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规划人管重点归纳
战略人管考点归纳
第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的投资观
-有效的组织日益认识到,在影响业绩的各种因素中,人的因素显然是最重要的。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观点将员工视为人力“资产”,制定有效的政策和计划对这些资产加以投资,以便提高其对组织和市场的价值。
-员工价值的来源:技术知识(市场、顾客、流程、环境)→学习与成长的能力(开放接受新观念、获得知识或技能)→决策能力→激励→承诺→团队协作(人际关系技能、领导能力)
采用投资的观点:
1.将组织中的员工当做投资来管理,就要求设计一种适应本组织战略的、完善而适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2.人力资源投资方面的一个两难问题:不对员工进行投资的组织可能更吸引不了所需要的员工,可能更难以留住现有的员工,这会导致无效率(停工等待招聘、录用和培训新员工)并削弱组织的竞争地位;但是,对员工进行投资又必须确保这些投资不流失。(说明人力资产也是一项风险投资。)
3.人力资产的评价对于确定薪酬、发展机会、员工保留策略以及在每个领域对每个员工应当投资多少,都具有意义。
影响组织“投资方向”的因素:
1.管理层的价值观。(是否将人员作为使命或战略核心?是否肯定人力资产的价值及作用?是否鼓励制定战略防止人力资产贬值,还是认为可以转让复制?)
2.对待风险的态度。财务管理最基础的功课是分析风险与回报之间存在的交换关系。对组织而言,人力资产投资通常远比物质资产投资更冒险。(组织可以通过长期雇佣合同或给员工以经济奖励,以及额外的专业发展机会等,极力获取员工服务的所有权。)
3.员工技能的性质。为员工提供可以被其他雇主利用的技能的专业培训的组织,更需要制定人才保留战略。
4.组织的“功利主义”心态。采取功利主义或“利润”观点的组织使用效用分析(也称作成本收益分析)来做投资评价。越功利主义的组织就越可能将人力资源计划作为投资。
5.具有良好成本效益的外包的可能性。以投资为导向的组织管理方法会努力确定其投资能否产生长期的可持续性竞争优势。此外,组织可能将资源投资于关键决策者认为具有极大潜在回报的领域,导致对员工的投资很少。
第三章 战略规划
-支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思想是,所有有关人员管理方式的创新都必须与组织的整体战略一致并支持组织的整体战略。
战略模型:
1.第一个模型是工业组织(I/O)模型。I/O模型强调,组织战略的主要确定因素是组织经营所在的外部环境;I/O模型认为,外部环境给组织提供机遇并造成威胁;I/O模型主张,组织应当选择在能为其提供最大机遇的行业中发展,应当学会利用资源去适应环境需求。
2.第二个主要模型是基于资源的模型,也称做基于资源的观点(RBV)。该模型认为,组织
应当根据资源和能力,而不是外部环境进行投资。该观点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投资观相一致。
公司战略:
1.成长。外部成长:购并竞争对手,或其他可能提供原材料或作为本组织分销链组成部分的组织(垂直整合)。人力资源问题:一是购并后需建立全新的人力资源战略;二是兼并和收购后导致员工解雇,需制定周密的人才保留计划。
2.稳定性或完全“维持现状”战略。人力资源问题:发展机会少,员工会出走。必须制定特殊的人才保留战略以留住关键员工。
3.转向或紧缩战略。组织决定压缩或精简其业务以增强其基本能力。需解决的问题:缩减成本;制定“幸存者”管理战略。
经营单位战略:
1.成本领导战略。提高效率、削减成本,将节省的资金用于吸引顾客。其假设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很大,价格小幅度变化对顾客的需求产生重大影响。
2.差异化战略。该战略要求组织为创新提供激励。在建立品牌过程中,绩效评价长期实施。3.聚焦战略。针对细分市场的不同需求,极力满足某一特定群体的需求。关键:了解特定市场的独特性,培训和保证顾客满意。
Ps:按照“控制的逻辑”确定三种单独战略:投资逻辑战略(和I/O模型一致,根据外部因素进行战略决策);诱因逻辑战略(成本牵制政策和效率);参与逻辑战略(实施成本控制和创新双重战略,采用和诱因逻辑战略一致的管理规则)P55图表。
第五章 人力资源规划
规划的类型:
综合规划
含义:预测特殊的、通常是较低层的职位对员工群体的需求,以及为持续保持高绩效员工所需具备的一般技能。步骤:
①
What:预测人员需求。(除对员工实际人数的需求之外,组织还必须考虑对员工特殊技能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组织必须考虑其战略规划以及所预计的任何人员增长或削减类型和比率。在预测人员需求的时候,必须澄清和写明任何可能影响员工利用率的假设。Who:大多数组织在确定人员需求的时候还是更依赖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管理人员的判断。
How:单位预测(自下而上规划,bottom-up planning),组织的每个独立单位、部门或分支机构都要估计自身的人员需求。优点:这种方法可以对市场需求做出非常积极的反应,因为它将估计人员需求的责任交给了提供服务或生产产品的“接触点”。缺点:没有经济核算办法和成本及生产率控制手段,该方法会变得非常无效。任何单位预测系统都必须辅之以基于绩效的经济核算计划,或者起码有局部的经济核算。它强调的是要对人力资源体系和计划进行整合。
自上而下的预测,包括让高级管理人员分配员工工资总额预算额度,在组织等级体系中逐级划分这个额度。分配只是根据组织的承受能力来进行,而不考虑与有关需求和市场动态相结合。
单位预测能提高对顾客和市场的反应速度;自上而下预测能提高在资源分配方面的组织效率。
↓ ②
What:制定适当供应这些人员以满足需求的计划。包括:估算实际员工人数,确定员工必须具备的技能,确定员工的背景、培训、置业计划是否能充分适应组织未来发展计划等。How:对员工能力、技能和经验进行评估:技能库存盘点。(库存目录至少每年更新一次)人员供给评估活动必须对组织内部的人员变动情况以及人员流动率进行评估,可用马尔科夫分析法。它是基于人员流动的历史趋势而建立的人员转换概率矩阵。
↓ ③
What:对人员供需进行可信估算之后,就可以制定计划以阐明预计某一具体职类人员过剩或短缺的问题。
How:面对人员短缺,要考虑该短缺是长期(雇佣长工)还是短期(招收兼职)的,甚至考虑将工作转包给外部服务商。值得考虑的是,让这些人接受新培训还是招募有实际经验的现成人员。培训战略直接从培训学校招人,现成经验战略则从竞争对手中挖人或推迟年长员工退休期。面对人员过剩,同样考虑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终极解决方法是解雇员工。
继任计划
含义:针对组织必须确保任职人到位的关键管理职位以及最适合这些关键职位的人员类型。What:继任计划确定组织须臾不可空缺的关键管理职位。通常是高薪管理职位和/或组织以往很难找到任职人的职位。
Why:一,在某员工离职时,帮助完成人员替换。让工作顺利交接,有利于人员过渡。二,继任计划确定具有高潜质的员工的开发需求,帮助其实现职业发展计划。组织会加强对继任人进行未来工作所需技能的开发。
How:传统的继任计划使用人员重置图的比较简单的规划工具。21世纪竞争激烈,组织根据其所需要的素质和灵活性来制定继任计划战略。
Effect:继任计划不仅有助于确保关键管理职位一直有人任职,而且也有助于确定管理者个人和整个组织的关键培训与开发需求。
Problem:组织对个人进行投资,而竞争对手得到了这种投资回报。针对关键管理人员的继任计划活动必须与为潜在继任者设计的特殊人才保留战略相配套。
人力资源规划促进组织中的关键流程: 一.它通过继任计划提高领导人员的连续性。二.它研究未来可聘到的员工及其技能。
三.它研究职位要求和员工能力,有助于了解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和趋势。
四.它确定为实现战略目标和保证员工在组织中实现未来职业成功所必需的技能来帮助员工发展。
五.它确定员工适应组织战略规划的需求。
六.它估算未来人员过剩和短缺状况,有助于提高效率。七.它有助于组织适应环境。
第六章 工作体系的设计与重新设计
工作体系设计模型:
↘
↙
工作特征模型:
技能多样性
任务完整性
→富有经验高度的内在工作激情任务重要性工作意义重大
自治性→富有经验高质量的工作绩效对工作成果负责
反馈→了解工作活动的低缺勤率和人员流动率实际结果
第七章 雇佣法(结合中国劳动法)
-最低工资标准:2011年全省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提高18.6%省人社部门表示,将适时适度调整2012年最低工资标准,并尽快出台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员工试用期最长不能超过六个月,同时规定企业对每位员工只有一次试用期。
第十章 绩效管理与反馈
-一个组织在实现其战略目标方面的长久成功取决于其员工绩效管理能力,以及确保绩效标准与组织的需要相一致的能力。
-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要求员工和管理者一起设定绩效期望、审查效益、评价组织和个人需要以及规划未来。
-组织需要更广泛的员工绩效测量方法,确保(1)通过适应组织及其市场变化需求的员工发展计划,及时指出绩效缺陷;(2)员工的行为被定位在为特殊的目标绩效而努力的正确方向上,这些目标是与工作团队和组织的战略相一致的;(3)向员工提供适当的明确反馈以帮助他们的职业发展。
