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中组部组织工作满意度调研座谈会上的汇报(根据书记意见修改,送书记审 定)
在中组部领导来宁调研组织工作满意度
专题座谈会上的发言
(2012年2月22日)
石嘴山市委书记彭友东
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石嘴山市组织工作满意度有关情况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组织工作是党委工作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满意度调查,扩大群众对组织工作的话语权,真正让民意成为地方党委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指南针”。组织工作满意度民调开展五年来,对于促进组织工作乃至党的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提升了人民群众对组织工作的关注度。通过开展满意度调查,褪去组织工作神秘光环,把选人用人、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等重要工作交给群众评价,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体现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群众有机会了解和更加关注组织工作。二是推动地方党委更加重视和改进组织工作。民调结果是一面镜子,客观反映了群众看法,对地方党委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促使地方党委更加重视和改进组织工作。三是为地方党委改进组织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民调结果充分反映了组织工作实际情况,反映了影响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和突出问题,为地方党委进一步改进组织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石嘴山市组织工作满意度民调的有关情况
市委高度重视组织工作满意度民调结果,针对调查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研究对策、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整改,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改进组织工作的主要做法。一是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市委着眼于构建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突出抓好组织领导、载体创新、基础建设、典型培树四项重点,努力在推动中心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服务人民群众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大幅提高村(居)工作经费和村(居)干部待遇,加大村、社区活动场所建设力度,基本解决了基层无钱办事、无人办事、无场所办事等问题。二是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为目标,改进干部工作。市委把扩大民主作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保证,以党委换届为契机,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方式和干部公示方式,完善全委会票决制、“四差额”干部选拔任用等制度,较好地解决了“选什么样的人、怎样选人”问题。三是以提升干部队伍整体形象为
重点,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和党性党风专题教育活动;市委坚持以党校为主阵地,开展干部培训、轮训;连续5年在春节过后上班第一天,举办领导干部专题学习班;坚持开展干部任前谈话,对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同时,扎实推进“阳光组工”,坚持组织部长接待日制度,加强党建工作宣传报道,加大党务公开力度,提升了组织工作透明度和干部队伍形象。
(二)对2011年民调结果的分析。近年来,我市组织工作民调结果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差距仍然较大。纵向比,2011年组织工作满意度达72.35分,选人用人公信度达67.03分,分别处于第二档和第三档,有一定进步。但部分工作在巩固提高上做得不够好,出现反复,“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满意度”、“防止和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满意度”、“对组织工作的满意度”三项指标均比2010年有所下降。横向比,我们与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在自治区也不靠前,与群众的要求和期望还有很大差距。通过认真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各级党委党建责任制落实不够到位。从去年民调结果看,有两个县区在基层党组织、党员作用发挥的总体评价上呈下降态势,其中一个县区下降多达6.99%。这说明一些基层党组织缺乏活力,也说
明党委抓党建责任制落实得不是很好。二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不够快。从我市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层面看,步子还不够快,力度还不够大,干部分类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受政策、职数和身份的限制,一些干部特别是企事业单位中的优秀干部的选拔使用及调配受到影响。机关干部年龄偏大、结构不合理问题比较突出,60年代出生的干部占了大部分,70后、80后干部还比较少,改善年龄结构问题一时还难以解决。调查显示,各县区在“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效果评价”上均呈下降态势,最多的下降3.28分。三是干部的形象作风与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还不够严格,一些单位和领导干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精神懈怠、能力不足、作风不实、效率不高等现象,直接影响到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显示,各县区在“本地区本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的总体评价”上均呈下降态势,最多的下降3.11分。四是组织工作公开度透明度还不够高。组织工作尤其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政策性、原则性、保密性较强,这又恰恰是社会最敏感、最关注的问题,导致群众对组织工作心存神秘和疑虑,形成了“组织工作就是干部工作”的认识误区,少数干部存在的问题容易被扩大化到整个组织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的客观准确性。比如,对选人用人问题的看法,43%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听别人说的”。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予以改进。一是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迎接党的十八大为主线,不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以党内的创先争优带动全社会的创先争优,使创先争优成为加强党建、促进发展的持久动力和活力;统筹抓好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不断调整理顺党组织工作机制,构建城乡资源共享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二是进一步改进干部工作。今年重点抓好三件事:第一,完善适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加大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力度,健全组织推荐、领导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干部选任初始提名机制,切实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透明度;第二,探索完善更为科学有效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全面推行与班子考核、干部评价、结果运用挂钩的干部“干事档案”,逐步实现以事管人、以事察人、以事选人、以事用人;第三,加大干部交流轮岗的力度,探索健全干部跨县区、跨部门交流轮岗,机关干部到基层一线、复杂地方、艰苦环境任职磨砺等制度,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进一步提高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市委将在政策、经费、用人上给予大力支持,进一步增强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制定完善党务公开、新闻发布、定期通
报等制度,针对民调中发现的问题和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细化方案、强化措施,明确责任、逐项整改,并及时向广大干部群众公开。加大组织工作宣传力度,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党建及组织工作,让广大群众了解组织工作、理解组织工作、支持组织工作。
二、关于改进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的建议
借此机会,提两点不成熟意见,仅供参考。
