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什么叫做真正地爱一个人
什么叫做真正地爱一个人?
曾几何时,我以为自己知道答案,我爱她,比爱我自己还要多,而且我坚信我们两会白头偕老。
时间是相对的,我不是第一个这样想的人,也不是其中最有名的人。我的体悟跟能量、物质、光速或爱因斯坦导出的公式都没关系,只是因为等待莎文娜回来的时光漫长,让我有了这样的感触。——《分手信》尼古拉斯•斯帕克思
最近看了一部小说,是美式纯爱系小说天王尼古拉斯•斯帕克思的一部小说名叫《分手信(dear John)》。读到它的介绍及其序幕我就被深深吸引住,有一中莫名的力量牵引着我的思绪,感觉我很想读下去……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单亲家庭的约翰身上,他跟父亲难以沟通,终日自暴自弃。入伍后,他成长蜕变,并意外结识了清纯可爱的莎文娜,约翰不只重新认识了爱情,更在莎文娜的帮助下正视父亲的社交障碍。就在约翰即将退伍,两个终将长相厮守时,911事件爆发,约翰与战友们重回军旅。然而爱情需要悉心照料时,约翰收到寄自莎文娜的一封让他的世界风云变色,却也让他更深刻思索爱情真义的——分手信。
更多的细节更多的内容还需要我们去书中探究,深挖其中的点滴,其中对爱情的思考。每一个人或多或少会有一段让自己刻骨铭心的爱情。在这纯净而刻苦的情感里,我们尝遍了爱的甘甜与苦楚,真正需要抚慰的是我们这颗渴望爱而又为爱所伤的心灵。
在我心里,虽然不愿接受,但那是事实,但我要你知道,你永远是我的一部分,你在我心里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那个地方会永远为你保留,没有人可以取代。虽然你不是很完美,虽然你有很多的考虑,你是我第一个全心全意爱过的人。不管未来怎样都是如此,希望你永远记住,我们共享的情感有多么美好,你对我的意义,就像我对你一样。你永远是我的一部分,没有人可以取代,就是因为爱过你,我的生命才能比以前更美好。
献给我爱过的那个人
第二篇:努力真正地爱孩子
努力真正地爱孩子----读《和孩子划清界限》有感
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自从做了妈妈以后,尤其喜欢育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面的书。最近我读了一套小巫所著的关于如何正确进行家庭教育的书,读过之后,感悟颇多,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本套书共分为五册,分别是《让孩子做主》、《给孩子自由》、《和孩子划清界限》、《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和《接纳孩子》。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选其中的一本《和孩子划清界限》跟大家探讨一下。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套书的作者,本书作者小巫是美国某著名大学的教育硕士,国际母乳协会哺乳辅导,两个孩子的母亲(混血儿)。曾在两所美国大学任中高级管理职位,兼任美国国务院特约官员翻译。重新定居北京后,出任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新闻官,兼任驻京外国话剧团团长。做了妈妈之后,渐渐致力于儿童心理,家长心理及亲子关系方面的研究和咨询工作,并整理、出版了以上系列书籍。小巫旅美多年,她的很多育儿观点融入了西方观点,而她这些观点又是在她的孩子身上实践并结合理论而形成的,所以更加自由和理性。《和孩子划清界限》一书主要讲解如何训育儿童自律。它提出了以下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和看法。
第一,养育的目的是什么?我想有一大部分人的答案是:传宗接代,老有所依。我们的父辈们所处的那个年代物资贫乏,生活贫困,主要靠体力劳动来获得生活主要来源,因此,当父母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缺乏生活来源时,就需要儿女们尽赡养义务,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因此他们那个年代养育孩子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老有所依,养儿防老一词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而时至今日,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相对富足,我们已经为人父,为人母,很多人认为养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子女送进高等重点大学,以后有优越的工作和较高的薪酬,但终极的目的是什么却并不明确。小巫提出,人这一辈子最最需要的不是金钱、名望和地位等身外之物,而是心灵的宁静与平衡。也就是说我们养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是使他们能够成为幸福的人。大家应该都认同这样重要的一点:人们梦寐以求的财富、地位、名望等等,仅仅能带来暂时的欢娱;真正给予人们持续而长久的幸福感的,是保障我们祖先生存下来的最最基本的情感关系:亲情,友情和爱情。也就是说,拥有爱的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其实只要我们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幸福的人,那么我们的父辈们追寻的老有所依也就包含其中了。总结一
