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营利性组织应积极倡导社会管理的多元化机制

时间:2019-05-14 20:42: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非营利性组织应积极倡导社会管理的多元化机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非营利性组织应积极倡导社会管理的多元化机制》。

第一篇:我国非营利性组织应积极倡导社会管理的多元化机制

我国非营利性组织应积极倡导社会管理的多元化机制,找准自身定位,以可持续发展为重心,正确处理好营利与公共服务的关系,实现社会管理的良性循环和自身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非营利组织虽然已经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因此,如何借鉴国外非营利组织组建的成功经验,正确处理好营利与公共服务的关系,对于促进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美国,非营利组织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中区别于政府和企业的第三部门。由于非营利组织具有组织性、非营利性、公益性、自治性、志愿性等特点,使其在公共服务供给具有独特优势。譬如,ISM具备根据美国法律注册的合法身份,具有法人资格,以非营利公司组织的管理模式远作。它既不是政府机构的一部分,也不由政府官员主导的董事会领导,所以具有很好的自治性并服务于公共目标,不隶属于任何机构或受外部实体的控制,并以企业化灵活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来追求卓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它的设立目的不是为所有者创造利润,而是为专业群体和社会提供有偿公共服务,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在崇高的社会理念和优秀的人才基础之上,以丰厚的薪珊『与福利吸引人才。ISM具备良好的营收能力,收支相对平衡,盈余又重新投入其所从事的事业中去。同时,ISM的会员及成员广泛地志愿参与到组织内部任务的执行和事务的管理,彰显出其强大的凝聚力。

从我国非营利性组织发展现状来看,它们在成立的渊源上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类型,但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只能定义为“处于过渡形态的非营利组织”。作为我国正处于从政治社会向公民社会转化这一过渡阶段的非营利组织,必然面临很多生存和发展问题。一方面,创收能力不足和资金投入缺乏是制约当今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首要因素。非营利性组织并非不能有营利和盈余,关键是怎样平衡好创收与非营利的关系。由于我国一些非营利性组织历史包袱较重,市场和创新意识匮乏,难以实现稳定的营收,资金供给和授入的不足导致不能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甚至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资金不足带来的另一个严重后果就是人才的流失,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在我国公民收入两极分化日益严重的经济社会背景下,非营利组织的薪酬水平和职业发展综合竞争力明显不及社会其他领域掌握优势资源的部门,同时在“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下,导致优秀人才的流失。最后,官僚作风导致非营利性组织自治性和志愿性程度比较低,内部管理和活动通常以自上而下方式开展,使其自治和志愿的特征受到严重削弱,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受到严重制约。以上这些都已成为制约我国非营利性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非营利性组织在倡导社会管理的多元化机制的过程中,应找准自身的定位,以可持续发展为重心,正确处理好营利与公共服务的关系。

我会作为我国物流与采购领域唯一的综合性社团组织,在国家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倡导社会管理的多元化机制,逐步淡化和转变行政化管理模式,借鉴和吸收非营利性公司组织的运作模式,促进我国政府观念转变和非营利组织事业的发展。通过与政府部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机制,用市场化的功能去分工公共服务领域的职责,从而实现社会管理的良性循环相自身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基于内外部的既有优势资源,构建物流、采购与供应链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以物流领域的成功经验带动采购与供应链的发展,形成三者联动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二是整合系统内各直属及分管协会、单位部门的资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第二篇:社会管理创新应积极回应青年需求

社会管理创新应积极回应青年需求

郗杰英 杨守建

畅通青年表达诉求的渠道

社会和谐发展是青年健康成长的前提。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创造和谐稳定、充满活力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才能为青年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初步实现了经济繁荣,物质匮乏的矛盾已经解决,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仍有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近年来,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物价、食品安全等问题始终引起民众极大关注。这些都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所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也与青年息息相关,是广大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其中,又以教育、就业、住房这三大问题最受青年关注。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正是回应了包括青年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需求。

然而,仔细分析近年来青年群体中关注的热点话题,可以发现,当代青年的诉求更高、更多了。他们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基本需求实现,相对于生存性需求的满足,他们更注重实现发展性需求。比如,他们不仅注重工作的收入,而且要求有好的工作环境和丰富的业余生活,知识水平较高的青年则更重视职业的发展空间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同时,青年在关注切身利益的同时,进一步要求平等和得到尊重,并对正义的实现和社会公平公正的发展怀有强烈期望。他们对发展机会、发展过程和发展结果的公平公正都十分关注。

