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大红色经典书籍推荐
附件2:十大红色经典书籍推荐
1、《保卫延安》
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杜鹏程著。小说全面地描绘了1947年3月到7月延安保卫战的历史进程。《保卫延安》是杜鹏程的成名之作。正如有位评论家所言,杜鹏程一出手便显示出大手笔的风范。小说坚持从生活出发的真实性原则,所以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加之在艺术表现上有着突出、鲜明的特点,所以从各方面看,《保卫延安》能称得上是反映革命战争的艺术史诗。
2、《红日》
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吴强著。《红日》是一部史诗性的长篇小说。它取材于解放战争初期,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战场粉碎敌人重点进攻的历史事实,以我军军长沈振新率领的一支英雄部队为主线,从1946年第二次涟水战役我军失利写起,到最后全歼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红日》的突出成就,是成功地塑了一系列血肉丰满的艺术典型。在艺术表现上,《红日》也有着鲜明的特色,堪称新中国军事文学创作历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3、《红旗谱》
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梁斌著。《红旗谱》通过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冀中平原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二师**”为中心事件,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农村和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获得重大的成就。《红旗谱》成功地塑造了三代农民的英雄形象,特别是横跨两个时代的农民英雄朱老忠的形象,是长篇小说园地中不多见的成功典型。该书称得上是一部反映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式作品。
4、《青春之歌》
1958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杨沫著。作品以“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这一时期的爱国学生运动为背景,塑造了以林道静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形象。《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写知识分子斗争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青春之歌》问世后,曾由郭开的一篇讨伐文章引起过一场争论。那场争论虽然由于茅盾先生的公允之言而得以平息,但作者此后对小说进行的增补修改,文艺界一直存有歧见。
5、《林海雪原》
1958年出版,曲波著。此书描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一部分穷凶极恶的匪徒频频骚扰我后方普通群众,残杀无辜的老百姓,我人民军队奉命进山歼匪而发生的惊心动魄的英雄故事。从1955年2月到1956年8月,在一年半的业余时间里,曲波完成了《林海雪原》的写作。曲波代表作《林海雪原》成功地塑造了杨子荣、少剑波等英雄形象,情节曲折惊险,故事引人入胜,细致深刻地再现了惊心动魄的剿匪斗争,富于传奇色彩。曾多次再版,被改编成话剧、京剧、曲艺和电影,并被译成英、俄、日、阿拉伯等多种文字出版。
6、《三家巷》
1959年出版,欧阳山著。这部作品以20年代的广州为背景,将个人的成长道路、家族的兴衰沉浮与历史的风云变幻融为一体。描绘出中国革命初期既轰轰烈烈又错综复杂的时代画卷。初取名为《革命与反革命》,1957年正式动笔,改名为《一代风流》。1959年出版第一部《三家巷》,主要表现“一个叫周炳的打铁出身的知识分子的半生经历”。
7、《创业史》(第一部)
196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柳青著。《创业史》通过对渭河平原蛤蟆滩梁生宝领导的互助组从建立、巩固到发展的过程描写,反映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农村发生发展的历史,真实地表现了在这场社会大变革中农民的思想、心理及人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创业史》也并非完美无缺。由于历史的局囿,“左”的思潮在作品中也留下了许多难以磨灭的印痕。完成于1977年的修改版,更有令人为之扼腕的缺撼。
8、《红岩》
196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罗广斌、杨益言著。小说以“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现重庆城内的学生运动、地下斗争、集中营的狱中斗争,以及川北农村的武装斗争。1958年,罗、杨两人因一段共同的革命经历携手合作,撰写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后在此基础上写成的长篇小说《红岩》,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传世杰作。40年来,《红岩》被译成十几种文字,由《红岩》改编的电影《烈火中永生》、歌剧《江姐》更是家喻户晓。该书总印数已超过1000万册,高居我国现当代长篇小说发行量榜首。这部书影响教育了新中国几代青少年,被誉为“共产主义的教科书”、“共产党人的正气歌”。
9、《铁道游击队》
刘知侠著。《铁道游击队》中刘洪、李正、王强的名字已妇孺皆知,作家刘知侠笔下的《铁道游击队》大都是微山湖区抗日时期的真人实事。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的作者、著名作家刘知侠,1918年生于河南省汲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苦斗争中,他与山东父老同生死、共患难,曾多次参加战斗并参与过指挥作战,从一位采访报道英雄事迹的记者走上了反映革命斗争历史、讴歌无产阶级英雄的作家之路。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蜚声中外,发行量达400多万册。
10、《抉择》
1997年群众出版社出版,张平著。这是一部热切关注时代和社会的警世之作!作品以直面现实人生的胆识和勇气,对腐败分子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对社会上存在的花钱买官、公款嫖娼、行贿受贿、拉帮结派搞圈子等腐败行为进行了大无畏的揭露和抨击,从而真实地再现了主人公李高成痛苦的灵魂搏斗与抉择,扣人心弦。可以说,《抉译》,是一部文坛现实主义冲击波的扛鼎之作!