下,对于我们这些年轻的父母,养育的目的应该是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也许他是一个科学家,也许只是一个如你我般普通的教师,只要他是有成就感的,他是宁静的,他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他就是幸福的,作为父母,我们就是成功的。
第二,什么是真爱行为。我不怀疑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天生会做合格的父母,因此我们经常听到“溺爱”一词。比如,有的父母愿意掏很多钱为孩子买高档的衣服和鞋子,却不肯花一点点时间陪孩子;有的家长打着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旗帜不允许孩子看电视,而自己却坐在那里大看特看,直到深夜;有的家长声称爱孩子爱到骨头里,但是有人向他们推荐好的亲子教育书籍,他们又声称,我最不喜欢看书了。这些都是非爱行为。再举个例子,儿子小时候,我经常带他坐公交车到外边玩,每次上车的时候,儿子都要求自己上,下车的时候要求自己下,有时售票员嫌他动作慢,就一把把他抱下来,儿子就非得哭着要重来一遍,我都不明白为什么,但是之后上下车的时候我会提醒售票员让他自己来而不是把他抱下来。直到后来读了小巫的书,我知道了那叫秩序感,在两岁左右幼儿的眼里,所有的东西都应该有规定的顺序,所有的事情也有既定的顺序,不得变化,如果变化了,就会让他烦躁不安,觉得不安全,这种情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虽然当初我不懂得这个名词,却无意中满足了儿子的秩序感。再比如,有一个男孩他从小就喜欢各种各样的工具,有一次妈妈带他上街的时候,碰到一个老爷爷在那儿卖工具,然后小男孩就蹲在那里看工具,边看边问,当时天比较热,妈妈提醒了他两次问他要不要离开,他都摇头,继续在那儿看,一直持续了两个小时。这个妈妈的行为就是真爱行为。儿子宁愿在大热天在那儿看两个小时的工具,在他眼里看工具比蹦床,坐转马有趣多了;而妈妈冒着烈日,平心静气地,乐呵呵地一直陪着儿子,在她眼里,这比给儿子买玩具有意义多了,这也叫真爱行为。那到底什么是真爱行为,它包括哪些内容呢?小巫总结了以下几点:真爱是付出。这种付出是心甘情愿,不求回报的。真爱是关注。真爱最重要的付出手段是关注。真爱是倾听。付出关注的最重要手段是倾听。真爱是勇气。真爱是鼓励独立。真爱的核心是让对方进行自由的选择,而不是对自己言听计从。真爱是接受分离。为了培养出身心健康、幸福成功的孩子,我们必须打破传统,认可并接受孩子与我们是完全不同的、独立存在的个体这一事实,尊重他们的性格和选择。真爱是履行诺言。履行诺言是所有真爱关系的内在基础。父母对孩子做出爱的承诺,并且保证履行这个承诺:无论如何,我们永远无条件地爱你,认可你,接纳你,支持你。真爱是改变自己、促进自我以及对方的心灵成长。我们必须改变自己以回应儿童健康的需求,只有当我们愿意经受这种改变的痛苦时,我们才能成为孩子需要我们成为的父母。
总之一句话:真爱不是一种让我们神魂颠倒的感觉。真爱是一种忠诚坚定的、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理性决定。真爱是获得人生真实可观欢乐的唯一途径。真爱行为不仅仅有利于孩子,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我一直告诫自己不要停止或者放弃我的努力。生活多艰,爱不是容易的事情。只要我们努力,就是最好的结果。
第三,和孩子划清界限,成功训育儿童。和孩子划清界限对于我们中国家长是最不容易做到的,大家从电视剧上就可以看出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控制欲望有多么强烈,直至他们结婚,建立自己的家庭,父母都希望能够继续统治他们。六六的情感大戏《双面胶》,就反映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公婆没来的时候,小两口你恩我爱,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公婆来了之后,儿媳妇努力与公婆友好相处,但这个婆婆横挑鼻子竖挑眼,嫌儿媳妇不干这个不干那个,还怂恿儿子把十万块借给姐姐去融资,直到有一天,融资失败,十万块在空气中蒸发掉后,还对儿媳妇说没关系她儿子挣得多,全家省吃俭用,用不了几年时间就会还清的。儿媳妇争辩了几句说钱是借给他姐姐的,所以应该她来还,自己挣得多那是自己的事,凭什么让她省吃俭用,最后竟激怒了婆婆。在之后,添了孙子,婆婆悄悄把儿媳妇给孩子泵的奶倒掉而让孩子吃奶粉,并且教孙子说妈妈坏,直至一场家庭大战中,孙子从楼上摔下来,最后导致了一个家庭的解体。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在一个大家庭中每个人的占位必须清楚,任何一个人的越权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结果。