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时事思考017:党报分析百姓为何不愿花钱:没的花、不敢花
时事思考017:党报分析百姓为何不愿花钱:没的花、不敢花
人民日报报道: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表明,消费者信心指数在连续两个季度下滑后首次回升,但消费意愿仍处于较低历史水平。央行对全国50个城市的储户调查更不乐观,85.8%的城镇居民倾向于储蓄,包括投资债券、股票、基金等变相储蓄及储蓄存款,只有14.2%的居民倾向于“更多消费”,创下了十年来的最低值。越来越富裕为何越来越不敢花钱?越提倡消费怎么越不愿消费?说到底,还是制约消费的根本性问题没有解决,在某些方面甚至有加剧的倾向。
一、经济生活角度
1、收入是影响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此外,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2010年,我国才首次发布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工资状况,这部分劳动者平均工资2009年为18199元,一个月约为1500元,仅相当于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工资的55.6%,相当于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51.9%。有经济学家测算,如果按GDP支出法测算,过去10多年我国居民消费增速始终保持在8%以上。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一般来说,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国家通过以旧换新、家电下乡等刺激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消费增长。但在现在物价高企的情况下,人们的消费过分集中于教育、养老、住房、医疗等硬性的、强制性的方面,其他消费欲望被压抑或者吞噬掉了。
3、我国的金融市场为企业提供了银行贷款、股票、债券等多种筹资方式,而这些筹资方式也为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借贷了多样的投资理财品种和渠道。央行对全国50个城市的储户调查更不乐观,85.8%的城镇居民倾向于储蓄,包括投资债券、股票、基金等变相储蓄及储蓄存款,只有14.2%的居民倾向于“更多消费”,创下了十年来的最低值。
4、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为些,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失去产业结/
3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不断提高消费对GDP的贡献率。
新闻出处: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5/05/c_121379226.htm●为何总是不花钱?有消费习惯、消费环境的因素,但说到底还是老问题——缺少花钱的“底气”,没的花、不敢花
不花钱,就是不花——“扩大消费”说了这么久,今年一季度的各项数据显示:多数老百姓还是不“配合”。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表明,消费者信心指数在连续两个季度下滑后首次回升,但消费意愿仍处于较低历史水平。
央行对全国50个城市的储户调查更不乐观,85.8%的城镇居民倾向于储蓄,包括投资债券、股票、基金等变相储蓄及储蓄存款,只有14.2%的居民倾向于“更多消费”,创下了十年来的最低值。
越来越富裕为何越来越不敢花钱?越提倡消费怎么越不愿消费?说到底,还是制约消费的根本性问题没有解决,在某些方面甚至有加剧的倾向。
花不花钱,先要看钱包做不做主。单看统计数据,过去几年,劳动者工资远比CPI“跑得快”,但仔细分析,多年来统计部门监测的主要是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工资,如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国企职工等。直到2010年,我国才首次发布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工资状况,这部分劳动者平均工资2009年为18199元,一个月约为1500元,仅相当于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工资的55.6%,相当于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51.9%。
或许有人会说,现在有钱人也不少,一出手就是LV、拉菲。但总体上看,这毕竟是少数,真正的消费主力是大量中低收入者,而这部分人工资绝对水平还偏低,消费能力没有根本性提升。月工资2000元左右,再怎么想扩大消费,又能有多大余地?就算今后快马加鞭,一年涨15%,也只多出300元,其消费状况又怎么会有大的改变?
花不花钱,还要看老百姓未来的支出风险有多大。从幼儿园起就可能要交赞助费、上指定的培训班,大学收费一年年看涨,有机构测算,目前我国中等城市居民培育一个大学生至少要付出20万元的成本,谁家能不攒点钱?工作不好找、稳定且收入不错的工作更难找,一想到孩子将来可能要无奈“啃老”,工薪阶层的父母,谁敢敞开来花钱?看病最让人害怕,就算有医保,万一家里有人得了大病,还是吃不消。“人生莫受老来贫”,某经济学家“没有500万元存款无法养老”的标准不敢奢望,但谁都希望退休后生活质量不要有明显下降,较高的通胀预期和不够“给力”的保障水平,让普通人只能选择尽可能地多存钱。至于房子,虽然在统计上不列入消费范畴,却实实在在地占去收入的一大块、挤压着消费„„
有经济学家测算,如果按GDP支出法测算,过去10多年我国居民消费增速并不低,始终保持在8%以上,与GDP增速大致相当。之所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明显,关键在于人们的消费过分集中于教育、养老、住房、医疗等硬性的、强制性的方面,其他消费欲望被压抑或者吞噬掉了。
为何总是不花钱?有消费习惯、消费环境的因素,但说到底还是老问题——缺少花钱的“底气”,没的花、不敢花。如果说,刺激消费是从老百姓那里“取”,那么解决这些制约消费的根本性问题就要“予”,实实在在地通过增加民生投入提高收入水平、化解后顾之忧。否则,只靠以旧换新、家电下乡等刺激性政策,恐怕效果有限,消费也很难真正走出低谷。
第二篇:储蓄率居高不下 百姓为何有钱不敢花
储蓄率居高不下 百姓为何有钱不敢花?