毋庸讳言,当前我们的青年利益和权益保障的诉求表达的制度化渠道还不够通畅。在制度化渠道不够畅通的情况下,将导致青年寻求体制外表达手段。制度

化渠道不畅,主要表现在渠道缺失、渠道堵塞、渠道不够快速便捷和使用成本太高几个方面。因此,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是当前社会管理创新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一是社会管理者和青年组织应该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走近青年,加强与青年的面对面交流;二是充分重视青年在互联网上传达的呼声和情绪,把互联网作为青年工作的战略工具;三是社会管理部门要消除对青年参与诉求和行为的排斥心理,对青年的诉求给予确实回应并加以解决和引导。建立青年参与社会管理的长效机制

在社会管理中,青年作为重要的利益相关群体,既有参与权利也有参与责任,在制定社会管理措施、出台社会管理政策以及在具体的社会管理事务中,青年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当今的青年,既对自身利益问题高度关注,也对社会公共事务抱有热情。特别是有了互联网这一便捷参与途径后,近年来的重大社会事件,青年从未缺席,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青年也不可能置身事外。而青年的参与,将成为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动力。

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青年的关注常常成为重大事件的筛选机制。青年在网上的关注、评论、转发,使一些重大事件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众多事件中被“筛选”出来,引起社会关注,进而纳入社会决策视野。正确看待和回应青年的这种参与行为,将对社会进步非常有益。以2011年轰动一时的“郭美美”事件为例,青年网民通过互联网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和评论,展示的是他们希望慈善事业更为规范健康的社会心理。事实表明,“郭美美”事件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是一个推动,对提高慈善组织规范程度、运作水平是一个促进。

目前,我国对包括青年在内的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已有相应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有不足,缺乏操作细则。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权力精英垄断决策和闭门决策的现象仍然存在。有些公众社会管理参与则流于形

式,比如,听证会形式化,座谈会不能真正听取公众的意见等。因此,要建立青年参与社会管理的长效机制,就要通过制度设计,确保青年对社会事务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为此,一是共青团、青联、学联等要发挥主要作用,代表和组织青年参与社会管理;二是为青年自组织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充分发挥民间青年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服务功能;三是建立及时关注、分析、回应意见领袖的机制,团结民间青年领袖参与社会管理。

用青年喜欢的方式创新社会管理

就当前青年的社会参与而言,可以观察到一个明显的现象。对社会事务许多人更热衷于在网上表达和参与,而对现实的参与却并不热心。并且,青年在社会事务参与上,存在着不平衡性,不同的青年群体,在参与社会事务的意愿、能力和具体的参与行动上,存在着差距。

管理的本质是服务,而不是管制。因此,对于共青团及青年工作者而言,所谓创新社会管理,首先是在思想和行动上确实落实“执政为民”的理念。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还要学会用青年喜欢和熟悉的方式创新社会管理。

目前在我国的5.13亿网民中,青年是主体,其中29岁以下的网民占到58.2%,约有3亿,这一数量超过了人口总数世界排名第4国家的人口。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青年社会参与和政治参与的主要渠道。青年热衷于通过网络发表意见和参与公共事务,我们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就要特别注意发挥网络的作用。现在,公安部门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值得在政府部门中推广。对于共青团组织来说,运用新媒体服务和影响广大青年,更是应作先锋。这里,我们认为转

变工作理念非常重要:一是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革命和社会管理革命;二是加强虚拟社会管理不仅是个策略问题,更是一个战略问题;三是要意识到“闲言碎语也是大政治”,认识到通过青年熟悉和喜欢的方式,才能听到真实的声音,触碰到真实的感情,取得真正的共识,使我们的工作更为有效。

第三篇:团区委着力构建志愿服务组织管理培育机制取得积极成效

团区委着力构建志愿服务组织管理培育机制取得积极成效

今年以来,围绕市、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部署,团区委把志愿服务作为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路径,着力健全志愿服务管理新机制、完善志愿服务组织新网络、打造志愿服务工作新平台、开发志愿服务项目新载体,不断做优做强“江东志愿者”服务品牌,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中国共青团》、《浙江青年工作信息》、《宁波日报》等中央、省、市刊物曾多次报道我区志愿服务工作。

