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心得体会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心得体会
织金六中李国昌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广泛,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只要教师用心去挖掘,处处可以渗透法制教育。如同一切数学学及其技术成果都被理所当然地作为数学教学的资源一样,与法制教育有关的一切现象、规律、事件都可以成为法制教育向数学教学渗透的资源。数学教材中与法制教育的结合点很多,只要我们用心挖掘,就能找到大量的适于法制教育渗透的好素材。
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十分重要,但也要注意简单化、庸俗化的形式主义,既不能强加附合,更不能喧宾夺主,要把握恰当的“渗透时机”。教师从教材出发,觅到源头—渗透点后,引出源源流长的“活水”。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的《一次函数》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适当的一次函数的图象学习,这时,可以给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显而易见,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任意安排,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来具体安排,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
法制教育的特点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也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法制教育或敷衍了事或事过境迁才勉强渗透。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因此,把握好渗透时机才能获取最佳渗透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同时,一定要把握合适的“渗透度”。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到位,则会功亏一篑,效果不佳;而过“度”则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法制课,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既不可偏颇一方,又能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
2012年7月18日
第二篇: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学科渗透法制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48-49页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习八1-3题。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即购物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发现并提出有关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产生新的计算要求。例题首先让学生探索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的笔算方法,让学生尝试计算两位小数减一位小数。“试一式”让学生继续解决例题创设的情境中的其他一些加、减法计算问题,并突出计算结果的化简。最后通过对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比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逐步提高计算能力,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练一练”和练习八第1-3题主要用来巩固所学习的小数加、减计算方法,并用以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 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并且在本册教材中学生已掌握小数的意义,另外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积累了大量关于元、角、分的知识,这些都为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垫定了扎实有效的知识基础,并为互助学习提供了可能。
教学目标:
1、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2、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4、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思,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6在互动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习的热情。
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法》第四条 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辅币单位为角、分。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人民币依其面额支付。
要求:让学生知道、了解、运用。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知道如何保护和爱惜。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2、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策略:
1、教师只是学习任务的提出者,学习活动的辅导者,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给学生创造实现自我的平台。
2、利用信息技术,采用不同的内容呈现形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本方案所要体现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通过及时评价和总体评价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及相应的学习的平台。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开路”
1、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你能举例加以说明吗?
2、说一说4.75这个小数的意义,并说一说这个小数的组成。
3、通过预习,你还知道了什么,有疑问吗?
设计意图: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及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而且刚认识小数的意义,这些都为学生预习、自学提供了认知的基础,相信学生也有这个预习的能力。
二、课中:“研习筑路”
1、找准起点,导入新知。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铅笔盒、美工刀„„„;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先列出算式。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 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把学生的想法板演出来)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
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
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师:同学们通过预习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但愿在结束这节课时,问题的主人都能收到满意的答案。
(二)展开活动,研创新知。
1、出示例1主题图,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师:你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吗?(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点击相对应的问题。)
3、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先列式,教师有意识的板书列式:4.75+3.4 4.75-3.4 4.75+2.65 4.75-2.65 3.4+2.65 3.4-2.65
4、师:观察这些算式,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揭题:小数加减法
(设计意图:问题从学生中来,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根据主题图提问,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就为学生对于接下来探讨问题的解决奠定了积极的情感因素。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学生完全有能力做到。)
5、研讨“4.75+3.4”的计算方法。(1)4.75+3.4,“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2)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然后学习小组内交流组员的计算方法及为什么这样算得理由,教师巡视,看是否有竖式错误的,及时将错题收集,等会儿全班一起“诊断病因”。
(3)教师邀请某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在黑板上展示竖式计算,并说一说他们组是如何列竖式计算的,及阐述列竖式计算的算理。然后其他组员补充,完善本小组的解题方案。(可以从小数的意义方面加以解释为什么数位对齐;或者还可以是用元角分的知识加以解释数位对齐)
(4)如果其他学习小组还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做补充说明。(5)教师肯定学生的聪明才智。
(6)师:你们说了这么多,请允许我对你们提几个问题,能接受挑战吗? 1,这样列竖式可以吗?说说你的高见(出示教师巡视时搜集到的错例,可能是小数点不对齐的,而是末尾对齐的;也可能是结果中没有点小数点的;还或者是竖式中没有写加号的等等)
2、和是8.15,百分位上的5是怎么得来的?(不是把4.75百分位上的5落下来的,而是4.75百分位上的5与3.4百分位上的0相加得来的。)追问:3.4百分位上添0的依据。(依据是小数的基本性质)
3、你认为小数加法应该怎么计算,能用简洁的话语总结一下吗?
4:你是计算方面的专家,你来给大家说一说,计算小数加法要注意些什么。再次强调:
1、小数点对齐,2、从低位加起。温馨提醒:别忘了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
(7)教师规范的书写整个计算过程,边述说边板书。
(设计意图:即使学生的讲解都已经很到位了,但是教师的示范还是不能缺少的,规范的示范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导向。)
(8)师: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我们完成了一次挑战,有信心和能力接受接下来的挑战吗?