一是增强抽样对象的代表性。组织工作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基层组织、干部工作、人才工作及自身建设等方面,但由于组织部门和组织工作的特殊性,干部群众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建议合理确定群众参与的范围和层次,进一步增强抽样对象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二是拓宽调查的渠道。建议除了书面填写调查问卷外,适当采取网络问卷调查、电话随机访问等形式,进一步扩大民意调查的范围和层次。
第二篇:在中组部抚顺调研座谈会上的汇报(构建责任体系)
在中组部抚顺调研座谈会上的汇报
(2007年9月16日)
中共抚顺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汤毅
首先,欢迎龚局长一行,学华主任和远航处长来抚顺调研。
下面我把抚顺市人才工作的简要情况,特别是构建人才工作责任体系方面的思路和做法,分三个方面作以汇报,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抚顺市的总体情况和人才工作基本情况
抚顺,是国家“一五”期间建立起来的老工业基地,自然资源丰富,产业门类齐全,工业基础雄厚,素有“煤都”之称,是清王朝的发源地和雷锋精神的发祥地,下辖四区三县和两个开发区,总面积为1.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24万人。近年来,随着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深入实施,抚顺的优势和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加快了从资源型城市向资源深加工型城市转型的步伐,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7.5亿元,同比增长15.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5亿元,同比增长23.4%;固定资产投资201亿元,同比增长36.8%。
今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7.5亿元,同比增长14.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40.1%;固定资产投资76.6亿元,同比增长39.6%。
抚顺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人才工作。全国和省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后,为了贯彻会议精神,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2004年5月即召开了全市人才工作会议,8月召开了全市人才工作座谈会,出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成立了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至2004年底,全市各县区、市直单位、重点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均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几年来,抚顺人才工作在省委组织部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抚顺振兴、和谐社会建设工作大局,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从探索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有效途径入手,逐步构建全市人才工作责任机制,建立了六支人才队伍建设责任机制,以及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宣传等专项工作协调机制,明确了29个人才工作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人才工作职责,在全市162个单位建立了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同时,重点抓好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服务环节,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市人才队伍建设规模和质量有所提高。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人才167791人,其中:
党政人才12541人。
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2421人,占19.3%;36-40岁1935人,占15.4%;41-50岁4786人,占38.2%;51-60岁3399人,占27.1%。
从文化程度看,中专学历840人,占6.7%;大学专科6748人,占53.8%;大学本科3926人,占31.3%;研究生593人,占4.7%;其它434人,占3.5%。
经营管理人才30019人。
其中,国有经济经营管理人才13451人,占44.8%;国有事业单位管理人才8318人,占27.7%;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8250人,占27.5%。
专业技术人才83469人。
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0016人,占12%;具有中级职称的37394人,占44.8%;具有初级职称的36059人,占43.2%。
高技能人才32152人。
其中,高级工27320人,占85%;技师3780人,占11.8%;高级技师1052人,占3.2%。
农村实用人才7658人。
社会工作人才1952人(全市社区工作者人数)。
以上是全市简要的基本情况。
二、构建全市人才工作责任体系的有关情况
人才工作是振兴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工程。市委、市政府认识到,抚顺全面振兴的步伐越快、定位越高,人才的缺乏和需求就会越明显。尽管抚顺多年来培养、积累了一部分人才,但面对城市转型、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和谐社会建设的事业需要,面对沈抚同城化建设和项目建设等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抚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还有很大差距,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短缺、人才队伍分布不尽合理等问题逐渐显现,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重点在人才工作机制建设方面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把握规律,建立人才工作机制
在工作实践和开展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做好人才工作的关键,在于如何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党管人才的有效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全市人才工作机制刻不容缓。2005年,针对我市部分人才外流现象,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抚顺市人才流失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组”,经过近半年的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了《“孔雀”岂能再南飞——关于抚顺市人才流失状况的调研报告》。据不完全统计,2000-2005年,我市各类企业、科研院所人才流失严重,人才流失总量达3815人,部分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甚至达到一半以上。分析其原因,固然有地区经济、收入水平方面的因素,但人才观念、人才机制方面因素造成的人才流失也占了一定的比例。这一现象给我们敲了警钟,一方面令我们意识到,着眼长远、打牢人才工作基础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使我们强烈感受到,立足当前,建立健全党管人才工作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是研究和探索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效途径日显突出。贯彻党管人才原则要求,组织部门要牵头抓总,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但实践中具体管什么、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仍然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课题,这促使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牵头抓总的有效途径。首先是理清组织部门与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如何做到总揽不包揽、到位不越位,是我们开展每一项工作、策划每一项活动、制定每一条政策时,都在时刻思考的问题;其次是建立人才工作对接渠道。怎样做到工作体系的对接、工作贯彻的上下联通、情况信息的沟通反馈,迫在眉睫;再次是健全工作载体。如何通过中长期的工作规划、健全稳定的组织形式和灵活多变的协调手段,通过各级党委和政府行为,对全市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进行宏观指导和调控,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是调动和发挥各职能部门和相关群团组织的力量不容忽视。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组织部门亲力亲为,不如牵头抓总、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职能部门各自为政,不如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党委部门抓人才工作时间不长,很多职能部门不清楚应当做什么、怎么做,个别领导对人才工作还存在重视不够、缺乏手段等问题,不同县区、不同单位之间人才工作发展也不平衡。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需要通过健全合理的人才工作机制加以解决。
