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潮南两区传统纺织服装业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4 20:3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潮阳、潮南两区传统纺织服装业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潮阳、潮南两区传统纺织服装业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潮阳、潮南两区传统纺织服装业的调查报告

对潮阳、潮南两区传统纺织服装业的调查

纺织服装业是一个古老又具有生命力的产业。随着近几年来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纺织服装业在工艺、设计、生产、企业管理和商务等领域都发生巨大的变化。纺织品和服装产品的出口是中国主要的外汇来源,随着跨入新世纪、第十个五年计划开始和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纺织服装业必将产生新的飞跃。2009年8月份,笔者深入潮阳、潮南两区,就两区纺织服装业的情况进行调研。

一、潮阳、潮南两区纺织服装业的现状

1、传统优势明显

潮阳、潮南的纺织服装业始创于元末明初,发展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两英镇在近代原是以手工业纺织品为著称,素有“七彩纺织城”之称。改革开放以后更带动家庭工业的萌芽。80年代中后期,围绕布料和成衣加工,形成千家万户搞作坊生产的局面;进入90年代后迅猛发展,上百个家庭作坊脱颖而出,成为拥有几百万元到上亿元固定资产的工业企业。当前,该镇生产领域已涵盖棉纺、针织、印染、制衣和纺机制造等方面,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已初步形成。陇田、成田镇以织袜、床上产品为主,有“织袜之乡”的美称。谷饶镇历来是“潮、普、揭”三市边界商品集散地,素有“三县到”之称,当地居民有经营纺织服装等商品的传统习惯,纺织服装业则以针织内衣为主。峡山、司马浦等地也有众多的纺织、服装企业。

2、技术基础较强。

两区以两英、谷饶和峡山三镇在纺织服装业方面的技术基础较强。如两英镇90年代以来,通过引进,已拥有2万多台(套)数控针织机、定型机、花边机、织标机和各种制衣车等现代设备,实现了针织服装加工的标准化和系列化。其中的筒子染纱机、提花针织机、丝光烧毛机等是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初步实现了针织服装加工的标准化和系列化。

3、劳动力资源丰富。

潮阳、潮南两区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近50万,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二分地,有大量的劳动力需要转移。因此,发展纺织服装业,这无疑给相当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一个致富不离乡的就业门路。

纺织服装是潮阳、潮南两区近几年来的优势支柱产业,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纺织服装业,推进产业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加大纺织服装业在两区经济发展中的份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随着我国加入WTO,竞争更为激烈,特别是纺织服装方面,我国是一个纺织服装出口大国,中国的劳动成本低廉使纺织服装出口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与其他国家在高科技应用上的差距,造成上游行业如毛纺织、染整、化纤和纺织机械等出口处于相对劣势,因此,抓紧时机用高新技术对纺织服装业进行改造,实现产业升级变得更为重要,意义也更大。

二、当前纺织服装业存在的问题

两区的纺织服装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整体上看,两区的纺织服装业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仍处于“资源化、趋同化、低度化”阶段。主要体现在:

1、企业管理水平普遍较低。

两区的多数中小型纺织服装企业的水平仍处在劳动密集型的水平。机制不适应,应变能力差。很多小型纺织服装企业还处于家庭作坊式的生产。诸如CAD、CAM、CIM等现代化企业管理手段与方式仍未能为多数企业所接收。通过ISO9000系列认证的企业尚很少。很多企业虽然也添置有电脑,也仅仅用于文字资料处理。没有企业管理方面的数据库。生产环节缺乏连续的数据控制管理,在材料采购和市场营销环节,缺乏运用科学的数据统计方法进行实时监控。更未能采用面向企业内部功能,集采购、库存、生产、质检、销售和财务等一体化全面管理的规划。

2、科技创新能力较低,产品竞争力不强。

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科技创新的动力和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企业领导对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怕担风险,短期行为严重;有些企业家可以出巨资购买高档生产设备,却不愿意出高薪聘请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二是许多中小型企业也想搞技术创新,但由于资金短缺,往往错过创新发展的良机;三是企业真正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缺乏;由于企业的技术人员对较先进的生产设备的性能了解不足,一流的生产设备往往只能生产出中低档的产品。四是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企业普遍没

