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题(群体与组织)
2.在重庆事件之前,李庄案就引发了司法界的地震,以至于一些原本以赚钱为目的的律师们,自发联合起来抗争权利。请查阅陈有西等为李庄辩护前后发表的多场演讲资料,试着解释这些律师空前团结的动因何在,群体行为理论可以解释么?
5.抚顺监狱-把魔鬼变成人
这是一个很多中国人都不知道的故事,却也是中国人表现宽容饶恕品格最好的一次,虽然参与其中的人们只是出于服从命令。观看这个视频,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为什么这件事会发生?有哪些当时没有想到的后果?谈谈你的感想。
15.官员考核方式改革
武汉电视问政带动了多地的电视问政,请查阅相关资料,分析电视问政是否属于适度利用冲突原理提高组织绩效的模式?为什么。
16.聚焦医疗改革体制改革
医患关系是目前国内最让人揪心的关系,目前似乎无解。不久前颁布的后交费试点,也很快就被澄清不可能全面推开。试着用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解释公立医院的组织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是否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要求,至少选择一家医院展开研究。
第二篇: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属于微观系统,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属于中观系统的范畴。
第一节 群体传播
一、群体的特征与社会功能
(一)群体的概念:概念P89;群体的两个特征P90;群体的两个类别;组织群体与非组织群体
(二)群体的社会功能与意义:群体的三个社会功能P91
二、群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
(一)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的形成:群体意识三个方面P92;群体意识的形成P92
(二)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群体规范P92-93;群体规范的四项功能P93;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对内、对外)P93
(三)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群体压力的概念P94;信息压力的概念P95;趋同心理的概念P95
三、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集合行为的概念P95;集合行为产生的三个条件P96;集合行为的三种特殊的传播机制(暗示与感染;模仿与匿名;非常态流动)P96-99
第二节:组织传播
一、组织与组织传播:
(一)组织的概念与结构特点:组织的广狭义P99;组织结构的三个特点P100
(二)组织传播极其功能组织传播的定义P101,组织传播的四个功能P101-102
二、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与机制
(一)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三种渠道P102-103
(二)组织内传播非正式渠道:两种形式P103;三个特点P103-104
(三)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书面媒体:会议;电话;组织内公共媒体;计算机网络
三、组织外传播极其形态
(一)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企业组织信息输入的渠道P106
(二)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公关宣传、广告宣传、企业标识系统P107-108
群体: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群体的本质特征:
1、目标取向具有共同性。
2、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
这两个特征意味着任何一个群体都具有互动机制和使共同性得到保障的机制,这种机制成为群体的组织性。
群体可分为组织群体和非组织群体。
群体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群体是将个人和社会相连接的桥梁和中间纽带。是“局部社会”。群体帮助个人完成社会化过程。群体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使社会秩序的连续性得到保证。群体可以团结个人的力量,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群体对个人的重要的意义:
1、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群体的能力大于参与群体的单纯个人能力的简单相加,群体也能够使成员个人的能力得到增强,实现个人实现不了的目标,这是个人参加群体的基本动机之一。
2、群体是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加入群体获得关于外界变化的信息以减少因对环境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恐惧和忧虑,协作,以集体的力量克服困难和危机。提供安全的行为方式范例,按照群体的行为准则约束自己的行动,防止个人发生社会偏离和陷于社会孤立的有效方法。
3、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最大限度地丰富自己,促进自己的力线共和目标的实现。群体是表现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场所。