一、建立管理新机制,强化集成式管理

一是健全志工委自上而下的领导机制,强化间接管理。成立由区委副书记亲自挂帅的区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整合“体制内”志愿服务组织的对口管理部门,将全区36个部门、7个街道的300多家志愿服务组织有序纳入志愿服务工作整体序列,基本实现对“体制内”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全调控。二是建立志愿服务组织登记备案机制,强化动态管理。出台《江东区志愿服务组织管理办法》,对依法登记注册的非营利社会团体法人以及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机构等的内部组织,实行区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统一登记备案制度,逐步实现对志愿服务组织日常工作、经费使用、活动开展的动态管理。三是完善志愿者注册招募机制,强化智慧管理。出台《江东区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启用江东志愿者官方网站电子注册管理系统,实现志愿者个人注册、项目参与、转移退出等在线操作,初步形成纸质与网站注册招募互为补充的活动机制。7月份该系统正式启用以来,已有1.45万名志愿者顺利完成注册。四是完善志

愿服务活动场所创建评定机制,强化标准管理。加强志愿服务基地、志愿者招募基地规范化建设。志愿服务基地应按照“专人负责、专门岗位、专业培训、专项管理、综合保障”的要求配备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并每年进行申报评定;志愿者招募基地则必须达到有场所、有电脑、有电话的“三个有”标准。

二、完善组织新网络,促进差异化发展

一是完善三级链式指导体系,促志愿服务工作专业发展。建立“区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街道(部门)志愿服务站—社区志愿者之家”三级指导体系,将区志愿者工作指导实体化中心建成开放的一站式服务窗口,全力提供志愿服务组织从“出生”到“成长”的全过程指导服务。二是完善重点条块组织体系,促志愿服务力量集聚发展。依托社区新老居民共建促进会、企业党工团等载体,培育外来务工人员志愿服务组织。目前,“外来雷锋团”、“阳光服务队”等一批直接由外来人员担纲“主角”的服务组织初具规模。通过“资源共享”和“项目转接”,与爱心联盟、百川公益等较为成熟的公益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志愿活动10余次。三是完善品牌组织交互体系,促志愿服务组织联动发展。充分发挥区志愿者协会在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的集聚优势,吸纳“快乐城管义工”、“红蚂蚁”、“阳光大使”等品牌组织入会。选派组织骨干兼任协会领导成员,强化协会在组织实施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中枢功能,不断提升“再组织化”程度。四是完善社会合作体系,促志愿服务立体发展。团区委与宁波都市生活广播(FM102.9)、宁波19楼论坛合作培育了“爱在路上”、“爱心蒲公英”志愿服务组织,为“志愿驿站”长期输送志愿者,并开通了“江东志

愿服务青春微博”,凝聚了800多名本地爱心人士。区工商联和区青年联合会拟联合发起成立全市首家企业家志愿俱乐部,调动企业“硬”资源和企业家“软”资源参与志愿服务。

三、搭建志愿新平台,畅通立体式通道

一是建设枢纽型志愿服务组织支持平台。联合百丈街道创建新型政社合作互动机制,引进“公益孵化器”运作模式,建设园区化的区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百•和”社会创新基地),为志愿服务组织提供场地设备、能力建设和小额补贴等资源支持。已经吸引新宁波人网、天音心理咨询室、宁波同城会等多家致力公益事业的非营利性机构入驻。二是打造窗口型志愿服务组织活动平台。在火车东站广场设立志愿服务常态化活动站点——“志愿驿站”,发动各类志愿服务组织不间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其打造成“城市文明形象的推广中心、政府公共服务的便民窗口、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通道”。至今已吸引300余人次志愿者参与,累计服务260多小时。三是培育集散式志愿服务组织归口基地。积极开展“阵地+项目+组织”三维互动的志愿服务规范化建设,以阵地培育项目、以项目链接组织、以组织对接阵地,推动13家综合性志愿服务基地与56个志愿服务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设计项目载体23项。四是建立集约型志愿服务阵地。深入推动“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专项志愿服务行动”,在白鹤街道周宿渡社区建立了全市唯一的“阳光假日小屋”,采取志愿服务组织结对帮扶的形式,集中优势力量、整合优质资源、开展关爱行动。6月以来,共开展服务活动10余次,受益青少年达200多人次。

