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增强稳健意识灵活操作财政货币政策

时间:2019-05-14 20:27: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增强稳健意识灵活操作财政货币政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增强稳健意识灵活操作财政货币政策》。

第一篇:论增强稳健意识灵活操作财政货币政策

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明确了年所得超过12万元的个人需要自行纳税申报。但由于长期实行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制度,很多人对自行纳税申报认识不足,准备更不足,以致目前的自行纳税申报出现一些问题。

一、纳税人自行申报存在的问题

1.纳税人前期准备不足,“年所得”确定及其申报存在困难和不便。

由于认识不够,在过去的一年中,大多数纳税人并未就年度终了后的纳税申报做相应准备,对全年收入没有详细的收入记录,或没有完整地保存收入凭证和完税凭证。这样,对于收入项目单

一、集中,或多为大额收入,以及税务机关着重监管的重点纳税人,就年内收入进行申报相对较为容易。而对于收入项目多、次数多、收入分散,每次(项)收入额相对较小,且多为现金收入的纳税人,准确理清及申报其全年所得确实有一定的困难。

2.某些项目的年所得的确定存在难度。国家税务总局已出台相关办法,对各项所得的年所得计算方法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在实际计算时仍存在一些困难。

(1)工资、薪金的年所得确定依然存在一定困难。根据规定,工资、薪金所得按照未减除费用及附加减除费用的收入额计算。实际上,纳税人每月实际领到的工资并不等于这个“收入额”。有些单位的工资单并不清晰,如对一些免税项目并未单独列出,有些单位将部分税后收入直接转入个人账户,并不在工资单中列示,也没有完税凭证。按照现行政策,许多需要列入工资、薪金所得课税的项目,如旅游奖励、商业保险、认购股票、从雇主取得折扣等收入数额,个人难以准确掌握。

(2)家庭或夫妻双方共同收入如何确定。从目前来看,家庭或夫妻双方共同的财产转让,租赁取得的所得,家庭储蓄及股票投资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及其他所得等收入,是计入某一特定家庭成员的年所得,还是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分割后计入各自所得?如果允许分割,如何分割?这些都会对纳税人是否达到自行申报标准产生重要影响。

(3)有关盈亏相抵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第一,按照规定,对于同时参与两个以上(合伙)企业投资的,合伙人应将其投资所有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相加后的总额作为年所得。但对于有亏损的怎么处理没有明确,是否允许盈亏相抵并不清楚。若允许盈亏相抵,相抵后为亏损时,又如何处理?第二,对股票转让所得盈亏相抵为负数的,规定此项所得按“零”填写。除股票之外的其他财产转让盈亏如何处理,以及其他不同类财产有盈有亏时如何处理,也没有明确。因此,对以上有关盈亏处理作出规定时,应充分考虑合理性,否则有可能会出现年收支净额为负、经济处于困境的人仍要申报个人所得税的情况。

3.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中部分所得的确定存在一定困难。

对于从股票投资中取得的部分所得,如股份制企业用盈余公积金派发的红股,以及以现金形式派发的股息、红利,在由支付企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后计入个人股票账户,纳税人受各方面条件限制在纳税申报时对这部分年所得进行确定存在一定困难。同时,纳税人能否区分开资本公积金送股与盈余公积金送股也是一个问题。另外,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通过对价方式向流通股股东支付的股份、现金等收入暂免征流通股股东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那么,这部分所得是否计入个人所得进行申报,如何计入,亟待规定。

二、税务机关实施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纳税申报准确性监控有困难。

目前条件下未能形成有效的相关公共管理部门、支付单位与税务机关之间信息传递的配合机制,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基础信息的掌握并不完备。同时,各地税务机关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信息传递和共享难以实现。在纳税人所得项目比较多,支付地点相对分散,又多以现金形式取得的情况下,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自行申报情况的监控存在困难。

2.某些管理措施的具体落实存在困难。

现行申报办法规定:“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在每年法定申报期间,通过适当方式,提醒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办理自行纳税申报。”这一规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主管税务机关难以完全掌握哪些人年所得超过12万元,使提醒义务难以全面履行。二是为纳税争议埋下隐患。纳税人可能会以没有接到主管税务机关的提醒,或以提醒方式不当为由,不履行纳税申报义务。三是提醒申报与《税收征管法》中的通知申报有何区别,提醒是否等同于通知,需要进一步明确。

对纳税人随意变更申报地点,又不报原主管税务机关备案的行为,现行办法没有规定如何处理。在实践中,选择纳税地点容易被纳税人作为逃避纳税义务的手段,也易导致地区间税收恶性竞争。如果纳税人变更申报地点不报原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原主管税务机关也无法按规定将纳税人的信息传递给新的主管税务机关。

