,完成农电线路改造250余公里,中低产田改造3万亩,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四是造林绿化工程。完成农村造林9.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十年前的0.7%提高到3.4%,农村公路绿化率达到95%,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2%,完成退耕还林3.6万亩,防风治沙1.6万亩,农村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五是农村通信工程。投资500多万元,完成了农村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建设工程,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64.9%,电话普及率74.9%,农村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六是社会事业建设工程。市镇两级财政先后筹资2000多万元,对镇政府、村委会、中小学、卫生院、文化活动室等公共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和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改革,不断完善养老保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等社会保障制度,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农村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一是全面完成了第四个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划和目标任务,通过实施“双培双带”和“三级联创”工程,镇、村两级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一些致富带头人和年富力强的同志进入了村级班子,成为带领农民群众致富的强劲力量。“双培双带”共办实事300多件,落实帮扶资金248.6万元。二是通过抓思想认识的高度,抓转变作风的行动,抓组织建设的保证,抓思想教育的基础,夯实了农村党建工作的基础。2000年市委抽调18名机关干部驻村工作,2002年推行了农口干部“双下乡”工作机制,今年实行了科技事业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相结合,科技项目与行政措施相结合,科技成果与农村经济效益相结合,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作为考核管理主要指标的“三结合一目标管理法”,抽调88名干部深入基层抓科技、抓党建、抓经济、抓服务,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和科教兴农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农村党员队伍逐年壮大。截至目前,农口共有党员1362人,较2000年增加了225名。四是农民教育取得了新进展,在农村深入开展了“四进五化”教育活动,促进了农民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五是村级阵地建设不断加强,有13个村先后建成了规范化的村两委会办公楼和活动室。六是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得到深入落实。在2002年税费改革农民人均减负21.3元的基础上,2004年我市一次性取消农业税,实现了农民彻底减负,人均减负83元,退耕还林补贴和粮食直补资金全部兑现到户,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省上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业增收空间有限,农民增收压力较大。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不完善。三是农民的组织程度化不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强。四是农业发展资金缺乏,农业科技和技能培训经费短缺,龙头企业、运销组织融资困难。所有这些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四、今后的打算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这一总目标,狠抓 “两品一游”生态观光旅游高效农业,积极推进农村经济工业化、社会管理城市化、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建设,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是继续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不断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二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不断挖掘旅游观光农业潜力,切实提高二三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比重。三是积极培育和完善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四是狠抓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以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增收,以项目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五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着力推进农村小康样板村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强化农村造林绿化工作,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六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深化和丰富“三级联创”、“双培双带”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长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强化工作措施,促进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第三篇:农业和农村工作汇报(10.8)
Xx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区委督查组:
今天,区委督查组对我镇2010年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导和调研,这是对我镇工作的鼓舞和鞭策。下面我就全镇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有不足的地方请镇上其他领导进行补充。
xx镇现有12个行政村,112个合作社,4456户,1.8万人,全镇耕地4.5万亩。2009年,全镇经济总收入9.6亿元,乡镇企业总收入8.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41元比2008年增加512元。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区委二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四抓三转一营造”(即发展抓项目,增收抓调整,制度抓规范,和谐抓民生,转变增收方式、生活方式、政府职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工作重点,为全镇经济社会营造和谐发展的优良环境,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目标。
一、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1、制种玉米收购工作情况。今年,全镇在庚名、天桥、符家堡、杨家寨、草原等共落实制种玉米1.3万亩,目前已完成9000亩的种子收购,完成了总任务的70%。针对目前,全区个别不法制种商贩不择手段,强买、倒卖事件的发生,为切实做好制种玉米收购工作,我镇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工作措施,确保群众玉米收购工作顺利开展。一是采取鲜穗收购的方式收购。庚名、高寨、符家堡村已基本完成种子收购,杨家寨、草原、红沙窝村已完成50%的种子收购,天桥村种子收购工作正在进行中。二是做好收购种子管理工作。我镇草原、杨家寨等村协助制种公司,在村委会附近的闲臵荒滩租用晾晒场地对从种植农户中收购种子进行统一晾晒和管理,避免因晾晒操作不规范而造成冻芽、变质的情况发生,且有效降低了农户的收获成本。三是加强种子执法工作力度。为防止制种玉米种子强买、倒卖事件在我镇发生,九月中旬我镇抽调司法所、派出所、农林站干部15人,租用车辆、配备通信等设施,组成种子执法大队,采取24小时不间断巡查和主要路口设卡截查的方式,对倒种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截止目前,除杨家寨村2起农户倒种事件已被我镇种子执法中队进行了查处和制止外,全镇范围内均未出项大规模倒种事件发生。