(二)勇于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建设初见成效
一是建立健全了全市人才工作领导机制。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初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决定涉及全市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重大活动的制定和实施,研究解决全局性的问题,市人才办负责督促检查。建立了人才工作督导、检查和奖惩机制,每半年开展一次人才工作检查,对先进县区、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和宣传,对较差的进行通报批评。
建立了人才工作“一把手”责任机制,全市各县区、各部门建立了人才工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负责制,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把人才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全市人才工作领导机制的建立健全,为贯彻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开展人才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理顺了队伍建设分类管理机制。我们按照六支人才队伍建设各自的特点和规律,建立起了主要职能部门牵头负责、组织部门积极参与协调、相关部门主动配合的人才队伍建设责任机制,促使多部门协调合作、共同参与,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工作。
例如:在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上,由于组织部门是党委系统主管组织工作和干部工作的职能部门,人事部门是政府管理人事工作和推行人事制度改革的政府组成部门,由这两个部门负责牵头开展工作;纪
检、宣传、统战、政法等部门具有对党政人才的监督管理、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党外人才的联系和推荐、政法系统人才的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职能,作为责任单位共同参与。
再如: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上,由于人事部门是综合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的职能部门,科技部门是推动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以及开展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职能部门,由这两个部门负责牵头开展工作;发改委、经委、教育、卫生、科协等部门具有组织开展产学研合作、部分专业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职能,作为责任单位共同参与。
分类管理机制建立后,各牵头单位责任清晰,目标明确,责任感、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各职能单位的优势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形成了条块结合、优势互补的工作格局。
三是明确了各相关单位的具体职责。首先理清的是组织部门自身职责。组织部门主要有宏观指导、政策统筹、综合协调和提供服务四方面职责,工作侧重于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战略、规划和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牵头制定,全面工作的督导、检查,队伍建设、产学研合作、环境建设等专项工作的组织协调,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各类优秀人才的推荐、评选、宣传、表彰和服务等项工作。这既保证了组织部门总揽全局作用的发挥,又防止管得过多或管得不够现象的出现。
其次理清的是牵头部门的职责。例如市农委,我们的界定是要体现其在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工作上的职能作用,负责牵头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使用和服务工作,制定实施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的规划和政策,组织重大农业科技项目的遴选及实施,指导农业教育和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等等。职责明确后,市农委积极牵头开展了一系列有成效的工作。去年以来,与市人才办一道组织了农产品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培训,得到了国家农业部的充分肯定;与沈阳农业大学在抚顺共建了6个教学实习基地,依托高校的智力支持,带动我市新型农业发展,效果良好。
再其次理清的是其它相关部门的职责。宣传、政法、统战等部门负责加强与各界优秀人才的密切联系,抓好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职业道德建设和人才工作宣传。教育、文化、卫生、公安、司法、财政等政府部门负责抓好本部门、本系统和主管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并发挥职能作用,服务人才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参与人才工作。通过逐一明确相关部门、单位的具体人才工作职责,调动了相关单位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市供销社主动争取组织部门的支持和协调,成立了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和市农民经纪人协会,加强了农村实用人才组织化建设,为农村人才培养、使用和选拔,提供信息沟通、经验交流和经济合作平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是建立专项工作协调机制。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人才专项工作协调机制是组织部门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工作载体。这个思路的形成是个渐进的过程。
2005年7月份,为贯彻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关于做好我省2005年人才工作宣传报道的意见》,加强市委对人才宣传工作的领导,我市成立了“市人才工作宣传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新闻处,建立了市人才工作宣传协调会制度。协调小组成立后,各新闻单位制定了人才宣传工作方案和计划,开辟重要版面,选取重要时段,选派精干力量,定期撰写和编(播)发反映人才工作动态、信息和理论的文章,全方位、多角度、高密度地开展宣传,人才宣传工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
此后,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听取中国工程院胡永康院士的建议,成立了“市产学研一体化工作协调小组”,政府搭台,整合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资源,围绕抚顺支柱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协调小组成立后,市科技局等单位与市人才办一道,在推进在抚的中省直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省委组织部组织的“辽宁省优秀专家智力支持行动”,组织征集、筛选和申报智力支持项目,第一批全省对接成功的66个项目中我市占了10项,在全省14个市中位列第一;开展了“抚顺—北京产学研合作”活动,邀请了清华大学、中国农科院等8家在京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来抚,对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示范带动强的项目进行了洽谈,签约15项,部分项目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协调小组成立后,我市产学研一体化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在此基础上,我们为了加强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相继成立了“市高技能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市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明确责任单位、工作职责和议事规则,由牵头单位和市人
才办,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工作,其中,市劳动和教育等部门开展了“抚顺—深圳职业教育培训合作”等活动,均取得了超出预想的良好效果。
五是建立了重要工作报告机制。我们将建立人才工作网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重点抓了信息沟通网络建设,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市人才工作信息报送的通知》,实行了人才工作重大活动事前报告制度、重要信息及时报告制度、重要政策文件及时备案制度和经验体会随时报告制度,建立起了经常性的工作指导、信息沟通及经验交流机制。
今年初,抚顺经济开发区计划引进一批优秀人才,事前向市人才办作了报告,在市人才办指导下制定了实施方案;工作中,开发区将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市人才办报告,市人才办在信息发布、审查筛选和考录培训等环节中,全程给予了指导和协助,人才引进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共引进32名硕士、学士学历的大学生;工作结束后,开发区将工作成果和经验体会向市人才办作了报告。我们感到,实行重要工作报告制度,有利于随时了解和掌握全市人才工作动态,加强对重要人才工作的指导和统筹,发现和总结人才工作的典型和经验。