3.纳

税人取得收入后未及时申报的法律责任问题。

《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国税发【2006】第162号)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依照《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处理。《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或者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但对纳税人取得收入时应进行纳税申报但未按期申报,在次年汇总申报时是否处罚没有具体规定。

4.纳税人自行选择申报方式是否恰当。

现行办法规定,纳税人可以自行选择申报方式。《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采取除直接申报以外的其他申报方式时须经税务机关批准。下位法与上位法的规定不一致,可能造成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在申报与受理衔接上出现问题。

我们认为,首先,我国目前对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实行自行申报的制度设计,超越了目前税收管理的外部基础条件和现有征管技术条件。因此,自行纳税申报的规范和其效果的全面显现,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自行纳税申报的外在环境和条件。其次,从当前看,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纳税人如实纳税申报还依赖于纳税人的诚实,而不是制度约束。在没有其他相关部门提供个人收入信息及有效收入控管制度的情况下,自行纳税申报的积极作用都将趋弱,因此,需要建立起有效促使纳税人自行申报的制度体系。再次,若没有对依法申报者的有效激励和对违法者的严厉惩处机制,将不利于全民纳税意识的培养,甚至会恶化税收环境。

三、做好自行纳税申报的建议

1.完善自行纳税申报的配套制度。

(1)制定“年所得”的标准计算公式,提供给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代理机构。统一规定各单位工资单(或个人收入凭证)的标准格式,体现出规定口径计算的“年所得”;扣缴义务人在扣缴税款时必须向纳税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收入凭证和扣缴税款凭证。具备条件的扣缴义务人应在年初向纳税人提供上年度从本单位取得的“年所得”的凭证。

(2)对夫妻或家庭共同取得的收入是否划分、如何划分作出规定,以准确确定每个人的年所得。

(3)取消有关提醒的规定,避免与《税收征管法》中的“通知”产生混淆,或将其修改为:“主管税务机关在每年法定申报期间,可以通过适当方式提醒纳税人办理自行纳税申报。但税务机关未提醒或提醒方式不当,不免除纳税人不履行申报义务的法律责任。”提醒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是税务机关为搞好税收征管而进行的一项纳税服务工作,不应作为税务机关的法定义务。

(4)对申报地点的初次确定给予纳税人充分的选择权,同时对变更申报地点的条件作出明确的规定,对纳税人改变申报地点进行限制。

2.尽快推广个人账户制度,强化非现金结算。

3.进一步加强对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的管理,提高扣缴申报质量。

加强对扣缴义务人报送的全员全额扣缴申报信息的分析利用,定期与纳税人申报信息进行比对,将双方申报不一致的信息作为税务检查的重点。在建立和完善税务机关之间个人信息传递共享机制的同时,强化公共管理部门、金融部门及支付单位向税务机关及时传递个人涉税信息的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尽快实现信息及时传递和准确查询。

4.建立诚信纳税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第二篇:论增强领导干部勤俭意识

论增强领导干部勤俭意识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不断发展壮大的法宝,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领导干部却忘记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逐渐走向腐败,如不及时遏制和扭转这种现象,将危及到我们党的生死存亡,事关国家兴衰成败。因此,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具深远的历史意义。

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关键是要增强领导干部的 勤俭意识。勤俭意识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延伸,它是培养领导干部优良品质的先导,是领导干部反腐之盾,是建设节约型政府的源头。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勤俭意识,就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好人民的公仆,清俭修身,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勤政为民,廉洁奉公,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虽然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但却总结了历史上各个朝代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可谓是真知灼见。今天对我们党和国家的建设仍然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指导意义。2007年1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届全体会议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牢记‘两个务必’,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各项工作中要贯彻勤俭节约原则„„”“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历来把它作为党风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领导干部只有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才能永葆先进性,才能把反腐倡廉工作引向深入,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要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勤俭意识将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增强勤俭意识,对抓好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极其重要。