绩效管理的目的:
1.促进员工发展。2.决定适当的奖金和报酬。3.提高员工积极性。4.促进与法律的一致性。5.有利于人力资源规划程序。
绩效评价中基层主管所犯的错误:
1.光环效应。用一个特质去影响其他考核指标的评价。
2.思维定势或者个人偏见。评价者基于员工特征而非绩效进行评价。3.对比错误。
4.近因错误。评价时偏重于离评价周期最近发生的事情和行为。
5.中间趋势错误。评价者避免给出过高或过低评价,倾向于把所有员工的绩效放在接近评价标尺的中间位置来评价。6.过松或过紧错误。
7.个人偏见和组织政策对员工绩效的评价也有很大影响。
评价方法:
1.图解等级评价法是使用最广泛的评价和反馈技术之一。它用一个标尺给评价者提供了特质、行为或者效益的绩效评价标准。
2.加权清单法给评价者提供了绩效评价的特定标准,并要求评价者对应用于员工评价的标准进行检查。
3.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BARS)是图解等级评价法的一个特例。BARS设计很难,费时间,但有助于克服在不给评价者提供绩效方面的特定描述时评价者会产生的主观性和偏见。4.关键事件法一般不使用标尺。
5.基于预先设定的、协商达成的工作目标提供绩效反馈。这在传统上被称做目标管理。
影响基于目标的反馈系统的有效性的疏忽:(1)设定的目标太模糊。
(2)设定的目标存在不切实际的困难。
(3)当目标本身是不可计量的并且在评价中要求作协主观判断时,没有明确如何衡量绩效。
其他考虑的事项:
1.组织需要确保绩效管理系统与培训开发以及薪酬系统相衔接。培训与开发的目标必须反映在绩效反馈系统之中。绩效评价标准应融入到组织的薪酬或报酬体系中。
2.标准化程度或者绩效管理系统的灵活性。标准化对防止工作偏见或者反驳歧视指控很重要。
(第十章考试比重大,需结合书本内容和图表进行详细复习。)
第二篇: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规划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规划 课程背景: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要想占领市场的制高点,保持企业稳定高速的发展,必须深刻理解人力资源为企业第一重要资源的理念,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沿事务中心__卓越绩效中心__公司业务伙伴逐步转化,企业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上升到战略高度的要求越来越急切,人力资源必须以战略性的思维去构建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不断开发战略性人力资本。那么,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应如何落于实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模式?应运用哪些系统思维和战略管理工具?这是公司高管、直线经理和HR人员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年底人力资源规划既是对上一个人力资源管理年的盘点,又是对下一个人力资源管理周期的前瞻性统筹计划,具有重要的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是对企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工作,一个好的人力资源规划将对人力资源管理及整个企业管理实施有效的指引和拉动。那么,如何根据公司总的战略运营目标准确的预测人力资源需求、合理确定人力资源发展目标、整合资源及制定达成措施?这是公司管理高层及HR人员来年需认真思考和实施的重要工作之一。
中国企业培训网特邀著名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专家、金牌培训师乐载兵博士来授课,乐博士将以他十多年外企工作和八年咨询培训的丰富精湛经验、如行云流水般的讲授以及全程的实务辅导和互动与您一起分享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规划的最新知识、理念、工具及实战技能。
培训内容: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大纲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1.我们如何面对智慧资本导向的时代
2.传统的管理是否适合于知识型员工
3.从人力资源到战略人力资本的实践
4.基业常青企业的真正秘诀究竟何在5.CEO=CHO意味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佳实践
1.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框架
2.人力资源战略如何服务于公司发展战略
3.行业性质、公司战略、领导风格对人力战略的影响
4.可操作的人力资源战略框架模型
5.人才需求战略的最佳实践
6.人才获取战略的最佳实践
7.人才开发战略的最佳实践
8.典型企业案例全程平行分享
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思维及战略工具
1.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影响企业的绩效;
2.对卓越经营的理论分析:S-C-P模型,Porter的五力模型,RBV理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3.人力资源管理的投资收益率(ROI)分析;
4.战略管理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5.管理职能--HR对直线经理的挑战;
6.常见的竞争战略及配套的人力资源战略;
7.CEO对人力资源经理的期望与要求;
8.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9.统计思维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规划课程大纲
第一部份 人力资源管理总结
1.0人力资源管理诊断
如何对上一/季度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诊断
诊断哪些内容?常用诊断工具和表格
如何对总经理撰写人力资源诊断报告
如何组织企业内部HR报告会议和讲解技巧
2.0人力资源管理总结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季度报告18项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掌握的20个数据
如何通过图表和数据分析人力资源结构的合理性
如何对总经理撰写人力资源/季度总结
第二部份 人力资源管理/季度规划实务
1./季度规划注意事项
总经理没有企业规划时,如何做好HR规划/季度规划注意事项
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必须获取哪些数据和信息
如何通过正常渠道获取必要企业年/季度规划信息
如何避免人力资源规划的空洞性和不可操作性
如何通过HR规划来提高HR部门和经理的作用
2.组织体系规划
如何量化评估上一组织架构的合理性
扁平式、矩阵式架构设计与高效运作
如何发掘部门职能重叠、脱节现象并重新调整
如何确立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标准
如何做好人力成本预算
3.人力分配规划
如何量化分析人员结构的合理性
如何确定人员总数与企业效益的比例关系
如何做好岗位设置并解决一人身兼多职的现象
如何做好后勤职能部门的人员编制
如何解决老员工与新员工、学历型与经验型员工、本地与外地员工的矛盾
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岗位轮换计划
案例: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步骤与阶段
4.人力补充规划
如何制定哪些岗位的人员必须外聘,哪些岗位的必须内部培养的长期规划
内部培养的人才如何从基层储备开始
内部供给分析与竞争上岗操作实务
人力资源部如何成为企业内部“人才供应商”
案例解析:淘汰机制模型分析
5.教育培训规划
分析培训需求
组织目标分析法
绩效评估分析法
个人改善与发展分析法
制订培训计划
公共课程培训安排
绩效改善培训安排
个人提高培训安排
如何确定培训费用与企业收入、个人收入的比例关系
第三部份 人力资源部门/季度重点工作计划
1.薪酬调整
如何确定企业/季度效益与薪资总额调整幅度
如何协调薪资结构、薪资总额调整后的员工
案例分析:动态薪酬设计思路
2.绩效考核
有没有绩效考核?如何导入绩效体系?
绩效目标的/季度调整和绩效报告会
案例:KRA/KPI量化层次与角度分析
3.员工满意度调查
如何围绕员工满意调查五大要素进行问卷设计
如何根据调查结果制订人力资源部重点工作
4.员工激励机制十大工程建设
如何将看似虚幻的激励机制变成实务工作
激励机制十大工程的建设与推行
案例: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激励模型
5.人力资源/季度工作计划甘特图
6.工作改善对策与实施计划表
培训讲师:乐载兵