(三)集思广益,形成人才工作责任体系的基本构架
今年年初,市委组织部经过广泛调研,并征求了省委组织部的意见,历时三个月,起草了《关于构建人才工作责任体系加强全市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对此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又将《意见》发至涉及到的29个相关单位和各县区,明确要求各县区、各单位认真研究,提出修改意见,并由主要领导签字;市委组织部根据反馈意见,认真修改后又返回进行第二次沟通,将签字认同后的反馈意见存档备查。
今年8月初,我市以抚委发„2007‟10号文件正式印发了《中共抚顺市委抚顺市人民政府关于构建人才工作责任体系加强全市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总结和吸纳了我市近年来人才工作的经验和成果,并作了一些初步探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具有较强的权威性。文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正式印发,是继2004年出台的《中共抚顺市委抚顺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之后,指导我市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人才工作的又一重要文件,文件赋予各级党委、各部门新的工作职责,增强了各级党委和各部门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
二是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文件出台前,广泛听取各县区和人才工作相关单位的意见,反复沟通,反复论证。同时,文件针对开展人才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这些措施大多经过了实践检验,对全市各县区、各单位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三是具有较强的实效性。文件的出台,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市人才工作的推动方式。组织部门抓人才工作,从抓项目、抓组织、抓实施、亲力亲为的管理模式,转变为抓统筹、抓协调、抓考核、牵头抓总的管理模式;各单位、各部门开展人才工作,从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谋划,充分调动了各单位、各部门做好人才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四是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文件通篇以机制建设贯穿始终,详细规定了人才队伍建设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及其工作形式,逐一明确了29个相关单位的85项具体人才工作职责,明确了全市人才工作领导机制具体内容和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工作载体,不管是组织部门,还是人才工作相关单位和各县区,都可以按照文件规定的内容开展工作。目前,部分县区已经开始着手制定本县区构建人才工作责任体系的文件。
我市《关于构建人才工作责任体系加强全市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制定出台,初步建立了较为系统的人才工作责任机制,在工作的机制和方式方法上进行了初步探索。我们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不断提高全市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水平。
三、全市人才工作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抓政策机制创新,鼓励优秀人才干事创业,用事业舞台留住和用好现有人才。要从政策和制度层面入手,打破束缚人才成长和才能智慧发挥的体制和机制性障碍。要创新鼓励人才干事创业政策。要完善科学合理的人才评聘使用政策。建立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市场机制。
(二)根据项目建设的需要,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学研联盟。紧紧围绕城市转型和支柱产业的发
展,政府参与,搭建平台,有计划地逐步打造“石油化工”、“煤炭资源”、“机械制造”产业的“产学研联盟”,充分发挥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各自优势,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提供载体和操作平台。
(三)整合教育培训资源,进一步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要抓好各类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探索大中专、职业学校分工合作的教育新体制,提高我市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管理者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优秀专家、技术能手,培养能够带领农民致富的新型农民,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四)深入贯彻人才工作责任机制,优化人才工作环境。要深入贯彻和不断完善全市人才工作责任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特别借助沈抚同城化契机,积极争取沈阳人才资源优势的智力支持。要通过良好的政策机制环境、服务保障环境和舆论宣传环境,进一步激励各类人才创新创造,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五)加强人才工作者自身能力建设。人才工作水平取决于人才工作者的学识、眼界和能力,这方面我们还有差距,因此今年以来,我们在省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开展了《党管人才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做好人才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篇:在中组部调研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汇报材料
启东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启东市委 2011年1月
一、启东概况
启东地处长江入海口,三面环水,形似半岛,与上海隔江相望,距浦东直线距离仅50多公里。全市陆地面积1208平方公里,总人口112万,下辖11个镇、1个乡以及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个街道办事处。改革开放以来,启东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先后被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全国农村综合竞争实力百强县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全国百佳明星县市、全国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
启东是全国著名的“海洋经济之乡”。拥有203公里江海岸线,60多万亩滩涂,吕四渔场是全国四大渔场之一,吕四渔港是全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每年全市海产品捕捞量占江苏省捕捞总量的1/3。启东是全国知名的“电动工具之乡”。从事电动工具生产的企业近200家,销售收入100亿元,专业营销人员达5万名,营销网络遍及全国各地,电动工具专业市场被中国五金交电协会授予“中国电动工具第一城”的称号。启东是闻名全国的“建筑之乡”。10万建筑铁军驰骋海内外,曾11次荣获中国建筑业的最高奖“鲁班奖”。2010年,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20亿元。启东是闻名遐迩的“教育之乡”。基础教育发达,教育质量连续10多年在全省、全国名列前茅,启东中学学生在国际中学生学科奥赛中共获得13金2银。启东也是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版画之乡”。启东版画院被誉为“中国版画第一院”。
二、2010年及“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刚刚过去的2010年,我们启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紧紧围绕实现沿海开发新突破、勇当江苏沿海开发排头兵的总体要求,加快提升城市软实力,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团结拼搏,真抓实干,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0亿元,增长14.5%。实现预算内财政收入75.1亿元,增长65.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1.3亿元,增长4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1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460元,分别增长12.2%、12.6%。启东连续第十次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连续第三年排名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第二位,再度被评为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市)。
一是加快结构调整,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全年电子信息、船舶与重大装备、电力能源、临港产业四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60亿元,在全市规模工业产值中的占比达30.4%。完成建筑业施工产值320亿元,增长28%。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47.5亿元,增长15%。新增扩建农业项目332个,新增中高效设施农业面积4万亩。
