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十七节 萧友梅与黄自
第二十七节 萧友梅与黄自
各位评委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十七节 《萧友梅与黄自》。我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堂设计、拓展六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学目标
1、聆听《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
2、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3、通过所欣赏的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内容
欣赏《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等歌曲
三、教学重点:《问》的作品分析
四、教学难点: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五、课堂设计
1、欣赏:歌曲《问》,并简要介绍作曲家萧友梅。
讨论:
A、这首作品的那些地方很有特点?为什么?
(通过教师示范演唱突出体现作品的创作特点,如节奏、歌词处理等)
B、问谁?问什么?为什么要问?
(联系学生现在的生活,学习作者质疑和思考的精神。现代年轻人应该有什么样的理想和抱负?)
活动: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诵《问》的歌词,并试着学唱这首艺术歌曲,增加对作品特点和寓意的理解。
2、欣赏:《渔阳鼙鼓动地来》,介绍黄自以及本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创作于 1932 年,正是我国内忧外患的危险关头,作者通过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警示统治者“重色”必将“倾国”,借古讽今。)
分析作品的音乐情绪。
(第一乐段的抑郁、愤怒,第二乐段的怨恨、激怒,第三乐段的变化再现士兵们的情绪。)
简要介绍清唱剧的特点。
(与歌剧和康塔塔对比解释)
六、拓展:
1、有关音乐知识:清唱剧
2、拓展型作品
《玫瑰三愿》
《花非花》
《山在虚无缥渺间》
3、有关白居易的《长恨歌》
4、有关清唱剧《长恨歌》
思考问题:
试图深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萧友梅、黄自的地位在中国近代音乐史的地位,对后世音乐的影响。
5、请学生在课后作一次社会调查,到社区找 60、70 左右的长辈,与他们共同回忆他们青少年时期的音乐生活和音乐作品,从中调查 20 世纪民主革命新音乐运动中的音乐家及音乐作品对社会及个人的发展和影响。
第二篇:萧友梅与黄自教学设计
《萧友梅与黄自》教学设计
南昌十四中 陈玉婷
教学目标:
1、聆听《问》,感受歌曲的创作特点及当时爱国知识分子对国家忧虑和感慨;聆听与学唱《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
2、在聆听、学唱、讨论的过程中认知作品所反映出的现实问题,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3、学唱《渔阳鼙鼓动地来》的第一行,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4、初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教学重点:
聆听、感受、体验和分析歌曲。
教学难点:
学生在聆听理解过程中能够用语言表述作品的社会价值和了解分析作品的风格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海音乐学院,导出音乐家-萧友梅是中国第一所正规专业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今上海音乐学院)的创始人之一,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音乐教育家。
二、新课
(一)音乐作品《问》
1、作者简介:萧友梅(1884—1940)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字思鹤,又字雪朋,广东香山人。他创作了我国第一部弦乐四重奏,第一首大提琴独奏曲,第一部交响乐曲,(接课件)1922年,在北大成立了我国第一支基本有国人组成的小型管弦乐队,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和音乐学习做出了很大贡献。
萧友梅代表作品:艺术歌曲:《问》、《南飞之雁语》、《女子体育》等爱国歌曲,2、作品赏析:艺术歌曲《问》 易韦斋词 萧友梅曲
(1)思考:歌词有什么特点?从速度、情绪上可以把音乐分成几部分?