企业管理博士,中山大学中外管理研究中心客座教授,首席管理顾问;MBA学位评委、讲师;历任过百事可乐-亚洲饮料有限公司、香港嘉华集团、香港李锦记集团人力资源经理、总监、培训总监、运营总监。乐老师从91年便开始在多家跨国机构从事战略、销售团队及客户服务管理、人力资源培训及管理工作,有着直属带领100人以上团队的经验,93年在香港接受国内最早一批的专业培训师训练(PTT),并作为培训种子讲师培训了近六千名人力资源师、内训师。乐载兵老师获得2005、2006、2007年亚太人力资源研究协会、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杰出管理咨询师”、“中国人力资源优秀培训师”、“中国十大人力资源专家”称号,并被多家专业媒体评为“最受欢迎的培训师/咨询师”。
乐载兵博士的课程采用启发培训方式促进学员提高认识,通过实例讲授演绎便于学员实际应用,实施双向互动培训引发学员情景演练。幽默风趣、互动启发式的授课风格受到客户和学员的一致好评。
乐老师曾培训过的部分客户有:百事可乐、英国南新制药、四川钢铁集团、江西玉华水泥集团、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广东交通集团、广东化工集团、广东中旅集团、志高空调集团、格力电器集团、一汽、琪雅化妆品集团、东方宾馆等不同行业客户。
第三篇: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定稿]
文章标题: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一、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具有如下特点:
1、人力资源管理更具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它是经营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经营战略的实质就是在特定环境下为实现组织预期目标而运用资源的策略。人力资源是国际竞争、企业竞争的最主要的资源。人力投资是谋求企业发展的最有前途的投资。这样人力资源管理自然一跃成为企业管理方面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内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地位也就上升为战略部门。
2、人力资源管理更着眼于未来。人力资源管理,它更多地考虑如何开发人的潜在能力,以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率。它更多地以投资的目光看待在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及激励士气方面的投入。因此,在预算方面不以“最省”为主要目标,而是谋求在可以预见的计划期内投入产出的最佳值及最佳方式。
3、人力资源管理更具有系统性。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将企业现有的全部人员,甚至包括有可能利用的企业外的人力资源作为统一的系统加以规划,制订恰当的选拔、培养、任用、调配、激励等政策,以达到尽可能利用人的创造力增加企业及社会财富的目的。
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在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中,人力资源管理需要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和运作方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包括两方面
1、对人力资源的管理
将人作为一种资源进行管理,其管理的内容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薪酬管理等。这部分内容虽然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几乎相同,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应当建立在知识经济背景下,运用战略管理的思想对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进行不断的管理创新。
2、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
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主要是使人力资本得到增值,并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即能为企业的生产增加新价值。人力资本投资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得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越来越多地在企业的经营决策和业务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其角色定位也由传统的控制人工成本的“成本中心”转变为增加产出的“利润中心”。
三、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1、提高培训效果
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是企业能力提升的基础,是员工接受“再教育”的主要形式。但是,在以前,培训一直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就在于培训作为一种新形式的人力资本的投资,它的投资成果即培训效果很难通过直观手段检测出来,从而很容易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一种误解,使人们对培训后的效果产生怀疑,进而形成连锁反应,使企业更加不注重员工的培训。
为加强培训效果,企业应建立可靠的培训评估指标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培训的效果和效益,需要对受训者横向地与同行相比,纵向地将受训者培训前后进行对比,对受训者未来能力的提高做出判断。
建立可靠评估指标体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对受训者展开跟踪评估调查,其基本方法包括座谈与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现场考察、考题研讨。其中问卷调查是指为了实现评估的合理性和客观性,弥补座谈的不足,并根据培训的目的,列出岗位前后在素质方面的变化和提高程度,也就是对培训对象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工作态度(能否有效履行其工作职责及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进行全面评估,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定性、定量分析,使培训效果可以得出一个较为确切的初步结论。专题研讨则主要针对学员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具体包括操作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指调研组和学员一起,以学员为主,对他们工作中发生过的重要事件进行重述和讨论,分析当事者的行为与事件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评估者从中体会而非主观猜测学员解决这些事件的行为方式与能力水平。
培训效果是检验培训活动成败优劣的唯一标准。而检验培训效果的方式是必须到学员的实际工作中去,看学员受训后实际应用的成果。通过跟踪评估、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是对培训过程中阶段性评估和培训结业时综合性评估的一种补充与深入,既定性又定量地改进培训质量、为评估培训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它是评估培训效果的必要途径。
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但培训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在人力资源开的上的力度和效果。培训效果的反馈,则是一个将企业培训的效果进行量化的过程,通过这种既定性又定量的过程,加大企业在培训方面的投资,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受训者的受训质量,进而为企业赢得更为有利的竞争环境。
2、实现有效的激励
现代企业在充分考虑物质激励的基础上,也普遍考虑精神激励,即如何满足员工更高层次的需求。
在过去的几年中,企业争相提升对员工的激励手段,以吸引和留住他们。最频繁使用的手段就是不断的加薪
和股票期权。实际上,人才想要得到的不仅仅是钱,除了有竞争力的薪酬外,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晋升培训机会和可信赖的领导应该成为企业必有的激励手段。