负面意义:某些群体为实现一己之目的而拒绝承担正当的分工。群体同时具有束缚和压抑个性的负面作用。
群体生存的基础条件:
1、共同的目标和关心事项,这是群体凝聚力的核心。
2、成员之间的协作意愿,也就是个人参加群体并愿意为之作出贡献的动机。
3、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即群体传播。
群体传播: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群体传播是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条基本的生命线。
群体传播对群体意识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群体意识: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包括:
1、关于群体目标和规范的合意。
2、群体感情。成员间的个人能感情、群体成员主观境界的融合所产生的“我们”感情。
3、群体归属意识。即群体成员因从群体活动得到某种程度的需求满足而对群体所产生的认同感。群体的传播结构可以从信息的流量与流向两方面来理解。信息流量达,互动交流频度高,群体意识中的合意基础好。流向是单向还是双向的,传播者是特定的少数人还是一般成员都拥有传播机会。双向性则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更统一、群体感情和归属意识更稳固,凝聚力更强。
群体意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成员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的制约作用上。
群体意识的核心是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
群体规范功能:
1、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
2、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
3、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
4、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
在群体传播中,群体规范的主要作用在于排除偏离性意见,将群体内的意见分歧和争论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保证群体决策和群体活动的效率。
群体规范的维持通过群体内的奖惩机制来保证。
群体规范还对来自群体外的信息或宣传活动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凯利和沃卡尔特的实验。以中学生的课外团体“童子军”为对象。群体归属意识越强,对群体的忠诚度就会越高,对与群体规范不相容的宣传就越表现出较强的抵制态度。
群体对来自外部的说服活动效果的影响表现在:
1、在说服的观点与群体规范一致的场合,群体规范可以推动成员对观点的接受,起到加强和扩大说服效果的作用。
2、在说服观点与群体规范不相容的场合,后者则阻碍成员接受对立观点,使说服效果发生衰减。唤起“自卫”行为,出现逆反效果。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
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是群体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人为了进行有效的社会合作,需要对多数人的意见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和让步。群体压力也会带来错误的判断,形成对多数意见的盲目服从。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什的实验。判断线段是否相等。
原因:
1、信息压力,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多数人提供的信息,其正确性概率要大于少数人,个人对多数意见会持较信任的态度。
2、趋同心理。遵从性。个人希望与群体中的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少数意见的中坚人物的作用不可忽视,中间人物的意志坚定性、主张的一贯性和态度表明的强烈性可以对多数派产生有利的影响。集合行为: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我们把集合行为看作是一种非常态的群体行为,集合行为中的传播看作是非常态的群体传播。
集合行为发生的三个基本条件:
1、结构性压力。危机状况下,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不安心理和紧张情绪。
2、触发**件。由某些突发**件或突然的信息刺激引起的。
3、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集合中特殊的传播机制。非理性特点。
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
集合中的传播分为信息本身的传播和与此相伴随的情绪或感情的传播。这两种传播主要受到暗示和感染机制的制约。这种集合行为往往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破坏性的后果。
暗示:通过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
集合行为中的参加者通常处于昂奋、激动的精神状态,使他对周围的信息失去理智的分析批判能力,盲信和盲从。处于激动人群中的个人具有很强的“被暗示性”,周围气氛使他的信念、思维和行为方式迅速与现场的人群融为一体。