如果婆婆能与小家庭之间划清界限,不干涉年轻人的生活,相信小两口也一定会孝顺她,整个家庭也会更和谐。正是因为家庭中父母与孩子没有建立合理的疆界,才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因此我们在训育儿童时,必须与孩子划清界限。训育儿童自律的四大原则是:延迟满足,承担责任,忠于真相,求得平衡。小巫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天下午,儿子去公园玩耍,钓到三条鱼,拿回家来后,放在盆里,看着玩耍,一会儿传来一声撕心裂肺的声音,原来是儿子把其中一条鱼攥死了,猜猜小巫是怎么做的,她把儿子抱在怀里安慰他,儿子叫着再去钓一只鱼,她说天黑了,公园关门了,今天不能去了,儿子说那就明天去,她说明天儿子还要上幼儿园,只能等到周末才能再去。儿子哭啊哭,吃完晚饭,还接着哭,妈妈只是安慰他,不训斥。拿这件事做例子分析:首先,儿子需要承担的责任是---他自己把金鱼玩死了,其次,失去金鱼后儿子非常难过,但是他不能立刻再得到一条鱼,只能等到周末。第三,他必须面对的真相是爸爸妈妈以及他自己都不是全能的,谁也不能让鱼儿起死回生,虽然他很难过但是生活依然继续。第四,他需要找到一种平衡自己的方式,那就是接受现实,等到周末才能再钓回一条鱼。第二天,看着剩下的两条鱼,小巫嘱咐儿子不要再捉他们,儿子立刻回答,他只看不摸。可见通过这一件小小的事,儿子朦胧地体会到真爱的两大原则:第一,爱谁就要尊重他,给他生存的空间。第二,爱谁就要承担失去他的风险。运用这种训育方式,需要特别注意:1 不要斥责孩子。2 允许孩子发泄悲伤的情绪,给予孩子共情。3 无论孩子怎样哭闹,家长自己一定要保持平静。4 最重要的是,平时的亲子关系良好,孩子的安全感坚实,运用这种训育手段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读完这本书后,我梳理了一下我和我身边的人的关系,确实存在疆界不清而导致发生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说不仅仅是在训育儿童时,即使是成年人之间的相处,也应该划清界限,大约古人所云“亲兄弟,明算帐”,“清楚帐,糊涂了”都讲的是这个道理吧。当然了这本书中还有其他一些教育理念,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共同探讨,从而促进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工作。
读书是需要花费时间的,我们总是抱怨没有时间,但是依我看来,只要找到你想读的书,你感兴趣的书,你一定会抽出更多的时间的。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挤总是有的”。我相信只要你确定了自己的读书方向,你也一定会找到时间去读的。
读 书 感 悟
皆
山
中
学
吴 国丽
第三篇:有一份爱叫做责任
有一份爱叫做责任
沧县杜生镇史楼中学 李建政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点也不为过。因为,世界上很多的成功人士在谈及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时往往会谈到某一个时段的老师。也许我们的一句话、一个举动会给我们的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一生的影响。
在读了《教育的大情怀》这篇文章之后,我深切感受到了自己身为一名教师肩上责任的重大。江苏泰州中学的教师用行动再一次诠释了什么叫责任,尤其什么叫教师责任。是呀,这份责任是一份道德责任,源于每一个教师的职业操守;这份责任也是一份人生责任,关系着每一个孩子的未来成长;这份责任更是一份社会责任,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我想身为教师,我们深知负这份责任的重要性,也深知负这份责任的艰巨性,尤其在农村,由于家长忙于生计、钱,使孩子的另一份教育——家庭教育造成一定的缺或失,这“育人”的责任更是重重的压在了教师的肩上,“负责任” 何止三个字的重量。而面对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泰州中学的教师做到了,一个个鲜活的事例给我们以感动,也给了我们以方法,更让我们深悟“责任”的深刻含义。其实,我们也做到了,只是没有去总结,而是默默的担负着这份责任。我想,在教师的眼中默默的为学生付出,那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爱。
读了《教育的大情怀》这篇文章,我感慨良多,不禁使我想起了曾经读过的一句话:每个人其实都是一个被牵挂着的风筝。是呀,每个人,一生都是一个被牵挂着的风筝。
儿时,我们是父母手中的风筝。那时候,我们人小心大,总认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做,干什么都行,总埋怨父母对我们什么都管,什么都不放心,把我们当风筝,既想让我们在蓝天下飞翔,手中又牢牢攥紧了那根系在我们身上的长线。
长大后,我们才明白,那根线是一种责任,是一份父母对子女最无私的爱。