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企业为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机会,一方面可以保持本公司的技术领先性,另一方面员工也得到了锻炼,公司的凝聚力也得到了增强。
晋升培训机会:企业可以向
员工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或更多的培训,使员工不断充实可以向更高层次发展。为员工们提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诸如部门岗位轮换、灵活的工作任务和“拜师学艺”等方式。
可信赖的领导。员工们通常希望在他们信赖的领导手下工作。什么样的领导是可以信赖的呢?可信赖的领导应是具备技术背景又超脱于技术之外的管理者。他应当拥有敏锐的商业嗅觉,像员工的“教练”和“导师”一样,在企业内部倡导鼓励冒险和创新的氛围和企业文化。
灵活性和信任感。企业员工希望灵活地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和地点。只要他们能完成公司的任务,公司应给予他们这个自由。企业应充分信任他的员工不需要在经理的监视下也能按时完成工作,并能很好地平衡其个人生活和工作。
所有者身份。企业员工们希望得到公司的股份,以分享公司的剩余利润。企业可以通过授予股票期权或将员工的薪酬与公司、部门或项目的业绩相联系。没有作出员工股权安排的企业可以通过给予员工业务授权的方式将员工与企业的利益联在一起。给予员工所有者身份也可以以另外方式进行,如授予员工自治权、尊重他们和认可他们的工作成绩等。
沟通。企业员工希望不断地与他们的经理交流沟通,他们也希望他们的贡献能被认可。他们乐于与公司内的其他员工打交道。他们不想等到被提拔到主管层以后才与公司内的最具影响力的人群进行沟通。此类沟通可以是高级管理层与员工间的例会,也可以是“技术集市”。员工在这种小型的“集市”上,可以将他们的项目和创意展示给高级管理层。
自由地发挥创造。企业员工渴望能够在工作中自由地展示他们的才华,发挥其聪明才智。这意味着领导不应告诉员工去做什么,而是在员工“迷途”时给予支持和指导。
愉快的工作环境。企业员工希望有愉快的工作环境,如便装、优良的办公设备、舒适的就餐和体育锻炼空间等。企业也可选择向他们提供免费饮料和午餐。
灵活的福利计划。自助餐形式的福利计划使员工可以从一系列的福利中选择最佳方式。公司可以为每位员工提供同样的基本福利计划,如医疗保险和休假等,但允许专业技术人员从附加的福利中进行选择,如每年他们可自主选择参加一次专业会议,费用由公司承担,或者更多的休假时间及向他们发放周末旅游的优惠券等。
3、建立360度绩效评估系统
(1)、应把360度绩效评估作为落实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坚持不懈。
首先,360度绩效评估是实行控制的有效手段。企业的战略目标只有经过精心的战术设计、实施和有效的控制才能保证得以顺利的实现。无法想象一个缺乏有效控制的企业会获得成功。360度绩效评估为企业实现目标采取改进措施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有助于决策者在知晓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优势和劣势的情况下进行正确的决策,从而确保企业动作的效果不偏离企业的战略目标。
其次,应定期开展360度绩效评估。企业组织行为的变革要经过解冻和冻结两个相互联系的过程,解冻是实施变革,而冻结就是促使变革的成果保持下去。只有经过这两个完整的变革过程,变革的措施才能变成组织的习惯和文化,否则人们会习惯性地回复到过去的行为中。如果进行绩效评估只是为公司领导人的一时之念,那么即使在一次绩效评估中发现了问题,员工也没有积极性和压力去改进。因此只有绩效评估后,相关领导帮助员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设定下一步努力目标,且在下一次的绩效评估中检验设定的目标完成情况,才能使员工的行为融入公司的这种学习型文化氛围中。
(2)、做好平时的事件记录,增加评价的客观性
绩效评估的目的是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非业务人员的工作仅对经营目标起辅助和保障作用。因此可从非业务人员完成本职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节省经费的情况以及对业务部门的辅助程度等方面进行考评
4、实现有效沟通
沟通存在于企业管理的每个环节,有效的沟通能为组织提供工作的方向、了解内部成员的需要、了解管理效能高低等,是搞好企业科学管理,实现决策科学化、效能化的重要条件;因此,有效地进行沟通对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信息往往被丢失或曲解,使得信息不能被有效地传递,造成沟通的障碍。
要实现有效沟通,必须消除沟通障碍。
(1)、领导者要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并把这种思想付诸行动。企业的领导者必须真正地认识到与员工进行沟通对实现组织目标十分重要。如果领导者通过自己的言行认可了沟通,这种观念会逐渐渗透到组织的各个环节中去。
(2)、提高沟通的心理水平。要克服沟通的障碍必须注意以下心理因素的作用。首先,在沟通过程中要认真感知,集中注意力,以便信息准确而又及时地传递和接受,避免信息错传和接受时减少信息的损失。其次,增强记忆的准确性是消除沟通障碍的有效心理措施,记忆准确性水平高的人,传递信息可靠,接受信息也准确。第三、提高思维能力和水平是提高沟通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高的思维能力和水平对于正确地传递、接受和理解信息,起着重要的作用。第四、培养镇定情绪和良好的心理气氛,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有助于人们真实地传递信息和正确地判断信息,避免因偏激而歪曲信息。
(3)、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语言文字运用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沟通的效果。使用语言文字时要简洁、明确,叙事说理要言之有据,条理清楚,富于逻辑性;措辞得当,通俗易懂,不要滥用词藻,不要讲空话、套话。非专业性沟通时,少用专情动作,以增强沟通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对方容易接受。
(4)、学会有效的倾听。有效的倾听能增加信息交流双方的信任感,是克服沟通障碍的重要条件。要提高倾听的技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一是使用目光接触;二是展现赞许性的点头和恰当的面部表情;三是避免分心的举动或手势;四是要提出意见,以显示自己充分聆听的心理提问;五是复述,用自己的话重述对方所说的内容;六是要有耐心,不要随意插话;七是不要妄加批语和争论;八是使听者与说者的角色顺利转换。
(5)、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双向沟通。
信息传递链过长,会减慢流通速度并造成信息失真。因此,要减少组织机构重叠,拓宽信息渠道。另一方面,管理者应激发员工自下而上地沟通。例如,运用交互式广播电视系统,允许员工提出问题,并得高层领导者的解答;公司内部刊物设立有问必答栏目,鼓励员工提出自己的疑问。此外,在利用正式沟通渠道的同时,可以开辟非正式的沟通渠道,让领导者走出办公室,亲自和员工们交流信息,坦诚、开放、面对面的沟通会使员工觉得领导者理解自己的需要和关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有效的沟通在企业的管理体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成功的企业把沟通作为一种管理的手段,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实现对员工的控制和激励,为员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因此,组织成员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克服沟通障碍,实现有效沟通,为实现员工和组织的共同发展而努力。
5、建立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将人力作为一项资本进行投资,并通过管理使人力资本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率,以及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战略性的管理资讯。
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内容:
(1)教育投资,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中最主要的一部分,但教育投资是一个长期过程,作为企业,在进行教育投资时,主要是支持员工进行在职的继续教育,在此我们所谈的教育投资主要是指企业层面的教育投资。教育投资的成本包括(a)[此篇范文为好范文 wenmi114.com作者呕心呖血之作(wenmi114.com)-未经过xiexiebang.com站同意转载此文均为抄袭后果自负]为教育支出的各种费用和劳务即教育投资的直接成本。(b)间接成本:对个人而言为因教育而放弃的收入,对企业而言为员工在受教育期间为企业少创造的价值。