有设立新产品设计室(所),一般企业要设计新的花色品种,需拿到外地设计室(所)去。五是企业的科技信息量小面窄,对市场变化和行业技术动态反应不灵敏,创新方向难以确定。

3、商品贸易手段落后。

纺织服装产品的贸易方式仍采用原始的交易方式,未能采用电子商务等现代化工具与市场沟通和进行贸易。有些企业虽然在因特网上也有自己的网页,但还没有企业自身的专用DDN线路和服务器,网页的内容寄存在邮局或他人的服务器中。绝大部分的小型纺织服装企业的运行模式基本上是手工作业。企业中个别用于产品设计和财务管理的计算机,也未能将信息化管理部分与生产和市场联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4、各自为“政”,合力不够。

同行业企业之间的技术协作尚很少。纺织服装产品的档次仍不高,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较弱。弘益有限公司是两英镇一家从事漂染加工为主的企业,据该企业介绍,目前两区染整加工后的产品质量还谈不上高档次。问题在于高档次产品加工所需的丝光、印花设备均系法国、意大利等国进口,日加工量很大且价格不菲。相对于单一小型企业来说,设备的加工能力过剩,势必造成企业的经济负担过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生产、技术方面很少进行协作。

5、环境污染问题仍未能解决。

两区的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污水处理能力还很弱,其中,以印染行业的污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为突出。环境保护问题不容乐观。

6、科技与生产有机结合不够,服务体系不健全。

潮南区虽然已成立了镇一级的纺织服装协会(如两英镇),但由于协会人员自身的素质限制,加上协会的工作人员均为兼职干部,也未有必需的服务硬件。因此为企业服务的范围较窄,只能提供一些行业信息等,服务体系不健全。

三、针对上述问题的一点建议

在现阶段,需要用电子信息技术对潮阳、潮南两区的纺织服装业进行改造以实现产业升级。我们必须迎难而上,把传统产业的改组改造放在重要位置,使潮阳、潮南两区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围绕增加品种、改善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扩大出口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支持一批重点纺织服装企业技术改造,形成从纺纱、织造、印染、服装等配套的、创新能力强的加工体系,把潮阳、潮南两区的纺织服装业提升为“朝阳产业”。

第二篇:发展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发展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为推动中央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和我市“科技强市”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市人大常委会于2004年8月17日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成员、教科文卫委委员、部分人大代表对我市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通过听取有关人员的情况介绍、参观现场和座谈讨论,调研组认为市政府对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是重视的。“九五”期间,启动了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使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有了良好的开端。但从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发展的情况看,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在整体规划、资金投入、人才资源、领导机构等方面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市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现状据统计,我市有纺织服装企业33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0家。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2003年,全市纺织服装企业工业总产值103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52,纺织服装业已经成为石狮这座纺织服装名城的主导产业。

为了推进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市政府提出了实施“1225”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的实施方案,即在全市实施一批应用示范企业、两个示范行业、两个示范领域、五个示范乡镇。服装cad(电脑辅助设计)做为信息化的典型得到了大力推广,依托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立了cad技术推广应用培训中心,成立了中国石狮服装高科技促进发展中心,较早地引进了当时较先进的cad技术与设备,大力进行服装cad/cam(电脑辅助制造)的推广与应用,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全市有100多家企业使用了服装cad/cam,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得到了改造升级,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目前已拥有中国时高、美国格柏、加拿大派特、深圳丝绸之路等多种服装cad和纺织品cad、制鞋cad、平面设计等多种软件,为企业培训输送了不少合格的技术工人。据调查,全市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不同程度地建立了基础性信息管理系统,用计算机进行文书处理和上网查询相关信息已比较普及,在设计、生产、管理、购、销、存及企业文化的建设上使用计算机的意识大大提高。70以上企业实现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野豹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盖奇制衣有限公司、健健集团、大帝集团、鸿泰织造漂染有限公司、亿祥染整有限公司、爱登堡制衣有限公司等企业相继实施了cad和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应用工程,提高了产品的设计开发速度和制造加工精度。有的企业,已经建成局域网,有的正在建设之中。有些企业正在大力推行cad技术并与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等计算机新技术进行集成;着手实施以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为核心并与企业供应链管理等相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我市已有亿祥染整被省科技厅确定为福建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企业,永信电脑绣花机械公司、野豹服装、盖奇制衣有限公司、鸿泰织造漂染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被泉州市科技局确定为泉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企业。