群体感染: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
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模仿的法则》。社会上的一切事物不是发明的就是模仿的,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现象。
无意识模仿:在不自觉状态下对他人行为的反射型仿效。
有意识模仿:基于一定动机或目的的自觉仿效。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学习可以说是一种自觉的模仿或有意识模仿。
集合行为中的模仿更多地表现为无意识的、条件反射性的模仿。反映基于本能进行,直接模仿周围人,出现相互模仿。与人的安全本能有密切关系。与多数人保持一致,把它作为最有效的安全选择。这种失去理性的相互模仿所带来的结果又可能是最不安全的。
匿名性原理:一些平时循规蹈矩的人在集合行为中作出越轨行为,因为集合使他淹没在人群中,处于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这种状态使他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在一种“法不责众”的心理支配下,宣泄原始的本能冲动。
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
集合行为的初步形态是“循环反应”:一方的刺激成为另一方的反应,而另一方的反应又反过来成为这一方的刺激的循环往复过程。集合行为中的主要的信息形式是流言。
流言:一种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正规的传播渠道不畅通或功能减弱的时期。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R=i*a(流言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证据的暧昧性)
流言围绕人们关心的问题发生;证据信息不足、状况的暧昧性增加会推动人们去通过流言渠道去寻找信息。
流言分非紧急事态下的流言和紧急事态下的流言。集合行为中的流言属于后者。这种流言的特点:
1、流言信息的快速增殖。流言信息连同它携带的情绪以异常速度弥漫到人群当中。
2、流言信息的奇异回流现象。同一个流言经传递后回到它的发布者那里,已经增添了许多新内容。
3、流言中伴随着大量的谣言。谣言:有意凭空捏造的消息或信息。集合行为中,别有用心者利用人群的昂奋情绪散布谣言,操纵人群。
第二节 组织传播
组织:广义上,任何由若干不同功能的要素按照一定的原理或秩序相结合而形成的同一整体。狭义上,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分工,在统一的意志之下从事协作行为的持续性体系。
组织的目标更明确、更系统,需要严格的制度化措施的保证。
组织的结构特点:
1、专业化的部门分工。
2、职务分工和岗位责任制。
3、组织系统的阶层制或等级制。指挥管理制度。
组织按照结构功能的合理性原则和效率性原则建立起来。
组织传播指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包括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
组织传播的功能:
1、内部协调
2、指挥管理
3、决策应变
4、形成共识
组织结构包括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
组织传播包括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
正式渠道:横向传播和纵向传播。纵向传播分为下行传播(自上而下)和上行传播(自下而上)。
横向传播:同级部门或成员之间互通情况、交流信息的活动,为了相互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非正式渠道:制度性组织关系以外的信息传播渠道。组织内的人际传播、非正式的小群体传播。
特点:
1、交流的信息广泛
2、交流的双向平等性
3、本意交流和感情交流的成分多。
正式渠道体现组织成员作为“组织人”的特点,非正式渠道体现作为“社会人”的特点。
霍桑实验:
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书面媒体、会议、电话、组织内公共媒体、计算机通信系统
组织外传播,包括信息输入与信息输出。
信息输入:组织为进行目标管理和环境应变决策而从外部广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活动。
是否拥有一个迅捷可靠的信息系统,是制约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POS系统。
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
公关宣传(PR):组织为了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建立和保持和谐关系而进行的各种宣传活动。举办大型公共活动以引起大众传媒的注意和报道、主办新闻发布会等为传媒提供报道材料,是现代公关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组织体开展公关宣传的最终目的是广泛取得社会的支持和理解,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
广告宣传:广告是一种以付费形式利用各种媒体进行的大面积宣传活动。非商业广告和商业广告。提高企业和商品的知名度,扩大企业影响。
企业标识系统(CIS)宣传:企业表征系统。企业组织使用统一的象征符号系统来塑造、保持或更新企业形象的活动。三个要素构成:企业理念与价值标识;行为规范标识;视觉或听觉形象标识。CIS宣传主要是利用普遍接触和重复记忆机制来系统塑造企业形象的宣传活动。课后练习题:
1、群体的定义和社会功能
①定义: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②社会功能:将个人与社会相联结的桥梁和中间纽带。