上学后,我们成了老师手中的风筝。上学前,父母嘱咐我们,到学校要听老师的话,要遵守学校的纪律,实际上,是父母把那根系在我们身上的长线交给了老师。所以老师总是管这管那,而我们一直都不是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管教,叛逆成了最正当最合理的借口,总是努力想方设法摆脱老师手中的那根线。多年后,我们才明白,那根线是一种责任,是一份老师对学生最深切的关爱。
工作后,我们成了领导手中的风筝。领导让你向东,你就得向东;领导让你向西,你不能向南向北。你想在蓝天中自由飞翔,你想飞得很高很远,可领导始终攥紧了自己手中的那根线,你想挣脱领导手中那根线,巨大风险又让你举步维艰。退休后,我们才明白,那根线是一种责任,是一份领导对部属的关怀.成家后,我们成了妻子手中的风筝。当我们把妻子娶进家门后,父母就把手中的那根线交给了她,她开始履行自己的职责,一头在自己手中攥紧,一头在我们身上系紧,我们飞远时,就用力把我们向怀中拽;我们快落下时,她又使劲抖动手中的线,给我们力量,让我们重新飞起来。
有时候,我们总埋怨妻子管得太多。到老了,我们才明白,那根线是一种责任,是一份妻子对丈夫最深情的爱。
老了后,我们又成了子女手中的风筝。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女对我们管得越来越多,不让你吃这吃那,不让你干这干那,不让你去这去那,我们感觉自己像一只风筝,有一 根线被子女牢牢抓在手中;我们感觉自己像一个没长大的儿童,什么事都需要子女叮嘱,什么事都需要子女帮助。
可假如真有一段时间,没有了子女的叮嘱,我们还真感觉有些不适应。到那时,我们才发现,那根线是一种责任,是一份子女对父母最孝敬的爱。
人生是风筝,总有一根线牵着你,或长,或短。你在这头,爱你的人在那头。其实,这就是一份爱,他的名字叫做责任。这就是“爱与责任”。也许,我们并不懂得,也许我们还需要花时间去参悟,然而我们就生活在这其中,我们付出着,我们也同样收获着。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在教育中不断感悟、践行着“爱与责任”,所以应该比任何人更懂得“爱与责任”的内涵。
身为教师,我总是告诉学生:做人有两大准则,一是感恩,一是责任。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努力去做好榜样,担负好教师这一特殊的社会角色。
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爱自己,为他人负责。
爱自己就是爱别人,教师的自爱其实是为别人树立榜样,我们的言行代表着教师的形象,代表着这个群体的道德准则,我们的举动会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所以,我们应时时处处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一行一动要符合教师的身份,展现教师的精神内涵,做好社会的榜样力量。这是职业的准则,更应该成为我们教师自己的行为准则,一个对自己高度负责的人,必是一个“言必信,行必果”的人。
二、爱学生,为未来负责。
学生是未来,是国家的未来,时代的未来。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每一个阶段都有着令我们惊讶的成长。作为教师的我们影响着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是一代人。可见,我们塑造的是一个国家,甚至是一个民族。所以,我们要高度负责,用爱的泉水去滋润学生的心灵,多沟通、多了解,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做朋友,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惑,实现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从而更好的教育引导他们逐步成长为具有良好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优秀人才。爱学生,就是为他们的未来负责。
三、爱职业,为社会负责。
我们的名字叫教师,我们的职业是一个令人骄傲的职业,也是令每一个人尊重的职业,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珍惜。因为,桃李满天下是只有教师才能创造的奇迹。做本质的自己,也做本职的自己。爱这个名字,爱这个职业,为自己负责,也为我们的职业道德负责。是这个职业给了我们荣耀和骄傲,赋予了我们伟大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我们肩负着整个社会的成长,把握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人类一代代的绵延发展。所以,我们应谨记自身的责任,将这份沉甸甸的爱放在心底,发光在整个社会,去感染每一个人,成就每个人辉煌的人生,为社会的发展塑造合格的建设人才,无愧于教师这个名字,这个职业。
我的看法是宽泛的似乎缺乏了真实而显得冠冕堂皇,从宏观的角度以上言论不为过。而更多的令人感动的是我们做的确实细而入微的琐碎的小事,小到为学生哭泣、擦鼻涕、系鞋带、背着学生去看病……我们从不标榜自己有多伟大有多优秀有多么的有爱心负责任,但我们在做,在默默的做……用行动尽着身为一名教师的平凡的责任。
让我们永远铭记“有一份爱叫做责任”。
第四篇:一个人,一份爱,一份完整
一个人,一份爱,一份完整
爸爸拿着玩具,欲给不给地半蹲着问六岁的儿子,“你是爱爸爸多一点还是妈妈多一点?”