二是突出基础建设,沿海开发全面提速。崇启大桥目前已完成实物工作量23.6亿元,占总体工作量的64%。宁启铁路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通过铁道部评审,临海高等级公路开工建设,海启高速等工程加快建设。《南通港吕四港区总体规划》、吕四港区临时开放再次获批,一类开放口岸上报国务院审批。挖入式港池及通港道路加快建设,吕四海洋风情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基本完成,新材料产业园加快推进。
三是主攻重大项目,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全年完成规模以上 2 工业投入215亿元,增长21.2%。大唐吕四港电厂、中远海工等项目全面投产,宏华海洋油气装备、爱德华重工、蓝岛来福士等项目加快推进,太平船务、湘电集团、广汇集团等项目成功落户。
四是加大建设力度,城乡环境日益优化。全市各类总体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行政综合服务中心、新文峰大厦等一批城市建设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创卫创模、国家级生态镇创建工作强势推进;农村“四位一体”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效。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事业不断进步。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农保等保障资金发放率居南通各县市前列。南通大学启东校区正式奠基。文化惠民服务工程扎实推进,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社会矛盾纠纷调处网络日趋完善,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综观“十一五”时期,启东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持续扩张。“十一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4.8%,预算内财政收入年均递增36.2%。二是产业结构持续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期末的17.1 : 51.2 : 31.7调整为12.7 : 53 : 34.3。高效农业发展迅猛,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20%,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5%。三是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39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3倍。累计完成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7.3亿美元,是“十五”期间的4.7倍。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28亿元,年均递增53.9%。四是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十一五”期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递增12%、11.5%。五是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十一五”期末,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3%,农村森林覆盖率达20%,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86。
三、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情况
近年来,面对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新形势,针对非公有制企业生产经营的新特点,我们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坚持抓基层夯基础,抓重点求突破,抓典型创特色,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有力地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深刻认识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大意义 我们始终站在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统一思想、增进共识,切实增强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深刻认识到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客观需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始终是事关我们党兴衰成败的一个重大问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要抓紧在非公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生产方式灵活,出资人思想活跃,员工队伍庞大,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已成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还将继续发展壮大。因此,必须坚持从党的未来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执政地位出发,高度重视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贯彻执行,努力使我们党具有坚实的阶级基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不可动摇的执政基础。
二是深刻认识到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启东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 4 主力军。同时,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极大了提高了人们的市场观念和经营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非公有制企业能否在加快转型升级、推进自主创新、统等城乡发展方面不断开创新局面,直接关系到启东的基本现代化建设进程。因此,必须坚持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切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努力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把党员的模范作用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骨干力量,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力引擎。
三是深刻认识到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非公有制企业组建方式灵活多样,从业人员来源复杂。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妥善处理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与社会和谐协调、员工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除了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是联系企业与职工、企业与社会的有效桥梁。因此,只有切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积极发挥企业党组织的独特优势,切实做好凝聚人、关心人、教育人的工作,才能帮助企业协调好企业和职工间利益关系,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奉献和回报社会,有效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全力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非公有制企业是独立的法人主体,无主管上级,自主投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合同规定付给被雇佣人员报酬。因此,我们在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充分考虑党建工作的普遍性和企业的特殊性,坚持因地制宜,强化示范引导,推动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1、强化四大基础建设,全面建立党建阵地。一是狠抓党组织组建。抓好企业党组织组建是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首要前提。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 5 组织发挥作用的原则,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的目标要求,采取单独组建、行业统建、区域联建等多种形式建立党组织,实现了党的组织全覆盖。目前,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单独组建率达到100%,所有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应建已建率达到100%,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总体组建率达到94.8%。二是狠抓党建阵地建设。切实规范完善企业党建阵地,为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基本条件。要求企业根据党员数量,设臵专用会议室、活动室等党员学习活动场所,配备必要的电教设施、报刊图书等学习设备和资料,建立党务公开栏、党建工作展板等党建宣传阵地,全面营造党建工作的浓厚氛围。三是狠抓党建机制建设。健全企业党建工作制度,努力以制度提升活动成效。建立健全“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员联系职工、党员学习培训、党员奖惩等一系列制度,使党组织活动和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四是狠抓党组织作用发挥。引导各企业党组织准确定位、提升功能,着重围绕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思路,广泛凝聚党员职工合力;围绕构建和谐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协调劳资关系,帮助企业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形象;围绕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引导企业合法经营,增强社会责任感。