a.对社会:主要是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并保持其连续性;通过分工与协作,集结分散的个人力量,推动社会进步;也会给社会秩序和社会生活带来混乱。
b.对个人: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和手段;也有束缚和压抑个性的负面作用。
2、群体成立、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①共同的目标和关心事项(群体凝聚力的核心);②成员间的协作意愿,即个人参与群体并愿意为之作出贡献的动机;③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即群体传播。
3、群体意识的定义及其形成①定义: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包括:a.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b.群体感情(指成员间由于密切接触和协作产生的个人感情,更指群体成员间主观境界的融合产生的“我们”的感情);c.群体归属意识(群体成员因从群体活动得到某种程度的需求满足而对群体产生的认同感)。
②形成:在群体信息传播和群体互动过程中形成,受到群体传播结构的流量和流向的影响。
4、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功能
①群体规范: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是群体意识的核心。
②功能:主要是排除偏离性意见,将群体内的意见分歧和争论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群体决策和群体活动的效率。通过群体内的奖惩机制来保证。a.对群体内: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的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b.对群体外:影响来自外部的说服活动的效果—观点与规范一致,则推动成员接受,反之则阻碍。后者还会唤起群体归属意识较强的成员的“自卫”行为,使对立观点的说服活动出现逆反效果。
5、群体压力
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在面临群体压力的情况下,个人和少数意见一般会对多数意见采取服从态度。成因:a.信息压力(一般人通常会认为多数人提供的信息的正确性大于少数人的信息,因此个人较信任多数人的意见);b.趋同心理(遵从性):个人希望与群体中的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6、集合行为的定义和形成条件
①定义: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干扰和破坏。该行为中的传播是非常态的群体传播。
②发生条件:a.结构性压力:社会上普遍存在不安心理和紧张情绪;b.触发**件:某些突发事件和突然的信息刺激;c.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7、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集合行为传播机制之一)
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本身及与此相伴随的情绪或感情的传播,主要受暗示和感染机制的制约。
①群体暗示:不通过直接的说服和强制,而是通过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方式。
②群体感染: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群体中蔓延的过程。
8、群体模仿和“匿名性”(集合行为传播机制之二)
(法)J.G.塔尔德《模仿的法则》: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现象。集合行为中的模仿更多地表现为基于人的安全本能的无意识的、条件反射性的模仿。这种非理性的模仿部分基于“匿名性”原理(在混乱状态下,处于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下的人们,容易受法不责众的心理支配,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控力,做出种种宣泄原始本能冲动的行为)。
9、信息流(集合行为传播机制之三)
①布鲁默:集合行为的初步形态是“循环反应”(一方的刺激成为另一方的反应,另一方的反应反过来刺激这一方的循环往复的过程)。②集合行为中的主要信息形式:紧急事态下的流言(流言:信源不明、无法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不确定性、正规的传播渠道不畅通或功能减弱时期),特点:a.快速增殖;b.奇异回流现象;c.伴随大量谣言。G.W.奥尔波特公式:R=i×a(流言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证据的暧昧性)
10、组织传播的定义和功能
①定义: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包括组织内、外传播。
②功能:通过信息传递将组织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既是保障组织内部正常运行的信息纽带,又是保持组织整体与外部环境互动的信息桥梁。具体地: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形成共识。
11、组织内传播的机制
①渠道:a.正式渠道(信息沿一定组织关系环节在组织内传播的过程,分为上行、下行和横向传播)。b.非正式渠道(制度性组织关系以外的信息传播渠道,分为组织内的人际传播和非正式小群体传播,特点:交流的信息广泛;双向平等性;本意交流和感情交流成分多—体现了组织成员作为“社会人”的特点)。