6、研讨“4.75-3.4”的计算方法。
(1)学生独立完成竖式计算,还有困难可寻求组内成员的帮助。
(2)教师邀请某一小组派一名代表说一说他们组解决方案,然后其他组员补充,完善本小组的意见。
(3)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4)教师边说边板书规范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再次形成正确的认识。
7、探讨“试一试”
(1)学生根据刚才的学习经历和经验,独立计算。(2)交流,说一说是怎样算的,又是怎样想的。
(3)指出:计算结果要化简,并说说化简后的结果和化简的依据。
(设计意图:在4.75+3.4的学习交流活动中,学生对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已经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基于这点考虑,后面3个练习就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加以生生间的合作学习。)
8、总结和归纳
师:大家通过合作探索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首先恭喜你们。在这段探索的历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 先小组交流,再整体交流。
(设计意图:不求算法一步到位,适当展开算法逐步完善的过程,加强与整数加、减法的有机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更完整的认知结构。)
(三)设计练习,运用知识
把练习题设计成“砸金蛋”的游戏活动,每个金蛋藏着不同层次的练习。
层次一:教材第48练一练第1题
(练习目的:(1)整数与小数相加,特别注意数位对齐(2)注意连续进位;(3)明确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层次二:(1)精灵诊所(即错例分析)教材第48页练一练第1题或者学生练习中的典型错例。
练习要求:学生具体说明每一个竖式计算的错误原因,并改正。(2)温馨提醒(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注意点)
(设计意图:学生好多都在玩奥比岛或摩尔庄园,精灵就是他们的宠物,它们很熟悉,很亲切,这样为枯燥的计算添加活跃因子)层次三:口算,即练习八第1 题。
练习要求:当学生基本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后,要及时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口算简单的小数加减算式。同时请口算既对又快的学生介绍口算的经验。
层次四:解决实际问题,即练习八弟3题
练习要求:(1)请学生读图,了解图上信息(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解题策略,优化方法。
练习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可以寻求学习小组内成员的帮助,然后交流解题策略和方法。
(设计意图:计算是比较枯燥的,如果练习没有新的呈现方式,学生是难以有积极性的。基于这点考虑,我把所有的练习按练习的层次以砸金蛋的方式呈现。学生说要砸几号金蛋,教师有意识的按练习难易层次砸蛋,展开练习活动,给课堂掀起又一次教学活动的高潮)
三、课后总结
师:别忘了这两位孤独的使者:3.4+2.65 3.4-2.65 师:你会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吗?,并简单写上你的解题感受,说说与课堂中的练习题的异同点。我对你们十分有信心。
(设计意图:利用课后对所学知识加以延伸性的实习活动,增智培能,开阔视野。又涉及学生体悟生活、复习旧知、自学新知等下一节新课前的活动,开始新一轮递进式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板书设计:
小数加法和减法
4.75+3.4 4.75-3.4 4.75+2.65 4.75-2.65 3.4+2.65
强调:
1、(列竖式计算)小数点对齐;
2、从低位算起,先小数部分,然后整数部分。
第三篇: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已刻不容缓。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学的任务,各学科都应渗透于教学之中。这在教育理论上称之为“传授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统一的规律”,“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数学作为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课时分配比例大,更应该注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已明确规定:“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利用教学内容的辩证关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方式”。这就意味着数学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观点。例如,在讲授数轴、函数等概念时,对它们的本质进行透彻的理解并能运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辩证观点;再如,从讨论整数运算产生了分数,而分数又包括全部整数作其特殊情况,以及运算、等式、方程、函数等一系列数学概念都是以一个概念发展成为另一个概念,让学生从概念的进程中掌握概念,大大有利于学生辩证观点的形成。再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过程中,让
学生观察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对学生进行事物之间想到联系和运动变化的教育。
二、通过介绍我国古今数学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例如,在讲授无理数时,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π的研究:我国魏晋数学家刘徽建立了计算圆周率π的两个近似值 和 ,南北朝时数学家祖冲之推算出π在3.1415926和
3.1415927之间,并提出π的两个分数近似值约率 和密率 ;再如,在讲授直角三角形时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我国古代数学家在《周髀算经》(公元前一世纪)就已经应用“ ”,在东汉初发展为《九章算术》的第九章内容的讲述,学生们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通过介绍数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例如,在讲课过程中联系学生身边的数学知识:储蓄利息的计算、市场经济中交易、股票的交易、天气预报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如,通过讲授计算器的作用及统计的知识让学生动手把身边的数学问题加以解决,再顺便介绍统计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同时简介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巨大成就,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
四、通过数学推理、论证的严密、计算的精确,培养学生刻苦、求实的个性品质
在讲授综合的证明题时,让学生不畏困难,寻找突破口,在讲授复杂计算题时,要告诫学生耐下心来仔细计算。通过这方面的训练,学生会养成诚实正直、知难而上的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在讲授黄金分***点时,通过讲授其与绘画,造型的结合提示数学中的和谐美;在讲授轴对称、中心对称图形时,通过介绍中心对称图形在建筑物与工艺品上的的应用来揭示数学中的对称美;通过二次函数图像既可以描绘篮球运动的轨迹,又可以刻划天体运动后轨迹的教学,提示数学中的奇异美。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直觉,引导他们去发现美、鉴赏美,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思想情操。例如,在讲授负数发展经历的漫长历程时,让学生知道真理发展曲折性,从而使学生坚定正确的世界观。再如在介绍“哥德巴赫猜想”的发展时,告诉学生陈景润证明了“1+2”,激励学生爱科学,勇于探索科学真理。