(2)培训投资,培训是直接服务于现实的人力资源,增加人力资源的技能存量。培训分就业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两种。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最终的目的是使员工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和设备性能,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无论是哪种培训都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其中直接成本有支付受训人员所需的直接货币成本和为培训活动所需的物质条件成本,而间接的成本或机会成本一般包括:对个人而言为因参加培训而损失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收入,对企业而言为企业因受训员工参加培训而损失的工时和收入。
(3)劳动力流动投资,劳动力流动是现代经济社会普遍现象,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在动态中不断的组合,形成最优配置,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对于企业而言,流动成本主要包括:劳动者在流动期间,企业损失的时间成本和物质收入,同时新员工上岗所增加的培训费等。
(4)卫生保健投资,卫生保健投资主要是为了改善员工的健康状况,使员工保持饱满的精神投入工作,卫生保健的成本主要包括:企业为员工所提供的各种保健待遇。
人力资本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全部价值,它由企业中的人以及他们所拥有的并能用于他们工作的能力所构成。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目标就是要不断地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本。因此,人力资本投资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分析,本人认为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第四篇: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东北农业大学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结课论文
企业新老员工角色冲突问题与对策分析
课程名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论文题目:企业新老员工角色冲突问题与对策
分析
姓名:
学号:
班级:人力资源管理班
目录
摘要
一、新老员工冲突的原因
(一)老员工的自我保护
(二)工作经历或工作背景不同
(三)管理机制的缺陷
二、合理处理新老员工冲突的对策
(一)从根源上去预防新老对立关系的形成(二)平衡新老员工的利益关系
(三)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减少观念上的冲突
三、解决新老员工冲突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优势互补
(二)认识到利弊共存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人人平等结论
参考文献
摘要:在一个高效的组织里面,组织内部人员的流动就像血液流动一样,过快或者过慢都不好,不断的新生力量有利于去帮助组织去更好的成长和创新发展。但是就像输血会发生排异反应一样,新来的员工会在组织内部有一个适应过程,新来员工的比例越大,也就意味着组织的容纳度和老员工的适应力需要更加加强,其中,不可能避免的会出现新老员工的冲突和对立,当触及到老员工利益时,老员工更容易抱团来解决问题,最终可能会形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对企业也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主要针对这一现象来分析造成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希望对企业在管理新老员工冲突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老员工冲突原因及对策
新员工入职很大程度上基于对公司未来的期许、薪酬的提升、职业通道上的提升、专业、兴趣等各个方面,而每名老员工在入职时其实的关注点和新员工差不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员工的各方面的价值观念和发展目标都会出现一定的改变,因此会与新员工有所有差异,常常有老员工感叹:“想当年,我们和你们一样,现实是残酷的„„”。当这种对公司的不同认知带来的差异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引起人员的不满,尤其涉及到利益上的差别时,就会形成新员工和老员工之间的冲突。因此首先,应该了解,新老员工对于公司的各个方面的观念差异在哪里。
新老员工在价值观、工作认知、职业发展、物质需求、工作行为上都会有所不同。这种不同是基于新老员工在公司环境中所处的时间长短和与企业文化融合程度的高低形成的,因此不存在严格的明确的界限划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员工逐步变成老员工,其价值观、行为方式等也会逐步向老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靠拢。
一、新老员工冲突的原因
(一)老员工的自我保护
老员工的潜意识中的自我保护机制,一个值得提出的例子是,曾经在某家公司,因为新员工的能力突出,被提拔为公司某部门的负责人,并且逐步将更多的职能赋予在新人身上,基于自我保护的意识,原来公司的另外几个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开始联合起来针对新人,对他作出的贡献视而不见,对于他的失误大作文章,抢功、穿小鞋的做法让新人越来越无法容忍,最终只能走人了事。这样由于老员工的自我保护给新人人为造成提升上的玻璃天花板在管理层中尤为常见。这是因为,在低层级的新员工上,因为能力和工作技能的欠缺,还无法对老员工的利益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当新员工适应了公司的文化,发挥了自我价值并且得到公司的尊重和认可的时候,往往会成为老员工的直接威胁,老员工会认为公司可能会“卸磨杀驴”,故而奋起抗之,甚至鱼死网破也在所不惜。
(二)工作经历或工作背景不同
新老员工的经历或者工作背景的差异导致的文化价值观的不同产生差异。新员工往往在年龄上偏低,在工作和职业规划上的选择更为理想化,兴趣也不是很长久,公司选择上更多偏于感性的认识、对公司的期望很高,敢于冒险。考虑问题容易直观化;反之,老员工一般是指在公司工作在五年甚至十年以上,对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比较理解认同,对企业的缺陷能够容忍,忠诚度高,考虑问题也更为深入,能够将工作的兴趣转化为工作志趣,工作的稳定性更为长久。这种客观性的差异也会导致新老员工在做事方式上存在冲突,但并非利益冲突,可以通过企业的一些措施进行引导和规避。
(三)管理机制的缺陷
一般而言,大的企业机制比较健全,但同时新员工的比例相对较小,因此新老员工的矛盾冲突较小,比如健全的职业发展通道和薪酬制度可以帮助新员工和老员工在物质需求上取得平衡,但是对于高成长的企业,尤其是度过了生存期的企业,老员工的忠诚度和荣誉感较强,但是同时,为了快速发展会引进相当比例的新员工,这个时候的企业往往会陷入秩序危机(见下图,一般高成长企业都处于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如果不尽快完善和完备相关的管理机制,新老员工的冲突增多或者升级,将会对企业的高成长速度造成严重影响和留下后续隐患。
二、合理处理新老员工冲突的对策
(一)从根源上去预防新老对立关系的形成制度是建立组织并且保证组织顺利运转的有效基石,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共同的组织目标面前,开宗明义的说明公司的原则和底线,对于新老员工都是平等的。因此在根源上就要杜绝“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制度不和谐性做法。
普遍来看,冲突主要来自于心理上的不平衡和不公平感。解决这些不平衡的有效办法是,事先制度有规定。因此,不管是管理制度或者是业务流程,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当统一的制度规定了新老员工在工作上的方方面面,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在新老员工工作中的人为干预,继而减轻不公平感觉。比如新人的提升和提拔,如前所述的例子,公司在岗位晋升上有没有公开竞聘的制度,在提拔之后有没有公示,有没有量化的业绩去考核提拔后的人员的能力水平,如果在机制上保证了,即使老员工对于新员工的晋升心生不满,但当出现正面冲突时,机制的保障作用会凸显,直接上级在调解相互关系时也能够有比较有利的说服证据。当一个制度公布后,即使其中的规定有不公平、合理之处,一般员工也会屈从于这种制度,从而心理上较容易达到平衡。也就是说,对这种制度规定的先期预知大大削弱了事后的不平衡感。当然,由于制度是人定的,当发现某些规定确实不合理时,应及时修订完善这些规定。所以,在薪水、奖励、福利、人员培训等涉及员工切身利益方面的制度,要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
