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全省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计划
2010年全省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计划
一、围绕“资源网站”,重点做好高中课改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为丰富高中课改网上教学资源,逐步完善高中网络教学支撑体系,保障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我们将以“资源网站”为基础,启动高中课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项目。具体步骤:
(一)搭建e21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
2010年上半年,联合技术部门搭建e21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并完成技术测试;购买技术成熟、实用、好用的高中课改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并与“学科网站群”、“长江出版集团教材支撑网”、“湖南出版集团教材支撑网”等高中课改网站资源直接联通,尽快形成与高中新课程配套的资源库。
(二)组织课题实验学校开展应用研究
4月,组织样本学校,发展实验学校,组织申报高中课改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5-12月,组织网络教研、推广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模式,逐步充实完善资源库内容,提高高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
二、围绕“湖北学校”学校网站建设,开展校园网站绩效评估 根据省教育厅鄂教办[2009]5号《关于开展中小学校园网站绩效评估的通知》的要求,全省于2009年启动了高中学校校园网站绩效评估工作,并依托e21“湖北学校”网站,为许多高中学校提供免费网页百度文库
空间。2010年,将继续围绕“湖北学校”网站,启动对全省初级中学和小学的学校网站绩效评估,通过提供e21免费网页空间等式形式,逐步达到全省“校校有网站”的目标。具体安排:
(一)高中校园网站绩效评估结果通报。3月,由省教育厅统一发文表彰,公布评估结果,对前50强网站进行网上排名宣传,对部分获奖学校进行专题报道。
(二)高中学校建站及培训。4月,组织所有没有校园网站的学校在e21“湖北学校”网站建站,并举办有关建站技术培训班。
(三)初中、小学自评、建站申请及培训。3月—5月,组织初中学校对照网站绩效评估标准自评,并由市州统计没有自建网站的初中和小学上报建站申请及名单,组织开展初中校园网站绩效评估远程培训。
(四)初中校园网站评估申报。9月15日前,由市、州于统一汇总上报申请参加本年度初中校园网评估学校名单,提交自评报告和自评分电子文档。
(五)公示。10月1日—11月1日,将符合参评条件的初中校园网站及其申报材料汇总到湖北教育信息网“湖北学校”初中栏目进行公示。
(六)专家评估。11月,由专家组根据评估标准、网友投票等情况,对初中网站进行远程评议和现场集中综合评议。
(七)表彰奖励。12月,按照参评学校10%的比例,评选出本年度湖北省“优秀初中校园网站”,由省教育厅统一发文表彰,并在网上
公布前50强排名。
三、围绕“竞赛网”,开展常规师生竞赛活动
根据鄂教基[2009]31号《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第十届中小学电脑制作作品评选”暨“第四届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和要求,以“竞赛网”为平台,组织实施“第十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第四届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作品评选。具体安排:
(一)学生项目1、4月底以前,由市州组织,以县区为单位完成学生初赛。
2、3月15日前,以市(州)活动组委会为单位统一上报学生复赛作品。
3、3月底,由省活动组委会组织专家对作品进行评审,确定并公布入围全省现场决赛的选手名单。
4、4月底,组织全省入围作品选手进行现场决赛,现场颁奖,并确定我省上报参加“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和“第八届全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活动)”的名单。
5、5月10日前,由市、州统一上报NOC活动网络学习竞赛暨机器人竞赛参赛名单;6月组织网络竞赛项目在线竞赛和机器人现场竞赛。
6、7月,组织入围“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决赛的选手参赛。
7、10月,举办获奖作品评点、赛项解读培训暨下年度活动启动
仪式。
(二)教师项目1、3月15日前,按照参赛指南的要求上报中小学教师作品。
2、3月底,组织专家对作品进行评审,确定并公布入围全省现场决赛的选手名单。
3、4月下旬,组织全省入围作品作者进行现场决赛及观摩活动,现场颁奖,并确定我省上报参加“第八届全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活动)”的名单。
4、6月10日前,上报幼儿园教师作品。
5、6月底,组织专家对作品进行评审,确定并推荐优秀教师作品参加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幼教协作研究会组织的“第四届全国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作品评选”活动。
6、7-10月,组织入围全国决赛的选手参赛。
7、10月,与学生项目培训同期举办教师获奖作品评点、赛项解读培训暨下年度活动启动仪式。
四、围绕“湖北幼儿教育网”,做好全省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应用培训、研究、竞赛活动
(一)以“湖北幼儿教育网”为平台,结合省教育厅关于省示范幼儿园评估,推动全省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二)4月,组织新技术在幼教领域应用培训班。
(三)完成“纵横数字化学习实验研究”课题的结题工作。
(四)11月,召开第十二届全省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应用研讨会及
信息技术竞赛成果总结表彰会。
五、围绕“信息技术与网络”教材支撑网站,做好教材修订、推广与应用研究工作
(一)5月底前,面向全省大、中小学遴选信息技术教学专家,组建“湖北教育信息化教学专家库”。
(二)6中旬,对教材使用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行教材、考试平台的使用培训,发展核心学校团队和专家团队,发展课题学校。
(三)7月,开始组织《信息技术与网络》配套资源建设。
六、全省教育信息化示范校、示范区的评选
组织“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示范区、示范校”评选及试点推广活动。组织“湖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示范基地”申报活动。
七、筹备承办中央电教馆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
根据省教育厅鄂教办函[2009]43号《关于同意协同举办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的函》意见,中央电教馆2010年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以下简称“活动”)将由省教育厅与中央电教馆协同在汉举办。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是主要承办单位。全国决赛历时5天,届时将有来自全国30余个省、市的中小学作品入围选手、机器人参赛选手和各地领队、观摩教师约1500人参加。具体安排:
(一)1-5月,组织开展全省第十届“电脑制作活动”和第四届“NOC活动”初赛、复赛、现场决赛活动,全方位提高我省师生信息技术应
用能力,备战全国竞赛。
(二)6月,联系安排全国作品评审活动。
(三)7月,组织承办“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决赛夏令营。
八、课题研究活动
(一)组织高中课改网络教研课题申报立项工作。
(二)组织《信息技术与网络》教材支撑网网络资源建设与应用课题申报立项工作。
(三)完成中央电教馆“十一五”教育技术重点课题“学科网站群的建设及应用研究”课题结题工作。
(四)完成中央电教馆“十一五”教育技术专项课题“湖北幼儿教育网的建设及应用研究”课题结题工作。