2、玉米秸秆及青贮氨化工作情况。为保证区上下达我镇 2 青贮氨化工作全面完成,镇党委、政府抓时间、赶进度、抓示范、带农户,在广泛抓好思想发动、技术服务的同时,又及时制定青贮氨化各项工作措施,采取典型示范带,干部带头引,优惠政策促,有力的保证青贮氨化任务的全面完成。一是建立健全责任考核制。为保证工作任务的完成,我镇把青贮氨化工作列入目标管理责任考核,与经济工作同检查、同考核,考核结果与干部年底评先、评优和工资严格挂钩。对村上除将工作纳入年底考核外,镇村干部工资发放按照该项工作完成比例进行发放。通过制定奖惩措施,形成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头上有责任的工作责任机制。二是制定优惠扶持政策。为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户对青贮氨化工作的积极性,我镇在广泛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同时,及时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以此充分带动广大群众参与青贮氨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镇上制定了以每个示范点(20户以上)农户补助100元的形式,鼓励广大农户大力开展青贮氨化工作。同时,各村也依照各自实际,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采取补助红砖,购买铡草机等形式来带动广大农户大力开展工作。三是建立十日督查评比制度。为进一步加快工作进度,我镇建立了十日督查评比制度。工作期间,成立督查组每十日对各村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工作好的进行表扬,对工作差的及时指出工作中的不足,并提 3 出具体的工作要求。截止目前,全镇在高寨、新建等村完成秸秆青贮102窖,存贮草料达3060吨;高寨村海华肉牛养殖场、发忠养殖场现储存28窖,存贮草料达1400吨。
3、设施农业工作情况。今年,区政府给我镇下达日光温室任务数为100亩,钢屋架大棚任务数为250亩。为切实将设施农业工作做实、做细,我镇依据各村产业结构调整实际将任务数分解至庚名、xx、瓦窑、高寨等六村进行落实。同时,在大力宣传区政府设施农业奖励政策的同时,我镇还研究制定了《xx镇设施农业奖惩办法》,对全面完成钢屋架大棚的村奖励4000元,完成日光温室的村奖励8000元;对设施农业建设任务完不成的村,村支部书记、主任处罚800元,包村领导、干部处罚500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天桥村已完成钢屋架大棚50亩,庚名村完成日光温室大棚23亩,瓦窑、符家堡等村已完成选址工作,待秋季农田收割完后即可动工修建。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近期,我镇种子收购、设施农业等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但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全镇列入计划的重点工作进展不均衡,不能形成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局面;二是工作落实力度不够,致使个别工程迟迟不 4 能开工建设;三是与个别市区业务部门衔接和协调程度不够,严重制约和影响着重点工程的进展和速度。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镇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以上问题,我镇将进一步强化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做好制种玉米收购、设施农业和青贮氨化等重点工作,全面推动本镇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第四篇:农业和农村工作汇报[推荐]
当前,正值我们全面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之际,马书记一行在百忙之中来我市检查指导工作,充分体现了省上领导对我市“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下面,就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作一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我市农村有3镇,17个村,112个村民小组,2.0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4,耕地面积4.77万亩,农村有灌溉机井90眼,支斗渠179公里,各种农用机械3990台。近年来,我们围绕提前十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城乡一体化建设总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大力发展精品、珍品和旅游观光“两品一游”城郊型特色农业,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协调发展。20xx年完成农村社会总产值5.73亿元,同比增长19.6;农业总产值1.78亿元,同比增长29.9;完成农业增加值1亿元,同比增长16.7。农民人均纯收入4407元,同比净增608元,增幅16%,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排在了全省首位。今年计划完成农村社会总产值6.2亿元,增长8.9,农业总产值1.9亿元,增长7,农业增加值1.1亿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增长13.5。
二、近年来农业和农村工作成效
(一)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围绕培育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通过信息引导、技术服务、联系订单、宣传促销等措施,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一是大力发展精品、珍品农业。现已形成优质洋葱、精细蔬菜、特色制种、优质西甜瓜、优良畜禽等精品产业和特色产品。20xx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4.7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9974亩,经济作物面积37722亩,“双千元田”达到3.2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7。培育万元院1990户,万元田、万元园、万元室377亩。二是发展壮大洋葱支柱产业。20xx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10800亩,产量8.1万吨,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1500元。20xx年完成播种面积2.1万亩,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2030元,今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2.3万亩,比去年增加2100亩。三是积极推进精细蔬菜产业。全市现有日光温室2163座,每年生产反季节蔬菜730万公斤,同时大田蔬菜的面积和质量逐年提高,花卉、蔬菜等特色制种的效益稳步提升。四是着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建成了种畜繁育基地、蓝孔雀养殖场、友谊特禽养殖场等一批特色养殖企业,大力实施牛羊品种改良工程,目前,规模养殖户达到1338户,建成养殖小区8个,全市畜禽存栏总量达到14.17万头(只),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新的亮点。五是依托酒钢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建成了高科技种植园、养殖园和葡萄园,有力地提升了我市农业发展的水平。六是积极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市上成立了农产品促销协调领导小组,各镇分别成立了经济工作办公室和农产品运销公司,同时成立了由镇经委、村干部、农技部门和个体运销大户牵头的专业协会,全市共有洋葱、土豆、精细蔬菜、林木种苗等专业协会40多个。同时在洋葱和玉米种子销售、发运季节,成立协调调运办公室,积极与铁路部门协调车皮,确保了洋葱等农产品的及时发运。七是切实加强科技服务。三年来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100名,培训农民2.6万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推行了干部“双下乡”服务体制改革,抽调122名行政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抓点服务,并开通了农技服务热线,加强对农业和农村服务。积极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三年来共引进新品种62个,推广经济效益显著的33个,面积9.4万亩。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建起了文殊高科技示范园、蓝孔雀养殖园、种畜繁育基地、长城葡萄基地等科技示范园区。