二、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整体规划滞后。到目前为止,我市尚未制订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整体规划,且未建立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因而在推动这项工作时,政府有关部门未能形成合力,影响了我市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二是宣传不够有力。由于对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宣传不够有力,使企业家在思想上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想法,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思想认识存在片面性。有的企业家简单地认为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无非就是企业多买几台电脑,或者使用了服装cad,就已经实现了信息化。其次,存在等待观望心理。不少企业主认为信息化是一个很大的工程,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但不一定在较短时间内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因此要看看人家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情况再说。第三,缺乏规范化管理理念。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是实施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前提和条件,没有规范化的管理,数据就不能得到有效的采集和存取,尽管我市有不少企业都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但真正实行规范化管理的企业并不多。第四,担心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有不少企业心存疑虑,担心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尤其是财务管理规范化,其利益将受到损害。由于存在上述问题,致使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进度缓慢。

三是人才资源匮乏。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和应用,关键在人才。调研中发现,我市纺织服装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和使用普遍处于较低的层次,有些服装企业即使购进了cad,也通过一定形式引进、培养了人才,但由于人员不稳定,时进时出,机台闲置,使用率不高;有的企业即使花钱开发或购置安装了管理软件,但没有会使用、会维护、会二次开发的人才,使设备、软件闲置,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四是资金投入不足。一个完备的信息化系统工程,一般要投入数十万元,大的要投入二、三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从我市30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的情况看,目前投入2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10多家(主要在染整企业),投入50至60万元的企业有200多家(主要用于购置服装cad),其

余企业投入在10万元左右,有些企业甚至尚未投入。上述问题的存在,形成了制约我市纺织服装业改造升级的瓶颈,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对我市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将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三、对实施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要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实施信息化工程建设是一项涉及到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必须大力协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因此,市政府应成立制造业(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对全市制造业信息化的实施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在此基础上,采取积极措施,集成各项资源,统筹规划,确定总体目标,制定确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二)要营造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环境。一是抓信息化建设的宣传。要在《石狮日报》、广播电视台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使企业了解实施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意义、作用和内容,以及实施信息化工程建设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能得到什么效益等。二是抓示范企业的带动。我们要对信息化工程建设搞得好的企业进行总结提高,培养一批示范企业。通过示范企业有效采用信息技术,引入先进管理方式,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的事例来带动更多的企业走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道路。三是抓激励机制的建立。要按照国家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扶持政策与评估办法,对示范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必要的评估,并给予着力扶持。促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和我市信息产业的发展。

(三)要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一是抓好人才引进工作。在人才引进工作中,既要引进运用型技术人才,更要注意引进开发型高级技术人才。同时要为技术人才创业、置业及留住人才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二是抓好人才利用工作。我市每年都有数百名大学毕业生,但目前存在着就业误区,很多人认为在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才是工作,不愿意到企业打工,因而形成了一方面缺乏人才,另一方面严重浪费人才的局面,对此政府应采取积极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动员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到企业就业。三是抓好人才培养工作。要充分利用泉州光电信息学院、泉州育青学院和鹏山工专的教育资源,采取厂校联办等积极灵活的办学方式,开设纺织服装染整和信息化管理等专业,鼓励本地的高、初中毕业生报考就读,为企业培养输送更多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四是抓好人员培训工作。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核心,做好纺织服装染整和信息化管理的中短期培训,为企业输送更多的熟练工人和适用的技术与管理人员。