四、开发项目新载体,实现多样化选择

一是夯实城市文明类项目。以“学雷锋、树新风”志愿服务行动

为主要载体,采取分类引导、分类推进,形成覆盖广泛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内容,广泛开展“文明交通劝导”、“争当文明经营户”、“1小时清洁工”、“绿丝带飘起来”环保卫士一日行、“青年文明号”文明示范行动等活动。二是延伸社区服务类项目。以城市社区为服务单元,将50多个“政府难以覆盖、市场不便参与、具有普遍性”的公共服务需求项目,精心调研设计后“打包”成志愿服务项目,并交由具备相应操作能力的志愿服务组织承担。三是优化大型赛会类项目。继续组织开展家博会、服博会等展会志愿服务,出台《江东区大型赛会志愿服务项目管理办法》,围绕重大赛会类活动,规范志愿服务组织任务指派、协议签订、岗前培训、项目实施、绩效评估、总结表彰等环节,构建标准化的项目活动流程。四是培育社会公益类项目。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辐射人群广等特点,不断开发便于市民全员参与、快捷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如今年上半年开展的“梦想100”志愿服务项目,就顺利帮助100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实现了“微梦想”。(团区委)

第四篇:戴庙乡创新工作体制机制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彭集镇创新工作体制积极推进

社会管理创新

按照上级部署,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把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摆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臵,加强领导,强力推进,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集成政策、集中资金、集聚资源、集合力量和上下齐抓共管、部门积极参与、社会整体联动的工作态势,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把系统设计和整体谋划做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前提

深入学习,统一思想。先后召开镇党委会议和党委扩大会议多次,针对本乡的社会管理创新格局进行商讨研究,在此基础上又多次召开全镇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对全面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镇党委领导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认识到位,观念超前,李书记提出:“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作程,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与加强社会建设紧密结合,与完善社会服务紧密紧密衔接,在解决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李书记还指出“在社会管理工作中,要树立改革创新的理念,以改革破解难题,以创新奋勇争先,努力做到工作有新思路,执法有新举措,服务有新办法”。全镇上下各各部门领导也牢牢树立起抓经济是政绩,抓社会管理也是政绩的思想。通过集中学习、会议动员,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和泰安市赋予的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任务上来,把力量凝聚到提出的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各项任务上来。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切实加强对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的 1

领导,提高全镇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成立了领导机构和专项工作组织体系。领导机构即:成立了1个以党委书记组长,党委副书记为第一副组长,政法综治部门及镇直其他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社会管理创新领导小组,下设10个专项工作小组,分别牵头综合协调、重点地区排查整治、防控体系建设及“两实”服务管理、特殊群体服务管理、虚拟网络服务管理、“两新组织”服务管理、安全生产、大调解、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矛盾排查化解10个专项工作。同时,成立了以一个主要部门牵头,其它若干个相关部门协作的“1+X”工作模式,围绕各自工作职能和分担的工作任务,分兵把口,分工协作,将社会管理创新这一庞大的工程层层分解,使任务精细化、责任具体化、制度规范化,形成了“指挥有力、协调有序、配合默契、齐抓共管”的良性工作局面。

迅速启动,整体推进。按照“重在基层”的工作思路、“创新发展”的工作主题和“突出重点”的工作要求,结合实际,认真调查,反复研究,出台了一些列有关文件,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创新内容、基本要求和方法手段,提出了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大调解”体制机制、大防控体系、“两实”管理机制、“两新”组织管理体制、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和社区矫正体制机制等工作机制建设和专项工作内容。按照一体化谋划、社会化运作、规范化建设的要求,镇对53个镇行政村进行分类指导,对10个专项工作组,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听取牵头单位汇报,掌握工作进度,安排下步工作,定期进行通报,有力促进了工作。

严格考核,强化保障。为强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镇严格落实考核奖惩制度,综治和平安建设纳入年底工作考核之中,对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隆重表彰,充分调动全镇上下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对工作不到位,措施不落实,发生有影响问题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促进领导责任制的落实。

蹲点包村,加强指导。加强对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的调查研究、指导协调,落实镇机关干部蹲点联系行政村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制度。镇全体机关干部分成八个工作小组,分别由书记、副书记和各部门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在包村工作中与村干部一道开展调查研究,落实工作责任,宣传发动群众,协调部门参与,检查督导考核,全面落实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部署要求。

做强基层和夯实基础做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

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综治管理与服务站、综治中心户建设强力推进。按照动作要快、标准要高、设施要全、整合要到位、运转要协调的总要求,以实行“四个一”为基本运作模式,以完善“六联工作机制”为基本着力点,不断强化村级综治组织领导力量,村综治管理服务站建设得到强化。把有能力、肯实干、群众威信高的能人选上领导岗位,在短时间内改观了村里的工作面貌。

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按照不同行政村类型,建立健全48支专群结合的群防群治队伍,构建实有人口管理网络、实有房屋管理网络、和谐邻里关系网络、法制宣传教育网络、治安管理防控网络等5张防范网络。在大力推进门点联勤创平安、企业共建创平安、阵地控制创