九、信息化学会工作
(一)6月前,发展省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幼儿教育协作研究会个人会员及团体会员。
(二)组织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完善组织机构。
(三)组织省内外学术研讨及交流活动。
2010年3月
第二篇: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汇报材料
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汇报材料
(青州市高柳初级中学)
青州市高柳初级中学现有1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72人,专任教师52人,是青州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潍坊市动漫实验学校。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把现代教育技术纳入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整体工作中去,将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的优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总结近几年来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可以概括为“四抓四促”,即“抓教育投入,促条件改善;抓学习培训,促技能提高;抓规范管理,促运行机制;抓设备应用,促教学质量”。
一、抓教育投入,促条件改善。
近几年,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学校原有的电化教学设施已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影响了我校素质教育实施进程。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从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出发,群策群力,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加强信息技术设施配备,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水平。
学校以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建设为契机,先后投资100多万为所有班级安装了多媒体,彻底实现了“班班通”,更新了50套高配置学生电脑,各功能处室配备了办公用机,所有专任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基本实现了教师上课无尘化、办公无纸化。所有电脑全部接入互联网,开办了校园网站,实现了远程资源、网络资源和自备资源的全面共享,使我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也为我校向数字化校园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学习培训,促技能提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硬件是基础,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关键。要实施高水平的素质教育,就必须有一支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此,我们把教师培训摆在重要位置上来抓,坚持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实践应用培训为重点,全面提高教师运用水平。
1、集中培训:集中时间、人力、物力,就信息化技术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对全体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2、专题培训: 利用每周三下午课外活动进行专题培训,针对一个程序、一个软件和设备规范使用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全体教师的使用操作水平;
3、问题培训:信息中心对平时中出现的小问题,进行整合、归类,利用教研活动、教师集会时,进行问题的解答与分析;
4、问题交流:针对教师们在平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信息中心除进行包科室指导外,还建立了交流平台,让老师们把平时出现的疑问发布到网上,集思广益,让大家共同想办法,并由解答人制作成相应问题的幻灯片发布在网站上,让其他教师在遇到同种情况时进行参照解决。
5、以赛代训:通过打字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形式有效地提高教师应用水平。
三、抓规范管理,促运行机制。
1、完善了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学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由业务校长具体分管并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成立了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教导处主任兼职中心主任,做到了管理机构职责分明、分工具体、责任到人。
2、建立健全了各种管理制度。从设施建设、设备维护、资源应用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目标,使相关人员既知道做什么,也知道如何做,并使每位
教师都能做有目标,行有规范。我们先后制定了教育信息化设备管理使用、领用借还、报损报废等制度,制定了校园网管理制度,建立了有效地管理机制,使信息化教学设备的管理使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科学规范。
3、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转。在安全措施上,安装了防盗门和监控设备。在日常工作中,建立了设备管理档案,信息中心人员经常深入各工作岗位检查指导管理和教学应用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研究解决学校存在的疑难问题。
四、抓设备应用,促教学质量。
为了确保信息化教育设备的正常、有效运转,使其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我们高度重视信息化教育设备的应用工作:
1、网络教研。通过潍坊数字化网络这个平台,老师们的教研宽度和深度都得到了加强,教学教研的视野面也随之开阔:在网上,能跟很多知名的学者专家交流;能跟知名教师进行教学问题探讨,不自觉中,教师们的业务素质得到了加强。最为明显的是集体备课、个人备课的显著改进。由于实行先周备课,使得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较之以前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先周备课制度和检查制度,彻底改变了原来个别备课组存在“应付”集体备课情况,老师们在课前的集体备课力度加大了,讨论的问题更加细致了,也更有针对性了,彼此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多了,整个教育教学面貌较之以前有了根本的改观。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真正做到了教学方法共研,教学内容互商,教学问题同做,教学资源共享。
2、电子备课。鼓励教师全面实施电子备课,备课中我们进行了三步式管理,即第一步老师利用网络资源和因特网制作、整理好自己的电子教案及相关课件,保存到自己的微机中;第二步教师集体研讨修改,形成适合
自己教学的个性教案,并把自己的备课添加到自己的资源库;第三步把自己的备课上传到学校的服务器相应文件夹中,便于学校检查、资源共享、集体单元备课和教学使用。
3、资源积累。我们不断完善资源建设系统,包括:农远资源(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网络资源(因特网上的教育教学资源)、购置资源(学校为教师购置的信息资料,包括录像带、光盘等)、自主研发资源(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资料),实现了远程资源、网络资源和自备资源的全面共享。