“都爱!”儿子幸福而骄傲地答道,满心欢喜地期待来自眼前慈爱的爸爸的奖赏。
“不行……乖,告诉爸爸,你更爱爸爸还是妈妈?”显然爸爸对儿子的答复并不满意,因而继续追问道。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原本专心致志在旁边打扫卫生的妈妈注意到了这一幕,或许妈妈天生对类似的话题比其他人要敏感,不禁放心手中的活儿,也参与到对儿子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紧紧追问的行列中来。
“是啊,宝贝,爸爸和妈妈,你更爱谁啊?”望着两双放射着杀气似的眼睛,六岁的儿子多么渴望,是的,就在那刻,那种境况下,能有谁给他以帮助。要是在平常,毫无疑问他是可以向他最亲近的,最爱的爸爸妈妈寻求救援的。可是,就在那刻,他可以向他最爱的,近在咫尺的爸爸妈妈求得帮助吗?不,绝对不能,因为他们给不了,不仅爸爸给不了,妈妈同样也不能提供给他他所需要的帮助。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所遭受的困境正是他最亲近最信赖的人给予的。
他隐约地感觉到,这个时候谁也给不了他帮助,他被弃置在肃杀的孤岛,没有人情的温存,只有冷酷和逼迫,而且有两只凶猛的老虎在逼着他,正在用炬热的目光烘烤着他,他害怕,难受极了。
“我就是—就是—都爱嘛!……”儿子终于受不住令他恐惧的严刑逼供,委屈地哭出了声。
伴随着这哭声,作为父母的人好像意识到了他们是这事件的罪魁祸首,纷纷觉醒,向儿子道歉。于是,儿子、爸爸、妈妈,一幅和谐,温馨的场景呈现在我们面前。孩子对父母的爱,是最真的,最纯洁的。对爸爸,爱他的威严,如泰山般的深沉伟岸;对妈妈,爱她的慈祥、温柔和和善可亲。孩子对爸爸妈妈的爱,是有区别的,是不能用同一标准去界定与衡量的。对两者的爱,无所谓更多与更少,更不能也不可以将两者混为一谈。如我们的左手与右手,左眼与右眼,我们能说谁更重要?我们能说更喜欢哪一方吗?
作为子女,我们爱自己爸爸的同时也爱自己的妈妈,并不会出现天平偏向的问题,虽然我们只有一颗心,唯一的一颗,但是我们仍旧可以做到相互独立的给予他们双方我们的爱,一份完整的爱。没有偏倚之说,没有孰轻孰重,有的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投入。同时,对于我们每一个人,也只给得起一份爱,一份完整的爱。因为我们没有能力让自己的心一分为二,更为重要的是,如若我们的心,我们的爱被分成几份几份的,被划成七块八块,那又有什么弥足珍贵而言?又何来的一心一意,全心全意呢?
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爱需要问吗?爱需要比较与衡量吗?“我的情不变,我的爱不变,月亮代表我的心……”那么就让月亮去诉说爱的故事,去阐释爱完整的内涵吧!
中文1101班吴艳娟
第五篇:如何爱一个人?
www.xiexiebang.com
如何爱一个人?