平安、场所严管创平安、邪教联防创平安“平安五创”工作,实现社区群防群治全覆盖。社区、村级级群防群治队伍有新发展。太平办事处柳家社区专职巡防队,开展护厂、护院、护校活动,社区实现无发案。

综治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得到提升。按照综治工作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乡、村级综治机构建设、内业建设和制度建设,基层综治工作实现了“八有”,落实了工作例会、业务培训、述职报告、检查考核等制度。同时,按照人力精力倾注基层,物力财力倾斜基层的原则,基层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基本上建立了实有人口、实有房屋、重点群体等信息资料库,提升了基层社会管理的水平。派出所、文化站等职能部门积极探索构建虚拟社会防控网络,建立了舆情中心,成立了专兼职结合的网络信息员队伍,对舆情信息员进行了培训,强化舆论引导,提高网络监测、预警、侦查、控制、处臵能力。

和谐社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按照一村一品创树典型,以点带面推进工作的基本思路,广泛开展法进家门、德进家门、安进家门、富进家门“平安四进”以及遵纪守法好、文明风气好、团结友爱好、环境秩序好的“平安四好”活动,提高了居民的综治知晓率和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前海村以“农村安定有序、邻里和睦相处、村屯治安良好、群众安居乐业”为目标,广泛开展“平安一条街”创建活动,推进了治安防范进万家、纠纷化解进万家、法制意识进万家、文明新风进万家、致富门路进万家。后围村两委班子坚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坚持客观公正调解每一起纠纷,坚持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常态化,有效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落实项目,完善政策,把工作机制建设做为社会管理创新的突破口

多元化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建设取得新突破。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化解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全力推进基层大调解格局建设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乡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村居矛盾纠纷调处站、村队十户联防联调中心户四级调解网络全面建成。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组织不断完善,在机制上,不断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使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做到小问题不出村,大问题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实现了重点人排查、重点部位排查、不稳定因素排查经常化,维护了一些政治敏感时期的社会稳定。

人性化的实有人口管理和服务机制建设取得。按照规范化建设,常态化管理的要求,加强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本着公平对待、服务至上的原则,解决流动人口培训、就业、居住、就医、子女入学、法律援助等问题。积极推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为了明天工程”,强化对社会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帮扶工作,建立了不在学、流浪未成年人、留守未成年人和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救助和帮扶工作制度。在乡认真落实特殊人群的管理与服务,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违法犯罪的艾滋病患者、邪教人员、吸毒人员等,由卫生、民政、公安、司法等部门牵头,多措并举,落实治疗、转化、戒毒等措施,使其融入正常社会生活。按照无缝对接,不留缝隙,不留盲点的要求,司法所与全国监狱系统组建了信息网络平台,按照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支持为辅的原则,建立了48个安臵帮教基地。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管理与服务建设取得新突破。由组织部和

民政局牵头,工会、团委、妇联、综治、公安、司法等部门配合,积极推进在2650家新经济组织和215家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团组织、工会组织、综治组织、治保组织、民调组织,形成了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对“两新组织”服务管理的有效体制机制。同时,明确“两新”组织内部安全稳定工作责任,积极构建和谐企业、和谐行业协会;明确“两新”组织的社会责任,积极引导新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探讨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新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加强新经济组织的管理与服务,为新经济组织提供“保姆式”、“亲情化”服务,在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安全防范指导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较好地维护了新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社会管理创新长效工作机制建设取得新突破。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把社会建设与管理工作和平安戴庙乡建设纳入戴庙乡的整体工作中来,统筹安排,整体谋划,编制项目,落实资金,为今后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同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互联网虚拟社会管理、公共安全应急处臵等工作机制建设上也都取得了新突破。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去年全镇无命案,刑事案件下降,信访稳定,基本上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工作目标,为创建平安和谐彭集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五篇:市妇联积极推动两新组织履行服务管理职工的社会责任(推荐)

积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

履行服务管理职工的社会责任

XXX市妇联

今年以来,市妇联根据《市直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意见>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的安排精神,坚持“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于党建”的原则,以加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为根本,积极创新思路,拓宽妇女工作阵地,延伸妇女工作触角,更好地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履行服务管理职工的社会责任。