(四)要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信息化工程建设主要在企业,我们应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促使企业主动投入,形成一个政府引导,企业主投的良好局面。一是抓好政策的制定与落实。市政府应参照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相关扶持政策,在全面落实国家有关政策的同时,制定出台我市的发展优惠措施,尤其是对于实施信息化工程建设的企业应在税收、贷款、资金补贴等方面给予优惠倾斜。二是抓好资金的引导与投入。对于实施信息化工程建设较好的纺织服装企业除在科技专项费用中给予适当的支持外,政府应给予适当的奖励。我们认为,应把每年对纳税大户和对企业其他方面进行奖励的大部分资金转到对实施信息化工程建设较好的企业的奖励上来,以引导企业更多的投入。三是抓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政府应适当投入,鼓励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与信息企业联手,共同开发建设基于纺织服装产业基础上的区域公共信息技术服务平台(a),并由政府大力推广,以政府适当补贴的形式,推动更多的中小企业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并充分发挥服装城建设信息平台的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纺织服装业公共信息技术服务网络,为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四是抓好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应加强对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在资金投入、人员配备、管理机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将其建设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完善、管理机制灵活、人员配备精良、服务水平一流、服务质量上乘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使之成为一个集信息化咨询、监理、测试、服务为一体的信息化技术支撑服务机构。政府应采取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将信息技术项目在科技孵化基地进行孵化。同时整合利用社会科技力量和中介服务机构,发挥纺织服装同业公会的作用,推进我市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的建设。

第三篇:潮南纺织服装:协调可持续发展 打造集群产业模式(范文模版)

潮南纺织服装:协调可持续发展 打造集群产业模式

来源:作者:时间:2012.10.27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做了题为“潮南纺织服装产业如何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演讲,孙会长谈到纺织服装行业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同时强调纺织服装行业在社会经济中所承担的责任,首先是对人的责任,即提供最大的就业机会。

2012“中国潮南内衣家居服装节”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隆重开幕,本次展会成果显著,从现实出发,为前来参加服装节的各大企业提供了丰厚的订单。长远看,本次展会为潮南区域纺织服装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为进一步促进潮南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升级,深入研究潮南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之路,“潮南纺织服装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高峰论坛盛大召开。潮南区人民政府区长刘永铭,汕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林依民,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任助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斌为论坛致辞,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产业创新办公室主任李瑞萍主持论坛。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做了题为“潮南纺织服装产业如何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演讲,孙会长谈到纺织服装行业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同时强调纺织服装行业在社会经济中所承担的责任,首先是对人的责任,即提供最大的就业机会。其次是对环境和资源的责任,要提高节能创新产品,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综合来说,可持续发展必须在节能创新方面有所突破,建立环境友好性的产业链,积极协调政策体制对行业的发展影响。孙会长强调潮南纺织服装产业需从三点切入:一是品牌战略,做区域品牌的构建。二是价值观的引导,建立在更高的价值水平上,增强企业责任感,承担社会责任。三是人才战略,创造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培养专业人才。

在论坛上,前沿顾问首席管理专家徐斌先生以“内衣家居服市场突破和品牌创新”为题,精辟的分析了目前纺织行业中的三个特点,即市场够大、品牌够多、竞争够激烈,品牌之间缺少差异化,定位不清晰,相互模仿严重。“趋势”是徐先生给出的一个关键词,从男正装到休闲装,再到运动装,到现在的童装,每个系列都经历了良好的发展阶段。这便是趋势使之然,在大好的趋势下,更要打造品牌。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同时在市场运营方面,形象、产品、服务、管理、理念力求统一。

汕头市曼妮芬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兴平以自身企业为模型,探讨“技术创新对品牌成长的驱动”问题,吕总阐述了技术创新对于品牌成长的巨大作用,他说:“品牌是企业的资产,对于品牌的研究更加广泛和系统,已经从管理营销的范畴提升为企业战略的高度。提升品牌的手段已经从服务提升、名人代言、渠道扩张转变为技术创新、行业标准建立的阶段。三流的企业是价格的竞争,二流的企业是产品的竞争,一流的企业是品牌的竞争,超一流的企业是技术创新和技术标准的竞争。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装新是品牌成长的强大驱动力。”