作者以“问”的口气向人们提出一系列意味深长,富有哲理的问题,耐人寻味。
(2)曲式结构:两段体(单二部曲式)
副歌部分,点明了问的主题,表现出对于当时军阀混战,山河残破,国家沉沦的忧虑与感慨,这也是作者爱国主义情怀的抒发。(3)聆听《问》
(二)音乐作品《渔阳鼙鼓动地来》
1、从《弥赛亚》的选段《哈利路亚》导出清唱剧,音乐体裁形式——清唱剧:是一种介于歌剧、康塔塔之间的多乐章大型声乐套曲。它包括了独唱、重唱及合唱,用管弦乐队作伴奏,各乐章间的歌词有较强的连贯性。导出我国第一部清唱剧作曲家--黄自
2.作曲家介绍--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是我国最早谱写抗日歌曲的作曲家之一。他最重要的贡献是介绍了西洋近代音乐理论,造就了大批专业音乐人才。代表作品清唱剧《长恨歌》;抗战歌曲《旗正飘飘》、《抗敌歌》、《踏雪寻梅》等。
3、作品赏析:清唱剧《长恨歌》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1)作品简介:《长恨歌》原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诗,1932年词曲作者根据此诗及元曲《长生殿》创作了清唱剧《长恨歌》。共十个乐章。
(2)创作背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又向华北地区进犯,而蒋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因而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不满。1932年,作者创作了清唱剧《长恨歌》,借古讽今,以讽刺时政。
(3)聆听歌曲《渔阳鼙鼓动地来》,了解歌曲的力度、速度、情绪、音色及风格。
(4)学唱歌曲 :男生演唱,女生打拍点,模仿鼓声
(5)师生互动:古筝、中国鼓、朗诵,通过器乐与人声感受当时的场景,了解黄自的创作目的和作品的风格特点。
(三)拓展与探究
聆听对比: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与第八乐章《山在虚无缥缈间》,比较它们从速度、力度、音色、情绪和风格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三、课堂小结
了解到中国第一部清唱剧的作曲家,也是中国早期音乐的奠基人,黄自,和中国近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上海音乐学院的创始人之一,萧友梅,其实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还涌现出许许多多有抱负的爱国音乐家,如沈心工、李叔同等,结合他们各自的代表作品,探究他们各自的作品风格及对社会的主要贡献。
四、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课后去收集一些“五四”新文化运动下还涌现出其他爱国作曲家的作品,与家里的长辈探讨一下,共享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感受,在萧友梅创作的第一首大提琴曲《秋思》中结束课程。
第三篇:人音版高中音乐《萧友梅与黄自》说课稿
人音版高中音乐《萧友梅与黄自》说课稿
第十五单元 新音乐歌声初放 第二十七节 萧友梅与黄自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歌曲《问》和《渔阳鼙鼓动起来》。《问》音乐舒展自如,亲切淳朴,全曲结构严谨,情绪深沉,压抑之中蕴含着激动。《渔阳鼙鼓动起来》是清唱剧《长恨歌》的第三乐章。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2)引导学生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3.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复习上节课内容,清末民初,学堂乐歌的兴起。之后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专业音乐活动开始兴起,一些音乐社团,音乐教育机构纷纷建立,出现了一批著名的音乐家,萧友梅.黄自等人。
(2)下面欣赏由萧友梅作曲的《问》,聆听之后提问学生:歌词有什么特点?从速度 情绪上可以把音乐分成几部分?再次聆听《问》,引导学生跟随音乐一起唱,深刻感受乐曲的情怀。之后介绍作曲家萧友梅:(①书上182页)
(3)接下来欣赏清唱剧《长恨歌》的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起来》。首先给同学们介绍《长恨歌》:《长恨歌》原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诗,1932年词曲作者韦瀚章、黄自根据此诗及元曲《长生殿》创作了清唱剧《长恨歌》,共十个乐章。)下面播放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起来》,之后继续介绍清唱剧《长恨歌》的创作背景(“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又向华北地区进犯,而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因而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不满。作者创作了清唱剧《长恨歌》,以讽刺时政。)复听歌曲,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之后介绍作曲家黄自:(②书上183页)
(4)最后和学生一起讨论总结清唱剧:清唱剧包括了独唱、重唱及合唱,用管弦乐队做伴奏。清唱剧与歌剧相比,它没有布景,不需要歌剧演出时的服装、道具,也不需要戏剧式的表演,清唱剧多在音乐会上演出。
四、拓展
在网上查找③“清唱剧”的界定,再聆听第八乐章《山在虚无缥缈间》。请把第三乐章与第八乐章进行对比,谈谈你的感受。
五、总结
通过欣赏《问》和《渔阳鼙鼓动起来》,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谢谢评委,说课完毕
第四篇:F__张华梅_论文_自论_“竞争”与地理教学
“核心竞争力”与地理新课程教学
姓名: 张华梅
联系地址: 广州市增城市增城中学
邮编: 511300
电话: 020-***
020-33263860
020-82646999
huamei12@yeah.net
“核心竞争力”与地理新课程教学
张华梅
广州市增城市增城中学511300huamei12@yeah.net摘要:
核心竞争力教育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即将到来而提出来的,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国民竞争能力,为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人才打下广泛而深厚的基础,教育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核心竞争力教育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培养学生竞争能力的责任。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新课程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竞争”无疑已成为新时代的主题。无论从人的社会性到人自身的发展,从现实的人际关系的变化到国际竞争的态势及其对教育的影响;还是从我国中小学的实际需求,无不体现出实施竞争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因此,对于地理工作者来说,如何通过地理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之间健全的人际交往,良好竞争能力是每一个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我在高中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的非常有效的手段。