4、教研活动。利用信息化设备积极开展电化教学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课件评选,引导教师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研活动,探索和掌握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规律,研究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改革,鼓励广大教师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参与教学实践问题的探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5、数字化管理。在合理高效利用信息化资源的同时,我们依托学校数字化管理平台和校园网,将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纳入了信息化管理范围,实现了学校管理的优质、高效。
尽管我校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先进学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教师的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教研活动尚需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迎难而上,坚定信心,继续努力做好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再上新台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激励机制
学校教育信息化激励机制
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创设一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人人参与、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根据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激励制度
1、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培训与考核,并取得合格证书。
2、教师参加各级、各科教学软件、课件竞赛评比评选活动中获奖的。
3、教师参加校、区、市组织的教育信息化论文竞赛中获奖的。
4、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级教育信息化竞赛中获奖的
以上获奖均根据《河棚镇中心学校教育教学奖励规定》,给予奖励。
二、考核
1、在学校网站发表教育反思与心得体会。
县级骨干:每学期至少上传反思2篇、总结、体会1篇; 校级骨干:每学期至少上传反思1篇、总结、体会1篇; 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每学期至少上传反思1篇、总结、体会1篇;
0—3年年轻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传反思2篇、总结、体会1篇; 其他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传反思或总结、体会1篇
2、结合师训工作,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运用多媒体课件上一节校内公开课。并记入师训档案。
3、一个学期的教学中,多媒体课达到总课时数的15%以上。
4、不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不能推荐优质课的评选。以上要求均纳入教师岗位考核评估之中,并列入年终综合考核之中。
河棚镇中心学校
第四篇:xx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总结
xx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情况总结
xx小学现有2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00人,专任教师45人。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办学理念,把现代教育技术纳入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整体工作中去,将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的优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总结近几年来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可以概括为“四抓四促”,即“抓教育投入,促条件改善;抓学习培训,促技能提高;抓规范管理,促运行机制;抓设备应用,促教学质量”。
一、抓教育投入,促条件改善。
近几年,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学校已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配备了电脑办公,接入了教育专网,不断加强信息技术设施配备,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水平。
学校以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建设为契机,先后投资20多万元为所有班级安装了多媒体,各功能处室配备了办公用机,所有电脑全部接入互联网(光纤),使我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也为我校向数字化校园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学习培训,促技能提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硬件是基础,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关键。要实施高水平的素质教育,就必须有一支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此,我们把教师培训摆在重要位置上来抓,坚持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实践应用培训为重点,全面提高教师运用水平。
1、集中培训:集中时间、人力、物力,就信息化技术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对全体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2、专题培训: 利用每周三下午课外活动进行专题培训,针对一个程序、一个软件和设备规范使用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全体教师的使用操作水平;
3、问题培训:信息中心对平时中出现的小问题,进行整合、归类,利用教研活动、教师集会时,进行问题的解答与分析;
4、问题交流:针对教师们在平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还建立了交流平台,让老师们把平时出现的疑问发布到网上,集思广益,让大家共同想办法,并由解答人制作成相应问题的幻灯片发布在网站上,让其他教师在遇到同种情况时进行参照解决。
5、以赛代训:通过上课、打字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形式有效地提高教师应用水平。
三、抓规范管理,促运行机制。
1、完善了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学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由业务校长具体分管并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成立了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教导处主任兼职中心主任,做到了管理机构职责分明、分工具体、责任到人。
2、建立健全了各种管理制度。从设施建设、设备维护、资源应用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目标,使相关人员既知道做什么,也知道如何做,并使每位教师都能做有目标,行有规范。我们先后制定了教育信息化设备管理使用、领用借还、报损报废等制度,建立了有效地管理机制,使信息化教学设备的管理使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科学规范。
3、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转。在安全措施上,安装了防盗门和监控设备。在日常工作中,建立了设备管理档案,信息中心人