勤俭意识的践行与延伸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谓勤,即勤劳,就是辛勤劳动,努力生产物质财富。所谓俭,即节俭,就是节制、节省、爱惜公共财物和社会财富以及个人的生活用品。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孔子在夸奖他最喜欢的一个学生颜回时说:“贤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作为圣人孔子自己也一贯保持勤俭的生活作风。有一次,他要搬到九夷(东方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去居住,有人劝他说:“陋,如之何?”他却淡淡地回答:“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于丹〈论语〉心得》于丹著,中华书局出版,2007年4月)李时珍为解民疾苦,不辞辛劳,跋涉千山万水,尝遍百味草药,积二十七年之经验,写成《本草纲目》,造福人类;还有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愚公移山”的精神等。正是这些传统美德和精神,千百年来推动着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把艰难困苦和逆境看作激励自己奋进的动力,不屈不挠地去实现人生目标,中华民族因此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华夏文明。中华民族长期积淀下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是我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将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克服各种艰险,创造美好的生活和光明的未来。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铸造了“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和“西北坡精神”。在那艰苦的年代,吃的是野菜、红米饭;睡的是地铺、稻草;穿的是自缝粗布衣,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小米加步枪,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解放了全中国,让中国人民站了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又铸造了“抗美援朝精神”、“好八连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以及“抗洪精神”等等。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强调,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精神力量,是抵御腐朽思想侵蚀、保持党和国家政权永不变色的强大思

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人八十多年的艰苦奋斗,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一种精神和价值取向,永远不会过时,仍然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重要法宝。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二是要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就生产力而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一国情就决定我国必须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但这一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分配不公、铺张浪费、贪污腐败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我们不能把优良传统丢掉。换句说,即使我国发展了,综合国力强大了,仍然要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更要率先垂范。“劳则思,思则善心生;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在领导干部中是勤俭节约风盛行,还是奢侈浪费之风泛滥,对整个社会风气将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领导干部要大力增强勤俭节约意识,牢固树立“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只有这样才不负党和人民赋予新的使命。

勤俭意识在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的作用

勤俭意识是培养领导干部优良品质的先导。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曾斥责金钱是“万恶的渊薮,一切罪恶的根源”,这对拜金主义者来说是非常适用的。在建国初期,由于崇拜金钱,经不起“糖衣炮弹”的攻击和受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天津的刘青山、张子善等党内高级干部过去那种艰苦朴素的品质发生了变化,成了人民和国家的蛀虫,贪污腐化堕落,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有不少领导干部,如浙江省原交通厅厅长赵詹奇、安徽省池洲市政府原副秘书长孙靖等,在个人品质方面出了问题,成了金钱的奴隶,结果跌入犯罪的深渊。从思想根源上分析,他们认为“现在的社会只有金钱是真的!”庄子说:“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他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诱惑和迷惑。(《于丹〈庄子〉心得》于丹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2007年2月)“小惑易其方”,就是为了实现某种功利,而改变心中的理想;而“大惑易其性”呢?就是利令智昏,让人们改变本真。从上述领导干部的教训中,不难看出,有些领导干部经不起金钱物质利益的诱惑而脱化变质,道德沦丧,若不注重领导干部的品质培养,我们党抓好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将无从谈起,也无法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要增强领导干部的勤俭意识。只要领导干部增强了勤俭意识,才能抵制各种诱惑和腐朽思想的侵蚀,不为金钱所动,个人品质才能达到“慎独”的境界,才能防微杜渐,从而筑牢自己人格的万里长城,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我们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才能得到发扬光大。因此说,勤俭意识是培养领导干部优良品质的先导。

勤俭意识是领导干部防腐之盾。在领导干部中之所以产生腐败现象,是因为“贪婪”。领导干部的“贪婪”,并非遗传所致,是个人在后天环境中受病态文化的影响,形成自私、攫取、不满足的价值观而出现的不正常的行为。贪婪没有满足的时候,越加满足胃口越大,甚至不择手段,走向极端。正如宋学大家程颐所讲:“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古往今来,贪婪成性的官员大有人在,因贪婪而身败名裂,甚至招来杀身之祸的人更是不胜枚举了。在今天,领导干部的腐败现象令人触目惊心,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报告披露,2006年中国各级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33668件,立案侦探涉嫌职务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736人,其中厅局级202人、省部级6人。(新华网北京3月15日电:权力资本腐败成为中国反腐重点,记者:张敏、冯国)以上事实表明,领导干部腐败之风已经严重响影了我党的建设,危及到了我党的生死存亡。因此,我党把反腐败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胡锦涛总书记今年1月9日在中纪委 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特别强调:“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拓展

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坚定不移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要抓好反腐倡廉工作,关键是要增强领导干部的勤俭意识。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也应该有“君子”的胸襟,淡泊金钱利禄名誉,远离贪婪的黑洞,洁身自好,勤勤恳恳为党为人民工作,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利,真心实意地做一个好官。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增强勤俭意识,这好比腐败是一支将领导干部射下马的利箭,而勤意识俭则是一个坚固的盾,只有筑牢这道防线,我们的领导干部才不会被射下马,才能够专心理政,廉洁从政,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才能更加巩固。