(二)平衡新老员工的利益关系
新老员工在主要的利益冲突点体现在薪酬和岗位晋升上,其中薪酬往往会成为不满意的直接来源,是对员工的工作成就感和工作能力的直接挑战。如果仅仅是个别老员工的薪酬低于新员工的话,波动不大,如果是普遍现象,那么就值得深究了。当新老员工因为薪资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即使一点小小的矛盾都会成为冲突的导火索,因此防范的方法在于建立规范的薪酬体系,对于付薪和调整薪酬的依据有明确的说法,改变“漫天要价”的现状,薪酬倾斜的原则不应该因人而异,而是因岗和因能力而异,不能因为老员工呆的时间长,就产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做法;也不能因为新员工的一时表现,而让老员工产生“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想法。
同时可以适当增加司龄工资和工龄工资,并保持相对固定的比例,一方面体现公司对于员工忠诚度的鼓励,同时也对老员工的历史贡献予以肯定,通过工龄工资一定程度去弥补老员工,降低因新员工的薪酬过高或者绩效突出来带了的老员工的失落感。
(三)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减少观念上的冲突
各种冲突的起因往往来自于观念上的冲突。如果观念上取得一致,则许多原有的冲突会迎刃而解。企业文化是这种冲突的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会使企业内员工形成共同的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框架与行为规范,可以肯定:一个具有良好企业文化,讲求团结协作与集体利益的企业,内部新老员工关系较为融洽;另一方面,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恰恰会加剧新员工进入企业初期与老员工的冲突。所以,在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要不断引入新思想、新观念。
在管理的各个环节,密切注意因新老员工不同特点可能带来的冲突,使他们优势互补。①在部门划分时,扁平式的结构可能更有助于减少由于相互竞争职位提升、上下级关系紧张带来的冲突;相反,金字塔式的结构可能会加剧这种冲突。
②在人员配备时,考虑新老员工的搭配,避免新员工或老员工在个别部门、临时组织的相对集中。因为日常一起工作的同事之间,更容易相互看到对方的优点,理解对方的缺点。
③在人员招牌时,注重考察应聘者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避免引进那些个人主义严重或合作精神差的应聘者。新员工加入时,要进行入厂教育,灌输企业文化,提供公开正式的新老员工欢迎见面机会,并宣扬每个新老员工的各自突出之处。
④在绩效考核时,既要考核每个员工岗位工作的绩效,更要注重该岗位对部门整体绩效的贡献。因为人们总是把好的结果归结于自己的努力而把不好的结果归罪于客观条件或他人身上。现实中新员工往往自己岗位工作完成很出色,而老员工可能会通过夸大部门绩效来模糊自己应尽的岗位职责。
⑤在激励与强化时,要区分新老员工的不同需求和期望。在领导方式上,分权、民主参与式的管理更有助于减少这些冲突。在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过程中,强调技术面前人人平等
可能比树立权威更有助于减少这些冲突。
三、解决新老员工冲突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优势互补
尽管新老员工之间的特征差异会产生冲突,但还应看到这些差异也会产生优势互补、1+1>2的效果。若一个企业只有老员工,没有新鲜血液的输入,或者大部分是新员工,员工进出流动频繁;难以想象这个企业能搞好。这种新老员工的相互补充,互相合作,可能使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以创新促发展,走向长胜不衰。
(二)认识到利弊共存
新老员工间的冲突虽然给企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但也有有利的一面。因为融洽、和平、安宁、合作的组织容易对变革和革新的需要表现为静止、冷漠和迟钝。冲突的存在能成为企业变革的积极推动力量,善于发现问题和不断创新,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在避免、减少许多冲突的同时,可能还要通过引进新员工、鼓励提反对意见等手段来激发部分冲突。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EO在具体处理某些新老员工的个体冲突时,并不一定采用一般的冲突解决方法,还要具体情况、具体人员具体分析,找到一种解决特定冲突的更好办法。
(四)人人平等
CEO本人日常对新老员工持公正合理的态度,对新老员工冲突解决举足轻重。俗话说,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只有CEO从内心到一言一行做到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员工,才可能使这些冲突减少。如果CEO做不到这一点,不但许多为此制定的制度、采取的措施将化为泡影,而且会加剧这些冲突。
结论
总之,任何企业都会不断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因此,新老员工的冲突也就在血液注入的同时开始萌发,完全消除新老员工的冲突是不切实际的。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企业中新老员工的冲突也不例外,因为,如果一个企业内员工之间完全没有冲突就会像一潭死水,就会没有创新,没有火花,没有不断改进不断提升的动力;但是,如果冲突太过激烈,人人自危,企业也不会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且很可能会走向灭亡。适当的处理好新老员工的冲突,是对每一位管理者的考验,同时也是企业不断走向辉煌的一种动力。
参考文献
1.王虹,程剑辉,吴菁.员工流失分析与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5):322.3.乔·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7 :21164.5.王琦,杜永怡,席酉民.组织冲突研究回顾与展望[J ].预测,2004(3):74-80.6.孔冬.管理冲突与冲突管理[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2(3):73-74
7.陈克祥.论现代企业的冲突管理[M].经济与管理,2001,9
8.叶畅东.基于员工的团队内冲突管理对其绩效影响研究[D].9.都跃良,卓骏.高管团队的冲突管理[M].人力资源,2006,10:52-53
第五篇:人力资源管理重点
人力资源管理重点
1.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的一系列人力资源政策以及相应的管理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员工的招募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流动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员工安全与健康管理等。即:企业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人力资源的获取(选人)、开发(育人)、保持(留人)和利用(用人)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最终达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种管理行为。
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
2.人力资源管理最本质的是属性是:社会性。
3.人力资源最佳工作年龄段是:30岁——50岁之间。
4.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
(一)(课本)a.制定人力资源计划b.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工作c.岗位分析和工作设计d.人力资源的招聘与选拔e.雇用管理和劳资关系f.进入教育、培训和发展g.工作绩效考h.帮助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i.员工工资报酬与福利保障设计j.保管员工档案
(二)(笔记)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社会稳定功能d.资源配置e.效能促进
5.什么是人员招聘?