第三篇:群体、团队和组织
(1)组织是指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按一定规则和程序而设置的多层次岗位及其有相应人员隶属关系的权责角色结构。定义包含的特点:
1、有明确的目标。
2、是实现特定目标的工具;
3、有不同层次的分工合作4.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整体
(2)团队(Team)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共同承担责任,达到共同的目标。
(3)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合体。
(4)团队与群体主要区别是:团队和群体经常容易被混为一谈,但它们之间有根本性的区别,汇总为六点:(1)在领导方面。作为群体应该有明确的领导人;团队可能就不一样,尤其团队发展到成熟阶段,成员共享决策权。(2)目标方面。群体的目标必须跟组织保持一致,但团队中除了这点之外,还可以产生自己的目标。(3)协作方面。协作性是群体和团队最根本的差异,群体的协作性可能是中等程度的,有时成员还有些消极,有些对立;但团队中是一种齐心协力的气氛。(4)责任方面。群体的领导者要负很大责任,而团队中除了领导者要负责之外,每一个团队的成员也要负责,甚至要一起相互作用,共同负责。(5)技能方面。群体成员的技能可能是不同的,也可能是相同的,而团队成员的技能是相互补充的,把不同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人综合在一起,形成角色互补,从而达到整个团队的有效组合。(6)结果方面。群体的绩效是每一个个体的绩效相加之和,团队的结果或绩效是由大家共同合作完成的产品。
群体是简单的数字汇总,没有必然的、法定的联系,组织是有范围的,特定的,系统的,有目的的人为组合。组织可以是群体,群体不一定是组织。
群体可以有职能,但没有特定的职能。但组织中却有相同的目标和一定范畴内特定的职能。
群体的职能也是社会最基本的职能,而组织的职能则是单一的或一定范围内的职能。
第四篇:群体环境的组织
群体环境的组织
当我们为做某个项目而去预备环境的时候,我们要记住和谐这个要素。蒙特梭利博士提到,世界上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存在的目的,世界上的各个元素都是彼此关联的,有秩序的组织能让我们运作得非常流畅,只有,有条理的心智,才能准备一个有条理的组织,平衡的状态,能够让我们有秩序感,能让我们在环境中开展平衡的运作,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是刻板的,没有弹性的追随儿童并不是追随课程表,而是追随孩子的兴趣。所以我们每个成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我们自己扮演的角色要与他人相和谐,我们可以用平衡的态度和视野去看待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成为这种和谐感的模范。
蒙特梭利环境的日常作息,包括日程安排、室内和室外环境中老师的设置、准备环境、团体活动,还有特色课程。5个部分每日的流程安排取决于环境对幼儿开放的时间。幼儿园的放学时间有的是15点,有的是16点,有的是17点,在新加坡有很明确的划分,下午3:30或者晚上7:30放学,首先我们自己要去适应学校的时间安排,我们来看日常作息的第一部分,日常安排目前有三种不同类型,半日至早上8点到中午12点,全日制早上8点到下午3点或下午4:00 12小时至早上7:30到晚上7:30,虽然这三种时间不同,但是每天的一些特定的时间是要有的。
例如蒙氏,环境中至少保证孩子每天三小时的盟誓工作时间。日常作息的第二部分,室内和室外环境中老师的设置,室内通常有1~2位老师,室外一位老师孩子他自己可以做选择,只要这个孩子做的是有目的的活动就可以了。只要孩子在环境中是专注的带有挑战性的,符合模特梭利的理念的都是可以的。日常作息的第三部分准备环境,我们一再强调的是当孩子进入环境时,这个环境一定是完备的,所以主教和助教老师要提前30分钟到一小时进入课室去预备环境,比如需要预备颜料打湿海绵,准备好食物制备的工作等,其他物品都是下班前预备环境的时候可以做的。我们接着看日常作息的第四部分团体活动,我们希望孩子每天都有一个集体进餐的机会,比如说半日班是在午餐前把孩子接走,这个孩子是没有办法和孩子们一起进餐的,我们就可以在午餐前设置点心餐,如果是全日制,我们就可以设置比较随意的形式,比如制备点心放在休息区,采用自助的形式,孩子可以随时取用。如果孩子参与到食物准备过程中的话,则这个时间可以看作是孩子的一个工作循环。
这个时间可以被记录,孩子每天三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内,我们来看日常作息的第五部分特色课程,通常上午的时间都是蒙特梭利的时间,很多学校会在下午安排一些外聘的艺术家或者专业的老师进行下午的特色课程的授课,这些上课时间不能计算在孩子的工作时间内,如果我们的老师有这方面的特长,就不需要外聘老师了,老师们就可以在下午的时间安排特色课程的授课。
观察时间,在我们的环境当中观察是每天要进行的工作,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在蒙特梭利的环境当中经常提到一个词就是合作,当孩子不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就不需要提供帮助,而是成为他的合作者。但如果我们没有对孩子进行很好的观察,我们可能就会很快的进行干预。合作是指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才提供相应的帮助,我们只有做到良好的观察,才能做到只给孩子很少的帮助,成为他的合作者。
要有观察的计划表,在我们的口袋里有笔和小笔记本,随时可以做观察记录,在教室通常会有三种方式进行观察,分别是直接观察、间接观察和自我观察。我们先来看直接观察,就直接观察而言,如果可以安排老师直接坐在那里观察是最好的,这个只有在班级比较平稳成熟的时候,才有可能安排其中的某一位老师坐下来直接观察,通常在开学之初是很难做到直接观察的,是否允许直接观察和时间的安排,通常是根据班级的情况而定。