爱,是要用行动去表达,用心去感受。然而,爱有一种无法下定义的本质。它涵盖了同情,怜悯,决心,忍耐,支持,信任以及更多。如果你感到迷惘不知如何去爱,感觉不到被爱,那么阅读这篇文章,或许你会得到一些灵感,你会知道如何爱自己,如何爱这个世界,如何爱他人。
方法 1: 爱是什么样子
1、了解爱的宽度。
爱不仅仅指浪漫的爱情。给爱下一个狭窄的定义只会作茧自缚地让你自己错过爱广袤的内含和美。爱是我们与人交往时,与自然接触时,感受到的情感。只要有发现爱的眼睛,你就会发现爱无处不在。爱存在于每时每刻,每个人,每一种情形之中。
•爱是用来分享的。父母,孩子,兄弟姐妹,配偶,伴侣,恋人,朋友,邻居乃至于整个人人类。
•爱存在于你的活动中,包括你的工作,业余爱好,志愿活动之类。
•当你拥抱生活,认识世界时,你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纷繁复杂,最重要的是,你会感受到爱。
•爱存在于大自然中,造就了万物的繁衍生息。
•爱来自于无私的奉献。在陌生人最需要的时候不求回报地伸出援手。•爱发生在当你打开心扉接受人和事,体味它们的美。
2、要知道什么是爱的表现,什么不是爱的表现。
大体上说,爱是无私的,永恒的。而不是: •自私的欲望(比如,没有感情的性欲)
www.xiexiebang.com
•占有或者控制欲(共同依赖或者操 纵)
•强迫性的担忧(过度担忧不能对孩子放手的教育方式或者监视配偶的一举一动)•依赖(不安全感或者自尊心过低)以及诸如此类 •爱不是用来为一己之私而利用别人或者束缚别人的工具。
方法 2: 学会爱自己
1、从爱自己开始。
只有爱自己的人才知道如何爱别人。不要让不安全感,不确定性,痛苦等负面的情感占据你的内心。因为如果你的内心由这些情绪占据,你只会看到别人消极的一面。
•爱自己并不是将自己放在别人前面。爱自己的表现是,自我尊重,发现自己的长处,并真挚地发挥自我所能过一生。
2、原谅自己,给自己犯错误的机会。
不要太过逼迫自己。生命短暂,成长是学习的过程。不犯错误就无法得到经验。允许自己犯错,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如果你爱自己因为你觉得自己很完美,那么你误解了两件事:
•你用双重标准看待自己和他人。你不期望别人是完美的,为什么还要求自己做到完美呢?要用同样的标准来对待自己和他人。
3、要知道爱自己是什么感觉。
一旦你真正学会爱自己,你不会为别人的成功(表面的或者真正的成功)而自惭形秽,你不会常常拿自己跟别人比较。你会自由自在地与别人分享你的爱。即使当心情低落时,你还是
www.xiexiebang.com
自我感觉很良好。你自豪但不自大,自由但不麻痹。你敢于哭泣。
•真正懂爱的人不仅是有能力给予爱,而且勇于敞开心扉接受爱。你要知道,你值得被爱。你越觉得心中有爱,越觉得自己被爱着,你才越能够去爱别人。
方法 3: 开始爱别人
1、大胆把爱说出来。
最终,是你自己要主动出击去发现爱。你的行为总是会传递错误的信号,让人不明白你的动机,所以有时候用言语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是很必要的。也就是说,你需要说出那三个字:‘我爱你’。
•当你感受到自己爱某个人时,告诉他/她。勇敢地告诉你的孩子,你的父母,你的爱人,你的伴侣,你的朋友,你爱他们。
•当你说‘我爱你’这三个字的时候,要说得有信服力。你不是为了自己而说出‘我爱你;,你是因为想让那个人开心才说出来的。
•当‘我爱你’这三个字不适宜说出时,还有其他的表达方式。比如:‘你对我来说很重要。’‘你启发了我。’‘你是我至今遇到的最特别的人。’‘能够和你相识,我变成了更好的自我。’
2、无条件地去爱。
爱是不求回报的。有时候,你需要付出,并不期待会得到任何回报。如果不附加任何约束或要求你就无法去爱,那么你并没有真正去爱,而是‘情感贿赂’,而是在做交易。
•如果你爱别人并不是想让他们更幸福,而是希望那个人来改善你的生活,确保你的幸福,那么你误解了爱情。
•不期待回报并不意味着你应当容忍别人虐待自己或者看低自己,而是指付出爱并不保证能接收爱。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同,如果对方虐待你的爱,你要看清是非。
www.xiexiebang.com