勤俭意识是建设节约型政府的源头。建立“廉价政府”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廉价政府”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政府要廉政;二是政府要节约。(《法制日报》:论增强节俭意识,作者:王伟,2007年4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当前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解决一些行政机关存在的严重铺张浪费问题。现在不少地方、部门和单位讲排场、比阔气,花钱大手大脚,奢侈之风盛行,群众反映强烈。这种不良风气必须坚决制止。要严格控制行政机关新建、扩建办公大楼,严禁建设楼堂馆所,切实规范公务接待行为,堵塞管理漏洞,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这是我们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各级领导干部抓起。因为各级领导干部都不同程度地掌管着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大权,如果没有勤俭的意识,随手一挥笔,少则十几万,多则几百万甚至上千亿就花出去了,若是这些钱未能真正用在“刀刃上”,将会给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要建立节约型政府,领导干部是源头,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增强勤俭意识,才能有效地 解决行政机关存在严重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花钱大手大脚、奢侈淫逸等问题,才能遏制兴建楼堂馆所、办公大楼之风。我们要倡导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反对铺张浪费的败家子作风。我们要切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资源相对匮乏,底子薄,需要成千上万的领导干部保持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树立良好的执政者形象。

领导干部怎样增强勤俭意识

牢记宗旨,当好人民的公仆。领导干部要增强勤俭意识,首先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缩点。”(《光明日报》:论增强公仆意识,作者:李君如,2007年4月2日)各级领导干部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这一宗旨,应更加明确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谋好利。基于这一点,各级领导干部才能增强勤俭意识,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应“节用以时,使民以时”;“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意思是说,领导干部自己勤俭节约而爱百姓,使百姓按时劳作,国家才能富裕,人民才能宽裕。若纵欲无度,则祸国殃民。然而,各级领导干部要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其次是当好人民的公仆。所谓公仆,是指为公众办事的人,具体地讲是政府官员。毋庸置疑,领导干部就是人民的公仆,就是要为人民群众办事。毛泽东早就指出:“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现代伦理学》王正平、周中之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作为领导干部,只有把自己摆在人民公仆的位置上,才会有勤俭意识和动机。曾任阳江市委老干部局局长的雷法熙为人们树立了良好的公仆形象。他干了14年的局长,不但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而且在生活上廉洁自律,为了避免与局里几个领导挤一辆车和省油钱,他平日上下班坐公交车,局里提出要给他补助,他说:“我已坐了公车,这补助一分钱也不能领!”(《先模风采》中共阳江市委组织部、阳江市作家协会合编,阳江市教育印刷公司承印,1998年4月13日)在社会主

义经济条件下,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领导干部面临着巨大的诱惑,存在两种风险:一是做官做老爷,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的主人”;二是以权谋私,即由“公仆”变“私仆”。(《光明日报》:论增强公仆意识,作者:李君如,2007年4月2日)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就没有这种风险意识,摆架子,耍威风,滥用职权谋私,贪污受贿,骄奢淫逸,严重损坏了人民的利益,败坏了党和领导干部的形象。这种现象绝不能让其蔓延下去,要坚决遏制和打击。这就要求各级领领导干部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充分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用之于人民。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的那样:“政府的一切权利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必须秉持一种精神,这就是公仆精神,政府人员除了当好公仆外,没有任何权力。”(《光明日报》:论增强公仆意识,作者:李君如,2007年4月2日)作为领导干部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党和人民勤奋工作,为国家节约好每一分资金、每一份资源,反对铺张浪费,造福子孙后代。

清俭修身,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十分注重节俭与修身,他曾在《戒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就是说,俭朴的生活能够培养和增进人的高尚情操,它把人们的视线从物质的追求转移到自身修养的增进上,转移到对义的追求上,是一种非常好的修身方法。我们的伟大领袖、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勤俭节约的精神可谓是领导干部的光辉典范。毛泽东身为党中央主席,生活十分朴素,衣服破了补,补了破,再摞补丁。有一次接见外宾,事前警卫员提醒他不要伸腿,原因何在?毛泽东的袜子太破,腿一伸露了出来。(《职业道德培训教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技术培训指导中心组织编写,蓝天出版社出版,2001年4月)曾任阳春市房管局局长的陈增业堪称为当代领导干部清俭修身的楷模。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有人曾建议陈增业大大方方弄套一两百平米的房子,可他却坚持:“当领导就要吃亏,不义之财不能要。”他当了近十年的局长,心不贪,嘴不馋,一家六口仍住在按标准分配的房子里,家里连一件象样家具都没有,在一些熟人的眼里他是一位“寒酸局长”,但却被阳春市人民誉为“操正步的老黄牛”。(《先模风采》中共阳江市委组织部、阳江市作家协会合编,阳江教育印刷公司承印,1998年4月13日)各级领导干部应把先贤、领袖、伟人和先模的节俭美德作为一面镜子,时时刻刻对照自己,反省自己,看看自己的操守、品德与人民和党的要求还有那些差距,在生活上以节俭为荣,不追求丰厚的物质享受;在工作上,淡泊名利,始终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为党为人民办好每一件事,决不能像云南红塔集团董事长禇时建、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那样,淡忘了勤俭意识,把艰苦朴素的作风抛到九霄云外,面对物质利益的种种诱惑和资产阶级的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丧失操守,贪污受贿,成为人民的罪人。勤俭是领导干部的修身良方,艰苦朴素是培养领导干部高尚情操的沃土。总而言之,领导干部只有坚持清俭修身,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才能使自己的勤俭意识不断增强。