员工招聘是指组织为了发展的需要,吸收具有劳动能力的个体的全过程。即组织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和职位分析的结果,通过信息发布和科学甄选,获得组织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并安排他们到企业所需岗位工作的活动和过程。
6.企业员工招聘的程序:制定招聘计划和策略→发布招聘信息及搜寻候选人信息→甄选→录用→招聘工作评价→签约阶段(招募、选拔、录用、评估)。
7.人员培训的方法有: a.初任培训(工作实习、集中培训)b.在职培训(每人每年不得少于7天)c.晋升培训
d.专业培训
a.讲授法、b.研讨法
c.案例教学法
d.情景模拟法
e.应用新技术的培训
8.人力资源管理最基本的目标是什么?
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
9.人力资源规划:
所谓人力资源规划(Human Resource Plan, HRP)也叫人力资源计划,是指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通过对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的需要和供给状况的分析及估计,对人力资源的获取、配置、使用、保护等各个环节进行职能性策划,以确保组织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获得各种必需的人力资源的规划。
10.人力资源分类:按时间分→短期规划(1年内)、中期规划、长期规划(5年);按范围分→总体规划、部门规划、某项任务或者工作的规划;按性质分→战略规划、战术规划。
11.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
12.压力面试:
压力面试(stress interview)是指有意制造紧张,以了解求职者将如何面对工作压力。面试人通过提出生硬的、不礼貌的问题故意使候选人感到不舒服,针对某一事项或问题做一连串的发问,打破沙锅问到底,直至无法回答。其目的是确定求职者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在压力前的应变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
13.培训需求涉及哪些要素?
培训需求的三要素:组织分析、工作分析、人员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方法:传统方法(观察、调查问卷、咨询、访谈);
绩效差距法;
行为能力分析法;
全面分析法(对组织内部进行全面分析)。
14.员工的工资、福利包括哪些?
职工薪酬包括:
(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2)职工福利费;
(3)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指基本养老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4)住房公积金;
(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6)非货币性福利;
(7)其他职工福利。比如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职工福利包括:
(1)工作日内的休息:包括中午餐的休息、午睡等。
(2)每周休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企业应执行每周工作40个小时的工时制度,企业不得任意延长工作时间。
(3)年休假:国家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员工连续工作一年以上可享受带薪年假。
(4)探亲假:根据1981年制定的《关于员工探亲的规定》规定在企业工作满一年的固定员工与父母或配偶不在一起,又不能用公假团聚的,每年可享受一次探亲假。
(5)法律规定的节假日:员工的节假日包括元旦、春节、五一劳动节、国庆节、妇女节等法
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节假日。
(6)各种 补贴:如企业为员工发 放 的交通补贴、伙食补贴、住房补贴、特困补贴、服装 补贴、子女教育补贴、水电费补贴、取暖补贴、降温补贴、洗理补贴等。
(7)修建的各种服务设施:如企业兴建的食堂、学校、幼儿园、浴室、俱乐部、电影院、图书馆等。企业完善福利设施,有助于企业挽留人才,吸引人才,是对员工工作的一种总体报偿的一部分。
15.职位:也叫岗位,担任一项职责或多项职责的任职者所对应的位置。
职系:指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大小及所需资格并不同,但是工作性质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
职组:指若干工作性质相近的职系的集合。
职门:若干工作性质大致相近的所有职组的集合。
职级:同一职系中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及任职条件要求十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总称。
职等:不同职系间职责的繁简难易、轻重及任职条件要求十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
(总之,它们都属于不同的职系)
16.薪酬管理的原则:
一、公平性原则——这是设计薪酬体系和进行薪酬管理的首要原则
1.外部公平——同一行业或同一地区或同等规模的企业类似职务的薪酬应大致相应。
2.内部公平——同一个企业中不同职务所获薪酬正比于各自的贡献,比值一致才会被认为是公平的。
3.员工公平——企业应根据员工的个人因素诸如业绩和学历等,对完成类似工作的员工支付大致相同的薪酬。
4.小组公平——企业中不同任务小组所获薪酬应正比于各自的绩效水平同时,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企业的薪酬制度应有明确一致的要求作为指导,并有统一的可以说明的规范作为根据
2.薪酬系统要有民主性和透明度
3.企业要为员工创造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条件,并引导员工把注意力从结果均等转到机会均等上来
二、竞争性原则——企业核心人才的薪酬水平至少不应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三、激励性原则——体现按劳按贡献分配的原则
四、经济性原则——受经济性的制约,员工的薪酬水平,还应联系员工的绩效
五、合法性原则——符合国家的法律政策,我国法制建设有待填补、弥合与充实完善 内在报酬:是指员工由工作本身而获得的精神满足感,是精神形态的报酬。包括参与决策权;自由分配工作时间与消费方式;较多的职权;较有兴趣的工作;活动范围的多元化。
外在报酬:外在薪酬是指单位针对员工所作的贡献而支付给员工的各种形式的收入,包括工资(薪水)、奖金、福利、津贴、股票期权以及各种间接货币形式支付的福利等,金钱、福利、晋升、表扬、以及社会的接纳等,都是外在的报酬。
17.什么是工作评价?