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成立了嘉峪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同时制定了食用菌、蔬菜、畜禽等无公害农产品标准14项,并在生产和管理中推行,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了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大力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将非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着力突破。一是大力发展旅游餐饮业。依托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发展以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主的观光旅游业,先后建成了峪泉餐饮一条街、河口度假村、横沟度假村、石桥桥苑、石关峡文化旅游景区、新城草湖生态旅游景区等一大批项目,有力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二是做大做强乡镇企业。深化企业改革,加强技术改造,炭黑、水泥、采沙等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xx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3.95亿元,实现利税1.12亿元。三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
第五篇:农业农村工作汇报
胡家营镇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会议落实
情 况 汇 报
2月20日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结束后,我镇及时在全镇范围内对会议精神进行了传达,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为目标,根据我镇实际情况确定了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思路。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迅速贯彻传达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一是2月23日我镇召开党委会,由党委书记、镇长肖尤利同志传达了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并根据我镇实际情况作了具体安排。根据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的目标,确定了我镇的工作思路、奋斗目标及工作措施。二是2月27日召开了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经委主任、镇直单位负责人会议,对市县会议精神予以传达,并对我镇的农业农村工作做了安排和部署,要求以上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二、明确了我镇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思路
(一)2009年工作奋斗目标 2009年主要目标是,农业总产值达到2884万元,同比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年增300元。最终实现全镇农业农村工作质量和效益大提高,集镇、新农村建设水平大提高,人民小康生活水平大提高,将胡家营建设成郧县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安定和谐的特色门户镇。
(二)农业农村工作重点
2009年我镇的农业农村工作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一主四化”方针和“三个依托、三个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加快发展、深化改革、确保稳定为主线,突出实施“生态立镇、项目兴镇、产业强镇、开放活镇”战略,培育壮大桑蚕、木瓜、中药材等特色支柱产业,不断加快我镇土地沟村的桑沙保健枕等系列产品的品牌入市;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努力优化发展环境,不断开创农业农村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具体措施如下:
以产业为纽带,谋划我镇的农业农村发展。要立足实际着力抓好“桑蚕、木瓜、药材、牲畜”四大特色产业的发展,进一步稳定桑蚕、木瓜、药材种植面积,力争做到稳中有增。突出完善设施、科学管理和扩大规模三个重点,一方面要对现有基地进行改造,完善产业基地的配套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致力于扩大木瓜、桑蚕、中药材的种植规模和家禽牲畜的养殖规模,推进品种改良,加强疫病防控,推进科学管理,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
突出培养新型农民,不断强化农民培训,进一步发展打工经济。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兴办特色产业的能力。要完善机制,认真解决好多元化的资金投入、培训与就业对接、就业与权益保障落实等重大问题;依托市场,规范培训内容,完善培训方法,提高培训效果,加快农民劳务经济的开发,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2009年,政府将加强信息引导,规范劳务合同,增强维权服务。同时,大力鼓励打工能人回镇创业,不断
形成农村人才双向流动机制。
高度关注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要严格执行五项制度,认真开展涉农收费专项治理活动,强化检查督办和专项审计,规范“一事一议”筹资酬劳申报审批程序,用足、用活“一事一议”筹资酬劳政策,健全并完善农民负担和惠农政策监管长效机制,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致力培育全镇的品牌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采取多项措施,扶持和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今年要在做大蚕沙保健枕时,力争有新突破。同时,紧紧围绕全镇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保证原有合叶桑蚕专业合作社、桑蚕协会、互助资金合作社的正常运行外、继续鼓励发展农产品专业协会、农产品营销协会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壮大农民经济队伍,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市场化程度。
突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力争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出台了一系列具体过硬的政策措施,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年,我们要尽最大努力用足、用活、用好政策,争取更多的项目,为亮点工程提供资金支撑。一是要积极争取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和小农水建设项目。二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要积极争取生态农业、荒山造林、“一池三改”沼气、生态能源等重点工程项目。三是要突出抓好农村通村公路建设和农村寄宿制中学改扩建工程。四是加快完善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启动农村新型社会养老工作,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五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办好农民学校,实现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完成村级全民健身场地建设等。六是积极争取扶贫重点村和新农村建设师范村项目。
总之,干事业关键在人,而好的精神状态、明晰的工作思路、务实的工作作风、团结的干部队伍、良好的组织纪律、规范的公务行为、高效的行政效能是我们干事创业的必备要素。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些,今年的改革、发展、稳定等工作一定能再上新的台阶。
做好全镇农业和农村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一定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要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保持解放思想、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国60年献礼!
胡家营镇人民政府
二零零九年二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