第二篇:红色书籍
红色书籍----《小兵张嘎》读后感
《小兵张嘎》中的嘎子这个人物你们一定不会陌生吧?他的形象无论在电视上、电影上和书籍上都经常会出现。他是中华儿女心中的英雄,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假期我不仅看了《小兵张嘎》这本书,也看了几集关于他的电视连续剧,他的故事让我感动,他的精神让我敬佩。
张嘎子生长在抗战时期,和奶奶相依为命。因
为奶奶的原因(奶奶为了掩护八路而壮烈牺牲在日本军的刀下),他痛恨日本人,痛恨他们杀害我们无辜的中国同胞,他要为奶奶报仇,为无辜牺牲的八路和亲人们报仇。他立志要当红军,参加抗日战争。书上主要写了嘎子的机智、勇敢,和红军配合得天衣无缝,救出了老钟叔,最后打倒了日本鬼子。他不仅为奶奶报了仇,而且胜利之后队长为了鼓励他,送给他一把一直以来他梦寐以求的手枪的故事。
这本书主要表现了嘎子的机智和勇敢。一个英
雄少年的形象。他能想出用柳条绑在小狗“小虎”的尾巴上,然后点燃后使的小狗到处乱窜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从而使红军安全逃脱;他为了帮助红军解救老钟叔,吸引敌人的视线,在冲锋的时候被
子弹把小腿打伤。别看他年纪小,可他却表现出了长于我们孩子所能做到的事情。
嘎子的嘎气、顽皮,这都是一个孩子应有的性
格,可他的嘎气和顽皮同样也用在了抗战上面。他的有些点子也是其他孩子所想不到的,有些确实也派上了用场。他表现出了对自己同志的忠诚和热爱,对敌人的轻视和仇恨。嘎子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虽然我们现在不是处于战争时期。我们要学习他的坚强,学习他的勇往直前。我喜欢《小兵张嘎》这本书,更喜欢嘎子这个人。
第三篇:红色书籍读后感
红旗渠读后感
建党九十五周年,重温红色经典、高举红色旗帜,开创美好未来。在这样的氛围中,我阅读了红色经典书籍——《中国红旗渠》,感受当年党和人民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
全书分成上、中、下三篇,即一万年的对话、燃烧岁月、探访红旗渠人。引言就以“红旗渠,一条精神的河流”为标题,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引起内心深处的共鸣,我们年轻一代的“精气神”急迫需要被唤醒。中国真的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比《1942》电影中记录的更悲壮,林县还流传一首民谣形象的描绘了干涸的土地吞噬生命的记忆,都难以接受会真的发生易子而食的事件,在此情此情下,一个叫杨贵的青年来到林县,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组织起来”,他们万众一心,团结起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林县县委、人民政府和群众团结起来开始了引水之路,将滚滚漳河水引到田间,流入城市,更载入了中国历史。70 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自豪的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不同的是,前者举全国之力,而红旗渠是林县人民拿命换来的!”时至今日,红旗渠仍履行着它的使命,流入林县万亩土地,继续灌溉着这片肥沃的土地,哺育着林县儿女。红旗渠是中国人民战胜自然的代表和象征。它嫣然成为我党学习的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所以党员、干部、群众都要学习红旗渠精神,我们年轻一代要将红旗渠精神发扬光大,苦心专研,作为一名在校学生党员更要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好好做学问,不怕艰难险阻,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红色书籍读后心得
这个暑假过得很富有意义,也很具有思想,在家度过的时光里我又再一次的拿出了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记得这是我初中时买的,舍不得遗弃,只是因为被主人公的精神所触动,深深的打动而引起对自己的认识与思索,该书中主要讲述了保尔由一名普通民众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成长经历。这是一部充满炽热革命激情的长篇小说,故事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对当时黑暗的社会十分不满,并立下壮志——要为改变这个社会而努力。后来,保尔如愿以偿的加入了红军,为党和广大的人民群众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生活中经受住了一切考验,表现出了自己那种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后来保尔却不幸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连自理都有问题。现实虽如此,但保尔却不屈服于现实的淫威,凭借自己顽强的斗志开始了文学创作并最终走上了成功。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里,我很喜欢这样一段话,因为它给予了我人生的思考。“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怎样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怎样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无憾,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