汕头电子商务产业协会会长、汕头移动公司总经理关苏华女士以“潮南纺织服装业在电子商务时代的新发展”为主题,结合汕头实际发展情况,分享了其个人见解。汕头市在2011年被评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电子商务逐渐成为汕头市发展的重点战略,势必给潮南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好机遇。

关总认为,依托潮南地区的产业集群优势,借助电子商务的新型模式,将大大降低交易成本、缩短订货周期、改善信息管理和提高服务能力。抢占电商先机,势必会对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动力,电商对于线下的市场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潮南的纺织服装企业要做大做强,电商之路势在必行。

中国工商银行汕头分行副行长陈赐雄先生做了题为“发挥产业金融在经济转型期的服务推动作用”的主题演讲,陈行长提出了产业转型升级对金融服务提出的新的要求,现阶段企业走品牌化道路,应改变原有简单的依靠占压资金、人力、物力的经营模式,走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

打造集群化的产业模式,完善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跳出潮南,发展潮南,扩大企业国内国际的影响力。

在论坛的最后环节,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伏广伟主持了关于 “技术创新与设计的品牌驱动力”面对面圆桌对话,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院长李晓慧,森马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朱秀丽,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陈邦伟,汕头市曼妮芬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兴平在对话中展开了激情而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将本次高峰论坛推向了高潮。

第四篇:**区纺织服装行业“一份合同五项协议”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区纺织服装行业“一份合同五项协议”

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3年10月)

2010年以来,**区纺织服装行业职代会先后审议通过了以工资增长为核心内容的“一份合同五项协议”。今年9月,区纺织行业工会、区纺织服装协会对140家企业就“一份合同五项协议”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558份,回收工会和行政共同答卷140份,一线职工答卷1418份。

一、调查基本情况

经调查,“一份合同五项协议”推行以来,进一步加强了经营者与职工相互依存关系,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和劳资关系和谐稳定,不但维护了职工的利益,也维护了企业的利益,真正实现了“双赢”的维护宗旨。

1、企业稳步发展是职工收入不断提高的保证

据初步统计,近三年来被调查的3家企业中,2家产值过亿的企业经营情况较好,产值、利润、上缴税收逐年递增,职工平均工资每年递增10%以上,最高达到28%。1家产值在3000万左右的企业,近三年来连续亏损,但职工平均工资增幅也保持在9%。

由此可见,企业稳步发展、经济效益提升是职工收入增加最根本的前提,同时政府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对微利、亏损企业中低工资人群的收入增长起到了强制保障的作用。

2、职工收入增长和分配机制基本形成调查发现,企业执行《劳动合同法》的自觉性正在提高,按规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地以货币形式发放工资;延长工作时间和休息日、国定休假日加班,企业依法支付加班工资;根据**市政府的有关规定,企业为职工办理了养老、医疗、工伤、城镇、综合等保险,比较规范地管理保障了职工的基本权益。企业根据按劳分配原则自主建立符合本企业特点的工资分配机制,并坚持按劳分配、同工同酬原则,结合企业实际制订岗位工资、奖金分配、津贴补贴分配、工资支付等制度。职工收入增长与企业利润增长逐步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即使亏损,企业也能严格执行**市政府对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作出的明确规定。总之,职工收入增长和分配机制基本形成。

3、行业标准为维护职工劳动报酬权提供了保障

**区纺织行业工会联合会针对区内企业劳动定额标准过高、职工通过加班工资“虚高”以及片面追求高利润等“三高”现象,依托区纺织服装协会以现场测定、沟通协商、签字确认的方式制订了《**区纺织服装行业工时工价定额指导标准专项协议书》,确定了女装羽绒外套、男式西裤等四种大类产品、共计211道生产工序的工时工价标准,并把这份协议书作为行业集体合同的附件,同时覆盖到纺织服装行业所有签字盖章的团体会员单位,以增强该标准的执行效力,推动企业诚信建设和行规建设。这份相对统一的行业劳动定额标准,为维护职工劳动报酬权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从调查情况分析,职工对自己的工资收入表示满意的占31%,比较满意和一般的占48%,均比三年前有所提高;不太满意的占16%,很不满意的仅占5%,与三年前相比有所下降。