3、做有气度有耐心的人。
你不能一口说自己是个有爱心的人,一口说自己讨厌某种类型的人。这是自我矛盾的说法。•让别人也做他们自己。接受他人真实的自我,而不是要求他们满足自己的期望。健康的爱是不动摇地理解并接受他人真实的自我。
•爱无法分割。爱一个人,就是要爱这个人的整体,你因为他某一方面不讨你喜欢就否定他的整体。爱,就是要接受对方与自己的不同之处,接受对方的选择。
‘我爱你,但不喜欢你’是指我接受你,尊重你但是并不喜欢和你相处。爱不要求你去和任何人交朋友,爱要求你学会忍耐,学会超越自我的观念去对待这个世界,接受跟自己不同的人,不妄作评论。
•发挥你的想象力。想象一下世界上还有很多不同的机会。除了找到自我之外,你还应该去创造最渴望成为的那个自我。
4、爱那些不爱你的人。
用爱来回答恨,耐心和善良是最佳的处世态度。
•爱告诉我们,充满憎恨的人总是缺乏自尊,无法面对并接受真正的自我。他们的消极情感极易被煽动。这些人最需要的是被爱。
方法 4: 爱的分歧
1、拥抱风险。
爱总是伴随着伤痛或者损失。你如果无法接受被伤害或者失去的可能性,你就无法去爱。这也正是爱的微妙之处:风险很高,但回馈更高。生活中,有时候只有当我们失去爱,我们才能学会更珍惜我们拥有的爱。
•不要让失去的那份爱毁了你自己,变成像“远大前程”这本经典小说的郝薇香小姐那样,www.xiexiebang.com
终其一生将自己捆绑在那份失去的爱上。你要学会从伤痛中汲取教训,继续向前走,发现更多的爱,更美好的爱。
•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幸运。对你爱着的人爱着的你是如此幸运。
•不要盲目崇拜你爱的那个人。这样会最终导致你失去这个人,因为他/她会觉得你爱得太沉重。
2、学会共情。
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一想。而不是把自己的期望强加于人或者企图控制别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要积极去了解别人的感受。如果你无法共情,你可以尝试:
•对别人对这个世界更好奇一点。好奇心是想要了解他人;共情其实也是这么回事。•把自己想象成别人。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对方,你会如何感受,如何做。这样子通过共情你就更能理解别人面临的挑战,别人身临的处境。
•倾听别人。不要只听自己想听的。不要期待别人只说自己想听到的。不要以为你知道别人要说的是什么。给他们表达的机会。你要认真去倾听。
3、永远不要停止去爱。
通过无休止地分享爱,你创造了一个有爱的氛围,你启发别人也去爱。当你在释放爱的时候也让别人看到了你最好的一面。
•更多的爱意味着更多的原谅,给别人更多第二次机会,人类世界因此而变得更和谐。•让•阿努伊曾说:“爱,终究是,把自己当做礼物。” [1]当一个人以爱的名义将最好的自己献给另一个人时,他/她就超越了自私的动机和自省,真正地做到了去欣赏另一个人。
•爱使得你开始更能看清一切,去妥协,去协作,去寻找一条能和他人一起走下去的路。小提示
•渴望被爱并没有错。不过,如果真正爱一个人,你必须承认他/她依然是自由的。你不能因为他/她不能回报你的爱而责怪对方。
www.xiexiebang.com
•很多人际关系都与爱有关。爱是人际关系的纽带。比如,母子之间的爱。朋友之间的爱。恋人之间的爱。这些都是不同的爱的形式。爱是人际关系的基底。关系可以成长可以进化,爱本身却是恒定的。爱不会改变。
•记住,爱没有胜负。一旦你向他人表达了爱,即使对方漠不关心,你也没有输。•因为你爱他/她,所以他/她才显得如此美丽。在很多人执着于外表的当今社会,你可能会以为首先是美丽,然后才有爱。事实上恰恰相反,爱使人变得美丽,让不完美变得完美。
警告
•爱不是件容易事。
•爱不能强求。强求被人爱你,你只会感受到恐惧,不安全感,依赖感,而不是被爱的感觉。爱你的人自然会爱你。
•电影中描绘的不切实际的浪漫爱情让现实显得如此不尽人意。要知道电影是虚构的艺术。要知道现实中的浪漫爱情是有瑕疵的。经历过的人都知道浪漫不是爱的全部,浪漫不是最重要的。越懂得这个道理的人,越能够在爱情中找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