员经常深入各工作岗位检查指导管理和教学应用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研究解决学校存在的疑难问题。
四、抓设备应用,促教学质量。
为了确保信息化教育设备的正常、有效运转,使其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我们高度重视信息化教育设备的应用工作:
1、网络教研。通过虎门教育办、东莞市教研网这个平台,老师们的教研宽度和深度都得到了加强,教学教研的视野面也随之开阔:在网上,能跟很多知名的学者专家交流;能跟知名教师进行教学问题探讨,不自觉中,教师们的业务素质得到了加强。最为明显的是集体备课、个人备课的显著改进。由于实行先周备课,使得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较之以前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先周备课制度和检查制度,彻底改变了原来个别备课组存在“应付”集体备课情况,老师们在课前的集体备课力度加大了,讨论的问题更加细致了,也更有针对性了,彼此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多了,整个教育教学面貌较之以前有了根本的改观。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真正做到了教学方法共研,教学内容互商,教学问题同做,教学资源共享。
2、电子备课。鼓励教师全面实施电子备课,备课中我们进行了三步式管理,即第一步老师利用网络资源和制作、整理好自己的电子教案及相关课件,保存到自己的微机中;第二步教师集体研讨修改,形成适合自己教学的个性教案,并把自己的备课添加到学校的资源库;第三步把自己的备课上传到学校的服务器相应文件夹中,便于学校检查、资源共享、集体单元备课和教学使用。
3、资源积累。我们不断完善资源建设系统,包括:网络资源、购置资源(学校为教师购置的信息资料,包括录像带、光盘等)、自主研发资源(教
师自己的教育教学资料),实现了网络资源和自备资源的全面共享。
4、教研活动。利用信息化设备积极开展电化教学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课件评选,引导教师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研活动,探索和掌握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规律,研究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改革,鼓励广大教师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参与教学实践问题的探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尽管我校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先进学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教师的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教研活动尚需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迎难而上,坚定信心,继续努力做好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再上新台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乌牧场中学教育信息化实施计划
(2016——2017学)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结合县教育现代化的创建工作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打造大屯中学校数字化校园。
二、总体目标:
在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步达到三个转变,即:转变学校管理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学校教育信息化平台。
三、具体工作落实:
(一)硬件环境建设
良好的硬件环境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基础,目前学校已有的硬件要用好、用足,同时,还准备添置多媒体设备,做到平均每个班级都有一台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满足教师的需求。在课余时间开放学校的微机室,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使用计算机,保证学生的上网时间。为进一步鼓励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每个办公室摆放一台电脑,供教师备课、教学使用。逐步购置部分正版软件,推进学校的软件正版化工作。
(二)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是教师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学校的教
育资源建设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一环,本学期将逐步完善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建设,鼓励教师将好的教学资源上传至校园网络资源库,使学校内所有的教学资源得以共享。同时将学校现有的较优秀的教学课件上传教育网,为推进区域内的资源库建设发挥我们的一些作用。逐步按学科、年级购买教学资源软件,不断充实学校的教学资源库。
(三)网站建设
学校网站是学校对外宣传、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本学期加强学校的校园网络的网站维护。逐步实现学校的无纸化办公。在网站建设的同时,将网站的内容添加、维护落实到人,保证校园网站信息的更新速度及质量。
(四)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信息运用的主体,近期学校一要加强教师的信息化理论和实践的培训,重点落实于学校网络的建设和应用。二要加强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水平,进一步加强学校网络管理员和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培训,使学校的信息化工作有序开展。为进一步达到教师计算机培训的成果,鼓励各教研组结合各自学科特色建立教师主页,使网络成为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
(五)课题研究
以学校课题为引领,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使计算机及网络的运用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之中,鼓励教师参与整合课的研究,学校定期开展整合课的教学评比,并形成制度,常抓不懈,使学校的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
(六)学生应用
以学校的信息技术课为抓手,平时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网络道德的教育,能抵制不良的信息,利用课题研究的方式提高学生收集、筛选、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学校还将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活动,通过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
四、措施保障:
1、制度保障:进一步健全学校信息技术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并有网管教师具体负责,确保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效开展。同时建立学校信息化发展的评估制度,对于推动学校信息化工作开展得好的教师予以奖励。
2、经费保障:学校加强信息技术的软硬件投入。
3、信息化环境保障:对学校网络设备定期维护,确保畅通、建立网络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防止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2016年9月
教育信息化实施计划
乌牧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