我国一直是一个储蓄率很高的国家,截至2001年8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7.06万亿元,首次突破7万亿元大关,增长12.3%,增幅比去年同期高6.1个百分点,比去年底高5.4个百分点。8月份储蓄存款增加881亿元,比去年同月多增861亿元。年累计储蓄存款增加6254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748亿元。其中,活期储蓄增加2423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415亿元;定期储蓄增加3661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396亿元。定期储蓄存款增加较多表明储蓄存款稳定性增强。
为了刺激我国的经济增长,使大量的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我国央行多次调整利息,2002年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宣布,降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这已经是自1996年5月1日央行首次降息以来的第八次降息,但是实际效果并不明显,我国的居民储蓄还是呈不断上升的势头。
2005年国内储蓄率高达51%,而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19.7%,看病贵、买房贵、上学贵,普通老百姓扎起了钱袋子;但储蓄多了未必是好事,全国政协委员徐创凤建议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减轻老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
今年1月末,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经突破了14.8万亿元,储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人均储蓄超过1万元。有钱了,中国人为啥不敢花呢?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甘肃省委主委徐创凤在提案中指出,造成我国储蓄率高增长的根本原因并非居民收入增加,而是因为社会保障不完善,老百姓消费有后顾之忧。徐创凤委员建议,国家不但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要千方百计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现象:人均储蓄超万元不是好事
问题:简要说明我国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分析: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得多,一般来说,一国的储蓄率主要是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决定的:
(1)资本市场状况。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居民会把相当大部分的资金投向资本市场,从而降低储蓄率。
(2)社会保障体系。如果一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发达,居民没有后顾之忧,就会增加消费比率,从而储蓄水平会较低。
(3)将来收入的保障情况。如果一国居民的将来收入有较强的保障,则储蓄率就会较低,反之较高。
(4)一国居民的消费习惯。
(5)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落后。
(6)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
(7)将来收入没有保障。我国居民中农民占绝大多数,他们将来的收入没有保障,只能靠储蓄积累资金。
(8)我国居民总体收入水平低。由于总体收入水平低,所以要考虑将来的各种支出,必然要提高储蓄率。
我国储蓄率居高不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目前,中国的储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资料显示,1995年、1997年、2005年中国的国内储蓄率分别为42%、45%、51%,呈增长势头。而在2003年,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19.7%。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储蓄率明显过高。高储蓄率虽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组的资金来源,但是储蓄率过高过快增长却又潜伏着巨大的隐患。过高的储蓄率导致内需不足。从宏观来看,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投资部分后的支出结构由消费和储蓄两部分组成,消费指现期消费,储蓄是未来消费,两者之间此消彼长。居民储蓄长期过快增长必然会抑制消费,造成消费需求不足。数据显示,近5年来,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10年来,我国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9.5%,比世界平均消费率低将近20个百分点。消费需求不足,制约着国内需求的进一步扩大,使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另外,储蓄率过高也给银行增加了系统性风险。
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不到位。从1978年到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从343.3元上升到了8203元,增长了23.9倍,农村居民收入也增长了18.5倍,并不是因为收入增加了,大家手头的钱多了,储蓄率才上升,导致居民只存钱不花钱的最主要原因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不到位,居民对未来风险和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使他们对现期消费产生后顾之忧,很多人宁愿存钱不愿花钱。
建议: 扩大社保覆盖面
国家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应该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定为低水平、多层次、广覆盖,保障对象不能只局限于公务员、国企职工、城市居民,非国企职工和农村居民也应该享受同样的保障,这可以从根本上减轻我国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国家还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内需,使消费信贷真正能够刺激消费,分流储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