首先一定要以孩子为重心,通常我们会根据班里的孩子进行分配,一位老师负责固定的几个孩子,每个孩子观察一周的时间,这样可以保证2~3周内,我们对班里所有的小朋友都有直接观察的机会。
我们在每年的10月底至11月底,新生基本都入学了,孩子基本稳定下来后就可以抽出时间来直接观察,尤其是IC环境中,孩子还太小,老师的事情比较多,则很难有太多直接观察的时间卡,萨环境则比较稳定,便于直接观察。
我们坐下来观察的时候,不仅观察孩子,还要观察环境中的某些区域是否有阻碍,或者孩子们对这个区域是否感兴趣,通常观察我们要对环境进行调整,所以在环境中通常准备一张观察椅,当孩子不需要帮助时,我们就可以坐在观察椅上,观察观察椅需要在固定的位置,让孩子知道去哪里能找到我们,这样可以在做观察记录的同时,兼顾到孩子观察和示范同等重要,示范的基础应该建立在观察之上。
间接观察,间接观察是我们在教室里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工作的同时观察周围的事物,比如在给孩子示范擦亮鞋子的工作,等到孩子专心工作时,这个时候通常我们可以同时抽空照顾一下周围的环境,看看其他的孩子,并将观察到的有用的信息记录下来。
自我观察,自我观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需要有自省的过程,意识到自己哪些方面是需要调整的,比如在孩子不需要介入的时候,我们介入了,不需要干预的时候,我们去干预了,这些都需要通过自我观察来进行修正。
空间,我们要合理利用空间,将这些教具调整到最佳格局,直到满意为止。首先我们需要保证物品尺寸适合孩子,家具都在合适的位置。第二,在环境布置好之后,我们用孩子的视角看一遍,例如我们可以在环境里趴着环游一圈,看看我们所布置的环境是否适合孩子。第三,与水相关的工作应该放置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否则孩子在取水的过程中会将水洒得到处都是,导致地面湿滑会有安全隐患。第四,布置语言区域时,要把绘本书籍放在靠窗户边的位置,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光线光线充足,更利于孩子进行阅读,看到书里面的细节。第五,我们还要设置一个储存空间,用来存放备用教具和预备材料,在预备环境的时候保证教室里面的自然光线充足。
环境中的人数比例是怎样的,环境空间的大小取决孩子的人数多少,但是不建议AI si环境用特别大的空间,在过大的空间里,孩子会到处跑,会有安全隐患,而且三岁前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环境中的人数越多就越容易混乱,不好管理。
另外有些盟员会把一间教室规划出两个区域,一个IC一个卡萨,好处是孩子上升咔嚓时更容易适应,缺点是作息不同会互相干扰,同时升学后可能对卡萨的教具工作没有新鲜感,卡萨环境中的师生比例是1:8,通常是一个主教两个助教,理想的卡萨班环境不要超过25~30个人,国内的规定差不多就30个人,3~4岁小班,4~5岁中班,5~6岁大班,所以是一个混龄班,理想状态是8:8:8,不能有太大偏差。
一般是早上进来下午回家,国外都是半天,IC环境中的师生比例是1:5,通常配一个主教1~2个助教老师,如果配置两个助教老师,通常是一个英文助教,一个中文助教,1个班级不超过14个孩子,IC班的人数不宜过多,needle环境中的师生比例是1:3,一个班级最多9个孩子需要固定照顾人,比如一个老师会固定照顾三个孩子,在middle环境中孩子尽量是混龄的状态,学校可以按比例筛选不同月龄的孩子进入到环境,如果不经过筛选,同一个阶段的孩子会特别多,容易出现相同的问题,起不到婚龄的意义,还有性别上也需要综合一下,不能太过单一。
环境中的水,在这个环境中一定要提供孩子可以使用的水源,同时这些水源最好是可以循环利用的,比如说我们老师会在这个空间准备两个水桶,一个可以用来装可以第二次利用的水,例如漂洗过布的水,可以用来做浇花的工作,一个是倒脏水的,这个水源是可以独立使用的,让孩子可以自己开关水龙头,对孩子来说水和沙是有无限吸引力的。
对于他们来说水是很神奇的,它们会被雨水相关的事项或活动所吸引,孩子会去观察水的来源,比如水从哪里来?他们会思考倒入纱布里的水为什么会漏出来?所以孩子刚接触到水的时候,老师要给孩子机会,让孩子去探索,不要限制孩子,要满足孩子,在孩子刚进入教室时就可以给他充分的机会,让他去进行探索。
当孩子对于水有了更多的经验和常识,他的兴趣会慢慢减弱,注意力就会转移到其他的工作。如果我们阻止孩子玩水,反而会刺激孩子玩水的欲望,孩子对水的注意力和兴趣反而会持续更长的时间。
老师要找到一个平衡的方式,当我们决定好如何让孩子使用班级里的水的时候,要和班级里其他老师达成共识,同时我们要经常去检查环境中的水源,比如水温是否安全,孩子洗手时会不会被烫到,一定不能用通过水龙头来控制水温的开关。教室里的脏水桶要经常检查,要确保脏水桶是有盖子的,作为谋士环境的老师,不要只想如何改变错误,而是需要更中立一点。既要照顾环境,又要让孩子去探索像水这么有趣的东西。
环境中的洗手间。在IC环境当中,洗手间的区域一般会设置在老师在其他区域也能看到或者听到的位置。小朋友的洗手间是敞开式的,便于老师照顾,也避免安全隐患。孩子能够在洗手间独立如厕,如厕后洗手,擦手,这能帮助孩子走向独立。通常孩子进入如厕训练后,主教老师会用大量的时间在洗手区域给孩子做如厕记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观察孩子如厕练习,同时也要注意严格培训助教,防止太多帮助介入和不适当的介入。
主教也需要教给助教一些专业的知识,还要与家长沟通。如果环境中的每一个人都知道怎么帮助孩子进行如厕训练,那么这个孩子走向独立的过程就会容易得多。