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中国历史上,历代都有励精图治、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官吏。清朝康熙时代,有位官员叫陈瑸,他做官几十年,廉洁从政,始终把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放在首位。他刚到福建古田任知县时,该县赋役轻重不均,老百姓怨声载道。不久,他就亲自到老百姓中间作调查,下大力气推行一系列利民政策,整顿赋税,让百姓得以安居,万民欢跃。康熙五十三年,他被升为偏沅巡抚,到任后,帮助百姓建立社仓,提倡节俭,禁止百姓向官府、下级向上级馈赠礼物等。这些举措,得到老百姓的拥护,也得到康熙的嘉奖。(《金手指点子库》第二册,张俊红主编,吉林摄影出版社出版,2001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美德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也得到了充分发扬光大。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就是一个光辉的榜样。他从青年时代起就立下勤政为民的志向,积极投身革命,一生戎马倥偬,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建国后他作为一个国家的总理,日理万机,被誉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总工程师”。但他从不以权谋私,光明磊落,赢得了人民的普遍尊敬。1976年周恩来逝世,联合国设在纽约的总部下半旗致哀,这是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开天辟地第一次。于是,有些国家的外交官为此愤愤不平。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瓦尔德海姆仅发表了一分钟的演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的决定。原因有二:第一,中国是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让我们数都

数不过来,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却没有一分钱存款;第二,中国有将近十亿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她的总理周恩来却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和首脑,如能做到其中的任何一点,总部照样为他下半旗。”(《职业道德培训教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技术培训指导中心组织编写,蓝天出版社出版,2001年4月)这简短的演说,如一个重磅炸弹,震得来讨说法的外交官们哑口无言。从陈瑸和周恩来总理的身上,给我们的启迪是什么呢?就是为官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勤政为民,廉洁奉公。历史已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我们党正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实现小康生活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奋勇前进,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该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呢?仍然是“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有了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够从思想上增强勤俭意识。有了勤俭意识,才能激发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既要看到我国当前经济的增长,又要看到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既要看到发展,又要看到发展的持续性,任重而道远。所以领导干部要勤政为民,求真务实,反对好大喜功、铺张浪费,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我们应当看到,今天仍有不少领导干部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忘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逐步走向腐败。江泽民同志早就告诫我们:“过去干革命需要艰苦奋斗,今天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需要艰苦奋斗。„„党内要大兴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之风。”(《职业道德培训教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技术培训指导中心组织编写蓝天出版社出版,2001年4月)古人云:“天下兴亡多少事,自身腐败遭厄运”,“官廉则政举,官贪则政危。”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关系到党、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和兴衰的大事,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勤俭意识,始终保持“勤俭节约、廉洁奉公”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为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篇:论大学生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论大学生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摘要:本文通过论述我国公德现状,列举造成该现状的原因,指明大学生增强自身公德意识必要性与途径。

关键词:公德提高自身大学生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的关系。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在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在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在现代化建设中,包括大学身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在21世纪人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作为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群,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后备,将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一个民族的发展情况,决定着一个国家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的实现与否。所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大意义和必要性,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话题也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及特点

其一,思想道德心态逆转,理想追求淡化。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一些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在索取与奉献关系上,一味地强调索取而不愿付出。还有部分学生在价值观取向上过于急功近利,敬业意识薄弱,理想追求淡化。

其二,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的监护,但是由于他们辨析力弱,自控力差,因此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把握思想行为准则。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而对道德、纪律产生蔑视与叛逆。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对体现大学生责任感与文明程度的规范未加重视,甚至行为失范:考试作弊、损坏公物、随地吐痰、买饭加塞等现象时有发生。