例如,老师讲授知识时,力求准确无误。可一旦出现错误,应及时加以纠正。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治学精神;更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学生,才有说服力。
总之,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是一个大课题,有待
于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去探讨和研究。我们要切实按照《纲要》提出 的要求去做,在德育渗透方面探索一些可行的途径,把传授科学知识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合格人才。
第四篇: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心得体会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实践教育,学生法制观念的增强,我受益匪浅,我知道了在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应该做到如下要求:
一是有意。即要求每个教师都应树立和强化学科渗透的观念和意识。把“学科渗透”的观念牢牢地扎根在心里,化为内心信念,再转化为自觉行动。
二是用心。即用心学习、思考和研究。对非专业教师,学科渗透是一个新挑战。“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每个人都有体会,凡事只要我们用心了,效果肯定不一样。在实际工作中,只要对法制知识多吸收一点,对现实生活中的法制现象、法制案例多留意一点,对学科渗透多思考一点,对备用、教学多用心一点,对学科渗透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多反思、多总结一点,我想对我们的学科渗透肯定会有帮助。
三是给力。即用力实践和探索。给力就是要不遗余力,不怕吃苦和受累,不怕劳心劳力,只要有利于学生“做人”的养成,在所不惜。因为我们面对的是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单亲家庭子女,是各种新问题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他们成长的历程中,特别在养成良好品质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麻烦、更多的意想不到。这需要我们每个教师对于教育应有一种执着。“教育必须对生命丰富的、差异的、深刻的内涵作出回应。”执着是生命中最美的东西。我们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我们的生命航程中,因教育而赋予了我们许多的亮点和精彩。
四是创新。毫无疑问,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创新的意义在于不断适应学校法制教育的新形势、解决学校法制教育的新问题、探索学校法制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新途径。每个教师都应该关注并致力于学校法制教育的创新。这需要我们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和自我反思,需要我们有敢于打破传统、置疑一切的勇气。实践反复证明,一所学校的法制教育搞得好、有成效、有特色,都与校长、教师的敢于创新、努力创新不无关系。新形势下学校法制教育工作要打开新的局面,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要取得新成效,我认为,必须敢于创新。
五是示范。即教师的言传身教、润物无声。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每个人都独一无
二、不可复制。要培养他们成长、成人、成才,成为他自己,首先得尊重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其次要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他们、感染他们、影响他们。作为教师,你在学生心目中地位和份量,决定你必须特别注意你的言行举止。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个细节、一个字,哪怕是无意的,都可能对你的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乃至终身的影响。你的价值存在,就可能包融和体现在学生对你的每一声真诚的问候、每一次深情的关注和会心的微笑之中。关于教师人格榜样的作用,从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到韩愈的“以身立教”,再到外国前苏联乌申
斯基的“教师个人的范例,对青年人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好比一种精致的乐器,它奏出一种人的和谐的旋律,使之影响到一个学生的心灵。
古今中外教育大家的看法完全是一致的。最直截了当地说:要教育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人,你首先是一个遵纪守法者。
第五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心得体会
少年儿童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公民法律素质的高低,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的强弱,更是一个国家法制建设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的重要标尺。曾有位伟人说过:“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此,普法势在必行。孩子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让小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制意识,是刻不容缓的。“能不能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双丰收呢?”一个大胆而富于创意的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凭借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让学生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适时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渗透,潜移默化。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8课《浅水洼里小鱼》时,特意提问学生:小鱼在乎什么?小男孩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立即意识到小男孩这样做是一种保护动物的行为,我盐仓中心学校
安兴全 趁机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的相关条例,组织学生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进行全班讨论,特别是对世界稀有物种的捕杀,谴责他们的违法行为,控诉他们的累累罪行。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得到极大的增强。
总之、我们还可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讲故事,手抄报,演讲等让学生感受到“法”的观念,感受到法无处不在,从小就学法,知法,懂法,不断提高普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