入口该如何设置,孩子进入教室的入口是非常重要的区域,也是孩子们和家长说再见的地方。班级或者学校的入口处是为了方便接送,也让家长知道这个是接送口需要在固定的时间接送,也要让家长意识到里面是孩子的环境,不是成人的,成人不能随意进入。同时我们不希望与家长当着孩子的面讨论孩子这一点,必须明确告知家长,并让家长知道其重要性和老师是如何运作的。老师通常在午休时间会和家长电话沟通,这些点最好在入学之初就和家长讲清楚,便于家长理解。入口处通常有一把椅子,便于家长和孩子坐在椅子上,家长和孩子告别,然后老师牵着孩子的手走进去,不要让家长一直站在门口,这样会干扰孩子的正常秩序,对孩子和老师都不是正面的行为,对于学校的实时监控也需要提前跟家长说清楚。
家长选择这个学校应该是相信和认同这个学校的理念,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这个学校和老师。就没有必要选择这个学校,避免自己太过焦虑。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环境中的工作人员,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对自己的工作描述和职责非常了解,在这环境中的成人都要呈现出最好的状态给到孩子。老师们也不仅仅只做清单里的工作,我们是环境中的模范,我们要让环境中的成人互帮互助,让环境和谐融洽美好。
我们的共同目标是用爱与和平陪伴孩子健康成长,同时我们有责任去帮助和培训助理老师,让他们对孩子独立的重要性有基本的理解,同时知道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孩子们独立,还要培养助理老师发展出观察的能力和技巧,以便更好的帮助孩子的发展。这对刚刚接触谋士教育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他们会很难理解,所以需要给他们持续的培训,还需要让助理老师理解蒙特梭利的基础理论知识,比如吸收性心智敏感期,我们一定要很好的吸收和内化此次课程,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将知识传递下去。
如何在环境中做记录,在环境中将孩子每天做的事情都记录下来,是非常重要的。记录清楚孩子的喂养情况,孩子的动作、语言、如厕次数和时间,睡眠次数和时间长度等等。在模特租赁环境里面通常有几个规定的表格,一观察记录,对接下来给孩子做什么工作示范做出计划。二教具操作记录表,将给孩子示范过的工作记录下来,表格设置要清晰一目了然。三,语言状况记录表,记录下孩子会说哪些词语。四工作示范记录表,避免老师请假无法继续,有任何老师替代帮助时,他就可以参考这些表格,知道哪些工作即将需要示范给孩子,对于以上表格的格式,每个园所都会有统一的标准,或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去制作。
在环境中的时间表和员工会议时间表,有家长日历和员工日历,我们会将一年中的重大事项标注出来,学校将其做成两份认定,一份是给家长的,一份是给员工的。日历上的基本信息有开学日期、放假日期、学期结束典礼、节日生日会、员工培训、专项学习等信息。
员工会议分为全体会议和班级会议,全体会议一般是园长组织安排,这节课主要讲班级会议,IC班的老师在孩子放学被让家长接回去后,召集老师开研讨会,开会要有大的框架,例如总结一下今天发生了什么,自己是怎么处理的,在班级中,老师的默契度是怎样,班级里遇到了哪些问题,班级秩序的建立等等,老师们找出最合适的处理方法,并且需要统一处理方法。
比如一个新的班级,三个老师,可能每个人对一件事情的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就要开会讨论,然后选择一种最合适的方式,确定在以后发生类似的事情时都统一用这种方式,从而建立起孩子们的秩序感,并且老师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关系,维护团体建设,很多时候主教和助力间容易形成上下级的关系,所以我们需要额外找时间去平衡这种关系。
我们该如何给孩子示范逃生演习。我们有义务响应教育局对幼儿园下达的消防演习、地震演习、电梯逃生演习、陌生人演习等等安全教育课程,我们应用合适的方式将这些安全意识传递给孩子们。在做逃生演习之前,要先跟孩子们说接下来会有一个怎样的示范,会出现怎样的声音,要提前让孩子知道,以免造成惊吓恐慌。例如我们要给孩子做消防演习,这个时候要以团体讨论的方式将孩子们组织在一起,让孩子听消防警报的声音,当听到这个声音我们应该怎么做,都要一一以孩子的角度示范给到孩子,主要还是我们老师要了解这些逃生技巧,当发生意外时去保护好孩子和自己,特别是对needle班还不会走路的孩子,当发生危险的时候,该如何安全又快速的将孩子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对于消防安全这一块的知识,值得我们大家课后去思考和补充。
急救培训,例如过敏状况、哮喘等症状紧急情况的培训等等。最理想的是环境中每位员工都接受过专业的急救培训。接下来了解员工发展,有关员工发展这一块是根据每个园所情况而定的,但是我们作为谋士老师,一定要有求知的欲望,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式,例如阅读大脑发育相关的书籍,儿童发展书籍以及儿童心理学相关的书籍,参加周末式的进修课程或者参加研讨会,让自己的内在更加强大,见识更加广阔。
我们不要求自己在每一项领域都能很精通,但是当我们面对我们的孩子对某一个领域产生了兴趣时,我们要知道这个领域的方向在哪里,孩子们需要通过怎样的方式能够找到他们想要的答案?
家长会谈的内容。一年之中最少要和家长进行两次面谈,来讨论孩子的发展,做一份关于孩子的报告。会谈时通常是每个家长45分钟到一个小时,通常我们会先询问家长是否有什么关于孩子的情况需要说明的,同时在报告之前要说明所有报告的内容均基于日常观察记录之上,包括如厕、进餐、睡觉、特色课程、工作独立性、情感、语言、认知、动作、作品展示等等,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讨论孩子会议的内容,最终需要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也有可能家长没有时间过来,需要我们通过电话或者微信的方式和家长沟通,不管使用什么方式进行沟通,我们都需要将最后的交谈结果制作出一份访谈报告,以报告的方式呈现给家长。