其三,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也更多样化和高档化。在现代生活消费意识熏陶下,青年学生也纷纷追求新潮和高档。在生活方面,推崇及时行乐、吃讲排场、相互攀比、超前消费,而对提倡节水,节电,节粮不以为意;在学习方面,贪图安逸,缺乏积极进取向上精神,声称“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的所谓“治学原则”;在爱护他人成果方面,表现出道义上的缺失,破坏、剽窃屡见不鲜。

二、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

(一)、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趋于务实;但另一方面,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现象泛起,而更完善的价值标准未能确立,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再有,党风、社会风气不正,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崇尚奢糜等腐败之风也造成大学生对社会产生不平衡心理,荣辱观倒置。这些社会负面现象的影响使部分青年学生走上了躬行践履的道路。

(二)、学校道德教育和管理的不足。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未能很好地结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而过高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也因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失去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造成了学生缺乏公德甚至暴力事件的发生。校园中大学生重人情、轻法度的现象也从另一方面加剧了道德文明的偏离。

(三)、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我国文化教育的普及面不够,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导致学生接受家庭基础文明教育的低层次、不全面;另一方面,九零后独生子女进入大学,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受到过分溺爱,不少学生已习惯以我为中心,“人人为我”视为理所当然,而“我为人人”既不去想,也不愿去做,久而久之公德观念淡薄了,冷漠、自私、怕苦、怕累的坏习气养成了。一些家长宁愿自己吃苦节俭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舒舒服服上学,对他们有求必应,很少甚至不去过问他们的花费去向。这无疑变相地鼓励了孩子的高消费,滋生了摆阔气、讲排场的恶习。

(四)、大学生道德心理的不成熟。不少学生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在当前形势下,许多学生对日趋多元的道德标准又不能加以正确选择,面对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对那些良好的道德规范不能自觉地身体力行,有的大学生在道德文明方面甚至知行脱节。因此提高大学生文明水准,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已势在必行。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途径

(一)注重社会公德教育

社会公德是道德生活领域的重要范畴。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整治不良风气,开展社会公德大动员,规范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力提倡并鼓励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约束和制止不文明的行为,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

(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积极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积极开发优秀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一往无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可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不仅要使公民道德教育体现优良传统,又要反映时代特点,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总结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应当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崇高的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比如,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乘坐公交车主动让座,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等。公德的境界,就会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

第四篇:增强“四个意识”维护党中央权威(人民日报二论)

增强“四个意识”维护党中央权威

——(人民日报)二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这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的历史节点,在全面深化改革、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就。全会全面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系统总结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就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作出新的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和历史担当,体现了全党的共同心声,对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力量,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要求全党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正是要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充满生机、充满朝气,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力量。

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必须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守崇高理想信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面对 “四大考验”和 “四种危险”的严峻挑战,面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艰巨使命,只有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才能筑牢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基础,我们党才能担负起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可以说,增强“四个意识”是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四个意识”是统一整体,为的都是确保全党方向和立场坚定正确,确保局部和整体协调一致,确保团结和集中统一,确保队伍整齐有力。怎样体现“四个意识”?如何检验“四个意识”?首先就要看是否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团结在党的核心周围; 就要看是否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核心看齐。只有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才能有力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有效应对党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危险,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伟大事业需要坚强领导核心。这次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众望所归、实至名归,是党心所向、民心所向。明确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反映了全党的共同意志,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今天,增强核心意识,就是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人心齐、泰山移。”全党向中央看齐,保持高度团结和集中统一,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毛泽东同志说过: “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 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好新的发展理念,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党,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今天,增强看齐意识,就是要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四个意识”强不强,不是抽象的,体现在一言一行;不只看表态,更要看实际行动。把“四个意识”转化为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的切实行动。坚持围绕核心聚力、向党中央看齐,坚持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动,我们就能更好抓住机遇、战胜挑战,不断书写全面从严治党新篇章,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第五篇:增强财政意识是财政工作解放思想的根本体现

增强财政意识是财政工作解放思想的根本体现

增强财政意识是财政工作解放思想的根本体现

财政工作一直是领导考核的重要指标,理更是工作成绩的是佳表现,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现结合本职工作,就财政工作如何围绕全市发展目标,解放思想,加快发展谈点体会。

一、从

历代盛世出现财政危机的教训,来正确分析和看待我市的财政状况

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国家权力,以国家为主体,对社会产品主要是社会剩余产品进行分配和再分配。从字面理解,财政的“财”是财产、财物、理财的意思;“政”是政府、政治、行政的意思,财政是“财”与“政”的有机结合,是用国家的政治权力来进行的理财活动。