工作评价是指评定各项工作在实现企业目标中的价值,并据此确定各项工作的等级,进而制定各项工作的报酬,为最后构建薪酬结构提供依据。
工作评价的方法?
排列法;分类归纳法;评分法;要素比较法
18.(1)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开发就是把人的智慧、知识、经验、技能、创造性、积极性当作一种资源加以发掘、培养、发展和利用的一系列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发者通过学习、教育、培训、管理、文化制度建设等有效形式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与发展战略,对既定的人力资源进行利用、塑造、改造与发展的活动。
(2)特点:a.特定的目的性与效益中心性
b.长远的战略性
c.基础的存在性
d.开发的系统性
e.主体的双重性
f.开发的动态性
(3)人力资源的开发者:政府、机关、学校、团体、协会、私有机构、公共组织等,也可以是企业、雇主、主管、个人、被开发者本人等。
(4)类型:空间形式;时间形式。
19.招聘计划阶段需要确定:招聘的投入——产出类型确定招聘类型
20.工作活动中不便再分解的最小单位是:工作要素。
21.什么是工作要素?
是指工作中不能再继续分解的最小活动单位,工作要素是形成职责的信息来源和分析基础,并不能直接体现在职位说明书之中。工作要素是职务分析常用术语之一。
22.什么是人力资源?
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可以被管理者运用以产生经济效益和实现管理目标的体力、智力与心力等人力因素的总和及其形成基础,包括知识、技能、能力与品性素质等。
23.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思想:
(一)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假设最早来自于梅奥(G.E.Mayo)主持的霍桑实验(1924—1932)。梅奥认为,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人格的活生生的“社会人”,人不是机器和动物。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成员,金钱和物质虽然对其积极性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但是起决定因素的不是物质报酬,而是职工在工作中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采用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
(二)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就是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并为此可不择手段。“经济人”意思为理性经济人,也可称“实利人”。这是古典管理理论对人的看法,即把人当作“经济动物”来看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采用以任务为中心的管理方法,即科学管理→泰罗→(泰勒)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的概念是马斯洛提出来的.马斯洛认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就是自我实现.所谓自我实现,指的是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意。
(四)复杂人假设,以薛恩为代表,以最优为中心的管理方法薛恩在1965年提出“复杂人的假说”,他认为:“不仅人们的需要与潜在欲望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这些需要的模式也是随着年龄与发展阶段的变迁,随着所扮演的角色的变化,随着所处境遇及人际关系的演变而不断变化的”。组织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必须遵循文化形成的心理规律,充分考虑到人的需要复杂性及其变化性。
24.人力资源开发中发展动力原理:
欲望动力原理(金钱、地位、精神)或者布登勃洛克原理;压力原理(压力产生动力)。
25.职业开发:
工作设计(提高型、优化型、卫生型、心理型)工作专业化
工作轮换
工作扩大化(横向)
工作丰富化(纵向)
实践锻炼法
26.面试的基本类型:综合操作式(问答、交谈、辩论、演讲、情景模拟);压力面试(严肃、强压力);
结构化面试(标准面试);
小组面试(按组);
依序面试初试——复试;
逐步面试(基层领导-中层领导-高层领导)
评价中心技术,主要的特点是情景模拟性好。
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需要激励理论);过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进行合同管理的步骤:
订立前的审查→合同的订立→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合同的解除与终止
(1)什么叫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采用背对背的通信方式征询专家小组成员的预测意见,经过几轮征询,使专家小组的预测意见趋于集中,最后做出符合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结论。德尔菲法又名专家意见法或专家函询调查法,是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团队成员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以反复的填写问卷,以集结问卷填写人的共识及搜集各方意见,可用来构造团队沟通流程,应对复杂任务难题的管理技术。
(2)德尔菲法的特点:
德尔菲法是一种利用函询形式进行的集体匿名思想交流过程。它有三个明显区别于其他专家预测方法的特点,即匿名性、多次反馈、小组的统计回答。其大致流程是:在对所要预测的问题征得专家的意见之后,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再匿名反馈给各专家,再次征求意见,再集中,再反馈,直至得到一致的意见。
(3)实施步骤:
a.确定调查题目,拟定调查提纲,准备向专家提供的资料(包括预测目的、期限、调查表以及填写方法等)。
b.组成专家小组。按照课题所需要的知识范围,确定专家。专家人数的多少,可根据预测课题的大小和涉及面的宽窄而定,一般不超过20人。
c.向所有专家提出所要预测的问题及有关要求,并附上有关这个问题的所有背景材料,同时请专家提出还需要什么材料。然后,由专家做书面答复。
d.各个专家根据他们所收到的材料,提出自己的预测意见,并说明自己是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并提出预测值的。
e.将各位专家第一次判断意见汇总,列成图表,进行对比,再分发给各位专家,让专家比较自己同他人的不同意见,修改自己的意见和判断。也可以把各位专家的意见加以整理,或请身份更高的其他专家加以评论,然后把这些意见再分送给各位专家,以便他们参考后修改自己的意见。
f.将所有专家的修改意见收集起来,汇总,再次分发给各位专家,以便做第二次修改。逐轮收集意见并为专家反馈信息是德尔菲法的主要环节。收集意见和信息反馈一般要经过三、四轮。在向专家进行反馈的时候,只给出各种意见,但并不说明发表各种意见的专家的具体姓名。这一过程重复进行,直到每一个专家不再改变自己的意见为止。
g.对专家的意见进行综合处理。
(4)德尔菲法的优点:
1)能充分发挥各位专家的作用,集思广益,准确性高
2)能把各位专家意见的分歧点表达出来,取各家之长,避各家之短
3)同时,德尔菲法又能避免专家会议法的缺点
※(补充)
1)便于独立思考判断
2)低成本实现集思广益
3)有利于探索性解决问题
4)应用范围广泛
5)声音最大或地位最高的人没有机会控制群体意志
(5)德尔菲法的缺点:
1)权威人士的意见影响他人的意见;
2)有些专家碍于情面,不愿意发表与其他人不同的意见;
3)出于自尊心而不愿意修改自己原来不全面的意见。
主要缺点是:专家选择没有明确的标准,预测结果缺乏严格的科学分析,最后趋于一致的意见,仍带有随大流的倾向。
※(补充)
1)缺少思想沟通交流
2)易忽视少数人的意见
3)存在组织者主观影响
(6)运用范围:虽然德尔菲法的应用具有广泛性,但在下述领域运用较其他方法更能体现效果。
1)缺乏足够的资料
2)作长远规划或大趋势预测
3)影响预测事件的因素太多有些产品市场需求影响因素众多,难以筛选出少数关键变量,这些影响因素又不可不加以考虑
4)主观因素对预测事件的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