社交工具和职业评估,我们先来看社交工具,作为老师对于公开公布的信息所产生的后期影响要有所预期,比如把孩子的一些照片公布在社交媒体上,这样做既不安全也不尊重他人,并不是孩子需要的,还有可能侵犯隐私权,孩子也有自己的隐私。职业评估,一要不断的进行自我评估,检查自己是否可以做得更好。二评估的方式请一个顾问来学校进行督导。
预算政策和流程相关的内容,首先是预算老师要有一定的理财能力,需要对每个教室做预算,对班级里的物品做出提前计划,有些需要替换,有些需要修补,这些就可以列为优先考虑的必要项目。
老师还要有节制力,以免过度消费,买性价比高的教具或产品。一般来说一些固定的教具一般是学校定的,但是个别零散的材料需要老师来定,或者班级有些坏掉的零件等也需要老师来购买更换。通常的做法是每个班级给一定的预算,需要班级老师做好合理的预算。
班级的班费一般根据学校的预算政策和当地的消费水平来定政策和流程,只要是指应急处理流程,对一个事情的运作都有政策和法规,学校确定流程后,必须确保老师们的处理方式统一。比如孩子呕吐后需要送到医务室隔离,给家长打电话,由家长接回家,全校的小孩发生类似的事情,都是用这样的处理流程和方式,确保每个孩子和家长得到的服务都是一样的,避免与家长的纠纷,不能够出现不同班级或者老师对待处理的方式不一样的情况,不然家长会有心理失衡的感觉。
第五篇:组织严密的群体——蜜蜂群
组织严密的蜜蜂群
蜜蜂是可爱的小精灵,历古以来不少文人学士都大声讴歌过它。下面是两段当代散文名家的赞美蜜蜂的文字:
“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 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杨朔《荔枝蜜》
“为了采一公斤的蜜,蜜蜂在一百万朵的鲜花上面,辛勤地飞行、酿造,而酿成的高度浓缩的蜜糖呢„„颜色又都是那么鲜艳,甜味那么浓烈,可以保存得那么久,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很美妙的。世界上如果没有蜜蜂,地球也将为之减色。”——秦牧《花蜜与蜂刺》
蜜蜂属膜翅目。种类很多,全世界约有1.5万种,我国有1000多种。一般体长20—30余毫米,前胸不发达,腹部雄蜜蜂7节,雌蜜蜂6节,触角雌蜜蜂12节,雄蜜蜂13节,雌蜜蜂腹部末端有螯刺,雄蜜蜂腹部末端是外殖器。蜜蜂爱群居,几万几万双蜜蜂生活在一起,每群蜜蜂中有较严密的社会组织,分工明确,大家各司其职,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每群蜜蜂中有三种成员:一种是工蜂,是由蜂王受精孵化而成的,是群体特有的主体,约有7万只左右,它们一律是雌性,但不能生殖,专司筑巢、采蜜、侦察、守卫、照顾蜂王,饲喂小蜜蜂等工作,是蜜蜂家族中最辛苦也最伟大的蜜蜂;一种是雄性,是由蜂王所产的未受精的卵孵化而成的,一群蜂中有600—800只,它们唯一的责任是与蜂王交配,完成传种接代的任务,其他什么事也不会干,在晴朗天气,蜂王飞出时,成百只雄蜂随后追逐,最终只有一只雄蜂有幸与蜂王交尾,在交尾过程中,雄蜂的生殖器官全部会脱落在蜂王的生殖器里,所以交配完后雄蜂便死亡了,而那些无缘与蜂王交配的雄蜂,工蜂不让它们进巢,全部拒之门外,不久也便饿死;一种是蜂王,个数不多,一群中成熟的能产卵的只有一个。蜂王体躯比较大,至少比其他蜜蜂大1—2倍,它的主要职能是产卵。在蜜源充足的季节,一只蜂王一天要产1000多粒卵,这种高效产卵能力,可以维持十几天或一个月左右。称蜂王为一架产卵的机器一点也不过分,所以一群蜂王中只要有一只蜂王产卵就足够了。蜂王还有维持群体生活的作用。很奇怪,只要蜂王在蜂巢里,群蜂生活和工作井然有序,大家都主动、自觉;一旦蜂王不在蜂巢里,群蜂们便会乱作一团,甚至相互打架,蜂王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魔力?经科学家反复探讨,这主要是由蜂王上下颚的唾液腺能分泌出一种叫做“蜂后物质”,是“蜂王”统治群蜂的特殊的化学武器的缘故。其作用是:①把工蜂引向“蜂王”,为蜂王喂食并做服侍工作;②抑制工蜂的卵巢发育,使之丧失生育能力;③告诫所有工蜂,只要本蜂王在,就不允许再扶植另一个蜂王;④在繁殖季节,吸引雄蜂拚命追逐它,飞入高空进行交配。蜂王一旦失去了“蜂后物质”,工蜂们便纷纷离开它,便会活知饿死。一群蜂由这三部分的成员组成的群体,结构稳定,一些生物学家称蜜蜂是一群高度合群的社会昆虫,很确切。
蜜蜂建筑的蜂巢十分精巧。一个蜂巢由数千甚至数万间蜂房并行排列构成,每个蜂房都是大小相等的六棱柱体,似乎每个角都用量角器测量过的。这种结构的住房用材最少而容积最大,十分符合省工节材的建筑原则。建蜂房的材料全部是工蜂腹部的腊线所分秘的蜂腊。称这样的建筑为巧夺天工,应该说不过分,称工蜂为高超的建筑师也不过分。
这样组织严密的群体,每个成员之间没有信息传递交流,是不可想象的。蜜蜂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它们的语言是“舞蹈”,这是由德籍的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冯·弗里施经过长时期观察、研究揭示的。如果工蜂中的侦察蜜蜂发现蜜源在100米以内,便围着一个蜂房时而向左,时而向右作小圆圈形的快速爬行——“跳圆舞”,以这样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如果蜜源较远(约500米以外),就用跳横“∞”字的“摆尾舞”来告诉其他工蜂。侦察蜂如果头部向下跳“摆尾舞”,表示蜜源位置背向太阳;相反,就表明蜜源的位置对着太阳。蜜源的具体距离与“舞蹈”的圈数有关,如果每分钟转28圈,表示蜜源在270米处,如果仅转9圈,蜜源就在2700米的地方。别的工蜂,按照侦察蜂“舞蹈”指示方向的距离,就能迅速找到蜜源,误差不到20%。
蜜蜂的“粮食”是工蜂辛辛苦苦采集的,蜜蜂在采集花粉、花蜜的过程中,同时无意间做了一件大好事:它们身上的绒毛带着花粉从这朵花飞到那朵花,便把花粉带到雌蕊的柱头上,使雌蕊获得较多的授粉机会。可增产几倍—20倍,如1960年黑龙江肇州县用285群蜜蜂给6185亩向日葵授粉,平均每亩增产向日葵40公斤,比没有放蜂的1959年增产151%。
蜜蜂不仅酿造甜甜的蜜,美化人类生活,同时也是农作物传粉受精的大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