人生,可以说是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中,你会遇到重重的困难,要去面对失败的打击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等等。但是,这一切都是短暂的。在突破障碍、战胜困难后,回顾走过的道路,我们就会领悟到,那是磨炼人生的火焰。多少英雄、伟人,都是在熊熊燃烧的火焰中锻炼出来的,正如人们常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和保尔相比,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唉声叹气、裹足不前呢?
一个人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造就优良的素质,并有执着的追求,在正确的生活目标,他才不会被生活所拖累,不会被不幸所压倒,他才会在苦难的熊熊烈焰中坚强起来,成熟起来,去热爱生活,去充实自己,迎接美好的明天。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身担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的重任,我们更加要学习保尔身上的那种坚定信仰、百折不挠、充满毅力的精神。
在思想上,我们要继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用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践,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用共产主义精神武装自己的头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同时,要关注国内外大事,关心时事,保持一颗与时俱进的头脑,跟上社会时代的脚步,为早日实现共产主义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在学习上,我们要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如同保尔一般,即使身体遭受了如此严重的创伤,却仍执着于自己的信念,浩瀚的知识海洋等待着我们的发掘。因此,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丰富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更要具有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经常和自己的老师、同学交流,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实验心得。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发扬保尔锲而不舍的精神,刻苦钻研、勤奋学习,积极交流,直到取得成功。
以上是我阅读红色书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一点心得体会,请党组织继续加强对我的培养、指导和帮助。
第五篇:红色书籍读后感
饱蘸鲜血,书写未来
------读《长征》有感
历史的扉页上总是布满暗褐的斑点,就像是浸上了风干的鲜血。历史的胶片里总是充斥愤怒的呐喊,犹如是录进了战争的号角。历史的书画中总是显露不屈的风骨,好似是蘸上了烈士的魂灵。
——题记
这次读书活动我拜读了由我国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呕心沥血精心打造的红色经典巨著《长征》,书中以50多万字的篇幅,描述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中艰难卓绝的各个细节。
这是一场由奇迹导演的话剧,这是一篇由历史纪录的诗篇,这是一段用生命谱写的奏鸣!当我合上《长征》的一瞬间,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萦饶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原来它已经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根植于我的心里。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让我们首先引入一段正式非凡的文字:
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令人神往,最能影响世界前途”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军事奇迹,是人类战争史上一部大气磅礴的英雄史诗,在历时两年时间里,各路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雄关漫道、险象环生,红军一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是终年积雪履盖的,渡过24条河流,经过14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躲过或胜过敌人派来追击的中央各部队。他们开进和顺利穿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放地区,有些地方是中国军队几十年所没有去过的地方,但他们多以野菜、草根甚至牛皮、皮带充饥,他们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同心同德、众志成诚征服了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是的,纵使装备极其简陋,给养严重匮乏,环境殿堂艰苦,数十倍敌军前堵后追,但中国……人却没有屈服和害怕;没有埋怨和叹息;没有懦弱和退缩。他们把个人命运与党的命运、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一起,义无反顾肩负起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这中的历史重任,他们用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抒写了一首荡气回肠、感动世界、震惊历史的英雄史诗!