一、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妇女组织组建工作 妇联按照“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的原则,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举措,紧跟党建步伐,积极探索妇女工作的新路子,使妇女组织建设在“两新”组织中扎实推进。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妇女组织建设进行具体指导中,做到“三主动”,即主动跟进、主动协调、主动服务;把握“三个入手”,从女性就业密集的企业入手、从党建基础扎实的企业入手、从业主为女性的企业入手,重点指导帮助了一些条件成熟的企业加快组建步伐,推进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妇女工作扎实开展,努力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万全、张北等县妇联采取“因企制宜,一企一策”的做法,有独立、联合、挂靠、重组、临时等多种组织形式,坚持相对集中与分散活动相结合的办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具有成立条

件的非公经济组织建妇女组织152个,我们力争在工业园区、商贸流通领域、商业楼宇妇女组织数量有新的发展。争取2012年年底,全市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妇建妇女组织,开展妇女工作覆盖面达到80%。

二、倾听女工呼声,维护权益,关注生活

为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业主维护女职工权益的自觉性,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履行服务管理职工社会责任活动的工作目标。我们本着服务企业、服务妇女,有利企业发展壮大,有利于妇女组织和妇女作用发挥的原则,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不断改善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女职工的工作环境。星球设计院等单位妇委会形成了为女员工免费健康体检、投养老保险、产假保留岗位等制度,蒙牛乳业XX有限公司还为女职工设立了读书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等设施,妥善解决女职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极大地维护了女员工的合法权益。

市妇联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始终倡导有情关爱的理念,通过开展“春蕾女童”助学计划、“爱心妈妈”结对帮扶、“娘家人”三进三送等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关心帮助困难职工家庭,关爱职工未成年子女成长,引导职工快乐工作、健康生活。今年上半年,市妇联多次组织巾帼法律志愿者深入到豆宝宝餐饮服务公司、鸿昌后勤服务公司等单位,广泛开展《劳动合同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指导来女员工与用人单位签订有效劳动合同,联合

举办了女员工庆祝 “三八节”等活动。下半年,市妇联“娘家人”志愿者队伍将进一步加大服务力度,带领巾帼科技、医疗、法律、心理咨询等特色志愿者队伍走进非公企业,为她们带去科技、法律、医疗、心理咨询等服务,让职工切实感受社会和企业的关心、关爱。

三、抓载体,引导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女性建功立业

为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妇女组织的作用,抓好活动载体,为企业发展出力献策,我们适时将“巾帼文明示范岗”和“巾帼建功岗位明星”为主要内容的“双争”活动引入到两新组织中,在女职工中叫响了“岗位建功、岗位成才”的口号,引导女职工积极参与企业改革,为企业增效和行业发展服务,把她们的聪明才智吸引到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技改上来,积极投身企业改革和技术进步,争当明星、标兵,争创技改成果,在企业内部形成了奋发进取、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规范,促进企业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提高。星球设计院妇委会在六一期间自发捐款7800元,为XX县定兴堡小学贫困儿童购买了学习用具,到XX县两面井敬老院看望了孤寡老人,这些活动的开展,陶冶了女职工的情操,激发了她们爱岗敬业的热情。同时,加强指导,大力实施“女性素质工程”,把提高女职工素质贯穿于创建活动的始终,鼓励她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成为行业和企业发展的优秀妇女人才。

四、宣传典型,营造女性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市妇联注重大力宣传非公企业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优秀女企业家、“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等先进典型,宣传支持妇女工作的企业,宣传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做法,加强与非公企业的联系。通过先进典型事迹巡回报告、评选表彰等活动向社会展示非公企业妇女在参与现代建设中的风采,赢得社会各界对非公企业妇女组织建设的重视和关注,促进非公企业妇女组织建设的健康发展。几年来,苏敏口腔门诊部主任苏敏等35名我市两新组织的优秀女性得到全国、省、市妇联的表彰。

五、当前“两新”组织中妇女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企业法人和负责人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建立妇女组织不仅不能增加经济效益,还增加企业开支,对企业发展并无促进作用。二是“非公”组织中的妇女组织干部队伍不稳定。三是活动难以开展。四是个别企业主的法制观念淡薄,妇女权益维护有待加强。

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加大和有关部门的联系和协作,进一步探索“两新”组织妇建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努力提高“两新”组织中妇女组织的组建率,扩大妇联工作在“两新”组织妇女中的覆盖面,保证妇女工作和妇女组织建设有序运行,充分发挥妇联组织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两新”组织中的妇女,以妇女工作高效益促进全市经济的健康发展。

2012年7月26日

下载我国非营利性组织应积极倡导社会管理的多元化机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非营利性组织应积极倡导社会管理的多元化机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