2、强化四支队伍建设,着力增强综合素质。一是以提升思想素质和发展能力为重点,加强企业出资人队伍建设。采取党建会议、节日座谈、到企业调研等形式,向企业出资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出资人的思想政治觉悟。大力实施企业家能力素质培训工程,定期举办“东疆大讲坛”,经常邀请知名专家来启授课。大力开展“党建之友”、“金银铜牌企业家”等评选表彰活动,激发企业出资人支持党的建设、增强社会责任感的热情。二是以提升能力素质为重点,加强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实行企业党务工作者职业化管理,通过企业内选 6 外聘、组织选派,调优配强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定期组织集中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开展党建工作的能力素质。通过签订协议、强化考核,切实提升工作成效。三是以提升党性观念为重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意识。广泛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争创活动,引导党员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大力开展党组织多措并举找党员、党员主动找党组织的“双找”活动,引导“口袋”党员和“隐性”党员主动亮明身份,不断增强荣誉感和归宿感。四是以提升党员发展质量为重点,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采取宣传、教育、引导等手段,引导企业优秀人才向党组织靠拢,注重从企业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生产一线优秀青年培养发展党员,努力从源头上提高党员队伍素质。
3、强化四项制度建设,切实落实工作责任。一是坚持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坚持整体联动,全面实行党建工作市领导、机关部门、镇三级联动联系点制度。做到动之以情,加强与业主的沟通联系,及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增进与业主的感情;晓之以理,向业主宣传在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宣之以法,加强对党章和相关法规的宣传。二是坚持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注重选好人员,从市镇两级党员干部、行业主管部门党务干部、离退休干部、军队转业干部中选派1000多名政治素质高、熟悉党务工作、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干部,到非公企业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加强动态管理,及时向指导员通报上级党建和经济工作动态,定期开展工作交流,年终由选派单位和企业党组织联合作出考核结论。三是坚持党建工作述职制度。强化管党责任,全面推行基层党委书记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制度,把非公有制党建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组织基层党委书记向市委全委会和基层党员代表会议述职,通过党员质询、领导点评、代表评议,提升基层党委书记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四是坚持党建工作考核制度。7 营造争先氛围,加大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力度,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列入考核的重要内容,设立了先锋工程杯、文明新风杯、平安法治杯。实行党建考核与综合考核实行评优双向否决,凡党建考核列最后2位的镇乡,不得评为综合考核先进;凡综合考核最后2位的镇乡,其党组织不得评为党建工作先进。
4、强化四个载体建设,有效提升服务水平。一是高起点建设党员服务中心。针对园区企业分布集中的特点,坚持高起点建设,成立了24个园区党建工作站,建立了园区综合党组织。要求园区企业做好党组织组建和党员服务工作,积极接纳未建党组织企业中的零散党员和流动党员,调配和指导园区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二是全方位实施引才工程。针对企业用工紧缺、缺少转业人才等问题,大力开展引才活动,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难题。实施沪启人才合作互动工程,加强同上海有关部门的联系,为沪启人才、信息流通互动开辟绿色通道。近三年来,我们在安徽、山东等11个省建立了41个劳务输入基地,累计劳务输入13000多人。加强同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为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提供平台。出台了《东疆双创英才集聚计划》、《关于建立启东科技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实施意见》、《关于引导、鼓励、扶持高校毕业生在启自主创业实施意见》,为企业引进人才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近三年为企业引进近7000名紧缺型人才。三是多渠道落实经费保障。明确规定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按职工工资总额的千分之五列入企业财务计划,在税前列支。市财政按照每个规模以上企业每年800元的标准,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活动专项经费。四是大力度推进结对共创活动。组织全市100多家南通市级以上文明行业(单位),组成十个联创共建小组与全市沿江沿海规模以上企业结对共建,广泛开展了以“三送”(送文化、送服务、送真情)“三看”(看城市新貌、看特色景点、看窗口文明)为主要内容的牵手行动,加强文明单位与企 8 业的交流互动,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科技服务、法律咨询等服务。
(三)工作成效
近年来,我们启东市切实加强领导,积极创新举措,狠抓工作落实,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现了企业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互相促进、互为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基础不断夯实。我们始终坚持把“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作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做好打基础工作。突出规模以上企业重点,坚持非公有制企业成立一个,党的工作就覆盖一个;条件成熟一个,党组织就组建一个,努力做到党的工作覆盖到每家企业、每位党员都编入党组织,较好地实现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动态全覆盖。在全力抓好党组织组建的同时,协调推进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党建阵地建设、党组织制度建设,一支认真负责、乐于奉献的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全面建立,功能齐全、活动规范的企业党建阵地不断巩固。党建带动效应有效发挥,“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和“党建带妇建”等活动全面开展,党建合力不断增强。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基础不断夯实,迈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二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模范作用充分发挥。着力开展集中专题教育、日常思想教育,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真正做到了平时工作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住、危急关头豁得出。党员的党性观念牢固确立,敢于亮出党员身份,事事处处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旗臶鲜明地与上级党组织保持一致。党员的影响作用明显发挥,70%以上党员工作在生产经营一线,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骨干分子,在提升企业效益、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方面体现了展示自己、带动他人的重要作用。党员的奉 9 献意识不断增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密切联系群众,积极解决群众困难,树立了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三是非公有制企业加速发展活力全面激发。我们切实找准企业发展与企业党建工作的结合点,通过带动、引导、示范、服务等行之有效的办法,把党的工作融入和渗透到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企业发展的活力全面激发。企业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企业内部形成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团结和谐的良好风尚。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截至2010年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0亿元,其中非公有制企业实现303.9亿元,占全市总额的71%;全市实现税收总额45.4亿元,其中非公有制企业纳税达38亿元,占税收总额的84%,非公有制企业成为了拉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主要力量。