1、关于汉、唐、明、清的财政危机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是财政资金分配活动的两个方面。财政支出关系到国家财政的稳固、平衡和强大。资料记载,中国历史上的汉、唐、明、清四个强盛时期都出现过程度不同的财政危机,而且都与财政支出有着直接的关系。

西汉从汉高祖起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到汉武帝接位前后,经济繁荣、财政雄厚。史书记载,“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庚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但后来由于支出规模过大,很快出现财政危机。元朔五年(前124年)“藏钱经用,赋税既竭,不足以奉战士”。元狩三年(前120年),财政日益匮乏,山东又发生特大水灾,西汉政府的财政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唐代前期,政治安定、经济发展,举世闻名,百余年间,相继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两个盛世。开元天宝时期,国家财政收入是唐代财政收入最高时期,也是魏晋南北朝以来少有的殷富。财政收入的丰厚,导致支出规模日渐扩大,财政危机接踵而来,至天宝末年,“大抵用物之数,常过其所入”。

明代从明太祖开始,经过“百年之治”,经济发展,财政增长。洪武时期至正统年间,财政收入每年稳定在243万两,长期保持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状况。但随着支出的增长,财政入不敷出,迨成化时,国家历年积蓄用之俱尽,弘历十五年(1502年),国家财政“一岁所入俱不足供一岁所出”。

清朝前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直到乾隆末年,长达一个世纪,史称“康乾盛世”。但康熙末年由于财政支出过大,国家财政陷入了“库帑亏绌,日不暇给”的危机之中。康熙全盛时期库存白银达3000万两,到康熙去世时只剩下800万两。

上述情况说明,盛世财政最容易使支出扩张,导致财政危机的发生。支出规模的大小,管理的好坏与财政危机的发生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对于我们做好财政工作很值得借鉴,越是盛世,收入丰厚,越要注意合理支出。

2、当前我市的财政状况

一直以来,我市在致力于发展经济的同时,把财政工作放到突出的位置来抓,“九五”、“十五”时期,我市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特别是1994年分税制以来,收入年均增长达16.7,今年一季度,我市财政收入的增长更是达到了45,收入的稳定增长,为全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证。

二、增强各级的财政意识是做好财政工作,实现市乡财政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

首先,要确立“财政活动是政府活动主要方面”的意识,将财政摆上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财政、财政无财不政。财政既是一个经济范畴,更是一个政治范畴,事关治国安邦、强国富民。亚当·史密在《国富论》中称财政为“庶政之母”。宋代的苏辙说过,“财者,为国之命而万事之本。国之所以存亡,事之所以成败,常必由之”。我国封建时代的当政者就十分重视财政的作用,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北宋的王安石变法、明代张居政改革等,都把财政改革作为一个主要内容。古代盛世的财政危机导致朝代的更替。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雄厚的财政实力和正确的财政政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繁荣和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现代经济的发展也证明了,一个国家的强大、一个地区的繁荣无不靠雄厚的财政支撑。财政作为一种状态,它显示了一级政府可支配的社会总商品的多寡,财政状况是衡量一个地区贫富的晴雨表,这数字、那数字,财政收入才是硬数字。财政作为社会商品再分配的一种手段,它具有配备资源的职能、收入分配的职能、经济监督的职能、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稳定、增长的职能。所以做好财政工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主要工作。财政工作做不好、财政状况不佳,不仅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会影响简单再生产的维持;不仅制约社会事业的发展,还会影响公务活动的开展;不仅制约一个地区的经济繁荣,还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政治稳定。所以,抓不好财政的政府是人民不满意的政府;不懂财政,不抓财政的领导也不能算称职的领导。

二是确立公共财政的意识,积极关心和支持财政工作。中央领导曾指出:“在我国,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财政,制定和实施

正确的财税政策,努力做好财税工作,是我们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跨世纪发展目标和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提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都要学习财税知识、熟悉财政政策、财政法规和财政业务,牢固树立为人民当家理财的思想,不断提高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的水平。不管是从领导的要求看,还是从财政对经济发展、地方繁荣的保证和促进作

用考虑,单从作为财政供给者的公务员自身素质看,关心财政、积极支持财政工作,我们人人有责。所以作为“财政工作是部门的事、政府的事”,“我们不管钱,只管用钱”的认识都是错误的。