是的,无论是多么壮阔的山河,多么绚丽的场景,多么激烈的战斗,最后归于纸上只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
是的,无论是多么义薄云天的好汉,多么两肋插刀的义士,多么铁骨铮铮的男儿,当一切烟消云散,当万事归于尘土,只是纸上的数字,只是一个个暗褐色的斑驳!叫我如何不垂泪!叫我如何不叹息!
叫我如何不为此浮一大白,为他们酹一樽,为他们歌一曲,为他们喊一声:壮哉!
历史的背后总是战争的烟硝,历史的背后总有无数潇洒的身影,历史的背后又有多少甘愿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慷慨,又有多少甘愿为身后为内心的愿景笑谈而上的激昂!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历史虽已过去,但在国际形式日益紧张、天下尚未太平的现状下,我们依旧更需要虔诚的缅怀革命先辈的不朽功勋,继承光荣革命传统,发扬先辈长征精神,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道上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正如列宁说过:庆祝伟大革命的纪念日,最好的办法是注意力集中在还没有完成的革命任务上。
“少年弱则国弱,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就应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在学校我们应把红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扬下去,孜孜不倦的学好每一科知识,用科技来强国,沿着先烈们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永远巨人般屹立于世界强林之列。
毕竟,任何辉煌的业绩都需用努力去创造,我们应从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吃皮带”、“嚼草根”的不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挑战命运的精神中学习他们那种艰苦奋斗精神,无怨无悔的气概,为理想而奋斗的勇气。而知识就像满目琳琅的大宝库,探寻它的路是坎坷的,不能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只有经过磨练的人,才会不停地与困难做斗争,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如徐霞客历经千辛万苦终完成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就像司马迁饱受屈辱终著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就像梵高孤独贫穷一生却为后人留下价值连城的作品;就像贝多芬双耳失聪却抚着琴键谱出优美的惊世曲调。
身处太平盛事,想想那些为了后来者的幸福义无反顾抛头颅、洒热血的长征英雄们,我们还有任何理由和资格去埋怨周围的一切吗?
历史的身影渐渐远去,此刻重新聆听《长征》的故事,感受长征先驱们创造的辉煌,体验他们那种以天下为己任为使命不惜一切的精神,感动之余无不对他们充满了无限的热爱和崇敬,同时也对自己身上的使命感到更神圣和光荣。
当我真正静下心来,双手虔诚的捧着《长征》这部卷帙浩繁的经典名著时,才恍然体悟到那段血风腥雨史告诉我们,其实生命是一条美丽曲折的幽径,路旁有妍花的丽蝶,也有荆棘丛生,要想人生美丽辉煌,就应该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一路虔诚地走过,一路播撒希望的种子。人生的道路九曲十八弯,布满了荆棘,但成功者总是用希望之光照亮前行的旅途,用坚强忍韧的毅力开辟通向辉煌的康庄大道。雪山上,闭上眼的时候,就再也睁不开了。草地上,坐下来的时候,就再也起不来了。面对先贤,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懒惰,去放手!先贤给了我炯炯的双眼,让我去寻找惶惶的未来!