四是非公有制企业构建和谐社会意识切实增强。积极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企业构建和谐社会的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党组织和党员走访职工、谈心活动、帮扶助困、协调劳资关系,企业职工能深刻感受到企业党组织的温暖,企业职工的思想更加稳定,工作积极性不断增强。企业主遵章守纪的意识不断强化,自觉遵守劳动合同法,关心职工生产生活。企业主的社会的责任意识更加强化,积极响应上级党委政府的号召,踊跃参加新农村结对活动、捐资助学、社会慈善事业等活动,有力地帮助了社会弱势群体。
(四)几点体会
通过多年来的实践,我们深深感到,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多管齐下,整体联动,改革创新。
一是各级党委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根本前提。非公有制企业是按照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建立的,促进企业进一步搞好经营管理,保证企业 10 健康发展,是党组织的首要任务。党建工作也是投资环境,一个地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直接反映了当地投资环境。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必须理直气壮地在企业中开展党的工作,强化“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思路,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总体规划。切实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强化工作责任制,协调各方关系,增强工作合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工商、税务、劳动、人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职能部门发挥各自优势,切实履行职责,加强沟通配合,真正形成党委领导、党群共抓、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出资人对党建工作的思想认识,是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关键环节。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不同于国有、集体企业的党组织,不是“领导核心”,而是发挥“政治引领”作用。而非公有制企业以创造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着重于生产经营管理和业务开发。因此,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关键取决于企业出资人的重视程度。进一步调动激发出资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展非公有制党建工作的关键环节。我们从推进企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按照参与不干预、支持不拆台、引导不强制、监督不迁就的工作原则,采取刚柔并济、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切实加强对企业主的思想教育,着力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使他们充分认清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真正从内心支持党组织的工作。同时,我们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同企业主的沟通交流,关注企业的发展和存在困难,真心诚意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使企业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从而支持企业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是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核心所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身份特殊,作用特殊。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非公有制经济 11 组织的党组织要围绕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健康发展等职能探索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必须坚持把党建工作与推进企业发展相结合,以推动企业发展为中心,找准党建工作的着力点,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凝聚力量。坚持把党员主题实践与党员本职工作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劳动竞赛、我为企业添光彩、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提合理化建议等主题实践活动。坚持把党的群众工作与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注重与企业工会、共青团和妇女工作的联系,积极培育企业精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大力营造企业职工在社会爱党爱国、在企业敬业爱岗的精神,塑造党组织良好形象,使党组织成为团结员工、凝聚人才、促进发展的核心。
四是与时俱进分析研究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的存在问题,是做好非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保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更具时代气息、更富实际成效。善于超前谋划,主动研究国际化竞争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新特点,主动分析企业党员职工队伍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发生的新变化,把企业党建工作放到国际国内的大背景中去谋划,放到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去部署。深入查找问题,定期分析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订针对性措施,切实抓好整改落实。积极创新载体,使党员在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提升党员意识,发挥模范作用。积极打造亮点,注重抓大户、抓重点,以典型带动整体,促进面上工作的开展,提升企业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第四篇: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何英平在区县(市)政法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何英平在区县(市)政法工作调
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
这次调研的立意,主要是我们借换届之机,看望新当选的政法“三长”,同时掌握各区县(市)政法工作的基本情况,也为了谋划来年的政法工作思路,问计于基层,问策于基层,问需于基层。在这次人大、政府、政协换届中,“一府两院”领导班子相应更替,公安局长的配备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进入了政府班子。我们一直在关注着各区县(市)的换届,总的来说,非常圆满。尤其是在各区县(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公、检、法“三长”接受了人大代表的挑选,都以高票或满票当选,说明我们“三长”是优秀的、合格的,这检验了市委政法委对“三长”人员配备构架建议上的科学性,印证了市委的英明决策。你们都经受了人民代表的检验,在此祝贺你们,同时看望你们,看望政法委和三家的班子成员,以及政法系统其他各位同志,感谢你们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面所做的贡献。
为什么选政法委书记和“三长”座谈,因为我们政法系统是执法、司法的主力军,政法工作是法治的重要关口。对政法委书记和“三长”所谈的工作理念、所表现的履职态度以及对市委政法委、对政法工作提出的中肯、科学的建议,我全盘接收,我们政法委参加调研的同志也会认真消化,吸收到来年的工作谋划中,坚信在政法委及政法委全会的统一领导下,我们的政法工作一定会协同其他事业腾飞发展。
根据这次调研的三个课题,我代表市委政法委和在座各位谈谈履职、讲讲服务、说说抓带:
一、如何科学履职——当称职的官