一、“核心竞争力”的提出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出处美国经济学家普哈拉哈德哈默的《哈佛商业评论》——《公司的核心能力》指出:“核心竞争力也称核心能力,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不易被对手仿效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开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中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和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这种实力表现为: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力、应变能力。”核
心竞争力概念提出后,因其巨大的现实意义而为社会广泛接受,对该理论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而“知识创新(教育)的水平和速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掌握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是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因此,将核心竞争力理论泛化到地理新课程教学中有现实意义。
二、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将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现在我们从课堂和课外活动两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一)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竞争力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学生们往往会在这一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展开竞争,这种竞争会促进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为了营造竞争的氛围,我是这样做的:
1.组织好各种各样的竞争活动,例如在上新课之前组织一场十分钟地理知识的竞赛,或者一场辩论比赛。这样,既可以调节气氛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竞争能力。同时,制定合理的规则,使学生明白竞争是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的。成功与失败、机会与风险对所有人是均等的。“公平竞争”不仅是竞赛的宗旨,也是一种道德教育,使人们通过活动,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与观念。
2.竞争的重要意义还在于竞争过程中参与者得到的各种心理体验与心理调整,特别是在紧张、落后的情况下,心理承受能力得到的锻炼与提高。由此,教师要善于组织和指导各种地理活动比赛,还要对其活动比赛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既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能使学生的心理更趋成熟。
3.重视小组合作,强调学生整体参于.活动主要以小组为组织形式进行,要求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于,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会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学会在竞争中博采众长,加强合作,同时在合作中充分发挥个性特长,进行有益的竞争,把每个学生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为增加比赛的激烈性与趣味性,可根据学生差异,采取“让分赛”等方法,使比赛在“人为公平”的基础上进行,动员学生树立敢打敢拼的决心和信心。
4.活动后要认真讲评,使胜者不骄,败者不馁。特别是对一些尽了全力,但仍然失败的学生更要加以肯定,鼓其斗志。引导学生作自我总结,明白自己“为什么能胜”、“为什么会败”从中取长补短,以其取得更大的进步。
5.在地理课成绩考核与达标测试中,也要建立不同层次的竞争机制,使学生有较为明确的奋斗目标,从而努力学习,缩短差距。如在课堂上设立A、B组分层次练习,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做A组和B组练习。
(二)在课外活动中开展竞争能力的培养
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渠道,要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教育必须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地理教学离不开课外活动,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人数多,分到每个学生练习的时间极少,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地理课外活动的辅导。这一年的主要做法就是:在课外时间开设地理活动小组和地理选修课。如在高一级开设地图制作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基本情况(爱好、性格、能力等)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各组的综合实力基本相当),本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围绕制作地图的任务进行搜集资料,讨论交流,分配合作等,各组的学习情况由组间的公开交流、竞赛、量化检查或教师巡视来评定,对评定的结果采用“五星级”进行记载。并作为学生平时成绩、学期成绩加分、减分的依据。这样做使每次开展活动既活泼生动又有趣,学生又在不知不觉中体现了合作与竞争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组织能力和应用信息能力得到提高。而在同时又极大的促进了地理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乐趣。但是,要注意对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培养的主渠道仍是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要效益、要素质是核心竞争力教育的主要任务。