三是确立财政法制意识,规范财政管理。社会主义财政除以国家权力为依托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外,还以所有权为依托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财政行为是一级政权机构的行为,以国家权力为依托”意味着这一行为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以“所有权为依托”,并不意味着财政的软化,因这个“所有权”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国家,在计划经济时代,更具有“指令性”的“硬度”,在进入市场经济以后,财政改革的方针是实行政、企分开,财政要退出面向市场的竞争性领域。实施财政对这一部分的间接调控,由国有控股公司去直接调控。财政收入和分配都经过最高权力机构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其法定性、强制性是不言而喻的。就财政收入来讲,必须取之有据、取之有度,就是依法治税,依法治收,应征不漏;就财政支出而言,也必须用之有规,用之有度,按计划,经批准。近年来,我市少数企业偷税漏税、少数部门乱收费,对财政小贷和以财政提供担保进行的贷款等无偿占用,“誓死不还”,以及乱支滥用,软化支出预算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都是财政法制意识不强的表现,必须切实加以纠正。

四是确立财政效益意识,坚持勤俭节约。任何一种财政安排都会产生一定的效应,财政的严肃性、可靠性是建立在财政的有效性基础之上的。财政的钱要用在刀口上,用在关键处,不该用的钱,坚决不用,不能报销的坚决不报,“会哭的孩子要多给奶”、“公家的钱不用白不用”的观念和做法都是与此相悖的。江总书记在去年部省级领导干部财税专题研讨班上指出:一些地方和基层党政机关机构膨胀,人员严重超编,也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一些人违反党和国家的政策,把自己的亲朋好友塞进党政机关,都来吃“财政饭”,结果使当地绝大部分财政资金用在了人头费上,不仅造成财政入不敷出,坐吃山空,而且导致歪风邪气屡禁不止。古人说:“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就是说,从事生产的人要多,财政供养的人要少,谋划生产的人要勤奋,用财的人要节俭,财富才会富足。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大力倡导勤俭节约之风,另一方面要加强财政监督、稽查,坚持财政资金使用的事后审计,实行跟踪问效,严肃查处财政资金使用管理上的违规违纪行为。

五是确立“纳税人至上”的意识,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搞好服务。作为各级机关和财政供给的事业单位人员,特别是国家公务人员,并不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其收益是通过财政从纳税人那里“再分配”过来的,说白了,拿了纳税人的钱,就得为纳税人服务。在公共财政理论中,“税收是人们为享用公共产品和劳务所必须付出的代价”。纳税人已经付出了代价,作为劳动交换,在国家公务员岗位上就必须为他们享用“公共产品”提供劳务和服务,这才是天经地义的。所以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更好地为纳税人、为基层服务,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三、优化收入结构,培植税源经济,努力实现财政经济的良性循环

要根本改变目前我市财政上的“两个比重偏低”和“三个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实现财政经济的良性循环,除了增强各级财政意识外,在具体工作中,要特别注意把握以下几条:

一是调整经济工作的思路。要根本改变只要数字不要效益的思想,上项目、搞投入要以效益为中心,以是否创造税收为取舍依据。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和第三产业,在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时,要把握创造税收这个导向。要通过几年的努力,不断提高经济因素在财政中的贡献份额,降低非经济因素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以此来提高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

二是加大依法治税的力度。从我市实际情况看,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长期以来,国有经济发展较快、比重大,成为税收的主体,而这些企业形成地方税收的比重小;也有主观原因——在组织收入力度上不够平衡,国税有发票,征管相对容易到位,地税税种多、税源分散,易出现漏征的问题,多年积累,势必使得劣势更劣。因此,必须从征收、稽查、清欠方面加大依法治税的力度,根本解决有税不收、有税难收、有税难清的问题,坚决杜绝新欠的发生。

三是掯实增收节支的措施。要改变当前我市的财政状况,从根本上说要开源,发展经济,培植财源;就眼前而言,必须开源与节流并举,重抓节流的措施。首先要硬化预算约束,不打赤字预算,不超预算支出。其次要按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支出范围,财政要尽快退出竞争性领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该保的必须保证,不该保的量力而行。再次要大力压缩非刚性支出。严格控制招待费、会议费、汽车燃修费、出国出差费、办公费,确保既定的节支目标实现,缓解财政支出的压力。

四是寻求化解风险的办法。财政债务风险已经成为当前财政工作的重要问题。化解财政风险首先要不再增加风险,严格控制财政借债和财政担保;其次要建立债务偿还机制,对已经形成的债务要分类管理,落实还债的责任和措施;坚持“谁借债、谁还钱”的原则,依法落实用钱单位的偿债责任。还要建立财政偿债风险基金,不断提高财政偿债能力,确保财政安全。

下载论增强稳健意识灵活操作财政货币政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增强稳健意识灵活操作财政货币政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