履职就是如何插好自己的责任田。我们全市政法系统力量将近一万人,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穿制服和不穿制服的。大家各自的职责都不一样,但是工作又相互联通。我们各个关口、各个环节都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都在协同发展。对于常德的社会平安、社会稳定,我们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承担着光荣的任务。所谓“战时靠军队,和平靠政法”,我们履行了和平时期依靠政法的大担当。在座的各位应该为选择这一职业感到骄傲,为组织委任你这一职务而感到光荣,所以讲到科学履职,就一定要明确,“要当称职的官”。在如何做到称职上,要把握好这么几条:一是要树立增强履职影响力的工作理念,科学作为。政法系统承担着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公正廉洁执法等若干重点工作和重大任务。“几长”的履职既要阳光,又要有作为,不可平平庸庸、碌碌无为,要用公正、廉洁的一面增强影响力。我们的公检法要这样的履职,必须打得有威,惩得有力,判得公正,否则就会有负面影响。我们说打防控管,公安就是要旗帜鲜明的严打,而且要打得有声威;检察院就是要体现惩治和预防,包括法律监督;法院就是要体现公正判决。作为我们政法系统,在党委政法委的领导下,政法各个班队应该如何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值得我们思考,这也是履职应该抓住的要点。政法委是代表党委对政法系统进行管理,承担着为政法“几长”和整个政法系统保障、服务、管理的职责和义务,必须承上启下。所谓“承上”,就是要代表政法系统向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赢得支持;既要支持司法的独立,又要代表党委加强党的领导,进行党的执法监督管理,更重要的是为“三长”服好务,为他们创造一个非常好的政治环境。同时,政法委要当好领头雁、带路人,特别是政法委书记要为政法系统这班人、这个班队带好队、掌好舵、当好后盾。所谓“启下”,就是要关爱、关心、呵护好“三长”,当好他们的后盾,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为他们创造宽松的、能大胆开展工作的环境,不能因一点点失误而放大并借党委力量施压。“三长”要服从政法委书记及其领导下的政法委员会,在党的领导下积极作为。二是要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紧扣职业时代课题,开拓创新。学习十八大,实施新刑诉法,就是政法系统的时代课题。新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于明年1月1日实施,对修改后的刑诉法,我们在“人权、程序、证据、时效、监督”等的意识提升方面会有若干的“不适应”,同时也有诸多的“有利于”,机遇与挑战并存,“不适应”与“有利于”相促进,公、检、法、司都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在牢牢把握履职公信力的前提下,坚决贯彻实施修改后的刑诉法,转变工作理念。要在提高认识的前提下加强学习,加快转变思维方式,调整思维结构。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很现实、很严肃、时不我待的课题,任重而道远,也是给“几长”创新工作方法、增加工作亮点的大好机遇。三要倡导司法阳光和司法公正,实施以人为本的方略,积极作为。科学履职就是要把机械的法律条文科学地贯彻到司法的程序当中去,本着一切依法、一切为民的宗旨,沿着惩治犯罪、保护人权的路径开展我们的工作。司法阳光行由人大内司委牵头已经进行了一年多,2013年要继续深入地开展。如何做好民本文章,在我们履职过程中,既是办案也是服务,既是本职也是中心,既是局部更是全面。要做到为民排忧、不办错案;要做到为民解难、化解积案;要做到为民所系,司法公正。要结合地方,结合当地的发展,治理好、保护好、创造好环境。对老百姓反映强烈、举报频繁的黑恶势力、“黄赌毒”、职务犯罪,要响亮的去打、去抓、去判。对于该打、可打和不该打、可不打的要把持好、结合好,既要保护好地方经济发展环境,又要积极回应老百姓期待和社会关注,做到廉洁司法、公正司法,这才会有社会公信力,在公众面前阳光亮相。民本司法的文章多得很,你们大有作为,不要以为不是在经济领域,不要以为没有从事经济工作,就忽略社会经济大局,就忽视民本司法。我在有些县里讲过,我当过的五年的区县(市)长,五年的书记,还在乡镇当过党委书记,一直都从事经济领域工作。我到政法委一年多,不直接从事经济工作,但我从来没有感觉远离经济工作,而是由直接从事经济工作转为服务经济工作,并不感到陌生。所以我认为公正司法就是政法系统最大的民生。只有不办错案、消化积案,才能做到司法公正。如果一件案子办错、判错、执行错,给民众带来困惑,带来损失,甚至带来灾难,这是极大的不民生。如果把多年的积案化解,错案纠正,这就是极大的民生。因此,对于政法系统来说,司法公正就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打造公正司法、廉洁司法、阳光司法,就是服务和保障民生。
二、如何服务大局——任识时务的职
服务中心就是要顾全大局。何为大局,如何服务大局?这都是我们要思考的而且必须要在工作中践行的课题。应该本着融入地方、切合实际来提思考、开展我们的工作,要本职与大局并重,办案与服务并重,打击与防范并举。发展是大局、改革是大局、稳定更是大局。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值得我们认真的去谋划。如何服务大局,就是要围绕中心研究和开展好本职工作。前面讲如何科学履职的时候我说要当称职的官,这里我认为服务大局就是“要任识时务的职”。怎样才算“识时务”?就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脚踏实地。要把工作的取向、工作的重点,与地方的经济发展、与地方党委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树立三种理念很有必要:一是科学应对;二是精细把控;三是理性服务。科学应对就是要把自己融入县域里面来,尽快调整,把县情、风土人情尽快吃透,访社情民意。精细把控就是要联络好、沟通好,主动作为,把握何为服从、何为服务;要勇于担待,更要敢于担当。理性服务就是以法律为前提,依法执法。必须树立法律理念,在依法执法的前提下,坚定的服从,坚决的服务。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我在这里提示大家,一要学会和善于用大脑思考问题,科学研判大势。这是我们讲政治、懂时势、保旗帜鲜明的基础。讲政治、懂时势表现在紧跟中央、坚持党的领导上。把研判大势当作日常,就不会迷失方向,就会及时防错、纠错。二要用踏实的作风解决突出问题。改进作风,联系群众,过去有传统,中央也有新的要求。今年我们全市集中一个月开展了八千政法干警下基层的活动,来年要把政法干警下基层作为一项长期工作。特别是政法领导要包案、带案下基层,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三要“以严量廉”,争创满意政法队伍。“严”就是严肃、严格,“量”就是量化、衡量,“廉”就是廉政、廉洁。要把荣耀和荣誉与严管队伍、廉洁司法高度融合在一起,用作为争得地位,用奉献获得支持,用无私赢得大爱,这个“大爱”就是群众的满意和支持。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访情”、“联络”、“服从”、“服务”四条,以此担当责任。所谓“访情”,就是你到这个区县(市),首先要访政情、访社情、访民情,全方位地深入了解本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风土人情。只有随乡入俗,方可因地制宜,拿出你的工作思路和方案。然后就是“联络”,站在特定的职位上,联络联系各个单位、各个方面,事事、处处抓好沟通,这们才能创造你自己的工作环境。接着就要“服从”,接受地方党委的领导,坚定地接受、执行和落实好地方党委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勇于担当、担待,敢于冲锋在前。再就是“服务”,要保护好地方的发展环境。我们不是一味简单地去抓、去打、去判。把该抓的抓了,该打的打了,该判的判了,这是治理环境;贯彻宽严相济的政策,掌握分寸,把握尺度,巧打、巧抓、巧判,这是保护环境;做到司法公正、阳光、廉洁,这是创造环境。
三、如何抓队伍带班子——做懂规矩的一员
“抓带”就是抓班子、带队伍。队伍的素质、队伍的形象是检验政法工作得失、成败的重要标准。在“抓带”上,我提个要求,就是“要做懂规矩的一员”。每一名政法领导干部,每一名政法干警都要懂规矩、守规矩。这次换届,全市公、检、法“三长”按照要求都是实行五年一交换,是大换防,除了公安、检察各有一个因为年龄问题退出以外,其它都是拉动、交流的。从好一点的地方到弱一点的地方,差的到好一点地方,难免会存在比对。西点军队有一个著名的典故,你或许是一只“狼”,现在到一个新的岗位,你面对的一群“羊”,在不久的将来,你就会把他们带成一群“狼”;如果你是一只“羊”,而面对的一群“狼”,那么不久的将来,你所有的干警都会带成“羊”。这就是一把手效能。所以,我们要从自身做起。2013年政法队伍建设、价值观建设,从武陵区开始,先行、先试、先抓。我们必然要以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来开展队伍建设,让价值观的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坚守忠诚的政治本色,筑牢为民的宗旨,坚定公正的价值取向,严守廉洁的基本操守。我们依然会坚持党的执法监督管理,市委政法委政治部与市纪委第五纪工委联合来抓带,点就在武陵区,要真抓、常抓、一抓到底,要剥两件衣服,处理几个人。我们依然会倡导文化建警,以文化凝聚人气,提振精神,增长豪气。一是要从建制度着手,规范常态化的工作机制。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案,增强制度的约束力,用规范、有序、高效的制度推动工作的开展。二是要从领导示范着力,倡导务实的工作作风。习总书记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领导干部要带头示范,大兴实干之风。三是要从全警创满着眼,树立公信的目标。“满意”既是最高目标,也是最低要求。把最高的目标和最低的要求结合,这既简单又艰难,要做到不容易,能做到不简单。在抓队伍建设上,一定要坚持以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来引领,以党委执法监督来紧跟,以文化育警来呼应。来年,市委政法委会把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执法监管、政法文化建设相结合,把管事、管案和管人相结合。
同志们,“两会”、“两节”临近,希望大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维护好社会大局稳定。年底年关了,各单位要盘点好过去,谋划好未来,准备好开局。传统佳节和国际性的节日一个一个接踵而来,我代表市委和市委政法委对政法系统全体干部、干警致以节日的问候,祝愿大家新的一年幸福、平安、快乐!(市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