二、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虽然企业的工资分配机制比较规范,多数职工对劳动报酬比较满意,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政府对企业工资分配缺乏指导监督

由于企业工资分配过于市场化,也带来了不少弊端,政府对企业

工资分配上指导监督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尽管政府每年下达文件,公布相关数据,并随着国民经济和物价指数的逐年增长,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也有所增长,但对企业自主决定的工时工价等劳动定额标准缺乏宏观指导。政府要求企业适当按比例增加职工工资,但在具体操作时,对没有能力加工资的企业没有具体说法,对有能力增资企业不执行增资指导性意见的也没有制约措施,因此造成政府对企业工资分配指导监督作用不大。

2、行业职工工资大大低于全市平均值

被调查的三家企业职工平均工资2007年为1260-2100元,2008年为1370-2300元,2009年为1500-2500元,低于企业所在地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左右,低于**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0%左右。虽然调查中职工对工资收入满意和较满意的接近80%,但估计是纵向比较产生的感觉,如果他们有机会了解到其他行业的工资情况,则满意程度会有调整。值得注意的是20%的职工对目前的收入表示出不满,他们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入并不契合,直接影响到职工的生产积极性,间接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

3、工作时间过长的情况比较突出

纺织服装企业是按照客户订单要求来安排工作时间和生产任务的,具有时间性和特殊性,延长工作时间是目前纺织服装企业的普遍现象。调查表明,职工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的占5

0%以上。职工对加班的看法不尽相同,希望每天工作时间8小时、不再加班的占52%;加班1-2小时的15%;加班2-3小时的29%;加班3小时以上的仅占4%。进一步分析发现,不愿加班的大多是本地户籍的职工,愿意加班在2小时以上的主要是进城务工人员,而加班的主要动因是为了多挣钱。但是经常延长工作时间,不利于职工正常休息,容易发生工伤事故。

三、对策建议

通过对纺织服装企业以及职工收入分配情况的调查,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政府应加大对企业工资分配的指导监督力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企业的工资分配不能采取直接干预的手段,但能通过宏观指导,制订企业最低工资和岗位工资指导线,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经济指标的现状与变动,提出工资水平增长标准。制定企业工资分配方面的法律法规等硬性措施,规范、约束企业工资决定和支付行为,以完备的法律保障企业职工的工资权益。同时,政府要加强行业协会的培育和建设,通过行业协会,建立相对稳定、统一的企业工时工价等劳动定额标准,建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诚信、规范机制,推动各企业进一步完善经营者与职工相互依存的工资分配制度。

2、严格控制经常性加班加点和职工超负荷劳动

严格控制企业加班加点和职工超负荷劳动,有利于职工正常休息,使其始终保持足够的精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有利于确保安全生产,消除工伤隐患;有利于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因此,各级工会要站在维护职工生存发展权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推动企业贯彻落实《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劳动监察部门要加强《劳动法》执法检查,督导企业严格控制经常性加班加点和职工超负荷劳动,对严重违反《劳动法》有关规定,因职工过度劳累而发生伤亡事故的企业及其有关人员,要给予重罚并追究法律责任。

3、深入推动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进一步完善以工时工价劳动定额指导标准为主要内容的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机制,这是主动依法科学维权、提高企业职工工资收入的重要基础。我们将积极会同区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区人保局等单位和部门,在全面落实市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基础上,结合本行业和企业实际,通过广泛征询和集体协商,研究制订比较科学合理的行业性最低工资标准指导线。同时,要强化与行业协会的信息沟通机制和协调推进机制,组成由劳动行政部门、行业协会和工会三方代表参加的代表巡视组,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巡视检查活动,加快本区纺织服装行业的行规建设、诚信建设、和谐建设。

下载潮阳、潮南两区传统纺织服装业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潮阳、潮南两区传统纺织服装业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