三、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年来的课堂观察及综合调查显示,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有着多方面的优势,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竞争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如有些学生的学习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还处在初中阶段的被动学习,树立不起一种竞争的意识;学生差异大,不利于学生之间公平竞争,使到一部分后进生失去参于竞争的兴趣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1.转变观念,营造一个竞争的氛围。有些学生否认竞争、害怕竞争甚至反对竞争,总是幻想取消竞争。但是,竞争是客观存在的,竞争的原则是优胜劣败,竞争不以这种形式存在就必然以另一种形式存在。核心竞争力是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诞生的,市场经济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公平竞争。因此,我们要培养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人,这就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活动,积极地参与竞争,从竞争中得到生存和生活知识和能力。
2.竞争活动安排有一定的梯度和形式多样。首先,在具体活动的安排上,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加大活动的难度。其次,活动的数量也应考虑由少到多,使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过程。
3.注重知识的现代性、趣味性、有用性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应当是与现代科技和现代科学相适应的内容体系,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世界潮流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因此,地理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应当对教材进行筛选和补充。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应注重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有兴趣学习下去,教师还需把课本中的知识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地理科学研究的内容具有广阔的空间性,而中学生所接触的空间非常有限,乡土地理的内容就显得非常有用,只有当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对他们来说有用的时候,他们才有学习的兴趣。
4.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竞争力
学习地理知识是一个终生的过程。高中地理教育应以学生为本,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注重运用典型个案的讲述,让学生获得
分析个案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然后再提供一些材料或设置一些地理情景,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和技能去分析地理事物,获得地理知识。
5.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不仅是客观存在、普遍的。而且表现为多方面:生理方面如性别、体力、视力、听力等差异;个体认知风格方面如场依存与场独立、冲动型与沉思型等;个体情绪和意志方面如主导情绪的不同,焦虑水平、自制力的差异等;气质性格方面如气质类型的不同、内倾与外倾等;能力水平和结构方面如智能结构上的不同;社会环境因素方面如学生家庭和经济状况的不同、家庭结构的不同(双亲、单亲、再婚重组)、家长社会地位的不同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摒弃那种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一方面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另一方面要善待差异,从研究学生的差异入手,正视学生的独立性、可变性,为他们创设适当的教育环境,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地理教学中合理利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合理地对学生情感进行调控来克服学生学习中思维障碍和心理障碍,值得我们继续探索。教育学生要善于合作,敢于竞争,善于竞争,使自身的心理更健全,人格更完善,素质更全面,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⑴苏敏 《核心竞争力教育与相关教育理论的关系》
http://202.193.170.2/21gcperson/liuzhou/sumin/xueshusixiang02.htm间:2003-6-23 14:54:46 时
⑵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实验)》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11
⑶王民 《地理新课程教学论》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9
第五篇:2018-2019学年一帮一计划(与黄文仕、陈金梅老师)
2018-2019学年“一帮一”活动计划(与黄文仕、陈金梅老师)
2018-2019学年,我与黄文仕老师和陈金梅老师签定“一帮一”协议,黄老师参加工作时间长,认真、负责、肯干,在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陈金梅老师是省学科带头人,在历史教学方面有研究有成果。在这学年里,我将在教育、教学、教研等方面向两位老师学习。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以新课改为契机,在教学教育方面共同学习。主要是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改精神,共同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环节、备课环节和作业练习处理等方面进行指导。做好相互听课,相互评课,互相谈心得体会。在教学疑难、教学重点的理解和把握以及教材处理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做好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
2、学习如何进行单元复习,如何进行试卷编制及保证试卷的科学性、合理性等方面做工作。
3、学习如何上好一堂课特别是上好公开课,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学习如何开展教育科研,研究教学、研究教材、研究学生。
5、学习如何撰写教育教学教改等方面教研论文,如何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
6、在如何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做差生思想转化工作,开展“扶优补差”工作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泉州九中高三历史教师:李琳
2018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